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30568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垃圾分类从你我他开始。废弃塑料瓶属于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各组中的俗名和化学名称均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生石灰 氢氧化钙 B酒精 乙醇 C火碱 碳酸氢钠 D食盐 氯化钾 答案: B 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不合理的是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C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D 双氧水在常温下分解缓慢,而在加入二氧

2、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答案: B 已知 A和 B两种物质混合后能发生反应,设 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m, 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n,当 A和 B按质量比为 m: n反应后,溶液的 PH大于 7,如果 A和 B按质量比为 2m: n反应后,则溶液的 PH等于 7。 A、 B应是下列物质中的 A HCl和 Ba(OH)2 B HCl和 NaOH C NaOH和 H2SO4 D NaCl和 Ba(OH)2 答案: A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点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

3、D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液不一定是混合物 答案: D 把盛有甲、乙、丙三种气体的试管分别同时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 B甲气体比乙气体更易溶于水 C不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甲气体 D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丙气体 答案: B、 D 下列除杂的实验过程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A MnO2( K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BaSO4( BaCO3)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 CuO( Cu)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KCl( K2CO3)加足量稀盐酸、过滤、蒸发、结晶 答案

4、: B、 D 往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向烧杯中继续加入某种金属。实验过程中,烧杯中硫酸铜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不考虑其他因素对烧杯中物质的影响)。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从 0到 t3,烧杯中水的质量不变 B t1时与 t2时烧杯中物质总质量相等 C加入的金属一定是铁 D从 t3到 t4,硫酸铜质量变化可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答案: AC 己知 FeO、 Fe2O3、 Fe3O4组成的混合物中,铁与氧的质量比为 21:8,则混合物中 FeO、 Fe2O3、 Fe3O4三种物质的质量比可能是 A 9:20:5 B 18:40:33 C 2:5:3 D 5:6:3 答案

5、: AB 盐酸和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溶液 pH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盐酸 B x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C y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 y点和 z点时,溶液均呈现无色 答案: B 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 B C D 答案: C 高分子王国里发生了一起案件,三名嫌疑犯(羊毛纤维、棉纤维、合成纤维)都不承认是自己干的。 “警察 ”把它们带到了警察局,将现场遗留下来的证据(一些纤维)交给了下面四位警察,能完成任务的是 A “水 ”警察 B “火 ”警察 C “指示剂 ”警察 D “浓硫酸 ”

6、警察 答案: B 下列操作既能加快硝酸钾的溶解速度,又能增加硝酸钾溶解质量的是 A搅拌 B振荡 C加热 D降温 答案: C 新装修的房间内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为消除异味,可在房间内放一些活性炭,活性炭所起的作用是 A催化作用 B氧化作用 C乳化作用 D吸附作用 答案: D 下列 “关于家庭用水的问卷调查 ”的问题,需要进行实验后才能回答的是 A您家使用的是自来水厂的自来水吗? B您家使用的是硬水,还是软水? C您家用水是否有二次使用的情况(如洗完菜后,冲厕所) D您家中有哪些节水措施 ? 答案: B “土豆农膜 ”是一种新型环保农膜,通过在塑料中添加土豆淀粉制成。 “土豆农膜 ”可被细菌和微生

7、物释放的酶分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土豆农膜比普通塑料农膜容易降解 B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该新型农膜有助于解决农村 “白色污染 ”问题 D塑料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答案: D 超细的铁微粒是一种纳米颗粒型材料,可在低温下将 CO2分解为炭下列推测不合理的( ) A超细铁微粒在反应中可能做催化剂 B该反应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该反应的另一产物可能是 O2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 D 氨基钠( NaNH2)是合成维生素 A 的原料。工业上将钠于 97 100 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的液氨( NH3),再加热至 350 360 生成氨基钠和氢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单质

8、钠的化合价为 0价 B钠的熔点比铁的熔点低 C维生素 A是由 Na、 N、 H元素组成的 D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 C 如图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在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气泡在导气管口连续、均匀地冒出时,才开始收集气体,其目的是 A为了检验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B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破裂 C为了提高收集到的氧气的纯度 D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气管 答案: C 下列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生铁和钢的性能相同 B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C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资源 D铁粉做 “双吸剂 ”和铁生锈原理相同 答案: A 填空题 某化学实验小组实验结束时,将含有

9、 CuSO4、 ZnSO4、 FeSO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为回收有关金属和盐,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回答: (1)步骤 中锌粉必须过量的原因是 。 (2)写出步骤 中发生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 。 (3)要检验步骤 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 。( 2分) (4)若实验过程中的物质损失可以忽略,最终所得硫酸锌的质量 (填 “”、 “”、 “=”或 “ 3:10 AC(此空 2分 ) E 阅读下面有关消毒剂的常识,并回答问题: 二氧化氯( ClO2)是一种国际推广的安全、高效新型杀菌消毒剂。制取 ClO2的方法多种,我国最近研究成功用氯气( Cl2)氧化亚氯酸钠 NaClO2(在 N

10、2保护下)制取 ClO2,同时生成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盐,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目前在灾区使用最多的消毒剂是漂白粉,它是由氯气与熟石灰反应的产物,化学式是: 。则 部分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请你猜想, 漂白粉中有消毒杀菌功能的是 部分(填序号)。 以上分析可知,当一些物质中某元素化合价比常规价态较 (填 “高 ”或 “低 ”)时,该物质就可以作为消毒剂。下列物质肯定不能作为消毒剂的是 。 A H2O2 B NaNO2 C Na2FeO4 D KMnO4E KCl 答案: Cl2+ 2NaClO2= 2ClO2+2NaCl +1 高 BE 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

11、像叫价类图。下图为镁的价类图,分析该图后填写 ( 1) A处的化学式为: , B处的物质类别是: 。 下图中 C是 。 在铜、氯化钠、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葡萄糖酸钙化学式为 (C6H11O7)2Ca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该反应中 B与 D的质量比是 (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对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未改变 b用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 物质 c加入催化剂可提高产物质量 d利用此反应可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 答案: (1)Mg(OH)2 盐 原子 二氧化碳 4 72:11 4:1 bd 探究题

12、 油价的持续 “高烧 ”,引发人们对未来能源供需及价格的深切关注,并且促使人们寻求石油的替代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我们应珍惜化石燃料,因为它们既是燃料,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且不可再生 B在合理使用化石燃料的同时,我们应努力寻求开发新能源 C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某同学对乙醇溶液是否呈现酸碱性产生了疑惑,请参与讨论: 提出问题 乙醇化学式为 C2H5OH,含有 “氢氧根 ”,所以猜测它的水溶液应该显碱性。 实验设计及操作 1取乙醇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为 色,则说明乙醇溶液不显碱性。

13、为什么乙醇溶液不呈现碱性呢? 解释与结论 通过乙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可知乙醇溶液几乎不导电。说明乙醇溶液中不含带电的离子,即不含 (写出离子符号),所以乙醇溶液不显碱性。 请写出乙醇在氧气充足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I乙醇燃烧时如果氧气量不足,可能还有 CO生成。用以上装置确证乙醇燃烧产物有 CO和 CO2,应将乙醇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过(按气流从左至右顺序填装置编号) ,正确连接后的装置仍存在不足,请指出其不足之处 。 II装置 中 A、 B两瓶均盛有澄清的石灰水,其作用分别是 , ; 写出装置 中所盛溶液名称是 ,其溶液的作用 。 III与乙醇结构相似的化合物还有甲醇( CH3OH)、丙醇(

14、 C3H7OH)、丁醇( C4H9OH) 等,这类物质称为醇类,则一个分子中含 8个碳原子的醇的化学式为 。 将一定量的乙醇和氧气置于一个完 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 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一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 /g 4.6 8 0 0 0 反应后质量 /g 0 0 4.4 5.4 m 计算得 m= ,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分) 答案:( 14分) A B D 紫(或不变色), OH C2H5OH +3O2 点燃 2CO2+3H2O I ,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II A证明乙醇燃烧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B证明二氧化碳是否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

15、澄清的石灰水; 证明 中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从而说明燃烧产物中有一氧化碳 III C8H17OH 2.8 2C2H5OH+5O2=2CO2+6H2O+2CO(反应条件:点燃 )( 2分) 欲在室温和 1.01105Pa条件下测定镁的原子量。请利用下图给定的仪器(盛放镁条的隔板有小孔)组成一套实验装置(每种仪器只允许用一次)。请回答下列问题: 假设气流方向由左向右,则各仪器的接口连接的先后顺序为 a bcfed (填写字母)。 装置 A中的分液漏斗中盛放的液体是 ,作用是 。 连好仪器后,要进行的操作步骤有以下几步: 待仪器 B中的物质恢复至室温时,测量量筒 C中水的体积(假设将测定的体积换算成

16、标准状况下为 VmL); 擦掉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将其置于天平上称量(假设其质量为 mg),并将其投入试管 B 中; 检查各装置的气密性; 旋开仪器 A上分液漏斗的活塞,当镁条完全溶解时再关闭活塞。 上述几步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 2分) 若未将试管 B冷却至室温就测量量筒 C中水的体积,这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据(填偏高、偏低和无影响) 。 若未擦净镁条表面氧化膜就进行实验,这 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据(填偏高、偏低和无影响) 。 甲、乙、丙三位同学用下图装置来测定一定质量的镁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体积: 实验步骤如下: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向试管 B中加入镁条; 准确操作,记录

17、 C中液面刻度( C为带有刻度的量气管, D为可上下移动的水准管); 由 A向 B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B中不在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准确操作,记录 C中液面刻度,计算得到气体的体积为 Vml 、甲同学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 D管注水, C、 D两管液面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 一段时间后,两边高度差 (填 “变大 ”、 “变小 ”或“不变 ”),说明气密性良好。为使测得的气体体积更精确,记录 C中液面刻度时,除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冷至室温外,还应 ; 、甲同学认为镁带在实验前应打磨,目的是 ; 、通常实验前须估算药品用量,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现盐酸的量不足,应中途加酸

18、还是重新实验: ;理由是 。 来源 :学 _科 _网 、以上是乙、丙两位同学所用实验装置,在步骤 读数时所处的稳定状态图,则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假设其余步骤完善且操作准确无误):乙 ,丙 (填 “偏大 ”、 “偏小 ”或 “无影响 ”)。 答案: h、 g( 1分) 水 使 A瓶中的气体进入 E瓶,增大 E瓶中的气压,将稀盐酸压入 B装置与 Mg发生化学反应; ( 2分) 偏低 偏高 不变 调节 D管,使 CD两管中液面相平 、除去表面的氧化层; 、重新实验 因为中途加酸,装置中的气体会逸出 、偏小 偏大 推断题 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生成氧气的两个反应都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从节能、环保的角度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最好选用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写出工业上用 X从赤铁矿中炼铁的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Y+5O2 点燃 3CO2+4H2O, Y的化学式为 ,其中各种元素质量比为 。 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 在做反应 实验时,要预先在盛放氧气的集气瓶中放 。 答案: (1) 分解 过氧化氢 3CO+Fe2O3 加热 2Fe+3CO2 C3H8 9:2(C、 H) P+O2 点燃 P2O5 少量水或沙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