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53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90,分数:90.00)1.下列不属于环境标准体系的是U /U。 A.国家环境标准 B.环境保护标准 C.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D.地方环境标准(分数:1.00)A.B.C.D.2.关于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U /U。 A.在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 B.在执行上,国家环境标准优先于地方环境标准 C.在执行上,地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D.在执行上,国家污染排放标准优先于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分数:1.00)A.B.C.
2、D.3.下列关于生态现状一级评价的说法错误的是U /U。 A.一级评价应给出采样地样方实测、遥感等方法测定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数据 B.给出主要生物物种名录 C.给出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等调查资料 D.可充分借鉴已有资料进行说明(分数:1.00)A.B.C.D.4.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不包括的因素是U /U。 A.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 B.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C.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 D.项目的投资额(分数:1.00)A.B.C.D.5.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的要求,公众意见调查应该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中的U /U进行。 A.正式工作阶段 B.审批环境影响报
3、告书(表)阶段 C.报告书编制阶段 D.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分数:1.00)A.B.C.D.6.生态现状评价生态机理分析法步骤不包括U /U。 A.调查植物和动物分布、动物栖息地和迁徙路线 B.根据调查结果分别对植物或动物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进行分析,描述其分布特点、结构特征和演化等级 C.将影响因子图和底图叠加,得到生态影响评价图 D.识别有无珍稀濒危物种及重要经济、历史、景观和科研价值的物种(分数:1.00)A.B.C.D.7.下列关于生态现状评价图形叠置法叙述错误的是U /U。 A.主要用于区域生态质量评价和影响评价 B.用于具有区域性影响的特大型建设项目评价中,如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4、新能源基地建设、矿业开发项目等 C.运用 3s 技术,分析评价因子的不同影响性质、类型和程度 D.用于土地利用开发和农业开发中(分数:1.00)A.B.C.D.8.下列属于工程分析方法的有U /U。 A.叠图法 B.网络法 C.矩阵法 D.实验法(分数:1.00)A.B.C.D.9.工程分析时,当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等技术文件中记载的资料、数据等能够满足工程分析的需要和精度要求时,应U /U引用。 A.直接 B.直接或间接 C.间接 D.通过复核校对后(分数:1.00)A.B.C.D.10.在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方法中,U /U以理论计算为主,比较简单。 A.实测法 B.类比分析法
5、C.物料平衡计算法 D.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分数:1.00)A.B.C.D.1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了 33 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下列U /U不属于其指标体系。 A.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B.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C.污染物单位时间排放量 D.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分数:1.00)A.B.C.D.12.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U /U级。 A.一 B.二 C.三 D.四(分数:1.00)A.B.C.D.13.下列关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常规大气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和频次说法不正确的是U /U。 A.NO2和 03的分析都可使用化学发光法 B.凡进行小时平均采样的,采样时间均至少 45
6、min C.CO 分析方法为非分散红外法 D.凡进行能够日平均采样的,采样时间均至少 18h(分数:1.00)A.B.C.D.14.某生产氮肥的化工厂建于 2012 年,其锅炉污染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烟囱高度为 60m,氮氧化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是U /Umg/m 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是U /Ukg/h。 A.240 12 B.1400 16 C.240 16 D.1400 80(分数:1.00)A.B.C.D.1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三项指标,均指U /U不得超过的限值。 A.日平均值 B.任何 1h 平均值 C.月平均值 D.年平均值(分数:1.00)A.B.
7、C.D.16.自U /U起,立项的新、扩、改建项目及其建成后投产的企业排放恶臭污染物时应执行二级、三级标准中相应的标准值。 A.1994 年 6 月 1 日 B.1997 年 1 月 1 日 C.1997 年 12 月 31 日 D.2001 年 1 月 1 日(分数:1.00)A.B.C.D.17.“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中的臭气浓度的单位是U /U。 A.无量纲 B.mg/m3 C.mg/L D.kg/h(分数:1.00)A.B.C.D.18.我国现有的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中,依据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U /U。 A.工业炉窑执行工业炉窑大
8、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B.锅炉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C.火电厂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重有色金属工业执行重有色金属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分数:1.00)A.B.C.D.19.在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仅对 6 种气态污染物提出了排放浓度控制限值,其中U /U不在此标准规定之列。 A.铅、汞 B.氟及其化合物 C.二氧化硫 D.颗粒物(分数:1.00)A.B.C.D.20.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中,第U /U评价应选择导则推荐模式清单中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二级(分数:1.00)A.B.C.D.21.预测范围应覆盖评价范
9、围,同时还应考虑U /U等进行适当调整。 A.污染源的排放高度、评价范围的主导风向、地形和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 B.污染源的排放高度、地形和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 C.评价范围的主导风向、地形和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 D.污染源的排放高度、评价范围的主导风向(分数:1.00)A.B.C.D.2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U /U步进行。 A.9 B.10 C.11 D.12(分数:1.00)A.B.C.D.23.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的基本资料不包括U /U。 A.水域功能是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基本资料 B.评价建设项目的地面水环境影响所采用的水质标准应与环境现状评价相同 C.规划中几个建设项目在一定时期
10、(如 5 年)内兴建并向同一地面水环境排污时,应由政府有关部门规定各建设项目的排污总量或允许利用水体自净能力的比例(政府有关部门未作规定的可以自行拟定并报环保部门认可) D.向已超标的水体排污时,无须结合环境规划酌情处理或由环保部门事先规定排污要求(分数:1.00)A.B.C.D.24.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的污水排放量划分为U /U等级。 A.3 个 B.5 个 C.6 个 D.7 个(分数:1.00)A.B.C.D.25.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的“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中,U /U可称为“复杂”。 A.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含有三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2 B.污染物
11、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 C.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含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 D.只含有一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分数:1.00)A.B.C.D.26.某排污口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为 15m3/s,则其水域规模为U /U。 A.大河 B.小河 C.中河 D.特大河(分数:1.00)A.B.C.D.27.一般情况下,河流三级评价中,可调查U /U。 A.平水期和枯水期 B.丰水期和枯水期 C.平水期 D.枯水期(分数:1.00)A.B.C.D.28.点源调查的繁简程度可以根据U /U及其与建设项目的关系略有不同。 A.投资规模 B.受
12、纳水体 C.评价级别 D.地理条件(分数:1.00)A.B.C.D.29.公式 ISE=c pQp/(cs-ch)Qh指( )。 A.评价河段的流量(m 3/s) B.河流流量(t/s) C.废水排放量(m 3/s) D.废水排放量(mg/s)(分数:1.00)A.B.C.D.30.某河流,平水期平均流量为 120m3/s,河流断面形状近似矩形,河宽 45m,水深 6m,现进行一级评价,则在取样断面上应取U /U水样。 A.6 个 B.3 个 C.4 个 D.2 个(分数:1.00)A.B.C.D.31.地面水环境预测应考虑水体自净能力不同的各个时段,评价等级为一、二级时应预测U /U的环境影
13、响。 A.水体自净能力最小时段 B.水体自净能力最小和最大两个时段 C.水体自净能力最小和一般两个时段 D.枯水期和丰水期两个时段(分数:1.00)A.B.C.D.32.一般常用U /U进行单项水质因子的评价。 A.自净利用指数法 B.极值指数法 C.内梅罗指数法 D.标准指数法(分数:1.00)A.B.C.D.3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排入 GB 38382002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应执行U /U标准。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分数:1.00)A.B.C.D.34.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
14、质问题的建设项目是第U /U类项目。 A. B. C. D.未给出(分数:1.00)A.B.C.D.35.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可分为U /U级。 A.二 B.三 C.四 D.五(分数:1.00)A.B.C.D.36.地下水一级评价要求通过搜集资料和环境现状调查,了解区域内多年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U /U掌握建设项目场地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及评价区域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污染源状况、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与规划。 A.基本 B.细 C.粗略 D.未规定(分数:1.00)A.B.C.D.37.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范围应包括U /U,必要时还应扩展至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 A.与建设
15、项目相关的环境保护目标 B.与建设项目相关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敏感区域 C.未规定 D.与建设项目相关的环境敏感区域(分数:1.00)A.B.C.D.38.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因子应根据U /U选定。 A.拟建项目的最优化 B.拟建项目的目标 C.拟建项目的要求 D.拟建项目的污染特征(分数:1.00)A.B.C.D.39.监测井点的层位应以U /U和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的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为主。 A.深水 B.潜水 C.地表水 D.地下水(分数:1.00)A.B.C.D.40.地下水一级评价项目一般要求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各不得少于 1 个点/层,建设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
16、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U /U个点/层。 A.0 B.1 C.2 D.3(分数:1.00)A.B.C.D.41.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应采用U /U进行评价。 A.统计法 B.模型法 C.标准指数法 D.推算法(分数:1.00)A.B.C.D.42.下列不属于声环境影响一级评价工程分析的内容是U /U。 A.给出建设项目对环境有影响的主要声源的数量、位置和声源源强 B.在标有比例尺的图中标明固定声源的具体位置或流动声源的路线、跑道等位置 C.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给出各敏感目标的预测值 D.在缺少声源源强的相关资料时,应通过类比测量取得,并给出类比测量的条件(分数:1.00)A.B.C.D.43.地
17、下水环境影响预测重点不包括U /U。 A.严重污染地区 B.主要污水排放口和固体废物堆放处的地下水下游区域 C.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敏感区域(如重要湿地、与地下水相关的自然保护区和地质遗迹等) D.已有、拟建和规划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区(分数:1.00)A.B.C.D.44.评价U /U对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影响时,应依据地下水资源补采平衡的原则,评价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及可能出现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类型、性质及其影响的范围、特征和程度等。 A.类建设项目 B.类建设项目 C.类建设项目 D.未提及(分数:1.00)A.B.C.D.45.地下水质量标准规定U /U水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
18、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A.类 B.类 C.类 D.类(分数:1.00)A.B.C.D.46.声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别,按评价对象划分可分为U /U。 A.建设项目声源对外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外环境声源对需要安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B.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 C.建设项目声源对外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和流动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 D.固定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外环境声源对需要安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数:1.00)A.B.C.D.47.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时段可分为U /U。 A.策划期、施工期 B.策划期、运行期 C.施工期、运行期 D.运行期、监测期(分数:1.00)A.B.C.D.
19、48.突发噪声的评价量为U /U。 A.昼间等效声级(L d) B.夜间等效声级(L n) C.最大 A 声级(L max) D.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L WECPN)(分数:1.00)A.B.C.D.49.固定声源为运行期声源时,将U /U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 A.固定声源投产运行前 B.固定声源投产运行中 C.固定声源施工后 D.固定声源投产运行后(分数:1.00)A.B.C.D.50.某中型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 35dB(A),受影响人口增加较多,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U /U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二级或三级评价(分数:1.
20、00)A.B.C.D.51.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应分析评价U /U,说明其受到现有主要声源的影响状况。 A.声源种类 B.声源数量 C.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内各敏感目标超标、达标情况 D.噪声特征(分数:1.00)A.B.C.D.52.对于两条跑道改、扩建机场工程,可布设U /U个飞机噪声测点。 A.13 B.914 C.1218 D.39(分数:1.00)A.B.C.D.53.声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应U /U评价范围。 A.大于 B.覆盖 C.小于 D.略大于(分数:1.00)A.B.C.D.54.以柱面波形式辐射声波的声源,其辐射声波的声压幅值与声波传播距离的平方根 (分数:1.00)A.B.
21、C.D.55.根据公路、城市道路交通运输噪声预测内容,应按U /U绘制代表性路段的等声级线图,分析敏感目标所受噪声影响的程度,确定噪声影响的范围,并说明受影响人口分布情况。 A.预测值 B.背景值 C.叠加值 D.贡献值(分数:1.00)A.B.C.D.56.第 2 类声环境功能区执行的环境噪声昼夜标准值分别是U /U。 A.50 dB,40 dB B.60 dB,50 dB C.55 dB,45 dB D.65 dB,55 dB(分数:1.00)A.B.C.D.57.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进行环境噪声测量时,监测点应距离墙面和其他反射面至少 1m,距窗约U /U,距地面 1.21.5m。 A.
22、1m B.1.2m C.1.211.5m D.1.5m(分数:1.00)A.B.C.D.5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和固定设备U /U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及其测量方法。 A.四周 B.范围 C.区域 D.厂界(分数:1.00)A.B.C.D.59.依据声环境质量标准,二级公路两侧区域属于U /U声环境功能区。 A.1 类 B.3 类 C.4a 类 D.4b 类(分数:1.00)A.B.C.D.60.划定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的原则和依据是生态因子之间的U /U。 A.相互依存 B.互相影响 C.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 D.互相影响或相互依存(分数:1.00)A.B.C.D.61.生态影响
23、评价的分级,根据评价项目的U /U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划分为 1、2、3 级。 A.投资规模 B.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范围 C.对生态影响范围的大小 D.对生态影响的程度和影响范围的大小(分数:1.00)A.B.C.D.62.下列U /U是评价工作范围的确定原则和依据。 A.生态完整性 B.生态因子 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分数:1.00)A.B.C.D.63.工程分析时段不包括下列U /U。 A.勘察期 B.施工期 C.运营期 D.检查期(分数:1.00)A.B.C.D.64.生态现状调查中,U /U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可依据已有资料推断,或实测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方予
24、以验证。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四级评价(分数:1.00)A.B.C.D.65.常用的生态现状评价方法中,U /U的特点是简单明了,针对性强。 A.列表清单 B.模型法 C.图形叠置 D.生态机理分析(分数:1.00)A.B.C.D.66.下列U /U的影响评价,应在明确保护目标的性质、特点、法律地位和保护要求的情况下,分析评价项目的影响途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预测潜在的后果。 A.敏感生态保护目标 B.生态影响预测 C.普通生态保护目标 D.生物保护目标(分数:1.00)A.B.C.D.67.生态保护措施的基本内容包括U /U。(1)生态保护措施应包括保护对象和目标
25、,内容、规模及工艺,实施空间和时序,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分析,绘制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和典型措施设施工艺图。估算或概算环境保护投资。(2)对可能具有重大、敏感生态影响的建设项目,区域、流域开发项目,应提出长期的生态监测计划、科技支撑方案,明确监测因子、方法、频次等。(3)明确施工期和运营期管理原则与技术要求。可提出环境保护工程分标与招投标原则,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环境保护阶段验收和总体验收、环境影响后评价等环保管理技术方案。 A.(1)(2)(3) B.(1)(2) C.(2)(3) D.(1)(3)(分数:1.00)A.B.C.D.6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U /U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
26、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做出了规定。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分数:1.00)A.B.C.D.69.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之一是对拟议的开发区U /U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并提出完善开发区规划的建议的对策。 A.主要 B.每个 C.重点 D.某个(分数:1.00)A.B.C.D.70.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是指按U /U规划要素,逐项比较分析开发区规划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其他专项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 A.部分 B.主要 C.所有 D.次要(分数:1.00)A.B.C.D.71.开发区生产力配置一般有U /U个基本要素。 A.八 B.十 C
27、.十一 D.十二(分数:1.00)A.B.C.D.72.开发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进行单项指标分级评分,其中单项指标评分可分为 U /U。 A.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 B.适宜、基本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 C.很适宜、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 D.很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分数:1.00)A.B.C.D.73.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是指在满足环境质量目标的前提下,污染物的U /U。 A.最佳排放总量 B.允许排放总量 C.最小排放总量 D.排放总量(分数:1.00)A.B.C.D.74.对开发区水环境容量与废水排放总量,若预测的各项总量值均低于基础技术水平的总量控制和水环境容量的总量控制指标,可选
28、择U /U指标提出总量控制方案。 A.最大 B.中间 C.最小 D.其中之一(分数:1.00)A.B.C.D.75.一般情况下,开发区边界应该与外部较敏感地区保持一定的U /U距离。 A.绿化防护 B.安全防护 C.空间防护 D.卫生防护(分数:1.00)A.B.C.D.76.开发区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应从改变能源系统及能源转换技术方面进行分析,重 点是U /U的集中转换技术的多方案比较。 A.化石能源 B.重油 C.能源 D.煤(分数:1.00)A.B.C.D.77.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尽可能在规划编制的U /U介入,并将对环境的考虑充分融入规划中。 A.评审阶段 B.初期 C.中期 D.末期
29、(分数:1.00)A.B.C.D.78.一项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把与该规划相关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相应的项目联系起来,作U /U考虑。 A.全局性 B.整体性 C.宏观性 D.综合性(分数:1.00)A.B.C.D.79.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综合考虑规划实施后对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所构成的U /U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A.生物群落 B.生态系统 C.生态环境 D.生态景观(分数:1.00)A.B.C.D.80.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U /U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 A.生产、使用、贮运 B.生
30、产 C.生产、使用 D.生产、贮运(分数:1.00)A.B.C.D.81.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利用U /U开展环境风险评价。 A.建设、运行、退役期间 B.运行期间 C.风险值 D.建设和运行期间(分数:1.00)A.B.C.D.82.若环境风险评价的区域位于环境敏感地区,则该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U /U。 A.三级 B.一级 C.二级 D.一级或二级(分数:1.00)A.B.C.D.83.在验收调查工作的U /U,要求收集、分析工程有关的文件和资料,了解工程概况和项目建设区域的基本生态特征,明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有关要求,制定初步调查工作方案。 A.准备阶段
31、 B.初步调查阶段 C.编制实施方案阶段 D.详细调查(分数:1.00)A.B.C.D.84.验收调查标准的确定原则规定,现阶段U /U环境保护标准的可按实际调查情况给出结果。 A.已有 B.还没有 C.暂时还没有 D.还未公布(分数:1.00)A.B.C.D.85.建设项目验收调查的重点包括U /U条。 A.十 B.九 C.八 D.十一(分数:1.00)A.B.C.D.86.下列U /U具有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 A.需特殊保护地区 B.生态敏感与脆弱区 C.社会关注区 D.疗养院(分数:1.00)A.B.C.D.87.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标高位应位于重现期不小于U /U的洪水位之上,
32、并建设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的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 A.50 年一遇 B.30 年一遇 C.100 年一遇 D.150 年一遇(分数:1.00)A.B.C.D.88.下列U /U不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 A.由环境卫生机构收集或者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以及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 B.废旧电池 C.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 D.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分数:1.00)A.B.C.D.89.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底部必须U /U。 A.低于地下水最高水位 B.高于地下水最低水位 C.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 D.低于地下水最低水位(分数:1.00)A.B.
33、C.D.90.危险废物填埋场距离飞机场、军事基地应在U /U以上。 A.2000m B.3000m C.4000m D.5000m(分数:1.00)A.B.C.D.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60.00)91.我国环境标准体系中的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可以分为U /U。 A.地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B.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C.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D.地方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分数:2.00)A.B.C.D.92.下列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标准是U /U。 A.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地方监测方法标准 C.地方环境基础标准 D.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分数:2.00)A
34、.B.C.D.9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为U /U。 A.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 B.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 C.现场勘查和评价阶段 D.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分数:2.00)A.B.C.D.9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主要方法有U /U。 A.收集资料法 B.现场调查法 C.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 D.图表法(分数:2.00)A.B.C.D.9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U /U。 A.结合建设项目工程组成、规模、工艺路线,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素、方式、强度等进行详细分析与说明 B.整体性原则 C.对于污染物的排放量等可定量表述的内容,应通过分析尽量给出定量的结果 D
35、.工程分析应突出重点,根据各类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征,对环境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要进行深入分析(分数:2.00)A.B.C.D.96.对于新建项目一、二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应包括U /U。 A.拟建项目的所有污染源 B.拟建项目新污染源 C.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 D.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污染源(分数:2.00)A.B.C.D.97.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下列可以不调查的内容是U /U。 A.体源调查 B.建筑物下洗参数 C.污染源排污概况 D.点源调查(分数:2.00)A.B.C.D.98.大气环境点源调查的内容包括U
36、/U。 A.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 B.排放筒底部中心坐标,以及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m) C.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排气筒出口内径(m) D.烟气出口速度(m/s)、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K)(分数:2.00)A.B.C.D.99.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适用于全国所有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单位及垃圾堆放场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U /U。 A.环境影响评价 B.设计 C.竣工验收 D.投产后的排放管理(分数:2.00)A.B.C.D.100.大气环境预测范围应覆盖评价范围,同时还应考虑U /U调整。 A.评价范围的主导风向 B.污染源的排放高度 C.地形和周围
37、环境敏感区的位置 D.评价范围的风速(分数:2.00)A.B.C.D.101.下列U /U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需要开展环境风险评价。 A.信息化学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 B.有色金属冶炼加工 C.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炼制 D.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分数:2.00)A.B.C.D.102.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重点是U /U。 A.事故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 B.事故引起厂(场)界外环境质量的恶化 C.事故引起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 D.事故引起厂(场)界外生产、生活设施的破坏(分数:2.00)A.B.C.D.10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适用于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和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
38、U /U。 A.施工 B.设计 C.环境影响评价 D.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分数:2.00)A.B.C.D.104.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经济技术开发区、U /U等区域开发,以及工业园区等类似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A.保税区 B.边境经济合作区 C.旅游度假区 D.自然保护区(分数:2.00)A.B.C.D.105.开发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是根据U /U分析开发区规划选址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A.开发区规模 B.开发区性质 C.发展目标 D.生产力配置基本要素(分数:2.00)A.B.C.D.106.区域声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的内容包括U /U。 A.区域声环境现状 B.受超标噪声
39、影响的人口比例 C.等噪声线分布图 D.声环境现状的监测方法(分数:2.00)A.B.C.D.107.基本附表要求包括U /U。 A.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 B.污染源调查清单表,包括污染源周期性排放系数统计表、点源参数调查清单、面源参数调查清单、体源参数调查清单、颗粒物粒径分布调查清单等 C.常规气象资料分析表,包括年平均温度的月变化、年平均风速的月变化、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年均风频的月变化、年均风频的季变化及年均风频等 D.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分析结果(分数:2.00)A.B.C.D.108.下列属生态影响类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调查重点的是U /U。 A.环境质量和主要污染因子达标情况 B
40、.环境敏感目标基本情况及变更情况 C.实际工程内容及方案设计变更造成的环境影响变化情况 D.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他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分数:2.00)A.B.C.D.109.景观的功能和稳定性分析包括U /U。 A.生物恢复力分析 B.异质性分析 C.种群源的持久性和可达性分析 D.景观组织的开放性分析(分数:2.00)A.B.C.D.110.生态影响类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调查重点包括U /U。 A.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中提出的主要环境影响 B.工程施工期和试运行期实际存在的及公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C.环境保护设计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中提出的环
41、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效果、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落实情况、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及有效性 D.验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污染因子达标情况的预测结果(分数:2.00)A.B.C.D.111.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包括U /U。 A.单因子指数法 B.类比分析法 C.综合指数法 D.景观生态学法(分数:2.00)A.B.C.D.112.类比对象的选择条件包括U /U。 A.工程性质 B.工艺和规模与拟建项目基本相当 C.生态因子(地理、地质、气候、生物因素等)相似 D.项目建成已有一定时间 E.所产生的影响已基本全部显现(分数:2.00)A.B.C.D.E.11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预测评价阶段
42、主要工作内容包括U /U。 A.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B.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管理的法规及标准,进行影响范围和程度的评价 C.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 D.进行初步工程分析(分数:2.00)A.B.C.D.114.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基本要求包括U /U。 A.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分析应在建设项目初步工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编制阶段完成 B.环境影响识别可采用矩阵法 C.应根据建设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的工程特征,分别识别其正常与事故两种状态下的环境影响 D.对于随着生产运行时间推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有可能加剧的建设项目,还应按生产运行初期、中期和
43、后期分别进行环境影响识别(分数:2.00)A.B.C.D.115.固体废物填埋场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包括U /U。 A.固体废物对土壤的影响 B.固体废物对土壤、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C.废水渗漏引起地下水水位、水量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D.固体废物渗滤液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分数:2.00)A.B.C.D.116.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井点应主要布设在U /U。 A.建设项目场地 B.周围环境敏感点 C.地下水污染源 D.主要现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E.对于确定边界条件有控制意义的地点(分数:2.00)A.B.C.D.E.117.1 类声环境功能区包括U /U。 A.康复疗养区 B.居民住宅 C.医疗卫生 D.文化教育(分数:2.00)A.B.C.D.118.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包括U /U。 A.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B.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 C.受建设项目影响人口的数量 D.建设项目周围的噪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