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安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1212073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安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安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安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安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安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安平中学 2018-2019 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普通班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 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0小题,每小题 1.5分,共计 60分)1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这一制度,主要体现一种精英参政,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它是对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这一制度是( )A村民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 “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 ”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

2、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政府( )A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D 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3 “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 “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民主集中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1954 年 12月 25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人民政协要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

3、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这些规定( )A表明人民政协具有参政议政职能 B反映出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C明确了人民政协是国家权力机关 D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5.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2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6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并相继颁布了刑法 民法经济法等各种法律

4、法规,这表明我国( )A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B法律法规制定的越来越多C形成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 D人民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7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为“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是在( )A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B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81978 年,邓小平会见美国议员团时说:“解决台湾问题就是两只手准备,两种方式都不能排除。力争用和平方式,用右手大概力量大点。实在不行,还得用左手,即军事手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和平统一台湾为主,武力统一为辅B力争和平统一合湾,不承诺放弃武力C “右手”是指“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5、D大陆暂无使用“左手”统一台湾的力量9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 500年中说道:20 世纪 80年代中后期,深圳中英街开始流传着一个谜语:1997 年之后是什么?历史发展揭示出的谜底是( )A经济特区 B特别行政区 C九二共识 D澳门回归10对于“一国两制”的构想,下面四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最符合“一国两制”的理论的是( )A小山:“一国两制”只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B小文:“一国两制”会改变祖国大陆的社会性质C小华:“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D小娟:“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11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材料

6、 结论A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我国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1956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3 -D 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 两岸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12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议,实现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对材料理解不准确的是( )A实现国共再次合作,

7、推动台湾和大陆统一B两党平等谈判是解决两岸关系的合适方式C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反对外部势力干涉D “一国两制”打破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132017 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规划,它将成为“一带一路”中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支点。粤港澳大湾区有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其他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观念,其最为独特的优势是( )A跨制度合作、丰富“一国两制”内容 B解决港澳青年成长就业问题C面向海洋、承载更多对外开放的功能D显著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14香港回归祖国两年前,美国财富杂志曾发表封面文章预言“香港已死” 。香港回归十周年时,美国财富杂志又公开发表哎呀

8、,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诚认错。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美关系由对抗到正常化的转变B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政策的首次实践C “一国两制”政策保障了香港的繁荣稳定D美国政府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失败151949 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这一点。 ”下列外交政策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的是( )A “一边倒”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6.1949年,在中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此言论表明新中国(

9、)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并发挥作用B反对霸权主义并且维护世界和平C已经采取了“一边倒”的对外方针D在独立自主基础上建立新型外交关系- 4 -17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 。这表明(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D “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

10、基本原则1820 世纪 50年代中期,时任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挖苦道:这个传说中的周恩来是何许人也?不久,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成功地促进了有色人种的团结,并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外交局面。材料中所说的“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外交局面”的会议是指( )A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会 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 D第 26届联合国大会191953 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力图打破两极格局的国际政治秩序 B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C.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根本对立

11、 D根源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2020 世纪 50 年代初,中国与印度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这些外交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 B推动不结盟运动蓬勃发展C消除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D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211956 年,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愿意和世界上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建立友好关系。这一外交政策提出的背景是,我国( )A提出了“另起炉灶”方针 B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C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22在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上,针对有少数国家代表诬蔑“中国对他国进行颠覆活动,中国必须表明对和平共处的

12、诚意” ,中国代表团表示“亚非多数国家和人民都受过殖民主义伤害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 ”关于这次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 5 -A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会 B会议重点讨论印度支那和平问题C会上中印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会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23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范围内一度兴起“俄语热” 。1964 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提出:中国学习英、俄语人数的比例,由现在的一比二调整到一比一,然后再逐步调整到二比一。这一变化反映了( )A外交环境的变化 B国内政局的稳定C教育体制的改变 D经济水平的提高24

13、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基辛格秘密访华,宣布美国总统即将访问中国。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971 年,与中国建交国家达 14个。1972 年,与中国建交国家达 17个。综合材料中的五个历史事件,你得出的结论是( )A对美和解,促进了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B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促进了中美关系的发展C放弃意识形态分歧,推动了两大阵营的和解D无私援助,推动了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发展251972 年 3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 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

14、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这一言论认为( )A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B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C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缓和远东“冷战”态势D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26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地位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 21世纪,中国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等重大活动。这反映我国的外交策略是( )A谋求与新兴民族国家的合作 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积极开展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D睦邻友好促进周边局势的稳定27中国自 1990年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先后向全球各地派出 5000多人次的维和人员。今天,中国是联合国安

15、理会 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也是承担联合国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出资额在联合国所有成员国中位居第二。这反映出新时期- 6 -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A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C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伙伴关系”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82016 年 6月,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上指出, “2015年,中国同其他成员国贸易总额,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之初的 7倍” 。 “针对恐毒合流现象突出,中方建议赋予地区反恐怖机构禁毒职能” 。据此可知,上海合作组织( )A发挥了经济区域组织作用 B以经济和安全先行为

16、宗旨C凸显中俄两国的主导作用 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29古希腊城邦( )在公元前 8前 6世纪逐渐发展起来 城邦一般由若干个城市组成 并非所有居住在希腊的人都会成为城邦公民 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A B C D30 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文中写道:“古希腊人创造的这一粗糙体制,比华夏精致的专制主义体制,更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粗糙体制”指的是古希腊的民主体制B “粗糙体制” “精致体制”是两种不同的文明类型C “粗糙体制”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D “粗糙体制”和“精致体制”没有本质的区别31公元前 8世纪,希腊城邦

17、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 B独立自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C商品经济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D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32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7 -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33.古代希腊人认为: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 )A设立公民大会 B成立五百人议事会C实行

18、陶片放逐法 D轮流执政、抽签选举34在古代雅典,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里克利等许多著名的政治家都非常关注公民大会的作用,注重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这些做法从根本上说是取决于( )A政治家们的高瞻远瞩 B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C公民群体的长期斗争 D古代希腊的社会传统35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 “最高民主阶段”到来B在雅典“最高民主阶段”期间,各级官职向全体成年居民开放C “最高民主阶段”时期,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D在“最高民主阶段” ,陪审法庭成为国家最高权

19、力机构36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贵族的政治权利不断被削弱,主要表现在( )梭伦废除债奴制 梭伦实行“财产等级制” 伯利克里时代的“津贴发放制” 伯利克里时代的“轮值主席制”A B C D37 “罗马的平民曾一致坚持要求公布十二铜表法 ,这表明他们对没有知识和选举权并不能使人真正获得自由的思想已有了朦胧的认识;但是他们从没有想到需要在人民大众中普及知识,这完全超越了那个时代的认识。 ”材料表达的意思是( )A罗马平民认识到十二铜表法能够完全维护平民的利益,故大力普及知识B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C大部分平民需要政治教育才能更好地利用十二铜表法来维护自身利益 D 十二铜表法的颁

20、布是罗马平民知识增长和选举权扩大的原因38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A丙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 B甲倡导国民一律平等、法律公正C乙主张对行省上层公民授予大量公民权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条款39与公民法相比,万民法的优点表现在( )- 8 -万民法广泛适用于罗马范围内一切自由民万民法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变得简洁灵活,实用有效万民法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万民法因解决平民与贵族间的矛盾而产生A B C D40.有学者对罗马法做了如下评价:“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

21、,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可见罗马法( )A具体实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B完全没有按照基本立法程序制定C法官和法学家随意曲解法律 D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第 II卷(非选择题,共 40分)二、非选择题(共 2道大题,41 题 22分,42 题 18分,共 40分)41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 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

22、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 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 1971 年 7月 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中国外交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

23、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请回答:- 9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为此,中国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4 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指出其变化的原因。(10分)(3)在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方面,材料二、三分析的角度有何不同?导致这种不同的因素有哪些?(8 分)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 452年到公元前 450年间,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

24、,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引自西方文化史材料二 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罗马法律之大成而著称于世,他所编纂的法典在他即位期间得到了实施。查士丁尼法典(即民法大全)保留了罗马在法学上天才性的创造成果,后来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也许没有哪一部法典对世界有这么持久的影响。历史上最有影响的 100人材料三 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 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1)根

25、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二铜表法制定的意义。(4 分)- 10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罗马法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6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有何重要影响。除此之外,罗马法还有何局限性。(8 分)- 11 -高二普通班历史第二次月考答案选择题 401.5=60分1-5 BADAC 6-10 CBBBC 11-15 DDACA 16-20 DCCBD 21-25 CDAAC 26-30 CDBBD 31-35 CACBC 36-40 DCBBD41.【答案】(1)美国采取了敌视中国的政策。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方针。 (4 分)

26、(2)变化:美国从敌视中国转变为谋求改善中美关系。原因:美国霸权地位严重衰落(或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美国经济衰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0 分)(3)角度:材料二中方认为是美国急于改善两国关系;材料三美方认为是中方急于改善关系。因素:史观不同;政治立场不同;史料的挖掘和运用的程度不同等。 (8 分)42【答案】(1)意义:标志着罗马法中第一部成文法的诞生;限制了贵族任意解释法律的权力,平民利益得到了保障。(4 分)(2) 形成:习惯法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发展:公民法万民法。完善:民法大全使得罗马法得以系统化和法典化。(6 分)( 3) 重 要 影 响 : 极 大 地 影 响 了 近 代 欧 美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的 立 法 司 法 制 度 ; 是 近 代 资 产 阶级 反 封 建 的 有 力 武 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帝国时代君权至上;男女不平等。(8 分)-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