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714-2012 智能插座检验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pdf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1225113 上传时间:2019-06-17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34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 GDW 714-2012 智能插座检验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Q GDW 714-2012 智能插座检验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Q GDW 714-2012 智能插座检验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Q GDW 714-2012 智能插座检验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Q GDW 714-2012 智能插座检验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29.240 CEC 96-2008 备案号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 / GDW7142012 智能插座检验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esting of smart power socket 2012-06-15发布 2012-06-15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 Q/GDW Q/GDW 714 2012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检验规则 1 5 试验方法 3 编制说明 13 Q/GDW 714 2012 II 前 言 智能家居设备是实现居民用户用电设备监测、用能分析及家居在线控

2、制的基础。为了统一和规范智 能家居设备设计、制造、使用和检验的相关技术要求,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编写了智能家居系列标准,该 标准系列包含智能插座技术规范、居民智能家庭网关技术规范、居民智能交互终端技术规范、智能插座 检验技术规范、居民智能家庭网关检验技术规范、居民智能交互终端检验技术规范、智能家居家庭用电 设备与电网连接间的信息交互接口规范、智能家居通信接口技术规范等。 智能插座检验技术规范为 该系列标准之一。 本标准规定了智能插座的检验规则、试验项目、试验系统、试验参比条件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电力科学研究

3、院、重庆市电力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石明、林弘宇、丁孝华、刘剑欣、赵红嘎、席旸旸、桑林、侯兴哲、刘永相、 潘明、周永荣、严冰融、李志民、马彦华。 本标准首次发布。 Q/GDW 714 2012 1 智能插座检验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智能插座产品的检验规则、试验项目、试验系统、试验参比条件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为 250V, 额定电流为 10A或 16A 智能插座产品的型式试验和出厂检验环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4、于本文件。 GB 1002 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 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 GB 2099.1 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A:低温 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B:高温 GB/T 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Db:交变湿热 GB/T 2423.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Ea 和导则:冲击 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

5、验 Fc:振动(正弦) GB/T 4207 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相比电痕化指数和耐电痕化指数的测定方法 GB 9254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7626.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 17626.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6、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JJG 596 电子式电能表 Q/GDW/Z 6462011 智能插座技术规范 Q/GDW/Z 6472011 居民智能交互终端技术规范 Q/GDW/Z 648 2011 居民智能家庭网关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 2099.1、 Q/GDW/Z 6462011、 Q/GDW/Z 6472011 和 Q/GDW/Z 6482011 中界定的术语和定 义适用于本标准。 4 检验规则 4.1 检验 分 类 产品的检验分为型式试验和出厂检验两大类。 4.2 型式 试 验 遇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试验:

7、 Q/GDW 714 2012 2 a) 新产品投产或老产品转厂生产,应在生产鉴定前进行型式试验; b) 连续生产的产品,应每两年对出厂验收合格的产品进行型式试验; c) 当改进产品设计和工艺,影响产品性能时,应对首批投入生产的产品进行型式试验; d) 停产两年以上的产品,恢复生产时应进行型式试验; e) 按国家质量监督机构要求应进行型式试验。 4.3 出厂 检 验 由制造厂技术检验部门对生产的每台产品进行检验,合格后给出检验合格证。 4.4 合格 判 定 型式试验和出厂检验按表 1 所示的项目进行,所有试验符合要求,则判定产品为合格,否则判定为 不合格。 4.5 试验项目与试验环节对应表 表

8、 1 试验项目与试验环节对应表 序号 试 验 项 目 型式试验 出厂检验 对应章节 一般检查 5.3 外观检查 5.3.1 标志检查 5.3.2 1 尺寸检查 5.3.3 功能检查 5.4 数据采集功能 5.4.1 历史数据存储功能 5.4.2 校时功能 5.4.3 定时功能 5.4.4 控制功能 5.4.5 显示功能 * * 5.4.6 2 按键功能 * * 5.4.7 误差试验 5.5 电压、电流误差 * * 5.5.1 有功功率误差 5.5.2 无功功率误差 * * 5.5.3 功率因数误差 * * 5.5.4 频率误差 * * 5.5.5 3 正向有功总电能误差 5.5.6 绝缘性能试

9、验 5.6 绝缘电阻测量 5.6.1 介电强度试验 5.6.2 4 冲击电压试验 5.6.3 5 功率消耗试验 5.7 6 连续通电稳定性试验 5.8 Q/GDW 714 2012 3 表 1(续) 序号 试 验 项 目 型式试验 出厂检验 对应章节 7 低温试验 5.9 8 高温试验 5.10 9 交变湿热试验 5.11 电磁兼容性试验 5.12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5.12.3 射频辐射电磁场抗扰度试验 5.12.4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5.12.5 浪涌抗扰度试验 5.12.6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5.12.7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5.12.8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5.

10、12.9 10 无线电干扰抑制试验 5.12.10 11 防触电保护试验 5.13 12 温升试验 5.14 13 最大拔出力试验 5.15 14 分断容量试验 5.16 15 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通过密封胶的距离试验 5.17 16 疲劳试验 5.18 17 弹簧锤试验 5.19 18 振动试验 5.20 19 冲击试验 5.21 20 耐热试验 5.22 绝缘材料的耐非正常热、耐燃和耐漏电起痕试验 5.23 耐非正常热、耐燃 5.23.1 21 耐漏电起痕化指数试验 5.23.2 22 防锈性能试验 * 5.24 通信试验 5.25 微功率无线试验 * 5.25.1 低压窄带电力线载波试验

11、 * 5.25.2 23 协议一致性试验 5.25.3 注:为必选试验项目,*为可选试验项目。 5 试验方法 5.1 试验 系 统 智能插座的试验系统如图 1 所示: Q/GDW 714 2012 4 图 1 智能插座的试验系统 5.2 试验 参 比条 件 5.2.1 气候环境条件 在本标准中,除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相对湿度在 30%60%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其余各项试验均在 测量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即: a) 环境温度:+15+35; b) 相对湿度:45%75%; c)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在每一项目的试验期间,标准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 5.2.2 试验电源条件 试

12、验时供电电源条件为: a) 频率:50Hz,允许偏差-2%+1%; b) 交流电源电压:220V,允许偏差5%; c) 交流电源波形:正弦波,波形畸变率不大于 5%。 5.2.3 试验仪器要求 除另有规定外,试验中所使用的仪器仪表精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a) 一般使用的仪表精度应根据被测量的误差等级按表 2 进行选择; b) 测量温度仪表误差不超过1; c) 所有仪器、仪表应在计量认证的有效期内。 表 2 试验仪表精度的选择 误差 不大于0.5% 0.5%1.5% 1.5%5% 仪表精度 0.1级 0.2级 0.5 级 数字仪表精度 6 位半 5 位半 4 位半 5.3 一般 检 查 5.3.1

13、 外 观 检查 目测检查智能插座的外观,其易触及的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凸痕、划伤、裂缝和毛刺,镀层不应脱落。 5.3.2 标 志 检查 目测检查智能插座的标志,其内容应包括: Q/GDW 714 2012 5 a) 额定电流(A) ; b) 额定电压(V) ; c) 电源性质的符号() ; d) 带电极的符号(L) ; e) 中性极(N) ; f) 接地极( ) ; g) 型号(可以是产品目录编号) 。 用浸透水的布擦 15s,再用浸透汽油的布擦 15s,目测标志应清晰易辨。 注 1:用印、铸、压或刻制做的标志不进行本试验。 注 2:建议所用汽油为溶剂乙烷,其芳族含量体积比最大为 0.1%,贝壳

14、松脂丁醇值为 29,初沸点约为 65,干点约 为 69,密度为 0.68g/cm 3 。 5.3.3 尺 寸 检查 使用 GB1002 要求的量规、游标卡尺和规定的方法对智能插座进行尺寸检查。 5.4 功能 检 查 5.4.1 数据采集功能 智能插座连接用电设备,检查智能插座数据采集功能应满足 Q/GDW/Z 646-2011 中 5.1 要求。设置 采集间隔点时间,智能插座应能按设置参数进行数据采集。 5.4.2 历史数据存储功能 智能插座连接用电设备,持续运行 72h,检查智能插座历史数据应按照 Q/GDW/Z 646-2011 中 5.2.2 的要求保存完整。 5.4.3 校 时 功能

15、更改居民智能交互终端或模拟软件的系统时间,发送校时命令,智能插座应正确校对系统时间。 5.4.4 定 时 功能 智能插座应按预设时间正确执行接通、断开命令。 5.4.5 控 制 功能 通过本地或远程方式对智能插座进行接通及断开控制,重复进行 10 次,智能插座应能正确执行控 制指令。 5.4.6 显 示 功能 观察智能插座显示应内容应完整无缺失。 5.4.7 按 键 功能 智能插座各按键应正确响应、灵活可靠、无卡死或接触不良现象,各部件应紧固无松动。 5.5 误差 试 验 5.5.1 电压、电流误差 保持输入电源频率为 50Hz,依次施加输入电压额定值的 90%、 100%、 110%和输入电

16、流额定值的 0、 5%、20%、50%、80%、100%、120%,分别记录标准仪器测量的电压 U M 和电流 I M 与智能插座测量的 U N 和 I N,按公式(1) 、公式(2)分别求出电压误差 E U 和电流误差 E I : 100% NM U M UU E U = (1) 100% NM I M II E I = (2) 智能插座的电压、电流误差范围应在1.5%。 5.5.2 有功功率误差 保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频率为 50Hz,设置电流与电压相角为 0,改变输入电流为额定值的 5%、Q/GDW 714 2012 6 20%、50%、80%、100%、120%,分别记录标准仪器测量的

17、输入有功功率 P M 与智能插座测量的有功功 率 P N ,按公式(3)求出有功功率误差 E P : 100% NM P M PP E P = (3) 智能插座的有功功率误差范围应在2%。 5.5.3 无功功率误差 保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频率为 50Hz,设置电流与电压相角 为 90,改变输入电流为额定值的 5%、20%、50%、80%、100%、120%,分别记录标准仪器测量的输入无功功率 Q M 与智能插座测量的无 功功率 Q N ,按公式(4)求出无功功率误差 E Q : 100% NM Q M QQ E Q = (4) 智能插座的无功功率误差范围应在2%。 5.5.4 功率因数误差 保

18、持电源输入电压、电流为额定值,频率为 50Hz,设置电流与电压相角 分别为 0、30 、45 、 60 、90 ,分别记录标准仪器测量的功率因数 PF M 和智能插座测量的功率因数 PF N ,按公式(5) 求出功率因数误差 E cos : 100% NM cos M PF PF E PF = (5) 智能插座的功率因数误差范围应在1%。 5.5.5 频 率 误差 保持电源输入电压、电流为额定值,频率为 49Hz、50Hz、51Hz,分别记录标准仪器测量的频率 f N 和智能插座测量的频率 f M ,按公式(6)求出频率误差 E f : 100% NM f M ff E f = (6) 智能插

19、座的频率误差范围应在0.25Hz。 5.5.6 正向有功总电能误差 保持电源输入电压、电流为额定值,常温环境下持续工作 72h,分别记录标准仪器测量的正向有功 总电能 kWh N 和智能插座测量的正向有功总电能 kWh M ,按公式(7)求出正向有功总电能误差 E kWh : 100% NM kWh M kWh kWh E kWh = (7) 智能插座的正向有功总电能误差范围应在2%。 5.6 绝缘 性 能试 验 绝缘性能试验在以下部位进行: a) 非电气连接的各带电回路之间; b) 各独立带电回路与地(金属外壳)之间。 5.6.1 绝缘电阻测量 将 500V直流电压施加于智能插座,进行绝缘电

20、阻测量。测量应在电压施加后 1min 进行。正常试验 条件下,绝缘电阻应大于等于 5M ;湿热试验条件下,绝缘电阻应大于等于 2M 。 5.6.2 介电强度试验 智能插座应能承受频率为 50Hz、 历时 1min 的工频耐压试验, 各部位不应出现绝缘击穿或闪络现象。 交流试验电压值为 2.0kV(如果采用直流试验电压,其值应为规定的交流试验电压有效值的 1.4 倍) 。 5.6.3 冲击电压试验 在各试验部分别施加 3 次正极性和 3次负极性标准雷电波 1.2/50s的短时冲击电压,每次间隙不小Q/GDW 714 2012 7 于 5s,电源阻抗 500 ,试验电压有效值为 5kV。试验后,智

21、能插座不得出现击穿现象。试验过程中, 允许出现不破坏绝缘的闪络;如果出现闪络,则应复查绝缘电阻和介电强度,此时介电强度试验电压值 为规定值的 75%。 5.7 功率 消 耗试 验 智能插座分别在未接入负载、非通信和通信状态下,测量智能插座整机功耗,试验结果应满足 Q/GDW/Z 6462011中 6.3.2规定的要求。 5.8 连续通电稳定性试验 智能插座连续通电 72h,在试验期间每隔 24h 按照 5.4 和 5.5 进行功能和误差复试。 5.9 低温 试 验 试验应按 GB/T 2423.12008 中“试验 Ab:非散热试验样品温度渐变的低温试验” ,在下列条件下 进行: a) 环境试

22、验箱温度达到稳定后通电,智能插座处于工作状态; b) 温度:25; c) 持续时间:2h。 试验中温度稳定后及试验结束后,按照 5.4和 5.5进行功能和误差复试。 5.10 高 温 试验 试验应按 GB/T 2423.22008 中“试验 Bb:非散热试验样品温度渐变的高温试验” ,在下列条件下 进行: a) 环境试验箱温度达到稳定后通电,智能插座处于工作状态; b) 温度:+55; c) 持续时间:2h。 试验中温度稳定后及试验结束后,按照 5.4和 5.5进行功能和误差复试。 5.11 交变湿热试验 试验应按 GB/T 2423.42008 中“试验 Db:交变湿热(12h+12h 循环

23、) ” ,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a) 智能插座设置为不通电状态; b) 上限温度:+55; c) 持续时间:2d(48h) ; d) 不采取特殊的措施来排除表面潮气。 此项试验结束前 2h,智能插座应按 5.6.1 和 5.6.2进行绝缘电阻和介电强度试验,绝缘电阻应大于等 于 2M ,介电强度试验电压值为规定值的 75%;试验结束后,按照 5.4和 5.5进行功能和误差复试。 5.12 电磁兼容性试验 5.12.1 一 般 要求 以下试验规定了智能插座的电磁兼容性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应满足 Q/GDW/Z 6462011 中 6.5 规定 的要求。 5.12.2 试验结果的评价 除非特别说明,

24、试验结果的评价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智能插座,智能插座在试验中的功能丧失或性能 降低现象出现以下 2 类情况均认为合格: A 类:无须操作人员介入,智能插座应能持续工作而不间断。不允许出现产品相关技术文件及说明 书规定的性能等级下降或功能丧失。 B 类:无须操作人员介入,智能插座应能持续工作而不间断。试验期间性能降级是允许的;试验一 旦结束,智能插座应自行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储存的数据不应丢失,不允许出现产品相关技术文件 及说明书规定的性能等级下降或功能丧失。 Q/GDW 714 2012 8 5.12.3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智能插座处于工作状态,试验应按 GB/T 17626.2,在下列条件下

25、进行: a) 作为台式设备; b) 接触放电,严酷等级:2;骚扰施加值:4kV;施加部位:操作人员正常使用时可能触及的金属 部分; c) 气隙放电,严酷等级:3;骚扰施加值:8kV;施加部位:智能插座各侧面; d) 每个敏感试验点放电次数:正负极性各 10 次,每次放电间隔至少为 1s; e) 评价等级:A/B。 5.12.4 射频辐射电磁场抗扰度试验 智能插座处于工作状态,试验应按 GB/T 17626.3,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a) 作为台式设备; b) 严酷等级:3; c) 骚扰施加值:10V/m; d) 显露于电磁场中的电缆长度:1m; e) 频率范围:80MHz2000MHz; f)

26、正弦波:1kHz,80%幅度调制; g) 施加部位:整机; h) 评价等级:A。 5.12.5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智能插座处于工作状态,试验应按 GB/T 17626.4,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a) 作为台式设备; b) 严酷等级:3; c) 骚扰施加值:2kV; d) 施加部位:电源输入端口; e) 在耦合器与智能插座之间的电缆长度:不大于 1m; f) 试验波形:5/50ns; g) 重复频率:5kHz; h) 持续时间:1min,避免同步可采用六个 10s 的脉冲群,间隔时间为 10s; i) 施加电压次数:正负极性各 3 次; j) 评价等级:A/B。 5.12.6 浪涌抗扰度

27、试验 智能插座处于工作状态,试验应按 GB/T 17626.5,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a) 严酷等级:2; b) 施加部位:电源端口; c) 分别在 0、90、180、270相位施加正、负极性各 5 次; d) 重复率:每分钟一次; e) 浪涌发生器与智能插座之间的电缆长度:不大于 2m; f) 评价等级:A/B。 5.12.7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智能插座处于工作状态,试验应按 GB/T 17626.6,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a) 严酷等级:3; b) 频率范围:150kHz80MHz; c) 试验电压:10V(非调制) ; Q/GDW 714 2012 9 d) 正弦波:1kHz;

28、 e) 幅度调制:80%; f) 施加部位:电源端口; g) 评价等级:A。 试验时智能插座的交流电压、电流测量误差的改变量应不大于等级指数 200%。 5.12.8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智能插座处于工作状态,试验应按 GB/T 17626.8,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a) 严酷等级:4; b) 磁场强度:30A/m; c) 频度范围:50Hz; d) 施加部位:整机; e) 评价等级:A。 5.12.9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智能插座处于工作状态,试验应按 GB/T 17626.12,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振铃波抗扰度试验 a) 作为台式设备; b) 严酷等级:2; c) 试验次数:正负极性各 5 次

29、; d) 试验信号发生器阻抗:30 ; e) 评价等级:A/B。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a) 作为台式设备; b) 严酷等级:2; c) 评价等级:A/B。 5.12.10 无线电干扰抑制试验 智能插座处于工作状态,试验应按 GB 9254,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a) 作为 B 级设备; b) 作为台式设备; c) 对电压线路与每个连接器的连接,应使用长度为 1m的无屏蔽电缆; d) 评价等级:A/B。 5.13 防触电保护试验 试验应按 GB 2099.12008 第 10 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5.14 温 升 试验 将试验插头插入智能插座,放在不通风的环境中进行试验。在端子上施加表 3 规定的电

30、流,试验结 果应满足 GB 2099.12008 第 19 章规定的要求。 表 3 温升试验用铜导线的标称横截面积 标称横截面积 mm 2额定电流 A 移动式电器附件的软导线 固定式电器附件的(单心或绞合)硬导线 不大于 10 1 1.5 1016 1.5 2.5 Q/GDW 714 2012 10 5.15 拔 出 力试 验 将智能插座固定在试验安装板上,使智能插座的插套轴线铅垂,并使插头插销的插入孔朝下。试验 前用冷的化学脱脂剂将其插销上的油脂擦掉后,取带有最大尺寸插销的试验插头插入插座并从插座拔出 10 次,然后将试验插头插入,利用测力机构或砝码将插头从插座中缓慢拔出至完全分离。智能插座

31、的拔 出力应满足表 4 的规定值。 表 4 智能插座的最大拔出力 额定值 A 最大拔出力 N 最小拔出力 N 不大于 10 17 1.5 1016 18 2 5.16 分断容量试验 试验应按 GB 2099.12008 第 20 章规定的方法,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a) 插头插入拔出插座次数:50(100 个行程) ; b) 插拔速率:每分钟 30 个行程; c) 试验设备行程:50mm60mm; d) 从插头与插座插合到拔出期间的通电时间:1.5s。 试验过程中,不应出现持续闪弧现象;试验后,不应出现影响继续使用的现象。 注:一个行程就是插头的一次插入或者一次拔出。 5.17 爬电距离、电气间

32、隙和通过密封胶的距离试验 测量智能插座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通过密封胶的距离,试验结果应满足 GB 2099.12008 第 27 章规定的要求。 5.18 疲 劳 试验 使用试验插头对智能插座进行疲劳试验,在不通电的情况下进行插入拔出 5000 次( 10000 个行程) , 插拔速率为每分钟 30 个行程。试验后,检查智能插座应不出现影响正常使用的机械、电和热应力损坏。 5.19 弹 簧 锤试 验 智能插座安装或依靠在刚性支撑面上,弹簧锤以 0.2J0.02J 的动能作用在智能插座外壳。智能插座 应不出现影响功能和可能触及带电部件的损伤,但允许出现下述情形的轻微损伤: a) 不减弱对间接接触

33、的防护; b) 不影响防止固体异物、灰尘和水进入。 5.20 振 动 试验 试验应按 GB/T 2423.10,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a) 频率范围:10Hz150Hz; b) 交越频率:60Hz; c) f60Hz,恒定加速度 9.8m/s 2 (1g) ; e) 控制方式:单点; f) 每轴扫描周期数:10(75min) 。 试验结束后,智能插座按照 5.4和 5.5 进行功能和误差复试。 5.21 冲 击 试验 试验应按 GB/T 2423.5,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a) 智能插座除去包装,设置为非工作状态; Q/GDW 714 2012 11 b) 峰值加速度:300m/s 2 ; c)

34、脉冲周期:18ms; d) 半正弦脉冲。 试验结束后,智能插座按照 5.4和 5.5 进行功能和误差复试。 5.22 耐 热 试验 在智能插座不通电的情况下,将智能插座放入温度为 100的环境试验箱里 1h。试验结束后,使其 冷却至室温,目测检查智能插座不应出现影响今后使用的变化,其标识仍应清晰可辨;用 IP2X 标准试 验指施力时,不应触及通常是不可触及的带电部件。 上述试验结束后,再进行球压试验,球压试验部件包括以下两种: a) 将载流部件和接地电路部件保持在正常位置所必需的绝缘材料部件; b) 相及中性插座插孔周围正面、宽度为 2mm的热塑性材料部件。 试验时将智能插座放在温度为 125

35、的环境试验箱里,将智能插座被试表面放置于水平位置,并用 20N 的力将一直径为 5mm 的钢球压住该表面,1h 后将球从智能插座上卸下,在 10s 之内,将智能插座 浸入冷水,冷却至大约室温,测出钢球压痕的直径,此直径不得超过 2mm。 5.23 绝缘材料的耐非正常热、耐燃和耐电痕化试验 5.23.1 耐非正常热和耐燃试验 试验应按 GB 2099.12008 中 28.1.1 规定的方法,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a) 试验温度按表 5 进行; 表 5 试 验温 度 序号 移动式/固定式插座 绝 缘 材 料 测试温度 1 移动式 保持载流部件与接地电路部件在正常位置的部件 850 2 固定式 保持

36、载流部件与接地电路部件在正常位置的部件 750 3 移动式 固定式 接触载流部件与接地电路部件的部件 650 b) 灼热丝顶部慢慢地接触智能插座各试验部位达 30s。 试验过程,应无可见的火焰又无持续的光辉;在灼热丝移去后 30s内,智能插座上的火焰熄灭或辉 光消失。 5.23.2 耐电痕化指数试验 试验应按 GB/T 4207,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a) 智能插座表面放置在水平位置; b) 试验溶液: (0.10.002)%质量分数的氯化铵(NH 4 CL)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稀释,其溶液在 23时的电阻率是 395 cm5 cm; c) 滴液间隔时间 30s5s; d) 试验电压:175V。

37、在滴完 50 滴之前,电极之间不得出现闪络或击穿现象。 5.24 防锈性能试验 将智能插座的铁质部件(如有)试样浸入四氯化碳、三氯乙烷或等效的脱脂剂中 10min,以除掉所 有的油脂。然后将部件浸入 20、氯化铵含量为 10%的水溶液中,10min 后,将部件上的液滴甩掉,但 不擦干,放进温度为 20的饱和水汽的环境里 10min,最后将部件放在温度为 100的环境试验箱内烘 10min,检查部件表面不应出现锈迹,锐边上的锈迹或可擦掉的淡黄锈膜可忽略不计。 Q/GDW 714 2012 12 5.25 通 信 试验 检查智能插座通信性能应符合 Q/GDW/Z 6462011 中附录 B的要求。

38、 5.25.1 微功率无线试验 微功率无线试验宜选择在屏蔽室或屏蔽箱内进行。 5.25.1.1 接收灵敏度试验 信号发生器发送强度为-108dBm的无线信号,检测智能插座是否能够正确接收并识别。 5.25.1.2 发送功率限值试验 智能插座发送最大功率无线信号,由频谱仪检测其信号强度。 5.25.2 低压窄带电力线载波试验 5.25.2.1 载波信号频率试验 利用频谱分析仪和规定的人工电源网络,检测智能插座载波信号频率。 5.25.2.2 载波信号电平试验 利用频谱分析仪和规定的人工电源网络,检测智能插座载波信号电平。 5.25.3 协议一致性 检查智能插座通信协议应符合 Q/GDW/Z 64

39、62011 中附录 A的要求。 Q/GDW 714 2012 13 智能插座检验技术规范 编 制 说 明 Q/GDW 714 2012 14 目 次 一、编制背景 15 二、编制主要原则 15 三、与其它标准文件的关系 15 四、主要工作过程 15 五、标准结构和内容 16 六、条文说明 16 Q/GDW 714 2012 15 一、编制背景 智能用电作为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面向社会、面向终端电力用户,是建设坚强智能 电网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是社会各界感知和体验坚强智能电网的主要途径。智能家居设备是实现居民用 户用电设备监测、用能分析及家居在线控制的基础,为了统一和规范智能家居设备设

40、计、制造、使用和 检验环节,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编写了智能家居系列标准, 智能插座检验技术规范是智能家居系列标 准之一。 本标准依据 关于下达 2011 年度国家公司技术标准制 (修) 订计划的通知 (国家电网科 2011 190 号)文的要求编写。 二、编制主要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主要原则及思路如下: (1)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可靠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以标准 化为引领,服务公司科学发展。 (2)采用分散与集中讨论的形式,充分了解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与智能小区关键设备的关系,明确 智能插座的功能需求和性能指标,研究相关的试验方法。 (3)智能插座与普通插座区别较大,是智

41、能用电领域的创新产品。本标准在编写中深入分析智能插 座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确保检验标准内容的完整性和实用性。 三、与其它标准文件的关系 在本标准制订过程中,参考并引用了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范围包 括:插座国标,智能插座技术标准,专项产品试验标准,环境试验标准等。本标准引用的标准详见 “规 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参考了 Q/GDW 379.2-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验技术规范:专变采集终端检验 技术规范 、YD-T 1539-2006移动通信手持机可靠性技术要求 、DL/T698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及 Q/GDW379.4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验技

42、术规范:通信单元检验技术规范 。 四、主要工作过程 (1)2011年 3 月,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成立标准编写组,开始标准编制调研工作。编写组仔细梳理 和分析国内外智能插座相关技术标准和试验方法,特别是国家电网公司制定的智能插座技术规范。 (2)2011年 5 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召开编制工作组会议,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确定 了标准编制纲要,对智能插座型式试验和出厂检验项目、方法、要求做出规定,形成标准草稿。 (3)2011年 6 月,标准编写组专家对标准草稿进行了讨论,对标准草稿的格式、章节、内容等进行 认真讨论,并对标准的试验方法、技术要求、参考和引用的标准进行了修改,形成标准初稿。6 月 9 日, 标准编写组参加由国网信通公司主持的智能家居系列技术标准研讨会,同时对检验技术规范进行了讨 论,会后编写组根据修改意见对标准进行了修改。 (4)2011年 8 月 5 日,标准编写组组织标准研讨会,国网信通、安徽继远等参加会议,对标准初稿 的内容、格式、章节等进行了认真讨论,对标准的试验方法、技术要求、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企业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