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专升本考试教育学(德育)模拟试卷 1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5,分数:10.00)1.广义的德育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 1 和家庭德育等形式。(分数:2.00)填空项 1:_2. 1是教育目标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它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分数:2.00)填空项 1:_3. 1是德育的永恒主题。(分数:2.00)填空项 1:_4. 1既是德育的客体,也是德育的主体。(分数:2.00)填空项 1:_5. 1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分数:2.00)填空项 1:_二、单项选择题(
2、总题数:21,分数:42.00)6.“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分数:2.00)A.自我教育法B.实际锻炼法C.说服教育法D.榜样示范法7.小东私拿水果摊上的一个苹果,经同学报告,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小东,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小东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 )人手对小东进行教育。(分数:2.00)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8.“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经验反映了 ( )(分数:2.00)A.德育过程的多端性B.德育内容C.德育原则D.
3、德育方法9.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上。(分数:2.00)A.德育内容B.德育规律C.德育原则D.德育方法10.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 ( )(分数:2.00)A.班主任工作B.自我修养C.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D.社会实践活动11.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 ),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分数:2.00)A.社会要求B.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C.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D.教育者的需求1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应该 ( )(分数:2.00)A.严格按照知
4、、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B.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C.以行为开端,从培养行为习惯入手,对学生进行教育D.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13.德育内容具有历史性、阶段性和 ( )(分数:2.00)A.全面性B.主动性C.民主性D.民族性14.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 )(分数:2.00)A.途径B.基础C.出发点D.关键环节15.中小学德育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教育内容是 ( )(分数:2.00)A.爱国主义教育B.道德品质教育C.心理健康教育D.法制教育16.下列有关德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分数:2.00)A.学校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
5、性、继承性等特点B.德育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C.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德育方法三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D.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自我品德教育和发展的主体17.我国商、周时期的奴隶社会重视“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 )主要是德育内容。(分数:2.00)A.礼B.射C.御D.书18.德育过程要“反复抓,抓反复”所依据的德育规律是 ( )(分数:2.00)A.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B.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规律19.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分数:2.00)A.
6、二者之间是一致的,可以等同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C.相互促进的关系D.相互包容的关系20.“寓教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是德育过程( )规律的体现。(分数:2.00)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21.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很难,但是要真正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剂”是 (
7、 )(分数:2.00)A.道德动机B.道德评价C.积极的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习惯22.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自觉地对外在道德要求做出能动反映,这种教育方式依据的德育规律是 ( )(分数:2.00)A.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B.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C.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的规律23.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和基础是( )(分数:2.00)A.课堂教育B.家庭教育C.自我反省D.活动和交往24.某教师在给学生讲述改革开放成就的同时,还鼓励学生通过“我和爸爸比童年”活动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变化,该教师运用的德育原则是 ( )(分数:2.00)A.正面疏导B.
8、因材施教C.长善救失D.知行统一25.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是遵循( )而提出来的。(分数:2.00)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26.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 )(分数:2.00)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27.德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分数:2.00)_28.贯彻正面教育与纪律
9、约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分数:2.00)_四、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29.试述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知、情、意、行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德育工作的要求。(分数:2.00)_五、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4.00)三毛学数学 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我一连考了六个 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十分钟内,你把这些习题演算
10、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了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凉凉的而已。”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分数:4.00)
11、(1).案例中教师的做法符合或违背了什么德育原则?(分数:2.00)_(2).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如何贯彻这些原则?(分数:2.00)_河南省专升本考试教育学(德育)模拟试卷 1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5,分数:10.00)1.广义的德育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 1 和家庭德育等形式。(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学校德育)解析:2. 1是教育目标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它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德育目标)解析
12、:3. 1是德育的永恒主题。(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爱国主义教育)解析:4. 1既是德育的客体,也是德育的主体。(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受教育者)解析:5. 1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品德认识)解析: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6.“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分数:2.00)A.自我教育法B.实际锻炼法C.说服教育法D.榜样示范法 解析:解析:“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意思是说对比他人的作为和后果可以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去做。该句体现的是德育
13、方法中的榜样示范法。7.小东私拿水果摊上的一个苹果,经同学报告,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小东,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小东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 )人手对小东进行教育。(分数:2.00)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解析:解析: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去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题干中小东因为无法控制自己,所以才忍不住偷拿别人的东西,这说明他道德意志不够坚定。作为教师,应从小东的道德意志人手,来提高其道德水平。8.“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经
14、验反映了 ( )(分数:2.00)A.德育过程的多端性 B.德育内容C.德育原则D.德育方法解析:解析:题干所述是指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故题干所述体现了德育过程的多端性。9.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上。(分数:2.00)A.德育内容 B.德育规律C.德育原则D.德育方法解析:解析: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德育内容上,才能进行有效的德育活动,达到预期目标。10.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 ( )(分数:2
15、.00)A.班主任工作B.自我修养C.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D.社会实践活动解析:解析: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我国学校德育的途径是广泛多样的,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11.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 ),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分数:2.00)A.社会要求B.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C.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 D.教育者的需求解析:解析:狭义的德育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16、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1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应该 ( )(分数:2.00)A.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B.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C.以行为开端,从培养行为习惯入手,对学生进行教育D.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 解析:解析: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德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
17、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13.德育内容具有历史性、阶段性和 ( )(分数:2.00)A.全面性B.主动性C.民主性D.民族性 解析:解析:德育内容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段性和民族性、继承性。14.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 )(分数:2.00)A.途径B.基础C.出发点 D.关键环节解析:解析: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15.中小学德育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教育内容是 ( )(分数:2.00)A.爱国主义教育 B.道德品质教育
18、C.心理健康教育D.法制教育解析:解析: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中小学德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16.下列有关德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分数:2.00)A.学校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继承性等特点B.德育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C.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德育方法三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D.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自我品德教育和发展的主体解析:解析: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17.我国商、周时期的奴隶社会重视“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 )主要是德育内容。(分数:
19、2.00)A.礼 B.射C.御D.书解析:解析:礼,指的是包括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属于德育的内容。18.德育过程要“反复抓,抓反复”所依据的德育规律是 ( )(分数:2.00)A.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B.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规律解析:解析:“反复抓,抓反复”主要体现了德育过程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19.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分数:2.00)A.二者之间是一致的,可以等同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D.相互包容的关系解析:解析: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德育过程的最终
20、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20.“寓教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是德育过程( )规律的体现。(分数:2.00)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解析:解析:在活动和交往中,学生会主动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响。而德育过程就是对各种影响进行干预、协调的过程,是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在活动和交往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品德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21
21、.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很难,但是要真正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剂”是 ( )(分数:2.00)A.道德动机B.道德评价C.积极的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习惯解析:解析: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出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道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转化的催化剂。学生只有对某一认识产生爱憎好恶的情感,才会对这一道德认识或追求,或舍弃。如果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在行为上就不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映。22.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自觉地对外在道德要求做出能动反映,这种教育方
22、式依据的德育规律是 ( )(分数:2.00)A.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B.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C.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的规律解析: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各种矛盾斗争转化的过程,德育过程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了解社会对他的道德期望和道德要求,并把道德期望和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标准和价值目标,从而形成与此期望相一致的道德行为模式。因此角色扮演的德育方法依据的德育规律是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23.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和基础是( )(分数:2.00)A.课堂教育B.家庭教育C.自我反省D.活动和交往 解析:解析:
23、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个体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接受外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活动和交往的过程表现出来的。24.某教师在给学生讲述改革开放成就的同时,还鼓励学生通过“我和爸爸比童年”活动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变化,该教师运用的德育原则是 ( )(分数:2.00)A.正面疏导B.因材施教C.长善救失D.知行统一 解析:解析: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题干中,某教师向学生讲述改革开放的成就属于理论教育,通过“我和爸爸比童年”活动
24、直观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变化属于实践锻炼,故该教师运用的德育原则是知行统一。25.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是遵循( )而提出来的。(分数:2.00)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解析:解析: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据此提出了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26.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 )(分数:2.00)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
25、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解析:解析: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27.德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4)德育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解析:28.贯彻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客观的事实、先进的榜样和表扬
26、鼓励为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 (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 (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解析:四、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29.试述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知、情、意、行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德育工作的要求。(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学生品德是由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方面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因素构成的,简称为知、情、意、行。 知即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品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情即
27、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出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品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转化的催化剂。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努力的过程。品德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行即品德行为,它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品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2)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即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
28、键。 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我们对学生应该注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学生品德中的知、情、意、行四者相辅相成,全面而和谐地得到发展。)解析:五、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4.00)三毛学数学 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我一连考了六个 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
29、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十分钟内,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了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凉凉的而已。”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
30、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分数:4.00)(1).案例中教师的做法符合或违背了什么德育原则?(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违背了疏导的原则。教师面对有问题的学生,应该耐心引导,促进学生克服缺点和不足。案例中的老师发现三毛采取提前背诵题目的方法获取高分的时候,应该在课下积极引导,而不应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让三毛出丑丢面子,使其丧失信心,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 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且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案例中的老师在发现三毛数学成绩不好时
31、,应该深入了解三毛对于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并且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帮助三毛提高成绩。 违背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主动发现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并及时肯定和引导,逐步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因素。案例中的三毛为了考取好成绩采取提前背题目的方法,这起码可以说明三毛记忆力好,并且善于观察,爱动脑筋。老师应该结合三毛这些优点,积极引导、帮助三毛提高数学成绩。 违背了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不能怀疑、批评或者忽视他们,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一定要尊重信任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案例中的老师因为三毛数学成绩不好,就打击挖苦她,显然
32、是对三毛的不尊重,同时也是不信任三毛会学好数学的体现。)解析:(2).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如何贯彻这些原则?(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贯彻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基本要求: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贯彻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应坚定不渝地认真执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