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 年西南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总分:3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5,分数:10.00)1.教育功能(分数:2.00)_美育_3.活动课程(分数:2.00)_4.教学评价(分数:2.00)_5.科举制度(分数:2.00)_二、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12.00)6.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分数:2.00)_7.简述帮助后进生的方法。(分数:2.00)_8.简述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分数:2.00)_9.简述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分数:2.00)_10.简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分数:2.00)_11.简述学校管理的
2、发展趋势。(分数:2.00)_三、辨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12.教育对人的影响不是主要影响。(分数:2.00)_13.恩物是福禄培尔为儿童设计的玩具,体现了自然教育原则。(分数:2.00)_14.学生的学习动机完全依赖于外界的物质奖励。(分数:2.00)_15.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授知识的过程。(分数:2.00)_四、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16.为什么说班级授课制是主要的教学形式?(分数:2.00)_17.孔子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分数:2.00)_2016 年西南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答案解析(总分:34.00,做题时间:90 分钟)
3、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5,分数:10.00)1.教育功能(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与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可将教育功能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教育作用的对象上划分,可以分为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从教育作用的方向上划分,可以划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从教育作用的呈现方式划分,可以划分为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解析:美育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美育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等特点。美育也
4、是我们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忽视和缺少的部分。)解析:3.活动课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活动课程以杜威为代表,他反对以书本、教师、教室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主张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根据心理逻辑而编排课程。 活动课程的特点是具有生活性、实用性、开放性(因为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没有边界,所以课程也没有边界,是开放的)等特点。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是居于课程中心地位的,通过活动,使学生校内外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活动课程可以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活动课程种类繁多,如探索学习、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社会服务、户外教育、消费教育、健康教育等。
5、 目前,我国新课改中也开始了活动课程的探索。但是活动课程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影响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导致教育质量低下。)解析:4.教学评价(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做的测量、分析和评定。教学评价的原则有: (1)客观性原则:教学评价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不能主观臆断、掺杂个人情感,防止评价不符合实际情况。(2)发展性原则: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动态发展;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改进和能力提高,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3)指导性原则:教学评价应在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使被评价者发扬优点、克服
6、缺点,不断前进。 (4)计划性原则:教学评价必须紧密配合教学工作有计划地进行,科学地控制各科教学评价的次数及总量并做出合理的安排,避免评价太多或过于集中,使学生和教师负担过重。)解析:5.科举制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科举制度产生于隋朝,发展于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选士制度。采用考试成绩来选拔人才的科举制以考试为主,荐举为辅。科举制是隋代的一大创举,历经唐、宋、明、清各朝代的完善,发展更加完备,清末 1905 年废除,共存在了 1300 多年,对封建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科举制产生的前期,刺激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为封建国家选拔了有才能的人为官,整个
7、社会形成了热爱学习的风气。但是由于宋以后,各朝各代偏重科举,忽视兴学,导致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科举的弊端显露无遗,各种消极作用突显出来。科举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研究价值显著。)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12.00)6.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3)使受教育者德
8、、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教育质量标准。 (4)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5)坚持个性发展,培养独立的个性,要求教育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解析:7.简述帮助后进生的方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找准原因,对症下药。要使后进生的个别教育工作取得实际效果,就必须调查研究,掌握后进生的性格特点,找准导致他们暂时落后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2)寻找闪光点,增强自信心。自尊心的满足和自信心的树立对于推动后进生的进步至关重要。教师要注意鼓励后进生,及时给予他们中肯的评价和表扬,让他们得到尊重,重拾信心。 (
9、3)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教师要主动亲近后进生,用爱感染他们。讲道理要深入浅出,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使他们感到真实可信,从而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4)抓住时机。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要善于抓住转变时机。教师要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勇敢冲击。 (5)注意反复,坚持不懈。后进生的个别转化教育是长期性的工作,进步过程也不会都是直线的,教师要有耐心和决心,帮助后进生不断进步。)解析:8.简述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夸美纽斯是 17 世纪捷克伟大的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伟大教育家。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成为独立
10、的学科。他的教育贡献主要体现在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泛智教育、普及教育、统一学制、学年制、班级授课制、德育、教育管理、教学原则等思想上。 (1)教育目的与教育作用。夸美纽斯认为教育的宗教目的是为人来世生活做好准备;现实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学问、德行、虔信”的人。教育的作用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以及发展人的天赋。 (2)教育适应自然原则。这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的一条指导原则。一方面,教育应当服从大自然的“普遍秩序”,即客观规律;另一方面,教育要根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年龄特征进行。教育工作应该是有规律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守这些规律;既然教育是有规律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发现、探明这些规律。 (3)泛智教育、普及
11、教育。夸美纽斯从他的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泛智思想要求“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并且认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夸美纽斯提出要把教育普及给所有儿童,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普及教育理论体系,主张广设泛智学校,由国家普及教育。 (4)统一学制。为了便于管理全国学校,并能使所有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夸美纽斯主张建立全国统一学制,他把儿童从出生到青年分为四个阶段:婴儿期,进入母育学校;儿童期,进入国语学校;少年期,进入拉丁语学校;青年期,进入大学。 (5)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所谓学年制,就是所有公立学校统一招生时间,同时开学与放假,通过考试同时升级。所谓班级授课制,就是把不同
12、年龄、不同知识水平的儿童,分成不同年级,通过班组进行教学。夸美纽斯是最早在理论上确立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 (6)教学原则。夸美纽斯是首个把教学原则进行归纳总结的人。教学原则主要有直观性、自觉自动性、巩固性、量力性、系统性和循序渐进。 (7)德育论。夸美纽斯非常重视道德教育,认为德育比智育更重要。他要求把世俗道德的培养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分,甚至高于宗教教育。德育要为国家政治服务,关心国家的文化繁荣。 (8)教育管理思想。夸美纽斯认为国家应该重视教育,普遍设立学校。他主张国家设置督学,对全国的教育进行监督,以保证全国教育的统一发展。 综上所述,夸美纽斯基于“泛智”思想,第一次提出了
13、统一的学校体系,打破了封建教育的等级限制,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上是个重大进步,也是夸美纽斯的巨大贡献。夸美纽斯提倡普及教育思想。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提出,充分地显示了他的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教育思想。在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教学原则,其教学理论包含了大量宝贵的教学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工作的客观性、规律性,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他论述了教育的作用,试图让所有的人都接受高等教育,制定了学制和班级授课制,编写了教科书,他的很多创举在教育领域都具有开拓意义,尤其在教育理论方面,奠定了近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但是他的思想中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是因为认识和时代的局限性,导致其教育思想中带有严重的宗教性,对科
14、学知识的认识也不够准确。但是,整体来看,夸美纽斯在世界教育史上建立了丰功伟绩。)解析:9.简述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特质的不同阶段,据此,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主要特点是: 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 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 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
15、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来命名事物。 (2)前运算阶段(27 岁)。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这一阶段儿童的特点是: 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泛灵论,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 认为其他的所有人跟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表现为不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 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不知道事物不论其形态如何变化,其质量是恒定不变的。 (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逆转,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
16、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概念。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 (4)形式运算阶段(1116 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 赖,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解析:10.简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随着社会的变迁,教师角色和教师专业发展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教师角色: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兼具了其他角色。主要包括: “家长代理人”和“朋友、知己者
17、”的角色; “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 “管理者”的角色; “心理调节者”的角色; “研究者”的角色。 (2)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不再仅仅是指发展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而是教师以自身专业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意等方面的提高与完善为基础的专业成长、专业成熟的过程,是由非专业人员转向专业人员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既包括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也包括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解析:11.简述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学校管理法治化。依法治校就是把学校管理纳入法制轨道,依法对学校进行管理。依法治校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依法管理和规范学校行
18、为;另一方面是学校管理者依法管理学校的各项内部事务。 在学校管理的实际当中,学校管理者应采取以下措施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第一,转变行政管理职能,切实依法行政。第二,加强制度建设,依法加强管理。第三,推进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第四,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素质。第五,严格教师管理,维护教师权益。第六,完善学校保护机制,依法保护学生权益。 (2)学校管理人性化。人性化管理是指学校管理工作要关注人的情感、满足人的需要、崇尚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尊重人的主体人格和地位。 在学校管理的实际当中,实行人性化管理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要考虑人的因素,一切从人的实际出发。第二,在分配工作任务时,要考虑人的个体
19、差异。第三,要强调人的内在价值,把满足需要作为工作的起点,通过激励的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率。第四,要努力构建一种充满尊重、理解和信任的人际环境,增强教职工和学生的集体归属感。第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管理和育人功能。第六,要转变管理观念,改变管理方式,贯彻管理即育人、管理即服务的思想。 (3)学校管理校本化。校本管理是指学校在教育方针与法规的指引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自主确定发展目标和方向,自主进行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总而言之,就是以学校为本位的管理。 在学校管理的实际当中,实施校本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教育行政部门要简政放权。第二,倡导集体参与、共同决策。第
20、三,开展校本研究,提高学校管理者的决策能力。 (4)学校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把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运用到学校管理上来,以提高管理的实效;另一方面是学校管理方式和内容的信息化,由过去的“人一人”管理、“人一物”管理转变为“人一机”管理,即注重对有关信息资源的管理。 在学校管理的实际当中,信息化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强硬件投入与软件开发,为学校管理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第二,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学校教职员工的信息管理素养。第三,完善学校信息化管理的政策和规章制度。)解析:三、辨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12.教育对人的影
21、响不是主要影响。(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原因有: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学校有专门负责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他们对学生的思想、学业、身体是全面关心的并且明确教育的目的,熟悉教育内容,懂得教育这个转化活动的规律和方法,自觉地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向去发展; 学校教育是制度化、规范化、规律化、专门化的教育,它可以让青少年迅速而有效地掌握各专业方面的技能,比起家庭教育、自学
22、、社会教育的诸多局限性来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现代社会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而学校是传播和创造知识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有利于青少年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是一个人踏上社会所必不可少的; 当今的劳动和社会分工,无不是以一个人的能力技能来分配的,而学校就是专门提供这种人才的场所。因而年轻一代接受学校教育,也是优化职业选择的必由之路。 因此,教育对人的影响是主要影响。)解析:13.恩物是福禄培尔为儿童设计的玩具,体现了自然教育原则。(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 恩物是福禄培尔幼儿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教学用具。其中真正的恩物应当满足三个条件: (1)既能使儿童理解周围世界,又能表达
23、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2)每种恩物包含前面的恩物,并应预示后继的恩物; (3)每种恩物本身表现为完整的、有秩序的、统一的观念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可形成有序的整体。 自然教育原则包括两方面:一是顺应大自然,二是顺应儿童的“自然本身”,即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在福禄培尔看来,恩物就是“大自然的缩影”。恩物的教育价值就在于它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恩物作为自然的象征,能帮助儿童由易到难、由简及繁、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既与大自然的规律相一致,又符合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因此,恩物体现了自然教育的原则。)解析:14.学生的学习动机完全依赖于外界的物质奖励。(分数:2.00)_正确
24、答案:(正确答案:错误。 根据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不同,奥苏伯尔将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在要求理解和掌握知识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即把学业看成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附属内驱力是在个体希望获得他人关心、认可、友谊与支持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其目标是获得他人的赞许和认可。后两者都是外部动机。 外界的物质奖励属于附属内驱力。而学习动机还有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因此,题中的说法是错误的。)解析:15.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授知识的过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
25、误。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掌握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养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题中的说法仅仅把教学说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忽视了教学对发展学生智力的作用和对学生进行德育、体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因此是错误的。)解析:四、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16.为什么说班级授课制是主要的教学形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
26、课。同一班级的学生学习内容和进度必须一致。 (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它大规模地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教学效率高; 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是比较科学的方式,它能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它能发挥教师系统讲授的优势,也就是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集体感; 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如学年、学期、学周制,招生、考试、留级和毕业制度,作息制度和课堂纪律等; 能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与个性化。 (2)班级授课制的缺陷: 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实践性不强,容易产生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 探索性、创造
27、性不易发挥,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结果; 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 不能容纳和适应更多种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为它一切都固定化、形式化,灵活性有限; 不能保证真正的智力发展要求,因为它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缺乏真正的集体性,每个学生独自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虽然面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而每一个学生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对教师负责,学生与学生之间并无分工合作。 (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方向: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如班级授课与个别辅导、分组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传统的教学形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已经成为目前发达国家教学组织
28、形式的新特点。 坚持把班级授课制作为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取代的优点,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改进班级授课制,探索教学组织形式的新模式。当代社会,单一的班级授课制已经不能满足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个别化,用自学辅导,以及借助现代教学技术的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来替代班级授课制。)解析:17.孔子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私学的创始人。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 他在文化
29、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两个。一是编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整理和保存了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二是开创私人讲学之风,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其教育思想丰富而翔实,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 (1)孔子理论体系的思想基础是“仁”“礼”。 “仁”的思想:孔子把“仁”视作最高的道德规范,其要义就是“爱人”。 “礼”的思想:孔子的“礼”是就政治而言的,君臣和父子都应严格恪守各自的名分和尊卑长幼的次序,应当“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以要求统治者提倡礼教。 (2)孔子对教育作用的论述包括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孔子主张通过文化教育工作把社会的政治思想、伦理
30、道德传播到民众当中,这样就会对政治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孔子还阐述了他的“庶、富、教”的施政大纲。只有在先庶、先富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化,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在人成长中的作用:孔子承认教育在人的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中。 (3)孔子对教育对象的论述是一种创举。孔子认为教育对象应当“有教无类”。“有教无类”的本意是在教育对象上,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华夷,诸族都可以入学。孔子“有教无类”的提出是针对奴隶主阶级有教有类而言的,不仅把教育扩展到蛮夷之邦,而且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4)教育目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
31、仕。”孔子主张为学者有了丰富的知识还有余力,应去做官;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可见孔子教育的目的是仕途,要培养的是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5)孔子的教学思想。首先,在教育内容上,孔子承袭了西周的传统“六艺”教育,吸收、采择了有用学科,充实了“六艺”的内容,传授的教材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由博返约等。 (6)有关道德教育思想。孔子以“仁”与“礼”作为其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还要注重如何育德,他提出了一些德育原则,如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等。 (7)关于教师的论述。他认为身为教师应该做到学而不厌,诲人
32、不倦。强调教师要尽职尽责,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还要以身作则,教学相长。 综上所述,孔子以自己一生的教育经验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对教育的社会作用和个人作用的肯定,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教无类”的教育对象观,打破了贵族子弟对受教育权的垄断,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在教育目的和内容上的独到见解,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启示。同时还给人们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原则,成为教育史上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然而,由于受历史时代的局限,孔子的教育思想不可能超出封建思想的界限,其根本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不可能具有完全的民主性。并且,其思想中明显地透露出对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鄙视,这可以从其教育内容中看出。因此,我们在宣扬孔子的积极思想的同时,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局限性,扬长避短。)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