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德育(一)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1384902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德育(一)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德育(一)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德育(一)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德育(一)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德育(一)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德育(一)及答案解析(总分:277.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1,分数:62.00)1.一般说来,( )即狭义的德育(分数:2.00)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法制教育D.道德教育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过的著名德育原则是( )(分数:2.00)A.社会化活动原则B.教育性教学原则C.自然后果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3.李由于被同学揭发私拿了水果摊上的一个苹果,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如试图对李进行教育,教师应从哪方面入手?(

2、 )(分数:2.00)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4.运用奖励和惩罚,是德育工作的( )(分数:2.00)A.比较法B.榜样法C.评价法D.自我教育法5.“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分数:2.00)A.实际锻炼B.榜样示范C.陶冶教育D.品德评价6.我国商、周的奴隶社会“六艺”教育中的( )主要是德育内容(分数:2.00)A.礼B.射C.御D.书7.在中小学生品德形成发展中德育起( )(分数:2.00)A.决定作用B.条件作用C.主导作用D.保证作用8.“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3、(分数:2.00)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B.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C.知行统一的原则D.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9.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分数:2.00)A.教学B.劳动C.课外活动D.班主任工作10.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 )(分数:2.00)A.延展B.必要补充C.深化D.变革11.教师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的独自方式是( )(分数:2.00)A.谈话B.讲解和报告C.阅读D.讨论12.赫尔巴特说:“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表明德育应该具有( )(分数:2.00)A.个体性功能B.教育性功

4、能C.文化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13.德育任务不包括( )(分数:2.00)A.形成学生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B.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C.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充分发展学生智力D.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14.法制教育按照教育内容的分类,属于( )(分数:2.00)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15.采用两难故事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 )(分数:2.00)A.科尔伯格B.艾里克森C.皮亚杰D.罗杰斯16.德育过程中,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的顺序是( )(分数:2.00)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意

5、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17.德育的基本方法包括四大类,即语言说理、形象感染、实际训练和( )(分数:2.00)A.操行评定B.训练法C.参观D.品德评价18.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 )(分数:2.00)A.课外校外教育B.各科教学C.社会实践活动D.班主任工作19.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德育的( )(分数:2.00)A.引导法B.榜样法C.谈话法D.讨论法20.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分数:2.00)A.知行统一原则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C.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

6、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21.教育性教学原则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 )(分数:2.00)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中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中C.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中D.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中22.( )德育方法是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分数:2.00)A.语言说理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23.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分数:2.00)A.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B.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政治教育C.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D.思想教育、政

7、治教育、青春期教育、道德教育2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分数:2.00)A.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品德基础的矛盾B.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矛盾C.德育要求与个人需求的矛盾D.知与不知的矛盾25.德育能够“齐风俗,一民心”,是因为具有( )(分数:2.00)A.社会性功能B.个性生存功能C.个体享用功能D.经济性功能26.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是因为具有( )(分数:2.00)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27.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本质体现与最高境界是( )(分数:2.00)A.适应性功能B.生存功能C.享用性功能D.发展功能28.由于德育具

8、有( )的特点,才使得有些人感到日常生活中的奉献是一种幸福,而不是“牺牲”(分数:2.00)A.政治性B.享用性C.发展性D.社会性29.由于 58 岁的儿童,通常表现为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所以此时儿童的道德属于( )(分数:2.00)A.他律道德阶段B.自律道德阶段C.权威道德阶段D.公众道德阶段30.“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体现出人具有的( )(分数:2.00)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31.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分数:2.00)A.各科教学活动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C.班主任工作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

9、学习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20.00)32.德育就是道德教育(分数:10.00)_33.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一种活动。(分数:10.00)_三、简答题(总题数:7,分数:105.00)34.简述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数:15.00)_35.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任务。(分数:15.00)_36.简述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自我修养。(分数:15.00)_37.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分数:15.00)_38.简要分析德育过程与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差别。(分数:15.00)_39.简要分析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方法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分数:15.00)_40.简

10、述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三水平六阶段”说。(分数:15.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90.00)41.论述德育过程中包含的规律,及其对德育工作的要求。(分数:30.00)_4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并逐步提高的过程?(分数:30.00)_43.说明道德教育几种模式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分数:30.00)_德育(一)答案解析(总分:277.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1,分数:62.00)1.一般说来,( )即狭义的德育(分数:2.00)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法制教育D.道德教育 解析: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过的著名德育原则是

11、( )(分数:2.00)A.社会化活动原则B.教育性教学原则 C.自然后果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解析:3.李由于被同学揭发私拿了水果摊上的一个苹果,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如试图对李进行教育,教师应从哪方面入手?( )(分数:2.00)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解析:4.运用奖励和惩罚,是德育工作的( )(分数:2.00)A.比较法B.榜样法C.评价法 D.自我教育法解析:5.“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

12、种德育方法?( )(分数:2.00)A.实际锻炼B.榜样示范C.陶冶教育 D.品德评价解析:6.我国商、周的奴隶社会“六艺”教育中的( )主要是德育内容(分数:2.00)A.礼 B.射C.御D.书解析:7.在中小学生品德形成发展中德育起( )(分数:2.00)A.决定作用B.条件作用C.主导作用 D.保证作用解析:8.“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分数:2.00)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B.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C.知行统一的原则D.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解析:解析 这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原话,是德育模式中的集体教育模

13、式。教育的前提是尊重与信任,在他看来,只有从尊重人、信任人出发,才能产生合理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9.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分数:2.00)A.教学 B.劳动C.课外活动D.班主任工作解析:10.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 )(分数:2.00)A.延展B.必要补充 C.深化D.变革解析:11.教师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的独自方式是( )(分数:2.00)A.谈话B.讲解和报告 C.阅读D.讨论解析:12.赫尔巴特说:“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表明德育应该具有( )(分数:2.00)A.个体性功能B.教育性功能

14、 C.文化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解析:13.德育任务不包括( )(分数:2.00)A.形成学生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B.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C.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充分发展学生智力 D.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解析:14.法制教育按照教育内容的分类,属于( )(分数:2.00)A.德育 B.智育C.体育D.美育解析:15.采用两难故事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 )(分数:2.00)A.科尔伯格 B.艾里克森C.皮亚杰D.罗杰斯解析:解析 科尔伯格利用两难情境选择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曾是美国上世纪道德教育的领军人物。16.德育过程中,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

15、程的顺序是( )(分数:2.00)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解析:解析 德育活动的过程虽然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但是针对具体的教育活动来说是不应该局限于单一的实施顺序的,不然就会变得僵化和教条,使得德育活动缺失了灵活性和创造性。17.德育的基本方法包括四大类,即语言说理、形象感染、实际训练和( )(分数:2.00)A.操行评定B.训练法C.参观D.品德评价 解析:18.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 )(分数:2.00)A.课外校外教育B.各科教学C.社会实践

16、活动D.班主任工作 解析:19.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德育的( )(分数:2.00)A.引导法B.榜样法 C.谈话法D.讨论法解析:20.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分数:2.00)A.知行统一原则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C.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解析:21.教育性教学原则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 )(分数:2.00)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中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中C.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中 D.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中解析:22.(

17、)德育方法是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分数:2.00)A.语言说理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解析:23.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分数:2.00)A.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B.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D.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青春期教育、道德教育解析:2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分数:2.00)A.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品德基础的矛盾 B.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矛盾C.德育要求与个人需求的矛盾D.知与不知的矛盾解析:25.德育能够“齐风俗,一民心”,是

18、因为具有( )(分数:2.00)A.社会性功能 B.个性生存功能C.个体享用功能D.经济性功能解析:26.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是因为具有( )(分数:2.00)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 解析:27.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本质体现与最高境界是( )(分数:2.00)A.适应性功能B.生存功能C.享用性功能 D.发展功能解析:解析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包括德育的存在功能、发展功能及享用功能,其中享用功能是其本质体现与最高境界。28.由于德育具有( )的特点,才使得有些人感到日常生活中的奉献是一种幸福,而不是“牺牲”(分数:2.00)A.政治性B.享用性 C.发

19、展性D.社会性解析:29.由于 58 岁的儿童,通常表现为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所以此时儿童的道德属于( )(分数:2.00)A.他律道德阶段 B.自律道德阶段C.权威道德阶段D.公众道德阶段解析:30.“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体现出人具有的( )(分数:2.00)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解析:31.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分数:2.00)A.各科教学活动 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C.班主任工作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解析:解析 各学科日常的教学活动相对于专门的德育活动来说,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不容

20、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厌恶,也能保证长效和广泛性。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20.00)32.德育就是道德教育(分数:10.00)_正确答案:(1)德育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等,以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2)广义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等,其中所谓思想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政治教育即引导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逐步形成爱憎分

21、明的政治态度和立场;道德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履行道德义务,以形成高尚的品德,法律教育即传递法律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能力,使学生知法、守法,并能正确地运用法律。(3)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的道德要求和个体的品德心理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道德素质,使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丰富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热切的道德信念和较高的道德实践能力,不断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的教育过程。它是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律教育等相对而言的。(4)综上所述,就广义的德育而言,道德教育仅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非德育的全部,所以

22、把德育与道德教育等同起来是不对的。但就狭义的德育而言,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所以把德育说成是道德教育,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解析:33.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一种活动。(分数:10.00)_正确答案:(德育是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所谓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的法纪要求来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经常而稳固的倾向和特征。品德包含的范围很广,道德品质只是其中一部分。广义的德育是涵盖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的总称,从这个意义上看这种说法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7,分数:105.00)34.简述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数:15.00)_

23、正确答案:(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德育的地位不高。具体表现为:德育在学校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况,德育随时都要为升学让路,德育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德育受经费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学生对德育不感兴趣,德育没有吸引力。(2)德育内容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机制的广泛引进,使得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德育内容显得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于是德育就成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不相干的东西,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使其内化。(3)德育重管理,轻人格

24、养成。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它不仅塑造人的行为,还要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但是现在的德育工作往往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培养,使德育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长此以往,将会使德育生命力日趋萎缩。(4)德育中的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当前,德育形式化主要表现为德育量化的滥用,不少学校把品德量化作为德育的“常规武器”大用特用,比如做好事加分、做坏事减分、年终评定便是一年的德育结果。)解析:35.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任务。(分数:15.00)_正确答案:(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

25、、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解析:36.简述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自我修养。(分数:15.00)_正确答案:(1)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培养自我修养的自觉性;(2)指导学生掌握修养方法,培养学生自我修养的习惯和能力;(3)把自我教育与集体教育、自我修养与参加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解析:37.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分数:15.00)_正确答案:(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创办业余党校;(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建立教育基地。)解析:38.简要分析德育过程与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差别。(分数:15.00)_正确答案:(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

26、形成过程的差别表现在:(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3)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则要求学生们所形成的思想品德与社会要求相一致。)解析:39.简要分析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方法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分数:15.00)_正确答案:(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是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运用于儿童道德教育实践而提出的重要方法。它以道

27、德两难故事为基本材料,让儿童对故事中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并回答围绕该故事提出的相关问题,以此判断儿童所处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并引导和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方法。该方法的关键在于要以两难故事诱发儿童的认知冲突,促进积极的道德思维从而促进其道德判断的发展。提出和倡导这一方法,是科尔伯格早期以道德认知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并特别重视儿童道德判断推理能力发展的具体表现。在他看来,“儿童道德成熟的标志是他作出道德判断和提出自己的道德原则的能力,而不是遵从他周围的成人的道德判断能力。”)解析:40.简述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三水平六阶段”说。(分数:15.00)_正确答案:(科尔伯格把道德教育的目的定为促进道德

28、判断和道德思维能力的发展。他认为一个人道德判断的发展一般要经过“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是一个由低到高顺序发展的过程。科尔伯格曾对这“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道德发展过程模式作了详细阐明,后又作过重大修正。他在 70 年代后期将该模式概括为:(1)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阶段一:以惩罚与服从为价值取向阶段。阶段二:以个人的功利主义目的与交换为价值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阶段三:以协调人际关系为价值取向阶段。阶段四: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履行个人义务为价值取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阶段五:以社会契约为价值取向阶段。阶段六:以普遍道德原则为价值取向阶段。他认为儿童的年龄与其道德

29、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一般 0 至 9 岁处于第一水平,9 至 15 岁处于第二水平,16 岁后向第三水平发展,但年龄并非是决定因素。尽管发展阶段不可跳跃、发展方向不可逆转,而在发展速度上则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发展快,有的发展慢,还。有的可能长期处于某一阶段上停滞不前。科尔伯格主张用教育,特别是道德两难故事策略,促使其尽快向更高一阶段发展。)解析: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90.00)41.论述德育过程中包含的规律,及其对德育工作的要求。(分数:30.00)_正确答案:(德育过程所包含的规律主要体现在:(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知、情、意、行四者互相渗透、互相影

30、响、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知是基础,没有知,情、意、行就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就会出现行动上的盲目性,情感上的冲动性、意志上的动摇性。情是动力,没有情,知就很难发展到坚定的信念,意、行便缺乏内在力量。意是支柱、杠杆,没有意,知容易动摇,情难以控制,行也就不能坚持。行是关键,没有行,知、情、意无法得到检验;反过来,有了行又可以加深、提高知,增强情,锻炼意。同时知、情、意、行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各因素可因环境、教育和个人实践的不同呈不平衡的发展状态,以至会出现情通理不达,或理达情不通等现象。因此,根据知、情、意、行的统一性原理,我们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把知、情、意、行统一起来,使之相互协调。做

31、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根据知、情、意、行的矛盾性原理,我们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不同开端进行教育。(2)德育过程是指导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各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学生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多方面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德育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可控性。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受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多方面的影响而且随着年龄增长,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也日益广泛和深入,社会的、思想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诸因素时时刻刻广泛地影响着学生。学生是社会人,必须接受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因此,德育具有社会性,德育过程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32、克服脱离现实社会生活的空洞政治说教。学校教育不同于环境的自发影响,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可以对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和调节,扬长避短,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朝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因此学校德育具有可控制性。学校教育是德育过程的主要途径,但必须与社会、家庭结合起来。在各种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外界的影响。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活动,主要交往对象是学生和教师,所以要注意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斗争的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在德育过程中,外界影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但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更取决于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

33、斗争,即外界的道德要求与他已形成的思想品德现状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成为推动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德育过程就是要引导并促进学生思想上的矛盾斗争,依靠和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和纠正自身存在的消极因素,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朝教育者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德育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的过程。受教育者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德育过程中,学生的内因很重要。学生是一种积极活动的主体,他能根据已形成的思想品德能动地对教育者所提出的新要求作出评价和选择。因此,学生一旦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品德,它就能转化为一种自我教育的力量,同教育者互相配合,表现出极大的能动性。因此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

34、的自我教育能力,把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是长期的、反复的,从量变到质变不断积累和逐步提高的过程。从学生主观世界来看,品德的形成,知、情、意、行矛盾斗争的统一实现,要经过长期培养和磨炼,每一新的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具有不稳定性,需要多次反复,这就决定了德育过程必然是一个曲折反复、长期的教育过程。从客观环境影响看,社会、家庭、学校影响的广泛性和多层次性,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斗争此起彼伏。社会发展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不断提高等等,都决定了德育过程是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总之,德育过程的社会性,德育因素的广泛性和复杂

35、性,以及青少年学生本身的可塑性等特点,决定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是直线的而是波浪式地曲折前进,有时还会出现反复。因此德育过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要“抓反复”,“反复抓”。)解析:4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并逐步提高的过程?(分数:30.00)_正确答案:(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

36、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正常的。(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解析:43.说明道德教育几种模式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分数:30.00)_正确答案:(1)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19271978)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也是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是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

37、论运用于儿童道德教育实践而提出的重要方法。它以道德两难故事为基本材料,让儿童对故事中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并回答围绕该故事提出的相关问题,以此判断儿童所处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并引导和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方法。该方法的关键在于要以两难故事诱发儿童的认知冲突,促进积极的道德思维从而促进其道德判断的发展。实施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的具体步骤和要求是:首先,根据道德判断测量表测出学生道德发展已达到的实际阶段,并根据测试结果给学生分组;然后,再选择适当的道德两难故事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2)体谅模式:20 世纪 6070 年代,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及其同事首创了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的、以道德情感教育为主的体谅模

38、式。体谅模式的方法是:运用问卷调查学生需要,确定道德教育目的。教会学生关心人和体谅人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强调教师的榜样作用和环境的教育作用。生命线课程的实践。麦克费尔根据学生记述的“好事”和“坏事”,提炼出许多典型的人际社会情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出生命线丛书以及学会关心的教师参考书。在生命线中,一方面,他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鼓励观察和理解言语信号中所表现的需要、兴趣和情感,提高学生估计和预测行为后果的能力;另一方面,更加关心如何把影响人们决定的事实、思想、技巧、经验汇集融合,达到一种整体性作用,使道德决定与最充分的知识相结合,使知识和理论发挥应有的指导性;麦克费尔指出,这部分教材和教

39、学策略有如下要求:教材要具有情境性;这些情境来自青少年对自己亲身经历的描述;情境的叙述简明扼要,使学生可能根据各自的切身经历补充情境的细节,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问题一般涉及做而不涉及理论性问题;列出的事情是没有固定结局的,教师和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下去。(3)价值澄清理论:价值澄清理论产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纽约大学教授路易斯拉斯等人,其主要思想在拉斯与人合著的价值与教学一书中有比较系统的论述。论影响的广泛性,价值澄清理论远不及科尔伯格道的发展阶段理论,但是它可能是当代西方价值教育方法的最为典型的代表。价值澄清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指在价值现形成过程中,

40、通过分析和评价的手段,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促进价值观的形成。价值澄清学派认为:儿童要能够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获得自己的价值观,必须要经历一个多环节的价值澄清过程,它包括了三大阶段共七个具体步骤:第一阶段是选择。它具体包含了三个步骤:一是自由选择;二是给学生提供多种可能进行选择,以增加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三是对选择结果进行审慎而全面的思考,以产生出合于理性的价值观。第二阶段是珍惜选择。它包含两个步骤:即一是所选择的价值观应该是他们感到喜爱和珍惜的,并对自己的选择感到自豪;二是公开认可,把个人的选择向公众公布以求得公众的认同,不能羞于公开自己的价值选择。第三阶段是具体行动。该阶段包括两个步骤:即

41、第一步是具体行动。该阶段包含了两个步骤:即第一步是将个人奉行的价值现体现到行动中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思想和行为的统一;第二步是反复行动,价值观的践行不是一次性的或偶尔的,而应是经常的、习惯性的,甚至最终形成某种道德生活方式。(4)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 20 世纪 60 年代由班杜拉和沃尔特斯等人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以刺激反应的观点为基础并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扩大社会环境(如他人、群体、文化规范或风俗习惯等)如何影响人产生某些习得行为的一种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模式的两个主要特征是:榜样示范。班杜拉认为社会环境对儿童品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榜样的示范学习进行的。父母、老师、同伴和其他

42、成人等在儿童生活中无处不在,其表现出的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示范动作,对儿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强化作用,从而影响儿童。重视儿童自我评价。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儿童形成一定道德信念支配下的自觉地道德行为习惯。只有当儿童、社会、家长、学校、教师的标准要求内化自己的标准,并利用这些标准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调节时,儿童才能形成较稳定的道德行为。(5)集体教育模式: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是集体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马卡连柯认为,“教育任务就是要培养集体主义者。”而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集体的力量。集体教育有以下几个原则: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马卡连柯指出:“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平行教育影响原则。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是教育的基础。他说:“只有当一个人长时间地参加了有合理组织的、有纪律的、坚忍不拔的和有自豪感的那种集体生活的时候,性格才能培养起来。”前景教育原则。马卡连柯认为,集体的生命活力在于不停滞地前进。马卡连柯要求教师不断地向新的奋斗目标来刺激集体的活力。这种新的目标就是前景,是人们对美好前途的希望。在马卡连柯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