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1191064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哈三中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1.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时期弓鱼国墓地是弓鱼氏宗族的墓地,墓葬可分为七个等级,其中国君墓规模最大,其余几类墓的规模依墓主身份等级而逐次降低。类似的这种“族坟墓” ,在多地考古中均有发现。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 宗法关系决定贫富差距B. 分封制度制约墓葬等级C. 血缘关系主导墓葬规制D. 宗法制度维系礼乐体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弓鱼氏宗族的墓地,墓葬可分为七个等级,其中国君墓规模最大,其余几类墓的规模依墓主身份等级而逐次降低”可知墓葬受宗法等级

2、观念影响,可见血缘关系主导墓葬规制,C 项正确。材料强调墓葬受宗法等级观念影响,不是宗法关系决定贫富差距,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制约墓葬等级,而是强调墓葬受宗法制的等级观念影响,排除B。礼乐制度是维系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排除 D。【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 ,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的题眼是“弓鱼氏宗族的墓地,墓葬可分为七个等级,其中国君墓规模最大,其余几类墓的规模依墓主身份等级而逐次降低” ,根据对题眼的了解,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在北宋的清明上河图中,上层人物多穿齐整的袍衫,长可掩足;平民大众则捋袖敞襟,系带裹腿,以便活动。但在南宋,已是“

3、衣服之章,上下混淆”了。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了A. 等级制度逐渐被打破B. 市民阶层日益壮大C. 社会风尚的开明开放D. 区域经济不断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南宋时,上层人物与平民大众之间在服装上没有太大差距;结合所- 2 -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影响了社会风尚和思想观念,故 D项正确。材料反映南宋时上层人物与平民大众之间在服装上没有太大差距,属于衣着方面,A 项范围太大,排除。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市民阶层壮大,故 B 项也是 D 项推动的结果,排除 B。社会风尚的开明开放是材料反映的表象,与材料强调经济不断发展推动社会风尚的变化不符,排除 C。3.

4、南宋宋慈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中试图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12、13 世纪, “金元四大家”对医学进行体系化建设,将身体内部各种机能和病理进行统一的、整体的说明。据此推断A. 理学推动了科学体系构建B. 民族交流有利于文化发展C. 印刷术发展促进科技进步D. 当时中国科技已高度繁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南宋时期的洗冤录集和金元时期的医学注重“全体性、系统性综合” 、 “统一的、整体的说明” ,这些都是哲理化思想的体现,故理学推动了科学体系构建,A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之间的交流,而是强调理学推动了科学体系构建,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印刷术的作用,而是强调理

5、学推动了科学体系构建,排除 C。仅凭材料无法推断出当时中国科技已高度繁荣,而是强调理学推动了科学体系构建,排除 D。4.传教士利玛窦帮助中国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但不经意地把美洲画在了左面、欧洲在中间而亚洲在下面,引起了朝廷的不满;他马上修改了地图,把中国放在中间,这幅地图获得了中国人的高度称赞,并在中国广为流传,也为传教士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这说明A. 中西方文化科技存在差异B. 传统的夷夏观念根深蒂固C. 西方传教士在华广受欢迎D. 中国文化具有强大向心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利玛窦修改地图,把中国放在中心,是为迎合统治者的自大心理,实质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夷夏观念根深

6、蒂固,坚持认为中国应居于世界中心,B 项- 3 -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西方科技的比较,无法推断出中西方文化科技存在差异,排除 A。西方传教士是因为顺应了中国人的愿望和要求才受到欢迎,排除 C。材料没有涉及中国文化具有强大向心力,而是强调传统的夷夏观念根深蒂固,排除 D。5.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憾。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 ”据此判断制约光绪不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因素是A. 宗法观念B. 君主制度C. 内忧外患D. 优柔寡断【答案】B【解析】【详解

7、】材料说明光绪帝是忠臣孝子的表率,因此没有“清算”慈禧太后,这是由君主制度的内涵决定的,B 项正确。宗法观念强调父系血缘关系,且材料没有涉及宗法观念的影响,而是强调制约光绪不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因素是君主制度,排除 A。内忧外患是客观原因,它不是制约光绪不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因素,排除 C。优柔寡断是光绪帝的性格特点,不是制约光绪不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因素,排除 D。6.下面是 1881 年到 1911 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这反映了清政府借款修建 外国资本直接投资 清政府独立筹资 官商合办里程(千米) 41712 27461 10424 10424占总里程的比重 463% 305% 115%

8、 115%A. 辛亥革命推动了铁路大力修建B. 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C. 列强控制了近代铁路的修筑权D. 清政府将路权收归国有- 4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外国资本直接投资经营和清政府向外国借款修建的铁路比例大,故中国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被西方列强控制,C 项正确。辛亥革命发生在 1911 年,与材料反映 1881 年到 1911 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的部分时间段不符,排除 A。材料反映的是列强控制了近代中国铁路的修筑权,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不符,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清政府将铁路收归国有,而是强调列强控制了近代中国铁路的修筑权,排除 D。【点睛】本题考查列强入侵的影响,需要

9、掌握列强侵略的方式和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信息“1881 年到 1911 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的解读与分析,结合列强侵略的方式和影响即可得出答案。7.直到 1917 年初, 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 ”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A. 社会主义理论学派纷繁复杂B. 中国政局动荡经济凋敝C. 社会主义实践成果尚未明朗D. 资本主义是其理想目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 年初十月革命尚未发生,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实践成果,因此新青年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C 项

10、正确。学派复杂是新青年对社会主义的客观陈述,与材料主旨强调社会主义实践成果尚未明朗,故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不符,排除 A。材料反映新青年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没有涉及中国政局动荡经济凋敝,排除 B。材料主要强调社会主义实践成果尚未明朗,故新青年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没有体现资本主义是其理想目标,排除 D。8.毛泽东曾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进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上述言论最早发表于A. 国民革命失败后B. 土地革命时期- 5 -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

11、料可知,毛泽东认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不是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掀起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结果失败了,后来探索出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故 A 项正确。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但与材料“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不符,排除 B。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大规模战争,与材料信息“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不符,排除 C。解放战争时期主要推翻国民党统治,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D。9.1935 年 12 月,国民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规定:“在目前国际情况下,凡基本

12、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 ”该计划旨在A. 发展重工业以实现工业化B. 缓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C. 改变工业布局失衡的状况D. 准备抗击日本的侵略战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935 年 12 月”以及“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等信息可知,此时中国正面临日本的侵华危机,因此将基本工业设置在国防后方的安全地带与日本侵华危机有关,D 项正确。材料强调民族工业建设的区域,与发展重工业以实现工业化无关,排除 A。材料强调民族工业建设的区域,与准备抗击日本的侵略战争有关,无法体现缓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排除

13、B。材料的计划并不能改变工业布局失衡的状况,排除 C。10.在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并无明显的内战、暴动、流血痕迹;被从独占的统治宝座上推翻下来的土地贵族,在新的民主政体中也还有一席之地。这主要是因为A. 城邦商品经济高度繁荣B. 平民贵族达成相互妥协C. 民主制符合各阶级利益- 6 -D. 改革者的道德品质高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无明显的内战、暴动、流血痕迹” “在新的民主政体中也还有一席之地”等信息可知,雅典的不同政治派别能够彼此妥协,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B 项正确。城邦商品经济高度繁荣是雅典民主政治建立的经济基础,与材料强调平民贵族达成相互妥协不符,排除 A。材料

14、强调平民贵族达成相互妥协避免“内战、暴动、流血痕迹” ,没有涉及民主制符合各阶级利益,排除 C。D 项是雅典民主制得以确立的原因之一,但与材料强调平民贵族达成相互妥协避免“内战、暴动、流血痕迹”的信息不符,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并无明显的内战、暴动、流血痕迹” “在新的民主政体中也还有一席之地”等,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史实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1.监护人制度是指对未成年子女的监督和保护制度。罗马法实行监护人与亲权人分离,监护人的职责仅限于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而被监护人的教育、抚养等由家长遗嘱或长官选定其生母或其他的亲友负责。这体现了罗马法A. 重视公民

15、的道德素养B. 维护私有财产的合法性C. 保护弱势群体权益D. 具有男女平等的观念【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监护人制度是指对未成年子女的监督和保护制度” “监护人的职责仅限于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而被监护人的教育、抚养等由家长遗嘱或长官选定其生母或其他的亲友负责”等信息可知,古罗马实行监护人和亲权人分离,就是为了防止某一方一家独大而侵害到未成年子女的权益,说明罗马法注重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公民的道德素养,而是强调罗马法注重保护弱势群体权益,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维护私有财产的合法性,而是强调罗马法注重保护弱势群体权益,排除 B。材料主旨强调罗马法注重保护

16、弱势群体权益,没有涉及男女平等的观念,排除 D。12.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国会议员候选人在参选时必须是所在选区居民,同时参议院年龄不得低于 30 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 9 年以上,众议员年龄不得低于 25 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 7- 7 -年以上。这一规定A. 具有地方保护主义色彩B. 导致国会议员数量减少C. 协调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D. 增强参议院在两院中的地位【答案】D【解析】宪法规定对于参议院年龄和公民年限的规定明显高于众议院,主要是突出参议院在于两院中的地位重要性,故 D 项正确;选区的居民是按照州分布,不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故 A 错误;国会议员是一定的,不会减少,故 B 错误;材

17、料是参议院和众议院的比较,不涉及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故 C 错误。13.1895 年,恩格斯指出:“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 ”恩格斯这一观点A. 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B. 体现了对巴黎公社革命的反思C. 认清了工业革命的历史局限性D. 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开放扩张性【答案】B【解析】法国巴黎公社成立不是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一定程度的产物,属于偶然事件,材料说明的是巴黎公社失败根本原因的分析,故 B 正确;其他分析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4.1351 年英国贵族影响国会通过“劳动法规” ,把工资冻结在黑死病以前的水平。然而于事无补,因

18、为劳动力价格仍然在上涨。领主又企图把剩下的农奴束缚在土地上,但在高工资的吸引下,农奴纷纷逃跑。这反映出英国农村A. 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B. 黑死病导致劳动力不足C. 传统的经营模式受到冲击D. 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普遍化【答案】C【解析】- 8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虽然英国贵族企图通过政令来改变现状,但是仍然无法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受到资本主义的冲击,故 C 项正确。材料强调英国农村传统的经营模式受到冲击,没有体现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黑死病的影响,而是强调英国农村传统的经营模式受到冲击,排除 B。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普遍化,而是强调英国农村传统的经营模式受到冲击

19、,排除 D。【点睛】本题考查英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掌握近代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然而于事无补,因为劳动力价格仍然在上涨” “但在高工资的吸引下,农奴纷纷逃跑”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5.下图是“BP”公司(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石化集团公司之一)对世界能源消费与燃料结构的分析及预测。该分析及预测反映了世界商用能源使用 10 亿 toe 量 对总能源增长的贡献%,年均A. “电气时代” ,世界能源结构发生根本改变B. “新经济”时代,新能源改变经济增长模式C. 科技进步逐步改变能源结构和经济增长动力D. 人类对能源的过度开采必将带来经济的衰退【

20、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两个图反映了从工业革命以来 6 种能源使用的比重及其对总能源贡献的比例,可以看出随着科技进步能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新能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C 项正确。 “电气时代” ,世界能源仍以传统能源为主,排除 A。材料- 9 -无法体现“新经济”时代,新能源改变经济增长模式,而是强调科技进步逐步改变能源结构和经济增长动力,排除 B。材料没有体现人类对能源的过度开采必将带来经济的衰退,且 D项中“必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16.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

21、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一变化反映出,宗教改革A. 巩固了欧洲的封建统治B. 打破了天主救的绝对权威C. 丰富了基督教教义教规D. 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答案】B【解析】中世纪教皇的权力大于国王,材料中教皇和皇帝地位的变化说明经过宗教改革教皇的绝对统治权遭到打击,故错误;宗教改革是打击封建统治,故错误;属于宗教改革思想影响,属于经济影响,均不符合材料政治影响的信息。17.18 世纪中期,伏尔泰曾为因亵渎路旁十字架的罪名而被处决的青年拉巴尔鸣冤,还竭力为被判处死刑、留有恶名的新教徒让卡拉(被控告为阻止儿子皈依天主教而将其杀害)昭雪,。这些活动说明伏尔泰意在A. 反对天主教会B.

22、宣扬信仰自由C. 抵制宗教狂热D. 倡导天赋人权【答案】B【解析】材料中伏尔泰为亵渎十字架和留有恶名的新教徒昭雪,说明他主张信仰的自由,故 B 正确;启蒙运动是反对宗教特权,不是宗教,故 A 错误;材料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不是抵制宗教,故 C 错误;D 材料没有体现。18.1921 年 8 月人民委员会关于贯彻新经济政策原则的指令中说:“应当采取拍施发展国营的和合作社的商品交换,而且不应当只限于地方流转范围,在可能和有利的地方应当转为货币交换形式。 ”这表明苏俄- 10 -A. 开始取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社会主义观念的转变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暂缓向社会主义过渡【答案】B【解析

23、】新经济政策实施之前是用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式,材料中“发展国营的和合作社的商品交换” “货币交换形式”说明苏俄准备利用市场、货币过渡到社会主义,故 B 项正确;材料中只是设想,还没有实施,故 A 错误;C 不是苏俄经济模式,是中国市场经济模式;D 不符合苏俄新经济政策内涵。19.1935 年初,美国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对罗斯福新政“大笔开支” 、 “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这有可能是基于当时美国A. 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振B. 财富高度集中C. 劳工的社会地位依然低下D. 总统权力扩大【答案】A【解析】罗斯福新政采用的是国家直接干预经济发展的举措来应对经济大危

24、机,有点像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措施,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是平衡财富,故 B 错误;罗斯福采取提高劳工待遇,故 C 错误;D 项不符合材料中“敲诈富人计划”的信息。20.“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西方现代社会” , “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 , “国家以社会的名义侵犯资本。 ”这反映了战后西方发达国家A. 实行国有化,改变了单一所有制形式B. 利用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C. 完善福利制度,推动分配领域社会化D. 股票分散化,发展人民资本主义【答案】C【解析】完善福利制度,保障公民权利是材料“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国家以社会的- 11 -名义侵犯资本”反映的内容,故 C 项正确。其他选项

25、的措施均与材料中分配社会财富信息不符。21.考茨基认为,俄国革命只有在同西欧革命同时发生的情况下,才可能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如果要把十月革命说成是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只能是一个注定要夭折的“早产儿” 。考茨基意在说明俄国十月革命A. 必然以失败告终 B. 违背马克思主义C. 不具备客观前提 D. 具有苹命首创性【答案】C【解析】材料认为俄国十月革命必须和西欧革命同时发生,才具有胜利的可能性,显然说明俄国十月革命不具备客观前提,故 C 正确;材料中前提是西欧革命同时发生,故 A 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于马克思主义违背,故 B 错误;首创性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D 错误

26、。22.下面是 19221926 年间苏联与外国资本家达成的租让合同数量变化示意图。图中的变化反映了苏联A. 新经济政策逐渐废止B. 收缩外来资本的比重C. 反击西方的经济封锁D. 探索经济建设新模式【答案】D【解析】新经济政策对于本国不能经营的企业组让给外国资本家,数轴显示苏联与外国资本家达成的租让合同数量从 1924 年以后逐渐减少,说明对于外来资本的使用比重逐渐收缩,故 B 正确;新经济政策逐渐废止是 1928 年,故 A 错误;西方经济危机爆发是 1929 年之后,故 C 错误;此时仍然是新经济政策,故 D 错误。 - 12 -点睛:新经济政策可归纳为“一、二、三”一个创新:在小农经济

27、占优势情况下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两个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三个背景: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直接过渡失败。 23.1973 年以前,法国的通胀率一直被控制在 10%以内,但在 1974 年首次突破两位数达到15.2%,此后直至 1981 年,这一数字基本均在 10%以上。这一局面A. 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弱化 B. 证明人民资本主义失败C. 说明经济危机始终如影随形 D. 影响一体化的外交政策【答案】A【解析】通货膨胀率的增高,主要是二战以后法国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导致经济过热,这一局面出现,促使国家对于经济干预的减少,故 A 正确;B 中人民资本主义失败说法错误;C

28、中经济危机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痼疾;材料属于国内经济,不涉及外交信息,故 D 错误。点睛: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 20 世纪 70 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经济领域出现一些新变化,各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普遍发展,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出现“新经济” 。24.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 ”当时“分歧”主要是

29、围绕A. 四月提纲中的主张B. 和平法令中的规定C. 建立苏维埃政权D. 土地法令中的规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材料中列宁强调“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 ,与这一精神相符的只有四月提纲 ,列宁在这个提纲中提出无产阶级当前的任务是由资产阶- 13 -级民主革命转变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故选 A。 和平法令主要内容是退出帝国主义战争,排除 B;C 是政权建设,和题意无关,排除;土地法令是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排除D。考点: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工人运动十月革命“四月提纲”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题,25 题 25 分,26 题 12 分,27 题 15 分,共

30、52 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当时(18 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 ) ;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 。在此情境下, “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摘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二在工业化初期(18 世纪)的英国,小

31、规模的核心家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甚至比以前规模更小,也更以孩子为中心。父母一直为自己的孩子无怨无悔地付出,他们尽力按照他们那个时代的标准来抚育和教导孩子,为孩子引进了新的教育方法,而非学徒和工作制,认为这能对培养孩子面对复杂的未来产生作用。此时夫妻之间仍遵循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配模式,丈夫处于优越和支配地位,妻子则地位卑微,处于从属地位。据傅新球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家庭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 18 世纪中英家庭的不同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上述不同特征的原因,并对英国家庭模式进行评价。【答案】 (1)中国家庭:规模大;老少同堂安守家园(

32、家庭教育思想保守) ;浪费人力资源。西方家庭:规模小;重视孩子教育(家庭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夫妻分工明确。(2)原因:中国农耕经济发展到顶峰;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统治强化,厉行重农抑商政策;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任答两点得西方工业文明兴起;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人文主义和科学思想的传播;传统习俗的延续性。评价:英国家庭模式体现了从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转变的趋势,有利于形成自主创业的社会- 14 -氛围;但仍保留了传统家庭的某些痕迹。【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分析比较的能力。根据材料找出中英家庭各自的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关于中国,根据材料“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

33、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可归纳为家庭规模大、家庭教育保守;“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可归纳为浪费人力资源。根据材料“小规模的核心家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可归纳为家庭规模小;“为孩子引进了新的教育方法,而非学徒和工作制”可归纳为重视孩子教育;“夫妻之间仍遵循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配模式,丈夫处于优越和支配地位,妻子则地位卑微,处于从属地位”可归纳为夫妻分工明确。(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原因:关于中英国家庭特征形成的原因,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都可从政治、经济、传统观念等方面考虑。第二小问:

34、关于对英国家庭模式进行评价,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向现代家庭模式转变、仍保留传统家庭的特点等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点睛: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 ,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 ,解题时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 “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 “小规模的核心家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为孩子引进了新的教育方法,而非学徒和工作制” “夫妻之间仍遵循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配模式,丈夫处于优越和支配地位,妻子则地位卑微,处于从属地位”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

35、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教材中关于 18 世纪中英家庭(可参考经济方面的相关知识)等相关内容。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整体分析:本题以 18 世纪中英家庭的基本状况为切入点,设置了三个问题,涉及基本特征,原因,评价等内容的考查,关键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 18世纪中西方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 ,一直是考查的重点,学生需注意知识的活用。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面是关于甲午战争日本教科书原稿(节选) 。日清战争,是“日本作为欧美流的近代立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华帝国

36、的一场不可避- 15 -免的决战” 。日本统治朝鲜对英、美、俄等国都有利。日本吞并韩国作为稳定东亚的政策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支持,对维护日本的安全及其在满洲的权益也有必要。它根据当时的国际关系原则是合法的。当然韩国国内对此有赞成、反对两种意见,部分反对者进行了激烈的抵抗。日清战争的结果是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摘编自日本扶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原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该教科书原稿中对“日清战争”表述的两处信息,提出修改意见并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说明一:关于日本吞并朝鲜半岛

37、,应将“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支持”中的“支持”改为“默许” 。理由:日本在亚洲的侵略一方面损害了部分列强的利益,但更多的是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愿望一致,因而得到了欧美列强的默许。说明二:关于战争的结果,应把列强瓜分中国的“进入中国”改为“入侵中国” 。理由:日本对甲午中日战争性质的模糊化叙述,企图掩盖其侵略战争的本质。【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问的基本答题模式:1、修改:找出原文错误,作出修改 2、理由(运用史实或史学理论) ,作答时要分清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由此得出相关国家的态度。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侵略与民族危

38、机 甲午中日战争2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时期 关羽形象三国到隋唐三国志中的关羽:东汉末年名将,勇武、重义,傲慢自大、刚愎自用。隋唐时期,并未得到统治者及文人士大夫的重视和颂扬,名气也不大。宋元统治者对关羽赐庙额、封王;关羽的祠庙在全国各地兴起;南宋文人对关羽忠义、英勇的形象特质进行了多方渲染;关羽故事在话本、戏曲杂剧中大量出现,刚勇、忠义、儒雅是关羽形象的主要特征;元明之际,罗贯中将关羽形象定格在- 16 -三国演义小说中。明清统治者先后加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 “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 “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在民间逐渐成为一个禳灾祈福之神,受

39、到百姓的顶礼膜拜。20世纪初1917 年钱玄同在写给胡适的信中说道:“明清两代,社会上所景仰之古人,就是孔丘关羽二位。不但愚夫愚妇信仰关老爷 ,即文人学士亦崇拜关夫子 。此等谬见,今后亟应扫荡无疑。 ”刘海燕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论(1)根据材料,概括从三国时期到 20 世纪初关羽的形象发生了哪些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关羽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答案】 (1)变化:三国时期,勇武重义(刚愎自用) ,隋唐时期,名气不大;从宋元到明清,关羽从文学形象变为宗教神灵;20 世纪初,受到批判。(2)原因:关羽形象的演变,是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变化的结果;社会不同阶层的观念、向往和祈愿;

40、承载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等。【解析】【详解】 (1)关于概括从三国时期到 20 世纪初关羽的形象发生的变化,根据材料“东汉末年名将,勇武、重义,傲慢自大、刚愎自用”可知三国时期,勇武重义(刚愎自用) ;根据材料“隋唐时期,并未得到统治者及文人士大夫的重视和颂扬,名气也不大”可知隋唐时期,关羽名气不大;根据材料“统治者对关羽赐庙额、封王” “南宋文人对关羽忠义、英勇的形象特质进行了多方渲染” “ 元明之际,罗贯中将关羽形象定格在三国演义小说中” “统治者先后加封关羽为在民间逐渐成为一个禳灾祈福之神,受到百姓的顶礼膜拜”可知从宋元到明清,关羽从文学形象变为宗教神灵;根据材料“不但愚夫愚妇信仰关老爷 ,即文人学士亦崇拜关夫子 。此等谬见,今后亟应扫荡无疑”可知 20 世纪初,关羽受到批判。(2)关于关羽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应以当时的时代背景为切入点,结合历史史实说明关羽形象的变化,最后可从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变化的结果;社会不同阶层的观念、向往和- 17 -祈愿;承载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得出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