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同步辅导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docx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1289626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同步辅导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同步辅导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同步辅导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同步辅导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同步辅导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七章 中国 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 本章精讲 (一 )一般识记 1. 蔡和森 蔡和森 ( 1895 1931),湖南湘乡人, 1918 年同毛泽东等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后 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1 年冬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向导的首任主编,在该刊上发表了 许多文章。蔡和森有很高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他的文章能抓住重要的实际问题,提到理论高度来分析,具体生动地宣传党的纲领和政策。他于 1925 年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会议, 1931 年在香港被捕后引渡至广州,被反动军阀杀害。 2. 恽代英 恽代英 ( 1895 1931),江苏武进人。 1915 年在武昌中华大

2、学读书,五四后在武汉创办工人 补习学校,开设利群书社,编辑学生周刊和武汉星期评论。 1921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23 年赴上海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兼中国青年主编。 1924 年国共合作后担任国民党上海市执 行部工农 部秘书,曾领导上海民国日报副刊部的工作。 1926 年赴广州,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 官兼中共党团书记、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员。大革命失败后,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 1928 年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主编红旗。 1930 年 5 月被捕, 1931 年 4 月 29日在南京 被杀害。 3. 萧楚女 萧楚女 ( 1897 1927),原名树烈,字秋,湖北汉阳人。 1920 年

3、参加利群书社, 1922 年加 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去四川任中学教师兼新蜀报主笔。 1925 年赴上海,任中国青年编辑,该刊的“新刊批评”专栏主要由他执笔。他在中国青年上发表了许多文章,热情地鼓励青年要有 “入世宏愿”,勇于变革现实, 1926 年赴广州,协助毛泽东编政治周报,曾任农民运动讲习所专职教员、黄埔军校政治教官。 1927 年在广州反革命大屠杀中被害,他写过许多文章和小册子, 其中著名的有显微镜下的醒 狮 派、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 4. 五卅惨案 1925年 5 月 15 日,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顾正红,打伤工人十多人,激起全市工 人、学生、知识分子和市民的愤怒。 30 日,

4、上海学生两千多 人在公共租界内集合声援工人斗争, 要求收回租界,英国巡捕逮捕讲演学生一百多人。随即,群众万余人在公共租界南京路巡捕房门前集会要求释放被捕者。英国巡捕对群众开枪,打死十多人,打伤数十人,逮捕数十人,造成 “五卅惨案”。 5. 成舍我 成舍我 ( 1898 1991),原名成勋,又名成平,笔名舍我,原籍湖南湘乡,曾在上海民国日报 任校对、助理编辑,在北京益世报任编辑、总编辑。他于 1924 年 4 月 16 日创办世界晚报, 1925 年 2 月 10 日创办世界日报,同年 10 月 1 日出版单张世界画报。 6. 邵飘萍、林白水遇害 1926 年,著名报人邵飘萍、林白水先后在北京

5、被奉系军阀杀害,成为震动全国的重大事,也 是中国新闻界的重大损失。 邵飘萍和他主持的京报由于积极投入五四运动、支持群众的爱国行动而为皖系军阀所不 容。1926 年 3 月,他积极投 入 “三一八”运动,京报对运动作了大量报道和宣传,奉系军阀以 “宣传赤化”的罪名逮捕邵飘萍, 26 日将他枪杀于天桥。邵飘萍是忠诚的爱国者,他除了办报 外,还为党做了许多具体工作,如帮助印刷与发行报刊及宣传品,协助党培养新闻工作干部,同 孙中山、冯玉祥等著名人士保持联系等。 1926 年 8月 6 日,著名报人林白水也被奉系军阀杀害。 1926 年 8 月 5 日,林白水在他所办 的社会日报上发表时评官僚之运气,辛

6、辣地讽刺了奉系军阀张宗昌的得宠官僚、国务总理潘复,因而遭杀身之祸。 (二)重点理解 1.中共中央机关报刊 (1) 向导 向导是中共中央的第一个机关报,是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 16 开本。 1922年 9月 13 曰在上海创刊, 1927 年 7 月停刊,共出版 201 期。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先后担任主编,陈独 秀、李大钊、毛泽东、罗章龙,赵世炎等是主要撰稿人。 集中宣传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 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分析形势,指出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统治是造成中国混乱局面的根源,也是导致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通过革命报刊的宣传

7、,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封建军阀”很快成为广大群众的行动口号。 同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宣传工具进行激烈的舆论斗争。向导发表文章痛斥顺天时报、字林西报、京津泰唔士报等攻击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的言论,并开辟了“外患日志”专栏,逐日记载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 批驳各种错误思想与主张,指出改良主义是有害的幻想, “中国现在需要打倒军阀和 外国压迫 。 受到读者欢迎,影响日益扩大,发行量从最初的两三千份很快超过万份,除在国内各地发 行外,还远销至越南、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国内读者赞扬它是“黑暗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2) 新青年季刊和前锋月刊 新青年季刊 1923 年 6月 15 日在广州创刊,瞿秋

8、白主编, 1926 年 7 月出版第 5 期后终刊。新青年季 刊及不定期刊,以宣传马列主义理论为基本任务,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介绍马列 主义的有关著作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出版共产国际号、列宁号、世界革命号等专 号 ;二是从理论上论证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和主张;三是参加“科学与人生观”的讨 论,发表陈独秀、瞿秋白等人的文章,批评唯心主义观点,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前锋月刊 1923年 7 月 1 日在上海创刊,瞿秋白主编, 1924 年 2 月 1 日出版第 3 期后停刊。它的基本 任务是通过对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主张。它

9、重视调究材料,采用了许多统计数字,具有鲜明的理论色彩。 ( 3) 向导和前锋的不足 向导和前锋对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宣传不力,甚至有错误的观点。如, 把民主革命的成功说成仅仅是资产阶级的胜利,而“幼稚的无产阶级目前只有在此胜利的奋斗中才有获得若干自由及扩大自己能力的机会” ; “我们在此运动中,不敢说是领袖,更不敢说是先觉,只愿当前锋,只顾打头阵”。 2.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刊物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在准备建党的同时,开展了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活动,有些地方团组织办起了面向青年群众的报刊,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团刊。其中有四川成都团组织的先驱半刊,广东团组织的 青年周刊等

10、。 ( 1) 先驱 于 1921 年 1 月 15 日创办,出版第 25 期 ( 1923 年 8 月 15 日)后停刊。在首批团刊中,先 驱是出版时间最长的,也是唯一由地方团刊转为中央团刊的。 1922 年 5 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建立团中央机构,先驱从此正式成为团中央的第一个机关报, 先后担任编辑的有施存统、蔡和森、高尚德等。它的基本内容是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青年运动的状况,评述中国青年思想和青年运动的现状,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报道团的活动和刊载团的文件等。 ( 2) 中国青年 1923 年 10 月作为团中央机关刊物在上海创刊,周刊,出至 19

11、27年 10 月停刊。恽代英、萧 楚女,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中国青年在发刊词中表示,它是给青年以“忠实的友谊的刊 物”,“要引导一般曹年到活动路上”。它的基本内容:是帮助青年正确对待工作、学习、生活,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 ;二是评述时事政治,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提高觉悟;三是 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同各种反动的、错误的思想斗争。重视青年的要求,从内容到形式符合青年 的需求,是中国青年的特色。 3.工人报刊 ( 1) 劳动周刊 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也是党领导下的第一张全国性的工人报纸。 1921 年 8 月 20日创刊,它的发刊词宣布:“我们的周刊不是营业的性质,是专门本着中国

12、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宗旨,为劳动者说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希望中国工人“都来维护这唯一的言论机关,扩大解放全人类的声浪,促进解放全人类的事业实现”。 1922 年 6 月 19 日,被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以“载过激言论”、“鼓吹劳动革命”的罪名勒令停刊。 ( 2) 工人周刊 于 1921 年 7 月创刊,最初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以“工人周刊社”名义刊行, 1922 年夏改为 新成立的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的机关报,并迁至郑州出版。因受军阀政府迫害,多次停刊,终刊 时间不详。 工人报刊的宣传报道中心是向工人群众通俗地介绍马列主义理论,反映工人群众的生活和工会组织的活动,号召工人阶级团结起来,进行反对帝国

13、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在我国第一次罢工运动高潮中,工人报刊发挥了宣传鼓动作用和组织作用,许多报刊及其工作人员在罢工运动中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如汉口真报。“二七惨案”后,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工人报刊 中多数被迫停刊或被查封。 4.中共早期报刊的主要特点 ( 1) 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领导下开展新闻宣传工作。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决议中,对于出版党的报刊作了原则的规定。中共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完全采纳了共产国际对党的报刊的要求。因此,把党的报刊作为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党性原则,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领导下开展新闻宣传工作,是中共早期报刊的主要特点之一。 ( 2) 继承与

14、发扬五四时期报刊的革命精神,以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 指导革命斗争为基本任务。在文风上,党的报刊也坚持了五四时期倡导白话文的正确方向。 (3) 在以广大工人为读者对象的同时,要面向民众,面向社会,扩大影响范围。中国的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斗争,需要实现“民众的大联合”,党的报刊不仅要报道与评论民众所关心的一切 方面,而且应争取在社会各阶层中拥有自己的读者。 5.国共合作后的统一战线报刊 ( 1) 政治周报 政治周报是国民党中央机关报,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持出版, 1925 年 12 月 5 日创刊于广州,毛泽东主持筹办工作并担任首任主编。它创刊时,国民党右派刚刚在北京西山召开过

15、会议,公开进行反共,反统一战线活动,帝国主义和一些军阀也公开对聚集在广东的革命势力造谣中伤,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一文中指出:“我们现在不能再放任了,我们要开始向他们反攻。向反革命派宣传反攻,以打破反革命派宣传,便是政治周报的责任。”这篇文章提出了“为了革命”办报的理论与方法,是体现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论著之一。 ( 2) 中国农民和农民运动 中国农民和农民运动都是由国民党中央 农民部主持出版、共产党员经办的。中国农民月刊于 1926年 1 月在广州创刊,经常为它撰稿的有毛泽东、李大钊、林伯渠、李立三、彭湃、 阮啸仙等共产党员。毛泽东的中国农民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和中

16、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文章,都是在中国农民上发表的。农民运动是一个通俗性的周刊,刊载有关农 民运动的论文、宣传材料和报道, 1926 年 8 月 1 日创刊于广州,后迁至武汉,终刊时间不详。 ( 3) 楚光日报和汉口民国日报 在报纸中,楚光日报和汉口民国日报都是由共产党员主持、用国民党名义出版的。楚光日报于 1926 年 3 月在汉口创刊,创办人董必武,总编辑宛希俨、陈潭秋,是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机关报。汉口民国日报在董必武主持下于 1926 年 11 月 25 日创刊,用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机关报的名义出版,经理毛泽民,先后担任主编的是宛希俨、高语罕、沈雁冰。楚光日报和汉口民国日报积极报道工人运动、农

17、民运动和北伐战争的形势,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孙中山 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4) 民国日报 在上海、广州、南昌都出版了国民 党的机关报民国日报,都有共产党员参与。上海民国日报由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党员共同组成副刊部,主持副刊改革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影响较大的是觉悟和评论之评论 9 西山会议后,上海民国日报完全为右派所控制。南昌民国曰报由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党员合作,同国民党右派进行了反复争夺,最终为右派所控制。广州民国日报也是先左后右。 ( 5) 新民周报 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机关刊物新民周报于 1924 年 4 月 17 日创刊,共产党员李维汉任主 笔,刊行时间不长,终刊情况不详。

18、 ( 6) 中央通讯社 1924 年 4月 1 日,国民党在广州创办“中央通讯社”,由中央宣传部直接管理, 1926 年迁至 武汉。 6.共产党和共青团报刊网络的初步形成 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都公开出版报刊,公开发行。它们一方面加强中央报刊,使之成为革命舆论的领导者及中坚力量,另一方面建立地方报刊,出现一个初具规模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党团报刊网络。 ( 1) 共产党报刊网络 从整体上看,中国共产党是先办中央报刊,然后在加强中央报刊的同时创办地方报刊。向 导等中共中央机关报刊,面向全国发行,即使在北洋军阀统治中心的北京,李大钊还秘密组织 了向导的翻印工作。中共第四次全

19、国代表大会高度评价向导创刊以来的工作,指出它在全国革命运动中取得了“舆论的指导地位”。然而,党的地方报刊却是在国共合作后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下陆续创刊的,如中共北京地方党组织主办的政治生活周刊、中共河南区委机关报中州评论、中共湖南区委机关报战士周报、中共广东区委机关报人民周刊、中共湖北区委机关报群众周报。此外,有些地区党组织也在此期间创办了自己的报刊,如浙江的 火曜、江西的红灯周报、福建的革命先锋等。 ( 2) 共青团报刊网络 在党的报刊网络出现的同时,团的报刊网络也形成了。中国青年很快就成为全国青年中 具有巨大影响的刊物,团中央又在上海创办了面向工农青年的平民之友、青年工人、劳动青年等

20、报刊。地方团组织也筹办了一批报刊,如广东的少年先锋、北京的烈火、湖南的湖南青年、上海的少年通讯、共青团北方区委在北京出版的北方青年等。 在国外,旅欧支部在法国巴黎筹办了油印的少年月刊,赵世炎、周恩来先后任主编,之后改名赤光续刊,周 恩来任主编,邓小平参与编辑,并负责刻写和油印工作。后又迁至德国柏林 出版,成仿吾等主编。 7.工农群众运动中的报刊 (1) 工人报刊 工人报刊经在 1924 年春开始复兴,新创办了一批工人报刊,如广州的工人之路特号等, 一些被迫停刊的工人报刊也陆续恢复出版。在工人报刊中,最重要的是中国工人,它 1924 年 10月创刊于上海,是中共中央主办的指导职工运动的刊物, 1

21、925 年 5 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 改为它的机关报。主要撰稿人有邓中夏、刘少奇、瞿秋白、李立三、任弼时、赵世炎,林伟民等。中国工人以指导工人运动的复兴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通过总结我国工人运动经验教训、介绍国际工人斗争经验,帮助工人学习罢工的战略战术,充分做好战斗准备。 ( 2) 农民报刊 1926 年 1 月,在中国农民创刊的同时,广东省农民协会创办犁头旬刊。从 1926 年下 半年至 1927 年初,涌现出一批报刊,如湖北的湖北农民和湖北农民画报,江西的江西农民、锄头和血潮画报,湖南的农友,山东的山东农民和山东农民画报,陕西的耕牛等。在农民运动活跃的湖南、湖北、广东、江西等省许多县、区都

22、有油印小报。农民报刊的特点是通俗、活泼,从内容到标题都适应农民的需求,文字明白如话。 ( 3) 妇女报刊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创办妇女声半月刊,它的宗旨是:“宣传被压迫阶级的解放,促醒女子加入劳动运动。” 1923 年 4 月,天津女星社主办的女星旬刊创刊,是天津 新民意报的副刊之一,当时担任女星社和女权运动同盟会河北支部负责人的邓颖超,为女星写过不少文章。同年 8 月,上海民国日报副刊之一的妇女周报创刊,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妇女部部长的向警予任主编,呼吁妇女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1924 年 1 月, 天津妇女日报创刊,向警予发表了中国妇女宣传运动的新纪元。国共合作

23、后,中国共产党在各地出版了一批妇女报刊,如北京的妇女钟和妇女之友、武汉的赤女杂志。有些共青团的地方组织也出版以女青年为对象的报刊,如共青团长沙地委的青年妇女。 ( 4) 学 生报刊 学生报刊也很快在各地出现,如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广东的新学生、湖北的武汉学生、上海学生、湖南学生、香港学生等。 1925 年 8 月,中华全国青年总会的机关报中国学生创刊。学生报刊在团结广大学生积极投人革命斗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8.五卅运动中的新闻斗争 ( 1) 热血日报 “五卅惨案”后,“三罢”开始,为了及时报道运动形势和指导群众斗争,中共中央决定创办热血日报,主编为瞿秋白,它是迄今能看到的中共中央出版的第一

24、家日报。它发表大量新闻和评论,报道上海工商界群众的斗争,评述运动在全国开展的形势,揭露帝国主义的暴行,传播国际进步势力支持中国人民的信息。它同向导周报相配合,特别在时效性上弥补了向导的不足,对这场反帝爱国运动起了指导作用。 ( 2) 上海新闻界结成爱国反帝统一战线 上海学生联合会机关报血潮日刊和热血日报同时创刊,采取一致态度。为了对外宣 传,上海学生联合会还创办了英文周报。之后,上海总工会机关报上海总工会日刊创刊,上海工商学联合会主办的工商学联合会日刊创刊。知识分子也积极参加了五卅运动,他们组织 上海学术界对外联合会,创办公理日报,得到学生和职工的支持。上海一些大学出版了宣传五卅运动的铅印或油

25、印报刊,上海工商界出版了一些以提倡国货为主要内容的报刊,如国货周刊、国货日报、国货评论报、爱国报、中华国货旬报等。东方杂志也刊载了宣传五卅 运动的文章,并出版了五卅事件临时增刊。 ( 3) 省港之路特号 前身是工人之路周刊,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报, 1925 年创刊于广州。省港大罢工爆发 后,改出工人之路特号,成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的机关报。它是第一次国内革 命战争时期工人报刊中出版时间最久的一家日报。 ( 4) 诚言事件 申报、新闻报刊登诚言,其内容是为帝国主义辩护,颠倒是非,恶意攻击中国人民的 爱行动。诚言事件一出现,社会舆论立即沸腾起来,血潮日刊、中国青年、工商学联合会日刊等载文

26、痛斥,几百群众涌到申报馆门前提出抗议,上海学生联合会等团体派人与申报、新闻报交涉。在爱国力量的说服下,申报刊登道歉启示。这场新闻斗争的结局说明,中国 任何报刊都必须坚持反帝、爱国的方向,否则必将为人民群众所唾弃。 9.军队报刊的出现 ( 1) 国民革命军报刊 国民革命军的报刊大致分为几类: 国民党中央军事机关出版的,如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的军人日报、国民党中央军事 部的军人周刊; 各军政治部出版的,如第 1 军的突击、第 2 军的革命半月刊、第 4 军的军声; 黄埔军官学校出版的,有校本部的黄埔日刊、特别党部的革命军等; 军人团体出版的,如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中国军人、黄埔同学会的黄埔潮周刊;

27、 此外,李大钊在北方组织了一批进步青年参加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国民革命军,并于 1925 年10 月创办西北日报 ( 2) 中国军人和军人日报 在军队报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中,不少是共产党员,因此,多数军队报刊都具有正确的政 治方向,能够按照国共合作的宗旨开展工作,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中国军人和军人日报。 中国军人于 1925 年 2 月在广州创刊,它是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会刊,而这个联合会是 周恩来组织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进步军人的群众性组织。该刊物的宗旨是:“鼓吹革命精 神,团结革命军人,唤醒全国军人,促起全国军人的觉悟。”它的文章通俗易懂,配有插图,还结合 实际问题组织读者讨论,引导读者学习马

28、克思主义理论。 军人日报由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训练部主办, 1926 年 4 月 1 日在广州创刊,宗 旨是 “提髙军人之政治观念,使 军队真正成为拥护人民利益之军队,“提倡军民合作”,“促进国民 革命”。它大量报道国民革命军各军的活动,反映军人的生活和要求,又向军人介绍全国工农运 动的形势,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勾结活动,还刊载了关于苏联的消息。 中国军人等报刊在军队建设和北伐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官兵欢迎的新闻传播与 宣传鼓动工具。 10. 北洋军阀对新闻传播事业的控制与大报的动向 ( 1) 北洋军阀对新闻传播事业的控制 采取管制、收买和镇压的办法,出版报刊要向警察部门登记,大

29、样也要送警察部门检查。 用直接资助和“津贴”的方式收买报刊和报人。 军阀、官僚们控制了一些报刊,如章士钊主编的甲寅周报。 ( 2) 大报的动向 北京 世界日报、世界晚报、世界画报 成舍我创办了世界晚报、世界日报和世界画报。他重视报纸的特色,世界晚报标榜“主张公正,消息灵确” ; 世界日报以军事政治新闻为主,兼重教育新闻,还设有多种副刊,曾聘请刘半农为副刊主编,发表过鲁迅的作品;世界画报先以时事照片为主,后以美术作品为主。世界日报日销量居当时北京各报之首位。 天津 新记大公报 在天津,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大公报创刊于 1902 年,王郅隆接办后因亲日色彩浓厚而停刊。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组成

30、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 1926 年 9 月,大公报复刊,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以后长期以此为标榜,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上海 申报、新闻报 在上海,申报、新闻报的发行量都突破 10 万大关。申报总经理史量才和新闻报经理汪汉溪,都致力于经营报业,取得显著成绩。申报增辟多种副刊, 1924 年 2 月 8 日创办本埠增刊,每日出版,加强了同上海读者的联系。新闻报以经济报道、广告业务和经营管理见长,成为在工商界具有广泛影响的报纸。 11.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与通讯社事业的发展 (1) 广播事业的诞生 中国在 1923 年出现第一座广播电台,在世界各国中属于较早的。 1923 年初

31、,美国人奥 斯邦创办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英文大陆报合作,办起“大陆报一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这是外国人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但是,它没有经过中国政府批准,因而被取缔。 1924 年 5 月,美商开洛公司在上海法租界办起一座广播电台,这座电台与申报合作,在报馆设发音室报告新闻。这座广播电台是早期外商在上海开办的广播电台中时间最长、影响 较大的一 座。 北洋政府交通部于 1924 年 8 月公布了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这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关于无线电广播的规则,规则中明确规定,允许民间装设收音机,从而改变了原来严 加禁止的办法。这些规则的颁布,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 19

32、26 年 1月 1 日,哈尔滨广播电台开播,内容有新闻、音乐演讲和物价报告等,这是我国政府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之后,天津广播无线电台、北京广播无线电台、沈阳广播电台陆续开播。与此同时,在上海、北京等地很快出现了几座中国自办的民营广播电台,其中最早的一座 是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 初创时期的广播事业,设备简陋、规模很小,收听范围只限于广播电台所在地区附近,特别是由于收音机价格昂贵,广播听众大多是政府官员、有钱的商人以及外国人等。 ( 2) 通讯事业的发展 1926 年全国有通讯社 155 家,其中具有一定影响的有国闻通讯社和申时电讯社。 国闻通讯社于 1921 年 9 月在上海成立,胡政之任社

33、长,先后在汉口、北京、天津设立分社。 总社设有广告部,北京分社设有英文部,向外国报纸提供英文稿, 1924 年 8 月 3 日,胡政之创办 国闻周报。 1926 年新记公司成立后,国闻通讯社与国闻周报成为大公报的附属机构。国闻通讯社至 1936 年停办。 申时电讯社发起于 1925 年,时任申报总经理的张竹平,联络申报、时事新报两部分编辑,在工作之余将两报的各方专电加以编辑,发给一些报纸采用。这种办法受到欢迎,采用者增多,于是在 1928 年正式成立申时电讯社, 1932 年,该社与 110 多家报社签订供稿协议, 1934 年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和董事会,在北京、天津、汉口、香港等地设有分社,

34、1937 年上海沦陷时停办。 12.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进展 ( 1) 新闻教育的进展 20 世纪 20 年代,是中国高等新闻教育奠定基础的时期,一些大学办起了新闻学系。 上海圣约翰大学于 1920 年在文科中增设报学系,聘请密勒氏评论报主笔毕德生兼职 主持系务,晚间授课,选读的学生达四五十人,并出版英文约大周报。该系用英语授课,设有 新闻、编校、社论、广告、新闻原理、新闻史等课程。 1921 年,厦门大学设报学系,但在 1923 年发生反对校长风潮,该系师生离校,赴上海办 大夏大学,厦门大学报学系停办。 1923 年,北京平民大学设立报学科,徐宝璜任系主任,京报社长邵飘萍等为教授。学 制

35、4 年,学生除课堂学习外,还去报馆实习,并成立新闻学研究会,创办刊物。 1924 年,北京燕京大学设立报学系,白瑞华为系主任,蓝序等为教授。曾设燕京通讯社向 北京、天津、上海、汉口、香港、东京、纽约等地十多家报纸供稿。 1925 年,上海南方大学设立报学系,申报协理汪英宾兼任系主任,分设 本科和专修科, 聘请时报编辑戈公振讲授访事学。办有南大通讯社,由学生采集新闻,免费供上海各报刊用。 1926 年,上海国民大学增设报学系,戈公振为系主任,并主讲中国报学史,商报编辑 潘公展主讲编辑法,时事新报总编辑潘公弼主讲报馆管理,商报总编辑陈布雷主讲社论 编写。 此外,复旦大学中文科于 1924 年秋开设新闻学讲座,北京民国大学、法政大学于 1924 年 分别设立报学系,上海沪江大学、光华大学、大夏大学于 1926 年分别创办报学系。 ( 2) 新闻学研究的进展 新闻学研究的进步较为缓慢,出版的新闻学著作中较有影响的是 :任白涛的应用新闻学, 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 新闻学刊物为数极少,有的大学报学系出过,如北京平民大学新闻学系级刊和北京新闻 学会创办的新闻学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ASTM B963-2017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Oil Content Oil-Impregnation Efficiency and Surface-Connected Porosity of Sintered Powder Metallurgy (PM) Products Using Archimedes&x2019 P.pdf ASTM B963-2017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Oil Content Oil-Impregnation Efficiency and Surface-Connected Porosity of Sintered Powder Metallurgy (PM) Products Using Archimedes&x2019 P.pdf
  • ASTM B964-2009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Flow Rate of Metal Powders Using the Carney Funnel《采用卡尼漏斗法测定金属粉末流速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B964-2009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Flow Rate of Metal Powders Using the Carney Funnel《采用卡尼漏斗法测定金属粉末流速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B964-2016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Flow Rate of Metal Powders Using the Carney Funnel《采用Carney漏斗测定金属粉末流动率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B964-2016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Flow Rate of Metal Powders Using the Carney Funnel《采用Carney漏斗测定金属粉末流动率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B965-2009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High Performance Tin-Coated Annealed Copper Wire Intended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Application for Solderability《可焊性用于电力电子应用的高性能锡涂层退火.pdf ASTM B965-2009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High Performance Tin-Coated Annealed Copper Wire Intended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Application for Solderability《可焊性用于电力电子应用的高性能锡涂层退火.pdf
  • ASTM B965-2009(2014)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High Performance Tin-Coated Annealed Copper Wire Intended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Application for Solderability《旨在用于可焊性电气和电子应用.pdf ASTM B965-2009(2014)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High Performance Tin-Coated Annealed Copper Wire Intended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Application for Solderability《旨在用于可焊性电气和电子应用.pdf
  • ASTM B965-2009(2018)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High Performance Tin-Coated Annealed Copper Wire Intended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Application for Solderability.pdf ASTM B965-2009(2018)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High Performance Tin-Coated Annealed Copper Wire Intended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Application for Solderability.pdf
  • ASTM B967 B967M-2009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Copper-Zinc-Tin-Bismuth Alloy Rod Bar and Wire《铜-锌-锡-铋合金杆材、棒材和线材用标准规范》.pdf ASTM B967 B967M-2009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Copper-Zinc-Tin-Bismuth Alloy Rod Bar and Wire《铜-锌-锡-铋合金杆材、棒材和线材用标准规范》.pdf
  • ASTM B967 B967M-2010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Copper-Zinc-Tin-Bismuth Alloy Rod Bar and Wire《铜锌锡铋合金条材、棒材和线材用标准规范》.pdf ASTM B967 B967M-2010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Copper-Zinc-Tin-Bismuth Alloy Rod Bar and Wire《铜锌锡铋合金条材、棒材和线材用标准规范》.pdf
  • ASTM B967 B967M-2010a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Copper-Zinc-Tin-Bismuth Alloy Rod Bar and Wire《铜锌锡铋合金条材 棒材和线材的标准规格》.pdf ASTM B967 B967M-2010a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Copper-Zinc-Tin-Bismuth Alloy Rod Bar and Wire《铜锌锡铋合金条材 棒材和线材的标准规格》.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大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