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疆实验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文(含解析)考试时长:100 分钟I 卷一、选择题(共 60 分)在下列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写在对应答题卡的表格中。 (每题 2 分)1.一艘轮船在航行中遇到了风暴,逐渐下沉。船长大声喊道:“谁会祈祷?”船上的一名神父自告奋勇地回答:“我会!”船长说:“那好,你开始祈祷吧!其他的人都套好救生圈等待。因为正巧差一个救生圈!”从哲学角度看,船长的做法是( )A. 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B.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表现C. 对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肯定D. 对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讽刺【答案】D【解析】唯物主义认为
2、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而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题中船长说:“那好,你就开始祈祷吧!其他人都套好救生圈等待,因为缺少一个救生圈!” ,这是对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暗讽,D 项适合题意。ABC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2. 下列成语中,与漫画始料不及寓意相同的是( )A.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B.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C.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D.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答案】A2【解析】试题分析:A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漫画始料不及强调要立足整体和长远,不能只顾眼前,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是强调整体和长远的重要性,故入选。B
3、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强调联系的条件性,故排除。C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故排除。D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故排除。考点: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 有人说:“上帝、鬼神这些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 ”这种看法( )企图走无神论和有神论之外的第三条路线否认了物质决定意识承认鬼神的存在,会陷入唯心主义是一种不可知论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观点信则有不信则无,是企图走无神论和有神论之外的第三条路线,同时否认了物质决定意识,承认鬼神的存在,会陷入唯心
4、主义,故入选。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观点没有认为世界不可知,故排除。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题中观点并没有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4. 宋代是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报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灵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灵。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A B C D 【答案】C【解析】3题
5、干的主旨意思是在宋代时期:正是由于我国手工业和商业蓬勃发展,才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灵。体现的哲学道理就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这三项都说明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而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体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与题意不符。5.下列选项和下边漫画推磨所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C. 人心不齐,成就难祈D.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答案】C【解析】【详解
6、】从漫画中可以看出,两头驴在推磨时各自为政,没有考虑整体,这启示我们要立足整体。A 体现的是要注重量的积累,与题干寓意不符,排除;B 选项体现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与题干寓意不符,排除 B;C 选项强调的是团结就是力量,倘若大家不够齐心,那么想要有所成就就难以实现,体现的是要立足整体,与题干寓意一致,入选;D 选项体现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与题干寓意不符,排除。故选 C。【点睛】巧解漫画类选择题,可采用“口诀”法解答。考生应牢记下列口诀:图画要看全,褒讽弄明显,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 “图画要看全”是指要看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漫画中
7、的文字,注意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 “褒讽弄明显” ,我们先弄清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 “题旨是什么” ,是指要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弄清“题旨”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 “联系课本选” ,是指在具体做4题时,应将题干、题肢和书本主干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知识。6.“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观点,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 )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D. 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联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不符合
8、题意,材料中为涉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B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为涉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C 符合题意,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体现了辩证法的发展观, “道之太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体现了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因而前后两句反映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D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考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但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
9、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7.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个人“低碳生活” , “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改变证明:气候变化已经不再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地球人息息相关。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 “低碳生活”不再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践行的新生活方式。这主要说明:( )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肯定和否定的统一 思维和存在的统一A. B. C. D. 【答案】D【解析】5【详解】气候变化已经不仅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与地球人息息相关,这表明整体和部分的统一,故正确;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人们产生了“低碳生活”这种意识,所以这体现了实践与认识的
10、统一,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故正确;肯定和否定的统一强调的是事物自己肯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这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可见,材料没体现,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D。8. 2010 年 10 月 10 日,3 个“10”相连,寓意十全十美。翻开老黄历,2010 年 10 月 10 日这一张上清楚地标注着“黄道吉日,嫁娶则婚姻美满,3 年得子” ,如此好日子,结婚人多自然不在话下。这是A. 事物联系的“人化”特点 B. 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C.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特点 D. 肯定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尊重联系的客观性,不能主观臆
11、造并不存在的、不真实的联系。把 2010 年 10 月 10 日与黄道吉日,嫁娶婚姻美满联系起来,这是人们主观臆造的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故 B 符合题意,A、C、D 与题意不符。考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9.“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八年聚焦“三农”问题,但八年的一号文件的侧重点均有所不同,2011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的是加强水利建设。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 )A. 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B.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D. 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答案】C【解析】【详解】 “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八年聚焦“三农”问题,这体现了具
12、有普遍性,但八年的一号文件的侧重点均有所不同,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故 C 符合题意;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强调的是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可见,材料没体现,排除 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故 B 错误;材料强调是矛盾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没体现什么是发展,排6除 D。故选 C。【点睛】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观的。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13、。 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社会历史性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10.漫画主要讽刺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思想方法上的( )片面性 相对主义诡辩论 唯心论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骑车人认为反正他不敢撞,而开车人认为反正他不敢不躲,车祸可能就这样发生了,可见,漫画主要讽
14、刺现实生活中某些人以自我为中心,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思想7认识具有片面性,不能全面的看问题,故正确;相对主义和诡辩论都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可见,材料没体现,排除。故选 B。11.李白在月下独酌中有如下诗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从哲学上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月亮和影子是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存在B. 月亮和影子是独立于人的意识的存在C. 月亮和影子是物化的人的意识的存在D. 月亮和影子是反映了人的意识的存在【答案】B【解析】【详解】物质决定意识,不依赖于意识,月亮和影子是物质的,具有客观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存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的存在,故 B 正
15、确,A 错误;月亮和影子是客观的,不是物化的人的意识的存在,故 C 错误;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故 D 错误。故选 B。12.“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 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 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答案】C【解析】【详解】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的意思人的一生少年时光怎能长久呢,即便是浪涛翻滚的大海也有变为农田的那一刻,可见,这体现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故 C 正确;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无条件的,故 A 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故 B 错
16、误;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故 D 错误。故选 C。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变化,却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 。回答下面小题。13. “青蛙效应”说明的关于事物发展状态的哲理是( )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8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 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A. B. C. D. 14. 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下列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
17、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吕氏春秋自知理在气先 按图索骥 我思故我在 眼开则花在,眼闭则花谢A. B. C. D. 15. 人可以避免“青蛙效应”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危”而“安” ,其哲学道理是( )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认识“危”的必然性,则可以安之若素、泰然处之认识“安”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顺应和迎接安危转化的趋势认识“安”与“危”的包含、转化关系,努力实现转危为安和趋安避危A. B. C. D. 【答案】13. C 14. C 15.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事物发展的状态、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矛盾
18、的知识,考查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运用课本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13 题详解】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上升的,前进的质变,故表述错误;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但不是所有的量变都是无形的,故表述9错误;材料中“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变化,却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 ,可见, “青蛙效应”说明了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故符合题意,故选 C。【1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强
19、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可见,掩耳盗铃的行为是从主观出发,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属于主观唯心主义,适合题意;是客观唯心主义,是形而上学的观点,都不适合题意。故选 C。【15 题详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安和危是矛盾的双方,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通过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有助于趋利避害,实现“安” ,要认识“安”与“危”的包含、转化关系,努力实现转危为安和趋安避危,故;否认了矛盾双方的转化,错误;忽视了转化的条件性,错误。故选 D。16. 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是( )A. 画饼充饥 B. 唇亡齿寒C. 吐故纳新 D. 青出于蓝而胜
20、于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指学生通过跟老师学习,不断进步,最终超过了老师,这体现了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观点,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有了老师的帮助与教导,学生才取得进步,这体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因此,D 既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又体现了发展的观点,D 符合题意;画饼充饥与唇亡齿寒没有体现发展的观点,AB 不符合题意;吐故纳新没有体现联系的观点,C 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 D。考点: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与发展观的相关知识。17.人民网载文指出,用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经验和命题,是立足我们党面临的新的历史方位所作出的必然选择。用
21、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的原因在于( )A. 矛盾具有普遍性B. 矛盾具有特殊性10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可分割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答案】B【解析】【详解】中国实践具有自己特殊的国情,要用适合我国的思想作指导,而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具有特殊性,故 B 正确;AC 选项与题干构不成因果联系,排除;D 选项强调的是在一定场合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个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这与题干构不成因果联系,排除。故选 B。18. 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
22、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 ”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 ”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A.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C.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答案】B【解析】本题是高考题型中常见的哲学寓意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较难题。首先要对题干蕴含的哲理弄懂,题干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丝瓜”和“南瓜”对话,揭示的是每个人都有优点,应取长补短,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化。对照题肢选项,A 项
23、说的是意识反映客观事物的差异性。D 项体现的是不能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C 项易选错,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和题意稍微有偏差。只有 B 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论证了人有长处也有短处。对别人,要善于欣赏其长处,但也不能忽略其短处,必须全面地认识一个人;对自己,要珍视自己的长处,做到自尊、自信,又要正视自己的短处,避免狂妄自大。故选 B 项。19.“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其哲学寓意是( )A. 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B. 矛盾着的事物及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C. 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11【答案】D【
24、解析】“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 意思是我们要善于认识自己,客观、公正、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做到扬长避短,用人之道也是一样的,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包含了矛盾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道理,D 项符合题意;ABC 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 D。【点睛】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即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
25、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向积极方向转变。20. 明朝诗人李开先诗云:“诗到淡中才有味,人须短处去求长” 。下列成语中与之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张冠李戴、良莠不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人须短处去求长,意味着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全面的看待一个人,不能只看一面,要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与题目成语蕴含的哲理一致;强调的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题意不符。该题选 C。考点:本题考查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21.古人云:“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
26、本色;艰难困苦,砥砺精神品格。灾难使党经受考验,更加伟大坚强;灾难使人民经受考验,更加团结爱国;灾难也使民族性格得到磨砺,更加坚忍不拔。 “多难兴邦”表明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对立面转化看问题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看问题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A. B. C. D. 【答案】B12【解析】多难兴邦的意思是磨难会激发一个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从而走向复兴, “多难”中也潜藏着机遇,体现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对立面转化、看问题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故符合题意;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22.电影梅兰芳的上映,在全国掀起一股“
27、梅兰芳热” ,凝练有力的台词也是观众和评论者的关注焦点之一。 “谁要是毁了他这份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堪称经典。这句台词蕴涵的哲理是( )A. 不同事物矛盾各不相同B. 认识事物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C. 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D. 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一定相同【答案】A【解析】【详解】题中台词强调,孤单是梅兰芳的特色,没有了他这份孤单,就没有梅兰芳,这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矛盾各不相同,故 A 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矛盾具有特殊性,没体现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没体现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排除 BC;D 体现的是认识具有差异性,可见,材料没体现,排除 D。故选 A。23.我国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
28、况、新变化和经济运行中的新矛盾和突出矛盾,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各项事业取得良好成效。这体现的哲理有(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勇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做工作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有主次之分,做工作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看问题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强调,我国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和经济运行中的新矛盾和突出矛盾,采取措施进行解决,这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勇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13矛盾,也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做工作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正确;材料主要强调要针对新情况、新变化和突出矛盾,采取措施进行
29、解决,可见,这没体现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没体现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排除。故选 B。24.日本大地震引发核辐射后中国出现了抢盐风波。有人说:可怕的不是“辐射” ,而是被放大的“恐慌” 。可怕的不是“辐射” ,而是被放大的“恐慌” ,是因为( )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对物质起决定性作用“恐慌”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在特定环境下无知的恐慌会对问题的合理解决起巨大的阻碍作用价值判断对人类活动具有导向作用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物质决定意识,故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故错误;正是在特定环境下无知的恐慌会对问题的合理解决起巨大的阻碍作用,价值判断对人类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因此,可怕
30、的不是“辐射” ,而是被放大的“恐慌” ,故正确。故选 D。25.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标准像”是美国著名画家斯图亚特的作品。斯图亚特画过多幅华盛顿肖像,他最满意的一幅是在画布上着重画了华盛顿的头部。有人问为什么不把衣服画完整,斯图亚特道:“人的价值不在衣着上。 ”这表明我们对人和事物的分析( )A. 要反映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B. 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C. 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D. 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难度较高。斯图亚特认为人的价值不在衣着上,用事实告诉我们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B 符合题意。A 、C 、
31、D 都是对材料的不准确理解。26. 针对近年来频发的恶意拖欠劳动者报酬事件,2011 年 2 月 25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 ,首次将恶意拖欠劳动者报酬行为纳入刑法规定,加重对此类行14为的惩罚力度。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材料表明A.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D.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答案】B【解析】略27. “面子”一词,有着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度,面子囊括了人的地位、财富、尊严、人格等。是人们进行社交活动的外观表征,代表着他人、社会对自身的综合评价。尽管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
32、但人们重“面子”的观念依旧。这说明A. 意识是物质的主观映象 B. 物质是运动的同时又是相对静止的C. 物质决定意识 D.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题干说尽管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人们重“面子”的观念依旧存在,说明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不完全同步的,即具有相对独立性,故 D 项观点符合题意;A、C 两项均强调物质,不符合题意;B 项观点也不符合题意,因为题干说的是意识没有变。故答案应选 D 项。28. 下列漫画相互“关照” 主要告诫我们A. 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 矛盾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15C. 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D. 要在个人
33、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漫画相互“关照” 主要说明了在利益驱动下的权钱交易行为,告诫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C 说法符合漫画寓意。A 与题意不符,漫画是说没有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 说法不对,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D 与漫画主旨不符。故本题答案选 C。考点: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29.“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 ”这句话告诉我们(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决定社会意识
34、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和导向作用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强调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这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故正确;读书的穷书生所拥有的物质生活决定了他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决定了他们没有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的想法,这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决定社会意识,也体现了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和导向作用,故正确;材料没体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排除。故选 B。30.“与风竞速,京津城际上,他创造了中国第一速;星光夺目,国庆大典上,他把铁路人的风貌向祖国展出。 ”这是北京铁路
35、局“十大领军人物”评委会授予北京动车组司机李东晓的颁奖辞。这些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的,高速铁路的创造、发展,给予了李东晓实现自我价值的机遇,这告诉我们,实现人生价值( )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16需要埋头实干,发挥聪明才智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必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高速铁路的创造、发展,给予了李东晓实现自我价值的机遇,这告诉我们,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必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故正确;材料强调是要在个人与社会的同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没体现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埋头实干,发挥聪明才智,故排
36、除。故选 D。【点睛】正确理解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要想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是不可能的。 (2)实现人生价值还需要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 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个人才能的大小影响着个人的人生价值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实现。为此,就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
37、 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有助于人们以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而以坚定的信念、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材料分析题31.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 “狼牙山五壮士” 、“八百壮士”等上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
38、壮丽史诗。17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答案】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战精神极大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
39、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激奋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本题考查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要解答好本题,首先要求考生明确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次,结合材料证明出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即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战精神极大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激奋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考点:意识的能动作用32.中国
40、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017 年 1 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 年 2 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维和摊款出资位居前列。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率先批准巴黎协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 30%以上,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有 100 多个国家和国际
41、组织积极响应支持,68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答案】整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了人类发展18方向,契合了世界各国对于发展的共同诉求。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中国倡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积极响应,共同参与,加强双边、多边合作,实现共赢共享。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解析】【分析】本题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话题设置
42、相关情境,从哲学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整体与部分的知识” ,设问是“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 。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结合材料中“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 、 “已经有 10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68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等关键信息,从整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部分影响整体,
43、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的角度回答即可。【点睛】收敛性试题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解题思路: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收敛性试题的主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
44、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33.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 ;鲁先平历经 14 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19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 ,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
45、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 。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 。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科技领航者是如何实现科技创新的。【答案】(1)辩证法对现存在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按其本质来说,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2)要求我们,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成规陈说;注重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3)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和批
46、判性思维;追踪世界科技前沿、奋力创新的勇气;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毅力;追求卓越和完美的精神。【解析】【分析】本题以部分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哲学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原理及方法论这一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 ,设问是“分析科技领航者是如何实现科技创新的” 。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结合材料中“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 、 “十多年的创新创业”
47、 、 “成功破解 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 、 “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 、 “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等关键信息,从辩证法对现存在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按其本质来说,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要求我们,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成规陈说;注重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的角度回答即可。【点睛】回答分析说明类试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 、 “答非所问”的现象。阅读全部材料,并带着问题研究材料,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筛选。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
48、。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 。第三步,20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34.开国将军甘祖昌,参加过井网山斗争、五次反“国剿” 、长征、抗日日战争、解放战争,荣获过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长征路上,甘祖昌和同村战友约好,革命成功后,一起回家搞建设,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革命胜利后,曾经的誓言让他心中的乡愁越酿越浓。1957 年 8 月,他主动辞去军队领导职务,秉持“共产党人不能享清福,要艰苦奋斗一辈子”的信念,举家回到家乡沿背村务农。他把 70的工资捐给了家乡的建设事业,有关部门按照规定要给他盖房配车,被他一一拒绝。他领着乡亲们修水利,建电站,架桥梁,绿化荒山,改造冬水田一项项利民工程帮助村民摆脱贫穷、走向富裕。1986 年,甘祖昌病逝,留给妻子和儿女的唯一遗产是三枚勋章。将军农民的事迹被编入小学课本,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习近平高度评价甘祖昌将军的艰苦奋斗精神,强调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运用价值观知识,说明甘祖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