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题十六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峙,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三大方针”内容 含义 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这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一边倒”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不致处于孤立地位3.成就(1)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 1
2、7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提出:1953 年 12 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内容: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后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后改为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会议项目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内容 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成果推动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方针,促进会议取得成功意义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二、2
3、0 世纪 70 年代的外交成就1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背景: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2)恢复:1971 年 10 月 25 日,在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3)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中美关系正常化(1)原因:20 世纪 70 年代初,世界局势的重大变化使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2)进程1971 年 7 月,基辛格秘密访华,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4、,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 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意义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有利于亚太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拓“一边倒”的实质及意义(1)实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2)意义:“一边倒”解决了国民经济建设所急需的贷款、物资设备和技术,有利于解决国家安全问题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主权国家一律平等为根本出发点,其提出的主要目的是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也标志着中国外交从强调意识形态为主向维护国家利益转变。注“求同存异”的内涵(1)“同” ,一
5、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经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2)“异”是指各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存在差异。 “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与合作。注美国在三个联合公报中均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中美两国关于两国关系以及我国台湾问题的重要历史文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政治基础。33.中日关系正常化(1)原因:中美关系改善的直接推动 。(2)标志:1972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了建交联合声明。(3)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揭开了中日关系的历
6、史新篇章,对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三、全方位外交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经济建设 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2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活动(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4格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格局。5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辩 中美关系的缓和不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根本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中日关系正常
7、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国家利益,这才是根本原因。联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仍是现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拓 “结伴而不结盟” , “不结盟”在于强调独立自主。拓 进入新时代,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重难点 中国的外交(一)史料探史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史料一 1949 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外交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
8、决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史料二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锦4探究 结合史料一、二,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 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提出的依据 突出表明我国外交淡化了意识形态,尊重不同社会制度,以国家利益为重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结合所获取的信息从当时的国际环境以及外交理念上分析原因所在。提示 它突破了“三大外交方针”中意识形态
9、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系统认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点1平等性: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均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上,体现了新中国主张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外交关系。2革命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确立的三大政策体现了与帝国主义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3结盟性:“一边倒”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4过渡性:其形成过程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就逐渐摆脱了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二 )读 图 明 史 新 中 国 重 返 联 合 国
10、的 必 然 性解读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直接原因是第三世界国家在第 26 届联大上支持中国。(三 )史 料 探 史 中 美 关 系 从 对 抗 走 向 正 常 化史料一 1969 年 1 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的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 年 6 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5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
11、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史料二 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 月 28 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 ,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探究 (1)据史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的原因。(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
12、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反映了尼克松上台后的政治局势 反映出美国自身所面临严峻形势的表现 表明尼克松认识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 尼克松谋求改善中美关系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中美关系进入新时期 表明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两国的影响(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结合所获取的信息从当时的国际时局分析尼克松外交战略转移的原因。结合所获取的信息以及联合公报的内容去理解“转折点”的含义。提示 (1)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2)关键问题:台湾问题。理解:中美两
13、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系统认知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的影响6外交环境中美关系的改善是 20 世纪 70 年代震惊世界的大事,追随美国的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掀起与中国建交的高潮,美国围堵中国的联盟彻底崩溃。苏联也开始检讨对华政策,中国的外交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经济建设中美建交后,中国执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发展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祖国统一中美建交后,美国从台湾撤军,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外国势力从台湾的撤退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20
14、 世纪 80 年代后,中国逐渐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和平统一方针,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教育生活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留学的目的地逐渐从苏联转向美国,促进了中美文化交流,中国人的生活日益受到美国的影响(四 )读 图 明 史 新 时 期 外 交 高 潮 出 现 的 原 因解读 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建交;19561965 年,万隆会议后,主要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1972 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交。1992 年,外交高潮的出现,与两极格局结束密切相关。随堂巩固训练一、高考题变客观为主观,思维更广更透1(2018浙江 11 月选考)195
15、4 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阐述了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他主张平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在后来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了体现。会议形成的共识被誉为( )A “不结盟” B “万隆精神”C “单极多极化” D “日内瓦精神”读懂 毛泽东阐述的“共同点”和主张平等互利以及共同努力防止战争,所反映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求同存异”方针的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重要性体现在万隆会议上,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们誉为“万
16、隆精神” 。做对 选 B72(2018江苏高考)1984 年 10 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 集团政治方式, 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 ”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读懂 “大家庭”方式、 “集团政治”方式、 “势力范围”方式都是带有强权政治色彩的大国外交,都容易导致国际局势紧张,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被认为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做对 选 A3(201
17、6全国卷)1965 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 1957 年的 17.9%上升到 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读懂 20 世纪 60 年代前期,中苏关系恶化,而与此同时,新中国与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关系有了新进展。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之间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中苏关系的变化,促使新中国对对外贸易的重心进行转移,主要转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做对 选 B二、模拟题抓题眼抓关键,解题更快更准1(2017浙江 11 月选考)有记者报道某次会议时,写
18、道:周恩来的演讲提出,大家应“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 。他的通情达理、心平气和,化解了演讲前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攻击。该次会议是( ) A.日 内 瓦 会 议B.万 隆 会 议C.第 一 次 不 结 盟 运 动 会 议D.第 26届 联 合 国 大 会点 拨 : 抓 关 键 词 , “殖 民 主 义 ”是 核 心 。解析:选 B 万隆会议是周恩来参加的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亚非国际会议,此次会议上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的万隆精神” 。根据题中的关键词“周恩来、解除殖民主义、共同基础”等可知,此次会议指的是周恩来参加的万隆会议,故答案为 B
19、 项。821955 年 3 月,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这反映了( ) A.中 日 关 系 实 现 正 常 化B.中 日 两 国 共 同 应 对 苏 联 的 威 胁C.中 苏 同 盟 关 系 的 破 裂D.中 国 和 平 共 处 外 交 政 策 的 实 践点 拨 : 定 位 时 空 , 关 联 时 代 背 景 分 析 。解析:选 D 1972 年中日关系正常化,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日关系发展而非应对苏联的威胁,故 B 项错误;中苏同盟关系破裂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故 C 项错误;由材料“1955 年 3 月
20、,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可知中国奉行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外交策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故 D 项正确。31978 年,中美双方发表联合公报:“美国政府声明,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 ”这一公报的发表( )A.说 明 中 美 关 系 开 始 走 向 正 常 化B.推 动 了 中 美 关 系 的 进 一 步 发 展C.表 明 了 大 陆 对 台 湾 政 策 的 改 变D.是 中 国 国 际 地 位 提 高 重 要 砝
21、 码点 拨 : 中 美 关 系 的 关 键 问 题 是 什 么 问 题 ?解析:选 B 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 ,表明美国改变了一贯的对台政策,推动了中美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故 B 项正确;大陆对台湾政策是一贯的,要求美方断绝与台湾的官方往来,故 C 项错误;公报的发表,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使美国不得不考虑中国的利益关切,故 D 项错误。4(2019淄博模拟)1979 年至 1980 年,我国国家领导人的出访活动大幅度增长。从出访的国家来看,两类国家明显增多:一是发达国家,二是正在进行改革
22、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活动主要是为了( ) A.推 动 中 美 建 交B.推 动 改 革 开 放C.实 现 睦 邻 友 好D.引 进 先 进 技 术点 拨 : 特 定 的 时 空 , 特 别 的 国 家 。解析:选 B 我国于 1979 年 1 月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的时间和出访国家看,主要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故 B 项正确;材料中并未说明是处理好与周边国家关系,因此不是睦邻友好,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具体的外交内容,故 D 项错误。课时过关检测9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4 分)1周恩来提出:“我们决不能依靠旧外交
23、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必须创建新型的外交队伍。这支队伍,应当像人民解放军那样,是一支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的队伍,是一支文装的解放军 。 ”这个政策有利于( )A确立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执行D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解析:选 C 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 A 项错误;新中国的成立即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故 B 项错误;外交队伍必须“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 “文装的解放军” ,说明周恩来主张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 C项正确;中苏建交标志着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故 D 项错误。2对人民日报上
24、相关词汇使用频率进行计量分析, “一边倒”在 1949 年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到了 1951 年和 1952 年开始下降,到 60 年代,降到个位数,甚至为零。1950 年至 1952 年, “帝国主义”一词呈下降趋势。 “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使用频率从 1953年到 1956 年出现迅速增长趋势。这说明( )A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中国放弃“一边倒”政策B中美关系逐渐缓和,中国开拓外交新局面C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积极融入第三世界D中国从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转变解析:选 D 根据材料“一边倒、帝国主义”下降而“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上升,反映了以国家性质和阶级斗争为主的外交思想逐步转变为以国家利益
25、出发的新外交思路,故 D 项正确。31950 年冬新中国的代表首次登上联合国讲台,控诉美国对台湾的侵略。1954 年我国政府代表团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日内瓦会议。1955 年“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我国上述外交活动( )A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B归功于工业化的提前实现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有利于同西方大国改善关系解析:选 C 根据材料“1950 年冬新中国的代表首次登上联合国讲台” “1954 年我国政府代表团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 “1955 年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都是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的展示,并发挥了
26、重要作用,提升了国际影响力,故 C 项正确。104 “大会上他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做或鼓动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他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中国共产党奉行和平的政策。 ”与此次中国参与的国际会议相关的是( )A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公约B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C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等问题D表达了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决心解析:选 C 在 1955 年出席的万隆会议中周恩来第一次提出“求同存异”的发展方针,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等问题,故 C 项正确。51970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与斯诺在天安门
27、城楼上的照片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并配以“全世界人民包括美国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的标题,并在 1970 年 12 月 18 日把与斯诺谈话的纪要传达到基层。这些举动( )A展现了中国的大国形象B让民众逐步接受中美走向缓和的事实C促成平等伙伴关系建立D冲破了战后两大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解析:选 B 据材料“全世界人民包括美国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的标题纪要传达到基层” ,并结合 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的史实可知,这些举动易于让民众逐步接受中美走向缓和的事实,故 B 项正确。6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接待外国国家首脑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也派出很多代表团分赴五
28、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交往日益密切,60 年代后期中国周边那种严峻局势已根本改观。这一变化( )A打击了以美苏大国主导的两极格局B树立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中心地位C有利于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D为日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条件解析:选 D 材料主要强调了中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外交环境的改善,这为日后对外开放提供了外部条件,故 D 项正确;A 项中“打击了”说法错误,材料主旨是强调中国的外交环境;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还没有树立国际舞台的中心地位,B 项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外开放,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C 项错误。72017 年 6 月,国
29、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强调中俄应坚定遵循“上海精神” ,巩固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不断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这反映“上海精神”( )11A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B强调中、俄应强化结盟C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 D加速了亚洲各国的合作解析:选 C 根据材料“2017 年 6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强调中俄应坚定遵循上海精神 ,巩固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不断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可知,这种“上海精神”有利于新型国家关系的打造,故 C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 15
30、分)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协议。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发言材料二 回顾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考虑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对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组织根据宪章所必须从事的事业都是必不可少的。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31、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 2758 号决议内容的节选(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亚非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异”和“同”分别是什么?周恩来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10 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 2758 号决议对中国意味着什么。(5 分)解析:第(1)问, “异” “同”从材料一第一段材料中总结概括;从亚非会议所面临的形式上分析背景所在。第(2)问,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上分析说明。答案:(1)“异”主要体现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不同。“同”主要体现在亚非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在近代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都面临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要求。背景:帝国主义对会议进行干扰和破坏;与会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会议面临歧途的严峻情况。12(2)说明: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这是中国外交战线的一个重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