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稳拿满分专项练命题点6变异、育种和进化.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1194631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稳拿满分专项练命题点6变异、育种和进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稳拿满分专项练命题点6变异、育种和进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稳拿满分专项练命题点6变异、育种和进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稳拿满分专项练命题点6变异、育种和进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稳拿满分专项练命题点6变异、育种和进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命题点 6 变异、育种和进化真题重温练(A 卷)1(2018江苏,15)下列过程不涉及基因突变的是( )A经紫外线照射后,获得红色素产量更高的红酵母B运用 CRISPR/Cas9 技术替换某个基因中的特定碱基C黄瓜开花阶段用 2,4D 诱导产生更多雌花,提高产量D香烟中的苯并芘使抑癌基因中的碱基发生替换,增加患癌风险答案 C解析 基因突变是指由 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等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紫外线、X 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 DNA,从而引起基因突变,A 错误;运用CRISPR/Cas9 技术替换某个基因中的特定碱基能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B 错误;2,4D

2、 属于生长素类似物,其促进黄瓜产生更多雌花不涉及基因突变,C 正确;香烟中的苯并芘使抑癌基因中的碱基发生替换,导致抑癌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属于基因突变,D 错误。2(2016江苏,22)为在酵母中高效表达丝状真菌编码的植酸酶,通过基因改造,将原来的精氨酸密码子 CGG 改变为酵母偏爱的密码子 AGA,由此发生的变化有(多选)( )A植酸酶氨基酸序列改变B植酸酶 mRNA 序列改变C编码植酸酶的 DNA 热稳定性降低D配对的反密码子为 UCU答案 BCD解析 基因改造后,密码子仍然对应精氨酸,所以氨基酸的种类和序列没有改变,A 错误;由于密码子改变,植酸酶 mRNA 序列改变,B 正确;基因改造

3、后,编码植酸酶的 DNA 中碱基2对 CG 的比例下降,故 DNA 热稳定性降低,C 正确;反密码子与密码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与密码子 AGA 配对的反密码子为 UCU,D 正确。3(2015江苏,15)经 X 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BX 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D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答案 A解析 A 项错,白花植株的出现是由于 X 射线照射引起的基因突变,不一定有利于生存;B项对

4、,X 射线可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 项对,应用杂交实验,通过观察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D 项对,白花植株自交后代若有白花后代,可确定为可遗传变异,否则为不可遗传变异。4(2014江苏,25)羟胺可使胞嘧啶分子转变为羟化胞嘧啶,导致 DNA 复制时发生错配(如图)。 若一个 DNA 片段的两个胞嘧啶分子转变为羟化胞嘧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该片段复制后的子代 DNA 分子上的碱基序列都发生改变B该片段复制后的子代 DNA 分子中 GC 碱基对与总碱基对的比下降C这种变化一定会引起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改变D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均可发生如图所示的错配答

5、案 BD解析 由图示可知,胞嘧啶转化为羟化胞嘧啶后不再与鸟嘌呤配对,而是与腺嘌呤配对,若发生转变的两个胞嘧啶分子位于 DNA 片段的一条链上,根据 DNA 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子代有 50%的 DNA 分子发生碱基序列的改变,有 50%的 DNA 分子不发生碱基序列的改变;若发生转变的两个胞嘧啶分子位于 DNA 片段的两条链上,子代 DNA 分子都会发生碱基序列的改变,A 项错误;因羟化胞嘧啶不再与鸟嘌呤配对,故复制后的子代 DNA 分子中 GC 碱基对在总碱基对中所占的比例下降,B 项正确;这种变化属于基因突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若 DNA 转变后转录形成的 mRNA 上的密码子编码的

6、氨基酸与原来一致,就不会引起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发生改变,C 项错误;细胞核与细胞质中都含有 DNA,DNA 复制过程中都3可能发生图示的错配,D 项正确。5(2014江苏,13)下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出发菌株 挑取 200 个单细胞菌株 选出 50 株 选出 5 株 多 X射 线 处 理 初 筛 复 筛 X射 线 处 理 轮重复筛选A通过上图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BX 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C上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D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都会明显提高答案 D解析 A 项,图示育种过程为诱变育种,基因突变具

7、有不定向性,因未进行酶活性检测等,故该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不一定符合生产要求;B 项,X 射线等物理因素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C 项,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符合人类特定需求的菌株的过程,属于人工选择;D 项,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低频率的,虽然诱变能提高基因的突变率,但不一定都是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提高。6(2017江苏,19)一株同源四倍体玉米的基因型为 Aaaa,其异常联会形成的部分配子也可受精形成子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图表示的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自交后代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个体C该玉米单穗上的籽粒基因型相同D该植株花药培养加倍后的个体均

8、为纯合子答案 B解析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A 错误;由于异常联会,形成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配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个体,B 正确;经过减数分裂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类型的配子,该玉米单穗上的籽粒基因型可能不同,C 错误;由于减数分裂可形成杂合的配子,则该植株花药培养加倍后的个体可能为杂合子,D 错误。7(2016江苏,14)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4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31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答案 B解析 个体

9、甲的变异属于缺失“基因 e”所在片段,缺失 e 基因对表型可能有影响,A 错误;个体乙发生的变异是倒位,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呈“十字型” ,B 正确;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一般是败育的,故个体甲自交其后代一般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 错误;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发生倒位,表型异常,D 错误。8(2015江苏,10)甲、乙为两种果蝇(2 n),下图为这两种果蝇的各一个染色体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杂交产生的 F1减数分裂都正常B甲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形成了乙C甲、乙 1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相同D图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答案 D解析 A 项,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甲、

10、乙是两种果蝇,甲、乙杂交产生的 F1虽然含有 2 个染色体组,但是因为来自甲、乙中的 1 号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配对,所以 F1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B 项,根据题图,甲中 1 号染色体发生倒位形成了乙中的 1 号染色体;C 项,染色体中某一片段倒位会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D 项,可遗传变异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9(2018江苏,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子的比例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5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答案 A解

11、析 群体中近亲个体基因相似度高,所以群体中近亲繁殖会提高纯合子的比例,A 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 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不代表形成了生殖隔离,C 错误;基因频率保持不变的一个前提是种群足够大,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不一定在各代保持不变,D 错误。10(2017江苏,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

12、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答案 A解析 种群中每个个体只含有这个物种的部分基因,不可能含有全部基因,A 错误;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仍可婚配产生可育后代,二者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B 正确;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会淘汰部分个体,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 正确;生物进化是从简单到复杂,因此越古老地层中生物越简单,越新近的地层中生物的结构越复杂,D 正确。模拟对位练(B 卷)1(2018江苏扬、通、泰、徐、淮、宿六市二模)真核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多选)( )A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B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C可作为遗传育种的原理D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答案 C

13、D解析 真核生物体内的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 错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B 错误;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C 正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D 正确。2(2018江苏扬、通、泰、徐、淮、宿六市二模)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物种的染色体组中可能含有相同的染色体B染色体组型具有种的特异性,可用来判断生物间的亲缘关系C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导致异常配子的产生D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形式成倍增加导致个体不育6答案 D解析 不同物种的染色体组中可能含有相同的染色体,

14、如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染色体组内的染色体相同,A 正确;染色体组型具有种的特异性,可用来判断生物间的亲缘关系,B 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导致异常配子的产生,C 正确;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形式成倍增加后,若导致细胞内含有偶数个染色体组,则不会导致个体不育,D 错误。3(2018南京、盐城二模)研究人员将小鼠第 8 号染色体短臂上的一个 DNA 片段进行了敲除,结果发现培育出的小鼠血液中甘油三酯极高,具有动脉硬化的倾向,并可遗传给后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小鼠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属于可遗传变异BDNA 片段的敲除技术主要用于研究相关基因的结构C控制甘油三酯合成的基因

15、不一定位于第 8 号染色体上D敲除第 8 号染色体上的其他 DNA 片段不一定影响小鼠的表现型答案 B解析 敲除小鼠第 8 号染色体短臂上的一个 DNA 片段,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染色体结构变异,A 正确;DNA 片段的敲除技术主要用于研究相关基因的功能,B 错误;由题意知,第 8号染色体上敲除的该 DNA 片段与甘油三酯的合成有关,但是控制甘油三酯合成的基因不一定位于第 8 号染色体上,C 正确;敲除第 8 号染色体上的其他 DNA 片段,不一定影响小鼠的表现型,D 正确。4(2018江苏扬、通、泰、连、徐、淮、宿三模)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高产青霉菌培育过程中,适当提高 X 射

16、线剂量能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B矮秆无芒(aadd)水稻培育过程中,需通过多代自交才能得到稳定遗传的新品种C四倍体青蒿培育过程中,可利用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D转基因抗虫棉培育过程中,可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答案 B解析 高产青霉菌培育过程利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诱导基因突变的外界因素有物理因素 X 射线等,适当提高 X 射线剂量能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A 正确;矮秆无芒(aadd)为隐性性状,只要一出现便能稳定遗传,因此不需多代自交,B 错误;低温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 正确;培育转基因植物时,受体细胞是植物细胞,通常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抗虫基因导

17、入植物细胞,D 正确。5某昆虫的黑身与灰身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R、r 控制。现用黑身雌虫(RR)和灰身雄虫(rr)为亲本进行杂交,在 F1群体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灰身昆虫。下列关于 F1中出现灰身昆虫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雌虫减数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的 R 基因突变成 r 基因7B雌虫减数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的 R 基因的片段缺失C雄虫减数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的含 r 基因的片段缺失D该昆虫基因型为 Rr,受环境影响表现出灰身性状答案 C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亲本黑身雌虫(RR)与灰身雄虫(rr)为亲本进行杂交,F 1中出现了一只灰身昆虫。雌虫减数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的 R

18、基因突变成 r 基因,则后代可以出现灰身 rr,A 正确;雌虫减数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的 R 基因的片段缺失,可能会出现Or(O 代表缺失染色体),表现为灰身,B 正确;雄虫减数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的含 r 基因的片段缺失,则后代基因型为 Rr 或 RO(O 代表缺失染色体),都表现为黑身,C 错误;理论上后代基因型为 Rr,若受环境影响可能表现出灰身性状,D 正确。6(2018南京、盐城一模)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基因突变一定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B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的年限C植物体细胞杂交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可导致

19、基因重组答案 BCD解析 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基因突变后,其决定的氨基酸不一定改变,蛋白质也不一定改变,所以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A 错误;单倍体育种一般是利用花粉粒直接培育出单倍体植株,通过人工诱导,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使每对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均为纯合的,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 正确;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指将来自两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再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的过程,实现了不同种间的杂交,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C 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D 正确。7(2018

20、江苏苏、锡、常、镇调研)下列有关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作用有利于提高种群内各种基因的频率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C发挥自然选择作用的因素是天敌的种类和数量D自然选择使同种生物向同一方向进化答案 B解析 通过自然选择,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被保留,从而使有的基因频率增大,有的基因频率减小,A 错误,B 正确;发挥自然选择作用的因素是种群所处的自然环境,C 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不同的环境会导致同一种生物向不同的方向进化,D 错误。88(2018江苏苏、锡、常、镇三模)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基因

21、突变和生物进化的方向B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C外来物种入侵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答案 D9(2018徐州一模)下图表示 3 种可能的物种形成机制,对机制 13 诱发因素的合理解释依次是( )A生殖隔离、种内斗争、出现突变体B地理隔离、种群迁出、出现突变体C自然选择、种间斗争、种群迁入D种内斗争、繁殖过剩、环境改变答案 B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机制 1 属于同一物种由于诱发因素将其分为两个种群,分别在各自的环境中不断进化,可遗传的变异通过繁殖逐代积累,最终导致生殖隔离出现,形成不同的物种;机制 2 属于种群中的一部分个体由于某种原因离开了原来的种群

22、,在新环境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显著变化,形成不同物种;机制 3 表示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某些个体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机制 1 属于地理隔离,机制 2 属于种群迁出,机制 3 属于出现突变体。10(2018南京、盐城二模)哺乳动物断奶后,乳糖酶数量逐渐减少。1 万年以前,人类开始食用家畜的乳汁,成年人体内乳糖酶含量明显增加,而少数不能产生乳糖酶的被称为“乳糖不耐症”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乳糖酶基因的表达受人体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B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乳糖是否被乳糖酶水解C人类食用家畜乳汁导致乳糖酶基因突变D人类发生这种变化的实质是有关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答案 C解析 乳糖酶基因的表达受人体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A 正确;乳糖是还原糖,其水解产物也是还原糖,因此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乳糖是否被乳糖酶水解,B 正确;人类食用家畜9乳汁不会导致乳糖酶基因突变,C 错误;人类发生这种变化的实质是有关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 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