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1205393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情景导入先思考 “三北”地区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 149 万平方千米,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思考探究: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提示: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等。 基础知识要记牢 2一、类型多样Error!二、产生原因1中国地域广大,各地气候和

2、地势的差别明显,形成了众多的生态系统。2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现状非常严重,总体恶化,局部改善,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扩大自然原因地域广大,季风影响显著,气候和地势差别明显;地形复杂,多山地、丘陵,平原面积较小,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原因人为原因巨大的人口压力;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形成原因地区名称 主要生态问题自然背景 人为原因大兴安岭西侧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场半干旱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砍伐、3退化严重 过度放牧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场退化降水较少、气

3、候较干过牧严重黄淮海平原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 土壤侵蚀严重 亚热带丘陵,降水丰富人口密集,过垦严重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物种灭绝和多样性锐减亚热带丘陵山地地区,地质条件复杂人民生活贫穷,过垦、过伐严重青藏高原土壤侵蚀,草地退化高寒地区,生态十分脆弱受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 应用体验不可少 2017 年 6 月 17 日第 23 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中国主题为:“防治荒漠化,建设绿色家园” 。 目前,全国仍有荒漠化土地面积 261.16 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 27.2%。其中,95%以上分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结合下图,完成 12 题。1云贵

4、高原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共同成因是( )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浅薄 植被破坏4土质疏松 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 A BC D2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B北方不合理的灌溉和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C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D人类大量开垦湿地 解析:1.B 2.B 第 1 题,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共同成因是植被破坏,对。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浅薄,是云贵高原的特征,错。土质疏松是黄土高原特征,错。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对。选 B。第 2 题,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北方不合理的灌溉和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B 对。3珊

5、瑚礁(如图所示)主要分布在热带温暖海域,是海洋中重要的生态系统,有“海底雨林”之称。我国海南省沿海均有珊瑚礁分布,但遭受过严重的破坏,面积已大幅减少。简述珊瑚礁的生态功能,并指出其遭受破坏的原因。解析:珊瑚礁具有保护渔业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削弱海浪等生态功能,其遭受破坏的原因,可以从全球变暖、过度开采、海岸变迁等方面回答。答案:生态功能:保护渔业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削弱海浪,减缓海岸侵蚀等。破坏原因:全球变暖(海水污染);沿岸泥沙沉积(过度的旅游开发);过度的珊瑚礁开采(不合理的海洋捕捞方式等)。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 情景导入先思考 2017 年 7 月 7 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

6、 41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成为中国第 51 处世界遗产。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 450 万公顷。是 21 世纪初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是5保护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环境。思考探究:我国为什么要设立自然保护区?提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而现在生物多样性在减少,设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基础知

7、识要记牢 一、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1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2一些地区环境保护意识不强。3一些部门和单位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4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二、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重点生态工程 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等重点防治工程 长江、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工程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重点保护区建设 建立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重点示范区建设 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建设稳步发展环保法制建设 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中国生态环境恶化,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

8、因素,但主要是人为因素。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6二、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生态问题 主要分布区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防治措施森林破坏东北、西南、华南林区森林火灾等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气候干旱、降水减少过度放牧、过度垦殖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湿地萎缩三江低地、湖滨海滨沉积物充满湖沼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引水灌溉、河流改道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生物多样性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9、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土壤侵蚀黄土高原、东南丘陵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人口稠密,过垦严重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荒漠化西北、华北半干旱区降水少、气候干旱过牧严重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7 应用体验不可少 1据长江水产研究所确认,2013 年葛洲坝附近唯一的自然产卵场中的中华鲟没有繁殖产卵。葛洲坝建成后的几年里,中华鲟野生种群的数量从 70 年代的 1 万余尾减少到目前的 57 尾。如图为中华鲟产卵区分布变化示意图。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鲟数量锐减的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解析: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分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由材料和图中文字描述得

10、出主要是人为原因:葛洲坝工程建设时破坏了中华鲟的产卵等生存环境;长江中下游水体污染严重导致幼鱼大量死亡;渔民过度捕捞。由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要注意保护中华鲟生长的水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捕捞;加强宣传工作,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等。答案:原因:葛洲坝工程建设时破坏了中华鲟的产卵等生存环境;长江中下游水体污染严重导致幼鱼大量死亡;渔民过度捕捞。对策:建大坝等水利工程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污染;严禁捕杀;做好保护中华鲟的宣传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区。2读材料,回答问题。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主要湖泊,也是我国湖泊地区中面积较大的湿地。近年来,由于泥沙淤积和人类围垸等活动的干扰,洞庭湖的湿地生

11、态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如图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示意图。 (1)归纳人类的围垸活动可能给洞庭湖地区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2)据图提出恢复洞庭湖湿地原有生态功能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人类的围垸活动使得湖泊面积减小,湖泊调蓄洪水的功能降低,汛期长江水位大幅增加,使长江发生洪涝的概率增加;洞庭湖面积减小,生物的生态空间减小,8导致渔业资源濒临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污染加重。第(2)题,注意根据“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示意图”归纳措施。答案:(1)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使长江发生洪涝的概率增加;洞庭湖地区渔业资源濒临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污染加重。(2)入湖河流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撤掉围垸,退田还湖;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