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选择题命题点组合练(含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1204493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选择题命题点组合练(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选择题命题点组合练(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选择题命题点组合练(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选择题命题点组合练(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选择题命题点组合练(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自然地理选择题命题点组合练自然地理选择题命题点组合练(一)(2018合肥质检)如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 12 题。1图示区域内河流落差可能是( )A78 m B98 mC128 m D148 m2图中 m、n、p、q 四地中( )Am 地位于阴坡,坡度较其他三地陡Bn 地位于鞍部,地势较其他三地高Cq 地位于山谷,在 m 地的东北方向Dp 地位于山脊,处于盛行风迎风坡解析:1.B 2.A 第 1 题,根据河流流入海洋,可判断入海口处海拔为 0 m,结合等高距可判断,图示区域内河流最高处海拔为 80120 m,因而可确定图示区域内河流落差为 80120 m,可能是 98 m。第

2、2 题,根据纬度变化可判断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中纬度,m 地位于山地北坡,为阴坡,且其附近等高线密度较其他三地大,因而坡度最陡,A 正确;n、p 两地等高线向高处弯,为山谷,B、D 错;q 地等高线向低处弯,为山脊,C 错。如图是我国 30N 沿线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读图,完成 35 题。3造成我国 30N 沿线 110E 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均值大于 110E 以西地区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土壤 B降水C冰川数量 D海拔4我国 30N 沿线 100E 以西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该地区发展农业遇到的限制性因素是( )2A光照

3、B水分C热量 D土壤5与我国 30N 沿线 100E 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最符合的是( )A从新疆出发向东旅行依次看到沙漠、草原和枫树B由刚果盆地向北到地中海沿岸依次看到的自然植被C攀登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美丽景致D暑假到塔克拉玛干沙漠游玩见到的点点绿洲解析:3.B 4.C 5.A 第 3 题,我国 30N 沿线 110E 以东地区降水多于 110E 以西地区,故植被覆盖率高于 110E 以西地区,所以植被叶面指数均值大于 110E 以西地区。第 4 题,我国 30N 沿线 100E 以西地区为青藏高原,气温低、热量不足是限制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第 5

4、题,我国 100E 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反映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而从新疆出发向东旅行依次看到沙漠、草原和枫树,也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由刚果盆地向北到地中海沿岸依次看到的自然植被是热量不同造成的,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攀登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美丽景致是水热条件不同所引起的,属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绿洲的形成属于非地带性现象。(2019 届高三辽宁五校联考)湖泊往往成为所在城市的重要名片,风光优美,景色宜人。宋代杨万里曾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代苏轼曾在黄州沙湖遇雨,写道:“三月七

5、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读材料,回答 67 题。6对杨万里诗中的“风光”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受副高脊影响,晴天多,高温少雨B周围群山葱翠,湖光山色,相映成趣C梅雨季节刚过,湖水多,湖面宽阔D受钱塘江潮的影响,湖水盐度较大7苏轼遭遇的这次降雨的形成原因是( )A地形阻挡抬升,水汽凝结致雨B春季气温回升快,对流旺盛C冷暖气团活动频繁,天气不稳定D东部雨带推移至长江中下游3解析:6.D 7.C 第 6 题

6、,杨万里笔下的“六月”为阴历六月,阳历应为 7 月,长江中下游地区 6 月为梅雨季节,7 月为伏旱,故 A、C 不符合题意。由诗的含义及西湖周边地理环境特征可知,B 项不符合题意;钱塘江潮发生在农历八月,D 项符合题意。第 7 题,根据材料中“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等文字信息可以推断,冷暖气团活动频繁,天气不稳定,C 对。受地形阻挡抬升,水汽凝结致雨形成的地形雨应发生在山区,而黄州沙湖不在山区,故 A 错;对流雨主要发生在我国夏季午后,春季气温较低,对流作用微弱,B 错;东部雨带推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生在 6 月份,D 错。(2018湖南湘东五校联考)如图为水循环模式图,I 为区

7、域外水汽输入量,P 为总降水量,E 为区域内蒸发量,O 为从区域输出的水汽总量,R 1为流入区域的径流量,R 2为流出区域的径流量,W 为空中水汽含量。据此完成 89 题。8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IPEO BR 2IR 1OCO IR 2E DWIEO9若某地区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原因可能有( )外来水汽输送增加 流出本地区径流量增加 本地区蒸发量增加 水循环速度加快 水汽含量减少A BC D解析:8.B 9.D 第 8 题,本题考查水循环以及区域的水量平衡,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的水体收入来自该区域的水汽输入量和流入区域的径流量,即 I 和 R1,该区域的水体支出主要是通过流出该区域的径

8、流量和从该区域输出的水汽总量,即 R2和 O,根据水量收支平衡原理可知,R 2OIR 1,即 R2IR 1O,故答案 B 正确。第 9 题,某地降水增多的原因可以从该地水汽增多的原因来分析,外来水汽输送增加,会增加该地降水的几率,正确;该地蒸发量增加,会导致该地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几率增大,正确;水循环速度加快,会导致输送水汽的速度加快,水汽含量增多,大气降水几率增大,正确;流出本地区径流量增加,会使该地的水体支出增加,不利于该地的降水增多,故错误;水汽含量减少,会使该地降水减少,错误。故正确,故答案选 D 项。(2018安徽四校摸底考试)海湾形状指数可反映海湾形状与圆形的相似度。指数越小,海湾

9、越接近圆形,形状越简单,反之,则越复杂。如图示意 70 多年来我国大陆沿海主要海4湾形状指数变化。读图完成 1011 题。10从图中可以看出 19402014 年( )A南方海湾形状复杂化速度比北方快B南海海湾形状逐渐复杂化C北方海域的海湾形状总体较为简单D所有海湾形状先趋简单后趋复杂1119902014 年我国海湾形状变化速度明显快于 19401990 年,原因主要是( )A全球变暖加速 B太阳活动频繁C地壳运动活跃 D人类活动增多解析:10.C 11.D 第 10 题,读图可知,19902014 年南海海湾形状指数在 3 左右波动,东海海湾形状指数约由 2.6 升高到 2.8;而 1990

10、2014 年渤海海湾形状指数约由2.0 升高到 2.6,黄海海湾形状指数约由 1.9 升高到 2.3,说明南方海湾形状复杂化速度比北方慢,排除 A。19401960 年南海海湾形状指数约由 3.1 升高到 3.4,19601970 年南海海湾形状指数则约由 3.4 降低到 2.9,说明 19401970 年南海海湾形状先趋于复杂后趋于简单,说明南海海湾形状并不是逐渐复杂化,排除 B。读图可知,渤海和黄海海湾形状指数小于东海和南海,说明北方海域的海湾形状总体较南方海域海湾形状简单,选项 C 正确。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并不是所有海湾形状先趋于简单后趋于复杂。第 11 题,读图可知,19902014

11、年我国海湾形状有复杂化的趋势。随着全球变暖加速,海平面升高,海湾形状将趋于简单,排除 A;太阳活动具有周期性,与海湾形状变化的关联性较小,排除 B;我国的四大近海海域距离板块交界地带均有一定距离,地壳相对稳定,排除 C;1990 年以来,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开放程度的扩大,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海岸带的港口建设、城市建设、旅游开发、工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增多,使得海湾形状变化速度明显加快,故选D。自然地理选择题命题点组合练(二)(2018河北联考)某月,小明去某岛旅游时,发现该地的传统民居很有特色,其最大的特点是屋顶坡面陡峭,挑檐南北朝向,并向上伸展很长。挑檐下的遮阴区是正午时家庭作坊的位置。该月

12、内当地居民的正午家庭作坊位置从南侧移到北侧。如图为当地民居景观图。据此完成 13 题。51该地可能位于( )2该建筑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A遮阴 B排水C防风 D防潮3若该地位于南半球,该月当地( )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B昼渐变短C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D昼渐变长解析:1.D 2.C 3.D 第 1 题,屋顶坡面陡峭说明该地降水丰富;且由图可知,该民居四面透风,说明气温比较高。综合判断可知,D 项对。A、B、C 三项分别对应冰岛、纽芬兰岛和新西兰,这些地区纬度较高,气温低,房屋有墙体且较厚,A、B、C 项错。第 2 题,房屋有屋顶,可以起到遮阴的作用;屋顶坡面陡峭,可以起到快速排水的作用;

13、房屋四面没有墙,起不到防风的作用;房屋底部离地面有一定距离,能起到一定的防潮作用。第 3题,根据图中遮阴区的位置以及该月正午家庭作坊位置从南侧移到北侧可以推断,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该地附近且向南移动即由该地北侧移至该地南侧。该地位于南半球,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半球移动,该地昼渐变长,B 错,D 对。由材料可知,正午家庭作坊从南侧移到北侧,说明太阳直射点由该地北侧逐渐移到该地南侧,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应先增大后减小,A、C 错。(2019 届高三沈阳联考)如图中洋流为低纬大洋环流的一部分,XY 为锋线,N 点位于陆地。读图完成 45 题。4P 地的天气状况是( )6A电闪雷鸣 B阴雨绵绵C天气晴朗 D

14、寒风刺骨5N 点所在地的气候特征最可能是( )A终年炎热干燥 B终年温和多雨C终年寒冷干燥 D终年高温多雨解析:4.C 5.A 第 4 题,中低纬大洋环流在北半球为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为逆时针方向流动,因此大陆西岸向北方流动的 M 洋流位于南半球,据此可推断,XY 锋线是南半球的暖锋,P 地位于暖锋的锋后,天气晴朗。第 5 题,由 N 地位于低纬度大陆西岸可知,该地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因此其气候特征是终年炎热干燥。(2018莱芜期中考试)加拿大落基山南段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2017 年3 月,中国某旅游团到加拿大旅行考察。读 50N 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 6

15、8 题。6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温尼伯的自然带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C苔原带 D冰原带7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依次过渡为( )A森林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草原B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C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D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8游客继续西行至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莱斯布里奇景观不同,造成这种景观差异的基础是( )A热量 B地形C水分 D洋流解析:6.B 7.C 8.C 第 6 题,该地位于 50N 附近,图中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显示温尼伯为较高纬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带,B 正确。第 7 题,北美洲落基山

16、以东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因此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降水越来越少,植被依次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C 正确。第 8 题,温哥华位于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被山地抬升形成迎风坡,暖流流经增温增湿,7因此降水丰沛;而莱斯布里奇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故 C 正确。(2018潍坊统考)如图示意美洲地区局部地理概况,读图完成 911 题。9肯尼迪航天发射中心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快 东南方向岛屿较多,利于卫星残骸坠落 降水少,多晴天,利于测控 靠近海洋,便于火箭零部件运输A BC D10造成图示地区自然带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

17、地形、地势C坡向、洋流 D纬度差异11加勒比海地区自然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多热带气旋 地势起伏大,泥石流多发 降水集中,夏秋季节多暴雨A BC D解析:9.C 10.C 11.D 第 9 题,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快,火箭发射可以利用地球自转线速度,减少能耗,对;火箭体积庞大,海洋运输运载量大,方便运送火箭零部件,对。C 正确。东南方向岛屿多,有人口居住,卫星残骸坠落容易造成人员、财产损失,错;肯尼迪航天发射中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不利于测控,错。A、B、D 错。第 10 题,根据所学知识,自然带 1 为热带雨林带,自然带 2 为

18、热带草原带,其形成原因主要是该地区属于东北信风带,自然带 1 位于迎风坡,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带;自然带 2 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带。同时,东侧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西侧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C 正确。两自然带都临海,A 错误;地形、地势对两地自然带的差异影响不大,B 错误;两自然带纬度差异很小,D 错误。第 11 题,加勒比海地区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对;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对;加勒比海地区纬度较低,夏、秋季节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富,气温高,对流旺盛,多暴雨,对。D 正确。该地区夏半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冬半年受东北信风控制,错。A、B、C

19、 错。8自然地理选择题命题点组合练(三)(2018潍坊统考)成都附近有十几座雪山,往年这些雪山成都人难得一见。2017 年 6月 5 日,成都人却看到了一座座晶莹剔透的雪山。如图示意成都天府广场可见的雪山位置。据此回答 13 题。1成都人可遥望贡嘎山,主要原因是成都( )A距离该雪山近 B地形平坦C海拔较高 D与该雪山的相对高度大2造成成都人对附近雪山难得一见的最主要因素是( )A天气 B地形C距离 D气候3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许多关于雪山的诗句,而今成都人看到雪山的机会要比杜甫生活的时代少得多,其主要原因是成都( )A云雨增多 B降雪减少C雾霾增多 D高大建

20、筑物增多解析:1.D 2.A 3.C 第 1 题,成都人可遥望贡嘎山是因为贡嘎山与成都之间的相对高度大,视线不容易受到阻挡,D 正确。成都距离贡嘎山 237 km,距离较远,A 错误;成都地形平坦,但与能否看到贡嘎山关联性不大,B 错误;成都位于成都平原,海拔较低,C错误。第 2 题,成都人之所以对附近的雪山难得一见,主要是因为成都雾天较多,阻碍视线,所以其影响因素为天气,A 正确。图中雪山都是在天府广场可见的,说明地形和距离并没有阻碍视线,B、C 错误;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而能不能见到雪山主要看短期的天气,D 错误。第 3 题,由于成都现在时常发生雾霾,阻碍视线,因此现在看到雪山的

21、机会比杜甫生活的时代少得多,C 正确。无法判断成都的云雨变化情况,A 错误;成都降雪多少与能否看到雪山没有关系,B 错误;高大建筑物增多不一定会阻碍视线,高楼反而能够开阔视野,D 错误。(2018合肥质检)土壤湿度反映土壤中含水量的多少。如图示意 19812010 年我国某9地区表层土壤湿度年内变化(封冻期间土壤湿度不记录)。据此完成 45 题。4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江淮地区 B西南地区C东南地区 D华北地区5与 11 月份相比,该地区 12 月份土壤湿度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降水量增加较明显 气温降低,蒸发减少 农作物需水量减少 风力增大,蒸发增强A BC D解析:4.D 5.C 第

22、 4 题,据图可知,该地区 46 月土壤湿度特别低,说明该时段当地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加上雨季未到,降水稀少,只有华北地区符合,D 对。第 5 题,12 月份华北地区已经进入冬季,气温降低,蒸发减少,而农作物生长缓慢,需水量减少,对。(2018辽宁五校联考)如图为我国南岭附近某区域地形及河流示意图。某学习小组测得某日 P 城的昼长是 12 小时 24 分钟,PM、PN 分别为太阳出没方向,且日出时北京时间为6 时 12 分。读图完成 67 题。6P 城所在的经度为( )A120E B114EC123E D117E7图中河流的干流大致由( )A东南流向西北 B西北流向东南C西南流向东北 D东北流

23、向西南解析:6.B 7.D 第 6 题,根据 P 城昼长为 12 小时 24 分钟可知,当地日出地方时12昼长/2126 小时 12 分钟5 时 48 分,此时北京时间即 120E 地方时为 6 时 12分,通过计算可知 P 地经度为 114E。第 7 题,该地昼长大于 12 小时,由此可知该地日10出东北、日落西北,PM、PN 分别为太阳出没方向,则图中河流的干流大致从东北向西南流。“二月灰霾、三月风沙、四月柳絮、五月杨树毛儿”是北京春季常见的地理现象,如图为不同性质气团运动模式图。读图完成 89 题。8图示四种气团运动情况中,最有可能引发北京三月风沙天气的是( )A BC D9 “柳树吐絮

24、、杨树飞毛” ,说明柳树和杨树原产地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解析:8.B 9.B 第 8 题,四种性质不同气团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天气现象,不同气团在不同空间和时间下其自身强度、存在可能性也不同。北京的三月多冷气团活动,易产生风沙天气,进一步说明大气干燥降水少,而且冷气团势力较强大,多形成冷锋锋面,因此最有可能引发风沙天气的是强冷空气与暖干空气相遇。所以选 B。第 9 题,四月柳树吐絮,五月杨树飞毛的现象说明春季柳树和杨树发芽抽出嫩叶,意味着这两种植物均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其原产地的自然带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以选

25、B。自 20 世纪中叶以来,我国气候的变暖幅度几乎是全球的两倍。有媒体评价,对于我国来说,青藏铁路、三峡水库等重大战略性工程的安全生产和运营,很可能因为气候变暖而遭受严重威胁。据此完成 1011 题。10青藏铁路受气候变暖威胁较大,是因为气候变暖以后( )A高山冰雪融化产生的洪水冲毁铁路B冻土层变薄,影响路基安全C铁路的使用寿命可能由 40 年增加到 50 年D大雾、阴雨天气增多,能见度变差,火车行驶受阻11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不利影响,西藏自治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有( )在羊八井建设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 加强冰川、湖泊等自然风光旅游区的环境监测,建立和完善重要旅游

26、区气候与灾害预报预警系统 在那曲、阿里等有条件的地方建设风力发电基地 进一步加强对天然林、湿地资源的保护A B11C D解析:10.B 11.C 第 10 题,青藏铁路设计有洪水通道,故受洪水影响不严重;气候变暖,冻土层变薄,影响铁路路基安全;铁路的使用寿命可能由 50 年缩短到 40 年;火车在固定轨道上行驶,能见度对其行驶影响较小。第 11 题,理解题干中“减缓温室效应”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开发羊八井丰富的地热能资源,以及那曲、阿里的风能资源,可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灾害预报预警系统是针对全球变暖可能带来极端灾害提出的应对措施;天然林和湿地等可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

27、减缓温室效应。自然地理选择题命题点组合练(四)(2019 届高三成都检测)南极洲大陆几乎全部被冰川覆盖,冰川内陆厚,边缘薄。杰夫威尔逊在南半球夏季进行了横跨南极洲的单人探险,脚蹬滑雪板,施着 180 kg 的雪橇,尽量借助风筝助力,从新拉扎列夫站到南极点用 44 天,从南极点到海格力斯湾用 9 天。读探险路线图,完成 13 题。1从南极点到海格力斯湾的前进速度明显快于从新拉扎列夫站到南极点的速度,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风力 风向 气温 地势A BC D2风筝助力最明显的是( )A开始几天 BP 地附近C南极附近 D最后几天3途经南极点时,最可能看到( )A极光 B晴朗天气C大雨 D云雾解析:1

28、.A 2.D 3.B 第 1 题,探险途中尽量借助风筝助力,说明途中尽量是顺风前进,用时与风向无关,错。南极地区盛行极地东风,从新拉扎列夫站到南极点,顺风时间少,风力小。从南极点到海格力斯湾是顺着极地东风的方向,顺风时间多,且风力强,对。南极点附近地势较高,周围地势较低,向南极点前进过程以上坡为主,速度慢,返回途中以下坡为主,前进速度明显快与地势有关,对。气温不影响前进速度,错。A12对,B、C、D 错。第 2 题,南极地区盛行极地东风,返回途中是顺风前进,风筝助力最明显的是最后几天,D 对。开始几天或 P 地附近顺风时间少,助力不明显,A、B 错。南极附近受极地高压控制,风力不明显,C 错。

29、第 3 题,南极点附近受极地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途经南极点时,最可能看到晴朗天气,B 对,C、D 错。考察期间是极昼时期,没有极光现象,A 错。(2018江西南昌大学附属中学检测)圈河流域位于图们江下游靠近日本海,是我国与朝鲜及俄罗斯的界河,圈河两岸地势平坦,平均海拔约 16 m,如图为圈河某河段沙丘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46 题。4图示区域主导风向是( )A西北风 B东南风C东北风 D西南风5沙丘沙源来自于( )A当地过度开垦沙化的土地B河流在弯曲处沉积的泥沙C距海较近,海浪沉积的泥沙D风力自内陆沙漠搬运而来6近年来该区域沙丘有减小趋势,可能的原因是流域内( )A风力减小 B植

30、被覆盖率下降C气候趋于寒冷干燥 D河流流量减少解析:4.A 5.B 6.D 第 4 题,读图,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该地东南部面向日本海,西部地势平坦,因此受风力影响较大,因此该地沙丘多为风力沉积作用而成,从沙丘形状看,该沙丘向东南部扩散,由此说明该地盛行风向为西北风,故答案选 A。第 5 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圈河的曲流处,由于河道弯曲,流速减缓,大量泥沙沿河沉积,在每年春、秋、冬三季,受西北风影响,从圈河沿岸吹来大量泥沙在此沉积,从而形成沙丘。故答案选 B 项。第 6 题,沙丘主要是风力作用形成的,但是风力属于气候因素,属于多年的平均状况,风力变化没有明显的减小,A 错误;植被覆盖率下降,

31、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加大,沙丘可能会增大,B 错误;气候趋于寒冷干燥,温差会加大,气压差会加大,风力会加大,沙丘面积会加大,C 错误;河流流量减少,携带泥沙能力减弱,沙源减少,沙丘面积减小,D 正确。故答案选 D 项。13如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植被稀疏。完成 78 题。7从成因看,该河谷为( )A地堑谷 B断层谷C背斜谷 D向斜谷8该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侧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侧,光照较强 B侧,热量较多C侧,蒸发较弱 D侧,降水较多解析:7.B 8.C 第 7 题,从图中的岩层的位置可以判断,相同的岩层沿着断裂面发生了明显的位

32、移,因此可以判断出该地为断层发育成的河谷。第 8 题,该河谷所处的地理位置为西北干旱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该河谷呈现出东西走向,北侧为阳坡,蒸发量大,水分条件差,植被覆盖少;侧为阴坡,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因此植被茂盛。光合作用是光生物化学反应,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若再增大光照强度,光合速率就不再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植物在一定的温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 CO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 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代表植物光合作用对于弱光和强光的利用能力,可作为研究植物需光特性的两个重要指标。读甲、乙两图,完成 911 题。9在适宜的温度和正常的 CO2供应

33、下,下列植物生长对光照的需求最高的是( )A高粱 B玉米C小麦 D苔藓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生长与光照强度呈负相关B植物生长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C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光照强度14D太阳光照过强对植物生长不利11为促进作物生长,从光合作用角度考虑比较现实的措施是( )A增加田间的光照B去除不需要的农作物幼苗C增加田间 CO2的浓度D增施有机肥或者秸秆还田解析:9.B 10.C 11.B 第 9 题,在适宜的温度和正常的 CO2供应下,苔藓和小麦很快进入光饱和状态,说明这两种植物需光量不大。高粱在较弱的光照下光合速率就已经很高,所以较弱的光照,植物也能很好的生长。随着光照的增强,玉米光合速率

34、缓慢增大,即需要较强的光照才能较好生长,对光照需求最高,故选 B。第 10 题,根据图文材料,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并不是简单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如阴生苔藓、浮游藻类,光照过强时,光合速率减小;但高粱、玉米随着光照增强,光合速率不断增大,即强光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高粱、玉米的生长;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的出现,说明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光照,故选 C。第 11 题,由光合作用过程可知,光照强度低于光补偿点时,植物分解有机物,释放CO2,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所以应保证枝叶有足够强度的光照,去除得不到光补偿点以上光照的枝叶,避免其消耗营养物质,从而促进植物生长,故选 B。增加田间光照和 CO2的浓度理论上可行,但是成本较高,意义不大;增施有机肥或者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但不符合材料与题目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