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二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课后作业(含解析)人民版.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1226237 上传时间:2019-06-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二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课后作业(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二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课后作业(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二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课后作业(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二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课后作业(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通史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二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课后作业(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2 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8江苏丹阳高三期中)下面是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该表主要反映出西汉( )A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B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C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 D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答案 D解析 从材料中的“5 人”可知,这是小农经济的规模;表格中的支出总额超过了收入,说明农民生活比较困难,D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精耕细作,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男耕女织,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不仅是生活成本,C 项错误。2(2019福建省三明市一中高三月考)汉代赵过发明了代田法。先在田上挖深宽皆为一尺的甽(沟),甽旁堆土成高广各一尺的垄,然后将种子播在甽

2、(沟)中,幼苗出土后,除草时再把苗旁的垄土逐次锄下,培植苗根。第二年则把原来垄的地方改为沟,沟改做垄。由此可知,这种农业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精耕细作 B广种薄收C休耕轮作 D少种多收答案 C解析 据材料“代田法然后将种子播在甽(沟)中第二年则把原来垄的地方改为沟,沟改做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代田法利用沟和垄进行轮作的特点,故C 项正确。农业生产的特点是精耕细作,材料强调的是代田法的特点,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广种薄收、少种多收的特点,故 B、D 两项错误。3(2019安徽六安市一中高三返校考)下表是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情况2由此可以推知( )A西南农业普遍实现精耕细

3、作B铁器成为西南主要生产工具C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D西南冶铁技术水平领先全国答案 C解析 通过材料可知,东汉末年铁器已在西南地区使用,故 C 项正确。仅仅铁器的广泛分布并不意味着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实现,A 项错误;仅仅根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铁器成为西南地区主要生产工具这一结论,故 B 项错误;表中内容看不出西南地区冶炼技术水平领先全国,故 D 项错误。4(2019重庆一中月考)汉代各地都市中的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 ,而在汉代一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 “亭”等戳记,且产地较远,据此可知,汉代( )A区域间的长途贩运开始出现B民间工商

4、业迅速发展C官营手工业中出现商品生产D墓葬等级差别已消失答案 C解析 材料中“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机构”说明是官营手工业, “平民墓葬”则体现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流通,故 C 项正确。材料信息未体现区域间的长途贩运是汉代才开始出现的,故 A 项错误;材料主旨强调官营手工业,故 B 项错误;平民墓葬中出土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并不能说明墓葬等级差别已消失,故 D 项错误。5(2019海南儋州市一中高三统测)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强土弱之” “弱土强之”的办法,即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据古农

5、书上说:“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 ”材料意在强调农业生产应该注重( )A因地制宜 B适时播种C使用绿肥 D精耕细作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犁过” “再耙” “再翻” “再犁”可知,这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征,故D 项正确。A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材料并未体现要在适当的时间进行播种和使用绿肥,故 B、C 两项错误。6(2019江苏海安中学月考)秦汉时征发到边疆去服兵役的七种人称为七科谪(即是指犯了罪的官吏、杀人犯、入赘的女婿、在籍商人、曾做过商人的人、父母做过商人的人、祖父母做过商人的人)。四种三代之内经商的人,被纳入“七科谪”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A激化阶级矛盾 B打压商人群体C削弱军队实力

6、 D阻碍经济进步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在籍商人、曾做过商人的人、父母做过商人的人、祖父母做过商人3的人”被征发到边疆服役可知,秦汉统治者打压商人群体,故 B 项正确。A 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材料并不能体现军队实力被削弱,故排除 C 项;材料所涉不能说明会阻碍经济进步,故排除 D 项。7(2018江苏盐城模拟)董仲舒春秋繁露载:“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 ”该主张旨在( )A说明天地君权之尊贵 B强调遵从纲常伦理C提升儒学的独尊地位 D废弃郡国并行体制答案 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即是社会的“至上神

7、” ,董仲舒强调“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 ,这反映了对上天的敬畏,尊天地从而可以贵君权,因为天子受命于天,从而神化皇权,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到纲常伦理的重要性,排除 B 项;材料没有体现提升儒学的独尊地位,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废除郡国并行制,且不符合史实,故 D 项错误。8(2019百校联盟摸底)从汉武帝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沐染儒风,最终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主要是由于,汉代儒学( )A讲究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B崇尚天人合一C倡导大一统的政治伦理观D主张君权神授答案 C解析 材料反映了在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西汉王朝儒学得

8、到广泛传播,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体现了大一统思想,故 C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儒学教化与国家统一,没有涉及等级秩序、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思想,故 A、B、D 三项错误。9(2018福建龙岩模拟)汉朝在出现自然灾异时,帝王常常公布“罪己诏”(自省或自我检讨),此现象在古代中国历朝中次数最多。这表明当时( )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B儒学影响治国理政C皇帝普遍虚怀纳谏 D皇权受到制度约束答案 B解析 通过材料时间“汉朝”及皇帝下“罪己诏”的原因是自然灾害发生,可判断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有关。 “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子“受命于天” ,代表“天”统治天下(君权天授或君权神授),天和人能够相互

9、感应,若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故 B 正确。A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虚怀纳谏” ,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并不是制度,故 D 项错误。10(2018山东泰安一模)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诗经)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 ”材料表明,西汉武、宣年间( )4A汉代的儒学重在阐发义理B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D以儒学为依据选拔人才答案 C解析 材料“

10、治河” “察变” “决狱” “谏书”体现作者重在强调儒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汉代儒学重在阐发义理,故 A 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儒学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以儒学为依据选拔人才”的相关信息,故 D 项错误。11(2019贵州遵义月考)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 。这一思想( )A不利于中医向现代化发展B否定了人对自然的作用C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D体现了临床医学的发展答案 C解析 材料“(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说明古代中医强调要顺应自然,故 C 项正确。材料中中医强调人顺应自然

11、的重要性,这一思想有利于中医向现代化发展,故 A 项错误;不能说顺应自然一定就否定了人对自然的作用,故 B 项错误;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学著作,故 D 项错误。12(2018江西省高三联考)两汉时期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涉及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等范畴,都与当时生产生活实际直接相关。魏晋时期的九章算术注不但推证了原书各面积、体积公式的正确性,还在推证过程中提出了“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来贯通各公式的关联。明朝的几何原本最大的优点在于运用了具有确定性的演绎推理的方法和严密的逻辑结构。据此可知我国古代数学( )A具有浓厚的实用性特征 B注重理论的探讨和概括C冲击了儒

12、家的传统规范 D由传统到具有近代色彩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两汉时期九章算术的内容与农耕经济密切相关,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研究层面,而魏晋时期和明朝都注重科技的演绎推理和逻辑结构,具有近代色彩,故 D 项正确。A 项没有包括魏晋和明朝两个时期的研究,B 项没有关注汉代的数学研究,这两项解读片面,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对儒学的冲击,故排除 C 项。二、非选择题13(2018福建龙岩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建元六年,田蚡把不治儒家五经的博士官一律罢黜,排斥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他(董仲舒)的所谓大一统,就是压抑诸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他摭取阴阳五行学说,提出君权神授的理论

13、,建议用儒家的纲常名教来维护封建统治。他也吸取了法家尊君抑臣的思想,主张用刑法加强统治。5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在汉武帝时期,学者的职能被限制在周朝的典籍上实际上多是儒学。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学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它成为一条走上仕途的主要途径。到了王莽时期,儒家信条更加受到追捧,王莽主张按照圣人的智慧进行统治,并建立对上天的崇拜。到了东汉,周代遗留下来的文化经典成为帝国大厦的皇冠。美陆威仪著,王兴亮译哈佛中国史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代儒学的发展及其影响。答案 (1)观点:

1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大一统思想;提出君权神授理论;以纲常名教来维护统治;以刑辅德思想。背景: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土地兼并现象、商人垄断盐铁和商业,严重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汉初无为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匈奴势力正在威胁着汉王朝的统治。(2)发展: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学子争相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兴盛;儒家经典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影响: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观点,由材料一“把不治儒家五经的博士官一律罢黜,排斥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 “他(董仲舒)的所谓大一统,就是压抑诸侯,加

15、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他摭取阴阳五行学说,提出君权神授的理论,建议用儒家的纲常名教来维护封建统治” “他也吸取了法家尊君抑臣的思想,主张用刑法加强统治”概括董仲舒的主张。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汉武帝时期的社会问题,从政治、经济、思想、边疆等方面总结董仲舒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第(2)问,第一小问发展,从材料二“学者的职能被限制在周朝的典籍上” “超过三万名学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 “成为一条走上仕途的主要途径” “儒家信条更加受到追捧”等概括;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王莽主张按照圣人的智慧进行统治” “周代遗留下来的文化经典成为帝国大厦的皇冠”及所学知识做答。14(2018河南郑州三模)阅读材料,完

16、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汉两代农耕在西北推广,黄河两岸的草地被清除。为满足都城的木材需要,温带森林被砍伐。水土流失使黄河河床升高,不时泛滥。汉朝时,黄河每 916 年决堤一次,到了唐朝后期变成了 10 年一次,北宋中期 3.6 年一次。12 世纪后期黄河改道更是常见。在清朝大部分时间里,人口压力迫使人们在黄河中游重新开垦脆弱的黄土地,导致黄河南河道每 1.89 年出现一班灾情。而在其他领域,利益驱使对资源的掠夺也愈演愈烈。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对木材的需求不断增加,明清时期,伐木出售成为大宗买卖。同时,国际市场的开放和荷兰殖民者的到来,鹿皮成为出口商品,致使鹿在台湾南部基本绝迹。摘编自(英)伊懋可大

17、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材料二 (自拟)公元前 3 世纪,随着炼铁和铸造技术在中国的提高,导致了对犁铧的研制。到公元前 2 世纪或公元前 1 世纪,犁壁已广泛地应用。17 世纪铁犁传入荷兰,引发了欧洲的农业革命。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及影响。(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生产力发展的特点,指出表中文物的史料价值。答案 (1)原因:农业的发展;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对外贸易的诱导。影响: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发;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动荡;竭泽而渔,不利于可持续发展。(2)特点: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良;铁农具

18、广泛使用;农业工具领先于世界;推动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价值:出土文物作为一手材料可以用于研究战国和汉代冶铁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材料一“秦汉两代农耕在西北推广” “为满足都城的木材需要” “人口压力” “利益驱使” “国际市场的开放和荷兰殖民者的到来” ,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压力以及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影响,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导致的自然灾害频发,自然灾害导致人民困苦、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等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随着炼铁和铸造技术在中国的提高,导致了对犁铧的研制” “犁壁已广泛地应用” “17 世纪铁犁传入荷兰,引发了欧洲的农业革命” “还不能翻土起垅,作用尚有局限” “使土破碎并落成整齐的垄坎”等内容概括。第二小问价值,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即可。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