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1203345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苏州市第五中学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高一历史2018.6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计 60 分。1.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代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A.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B. 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C. 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D. 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答案】B【解析】从绘画作品不难看出,清代时期依然采用的是“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据此,判断选项:C 项“出现” ,错误,是在东汉;A 选项不符合史实,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在近代开始落后;D项属于无关项,南宋已

2、经完成南移。B 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 B。2.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文明的部分成果,这些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2 -A. B. C. D. 【答案】C【解析】水排是东汉时期;三星堆青铜是商朝时期距今已有 5000 至 3000 年历史;钧窑属于北宋时期;马王堆素纱禅衣属于西汉时期,依据时间排序,C 正确。3.日本学者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以下关于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商业逐步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商帮活跃文化生活明显出现市民化趋势制瓷业发展迅速,大放异彩

3、中枢机构分权制约了君主专制A. B. C. D. 【答案】B【解析】商帮活跃出现在明清时期,错误。唐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文化生- 3 -活出现了市民化趋势,正确。唐代出现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出现了五大名窑,正确。唐宋时期的君主专制呈现出加强的趋势,错误。故本题选 B。4.明清之际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 、 “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专制制度的衰落C. 西方文明的影响D. 抑商政策的松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 、 “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可知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思想的

4、影响,故选 A 项;题意中反映的这种商品化倾向明显的思想与专制制度的衰落没有必然关系,也不是由于西方文明的影响,故排除 B、C 项;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当时没有出现松动,故排除 D 项。【点睛】明代商品经济发达,对传统的士农工商思想有所触动,商业化的社会意识日益浓重。5.有一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 。这说明A. 社会风气日益恶化B. 经世致用思想受重视C. 商品经济繁荣发展D. 重本抑末观念占主导【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非常多,许多人年轻的时候外出经商,年老时归家务农。A C

5、两项说法材料中没有反映;B 项“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与材料无关联。材料中“壮则服贾,老则归田”说明重视农业抑制商业- 4 -观念仍占主导,只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这种观点受到冲击。故选 D 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6.“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这表明清政府A. 禁止外国商人来华B. 重视维护外商利益C. 加强沿海军事防御D.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签

6、订前,清朝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只设立广州十三行,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所以答案选 D。7.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 ,从而引起“商业革命” 。 “商业革命”的表现不包括A. 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B. 世界各地的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C. 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D. 西欧市场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暴跌【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商业革命主要表现为贸易范围的扩大、商品交流的密切和贸易中心的转移,所以 A、B、C 项都是“商业革命”的表现,故排除;西欧市场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暴跌是价格革命的表现,不是商业革命的表现,

7、故选 D 项。- 5 -8.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A. 西方的殖民掠夺B. 东方的借鉴学习C. 正常的文化交流D. 封建主阶级衰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欧洲殖民主义者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进行的殖民扩张,一方面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另一方面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迫使这些地区相继卷入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殖民扩张的影响9.15701780 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图(

8、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A. 英国、西班牙B. 荷兰、葡萄牙C. 英国、荷兰D. 荷兰、英国【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早期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旨在考查正确解读图表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6 -由图表中甲国商船的运载能力在 17 世纪达到顶峰的信息可知此应为 17 世纪的“海上马车夫”荷兰;由图表中乙国商船运载能力自 16 世纪中后期至 18 世纪后期一直呈上升趋势的信息可知此应为在 16 世纪末17 世纪中后期18 世纪后期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的英国。故本题应选 D 项。10.1651 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规定凡是出人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

9、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1854 年英国废除了这一条例。这一变化说明A. 议会改革完善了民主政治B. 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贸易C. 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D. 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答案】B【解析】【详解】 航海条例的制定与废除主要体现了英国在贸易发展方面的变化,不是由于民主政治的完善,故排除 A 项;19 世纪中期,随着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对世界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的需求增加,自由贸易成为英国的迫切需求,故选 B 项;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是在 18 世纪中期,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 C 项;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是新航路开辟引发的结果,故排除 D 项。1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

10、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有了新的发展A. 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普及B. 垄断组织形成并迅速发展C.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D. 福利制度国家在欧美大量出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垄断组织的产生并迅速地发展。故选 B。由于第二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与资本的急剧集中,产生了垄- 7 -断组织。这样在生产内部,无计划性得到一定的调整,因此说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AC 项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D 项是在二战后。考点:垄断点评:垄断组织控制着某一部门的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整个社会的生产销售情况,加强计划性,这是生产关系的改变

11、。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有自由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都需要掌握。12.世界上第一列火车和第一架飞机使用的动力分别是:A. 柴油机和汽油机B. 柴油机和电动机C. 蒸汽机和内燃机D. 内燃机和电动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其使用的动力是蒸汽机,故排除 A、B 项;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其使用的动力是内燃机,故选 C 项;内燃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才出现,不是火车使用的动力,电动机也不是飞机使用的动力,故排除 D项。13.下列各项中在历史上不可能发生的是A. 1825 年,史蒂芬孙晚上坐在电灯下进行工程设计B. 1856 年,一批商人乘汽船从英国到美

12、国C. 1940 年,德国法西斯的飞机对伦敦进行轰炸D. 2002 年,一位中国学生向联合国秘书长发表了一封呼吁和平的电子邮件【答案】A【解析】【详解】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法拉第在 1831 年才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所以 1825年史蒂芬孙不可能在电灯下进行工程设计,故选 A 项;汽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9 世- 8 -纪初,美国人富尔顿制成了汽船,所以 1856 年,一批商人乘汽船从英国到美国的现象是存在的,故排除 B 项;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903 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了第一架飞机,所以 1940 年德国法西斯的飞机对伦敦进行轰炸也是存在的,故排除 C 项;互联网在

13、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飞速发展,所以 2002 年一位中国学生向联合国秘书长发送电子邮件也是存在的,故排除 D 项。【点睛】本题是反向选择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出不正确的选项,所以正确解读题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1882 年,商人何琨山计划在广州创办自来水公司,结果因为有伤风水而未建成,这种情况说明A.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帝国主义束缚B.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封建主义束缚C. 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性不强D. 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没有发展的可能【答案】B【解析】【详解】 “有伤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说法,所以何琨山的商业计划受阻不是由于帝国主义的束缚,故排除 A 项;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

14、化阻碍了何琨山商业计划的实施,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封建主义的束缚,故选 B 项;题意中没有反映何琨山对计划受阻所采取的措施,所以无法体现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故排除 C 项;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没有发展可能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故排除 D 项。15.观察1913 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 ,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厂家数 开工纱锭数 布机数外商企业 16 家 338960 锭 1986 台- 9 -华商企业 25 家 484192 锭 2016 台A.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办厂限制,促进棉纺织业大幅发展B. 外商在华棉纺织企业严重萎缩C. 此时期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

15、超过了外商企业D. 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答案】C【解析】【详解】清政府放宽了民间办厂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1913 年清政府统治已经被推翻,故排除 A 项;1913 年外商在华棉纺织企业数量虽然不如华商,但并不能说明其严重萎缩,故排除 B 项;1913 年棉纺织业中,华商企业在工厂数目、开工纱锭数和布机数等方面都超过了外商企业,说明此时期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商企业,故选 C 项;表格内容主要反映了 1913 年外商企业和华商企业在华发展状况,无法说明民族工业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故排除 D 项。16.很多民族资本家曾尝试“实业救国”的方式,来改变社会现状,可是却最终失败。

16、其根本原因是A. 他们只重视发展近代工业,不进行反帝斗争B. 他们受时代和自身局限性的制约C. 他们没有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能力D.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答案】B【解析】【详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失败是由于多重因素的制约和限制,而不是仅仅因为不进行反帝斗争,故排除 A 项;由于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缺陷,最终导致了民族工业挽救民族危机的失败,它们的失败是时代和自身局限性制约的共同结果,故选 B 项;没有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能力是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评价,而不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10 -故排除 C 项;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是他们最终失败的部分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

17、 D项。【点睛】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多重压迫,而且在中国半殖民地封建社会发展出来的民族资本主义还存在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征。这些都制约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7.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关下列报纸说法正确的是A. 都创办于 19 世纪末B. 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C. 都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D. 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观念【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时务报 、 国闻报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报纸,用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B 项排除。 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1905 年创刊于东京,A 项排除。三种报纸都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C 项正确。三种报纸对

18、封建主义的批判都不彻底,D 项排除。故选 C。18.“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此诗赞扬的是A. 铁路运输B. 轮船海运C. 飞机航空D. 电报通讯- 11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可知这首诗反映的应该是通讯事业,而不是交通事业的发展,故排除 A、B、C 项;根据“举头铁索路行空,音书万里一时通”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诗赞扬的应该是电报通讯,故选 D 项。19.1902 年 6 月 26 日大公报刊登了如下一则征婚广告:“近有南国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

19、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 ”这则征婚广告是迄今为止见诸报端的第一则未公开姓名的征婚广告,反映了此时中国人婚恋观的变化。下列对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中华民国政府政策的引导A. B. C. D. 【答案】D【解析】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主要原因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以及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D 正确。20.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是- 12 -A. 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B. 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 都在一定程度上

20、改变了经营方式D. 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答案】C【解析】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均属于农村经营方式的改变,即三幅图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损害了农民利益,所以选项 A、B 不符合题意,排除;都未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21.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年代 全民 集体 公私合营 私营 个体手工业开始年 41.5 3.2 4 30.7 20.6结束年 54.5 17.1 27.2 0.04 1.2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分别是指A. 1946、1949B. 1

21、953、1956- 13 -C. 1966、1976D. 1978、198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图表显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三大改造的时间是 1953 年至 1956 年,新中国仅仅用了 4 年时间,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故 B 项正确;A、C、D 项均不符合集体企业和公私合营企业大幅度增长的特点。所以答案选 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22、设的道路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22.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共八大的相关认识。根据所学可知是 1953 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 1958 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均不符合题干要求,项符合历史事实。故答案选 A。23.1933 年初,美国已经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 1

23、500 万1700 万人。还有许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这表明 30 年代大危机- 14 -A. 波及范围广B. 持续时间特别长C. 破坏性特别大D.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1933 年初,美国已经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 1500 万1700 万人。有许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经济危机破坏性特别大,导致失业严重,故 C 正确。波及范围广,指经济危机波及的行业领域多,波及的国家范围大,故 A 排除。材料未涉及持续时间特别长,故 B 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故 D 排除。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

24、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特点24.小明同学收集到一张 20 世纪 30 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A. 提高农业产量途径B. 扩大农业种植面积C. 压缩农业种植面积D.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20 世纪 30 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应该是指罗斯福新政期间为了解决农业领域的经济危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减耕减产,提高农产品价格,故选 C;AB 正好与新政相反,故排除;D 应该是政府该做的,不需要农民配合,- 15 -所以不应该是谈话的内容,故排除。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

25、罗斯福新政的内容25.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美国政府建立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在于A. 拉动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B. 发展农业以摆脱经济危机C. 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D. 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美国在 20 世纪 30 年代采取的这一系列的措施主要是为了扩大内需,拉动就业,保障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工代赈是社会保障的内容之一。故选 A。B 项不是直接的目的;C项是手段,不是目的;D 项不是直接的目

26、的。考点:罗斯福新政点评:此题是考查罗斯福新政中的以工代赈的基本知识。为了扩大就业,恢复和发展经济,罗斯福除了直接救济以外,采用了这种以工代赈的方式,通过建立兴修一些公共工程,这些基础设施的兴修为以后的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6.二战结束后,美国迅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主要原因是A. 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C. 战争的良性刺激作用D. 低失业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答案】B【解析】- 16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是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排除 A;战后美国进一句引用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加强对经

27、济进行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美国战后经济进入黄金阶段提供主要动力,故选 B;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经济起到促进作用,不是战后美国经济进入黄金时期的主要原因,排除 C;低失业率极低,通胀变成不是经济发展的原因,而是经济稳定的表现,排除 D。27.1971 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 ,决定征收 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B. 西欧、日本经济崛起,抵制美国的经

28、济控制C.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D. 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及其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说明了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和西欧开始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并有实力与美国进行经济抗衡,这也体现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 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 项说法过于笼统,排除;C 项结论与材料的描述不符,排除;D 项说法过于笼统,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 B。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影响【名

29、师点睛】过于对二战后初期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概况的认识与理解: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现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尤其是三大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元充当了国际货币,美国主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航向;但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日本经济的崛起,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遭遇极大挑战,这一问题在 20 世纪 70 年代得以明显展现。- 17 -28.1936 年苏联颁布的宪法规定:“苏联之经济生活,受国家所规定国民经济计划之决定及指导,以期增进社会财富,一贯提高劳动民众之物质及文化水准,巩固苏联之独立并加强其国防能力。

30、 ”20 世纪 30 年代,在“国民经济计划”的“决定及指导”下,苏联A. 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B. 迅速实现了工业化C. 日益僵化并走向解体D. 经济改革受到挫折【答案】B【解析】【详解】苏联(俄)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初左右,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 A 项;苏联 1936 年宪法的颁布是斯大林体制正式形成的标志,在斯大林体制下,苏联于 20 世纪 30 年代迅速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故选 B 项;苏联解体是在 1991 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排除 C 项;苏联经济改革受到挫折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故排除 D 项。【点睛】斯大林模式一方面促进了苏联(俄)由落后

31、的农业国迅速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保障;但另一方面,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又让苏联日益走向僵化并最终解体。29.1929 年危机爆发后,为了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减少本国货币的含金量,贬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掀起了一场激列的货币战。在整个危机期间,宣布货币贬值的国家一共达到 56 个。针对上述问题,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A.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B. 实施马歇尔计划C.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D.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 项中的马歇尔计划是针对苏联而对西欧进行援助,并不是针对二战前经济大危- 18 -机的问题而实施的措施。C

32、 项是苏联为了对抗美国而实行的措施,D 项是在两极格局解体后发生的,不是在二战后,并且它也不是解决货币金融问题的,所以答案选择 A 项。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30.汶川地震后,世界银行对中国的灾情给予了紧急援助,帮助这个受地震重创的地区进行灾后重建。这说明A. 世界银行为世界经济恢复创造了条件B. 世界银行的贷款重点只有发展中国家C. 世界银行为协调国际货币关系而建立D. 世界银行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世界银行对中国的灾情给予了紧急援助,帮助这个受地震重创的地区进行灾后重建”可知世界银行的贷款有利于汶川

33、的灾后重建,说明世界银行为世界经济恢复创造了条件,故选 A 项;世界银行并不依据贷款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进行贷款,故排除 B 项;为协调国际货币关系而建立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故排除 C 项;材料没有反映世界银行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故排除 D 项。二、判断题:本大题共 5 题,每题 2 分,共计 10 分。31.在殖民争夺的斗争中,英国最终取得胜利,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答案】错误【解析】【详解】英国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是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而不是在殖民争夺中取得胜利,所以题干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睛】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为适应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英国政府采取了一- 19

34、-系列措施。到 19 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32.近代交通、通讯事业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答案】正确【解析】【详解】近代交通通讯事业的进步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风俗的变化,也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所以题意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睛】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33.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深受影响,传统的陈规陋俗全部被废除。【答案】错误【解析】【详解】随着西方文化的涌

35、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深受影响,传统的陈规陋俗开始改变,但全部废除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故答案为错误。3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总部都位于美国华盛顿,因此美国控制了这两个国际组织,加强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垄断特权。【答案】错误【解析】【详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总部都位于美国华盛顿,但不能因此说明美国控制了这两个国际组织,特别是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美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垄断特权并不是在加强,所以题意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35.关贸总协定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它们共同的宗旨都致力于实现全球贸易自由化。【答案】正确【解析】- 20 -【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世界贸

36、易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宗旨是致力于实现全球贸易自由化,所以题干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三、材料分析题(36 题 15 分,37 题 15 分,38 题,10 分,合计 40 分)36.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曾经取得了辉煌成就,也有失败的教训。苏联解体后,中国成功探索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本身并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的,而是以实施粮食税为开端逐步充实完善的。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现市场机制。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说:“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材料二 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

37、治体制在经济方面的特点是,实行工商业企业的国有化和集体农庄的准国有化,把一切不受国家直接控制的经济成分统统消灭掉;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材料三会议 主题报告内容选摘中共十四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共十五大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的时间,指出材料一提及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意义。- 2

38、1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特点。二战后苏联对经济体制进行了哪些改革?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召开的时间,指出两次会议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理论贡献。【答案】 (1)时间:1921 年主要内容:实施粮食税;允许商品买卖。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发展经济。意义: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特点: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共同原因: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3)时间:1992 年、1997 年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

39、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解析】【详解】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苏联(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间是 921 年。根据“实施粮食税引发剩余粮食的交易,从而重新肯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现市场机制”可知材料一提及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实行粮食税,允许商品买卖。其特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其意义在于重新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根据“实行工商业企业的国有化和集体农庄的准国有化,把一切不受国家直接控制的经济成分统统消灭掉;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可知“斯大林模式

40、”在经济方面的特点是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二战后,苏联先后进行了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但这些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最终都走向失败。(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共十四大于 1992 年召开,中共十五大于 1997 年召开。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可知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我- 22 -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可知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1、37.17501850 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胡佛在大萧条期间的言论:政府的惟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实际上并没有人挨饿问题出在心理上,并不是美国经济有什么毛病。材料二:罗斯福曾说:“国家对公民所负的义务乃是仆人对其主人所负的义务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我国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的存在我们所寻求的只是我们经济制度中的平衡即工农业之间的平衡以及工资收入者、雇主与消费者之间的平衡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材料三:二战以后,继罗斯福新政,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

42、整,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主义出现一个“黄金时代” 。英国爱德礼政府为稳定政治和经济,先后实施了 8 个国有化法案,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国内运输业、电力工业等国有化。德国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 ,放松政府对经济控制的做法,降低对进口货物征收关税材料四:里根当选之后(1981 年) ,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政府少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政策实行“引人注目的改变”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胡佛对政府责任的看法?从中体现胡佛怎样的经济思想?胡佛的这一思想对经济危机的主要影响是什么?(2)据材料二,罗斯福新政为了“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

43、以为生的公民”采取了哪些重要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的经济危机产生哪些主要影响?(3)依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德国经济政策与英国有何不同?两国采取不同政策的原因是什么?(4)材料四中,里根政府对美国经济政策实行“引人注目的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改变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23 -【答案】 (1)看法:政府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思想:自由放任思想。影响:加剧危机。(2)措施:加强社会救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以工代赈” 。特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影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3)德国:放松政府对经济的控

44、制,降低进口货物关税,发挥市场作用。英国:实施国有化政策。原因:国情不同。(4)原因:里根政府认为对经济过度干预等政策导致美国经济进入“滞涨阶段” 。表现:减少政府干预。【解析】【详解】 (1)根据“政府的惟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可知胡佛对于政府责任的看法是政府的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胡佛将政府的职能定位于创造有利条件,实际上属于自由放任思想,这种思想加剧了经济危机的蔓延。(2)根据“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我国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的存在”可知罗斯福采取了加强社会救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以工代赈”等措施“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

45、即难以为生的公民” 。特点就是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所以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但他的新政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3)根据材料三内容可知,二战后,英国实行了国有化方案,而德国实行的是“社会市场经济” ,放松政府对经济的控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出现这种不同情况的原因是由于英德两国的国情差异。(4)根据“表示要实行政府少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里根政府对美国经济政策实行“引人注目的改变”的原因是由于里根政府认为对经济过度的干预导致美国经济进入“滞涨阶段” 。所以里根政府实行了减少政府干预的措施。38.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具

46、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回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管子治国- 24 -材料二 宋朝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与这一时期商贸政策的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故这一时期的商人即使身穿布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积极经营。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三 在明清时,封建官府的政治垄断性,也影响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封建官府推行各种商业经济制度,并强迫商人遵循。他们为了垄断食盐、茶叶等专卖商品的市场交易,经常

47、发布各种行政命令,强制推行专卖制度,禁止民间商人的自由经商活动;为了控制垄断市场,他们建立牙行制度,强迫规定民间商人的交易活动必须通过牙行这一中介进行;为了征收关税,稽查商货建立了榷关,强制规定商品的贩运路线。封建官府的政治垄断性严重损害了商人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商业积极性。赵广举浅论明清重农抑商政策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子对农商关系的基本认识及其主要目的。(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时期“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繁荣的主要表现。(3)根据材料三,归纳明清时期政府“政治垄断性”的具体表现。(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农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和后

48、期的不同影响。【答案】(1) 认识:重农抑商。目的:富国强兵。(2) 原因:多元化(贱商和重商并重)。表现:商品种类增加;商税成重要财源;出现“交子”;坊市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不受限制;草市和市镇经济发展;政府管理放松。(3) 表现:垄断贸易,专卖制度;限制商人自由经商;行会制度;征收关税,设立关卡;规定贸易路线。影响:前期: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后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回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可以知道,对农商的认识是重农抑商。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国富者兵强,兵

49、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可知目的是富国强兵。(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宋朝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与这一时期商贸政策的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 、 “伦理范畴内的贱商 ”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可以知道,原因是多元化(贱商和重商并重).第二小问,结合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可知,商品种类增加;商税成重要财源;出现“交子”;坊市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不受限制;草市和市镇- 25 -经济发展;政府管理放松。(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强制推行专卖制度,禁止民间商人的自由经商活动” 、 “他们建立牙行制度,强迫规定民间商人的交易活动必须通过牙行这一中介进行” 、 “稽查商货建立了榷关,强制规定商品的贩运路线”可以得出表现是垄断贸易,专卖制度;限制商人自由经商;行会制度;征收关税,设立关卡;规定贸易路线.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回答即可。四、问答题 10 分39.今年是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的举办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