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主题十二 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题组一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1.(2018 山东青岛,29,1 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A. B. C. D.答案 A 解答本题需要对材料准确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同“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应;“各少数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同具有一致性。材料中没有涉
2、及的内容。本题选 A 项。2.(2018 山东潍坊,17,2 分)1992 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第二年,双方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这表明( )A.大陆放弃武力统一B.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C.“台独”基础被铲除D.“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2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两岸关系的发展。“九二共识”的达成和“汪辜会谈”的成功举行表明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故选 B 项。3.(2018 内蒙古包头,6,2 分)1995 年 6 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表示了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景的担忧。2007 年 7 月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
3、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A.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发展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C.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影响答案 B 2007 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香港回归以后不仅没有衰败,反而安定团结,生机勃勃,这主要得益于“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B 项正确。4.(2018 内蒙古呼和浩特,12,1 分)1988 年 1 月 21 日,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他们欢呼“到家了”。此时他们“离家”长达( )A.38 年 B.39 年 C.43 年 D.93 年答案 B 1949 年 4 月 23 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从此台湾
4、与大陆处于隔绝状态,直到 1988 年台湾第一个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这期间间隔了 39 年。5.(2018 云南,16,2 分)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盛事。其回归与下列哪一项基本国策的实施有关( )A.依法治国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一国两制” D.科教兴国答案 C 本题考查“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C 项符合题意;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排除 A 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
5、准则,排除 B 项;科教兴国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排除 D 项。6.(2017 江西,7,2 分)“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C.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D.“一国两制”方针政策3答案 A 根据关键信息“民族自治”可知这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关,B、C、D 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不符。7.(2017 新疆,7,2 分)下图展示的是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升起的场景。这一神圣时刻距今( )A.10 周年 B.15 周年
6、C.20 周年 D.25 周年答案 C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识记和计算时间的能力。图片显示的是香港回归,依据所学可知香港回归时间是 1997 年,2017 年是香港回归 20 周年,故选 C。8.(2017 江苏南京,12,1 分)邓小平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个问题”中,目前已经解决的是( )A.新生政权巩固B.民族区域自治C.海峡两岸统一D.香港澳门回归答案 D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实行“一国两制”已经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新生政权的巩固包括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民族区域自治属于民族政策,海峡两岸至
7、今还没有实现统一。A、B、C 三项应排除,正确答案选择 D 项。9.(2017 江苏苏州,11,1 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 150 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A.实现直接“三通”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答案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本题选 B 项。10.(2017 福建,19,2 分)如图所示钱币的发行是为了纪念( )A.西藏和平解放B.香港回归
8、祖国C.澳门回归祖国D.战略导弹部队建立答案 B 图中关键信息是“199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配有五颗星的紫荆花图案。 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断:紫荆花代表香港,1997 年香港回归祖国,B 项符合题意。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1999 年澳门回归祖国;1966 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11.(2016 贵州安顺,3,3 分)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 56 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科教兴国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 D 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故选 D。12.(2016 山东聊城,17,2 分)某教师在讲授“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时,设计了如下板书。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 )A.和平共处 B.求同存异C.平等互利 D.一国两制5答案 D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祖国统一”,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标志着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因此,答案为 D。13.(2016 江苏南京,11,1 分)“香港
10、特别行政区除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国徽外,还可使用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基本法的此条款体现了(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方针 D.“一国两制”构想答案 D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香港回归是我国“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故正确答案选择 D。14.(2016 山东东营,14,2 分)1992 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其核心是( )A.制定和平统一方案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提出一国两制方针 D.落实八项主张要求答案 B 1992 年,在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中国大陆的海协会与中国台湾的海基会达成
11、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因此,答案为 B。15.(2016 山东烟台,13,2 分)2016 年 5 月 20 日,台湾新任领导人蔡英文就职当天,国台办评论称:蔡英文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这说明( )A.祖国统一大业任重道远B.台湾当局继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两岸的隔绝状态仍将延续D.“九二共识”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答案 A “蔡英文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也就意味着台湾当局拒绝明确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说明祖国统一大业任重道远。故选 A 项。16.(2016 福建福州,11,2 分)右图报纸
12、中“今天”指的是( )A.1997 年 7 月 1 日B.1997 年 12 月 20 日6C.1999 年 7 月 1 日D.1999 年 12 月 20 日答案 D 据图中信息“澳门今天回家了”,可知本题考查澳门回归的时间。1999 年 12月 20 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归。故选 D。17.(2015 湖北黄冈,13,2 分)下表内容充分反映了( )时间 事件1979 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两岸实行“三通”1989 年 台湾回祖国大陆探亲、访友、旅游、考察和经商的达 40 万人次1990 年 两岸民间交往达 100 万人次,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
13、 年 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2009 年 台湾吴伯雄访问大陆,希望两岸兵戎相见永不再现2014 年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抵达台湾进行访问2015 年 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A.1990 年以来,两岸关系才开始松动,民间交往的坚冰已打破B.任何外来的或内部的分裂中国的阴谋注定要失败C.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D.建国以来,中共一直主张和平统一台湾答案 C 由“1989 年”对应的事件可以排除 A;B 内容正确,但在表中没有体现,应排除;D与史实不符。18.(2015 新疆乌鲁木齐,8,2 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对这一基
14、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较早作出明确规定的是 ( )A.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197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C.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自治区”“自治州”“较早作出明确规定”,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国策较早作出明确规定的是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7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符合“较早”的限制,197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无关。B、C、D 三
15、项均可排除。只有 A 项符合题意。19.(2015 江苏镇江,11,2 分)香港回归祖国后,“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2011 年、2012 年连续以 100 分荣登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榜首。这主要是因为实施了(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方针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社会主义制度答案 B 香港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实行有别于内地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一国两制”方针的体现。A 是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制度;C 是我国坚持的外交原则;D 是我国的主体社会制度。故选 B。20.(2015 重庆,26,6 分)1900 年以来的百年中国史,是中华民族从苦难深渊走向繁荣复兴的历史。
16、请回答:(1)首都蒙遭劫难是国之大耻。请写出 1900 年至 20 世纪上半期,外国侵略军曾先后攻占的我国首都的名称。(2 分)(2)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这说明了什么?指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根本原因。(2 分)(3)港澳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百年历史的盛事。请分析促成港澳顺利回归的主要原因。(2分)答案 (1)北京(京师)、南京。(2 分)(2)说明: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1 分)原因: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全民族抗战。(1 分)(
17、3)“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2 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同等得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2 分)解析 第(1)问抓住时间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1900 年八国联军攻入当时中国的首都北京,1937 年日军攻陷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第(2)问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话说明中国牵制了大量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第(3)问港澳回归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等方面来回答。题组二 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81.(2018 山东青岛,
18、30,1 分)“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精神B.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C.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D.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答案 B 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为 1972 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相关内容。“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精神,故A 理解正确;“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
19、出异议”同 C、D 对应。1971 年中国已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题干材料时间为 1972 年,故 B 符合题意。2.(2018 山东潍坊,18,2 分)1991 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并于 2001 年、2014 年两次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反映出我国( )A.促进同亚非各国团结协作B.宣传新型地区安全观念C.谋求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参与地区性多边外交活动答案 D 1991 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并于 2001 年、2014 年两次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反映出我国参与地区性多边外交活动。故选 D 项。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是亚洲太平洋地区的,
20、没有非洲成员,排除 A 项;亚太经合组织是经济合作组织,排除 B 项;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 C 项。3.(2018 内蒙古呼和浩特,11,1 分)1971 年 10 月 25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得以恢复。这时我国外交正处于( )A.与西方的紧张期 B.与苏联的蜜月期C.与美国的改善期 D.与日本的建交期答案 C 本题考查考生对新中国外交的掌握情况。1971 年 10 月 25 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同年 7 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1972年 2 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因此中国恢复
21、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我国处于中美9关系的改善期,C 项正确。20 世纪 50 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新中国,当时中国处于与西方的紧张期,1971 年中苏关系恶劣,中日建交于 1972 年,A、B、D 三项错误。4.(2018 乌鲁木齐,8,2 分)2018 年,是他诞辰 120 周年;他在青年时代曾经写下这样的寄语:“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下边表格归纳了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他是( )1936 年 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45 年 参与重庆谈判1955 年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1971 年 与基辛格会谈A.毛泽东 B.周恩来C.刘少奇 D.陈毅答案 B 本题考查周恩来的重大活动。193
22、6 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党中央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1945 年 8 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的陪同下参加重庆谈判;1955 年,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1971 年,基辛格秘密访华,周恩来与他进行会谈,促进了中美关系的发展。5.(2017 湖南长沙,17,3 分)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有权利做自己的发展之梦,但是做好自己的梦,必须让别国也能睡好觉。以下外交政策和活动中,体现了上述观点的是( )A.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B.绥靖政策C.“杜鲁门主义”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 D 题干材料表述的是一个国家在发展的同时,不能以侵犯他国利益为条件。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是一次侵略之行,侵犯了他国的利益
23、;绥靖政策是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向法西斯妥协的政策;“杜鲁门主义”的实行干涉了别国内政。故可排除 A、B、C 三项。6.(2017 贵州贵阳,18,2 分)1971 年,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对某外国记者说:“之前,有一个大国千方百计阻挠我们,采取鸵鸟政策,把脑袋伸在沙子里,不看这个世界变化,中国这么一个泱泱大国它装作看不见,所以我们有二十多年被排除在外”材料反映了( )A.中美两国的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外交胜利C.中国代表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D.中国争取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0答案 D 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71 年”“乔冠华”“被排除在外”,并结
24、合所学可知,1971 年 10 月,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54 年,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外交胜利;1955 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A、B、C 都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正确答案选 D。7.(2017 江苏苏州,10,1 分)1971 年美国从中国进口 490 万美元,出口则是微乎其微;而 197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达 3230 万美元,对华出口为 6020 万美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
25、得到了改善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两国顺利建立了外交关系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1972 年美国对华贸易额出现了大幅度增长,与当年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关。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因此答案为 B 项。19531954 年中印之间就西藏问题首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 A 项;C 项出现在 1971 年,排除;中美正式建交于 1979 年,排除 D 项。8.(2017 新疆乌鲁木齐,10,2 分)2017 年 6 月 13 日中国与巴拿马正式建交,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又一个重大成果。回顾中国外交历程,上个世纪 7
26、0 年代我国外交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基辛格访问中国中美建交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日建交A. B.C. D.答案 D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 年 7 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1971 年 10 月,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9 年,中美建交;1972 年中日建交。故正确答案为 D。119.(2016 广东,14,3 分)1954 年,中国、印度、缅甸再次重申:“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时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
27、。”由此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A.在中、印、缅之间达成基本共识B.消除了中、印、缅之间的矛盾C.已被世界各国接受D.已写入联合国宪章答案 A 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4 年,中国、印度、缅甸再次重申”“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联系所学可知,1954 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和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故选 A。10.(2016 河南,9,1 分)1972 年 9 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政府正式宣布建立外交关系。推动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关键是( )A.中美关系的正常化B.
2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中美建立外交关系D.第一届亚非国际会议召开答案 A 1972 年初,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在此影响下中日建立了外交关系。B、D 两项发生在 20 世纪 50 年代,对中日建交没有直接影响。C 项发生在1979 年,故排除。11.(2015 山东莱芜,13,2 分)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C.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D.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答案 B 1955 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
29、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12.(2015 江西南昌,6,1 分)“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12A.“一国两制”构想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求同存异”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 D 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的疑虑和不安,1953 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访华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逐步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
30、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A、B 是我国处理内部事务的政策;C 是 1955 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促进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故选 D。13.(2015 山东威海,8,1.5 分)2015 年 4 月 2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出席了纪念万隆会议召开 60 周年大会。下列关于万隆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C.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D.帝国主义对万隆会议进行了破坏答案 A 1953 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不是在万隆会议上。故选 A。其余三项关于万隆会
31、议的说法皆符合史实。14.(2014 山东泰安,25,1 分)漫画“梅开三度”是对新中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取得外交成就的形象表达,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体现了( )A.美国对中国采取外交孤立政策B.中国综合国力位居世界第一C.中国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答案 D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基础知识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时间信息“20 世纪 70 年代”以及图片中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所取得的外交成就,可以判断出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15.(2017 山东青岛,44,10 分)近代以来,国际风云变幻,中国外交曲折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32、13材料一 中国代表团来到凡尔赛,发誓要寻求收复山东,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但是,他们热情澎湃的乐观情绪迅速转变为沮丧,因为他们被冷淡地告知,和会并不是为了调整昔日所有的国际间的恩怨而召开为了拉拢日本参加国际联盟,威尔逊牺牲了中国。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材料二 第五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哪次会议。(1 分)结果如何?(1分)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 分
33、)(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1 分)(3)2017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卓有成效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请结合新中国的外交历程,以“中国声音唱响国际舞台”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 200 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文采斐然。(6 分)答案 (1)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综合国力的衰弱)。(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略。(论述的史实以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外交成就为主)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外交。第(1)问第
34、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凡尔赛”“山东”等信息确定为巴黎和会;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是否占据主动的关键是其综合国力的强弱,据此结合所学回答后两小问。第(2)问根据材料二归纳即可。第(3)问回答时应注意题目中对小论文的“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16.(2017 广东,26,13 分)19 世纪末以来,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不断奋斗,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年前(1894 年)郑观应还只能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严复就在救亡决论中第一次呼唤“救亡”这一口号,要求通过改革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出路。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4材料二 如下表北洋政府为解决山东问
35、题的系列外交活动年份 外交大事1917年中国对德宣战,为收回利权积极争取参与和会1918年为能参与和会争取主动,中国倾向联美制日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中国收回利权的要求遭拒绝摘编自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材料三 1943 年 12 月 1 日,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宣称:(苏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王建朗等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上)材料四 进入 21 世纪,中国的国际地位被认为已达到 19 世纪初以来之巅峰(因)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巨大势力西方人认为中国是亚太地区的区域性强国。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1)
36、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救亡”口号提出的事件。(1 分)这一事件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外交活动的目的是什么。(2 分)其“要求遭拒绝”在中国社会引发了什么反响?(2 分)(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国际社会对中国所提出的领土主权要求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 分)(4)综合以上四则材料,指出促成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因素。(2 分)答案 (1)事件: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任答一点给 1 分)影响: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唤醒救亡图存意识。(每点 1 分,2 分)15(2)目的:力图通过外
37、交努力收回利权(或解决山东问题)。(2 分)反响: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国内民族意识高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任答一点给 1 分,共 2 分)(3)变化:从拒绝到承认。(2 分)原因:中华民族团结抗战;中国坚持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中国人民长期的反帝斗争。(任答一点给 1 分,2 分)(4)因素:民族独立;民族团结;国家富强;综合国力增强。(任答一点给 1 分,共 2 分)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1894 年”“一年后”可知,该事件发生于 1895年,联系所学可知 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即可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表格的标题和内容概括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通过对比材料二、三较易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结合开罗宣言发表的背景思考回答。第(4)问是概括分析型题目,联系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取得胜利、新中国成立实现民族独立、改革开放使国家富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等回答促成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