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二近代史部分专题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学案.doc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1194405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二近代史部分专题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二近代史部分专题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二近代史部分专题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二近代史部分专题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二近代史部分专题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考点一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1新航路开辟西班牙、葡萄牙崛起(1)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2)过程:达伽马开辟了由欧洲到达亚洲(印度)的航路;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2(3)影响引发欧洲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美洲之间的贸易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32早期殖民扩张荷兰、英国崛起(1)荷兰特点: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香料贸易。结果:17 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 ;17 世纪中叶,阿姆

2、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2)英国过程:17 世纪,进行商业战争,打败对手;18 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方式:殖民战争、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盗劫掠;以“三角贸易”形式进行黑奴贸易。重点深化 从不同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1)革命史观: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及其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反抗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2)全球史观:新航路开辟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3)文明史观:新航路开辟与殖民

3、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4)近代化史观: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进行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落后地区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成为人类逐步走向近代化的开端。(5)社会史观: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商业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2018全国卷,33)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4B促进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D因白银开采的需

4、要达到极盛抓题眼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 16 至 18 世纪欧洲通过向美洲大量贩运奴隶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说明黑奴贸易成为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找错点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是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从时间判定 B 项错误;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并不只是奴隶贸易,通过殖民争霸战争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获取广大的殖民地才是主要原因;黑奴贸易是为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而不是因为开采白银的需要。答案 A1新航路开辟后热衷于探险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看到可以用白银跟中国人做生意,便掀起了一场银矿开发狂潮。整整两个半世纪,美洲的巨额白银不断地流入中国。这反映了( )A白银流入促进了中国资本

5、的原始积累B对外贸易增加使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中国商品满足西、葡两国的市场需求D西、葡已成为明朝政府最大的贸易伙伴答案 C解析 依所学,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未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故 A 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故 B 项错误;据材料“美洲的巨额白银不断地流入中国” ,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手工业发达,手工产品竞争力强,满足西、葡的市场需求,故 C 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国成为西、葡的白银流入国,而不是强调西、葡两国的贸易伙伴地位,故 D 项错误。2(2018江阴高三第二次月考,27)下面是不同时期英荷两国商船与军舰数量的对比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英国 荷兰16

6、50 年 1820 年 1650 年 1820 年商船数量 约 3 000 艘 约 40 000 艘 约 15 000 艘 约 9 000 艘军舰数量 约 200 艘 约 2 000 艘 约 1 000 艘 约 300 艘5A.荷兰曾建立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B英国的崛起与工业革命密不可分C殖民斗争主要在英荷之间进行D殖民扩张使大量财富流入西欧答案 B解析 荷兰成为商业殖民帝国是 17 世纪,是材料的起点,不符合对比的目的,故 A 项错误;材料表明 1650 年到 1820 年,英国的商船数量、军舰数量从远少于而转变为远远超过荷兰,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为 1840 年前后,故 B 项正确;材料中

7、只是商船数量、军舰数量的变化,无法反映殖民战争,故 C 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英荷两国商船与军舰数量的对比变化,没有反映财富流入西欧,故 D 项错误。考点二 两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资金:殖民掠夺等资本原始积累。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市场:拥有广阔的殖民地。(2)成就纺织机器:18 世纪 60 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动力机器: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交通工具: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3)影响生产力与生产方式: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 ;确立了工厂制。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

8、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地。2第二次工业革命(1)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2)成就6电力的应用: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同时,电动机也被制造出来。新交通工具:内燃机问世,随后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石油化工:提炼多种化学合成材料。(3)影响生产力与生产方式: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出现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重点深化 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1)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革命用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

9、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2)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国际分工也更具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3)为推动国际交流提供了技术和经济条件。(4)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1(2016江苏卷,17)下图是 19 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19 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B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相符C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的特征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抓题眼 要

10、求“正确解读” ;读图时要分析年代(18011901)、经济类属的增长比率、国民总收入三要素。数据表明,19 世纪的英国,第一产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第7二、三产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国民经济总值与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相一致。找错点 英国农业、林业、渔业产值相对平稳,但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 “处于稳定增长阶段”说法错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与英国的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相一致。答案 D2(2018全国卷,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

11、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抓题眼 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认识的研究,从传统上强调经济条件到后来注重政治制度和自然条件的作用,有一个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 “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之说能够成立。找错点 这些观点分别从经济、政治、自然条件等方面说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不是只有一种正确合理,A 项错误;研究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自然要把重心放在英国方

12、面,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是次要因素,故 C 项错误;后期学者的研究只是研究视角的不同,不能以此否定传统观点,故 D 项错误。答案 B319 世纪中期后,英国人的休闲(指人们对可自由支配时间的使用)方式从随意休闲日益发展成为定时休闲。这一变化反映了( )A近代交通运输发展的迅速B民众财富收入的日益增加C政治自由民主化得到发展D生产方式对生活方式的影响8答案 D解析 19 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工厂制度的时间要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休闲娱乐的时间,故 D 项正确。4(2018启东期中)托拉斯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一种组织形式。1890 年美国国会制定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第二条规定:“凡垄断或企

13、图垄断,或与其他任何人联合或勾结,以垄断州际或对外贸易与商业的任何部分者,均作为刑事犯罪。 ”这表明( )A托拉斯不适应美国经济发展B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C美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D美国力图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答案 C解析 垄断组织托拉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适应了当时美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故 A 项错误;根据“垄断州际或对外贸易与商业的任何部分者,均作为刑事犯罪”可知美国打击垄断对外贸易的行为,并非贸易保护主义,故 B 项错误;美国通过制定法律来打击垄断,是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的表现,故 C 项正确;美国早已建立起统一的国内市场,故 D 项错误。考点三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1雏形出

14、现15、16 世纪,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欧洲与亚洲、非洲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密切,与美洲开始了经济交往,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2进一步拓展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国开始了殖民扩张。殖民扩张不仅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也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3初步形成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代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诞生,近代城市兴起,列强对外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最终形成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列强加紧瓜分

15、世界和输出资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重点深化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基本特点9(1)整体性:世界各地逐渐连为一体。(2)开放扩张性:由资本主义固有属性决定。(3)不平等性: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4)进步性:顺应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上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5)以英国为中心:英国凭借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的主要“供货商” 。(2015新课标全国卷,33)下表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比例 78% 74% 72%由上表可以推知,19 世纪 7

16、0 年代到 20 世纪初(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找错点 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欧美发达国家工业生产仍占据垄断地位;各国工业发展程度没有体现;四国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得不出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答案 B518931895 年,法国与瑞士陷入关税纠纷,相互提高关税,致使由法国输出到瑞士的商品减少了 43%,瑞士输出到法国的商品减少了 27%。该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抬头C欧洲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密切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竞争激烈答案

17、D10解析 A 项是在 19 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时,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A 项错误;B 项是材料中该现象的影响,故 B 项错误;材料突出了欧洲国家间经济竞争的加剧,而非经济联系密切,故 C 项错误;18931895 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欧洲国家间经济竞争的加剧,陷入关税战、贸易战,故 D 项正确。6 西方文明简史中指出:“19 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 ”上述材料表明( )A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一个整体B西方列强的侵略方式发生了

18、重大转变C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D轮船、飞机等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答案 B解析 据材料“19 世纪末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 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故 B 项正确。考 向 一 主 干 知 识 迁 移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命题点 1 早期殖民扩张对世界市场的影响17 世纪中叶,荷兰不仅垄断了黑奴贸易,还从非洲源源不断地将黄金、白银运到国内,将美洲庄园生产的蔗糖、棉花、玉米等农作物大量地运输到欧洲市场出售。这反映了当时( )A荷兰成为世界殖民帝国B世界市

19、场进一步拓展C黑奴贸易引发价格革命D欧洲殖民扩张的加剧答案 B解析 材料仅仅反映了当时荷兰的对外贸易情况,并未说明当时荷兰成为世界殖民帝国,故A 项错误;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出现的,不是黑奴贸易的影响,故 C 项错误;材11料中仅仅反映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并未涉及殖民扩张的加剧,故 D 项错误。12命题点 2 运用全球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为代表的全球历史观的开创者,将 1500 年和 1900 年定为世界近现代史的分界点,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历程B欧洲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漫长过程C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的历程D近代史上野蛮和文明进程的交织

20、答案 A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英国史学家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将 1500 年和 1900 年定为世界近现代史的分界点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最终形成,故 A 项正确。史论链接早期殖民扩张的双重作用: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野蛮的屠杀、掠夺和奴役,打断了亚、非、拉美的历史进程,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但在客观上,殖民主义也为殖民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20 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考 向 二 能 力 方 法 渗 透 理解历史发展的原因命题点 3 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哥伦布曾经对其

21、踏上的新大陆表示遗憾,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 。由此可见( )A美洲的发现完全出于一种历史的偶然B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寻找亚洲印度C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答案 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哥伦布对所到达的新大陆经济状况的看法,没有体现其发现美洲是一种历史偶然,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哥伦布对到达的大陆经济状况不满意,不能体现出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寻找印度,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中哥伦布“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 ”,可知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反映出新航路13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故 C 项正确;资本

22、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故 D 项错误。方法点拨历史原因的分类(1)从原因广度上分析: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因。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它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2)从原因深度上分析: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是指导致事件发生的近期的诱导性因素。导火线通常就是直接原因,是一种偶然性因素。主要原因:是指对历史事件的产生起主导性、决定作用的因素。有了这种因素,历史事物才会以当时的特征出现。如果少了这种因素,历史事物则不会以当时的

23、特征出现,甚至不会产生。根本原因:是指影响历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带有历史发展必然性。在历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生产关系类从生产力方面入手;上层建筑类从经济基础方面入手;政治事件类从阶级、矛盾或社会性质方面入手;社会意识类从社会存在方面入手;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类从内因入手。考 向 三 历 史 价 值 观 引 领 文明冲突和科技创新命题点 4 早期殖民扩张的双重影响“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很有体面的样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 ”马克思想要表达的是( )A现代文明

24、是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的结果B资产阶级所创造的文明是伪善不道德的14C资产阶级不加掩饰地呈现西方的价值观念D殖民主义的“传播文明”就是肮脏的奴役和掠夺答案 D解析 根据“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可知,马克思揭示了殖民主义的“传播文明”的实质是奴役和掠夺,故 D 项正确。命题点 5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科技发展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B科技创新不再需

25、要生产经验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答案 C解析 材料阐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以工匠和技师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以科学家为主,科学对于发明和技术的作用加深,故 C 项正确。史论链接对殖民国家来说,殖民统治者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考 向 四 学 术 成 果 创 新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发展的社

26、会影响研究命题点 6 新航路开辟与欧洲的崛起美国学者沃勒斯坦在论述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时认为:“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 ”作者认为当时经济全球化( )A扩大了世界经济发展差距B以欧洲为中心开始出现15C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D加速了各国资本的原始积累答案 B解析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表明以欧洲为中心的经济全球化开始出现,故 B 项正确。命题点 7 英国经济发展对社会面貌的改变18 世纪,有英国学者说:“英国的贸易造就着绅士,而且已使绅士布

27、满这一国家,因为商人的孩子,或至少是他们的孙子,开始与出身最高贵和出身于最古老家族的人一样,成为地道的绅士、政治家、议员、枢密院官员、法官、主教和贵族。 ”这说明当时英国( )A资本主义经济正在改变社会面貌B传统的经济政治格局已被彻底颠覆C绅士由贸易多少和经济地位决定D国内外贸易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完成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中“英国的贸易造就着绅士,而且已使绅士布满这一国家”说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绅士,说明经济发展改变了社会面貌,故 A 项正确。史论链接18 世纪的英国社会呈现出一种三层式架构,处于社会顶层的是贵族集团,居于社会底层的是下层民众,介于

28、二者之间的是一个庞大的中间阶层,中间阶层不断壮大,成为 18 世纪社会结构变化的显著特点。考 向 五 隐 性 社 会 热 点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命题点 8 工业革命时期的法国公民的环保意识在 19 世 纪 初 的 法 国 , 忍 受 污 染 还 被 宣 传 为 一 种 “爱 国 行 为 ”, 而 到 了 19 世 纪 六 七 十 年 代 , “洁净 的 空 气 和 饮 用 水 开 始 不 再 仅 被 视 为 一 种 单 纯 的 享 受 , 而 被 视 为 公 民 的 权 利 ”。 这 表 明 ( )A民众环境保护意识觉醒B法国工业革命进程加快C政局变化推动环境保护D法国生态环境

29、全面恶化16答案 A解析 材料中从“忍受污染”到“享受洁净的空气和饮用水,是公民的权利”是公民环境保护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故 A 项正确;无从看出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材料的主旨围绕的是环境问题,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政局的变化,故 C 项错误;全面恶化过于绝对,材料是公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觉醒,故 D 项错误。命题点 9 运用生态史观认识工业革命“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这是 1835 年法国思想家托克

30、维尔对英国城市曼彻斯特的评论。对这段评论理解最准确的是( )A运用唯物史观高度肯定了工业革命创造了巨额物质财富B运用近现代史学范式指出了工业文明的进步性C运用生态史学范式指出了工业革命存在的问题D运用社会史学范式肯定了工业社会人们生活的改进答案 C解析 “污秽的阴沟” “肮脏的下水道”属于对生态环境的描述,由此可以得出从生态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故 C 项正确。史论链接运用多元史观认识工业革命革命史角度 导致社会关系变化,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激化现代化角度 是人类近代化的标志整体史角度 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文明史角度 工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从农耕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社会史角度 改变

31、了人类的出行方式、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生态史角度 造成资源大量开采,自然环境严重污染常规型大题(2017盐城市高三三模考试)(14 分)近代以来,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日益连接成17为一个整体。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7 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正是在北部,伟大的全球贸易公司和银行崛起,通货膨胀由南而北受新的金银资源的刺激、受新的信贷形式及其扩展刺激、受人口增长创造的需求的刺激,16 和 17 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摘编自美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材料二

32、 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 18 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材料三 在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他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

33、从 1870年至 1913 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其中 1900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英国 19%,美国 12%,德国 13%,法国 9%。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 16、17 世纪欧洲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5 分)指导语16、17 世纪欧洲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较为宽泛,要限定在“材料一”的信息之内。试答:18(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及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具体影响。(6 分)指导语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和影响教科书涉及的要点较多,要限定在材料二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试答:(3)据材料三,概括 19 世纪中期到 20 世纪初世界贸易

34、发展的特点。(3 分)指导语本题注意两个关键点:一是“据材料三” ,二是“世界贸易”的概念。试答:答案 (1)表现:商业中心的转移;新型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全球贸易公司和银行的出现;通货膨胀出现。(2)条件: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和市场。影响:拓展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推动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3)特点:大量农业国家被卷入世界市场;国际贸易额总量增长;欧美发达国家主导国际贸易,但发展不平衡。小论文型大题(2015江苏卷,23)(15 分)生产流水线是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

35、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 1914 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材料二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19市向郊区扩散。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材料三 1921 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兴冲冲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 15 年后,他已经成

36、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杜君立历史的细节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4 分)指导语“创新”指流水线;“工业发展的角度”:从劳动力、工作效率、生产成本等要素。试答:(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2 分)指导语“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在时间上包括“汽车普及前”与“汽车普及后”两个阶段,前与后“人口移动趋势”是不同的。试答:(3)据上述材料并结

37、合所学知识,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9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 字左右)指导语论题:“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辨析。基本论点:大机器生产具有“非人性”的一面,但大机器生产是一种生产力的巨大进步,进一步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大机器生产”解放生产力,20促进社会进步是主要的方面, “非人性”是次要的方面。 “客观公正的立场”要求辩证地全面地客观分析,但不是“各打四十大板” 。此题若单方面肯定或基本肯定“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观点,有违“客观公正的立场” 。试答:答案 (1)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

38、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2)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3)略。一、选择题1哥伦布曾经对其踏上的新大陆表示遗憾,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 。由此可见( )A美洲的发现完全出于一种历史的偶然B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寻找亚洲印度C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答案 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哥伦布对所到达的新大陆经济状况的看法,没有体现其发现美洲是一种历史偶然,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哥伦布对到达的大陆经济状况不满意,不能体现出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寻找印度,故 B 项错误

39、;从材料中哥伦布“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 ”,可知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反映出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故 C 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故 D 项错误。2(2018南通模拟)“16 世纪以后,我们能够在许多遥远的地区发现欧洲文化,并且西欧语言和基督教的形式被其他居民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 ”这一现象开始于( )21A文艺复兴运动 B工业革命开展C新航路的开辟 D宗教改革运动答案 C解析 新航路开辟发生在 1516 世纪,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是世界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的开始,故 C 项正确。3(2018盐城一模)

40、美洲白银生产在 16 世纪约为 17 000 吨,到 17 世纪约为 42 000 吨,其中有 31 000 吨运抵欧洲。欧洲又将约 40%运往亚洲。材料主要反映了( )A欧洲列强加紧对外输出资本B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地区的残酷剥削C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亚洲D欧洲同世界各地的商业联系日益密切答案 D4(2018南通调研)16 世纪初,葡萄牙里斯本的香料价格仅为意大利威尼斯的五分之一,威尼斯人被迫廉价出售货物,自此后,他们的交易只限于近东的产品。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B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C西欧工业经济的发展 D葡萄牙加紧掠夺美洲答案 A解析 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欧洲贸易中心由

41、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 A 项正确;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不会同时影响葡萄牙和意大利的香料价格,故 B 项错误;香料从亚洲进口,与西欧工业发展无关,故 C 项错误;香料从亚洲进口,与葡萄牙加紧掠夺美洲无关,故D 项错误。5(2018南京高三学情调研)“战略目标的冲突和长期海上对抗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形式与近四世纪英国所参加的战争相比,它是完完全全的贸易战争。交战的任何一方几乎都没有入侵对方领土的意图,英国所要求的是至高无上的贸易统治地位是为了求得海上生存而极力抗争。 ”这场发生于 17 世纪的战争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西欧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C英国建立起“日不落帝

42、国”D荷兰的殖民霸权逐渐丧失22答案 D解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工业革命的完成,故 A 项错误;西欧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是在工业革命后,故 B 项错误;英国建立起“日不落帝国”是在打败法国之后,故 C 项错误;“英国所要求的是至高无上的贸易统治地位是为了求得海上生存而极力抗争”表明此次战争是英荷战争,荷兰战败,荷兰殖民霸权逐渐丧失,故 D 项正确。6(2018苏州高三调研)18 世纪中叶,为利用水力,大规模的工厂都必须建在水流湍急的偏僻山谷,但远离原料和销售市场。曾经担任格拉斯哥大学实验员的瓦特发明了“万能蒸汽机”并获专利。它以煤作燃料,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摆脱了河流的限制。 “万能蒸汽

43、机”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科学理论的发展 B自由主义的影响C专利政策的保护 D市场需求的推动答案 D解析 万能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技术基础是工场手工业生产经验的积累,故 A 项错误;自由主义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后果,故 B 项错误;专利技术对鼓励发明有作用但不是主要因素,故 C 项错误;工厂选址的限制影响市场的扩大,需要摆脱对自然力的依赖,万能蒸汽机应运而生,故 D 项正确。7 “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

44、越高。 ”可见工业革命( )A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B造成社会人际关系紧张C加速贵族阶层的衰落D推动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可知,工业革命的推进导致了社会结构的不断更新换代,故 A 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人际关系的相关提及,故 B 项错误;工业革命以来,一方面是贵族阶层的衰落,而另一方面则是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崛起,仅仅提及贵族阶层的衰落显然是对材料信息的片面解读,故 C 项错误

45、;同23样,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也只是对材料信息的片面解读,故 D 项错误。248(2018南通一模)1796 年,一位美国医生发布了曼彻斯特儿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大纱厂所雇用的童工很容易遭受烈性热病的传染,这类传染疾病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间中的密集人群。材料表明( )A圈地运动使得城市中人口剧增B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未顾及儿童D工业化进程带来新的社会问题答案 D解析 材料中“1796” “曼彻斯特” “大纱厂”表明是工业革命,而材料中“这类传染疾病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间中的密集人群”表明是新生的社会问题,故 D 项正确。9(2018镇江一模)观察

46、下列16501990 年欧洲人口变化数据表 。造成欧洲人口在 18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初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6501990 年欧洲人口变化数据表时间(年) 1650 1750 1850 1900 1950 1990占世界人口百分比 18.3 19.2 22.7 24.9 23.0 15.0A.医学技术进步 B大量移民进入C两次工业革命 D两次世界大战答案 C解析 工业化早期需要大量劳动力,会导致人口增加,而材料中“18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初”先后进行两次工业革命,故 C 项正确。10(2018江苏苏北四市一模)埃菲尔铁塔于 1887 年 11 月 26 日动工,1889 年 3

47、月 31 日竣工,铁塔的总重量约 7 000 吨,由 18 038 个精密度达到十分之一毫米的部件和 250 万个铆钉铆接而成。诗人保罗韦莱纳竟说它“简直像个长脖子妖妇” ,破坏了整个巴黎的艺术形象。下列对于埃菲尔铁塔的建造说法正确的是( )体现了工业革命成就 反映了建筑材料重大变革 赢得了国人一致认同 印证了工业化多元影响A BC D25答案 B解析 埃菲尔铁塔是工业革命成就的体现,故正确;铁塔用的材料是钢铁,表明建筑材料的重大变革,故正确;诗人保罗韦莱纳竟说它“简直像个长脖子妖妇” ,破坏了整个巴黎的艺术形象,说明没有赢得国人一致认同,故错误;埃菲尔铁塔有人赞成,认为体现了工业革命的成就,

48、有人反对,表明工业化的多元影响,故正确,选择 B 项符合题意。11(2018南通三模)下图是英国部分年份棉纺织品出口价值变化示意图,对图中数据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的贸易政策发生转变B棉纺织业的进出口贸易逆差严重C工业革命取得了较大成就D轻工业占据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答案 C解析 从 1765 年珍妮纺纱机出现之后,棉纺织品出口价值连年攀升,说明工业革命取得较大成就,故 C 项正确。12(2018海门一模)西方文明简史中指出:“19 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 ”上述材料表明( )A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一个整体B西方列强的侵略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C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D轮船、飞机等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答案 B解析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一个整体,故 A 项错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 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故 B 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初步)形成,26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故 C 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资本输出的问题,不是说明轮船、飞机等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故 D 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