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试卷 55及答案解析(总分:24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91,分数:182.00)1.单项选择题每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备选项最符合题意。(分数:2.00)_2.环境质量标准对环境中的( )作出了限制性规定。(分数:2.00)A.有害物质和因素B.控制标准C.环境监测D.检测方法3.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环境中的( )作出了限制性规定。(分数:2.00)A.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B.有害物质和因素C.有害因素和产生污染物的来源D.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物的来源4.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
2、排放标准要( )国家排放标准,须报经国务院批准。(分数:2.00)A.优于B.严于C.低于D.较低于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是由( )和( )组成的。(分数:2.00)A.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B.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建设项目环境质量评价技术导则C.规划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D.环境影响污染物排放评价,建设项目环境样品标准评价技术导则6.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总纲、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构成。(分数:2.00)A.行业规划B.地方标准C.行业标准D.区域标准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总纲、( )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行业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技术导则构成。(分数:2.00)A.专题B.专项C.总则D.区域功能8.因采用不同的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所得监测数据发生争议时,由( )裁定,或者指定采用一种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进行复测。(分数:2.00)A.省级环境行政主管部门B.市级行政主管部门C.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D.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9.排污口和污染物处理、处置场所的图形标志,执行( )。(分数:2.00)A.统一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标准B.国家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标准C.法定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标准D.常用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标准10.进行生态和环境质量影响评价时,执行有关( )。(分数:2.00)
4、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规范B.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C.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D.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总纲11.生产或服务过程的清洁生产分析采用( )发布的清洁生产规范性文件。(分数:2.00)A.国家B.地区C.省级D.市级12.不属于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基本要求的是( )。(分数:2.00)A.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性质B.工程分析应突出重点C.应用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准确、可信D.结合建设项目工程组成、规模、工艺路线,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素、方式、强度等进行详细分析与说明13.建设项目工程分析方法不包括( )。(分数:2.00)A.类比分析B.实测法C.实验法D.现场调研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5、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内容的是( )。(分数:2.00)A.工程基本数据B.污染影响因素分析C.交通运输D.重大危险源分析15.不属于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常见方法是( )。(分数:2.00)A.数学模型法B.收集资料法C.现场调查法D.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16.不属于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的是( )。(分数:2.00)A.数学模式法B.化学模型法C.类比分析法D.专业判断法17.筛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应考虑( )。(分数:2.00)A.定量预测或定性描述评价因子的变化B.定量分析评价因子的影响因素C.定性分析评价因子的影响因素D.定性分析评价因子的变化18.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对于二级评
6、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 )个。(分数:2.00)A.6B.8C.10D.1219.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我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和体现( )的战略防御手段,在建设项目选址、合理布局、污染防治和生态破坏的控制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分数:2.00)A.预防为主B.环境保护C.安全第一D.经济效益20.如果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 )km,并且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不一致,还需要进行补充地面气象观测。(分数:2.00)A.30B.40C.50D.6021.一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应进行为期( )的连续观测;二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 )
7、个月以上。(分数:2.00)A.1年,1B.1年,2C.2年,1D.2年,222.统计所收集的长期地面气象资料中,各风向出现的频率、( )单独统计。(分数:2.00)A.强风频率B.静风频率C.弱风频率D.台风频率23.风向玫瑰图应同时附当地气象台站( )年以上气候统计资料的统计结果。(分数:2.00)A.10B.15C.20D.3024.在模式计算中,若给静风风速赋一固定值,应同时分配静风一个( )。(分数:2.00)A.风速B.风量C.风向D.风频25.在主导风向中,风向角范围一般在连续( )左右,对于以( )方位角表示的风向,主导风向范围一般是指连续两到三个风向角的范围。(分数:2.00
8、)A.30,16B.30,14C.45,14D.45,1626.某区域的主导风向应有明显的优势,其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应( )。(分数:2.00)A.小于 30B.大于等于 30C.大于 30D.等于 3027.在大气环境评价中,预测因子应根据( )而定,选取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分数:2.00)A.气象条件B.气候条件C.环境因素D.评价因子28.预测范围应覆盖评价范围,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需要考虑因素是( )。(分数:2.00)A.污染源的排放高度B.评价范围的主导风向C.地理环境D.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29.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中的计算点不包括( )。(分数:2.00)
9、A.环境空气敏感区B.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C.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D.环境气象条件范围值30.预测网格点的分布应具有足够的( ),以尽可能精确预测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最大影响。(分数:2.00)A.分辨率B.清晰度C.面积点D.精确度31.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的预测网格设置,应依据计算出的网格点浓度分布而定,高浓度分布区,计算点间距应不大于( )m。(分数:2.00)A.40B.45C.50D.5532.计算小时平均浓度需采用长期气象条件,进行( )计算。(分数:2.00)A.逐时或逐次B.逐日或逐次C.逐日D.逐日或逐时33.选择( )(针对所有计算点)小时气象条件和对( )的若干个小时气象条件(可
10、视对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影响程度而定)作为典型小时气象条件。(分数:2.00)A.污染最严重的,各环境污染值最大B.污染最严重的,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影响最大C.污染源最大,各环境污染值最大D.污染源最大,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影响最大34.地形数据的来源应予以说明,地形数据的精度应结合评价范围及( )进行合理选择。(分数:2.00)A.评价方法B.预测网格点的设置C.评价对象D.预测网格点的规划35.一级评价项目预测时,对于施工期超过( )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还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分数:2.00)A.半年B.1年C.2年D.3年36.排放方案分( )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中
11、现有排放方案和环评报告所提出的推荐排放方案,排放方案内容根据项目选址、污染源的排放方式以及污染控制措施等进行选择。(分数:2.00)A.工程设计报告B.可行性设计研究C.环境评价报告D.环境推荐报告37.选择预测模式时,应结合模式的( )和( )进行合理选择。(分数:2.00)A.适用范围,对参数的要求B.适用范围,评价因子C.评价范围,对参数的要求D.评价范围,评价因子38.推荐模式清单不包括( )。(分数:2.00)A.估算模式B.进一步预测模式C.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D.大气环境气象分析39.自然通风锅炉是利用烟囱内、外温度不同所产生的( ),将空气吸人炉膛参与燃烧,把燃烧产物排向大
12、气的一种通风方式。(分数:2.00)A.风力梯度B.风力差C.温度差D.压力差40.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分( )规定了锅炉烟气中烟尘、二氧化硫和氢氧化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的排放限值。(分数:2.00)A.年限B.月限C.期限D.时长4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类区、二类区和三类区相应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所规定的( )。(分数:2.00)A.环境气候功能区B.环境污染有害因素功能区C.大气环境质量功能区D.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42.新建的燃煤、燃油(燃轻柴油、煤油除外)锅炉房只能设( )根烟囱,烟囱高度应根据锅炉房装机总容量进行设
13、计。(分数:2.00)A.1B.2C.3D.443.锅炉房装机总容量大于 28MW(40th)时,其烟囱高度应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确定,但不得低于( )m。(分数:2.00)A.30B.40C.45D.5044.燃气、燃轻柴油、煤油锅炉烟囱高度应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确定,但不得低于( )m。(分数:2.00)A.6B.8C.10D.1245.各种锅炉烟囱高度如果达不到以上任何一项规定时,其烟尘、SO 2 、NO x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应按相应区域和时段排放标准值的( )执行。(分数:2.00)A.20B.25C.40D.5046.在一条垂线上,水深大于 5m时,在水面下
14、 05m 水深处及在距河底 05m 处,各取样( )个。(分数:2.00)A.1B.2C.3D.447.在湖泊、水库中取样位置的布设上,取样位置可以采用以建设项目的排放口为中心,沿( )布设的方法。(分数:2.00)A.放射线B.直线C.断面方向D.断面垂线方向48.大、中型湖泊与水库,其水深布设水质取样点在平均水深小于 10m时,取样点设在水面( )m 处,但距湖库底不应05m。(分数:2.00)A.02B.05C.08D.149.海湾水质取样位置的设置主要考虑( )、评价工作等级,一般按照一定的水域面积布设水质取样位置。(分数:2.00)A.污水排放地域B.污水排放量C.污水排方式D.污水
15、排放频率50.在海湾中取样位置的布设原则上应尽量覆盖相应( )的调查范围,并且切实反映海湾的水质和水文特点。(分数:2.00)A.评价方法B.评价等级C.水域D.水域污染物51.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预测方法不包括( )。(分数:2.00)A.数学模式法B.物理模型法C.类比分析法D.非专业判断法52.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期原则上一般划分为几个阶段,但不包括( )。(分数:2.00)A.施工期B.建设期C.运行期D.服务期满后53.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评价等级、地面水环境特点和当地环保要求,个别建设项目应预测( )对地面水环境的影响。(分数:2.00)A.服务期满后B.建设期C.运行期D.
16、施工期54.预测水质参数筛选原则是按照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评价等级、( ),确定建设项目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分数:2.00)A.当地环境影响要求筛选B.当地环保要求筛选C.当地大气环境条件筛选D.当地气象条件筛选55.水质参数选择原则不包括( )。(分数:2.00)A.根据建设项目特点B.水域类别C.评价范围D.评价等级56.一级评价项目预测时,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不需要预测的内容是( )。(分数:2.00)A.环境空气保护目标B.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C.环境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D.环境评价范围内的最大日平均气温57.环境标准体系不包括( )。(分数:2.00
17、)A.国家环境标准B.地方环境标准C.环境保护部标准D.环境基础标准58.环境监测中最常见的方法中不包括( )。(分数:2.00)A.分析法B.测定法C.采样法D.检测法5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于异地搬迁建设项目,在工程分析时,需说明的内容中不包括( )。(分数:2.00)A.现有工程的基本情况B.污染排放及达标情况C.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及拟采取的整改措施D.异地搬迁的原因及与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60.对于一级评价项目,需酌情对污染较严重时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作温廓线分析,但不需要分析( )。(分数:2.00)A.逆温层出现的频率B.逆温层出现的平均高度范围C.逆温层出现的高度D.逆
18、温层出现的强度61.一级评价项目预测时,预测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时不包括( )。(分数:2.00)A.环境空气保护目标B.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C.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D.环境空气质量62.取样断面上水质取样垂线设置时,若断面形状十分不规则,应结合( ),适当调整取样垂线的位置和数目。(分数:2.00)A.主流线的方向B.主流线的位置C.侧流线的位置D.侧流线的方向63.在对地下水污染源调查过程中,对已有污染源调查资料的地区,一般可通过( )解决。(分数:2.00)A.现场调研B.数学分析C.群众参与D.搜集现有资料64.对改、扩建类建设项目,包气带污染调查取样深度一般在地面以下(
19、)即可。(分数:2.00)A.1570cmB.3570cmC.2580cmD.3580cm65.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因子应根据拟建项目的( )选定。(分数:2.00)A.污染特征B.污染源性质C.污染半径D.污染物种类66.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时,对于类建设项目应监测地下水水位,涉及可能造成( )的类建设项目,也应监测相应的地下水( )。(分数:2.00)A.土壤盐渍化,水质指标B.土壤盐渍化,水污染半径C.土壤沙化,污染源种类D.土壤沙化,水质指标67.监测井点的层位应以潜水和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的有开发利用价值的( )为主。(分数:2.00)A.地表水B.含水层C.水质指标D.水文气候68.地下水
20、环境现状监测的监测井点布设中,对于类和类改、扩建项目,当现有监测井不能满足监测位置和监测深度要求时,应布设新的地下水( )。(分数:2.00)A.现状监测井B.现状观测点C.临时监测井D.临时观测点69.一般情况下,地下水水位监测点数应大于相应评价级别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数的( )倍以上。(分数:2.00)A.1B.2C.3D.470.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布设时,一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 )点层。评价区面积大于( )km 2 时,每增加( )km 2 水质监测点应至少增加( )个点层。(分数:2.00)A.7,100,15,1B.7,100,10,2C.8,90,15,1D.8,9
21、0,10,271.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布设时,一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一般要求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各不得少于( )个点层,建设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 )个点层。(分数:2.00)A.1,3B.1,4C.2,3D.2,472.评价级别为一级的类和田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监测井(孔)点应进行( )取样。(分数:2.00)A.水质B.定深水质C.潜水层水质D.地表水73.评价级别为一级的类和类建设项目时,地下水监测井中水深大于( )m 时,取 3个水质样品,取样点深度应分别在井水位以下( )m 之内。(分数:2.00)A.20,1B.20,2C.
22、25,1D.25,27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若评价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对于新建项目,若有近 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监测资料,应在评价期内至少进行( )次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分数:2.00)A.1B.2C.3D.475.地下水水质样品应采用( )或人工活塞闭合式与敞口式定深采样器进行采集。(分数:2.00)A.半自动式采样泵B.自动式采样泵C.手动式采样泵D.人工采样76.当声源为固定声源时,现状测点应重点布设在可能既受到( ),又受到建设项目声源影响的敏感目标处,以及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分数:2.00)A.现有声源影响B.其他声源影响C.无规则声源影响D.远距离影响7
23、7.分析评价范围内现有主要( )、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等,明确主要声源分布。(分数:2.00)A.声源种类B.声源强度C.声源起源D.声源数量78.建设项目噪声预测应掌握的基础资料包括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和( )、室外声波传播条件、气象参数及有关资料等。(分数:2.00)A.建设布局B.建筑布局C.声环境传播D.声源种类79.声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根据噪声预测结果和环境噪声评价标准,评述建设项目在施工、运行阶段噪声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 )(以敏感区域或敏感点为主)。(分数:2.00)A.传播速度B.噪声强度C.噪声类型D.超标状况80.户外声源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引起声级衰减的主要因素有
24、: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包括反射体引起的修正)、( )、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绿化林带以及气象条件引起的附加衰减等。(分数:2.00)A.对流辐射的衰减B.热辐射衰减C.屏障引起的衰减D.障碍物的屏蔽81.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分数:2.00)A.收集资料法B.现场调查法C.现场测量法D.类比法82.在已有图件资料选择时,只有当图件资料的精度( )评价精度要求时,才能在本项目中直接引用。(分数:2.00)A.高于或相当于B.低于C.近似于D.较高于83.在遥感信息源选择中,下列不属于图像分别率主要指标的是( )。(分数:2.00)A.空间分辨率B.
25、波谱分辨率C.时间分辨率D.波形分辨率84.制图比例决定着图上量测的精度和表示( )的详略程度。(分数:2.00)A.评价对象B.评价范围C.评价程度D.评价内容8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色彩设置原则的是( )。(分数:2.00)A.天然色原则B.象征、涵义原则C.协调性原则D.互补性原则86.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为( )级。(分数:2.00)A.1B.2C.3D.487.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的粒径( )也可划为气态污染物。(分数:2.00)A.大于 15mB.小于 15mC.等于 15mD.小于等于 15m88.我国颁布的第一个适用于区域性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是( )。(分数:2.00)A.开
26、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B.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C.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D.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89.开发区的规划方案一般是由( )作出的,在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对规划方案从环境影响的角度作出分析和评价。(分数:2.00)A.建设单位委托规划设计部门B.环保部门规划设计C.国家环境保护规划部门D.发展与改革委员会90.土壤微生物数量或土壤酶活性强度历来被视为( )或肥力的主要依据。(分数:2.00)A.分析土壤活性B.评价土壤活性C.土地活性高低D.土壤指数91.环境问题的识别应根据开发区的性质、规模、建设内容、发展规划并结合( )进行。(分数:2.0
27、0)A.区域环境现状B.环境评价结果C.环境有害因素分析D.环境评价报告书二、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31,分数:62.00)92.不定项选择题每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备选项符合题意。(分数:2.00)_93.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包括( )两种形式。(分数:2.00)A.环境要素B.专题C.环境风险评价D.行业建设环境影响评价94.国家环境标准分为( )标准。(分数:2.00)A.规范性B.强制性C.推荐性D.可行性95.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 )排放标准。(分数:2.00)A.跨行业综合性B.行业性C.国家性D.地方性96.( )的建设项目应提出施工期环境监理的具体要求。(
28、分数:2.00)A.建设周期长B.施工周期长C.服务周期长D.影响范围广97.生态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应设置( )等影响专题。(分数:2.00)A.施工期B.环境敏感区C.珍稀动植物D.社会9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总则中,应包括( )等内容。(分数:2.00)A.编制依据B.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C.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D.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99.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应给出( ),并根据环境质量标准或评价指标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分数:2.00)A.预测时段B.预测内容C.预测范围D.预测方法及预测结果100.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附录和附件中,将建设项目( )等必要的有关文件、资
29、料附在环境影响报告书后。(分数:2.00)A.依据文件B.评价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批复文件C.引用文献资料D.原燃料品质101.工业炉窑是指在工业生产中用燃料燃烧或电能转换产生的热量,将物料或工件进行冶炼、( )等工序的热工设备。(分数:2.00)A.陆烧B.烧结C.熔化D.加热102.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在一类区内,除( )临时用沥青加热炉外,禁止新建各种工业炉窑,原有的工业炉窑改建时不得增加污染负荷。(分数:2.00)A.企业B.市政C.建筑施工D.矿山103.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适用于除( )外使用固体、液体、气体燃料和电加热的工业炉窑的管理,以及工业炉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
30、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分数:2.00)A.炼焦炉B.煤炼油C.焚烧炉D.水泥工业10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规定了本标准的( )、分时段的锅炉烟尘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限值、锅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燃煤锅炉烟尘初始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限值以及有关烟囱高度和监测的规定等。(分数:2.00)A.适用范围B.适用区域划分C.年限划分D.适用功能区域划分105.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两控区”是指国家所划定( )的范围。(分数:2.00)A.酸雨控制区B.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C.二氧化氮控制 ND.氮氧化合物控制区106.锅炉大气
31、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类功能区新建锅炉禁止新建以( )为燃料的锅炉。(分数:2.00)A.汽油B.重油C.柴油D.渣油107.湖泊与水库的简化时,可以将湖泊、水库简化为( )。(分数:2.00)A.大湖(库)B.小湖(库)C.分层湖(库)D.小型湖泊108.水质数学模式的选用主要考虑( )、污染物的性质及水质分布状态、评价等级要求等方面。(分数:2.00)A.水体类型B.排污状况C.环境水文条件D.水力学特征10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按年限规定了第一类污染物和第二类污染物( )。(分数:2.00)A.最高允许排放浓度B.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C.最高允许排放量D.部分行业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种类110
32、.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应根据( )进行。(分数:2.00)A.水文气候条件B.水文地质条件C.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结果D.环境水污染物种类调查结果111.预测的范围、时段、内容和方法均应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工程特征与环境特征,结合( ),应以拟建项目对地下水水质、水位、水量动态变化的影响及由此而产生的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为重点。(分数:2.00)A.当地环境功能B.环保要求确定C.当地大气环境D.环境最高许可浓度值112.类建设项目预测因子的选取重点包括反映地下水循环特征和水质成因类型的( )。(分数:2.00)A.常规项目B.超标项目C.污染物D.水文地质特征113.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33、方法包括( )。(分数:2.00)A.数学模型法B.类比预测法C.现场调研D.搜集资料114.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三级评价可采用( )。(分数:2.00)A.回归分析B.趋势外推C.时序分析D.类比预测法115.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采用数值法或解析法预测时,应先进行( )。(分数:2.00)A.参数识别B.筛选参数C.评价因子D.模型验证116.污染源概化包括( )的概化。(分数:2.00)A.排放方向B.排放形式C.排放规律D.排放口确定117.对于一级评价建设项目,地下水水量(水位)、水质预测所需用的含水层( )等参数值应通过现场试验获取。(分数:2.00)A.渗透系数B.释
34、水系数C.给水度D.弥散度118.利用污水回灌、污水排放、有害废弃物(城市垃圾、工业废渣、核废料等)的堆放和地下处置,必须经过环境地质( ),征得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方能施行。(分数:2.00)A.可行性论证B.环境影响评价C.环境影响分析D.环境水分析119.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四方面的分析,包括( )。(分数:2.00)A.分析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B.分析建设项目的噪声源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或主要原因C.分析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备布局和设备选型的合理性D.分析建设项目设计中已有的噪声防治措施的适用性和防治效果120.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做到文字简洁、( )、结论清晰明确。(分数:2.00
35、)A.图文并茂B.数据详实C.论点明确D.论据充分121.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中,空气环境质量现状包括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 )。(分数:2.00)A.污染物排放B.控制现状C.污染物种类D.污染物数量122.在开发区规划方案放在区域发展的层次上进行合理性分析上,突出开发区( )的合理性。(分数:2.00)A.总体发展目标B.布局C.环境功能区划D.环境污染源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试卷 55答案解析(总分:24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91,分数:182.00)1.单项选择题每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备选项最符合题意。(分数:
36、2.00)_解析:2.环境质量标准对环境中的( )作出了限制性规定。(分数:2.00)A.有害物质和因素 B.控制标准C.环境监测D.检测方法解析:解析: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3.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环境中的( )作出了限制性规定。(分数:2.00)A.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 B.有害物质和因素C.有害因素和产生污染物的来源D.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物的来源解析:解析: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是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
37、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4.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要( )国家排放标准,须报经国务院批准。(分数:2.00)A.优于B.严于 C.低于D.较低于解析:解析: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是由( )和( )组成的。(分数:2.00)A.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B.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建设项目环境质量评价技术导则C.规划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D.环境影响污染物排放评价,建设项目环
38、境样品标准评价技术导则解析: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组成。6.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总纲、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构成。(分数:2.00)A.行业规划 B.地方标准C.行业标准D.区域标准解析:解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总纲、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行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构成,总纲对后两项导则有指导作用,后两项导则的制定要遵循总纲总体要求。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总纲、(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行业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技术导则构成。(分数:2.00)A.专题B.专项 C.总则
39、D.区域功能解析:解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总纲、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构成,总纲对后两项导则有指导作用,后两项导则的制定要遵循总纲总体要求。8.因采用不同的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所得监测数据发生争议时,由( )裁定,或者指定采用一种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进行复测。(分数:2.00)A.省级环境行政主管部门B.市级行政主管部门C.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解析:解析:因采用不同的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所得监测数据发生争议时,由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裁定,或者指定采用一种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进行复测。9.排污口和污染物处理、处置场
40、所的图形标志,执行( )。(分数:2.00)A.统一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标准B.国家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标准 C.法定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标准D.常用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标准解析:解析:排污口和污染物处理、处置场所的图形标志,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标准。10.进行生态和环境质量影响评价时,执行有关( )。(分数:2.00)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规范 B.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C.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D.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总纲解析:解析:进行生态和环境质量影响评价时,执行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规范。11.生产或服务过程的清洁生产分析采用( )发布的清洁生产规范性文件。(分数:2.00)A.国家 B.
41、地区C.省级D.市级解析:解析:生产或服务过程的清洁生产分析采用国家发布的清洁生产规范性文件。12.不属于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基本要求的是( )。(分数:2.00)A.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性质 B.工程分析应突出重点C.应用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准确、可信D.结合建设项目工程组成、规模、工艺路线,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素、方式、强度等进行详细分析与说明解析:解析:现行总纲规定,工程分析应符合以下要求:工程分析应突出重点;应用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准确、可信;结合建设项目工程组成、规模、工艺路线,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素、方式、强度等进行详细分析与说明。13.建设项目工程分析方法不包括( )。(分数:2.00)
42、A.类比分析B.实测法C.实验法D.现场调研 解析:解析:工程分析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目前采用较多的工程分析方法有类比分析法、实测法、实验法、物料平衡计算法和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等。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内容的是( )。(分数:2.00)A.工程基本数据B.污染影响因素分析C.交通运输D.重大危险源分析 解析:解析:工程分析的内容包括工程基本数据、污染影响因素分析、生态影响因素分析、原辅材料、产品、废物的储运、交通运输、公用工程、非正常工况分析、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污染物排放统计汇总等。15.不属于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常见方法是( )。(分数:2.00)A.数学模型法 B.收
43、集资料法C.现场调查法D.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解析:解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常见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16.不属于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的是( )。(分数:2.00)A.数学模式法B.化学模型法 C.类比分析法D.专业判断法解析:解析:预测环境影响时应尽量选用通用、成熟、简便并能满足准确度要求的方法。同时应分析所采用的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的适用性。目前使用较多的预测方法有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分析法和专业判断法等。17.筛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应考虑( )。(分数:2.00)A.定量预测或定性描述评价因子的变化 B.定量分析评价因子的影响
44、因素C.定性分析评价因子的影响因素D.定性分析评价因子的变化解析:解析:在收集反映社会环境影响的基础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筛选出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定量预测或定性描述评价因子的变化。18.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对于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 )个。(分数:2.00)A.6 B.8C.10D.12解析:解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 10个;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数不应少于 6个;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否则,可布置 24个点进行监测。19.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我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和体现( )的战略防御手段,在建设项目选
45、址、合理布局、污染防治和生态破坏的控制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分数:2.00)A.预防为主 B.环境保护C.安全第一D.经济效益解析:解析: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我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和体现“预防为主”的战略防御手段,在建设项目选址、合理布局、污染防治和生态破坏的控制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0.如果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 )km,并且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不一致,还需要进行补充地面气象观测。(分数:2.00)A.30B.40C.50 D.60解析:解析:如果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 50km,并且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不一致,还需要进行补充地面气象观测
46、。21.一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应进行为期( )的连续观测;二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 )个月以上。(分数:2.00)A.1年,1B.1年,2 C.2年,1D.2年,2解析:解析:一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应进行为期一年的连续观测;二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 2个月以上。22.统计所收集的长期地面气象资料中,各风向出现的频率、( )单独统计。(分数:2.00)A.强风频率B.静风频率 C.弱风频率D.台风频率解析:解析:统计所收集的长期地面气象资料中,各风向出现的频率,静风频率单独统计。23.风向玫瑰图应同时附当地气象台站( )年
47、以上气候统计资料的统计结果。(分数:2.00)A.10B.15C.20 D.30解析:解析:风向玫瑰图应同时附当地气象台站多年(20 年以上)气候统计资料的统计结果。24.在模式计算中,若给静风风速赋一固定值,应同时分配静风一个( )。(分数:2.00)A.风速B.风量C.风向 D.风频解析:解析:在模式计算中,若给静风风速赋一固定值,应同时分配静风一个风向。25.在主导风向中,风向角范围一般在连续( )左右,对于以( )方位角表示的风向,主导风向范围一般是指连续两到三个风向角的范围。(分数:2.00)A.30,16B.30,14C.45,14D.45,16 解析:解析:风向角范围一般在连续
48、45。左右,对于以十六方位角表示的风向,主导风向范围一般是指连续两到三个风向角的范围。26.某区域的主导风向应有明显的优势,其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应( )。(分数:2.00)A.小于 30B.大于等于 30 C.大于 30D.等于 30解析:解析:某区域的主导风向应有明显的优势,其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应大于等于 30。27.在大气环境评价中,预测因子应根据( )而定,选取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分数:2.00)A.气象条件B.气候条件C.环境因素D.评价因子 解析:解析:在大气环境评价中,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选取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28.预测范围应覆盖评价范围,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需要考虑因素是( )。(分数:2.00)A.污染源的排放高度B.评价范围的主导风向C.地理环境 D.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解析:解析:预测范围应覆盖评价范围,同时还应考虑污染源的排放高度、评价范围的主导风向、地形和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等进行适当调整。29.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中的计算点不包括( )。(分数:2.00)A.环境空气敏感区B.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C.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D.环境气象条件范围值 解析: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