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2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讲义.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1204633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2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2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2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2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2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22 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标要求 1.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2.评估现代传媒对文化传播的影响,感受文化差异对人们的经济、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影响。试判断1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分析: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分析:错误。世界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共性的概括和总结,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3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分析: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人类社会

2、赖2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4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分析:错误。世界文化是由世界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没有民族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不会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5我们要认同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分析:错误。我们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认同本民族的文化。6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分析:错误。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7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分析: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非重要途径。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8文化交流有

3、助于减少文化差异。( )分析:错误。文化交流不会减少文化之间的差异,相反,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从而有利于体现和发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9文化交流一定能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分析:错误。文化交流只是提升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必要条件。一种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国际社会受多种因素的制约。10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 )分析:错误。世界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融合,但不是“日趋同一” 。核心考点一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节日 文化遗产地位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4、作用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3态度 挖掘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 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2.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文化是民族的 文化是世界的表现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原因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联系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的民族

5、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错误倾向只看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而看不到共性和普遍规律,就否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的基础只看到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共性,而看不到存在的差异,就否定了各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也否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的必要性图示3尊重文化多样性必要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为什么 重要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 会 生 活 、 维 持 社 会 稳 定 的 重 要 作 用 , 是 本 民 族

6、生 存 与 发 展 的 精 神根 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怎么样 原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4则 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任务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提醒 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并不是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样对待。发展文化,首

7、先要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与发展;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中,要吸收世界文化的有益成果,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考向 1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典例 1 (2016海南高考)莆仙戏被誉为宋元时期南戏的“活化石” ,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引进艺术人才、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等方式,大力扶持莆仙戏,使这一传统艺术展现出新的魅力。政府扶持莆仙戏旨在( )拓展戏曲文化市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挖掘传统戏曲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推陈出新,维护戏曲文化的多样性推动戏曲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A B C D答案 C解析 政府扶持莆仙戏是为了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保

8、持文化的多样性。实现经济效益不是扶持的目的,不选;推动消费方式的变革不是政府扶持莆仙戏的目的,不选;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 C。考向 2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典例 2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祝酒辞中说:“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 。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 ”与“上海精神”相通的“和合”理念正在成为中华民族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这告诉我们( )A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B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优秀文化C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常新的D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答案 A解析 “和合”理念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华,正在成为

9、中华民族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说明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A 项符合题意;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5B 项错误;C、D 不符合题意。考向 3 尊重文化多样性典例 3 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指出:“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文化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A B C D答案 A解析 茶和酒既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同时又

10、可兼容,这体现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也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符合题意。文化只能影响而不能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故观点错误。1北京时间 2018 年 8 月 14 日凌晨,在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 69 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公布了 2018 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中国的都江堰、灵渠、姜席堰和长渠 4 个项目全部申报成功。申遗成功有助于( )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挖掘世界遗产的经济价值这一文化继承的核心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增强我们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A B C D答案 C解析 文化继承的核心价值在于挖掘其社会价值,错误。庆祝民

11、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错误。2以下分别是 2014 年索契冬奥会、2018 年平昌冬奥会和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会徽。从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运动会会徽的设计体现了( )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6B文化既是高雅的又是通俗的C文化既是稳定的又是多变的D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答案 A解析 会徽反映了不同城市的特色,体现了自身的民族性,同时“五环”又蕴含着共性,体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A 正确。B、D 不能体现。C 是哲学角度,不是文化角度。32018 年 6 月 10 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峰会达成了重要共识:各方愿在相互尊重文化多样性和社会价值观的基础上

12、,继续在文化、教育、科技、环保、卫生、旅游、媒体、体育等领域开展富有成效的多边和双边合作,促进文化互鉴、民心相通。这表明( )发展本民族文化必须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要支持文化的多元化,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要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A B C D答案 C解析 发展本民族文化必须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但不是必须认同其他民族文化,错误。文化多样性不同于文化多元化,二者有明显的区别,文化多元化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来说的,应支持先进、健康文化的多元化,表述不准确。核心考点二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1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途径 手段内涵指的是与人们文化

13、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侧重点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区别具体形式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此外还有留学、访问、聚会、旅游等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形态联系文化传播以大众传媒为载体,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传播,实现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如图:72.大众传媒传媒的发展形态 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面向大众的标志 印刷术的推广大众传媒的形式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发展的原因 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发展特点和优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

14、、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弊端传媒的商业性,也给文化生活带来了很多令人担忧的现象提醒 (1)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传媒的消失。(2)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人都做新闻, “人人即媒体” 。3促进文化交流的意义和任务(1)意义对文化发展通过文化交流,各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博采众长,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对经济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实现经济上的互利共赢文化交流的一般意义对国际政治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减少隔阂,增进共识,促进世界和平对中国

15、有利于我国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从而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对世界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理解8和友谊,构建和谐世界(2)任务: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考向 1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典例 1 (2018全国)2018 年 2 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

16、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 “春节” “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 “高铁” “支付宝” “网购”等新兴词汇、 “中国梦” “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A B C D答案 D解析 对:中国话语在海外认知度提高,既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又包括新时代政治词汇,这说明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对:随着我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话语在海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

17、错:文化的价值取决于其本身的内容,而不只是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错:中国话语在海外认知度提高,既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又包括新时代政治词汇。考向 2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典例 2 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A B C D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以及大众传媒的功能等相关知识。题眼是“微信公众号”“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

18、。通过微信平台号召几万人一起读诗,体现了大众传媒的功能;9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心灵得到滋润,体现了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符合题意,选 D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先进、健康的文化才能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大众文化不一定都是先进、健康的文化,错误。考向 3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典例 3 (2018全国)截至 2016 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 86 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 183 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 )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A B C D答案 C解析

19、正确: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 86 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 183 个国家和地区,表明了中医药走向世界会扩大中医药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增强中医药文化国际影响力和国家软实力;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会造福于世界人民,也满足了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没有体现“转型升级” 。排除:材料表明的是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意义和影响,并没有说明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12018 年 6 月 26 日,第四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中方提出三点合作倡议,呼吁中非媒体加强政策沟通、交流互动提升国际话语权以及加强媒体产业合作。中非媒体签署了 12 项

20、合作协议,通过了第四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关于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的共同宣言 。中非媒体合作论坛的成功举行,说明了( )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传媒能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消除彼此隔阂大众传媒是古今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媒体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了中非双方的交流A B C D答案 B解析 传媒本身并不能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错误。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错误。22018 年 7 月,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的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举行,中国卢旺达媒体对话会为系列活动拉开帷幕。随后, “美丽中国美丽卢旺达”图片展、 “光明书香”公益捐赠、 “多彩中国”走进卢旺达

21、电影展映等活动先后举行。系列活动旨10在 加 强 中 卢 两 国 间 人 文 交 流 与 媒 体 合 作 , 推 动 两 国 关 系 发 展 。 这 启 示 我 们 在 文 化 交 流 中 要( )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吸收世界各国的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努力提升文化竞争力,加强对外文化渗透能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展示中华文化魅力A B C D答案 C解析 要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而不是不加区别的全盘吸收,错误。努力提升文化竞争力的表述正确,但加强对外文化渗透能力是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是我们坚决反对的,错误。3为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通俗理论对

22、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在荧屏和网络热播。该节目以一种青春、活泼甚至“潮”的方式来诠释马克思的理论和思想,在颠覆以往“刻板”式说教同时,亦让人获益匪浅。这说明传播马克思主义需要( )尊重和贴近广大人民群众丰富传播形式和传播手段诠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A B C D答案 A解析 “马克思是对的在荧屏和网络热播,该节目以一种青春、活泼甚至潮的方式来诠释马克思的理论和思想” ,说明需要丰富传播形式和传播手段,故符合题意;“在颠覆以往刻板式说教同时,亦让人获益匪浅” ,说明需要尊重和贴近广大人民群众,故符合题意;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主观题热考点加强中外文化交流设问方式原因类 运用文

23、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文化交流的必要性意义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交流活动的文化意义措施类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11典例 (2017全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 ,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材料一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目前,中国建成了营业总里程达 2.2 万千米的高速铁路网,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中国加快高铁“走出去”步伐。2017 年 4 月,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该铁路的开工建设,促进了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

24、、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材料二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 地 培 训 了 1.5 万 名 铁 路 员 工 , 满 足 了 亚 吉 铁 路 建 设 运 营 需 要 。 在 肯 尼 亚 , 7 年 内 将 有 超过 3 000 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

25、出去”的文化意义。第 1 步 审设问信息知识限定 文化传播的知识设问指向 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试题类型 意义类题目第 2 步 审材料信息获取信息(1)中国铁路“走出去” , 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技术培训对接知识 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获取信息(2)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对接知识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获取信息(3)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 ,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对接

26、知识 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第 3 步 整理答案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国铁路“走出去” ,提高12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扩大了中外人员交往,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1为什么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进行交流、借鉴与融合(1)原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进行文化交流是我国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进行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有利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使我们对中华文化

27、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2)意义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学习和借鉴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我国文化的了解,提升我国文化的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开 展 对 外 文 化 交 流 活 动 , 有 利 于 增 进 国 家 间 的 友 谊 , 加 强 国 家 间 的 相 互 了 解 , 建 设 和 谐 世界。2如何推进中外文化交流(1)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

28、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基本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途径手段: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等途径,不断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文化交流。(4)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5)以我为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6)任务使命: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

29、予我们的使命。(7)文化自信: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充满信心。13(8)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记录了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超级工程及其背后的故事,彰显了国人在追寻“中国梦”途中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情操。该片激励大家以榜样为力量,以中国梦为目标,把每一项工作做好,让国家和人民的未来更美好。有网友评价这部电影是“史上最贵电影” ,因为“道具是各基建工程和高新装备;主演是各行业优秀科学家及工程师;演员是全体中国人” 。我们每个人都参演了这部影片,因为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中所呈现的中国发展与成就,离不开全国人民凝结起来的磅礴力量

30、。近年来,关注中国变化、聚焦中国发展, “叫好又叫座”的优秀国产纪录片,成功走出国门,成为一张张闪亮的中国名片,让世界读懂了中国故事。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答案 (1)讲好中国故事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需要。彰显“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中国精神,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讲好中国故事是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利用现代传媒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讲好中国故事,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需要。能使我们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增强全民族文化创

31、造活力。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12018 年 6 月 10 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全国各地围绕“多彩非遗,美好生活”主题,组织文物建筑免费开放、考古进课堂等活动,使人们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得到增强。这表明(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A B C D答案 B解析 通过组织文物建筑免费开放、考古进课堂等活动, 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体现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文化对不同人的交往行为的影响,不选。庆祝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错14误。2作为

32、儒家学说经典的论语 礼记等被译成西方文字,传入西方,启示和鼓舞了西方启蒙思想家。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思想,成为西方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有力的思想武器。这表明(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发展民族文化需尊重文化多样性中华文化蕴含着特有的包容性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A B C D答案 A解析 中国文化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发展民族文化需尊重文化多样性,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题意不符;对传统文化的作用要具体分析,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落后的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说法错误。3在德国法兰克福举办的书展上, 中国速度

33、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 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篇 我的七爸周恩来等一系列中国故事闪亮登场,备受关注。这些故事柏林没有、法兰克福也没有,只有中国有,而中国故事背后,是人类的主题。这说明( )中国故事的永恒魅力在于其独特性中国故事促进中外文化的传播中国故事的创作源于作者对中华文化的感悟中国故事的人类主题引起外国读者心中的共鸣A B C D答案 D解析 符合题意, “这些故事柏林没有、法兰克福也没有,只有中国有” ,说明中国故事的永恒魅力在于其独特性。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中国故事对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表述错误,故事的创作源于实践。符合题意, “中国故事背后,是人类的主题” ,说明中国故事的人类主题

34、引起外国读者心中的共鸣。4 “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包,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在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我们要少吃汉堡包,少看美国电影B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C世界文化要趋于融合、一体化D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答案 D15解析 材料强调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故 D 符合题意;A 表述不科学;B 不符合题意;世界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不会一体化,C 说法错误。5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指出,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35、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这意味着( )世界各国文化应相互认同,加强合作要坚持求同存异,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文化交流互鉴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各种文明都是人类精神瑰宝,坚持平等原则A B C D答案 C解析 世界各国文化应相互尊重而不是相互认同,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交流互鉴问题,与题意不符。6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能有文化中心主义。文化中心主义容易产生偏见,使文化僵化,不能适应时代变迁。这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世界文化多样性就必须( )坚持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态度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必须承认各国文

36、化有优劣之分要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A B C D答案 A解析 材料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世界文化多样性就必须坚持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态度,当选;正确,材料表明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说法错误。7长久以来,阅读被认为应该是件“孤独”的事。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社交化阅读的出现,让你可以看到好友在读什么书,看到他们的书架、推荐和想法,向他们赠书或借书阅读方式的转变( )推动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标志着传媒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彰显大众传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A B C D答案 B16解析 说法夸大了阅读的功能,不选。传媒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37、的标志是印刷术的推广,说法错误。8从大数据的应用,到云平台的搭建,从 3D 打印的推广,再到 VR、AR 技术的应用探索,放眼当今世界,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态势已经日趋明显。这表明( )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B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C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发展D科学技术是推动当今社会变革发展的先导答案 C解析 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A 错误。经济和科技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B 错误。哲学是推动当今社会变革发展的先导,D 错误。92018 年 6 月 910 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在山东青岛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

38、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和儒家文化发祥地。儒家的“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在“上海精神”引领下,上海合作组织在安全、经济、人文等合作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材料体现了(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儒家文化有助于弘扬中国力量,发出中国声音文化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文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维护政治稳定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文化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国家进步与发展的软实力A B C D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但儒家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笼统地说儒家文化有助于弘扬中国力量,发出中国声音,错误。材料反映了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排除。10

39、丝绸之路自古是中华民族与东西方交流的重要之路,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践,中国与亚欧非各国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丝路发展的经济意义远远大于文化意义商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经济合作使各国文化间的差异越来越少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A B C D答案 C1711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加强,我国的文化也显示出了强大的世界魅力。假如请你写一篇关于我国文化应如何走向世界的文章,你认为下列最有可能在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有( )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坚守儒家精髓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认可

40、西方文化C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升文化实力D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反对全盘西化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交流。文化走向世界要做到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升文化实力,C 符合题意。122022 年北京张家口将举办冬季奥运会,我们既要弘扬奥运精神,又要让世界人民感知底 蕴 深 厚 、 历 史 悠 久 的 中 华 文 化 , 实 现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与 奥 林 匹 克 文 化 的 交 融 。 这 体 现 出 (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A B C D答案 C解析 借助冬季奥运会让世人感知中华文化的底蕴,体现了文化在交流中传

41、播,当选;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体现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当选;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错误;与题意不符。二、非选择题132018 年雅加达亚运会会徽主体为格罗拉蓬卡诺体育场,其中间是一个光芒四射的亚奥理事会太阳的 LOGO,象征全亚洲团结力量的主题。2022 年杭州亚运会的会徽,主体图形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 6 个元素组成,下方是举办城市名称与举办年份的印鉴,扇面造型反映江南人文意蕴,钱塘江和钱江潮头是会徽的形象核心,赛道代表体育竞技,互联网符号契合杭州城市特色,太阳图形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两个会徽都体现了“更高、更快

42、,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 2022 年杭州亚运会会徽是如何体现出文化多样性的。答案 杭州亚运会的会徽主体图形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18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 6 个元素组成。既彰显了杭州的人文底蕴和城市特色,又体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4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是中国首部全面探寻世界茶文化的纪录片。纪录片立足新时期文化发展要求,精心选取了 60 位茶人的人生故事,展示与茶相关的历史风云、家庭沉浮、人生百味。北京人刘驰前往格鲁吉亚寻访曾祖刘峻周种茶做茶的印迹,折射出中国茶光耀异国的历史;张天福老人不仅在半

43、个多世纪前发明中国首台木质手推糅茶机、创办福建第一所茶叶科研所,还在百岁之年致力于推广有机茶的种植,在他身上,做茶和做人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大学生曾亿馨迷恋上传统的茶道表演“龙行十八式” ,终日苦练,为的是实现弘扬茶文化的梦想片中的每一位茶人,都因茶而具有了生命的醇香,在凡俗的生活中彰显人性的朴素、高贵和美丽,给予观众“润物细无声”的感动和洗礼。该片秉持“中国视角,国际表达”的创作理念,在带给观众有益的茶文化知识和启发的同时,也促进了各国茶文化的传播,世界各地的人们也分享了中国茶文化的魅力。(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该纪录片是如何发挥文化传播功能促进茶文化发展的。(2)请你就如何弘扬和传播茶文化提出两条具体措施,并说明理由。答案 (1)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该纪录片生动形象地传递了中国茶文化,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推动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中外茶文化沟通交流,推出融汇多种特质的新文化,推动茶文化的创新。共享世界各国茶文化,分享各国茶文化的魅力,促进世界茶文化的繁荣与发展。(2)示例措施: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茶文化。理由: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措施:举办茶文化专场讲座。理由: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BS ISO 22263-2008 Organization of information about construction works - Framework for management of project information《有关建筑工程信息的组织 工程信息管理用框架》.pdf BS ISO 22263-2008 Organization of information about construction works - Framework for management of project information《有关建筑工程信息的组织 工程信息管理用框架》.pdf
  • BS ISO 22266-1-2009 Mechanical vibration - Torsional vibration of rotating machinery - Land-based steam and gas turbine generator sets in excess of 50 MW《机械振动 旋转机械设备的扭转振动 安放于地面上的50.pdf BS ISO 22266-1-2009 Mechanical vibration - Torsional vibration of rotating machinery - Land-based steam and gas turbine generator sets in excess of 50 MW《机械振动 旋转机械设备的扭转振动 安放于地面上的50.pdf
  • BS ISO 22274-2013 Systems to manage terminology knowledge and content Concept-related aspects for developing and internationalizing classification systems《术语 知识和内容的管理系统 用于制定以及使分类系统.pdf BS ISO 22274-2013 Systems to manage terminology knowledge and content Concept-related aspects for developing and internationalizing classification systems《术语 知识和内容的管理系统 用于制定以及使分类系统.pdf
  • BS ISO 2230-2002 Rubber products - Guidelines for storage《橡胶产品 贮存导则》.pdf BS ISO 2230-2002 Rubber products - Guidelines for storage《橡胶产品 贮存导则》.pdf
  • BS ISO 22308-2005 Cork stoppers - Sensory analysis《软木塞 感官分析》.pdf BS ISO 22308-2005 Cork stoppers - Sensory analysis《软木塞 感官分析》.pdf
  • BS ISO 22309-2011 Microbeam analysis Quantitative analysis using energy-dispersive spectrometry (EDS) for elements with an atomic number of 11 (Na) or above《光束分析 对带有11(纳)及以上的原子序数元素.pdf BS ISO 22309-2011 Microbeam analysis Quantitative analysis using energy-dispersive spectrometry (EDS) for elements with an atomic number of 11 (Na) or above《光束分析 对带有11(纳)及以上的原子序数元素.pdf
  • BS ISO 22310-2006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Guidelines for standards drafters for stating records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in standards《信息和文献工作 标准陈述记录管理要求的起草人标准指南》.pdf BS ISO 22310-2006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Guidelines for standards drafters for stating records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in standards《信息和文献工作 标准陈述记录管理要求的起草人标准指南》.pdf
  • BS ISO 22314-2006 Plastics - Glass-fibre-reinforced products - Determination of fibre length《塑料 玻璃纤维增强产品 纤维长度测定》.pdf BS ISO 22314-2006 Plastics - Glass-fibre-reinforced products - Determination of fibre length《塑料 玻璃纤维增强产品 纤维长度测定》.pdf
  • BS ISO 22315-2014 Societal security Mass evacuation Guidelines for planning《社会安全 人群疏散 计划指南》.pdf BS ISO 22315-2014 Societal security Mass evacuation Guidelines for planning《社会安全 人群疏散 计划指南》.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