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讲义新人教版必修5.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1223499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讲义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讲义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讲义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讲义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讲义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中国建筑的特征(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梁思成(19011972),广东省新会人,生于日本东京,其父梁启超。1923 年毕业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41927 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 年获硕士学位。19271928 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 年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回国后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并担任系主任。19321946 年历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中国古物保存委员会委员、中国战区文物维护委员会副主任。1946 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并担任教授、系主任。1948 年 9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从 1949 年起,先后任北平

2、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和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1953 年起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195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曾参加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作品清式营造则例 宋营造法式 中国建筑史 中国艺术雕塑篇中国雕塑史等。评价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中国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倡导者之一。(二)人物轶事梁思成的目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当人们为盟军准备大规模轰炸日本本土而欢呼跳跃的时候,梁思成的目光却盯在了日本京都奈良的古建筑上,孩提时期随父亲游览奈良法隆寺的情景又一幕幕浮现在他的眼前,那是一座

3、多么美丽的古城,有着众多的文物古迹,它保存着现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真是世界藏品的汇聚地,一旦炸毁就不可再生。当他把保护日本京都、奈良两座城市的建议提交给盟军司令部时,美国人不明白一个被侵略、被奴役的国家公民为什么要去保护敌国的古建筑,梁思成的回答是:“古建筑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它不属于某个国家或某个民族,而是属于全人类。 ”他铿锵有力的话语感动了美国人。- 2 -背景链接1931 年 9 月,在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宗旨的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先生的邀请下,梁思成离开东北大学,回到北平,进入中国营造学社任职,踏上了他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的漫漫长路。为了积累资料和寻求科学依据,梁思成开始了他

4、艰苦的、同时也是颇具独创性的建筑调查活动。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他跋山涉水,历尽困难,陆续实地考察了河北、山西、浙江、山东、河南、陕西以及西南地区的古建筑遗迹,进行了大量的拍照、测绘、资料整理和科研工作,于 1944 年写成中国建筑史 。(一)读准字音.单音字(1)墁地(mn) (2)帷幕(wi)(3)接榫(sn) (4)穹窿(ln)(5)如翚斯飞(hu) (6)额枋(fn)(7)脊吻(wn) (8)琉璃(li)(9)轮廓(ku) (10)水榭(xi).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厦Error! (2)轴Error!(3)斗Error! (4)翘Error! (5)夹Error! (6)戗Erro

5、r!2.语境辨析法(7)花园里那一朵朵殷(yn)红的鲜花正预示着他那殷(yn)实的生活图景。(8)在钻头不断的切削(xio)摩擦下,机器向下开挖的力量逐渐削(xu)弱了。(二)写准字形(1)Error! (2)Error!(3)Error! (4)Error!- 3 -(5)Error! (6)Error!(三)用准词语.明确词义(1)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2)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语境运用(辨析正误)今年春节晚会,人们喜闻乐见了一些大腕人物,但也有部分观众认为这台晚会大同小异,没有什么特色。辨析:“喜闻乐见”不能带宾语, “大同小异”必须有比较的对象,这两个

6、成语使用均不恰当。.易混辨析1装饰 vs 妆饰课本原句它们都是结构部分,经过这样的加工而取得了高度装饰的效果。辨析“装饰”指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 “妆饰”指打扮或打扮出来的样子。即境活用我们正在装饰一新的店里闲逛,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迎面走来,原来是好久不见的阿娇。今天她的妆饰不同往常,少了些妖娆,多了些清新。2.体裁 vs 题材课本原句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辨析“体裁”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一般指作品的外在形式。“题材”是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

7、或生活现象。即境活用史诗是一种庄严的文学体裁,很多长篇叙事诗都是以民间传说或歌颂英雄功绩为题材的,搬上荧幕后,深受广大观众好评。- 4 -第一步Error! 快读课文明大意1阅读全文,补写下面表格中的空缺处,理清文章思路。段落层次 内容大意第一部分(12 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两大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地位第二部分(313 段)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第三部分(1417 段)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文法第四部分(1820 段)提出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并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2.作者介绍的中国建筑九大特征,哪些属于总体特征,哪些属于结构特征?哪些属于装饰特征?答:明确:(一)(二)属于

8、总体特征,(三)(四)(五)属于结构特征,(六)(七)(八)(九)属于装饰特征。第二步 Error!精读课文 细揣摩1学习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2理解并掌握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技巧。 一、研习课文第 5 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1结合本段内容,请说说中国建筑中称为“一所房子”的建筑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简析。答: 明确:中心性:围绕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对称性:左右均齐对称;朝阳性:主要房屋一般采取向南的方向;主次性:主要部分有砖石墁地,次要部分种植树木花草。二、研习课文第 1419 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2作者是根据什么提出“词汇”

9、和“文法”这一与建筑相似的比喻的?这里的“词汇”和“文法”指什么?学 习 目 标 - 5 -答: 明确:作者是根据劳动人民在建筑活动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提炼出来的。这里的“词汇”和“文法”是指人们普遍承认并遵守的规则和惯例。3第 15 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答: 明确:主要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比喻小巧别致的建筑,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确切明了,富有形象性和生动性。4第 19 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简要分析。答: 明确:主要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类比。

10、例如“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 。举例子。例如“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 。作比较。例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作者运用这些说明方法,阐述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使原本抽象的专业语言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增添了科学类文章的文学性。5应如何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试举例说明。答: 明确:在同

11、样需要、解决同样问题乃至表达同样感情的条件下,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可以各自用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各种各类的建筑物。这就好像同样一句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说出一样。例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属不同民族,大小也不同,却基本是同一功用。如何运用打比方说明事物写法领悟比喻说理形象生动中国建筑的特征尽管是一篇科学论文,但是作者没有像有的所谓的专家一样用高深的理论在“饶舌” ,而是大量采用打比方、做比较的方法力求将大家陌生的事物说清楚,把抽象的事物说得具体明白,使文章读起来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如谈到中国周边地区的建筑体系和大陆的建筑体系,作者写到“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

12、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十分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体系的分布之广,影响之远。- 6 -写法指导打比方就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做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说明文中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那么如何才能通过打比方把事物说得生动形象呢?(1)打比方要新鲜、贴切、不落俗套,要有助于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将“石拱桥”比喻成“虹” ,准确地介绍了石拱桥的结构特点,说明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它(人民英雄纪念碑)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将“纪念碑”

13、打比方为“顶天立地的巨人” ,贴切而又形象地说明了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总特点。(2)运用打比方要注意色彩,被说明事物的特殊性与事物的本质特征要保持一致。如下面介绍东北虎的例子:“东北虎是肉食性动物,它身上最厉害的武器就是锋利的爪和犬齿。它的爪长达十多厘米,伸缩自如,比钢刀还利,就是牛皮也禁不住它一抓;犬齿长 6 厘米,是撕碎猎物不可缺少的餐刀 ;虎的舌头上有很多尖锐的刺,适于撕咬。趾垫和掌心的肉垫,像海绵似的柔软,使东北虎走起路来像猫一样,无声无息,敏捷而富有弹性。这是它们身体条件上的优势,而它们的捕食本领也比狮子高明,常采取静伏、潜行,好搞突然袭击。它的一声长啸,会吓得许多动物伏地不动,

14、然后使用扑、掀和剪等方法来捕捉。虎的一扑很厉害,能远扑七米之外,跃高 2 米,一掌可以击倒一只鹿。它的尾巴就像一条铁棍, 一剪可以打断动物的腰和腿。 ”作者在介绍东北虎的特点时,把它特有的“趾垫和掌心的肉垫”比作“海绵似的柔软” ,把“尾巴”比作“一条铁棍” ,这些比方是从东北虎的身体各个部分在捕捉食物时有不同的作用的角度进行说明的。恰当地运用打比方,使事物形象可感,鲜明生动。(3)使用比喻要与文章的语境、对象、内容、表现手法等风格协调统一。如下面这篇说明雨的形成的文章开头:我正在窗前读书时,突然眼前一道亮光闪过,接着远方又轰隆地响了一声,就下起了倾盆大雨。雨点从屋檐落下来,就像断了线的珍珠,

15、真美啊。我透过雨珠织成的窗帘 ,看见远处的山朦朦胧胧的,就像披上了白纱巾。窗前的树被大雨冲洗得一尘不染,雨点就像一个个调皮的精灵在树叶上跳舞。作者在文中把“雨点从屋檐落下来”比作“像断了线的珍珠” ,既写出了雨点的特点,- 7 -又写出了状态,给人以优美的感觉。把雨中的“远山”比作“白纱巾” ,写出了它的洁净、朦胧之美。整段文字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开篇,意境优美,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避免了纯客观说明的刻板生硬。针 对 练 笔 请你选择一种动物作为说明对象,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写一段说明的文字。200 字左右。答: 参考答案:孔雀那小巧的头上像插着几朵翡翠花,展开的彩屏像一把巨大的羽毛扇,一

16、个个黑环,黑、绿、黄相间,像是无数只大眼睛。只见一只花孔雀把尾巴抖得哗哗响,那漂亮的尾巴就像仙女手中的彩扇,慢慢散开,又像透亮的珍珠撒在它身上,非常美丽。孔雀飞起来就如同一朵绮丽的绿色彩云,从山顶上飘过。只见花孔雀拖在尾后的长长的羽毛都挺直起来,围成一个圆圈,像一把五颜六色的大花伞,又像一块圆形的彩缎。孔雀开屏时,犹如一把碧纱宫扇,尾羽上那些眼斑反射着光彩,好像无数面小镜子。那儿的孔雀多得出奇,路边上,野地里,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好像美人儿拖着翠色的长裙子,四处闲游,根本不避人。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共性与个性1从教材中积累在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中,梁思成没有孤立

17、封闭地讨论中国建筑的特征,而是将建筑特征的外延延伸到文化层面,拓宽到各民族的建筑之间,拓展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然后,进行对照联系,辩证地看待世界建筑的共性和个性。其实,共性和个性兼容并蓄的又何止在建筑领域,世间万物莫不如此。2从历史中积累上世纪 60 年代,美国一位女环保专家,在著作寂静的春天中向人们宣传并呼吁保护动物和环境,禁止使用农药 DDT,却遭到许多人尤其是化工资本家的围攻。她被孤立、嘲笑,甚至被人说成是“哗众取宠的疯子” ,最后抑郁地死去。但 20 年后,几乎全世界的人都钦佩她的远见卓识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她被认为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与爱因斯- 8 -坦、弗洛伊德等

18、人同列。3从名言中积累(1)木头也有三分火性。中国谚语(2)任何种子都有自己的季节。俄罗斯谚语(3)没有个性,人类的伟大就不存在了。让保尔(4)每个人都是他自己个性的工程师。威尔逊(5)时髦的东西,总是在突出的个性之中包含了相当广泛的共性。佚名(二)这样运用素材精 彩 片 段 我们的教育应该更具个性化。多年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强调的是“传统美德” “群体共性” ,把千差万别的学生都套在一个框子里。这种教育上的“共性” ,强求一律,对学生健康发展只能起到抑制作用,说得夸大些,也就是一种摧残!就连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论述“冰冷”的中国建筑时,都能将建筑特征的外延延伸到文化层面,拓宽到各民

19、族的建筑之间,拓展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然后,进行对照联系,辩证地看待世界建筑的共性和个性。建筑尚且有共性、个性之分,更何况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呢!总之,一切成功的教育应该是爱护与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为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发展输送合格的人才。领悟 片段论述的中心是“我们的教育应该更具个性化” 。作者在论述时,首先从反面点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强调“群体共性” ,把千差万别的学生都套在一个框子里。之后从正面举梁思成先生论述中国建筑关注个性与共性的例子,课文素材与论述主题十分吻合。这个课文素材运用的例子启示我们:把毫不搭界的素材巧妙嵌入论述主题,为我所用且不露痕

20、迹,是素材运用的至高境界。精 彩 范 文 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持续性” ,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空间转移的持续,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所以又有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 9 -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也是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

21、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的另一例子。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可以听到持续贯串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鳟鱼”主题和它的层出不穷的变奏。但是这些变奏又“万变不离其宗”主题。水波涓涓的伴奏也不断地重复着,使你形象地看到几条鳟鱼在这片伴奏的“水”里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从而使你“知鱼之乐”焉。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几乎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复若干次,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起来,但在重复之中又给以相应的变化;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突出某一种效果,表达出某一种思想感情在绘画的艺术处理上,有时也可以看到这一点。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们熟悉的名画。它的手卷的形式赋予它以空

22、间、时间都很长的“持续性” 。画家利用树木、船只、房屋,特别是那无尽的瓦垄的一些共同特征,重复排列,以取得几条街道(亦即画面)的统一性。当然,在重复之中同时还闪烁着无穷的变化。不同阶段的重点也螺旋式地变换着在画面上的位置,步步引人入胜。画家在你还未意识到以前,就已经成功地以各式各样的重复把你的感受的方向控制住了。宋朝名画家李公麟在他的放牧图中对于重复性的运用就更加突出了。整幅手卷就是无数匹马的重复,就是一首乐曲,用“骑”和“马”分成几个“主题”和“变奏”的“乐章” ,表示原野上低伏缓和的山坡的寥寥几笔线条和疏疏落落的几棵孤单的树就是它的“伴奏” 。这种“伴奏”(背景)与主题间简繁的强烈对比也是

23、画家惨淡经营的匠心所在。上面所谈的那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就举首都人民大会堂为例。它的艺术效果中一个最突出的因素就是那几十根柱子。虽然在不同的部位上,这一列柱和另一列柱在高低大小上略有不同,但每一根柱子都是另一根柱子完全相同的简单重复。至于其他门、窗、檐、额等等,也都是一个个依样葫芦。这种重复却是给予这座建筑以其统一性和雄伟气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形象上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历史中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从已被拆除了的中华门(大明门、大清门)

24、开始就以一间接着一间,重复了又重复的千步廊一口气排列到天安门。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又是一间间重复着的“千篇一律”的朝房。再进去,太和门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前三殿”与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成为一组的“后三殿”的大同小异的重复,就更像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 ;每一座的本身也是许多构件和构成部分(乐句、乐段)的重复;而东西两侧的廊、庑、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但亦有相当变化的“伴奏” 。然而整个故宫,它的每一个组群,每一个殿、阁、廊、门却全部都是按照明清- 10 -两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尽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我们完全可以说它

25、们“千篇一律” 。但是,谁能不感到,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 。那些殿堂、楼门、廊庑虽然制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几步,前瞻后顾、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的轮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周围,千变万化。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成就。颐和园里的谐趣园,绕池环览整整三百六十度周圈,也可以看到这点。至于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然而正是那目之所及的无尽的重复,才给游人以那种只有它才能给人的特殊感受。大胆来个荒谬绝伦的设想: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一根方

26、,一根圆,一根八角,一根六角;一根肥,一根瘦,一根曲,一根直;一根木,一根石,一根铜,一根钢筋混凝土;一根红,一根绿,一根黄,一根蓝;一根素净无饰,一根高浮盘龙,一根浅雕卷草,一根彩绘团花;这样“千变万化”地排列过去,那长廊将成何景象!有人会问:那么走到长廊以前,乐寿堂临湖回廊墙上的花窗不是各具一格,千变万化的吗?是的。就回廊整体来说,这正是一个“大同小异” 、大统一中的小变化的问题。既得花窗“小异”之谐趣,又无伤回廊“大同”之统一。且先以这些花窗的小小变化,作为廊柱无尽重复的“前奏” ,也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

27、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 、一首“乐曲” 。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十二年来,在全国各城市的建筑中,我们规划设计人员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能尽如人意。为了多快好省,我们做了大量标准设计,但是“好”中既然包括艺术的一面,就也应“百花齐放” 。我们有些住宅区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有些街道又一幢房子一个样式、一个风格,互不和谐;即使它们本身各自都很美观,放在一起就都“损人”且不“利己” , “千变万化”到令人眼花缭乱。我们既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

28、,又要避免千篇一律,单调枯燥。这恼人的矛盾是建筑师们应该认真琢磨的问题。 佳作赏析本文以介绍建筑创作为主要内容。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指在时间、空间的综合持续中,建筑创作的重复与变化。重复与变化相互矛盾,相互统一。如果只强调重复,作品往往毫无二致;只注重变化,作品又往往杂乱无章。一个成功的建筑创作则是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 11 -体。副标题中出现了“通感”一词,这里不是修辞格意义上的“移用” “移觉” ,而是事物间具有共性或共同特点的创作在人的认识上的一致反映。 “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 ,即音乐、绘画、建筑创作都追求在时间持续或时间与空间综合持续中的重复与变化。 写作借鉴1学举例为

29、了更好地说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舒伯特的鳟鱼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颐和园等,通过对例子的细致分析,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不同艺术中重复与变化的统一。2学过渡过渡句和过渡段的准确使用,使文章结构更加流畅自然。如第段“在绘画的艺术处理上,有时也可以看到这一点” ,第段“上面所谈的那种重复” ,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章衔接自然。3学详略文章副标题是“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 ,而文章主要是介绍建筑创作。所以在写作时略写了音乐与绘画中变化与重复的统一,详写了建筑中的重复与变化,详略得当,更好地突出了主题。4学整句文章大量使用整句,尤其是开头结尾部分,音节匀称,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既

30、增强了文章气势,又高度概括了相关内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中庸十三章翻译 一个人做到忠恕,离道也就差不远了。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明理知义 不要对人求全责备,而应该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为他人着想,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他人。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说人家,就是自己,不也还有很多应该做到的而没有能够做到吗?所以,要开展批评,也要开展自我批评。明良论(节选)- 12 -清龚自珍窃窥 今政要之官,知车马、服饰、言词捷给 而已,外此非所知也。清暇之官,知作书法、赓诗 而已,外此非所问也。堂陛下之言,控喜怒以为

31、之节,蒙色笑 ,获燕闲 之赏,则扬扬然以喜,出夸其门生、妻子。小不霁 ,则头抢地而出,别求夫可以受眷 之法,彼其心岂真敬畏哉?问以大臣应如是乎?则其可耻之言曰:我辈只能如是而已。至其居心又可得而言 。务 车马、捷给者,不甚读书,曰:我早晚值公所,已贤矣,已劳矣。作书、赋诗者,稍读书,莫知大义,以为苟安其位一日,则一日荣;疾病归田里,又以科名长其子孙,志愿毕矣。且愿其子孙世世以退缩为老成,国事我家何知焉?嗟乎哉!如是而封疆万万之一有缓急,则纷纷鸠燕逝而已,伏栋下求俱压焉者鲜矣 。注 窃窥:私下观察。言词捷给:花言巧语,夸夸其谈。赓(gng)诗:即和诗。赓:续的意思。蒙色笑:受到和颜悦色的接待。燕

32、闲:安闲,指被赐宴的时候。霁(j):晴朗,引申为脸色好看。不霁,即脸色难看。受眷:被宠爱。可得而言:可想而知的意思。务:追求。 “如是而封疆万万之一有缓急 ”三句:把大官僚比作贪生怕死的鸠燕,指出他们一遇国事危急必然纷纷飞逃。封疆:边疆。鸠燕:即斑鸠、燕子。栋:栋梁,这里比喻朝廷。俱压:一齐被压,这里引申为共患难。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堂陛下之言,控喜怒以为之节,蒙色笑,获燕闲之赏,则扬扬然以喜,出夸其门生、妻子。译文: 参考答案:大臣们在朝廷里发表政论,都是察言观色根据皇帝的喜怒行事,当皇帝态度和颜悦色或赐宴的时候,他们便洋洋得意,出来在自己的门生、妻子、儿女面前夸耀一番。参考译文:

33、我私下观察现在身居要职的官员,他们只知道追求车马,讲究服饰,卖弄花言巧语,此外就一无所知了。清闲的官员,只知道练书法和吟诗作对,此外就什么都不过问了。大臣们在朝廷里发表政论,都是察言观色根据皇帝的喜怒行事,当皇帝态度和颜悦色或赐宴的时候,他们便洋洋得意,出来在自己的门生、妻子、儿女面前夸耀一番。皇帝稍有不高兴,他们就赶快磕头退出,另外寻求可以得到皇帝宠爱的办法。难道他们的心真正地敬畏皇帝吗?问他们作为大臣难道应该这么做吗?他们却可耻地说:我们这些人只能这样罢了。至于他们的居心也就可想而知了。那些追求车马、卖弄花言巧语的人,不怎么读书,却说:我从早到晚在衙门值班,已经是很好了,已经够劳累了。会书

34、法和写诗的人,虽然读过一些书,但不懂得其中的道理,认为在职位上苟且偷安一天,就多得一天的荣耀。当他们因病辞官回家的时候,又用应举成名的思想来教育他们的子孙,志愿也就算达到了。他们还希望子孙后代都把保守- 13 -退缩当作老成稳重,至于国家的事情,我家何必关心呢?唉!像这样下去,边疆万一有紧急情况发生,他们就会像斑鸠、燕子一样纷纷地飞走了,能够心甘情愿同朝廷共患难的人太少了!一个家庭,能出一位教授已是不易;能出一位院士,更是无上光荣。而在中国科技史上,却出现过一个家庭培养出三位院士的特例。其中一例的一家之主,便是大名鼎鼎的梁启超。梁家满门俊秀,孩子各个成才,除了公众所熟知的梁思成外,还走出了梁思

35、永和梁思礼两位院士。育子有方梁启超梁家子女成器,背后少不了梁启超的影响。对于治学,相对于成功与否,梁启超更看重的是治学的态度。在给梁思成、梁思永的信中,他写道:“汝等能升级固善,不能亦不必愤懑,但问果能用功与否。若既竭吾才,则于心无愧;若缘殆荒所致,则是自暴自弃,非吾家佳子弟矣。 ”梁思成在外求学期间,对所学专业产生疑惑,来信询问,梁启超为其解惑:“各人自审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发挥其个性之特长,以靖献于社会,人才经济莫过于此。 ”梁思成曾表示,父亲的治学方法对他和梁思永的影响特别大。梁思礼也认为,父亲伟大的人格、博大坦诚的心胸、趣味主义和乐观精神,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都是其取之不尽

36、的精神源泉。建筑宗师梁思成梁家几位子女中,最著名的当属梁思成。1946 年,梁思成赴美国讲学,受聘为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并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由于在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上做出的杰出贡献,他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后来,梁思成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他还曾被选为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48 年,在平津战役前,梁思成绘制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 ,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使北平古迹避免受到炮击,保护了北京的文物和古城墙。美国学者费正清也对梁思成评价颇高:“二战”中,梁思成因为车祸后遗症导致脊椎受伤。然而,无论疾病还是艰难的生活都无损于其对自己的开创性研究工作的热情。就是在

37、战- 14 -争时期,梁思成用英文写成了图像中国建筑史 。专事研究中国科学史的英国学者李约瑟更是称梁思成为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 。拼命三郎梁思永相对于梁思成,梁启超的次子梁思永显得不那么为公众所熟悉。但他却是我国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国近代考古学和近代考古教育开拓者之一,并于 1948 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新中国成立后,梁思永还曾担任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此外,他还有梁思永考古论文集这样的经典传世。梁思永选择考古,很大程度上是受梁启超影响。很多外国人当年来中国四处挖掘文物,得手后即偷运出国牟取暴利,梁启超觉得中国不能放任自家的宝贝被人夺走,中国学者应该努力建立自己国

38、家的考古学科。当时,考古是一门不被人看好的冷门专业,但梁思永却义不容辞地赴美学习考古了。在他的女儿梁柏有眼中,父亲就是名副其实的“拼命三郎” ,就算是在患病后,也依然那么拼命。梁思永经常挽着裤腿下水工作,脑力和体力消耗都非常大。他在野外工作时时常连续泡在水中长达几小时,随便啃点馒头喝几口凉水就当正餐。1932 年春天,梁思永在野外工作时患病,当时没有及时治疗,仍坚持工作,直到后来发起高烧,住进了协和医院,才知道已转成烈性肋膜炎。医生从他的胸部抽出四瓶水,颜色像啤酒一样。1950 年 8 月,梁思永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当时他基本上只能在病床上主持考古所的工作,制定长远规划,指导野

39、外工作和室内研究,把每天要做的事写在小条上,逐条解决处理。与此同时,他的研究工作却丝毫不耽搁,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梁思永年仅 49 岁就去世,其实就是积劳成疾。精忠报国梁思礼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科院院士梁思礼是梁启超最小的儿子。1929 年梁启超逝世时,梁思礼只有 4 岁多。但在梁思礼的心中,父亲的影响却伴随了他的一生。梁思礼说:“我们从父亲那里继承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爱国 。父亲生前曾说过, 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 。这一句话,影响了我的一生。 ”1941 年,梁思礼来到美国,然而两周后,珍珠港事件就爆发了。他因此和家里失去了联系,经济来源也因此断了。此后他开始了半工半读的

40、生活,在罐头厂装过罐头,在餐厅端过盘子,在游泳馆当过救生员。打工之余,他将所有时间投入到了学习中。在美国求学期间,梁思礼主修电机工程专业,之后又学了自动控制专业,并先后拿到了硕士和博士学位。1949 年 9 月,离开祖国已经八年- 15 -的梁思礼得知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后,归心似箭地回到了那片他日思夜想的故土,参加新中国建设。不过,回国创业的道路充满坎坷。1962 年的一次导弹发射,留给梁思礼的是一段惨痛的记忆。 “发射后没多久,导弹就不听使唤地掉在了当时距离我们 300 米的地方。 ”试验虽然失败了,梁思礼却从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随后的两年时间,梁思礼是在无数次的试验中度过的。在经过 17

41、 项大型地面研制试验,105 次发动机试车后,东风二号导弹在 1964 年 6 月 29 日发射成功了。作为我国第一代航天人,他的职业生涯也见证了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即将走过人生第 90 个年头的梁思礼说,林则徐的一句话正是他一生的写照:“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人生教益 家教、家风对子女的成长具有很大的作用。梁启超对子女言传身教,因此他的一家人才济济,除了英年早逝的梁思忠和生下不久即夭折的“小白鼻”外,梁启超八位子女全部成才。 “一门三院士,父子九专家”的传奇家族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梁启超,是中国不折不扣的大教育家,家族人才辈出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梁启超那科学而独到的教育观,对今人乃至后人都有深刻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