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1191423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大庆铁人中学高一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 3:1 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F 1形成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F 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杂合子与显性纯合子表现型相同 雌、雄配子的数量是相等的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 3:1 分离比的条件有:F 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结合的机会相等;F 2不同的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数目足够多

2、。详解: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要足够多,这样可以避免偶然性,故正确;F 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这是实现 3:1 分离比的条件之一,故正确;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结合的机会相等是实现 3:1 分离比的条件,故正确;F 2不同基因型个体存活率要相等,否则会影响子代表现型的比例,故正确;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否则不会出现 3:1 的分离比,故正确;一般雄配子数量大于雌配子数量,故错误;故符合题意的有,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分离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对于孟德尔对于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现象的解释非常熟悉,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理解分离定律

3、的本质。2. 在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发现过程中, “演绎推理”过程指的是( )A. 根据成对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说,设计测交实验并推断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为l:1B. 根据 F2的性状分离比,提出“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2 -C. 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的”D. 根据成对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说,推断出 F1有三种基因型且比例为 l:2:1【答案】A【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提出的假说内容是:(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

4、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演绎过程是指根据假设内容推测实验的结果,最后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果。详解:A. 演绎是根据假设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即若 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 1:1,A 正确;B. 由 F2出现“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属于假说的内容,B 错误;C. 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这是假说的内容,C 错误;D. 若 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则 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这属于假说内容,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5、要求学生理解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及采用的实验方法,尤其是要对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解释(假说)及演绎的过程要十分清晰,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做出判断,本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 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B. 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C. 两实验都设计了 F1自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D. 两实验均采用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摩尔根也运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

6、两实验都设计了杂交实验,并都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后代的性状及比例,A 正确;- 3 -B. 孟德尔实验中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中眼色也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 正确;C. 两者实验中最终验证假说内容都是通过测交实验实现的,C 错误;D. 孟德尔和摩尔根均采用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遗传学杂交实验及其结论,要求学生掌握不同时期不同科学家进行的科学实验及得出的结论,正确理解科学史上相关实验是解答本题关键。4. 下列有关遗传学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狗的长毛对卷毛为一对相对性状B. F1代出现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C. 杂合子自交后代仍有杂合子D

7、. 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一定是等位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孟德尔将杂种个体自交的后代中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现代细胞学研究揭示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为等位基因,据此作答。详解:A. 狗的长毛对短毛为一对相对性状,A 错误;B.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出的性状才是显性性状,B 错误;C. 杂合子自交后代仍有杂合子,如 Aa 杂交后代有 AA、 Aa、aa,C 正确;D.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才是等位基因,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遗传学基本概念,解答需要学生能准确进行相关

8、概念的辨析,概念也是平常学习中学生容易忽略的部分。5. 豌豆是两性花,自然条件下自花传粉。现有一批豌豆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3。将这批种子播种后自然生长,结实率相同的情况下,子代中 AAAaaa 的比例是( )A. 763 B. 463 C. 221 D. 25309【答案】A【解析】分析: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所以 AA 个体的后代都是 AA,Aa 的个体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运用分离定律进行解答。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AA:Aa=1:3,AA 占 1/4,Aa 占 3/4,AA 自交后代全部是 AA,Aa 自交后- 4 -代有 1/4AA、2/4Aa、1/4aa,因此

9、子代AA1/43/41/47/16,Aa3/42/46/16,aa3/41/43/16,所以子代AA:Aa:aa=7:6:3,A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重点考查学生对一对基因杂交过程中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解题关键是明确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将题目转化为自交过程即可。6. 家鼠短尾(T)对正常尾(t)为显性。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尾鼠交配,后代正常尾比短尾为 1:1;短尾类型相互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存活的后代中短尾:正常尾为21,则不能存活类型的基因型为( )A. TT B. Tt C. tt D. TT 或 Tt【答案】A【解析】首先根据“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尾鼠交配,后代中

10、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推知这一个测交过程,该短尾鼠的基因型为 Tt 且能存活;其次“短尾类型相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 2:1” ,由于子代出现了正常尾 tt,所以杂交的短尾鼠的基因型量一定为 Tt,根据分离定律,其后代应为 TT:Tt:tt=1:2:1,已知 Tt 和 tt 个体能存活,故推知死亡的个体基因型为 TT。答案是 A。【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致死现象【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孟德尔分离定律 F2出现 31 的分离比的条件(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对性状为完全显性。 (2)每一代不同类型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不同配

11、子结合机会相等。 (3)所有后代都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且存活率相同。 (4)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7. 在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可能具有 1:1:1:1 比例关系的是( )F 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F 1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 F 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F 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F 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杂种子一代 YyRr 经减数分裂产生 4 中- 5 -配子,比例是 YR:Yr:yR:yr1:1:1:1;YyRr 自交后代中有 4 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基因型有

12、9 种,比例为 1:2:2:4:1:2:1:2:1。详解:F 1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 9:3:3:1,与题意不符,错误;F 1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为 1:1:1:1,符合题意,正确;F 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 1:1:1:1,符合题意,正确;F 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 1:2:2:4:1:2:1:2:1,与题意不符,错误;F 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 1:1:1:1,符合题意,正确;故正确的有,C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相关知识点,需要学生熟知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过程,尤其是 F1 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等内容,本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

13、层次的考查。8. 下表是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得到的子二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其中部分遗传因子组成并未列出,而仅用数字表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雄配子雌配子 YR Yr yR yrYR 1 3 YyRR YyRrYr YYRr YYrr 4 YyrryR 2 YyRr yyRR yyRryr YyRr Yyrr yyRr yyrrA. 1、2、3、4 的性状表现都一样 B. 在此表格中,YYRR 只出现一次C. 在此表格中,YyRr 共出现四次 D. 遗传因子组成出现概率的大小顺序为 4321【答案】D【解析】图中 1、2、3、4 的基因型分别是 YYRR、YyRR、YYRr、YyRr,表现

14、型都是双显性个体(黄色圆粒) ,A 正确;分析表格基因组成,YYRR 只出现一次,YyRr 共出现四次,BC 正确;图中 1、2、3、4 的基因型分别是 YYRR1/16、YyRR2/16、YYRr2/16、YyRr4/16,因此遗传因- 6 -子组成出现概率的大小顺序为 42=31,D 错误。9. 若基因型 AaBbCCDDee 与 AABbCcDDEe 的植株杂交(五对基因独立遗传),在子代中纯合子的比例应是多少( )A. 1/4 B. 1/8 C. l/16 D. 1/32【答案】C【解析】分析:解答本题思路:首先是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情况下,有几对基因

15、就拆分成几个分离定律。如 AaBbCCDDeeAABbCcDDEe 可分解为:AaAA,BbBb,CCCc,DDDD,eeEe,最后将每对杂交的结果综合起来。详解:针对每对性状单独研究,AaAA 子代中 AA 占 1/2,BbBb 子代中纯合子 BB 和 bb 共占1/2,CCCc 子代中 CC 占 1/2,DDDD 子代都是 DD,eeEe 子代中 ee 占 1/2,所以子代中纯合子的比例 1/21/21/21/2=1/16,故 C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相关概率,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对于此类试题,学生需要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

16、为若干个分离定律,并能识记常见杂交组合的后代基因型比例。10. 如果已知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 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并且也知道上述结果是按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那么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A. YYRRYYRr B. YYRrYyRr C. YyRrYyRr D. YyRRYyRr【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子代基因型的比例 YY:Yy=1:1,说明亲本为 YY 和 Yy;另一对子代基因型比例为,RR:Rr:rr=1:2:1,说明亲本的为杂合子自交,即 Rr 和 Rr,故亲本的基因型为 YYRrYyRr,故选 B。11. 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

17、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7 -A. 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B. F1和 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C. 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D. 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 1/4【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F 2的表现型比为 9:3:3:1,所以 F1为双杂合子,设为 AaBb,则 F2中灰色为双显性状(A_B_) ,米色最少为双隐性状(aabb) ,黄色、黑色为单显性(aaB_、A_bb) 。详解:A. F2中灰色比例最高,所以灰

18、色为双显性状,米色最少为双隐性状,黄色、黑色为单显性,A 错误;B. F1中灰色大鼠为 AaBb,F 2中灰色大鼠 A_B_,可能是杂合体,也可能是纯合体,B 错误;C. F1为 AaBb,黄色亲本为 aaBB 或 AAbb,无论哪一种杂交后代都是有两种表现型,C 正确;D. F2黑色大鼠基因型为 aaB_或 A_bb,假设黑色大鼠基因型为 A_bb,则 F2中黑色大鼠中纯合子 AAbb 占 1/3,杂合子 Aabb 占 2/3,AAbb 与米色大鼠即 aabb 杂交不会产生米色大鼠,Aabb 与米色大鼠 aabb 交配,产生米色大鼠 aabb 的概率为 2/31/211/3,D 错误。点睛:

19、此题考查显隐性性状的判断及对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和计算,需要学生理解自由组合定律并能灵活运用。12. 在完全显性条件下(即杂合子与显性纯合子表现型相同) ,若下列所示基因状况的生物自交,其子代性状分离比例为 9331 的是( ) 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分析:子代性状分离比例为 9331,说明是具有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的个体自交的结果,只有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即双杂合子自交时,其子代性状分离比才会出现 9331。图中 A 为三杂合子,B 为双杂合子,C 只含一对等位基因,D 虽含两对等位基因,但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20、 8 -详解:A. Aa、Bb、Dd 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7:9:9:9:3:3:3:1,A 错误;B. AA、Bb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d 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后代在正常情况下性状分离比为 9:3:3:1,B 正确;C. AA、bb 为纯合,只有 Dd 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C 错误;D. Aa、Bb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 DD 为纯合,所以后代在正常情况下性状分离比为3:1,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自由组合

21、定律的实质,能够从细胞学基础上解释自由组合现象。13.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乙同学的实验只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的过程B. 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C. 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D. 甲、乙重复 100 次实验后,Dd 和 AB 组合的概率约为 1/2 和 1/4【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可知,、小桶中的小球都是 D

22、 和 d,说明甲同学模拟的是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规律实验;、小桶中的小球是 A、a 和 B、b,说明乙同学模拟的是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实验。详解:A. 乙同学每次分别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组合,、小桶中的小球是 A、a和 B、b,因此乙同学模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A 错误;B. 实验中只需保证每只桶中代表不同配子的小球数目相等即可,B 错误;- 9 -C. 甲同学模拟了遗传因子 D、d 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没有体现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C 错误;D. 甲同学每次分别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组合,其中 Dd 概率为1/21/21/21

23、/21/2;乙同学每次分别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组合,其中 AB 组合的概率为 1/21/21/4,故 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桶、小球和小球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学生理解甲、乙两同学操作的区别及结果的异同,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本题易错点在于学生容易误解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14. 下图为某植物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与染色体规律性变化的模式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此时细胞内核膜解体、核仁消失B. 过程中染色单体的分开导致了染色体数目加倍C.

24、 过程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D. 过程中染色体解螺旋变为细丝状的染色质【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各时期特点如下:分裂间期:DNA 复制、有关蛋白质合成;前期: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核膜、核仁消失;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在纺锤丝的牵拉下均匀的移向细胞两极;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详解:A. 表示的是有丝分裂间期,核膜、核仁消失发生在前期,A 错误;B. 过程中发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 正确;C. 过程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在纺锤丝牵拉下细胞中的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C 正确;

25、- 10 -D. 过程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此时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解旋为丝状的染色质,D 正确。点睛:本题以染色质与染色体规律性变化为背景,考查了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学生要能够根据图示变化特点确定各阶段所属分裂时期,并将染色体变化进行排序;识记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变化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 下列对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的评价,合理的是( )A. 剪取洋葱根尖 23 mm,因为该区域属于根毛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B. 该实验步骤中唯一错误的是在和之间缺少用清水漂洗这一环节C. 压片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分散,便于观察D. 显微镜下找到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并持续观察其各个时期的变化【答

26、案】C【解析】分析:制作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步骤是:过程 方法 时间 目的解离上午 10 时至下午 2 时(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剪取根尖 2-3mm 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 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 3-5min3-5min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 10min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 0.01g/mL 或0.02g/mL 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能使染色体着色制片

27、用镊子染根尖取出,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11 -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详解:A. 剪取洋葱根尖 23 mm,因为该区域属于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A 错误;B. 解离后需用清水漂洗,步骤中和顺序颠倒了,B 错误;C. 制片时,盖上盖玻片后再加一载玻片,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可使组织细胞分散,便于观察,C 正确;D. 细胞经解离已死亡,不可能在一个细胞中持续观察到各个时期的变化,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制作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相关知识点,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的细节较多,包括实验

28、材料的选择、实验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操作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6. 下列对细胞分化不同水平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 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时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了改变B. 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时细胞器的种类、数目发生了改变C. 从核酸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 从蛋白质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蛋白质种类、数量改变的结果,这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答案】D【解析】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A 正确;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器的种类、数目改变的结果,B 正确;从核酸分子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基

29、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 正确;从蛋白质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蛋白质种类、数量、功能改变的结果,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 错误。【考点定位】细胞分化17. 关于细胞衰老的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核体积缩小 B. 细胞内水分减少C. 部分酶的活性降低 D. 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衰老的特征概括为“一大、一小、一多、两低” , (1)一大:细胞核变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2)一小: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萎缩变小,代谢速率减慢;- 12 -(3)一多: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增多;(4)两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下降,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30、详解:A. 衰老细胞的细胞核的体积增大,A 错误; B. 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B 正确;C. 衰老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都降低,C 正确; D. 衰老细胞呼吸速率减慢,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衰老细胞的特征,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巧记相关特征,属于简单题。18. 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每个癌细胞( )A. 都具有两个中心体,且分别位于细胞的两极 B. 都有数目相同的染色体C. 都在诱导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原癌基因 D. DNA 的量未必相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每个癌细胞不一定都在分裂,不一定都具有两个中心体,A 错;所有癌细胞不一定都处于细胞分裂后期,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

31、目是其他时期的 2 倍,因此,不一定都有数目相同的染色体,B 错;原癌基因是细胞原有的基因,不是诱导产生的,C 错;有的癌细胞 DNA 已经复制增倍,有的还没有,所以 DNA 的量未必相同,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癌细胞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19. 关于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为动物细胞B. 是一个染色体,包含两个染色单体和,和的关系是同源染色体C. 该细胞中有 4 条染色体,8 条染色单体D. 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共有 4 条染色体,其中为姐妹染色单

32、体,、为同源染色体,为中心体。- 13 -详解:A. 该细胞中有中心体,无细胞壁,故为动物细胞,A 正确;B. 为同源染色体,其中为姐妹染色单体,B 正确;C. 该细胞中有 4 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 2 条染色单体,共有 8 条染色单体,C 正确;D. 该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还是 4 条,D 错误。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20. 雌蝗虫染色体数为 2n=24,在显微镜下观察雌蝗虫卵巢细胞分裂的固定装片时,看到 12条染色体排列于赤道板,说明此细胞处于( )A. 有丝分裂后期 B. 减数第一

33、次分裂中期C.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蝗虫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24,而此细胞染色体数只有 24,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又因为 12 条染色体排列于赤道板,说明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故 C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1. 如图表示人的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受精卵B. c 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的 DNAC. b1和 b2的分裂方式相同,但是结果有差异D. d1和 d2的差异由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

34、成决定【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 1、a 2表示有丝分裂,b 1、b 2表示减数分裂,c 表示受精作用; d1和 d2表示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该过程中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细胞全能性比较: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14 -详解:A. 受精卵分化程度最低,全能性最高,A 正确;B. 受精时精子只有头部进入了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的核 DNA,细胞质中的 DNA几乎都是卵细胞提供,因此,c 过程中卵细胞提供的 DNA 要多于精子,B 错误;C. b1和 b2的分裂方式都是有丝分裂,前者形成的是精细胞,后者形成的是卵细胞,结果有差异,C 正确;D. 男性和女性的差异原因是受精卵中

35、性染色体组成不同,D 正确。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要求学生能正确分析题图,准确判断字母代表的生理过程。22. M、m 和 N、n 分别表示某动物的两对同源染色体,A、a 和 B、b 分别表示等位基因,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如右图所示,下面对该动物精巢中部分细胞的分裂情况分析合理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若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AABB,此时该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B. 正常情况下,若某细胞含 MMmmNNnn 这 8 条染色体,则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 形成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图中的染色体发生复制、联会、着丝点分裂等变化D. M 和 N 染色体上的基

36、因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答案】B【解析】该生物的基因型为 AaB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由于染色体的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的细胞的基因型为 AAaaBBb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形成的次级性母细胞的基因型为 AABB、aabb 或 AAbb、aaBB,所以某细胞的基因型为 AABB,则该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 错误;正常情况下,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在有丝分裂后期才加倍,B 正确;形成次级精母细胞过程即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该过程中染色体发生复制、联会等变化,但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 错误;M 和 N 是非

37、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D 错误。【考点定位】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15 -【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 AaBb,染色体组成为 MmNn。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数目只在有丝分裂后期加倍。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23. 关于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此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B. 此细胞中有染色单体 4 个C. 此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 2 对,DNA 分子 4 个,

38、染色单体 0 个D. 此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极体【答案】D【解析】该图不均等分裂,且是着丝粒发生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过程,故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细胞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A 错误。此细胞中有染色体组 2 个,B 错误。该图无同源染色体,C 错误。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子细胞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D 正确。【考点定位】减数分裂24. 下图中甲丁为小鼠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 DNA 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 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C. 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某一阶段 D. 丁图可表

39、示有丝分裂后期【答案】D【解析】甲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 正确;乙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表示减数第二次分- 16 -裂前期和中期,B 正确;丙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 G1期,C 正确;丁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不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D 错误。【考点定位】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名师点睛】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结 构 时 期 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 DNA 分子数间期 2n 04n 2n4n前

40、、中期 2n 4n 4n后期 2n4n 4n0 4n有丝分裂 分裂期末期 4n2n 0 4n2n间期 2n 04n 2n4n前、中期 2n 4n 4n后期 2n 4n 4n减末期 2nn 4n2n 4n2n前、中期 n 2n 2n减数分裂减后期 n2n 2n0 2n- 17 -末期 2nn 0 2nn25. 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位于 X 染色体上。下列哪组杂交子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果蝇的性别( )A. 白白 B. 杂合红红C. 白红 D. 杂合红白【答案】C【解析】分析:果蝇中 XX 为雌性,XY 为雄性,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假设红眼为 R,白眼为r,相应的果蝇基因

41、型为:白为 XrXr,白X rY,杂合红为 XRXr,红为 XRY,据此作答。详解:A. 白白即 XrXrXrY,子代为 XrXr,为 XrY,都是白色,无法判断性别,A 错误; B. 杂合红红即 XRXrXRY,子代为 XRXR、X RXr,眼色为红色,为 XRY、X rY,眼色有红色和白色,无法通过眼色判断性别,B 错误;C. 白红即 XrXrXRY,子代为 XRXr,眼色为红色,为 XrY,眼色为白色,C 正确; D. 杂合红白即 XRXrXrY,子代为 XRXr、X rXr,为 XRY、X rY,无论雌雄都有两种眼色,无法判断性别,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把

42、握伴性遗传的基本知识,正确运用遗传规律进行分析。26. 自然状况下,鸡有时因激素的变化会发生性反转,如母鸡逐渐变为公鸡。已知鸡的性别由性染色体 ZW 决定。如果性反转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并产生后代,后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 )A. 10 B. 21 C. 11 D. 31【答案】B【解析】分析: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ZW 型,同型 ZZ 表示公鸡,异型 ZW 表示母鸡,根据题意,发生性反转的公鸡染色体应为 ZW。详解:性反转公鸡性染色体组成为 ZW,如果性反转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即 ZWZW,子代为- 18 -ZZ:ZW:WW=1:2:1,其中 WW 不能存活,则后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 2:

43、1,B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学生能够根据题干信息正确判断相应个体的染色体组成。27. 下列细胞中一定具有 Y 染色体的是( )A. 人的受精卵 B. 果蝇的精子 C. 公鸡的精原细胞 D. 公羊的肌肉细胞【答案】D.详解:A. 受精卵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来,精子性染色体组成为 X 或 Y,卵细胞染色体为 X,故受精卵染色体可能是 XX 或 XY,A 错误; B. 果蝇的精子性染色体组成为 X 或 Y,B 错误; C.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ZW 型,不含 Y 染色体,C 错误; D. 公羊的肌肉细胞是体

44、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 XY,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学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组成变化,尤其是要明确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不一定含有 Y 染色体,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28. 下列有关伴性遗传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红绿色盲症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B. 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男患者的父亲和母亲可以都正常C. 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是患者D. 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女患者的父亲和母亲可以都正常【答案】D【解析】分析:伴 X 隐性遗传病存在交叉隔代遗传现象,且女病父子必病,男患者的致病基因必定来自于母亲;伴 X 显性

45、遗传病中,男病母女皆病。详解:A. 红绿色盲为伴 X 隐性遗传病,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A 正确;- 19 -B. 伴 X 隐性遗传病中,男患者的致病的基因来自于母亲,母亲可以是携带者也可以是患者,父亲可能正常也可能是患者,B 正确;C. 抗维生素 D 佝偻病是伴 X 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皆病,C 正确;D. 伴 X 显性遗传病中,女患者的父亲和母亲必有一方是患者,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特点。这类问题比较抽象,需要学生恰当运用“遗传图解” ,分析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29. 下列遗传系谱图所示疾病受一对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A/a)控制,下列说法正确

46、的是( )A. 该病属于显性遗传病B. 6 号个体基因型应为 aa,8 号个体基因型应为 AAC. 10 号个体和 12 号个体婚配,他们的后代患病概率为 1/4D. 7 号个体和 8 号个体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1/8【答案】D详解:A. 6、13 皆是患者,且 7 表现正常,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产病,A 错误;B. 6 号个体基因型为 aa,8 号个体基因型为 Aa,B 错误;C. 10 号基因型为 Aa,12 号为 A,其中 AA 占 1/3,Aa 占 2/3,两者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为2/31/41/6,C 错误;D. 7、8 号个体基因型为 Aa,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1/4

47、1/21/8,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人类遗传病遗传规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析题解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能够根据遗传图谱正确判断遗传病的类型和相应个体的基因型。- 20 -30. 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 A、a 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 B、b 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 若这 2 对基因在 1 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 1 个四分体中出现 2 个黄色、2 个绿色荧光点B. 若这 2 对基因在 1 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 1 个四分体中出现 4 个黄色、4 个绿色荧光点C.

48、若这 2 对基因在 2 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 1 个四分体中出现 2 个黄色、2 个绿色荧光点D. 若这 2 对基因在 2 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 1 个四分体中出现 4 个黄色、4 个绿色荧光点【答案】B【解析】由于染色体经过复制,基因也随之加倍,使每个四分体上的等位基因含有 4 个,即2 个 A 和 2 个 a 或 2 个 B 和 2 个 b,若 2 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 1 个四分体中将出现 4 个黄色和 4 个绿色荧光点,A 错误,B 正确;由于染色体经过复制,基因也随之加倍,使每个四分体上的等位基因含有 4 个,即 2 个 A 和 2 个 a 或 2 个 B 和 2 个 b,若 2 对等位基因位于 2 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每个四分体中将出现 4 个黄色或 4 个绿色荧光点,CD 错误【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名师点睛】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基因(DNA)数目加倍,即每个四分体上含有 4 个同名基因,即 2 个 A 和 2 个 a 或 2 个 B 和 2 个 b,若 2 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黄色和绿色在一个四分体上,若 2 对等位基因位于 2 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TR 129 998-6-1-201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Application Programmi_1.pdf ETSI TR 129 998-6-1-201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Application Programmi_1.pdf
  • ETSI TR 129 998-6-2-201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Application Programmi.pdf ETSI TR 129 998-6-2-201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Application Programmi.pdf
  • ETSI TR 129 998-6-2-201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Application Programmi_1.pdf ETSI TR 129 998-6-2-201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Application Programmi_1.pdf
  • ETSI TR 129 998-6-2004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 Mapping for Open Service Access Part 6 Us.pdf ETSI TR 129 998-6-2004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 Mapping for Open Service Access Part 6 Us.pdf
  • ETSI TR 129 998-6-2004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 Mapping for Open Service Access Part 6 Uso.pdf ETSI TR 129 998-6-2004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 Mapping for Open Service Access Part 6 Uso.pdf
  • ETSI TR 129 998-8-201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Application Programming.pdf ETSI TR 129 998-8-201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Application Programming.pdf
  • ETSI TR 129 998-8-201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Application Programming_1.pdf ETSI TR 129 998-8-201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Open Service Access (OSA) Application Programming_1.pdf
  • ETSI TR 131 900-2016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SIM USIM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rworking aspects (V13 0 0 3GPP TR 31 900 version 13 0 00 Release 13)《通.pdf ETSI TR 131 900-2016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SIM USIM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rworking aspects (V13 0 0 3GPP TR 31 900 version 13 0 00 Release 13)《通.pdf
  • ETSI TR 131 900-2017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SIM USIM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rworking aspects (V14 0 0 3GPP TR 31 900 version 14 0 0 Release 14)《通用.pdf ETSI TR 131 900-2017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LTE SIM USIM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rworking aspects (V14 0 0 3GPP TR 31 900 version 14 0 0 Release 14)《通用.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