1、- 1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一(语文)本卷共 12小题,每小题 3分,共 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本意。一、语文基础知识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漫溯(su) 百舸(g) 慰藉(ji) 强人所难(qing) B档案(dng) 寥廓(lio) 提倡(chng) 浪遏飞舟() C忸怩(n) 丰腴(y) 戛然而止(g) 有恃无恐(sh) D青荇(xng) 谥号(y) 挟持(xi) 怒发冲冠(gun)2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 项是( )A蒜薹 慷概 主宰 风华正茂B歧视 草霉 废墟 甘败下风C黄莲 追朔
2、斑斓 鱼翔浅底D榆阴 摸索 星晨 天纶之乐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张老师一生默默地耕耘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B.“两会”召开后,全国上下激浊扬清,形成了弘扬正气的政治局面。C.他虽然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D.这位演员穿上唐装后,立即成了追星族们心中的风云人物,人们纷纷效仿起来。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 ,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B.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
3、的报纸。C.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D.当年,梁启超为徐志摩和陆小曼证婚时,就直言他俩是“品 格有问题的人” ,并希望他们以后不要在道德上再出问题。5、意象是诗歌表达情意的主要手段,我国古代诗歌中有大量的意象意义比较固定,下面对诗句中意象意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亮:思乡B.三更月,中庭恰照犁花雪;犁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杜鹃:游子思乡怀亲切友好之情和羁旅伤感。C. 落照苍茫秋草明,啼处远人行。鹧鸪:羁旅愁思的情愫D.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捣衣:妻子思念行役
4、在外的丈夫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 -A.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是配音乐的。后来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B.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人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叶圣陶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乐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C.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左传 ,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左传是对历史著作春秋较为详细的叙述。D.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主要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作者在记叙历史事
5、件时,有时为了突出谋臣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二、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第 79题。(9 分)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陈雍君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6、。“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
7、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得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
8、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3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做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7、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B
9、“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8、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10、。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9、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三、古诗文阅读(33 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题。(19 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
11、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4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12、,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没有越国以鄙远 以:把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辞:推辞11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理由的一项是( )(3 分)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秦伯说,与郑人盟A. B.C. D.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
1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说的是郑国灭亡了,秦国不可能得到什么好处。B如果郑国灭亡了,领土肯定被晋国侵占,晋国的势力雄厚了,秦国的势力就会相对减弱,这是“邻之厚,君之薄也”的意思。C“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是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的典型事例。D“阙秦以利晋”虽然并没有成为事实,但使秦穆公对晋国的侵略野心有了警惕,这是他解除“秦国围郑”的重要原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 分)译文: (2)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5 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4、 阅
14、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8 分)菊 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5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注释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 ,没有什么用处.(1)诗中的菊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3 分)(2)本诗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的,试结合第 四句进行分析。 (5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怅寥廓, ,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那河畔的金柳,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徐志摩再别康桥 )(3)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 ,消散了, ,丁香般的惆怅。(
15、戴望舒雨巷)(4)_,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5)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2 分)一块木板的存在方式侯德云新居比旧居敞亮多了,也雅致多了,这是我和妻子精心设计的结果,也是瓦工和木工师傅们辛苦劳作的结果。住在里面,挺舒服。也有不太舒服的时候。每天进进出出,看见放在楼道拐角处的那条长凳,心里就有点不太舒服。那条长凳,现在名义上是属于我家的。它原先只是一块木板,木板不是我家的,而是附近一个建筑工地上的。这事我看还得从头说起,不然,大家都让我弄糊涂了。装修房子一开始,我请来了瓦工。瓦工笑嘻嘻对我说
16、:“东家,你能不能弄块木板来,要厚一点,给我搭个桥,你看我施工不方便。”哪弄呢?我犯了愁。我又不是开木匠铺的。“喏”,瓦工指着窗外,“你到那儿看看,兴许能借一块来。”窗外是一个整天叮叮当当的建筑工地,一座大楼正拔地而起。我硬着头皮去了那里,心里惴惴不安。人家能借么?工地上有很多忙忙碌碌的人,我插进人空中,转了两圈,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一块厚木板。足有两米长,两寸厚,稍有点腐,不过载一两个人没问题。我挺高兴,走近一个正在筛沙子的人。“师傅,我家装修房子,想借块木板用用,行么?”- 6 -那人看了我一眼,又低头干活。我以为他不同意,急忙追了一句:“最多用两天,用完了就还。”这次他连头也没抬,仍然
17、干着手中的活。我愣了半天,心想,这人是不是有毛病,不如换个人问问吧。这一换,就换了五六个人。怪了,没一个跟我搭话的。我有些茫然,这是怎么啦?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头蹭了过来,压低了声音说:“小伙子,他们不会跟你搭话的。这活儿,是包工不包料,用多少原料跟他们无关,他们既不能说借你,也不能说不借。你要用什么,拿去就是了,跟谁也别打招呼。”我半信半疑,扛起木板,走几步,四处望望。我看见有几个人向我扫了一眼,却没有一个过来阻止的,就壮了胆,大步流星扛回了家。想不到麻烦事还在后头。两天后,我又去了工地,还那块木板。我以为这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就径直走到老地方,放下木板,对离我最近的一个人说了声:“师傅,这是我两
18、天前借的,现在还给你。”那人扭过头,盯了我一会儿,突然放开嗓门喊起来:“我没借你木板,快扛走!”我顿时噎在那儿说不出话来。那个人的一嗓子,吸引来无数的目光。我看见一个披着工作服的人走了过来。“老胡,怎么回事?”披工作服的人声调很冲。那个被称作老胡的人就急了:“队长,这人说在工地上借了一块木板,来还。可我没借他,真的没借。不信,你问他!”队长就看着我。我嗑嗑巴巴半天,也没说出句囫囵话来。队长显然有点生气,回头朝那边的一群人嚷:“谁借给他的?”“没借。没借。”那边零零落落扬起了同一种声音。队长白了我一眼:“你是不是弄错了?”“我”“扛走吧,扛走吧,别在这添乱。”众人催促我。我气呼呼地把木板又扛了回
19、来。心里直骂,真见鬼!请来的木工师傅倒乐了,梆梆梆,一阵敲敲打打,给木板钉上四条腿,把它变成一条长凳,派上了新的用场。于是这块不知来自哪座山哪棵树的木板,就以一条长凳的方式呆在我家里,直到装修结束。后来,我嫌它碍手碍脚,就搬到楼道的拐角处。我知道,这肯定不是它的最终存在方式,至于它的最终方式是什么,我无法预料,也懒得预料。这件事我琢磨过好长时间,最后总算明白了点什么。明白了,就叹一口气。我曾经把这事说给妻子听,她听完了,就狠狠地用手指点了一下我的脑门:“傻冒,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再借点别的东西?”(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冬之卷)(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20、分)A要“我”去弄木板的瓦工,原本就知道到别的工地弄块木板是件很简单的事,所以才提出这个让“我”颇感为难的要求。- 7 -B这篇作品情节设计精当,有些看似无意的地方很具匠心,尤其是那个满脸皱纹的老头,在全篇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C如果不是那满脸皱纹的老头提醒,“我”就不会遭遇还木板时的种种尴尬。本文实际是借一块木板的故事批评那老头。D“我”去还木板时,老胡说没有借给“我”木板,还着力辩解,对此,队长有些生气,因为他认为老胡说的是假话。 E文章结尾说以凳的形式放在楼道里肯定不是这块木板的最终存在方式,意在表明“我”还在等待着把它还给人家的时机。(2)文章不以“我”借木板的经历开头,而是从住在新居中
21、的矛盾心情说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 分)答:_(3)“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 分)答:_(4)“我”最后“总算明白了“什么呢?为什么“明白了,就叹一口气”?(6 分)答:_五、语言运用( 8 分)17. 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要求仿写句中仍含有“人生”和“微笑”两个关键词,句式与示例相同。 (4 分)人生如画,有了微笑,画卷便添了亮丽的色彩;_,_ ,_ ;_,_ ,_ ;18、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 、 、 、 、(1)将 _改为_ (2)将_ 改为_ ;(3)将_ 改为_ ; (4)将_ 改为_ 。六、作文(60 分)19请以_,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 8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词语,把标题补充完整;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