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综合)7 及答案解析(总分:26.00,做题时间:12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18.00)1.我国宪法规定,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 )(分数:1.00)A.区、县B.区、县、市C.区、县、自治县D.区、县、自治县、市2.宋代的“刺配刑”设立之初衷,本意是为宽贷( )(分数:1.00)A.流罪B.死刑C.徒刑D.凌迟刑3.清代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是( )(分数:1.00)A.钦定宪法大纲B.十九信条C.资政院院章D.中国民国临时约法4.汉代以典型案例作为判案依据的法律形式是( )(分数:1.00)A.故事B.科条C.廷行事D.决事比5.唐朝时京城长安某人犯有三种
2、罪,三种罪的处刑分别为徒一年、徒二年和徒三年,依据唐律的规定,该罪犯最终将被处以(分数:1.00)A.徒二年B.徒三年C.徒六年D.徒三年以上六年以下6.最早系统规定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是(分数:1.00)A.1787 年美国宪法B.1919 年魏玛宪法C.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7.我国乡级人大的任期由 3 年修改为 5 年的时间是( )(分数:1.00)A.1988 年B.1993 年C.1999 年D.2004 年8.我国最高人民法院要向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其表现是(分数:1.00)A.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B.最高人民法院必要时请全国人大常
3、委会解释法律C.接受全国人大及常委会的质询D.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未决个案的监督9.在我国,矿藏、水流的所有权属于(分数:1.00)A.社会B.集体C.国家和集体D.国家10.下列说法能成立的是( )(分数:1.00)A.强制性是法律固有的特性,其他社会规范不具有强制性B.法律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可以合理地约束司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减少司法腐败C.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具有逻辑上的联系,追究法律责任都要通过法律制裁D.法律解释的主体只能是有权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11.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政策是( )(分数:1.00)A.引导、监督和管 NB.引导、监督和帮助C.鼓励、支持和引导D.鼓励、支持和监
4、督12.据左传?昭公六年载:“周有乱政,而作( )。”(分数:1.00)A.禹刑B.汤刑C.九刑D.吕刑13.关于法律起源一般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由无强制性规范的调整发展为有强制性规范的调整B.由个别调整逐渐发展为规范性调整C.由以原始社会的习惯发展为习惯法再发展为判例法D.由公法为主发展为公法和私法并重14.我国的公司法规定,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公司股票可以到境外上市,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作出特别规定。该规范属于( )(分数:1.00)A.义务性规范B.准用性规范C.确定性规范D.委任性规范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规则构成要素的是(分数:1.00)A.假定B.行为模
5、式C.法律后果D.概念16.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法律关系是产生法律规范的前提B.法律关系是一切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C.法律关系只能是人与人之间合法的社会关系D.法律关系就是法律规范调整或保护的社会关系本身17.南京国民政府较长期实行的司法审判制度是(分数:1.00)A.四级三审制B.三级三审制C.三级二审制D.二级二审制18.唐律疏议指的是(分数:1.00)A.武德律B.贞观律C.永徽律D.开元律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8.00)19.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 )(分数:1.00)A.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B.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C.直接选举和
6、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D.秘密投票原则20.宪法规范的重要特点有( )(分数:1.00)A.根本性B.最高权威性C.相对稳定性D.纲领性21.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的组成人员有 -|_|-(分数:1.00)A.委员长B.副委员长C.秘书长D.各专门委员会主任22.法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平衡性,法形式多样的特征不能完全用经济的因素去解释。下列情形中体现了这种不平衡性的是( )(分数:1.00)A.英美法系实行对抗制诉讼模式,大陆法系实行职权主义诉讼模式B.中国在还没有发生一家国营企业破产的事例时就制定了适用于国营企业的破产法C.美国宪法规定的一些公民的权利,直到颁布后的几十
7、年甚至上百年才真正兑现D.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出现的农村包产到户、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私营经济、劳动合同制等,均产生于宪法和法律“解禁”之前23.需要向全国人大提出工作报告的有( )(分数:1.00)A.全国人大常委会B.国务院C.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D.中央军事委员会24.汉律定罪量刑的原则包括( )(分数:1.00)A.亲亲得相首匿B.贵族官僚有罪先请C.尊老怜幼D.恤刑25.下列选项可以成立的有(分数:1.00)A.张某参加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的行为属于守法行为B.李某阅报时针对某影星的偷税行为,对邻居张大爷说该影星将被判 5 年有期徒刑,这体现了法律的评价作用C.人民检察院根据群
8、众检举对王局长的受贿行为进行侦查的行为属于国家法律监督D.方律师在为一件产品致人伤害案代理时指出,一年前该法院在审理一起类似案件时没有判予精神损害赔偿,所以本案也不应该给予精神损害赔偿。方律师的这一思维方式属于演绎推理26.晋武帝时为晋律做注的律学家是( )(分数:1.00)A.张斐B.孔融C.杜预D.董仲舒三、简析题(总题数:2,分数:1.00)27.简述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的司法体制与审级。(分数:0.50)_28.简述法对经济的影响与作用。(分数:0.50)_四、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3.00)运用法理学理论和知识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2005 年 11 月 7 日,中华人民共
9、和国商务部发布了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该办法第十九条规定:“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第三十条规定:“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两千元以下罚款。” 问题: (分数:1.00)(1).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属于我国哪一类法律渊源?(分数:0.25)_(2).运用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理论和知识,分析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分数:0.25)_(3).从行为模式角度分析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的种类。(分数:0.25)_(4).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所确定的法律责任属于哪一种类(分数:0.25)_29.唐律疏
10、议?名例中说:“诸八议者,犯死罪者,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诸犯私罪者,以官当徒者,五品以上,一官当徒二年;九品以上,一官当徒一年。若犯公罪者。各加一年当”。 请就此予以分析。 (分数:1.00)_30.某法学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指出:“在我国现代法律制度中,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广义的法律和狭义的法律仅有范围大小之别,无内容和效力之差异。” 运用所学的法理学知识,对该讲授内容进行分析。 (分数:1.00)_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00)31.试论述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 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 (分数:1.00)_3
11、2.宪法是宪政的前提,但有宪法却不一定有宪政。(分数:-1.00)A.正确B.错误33.法律作用的对象是人的行为与法的作用的对象是社会关系这两种说法的含义是一样的。(分数:-1.00)A.正确B.错误34.中国封建时期的五刑制度是在隋开皇律中正式确立的。(分数:-1.00)A.正确B.错误35.法经中的“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法律原则的规定,相当于后来的名例律。(分数:-1.00)A.正确B.错误36.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分数:-1.00)A.正确B.错误法律硕士(综合)7 答案解析(总分:26.00,做题时间:12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
12、18,分数:18.00)1.我国宪法规定,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 )(分数:1.00)A.区、县 B.区、县、市C.区、县、自治县D.区、县、自治县、市解析:2.宋代的“刺配刑”设立之初衷,本意是为宽贷( )(分数:1.00)A.流罪B.死刑 C.徒刑D.凌迟刑解析:3.清代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是( )(分数:1.00)A.钦定宪法大纲 B.十九信条C.资政院院章D.中国民国临时约法解析:4.汉代以典型案例作为判案依据的法律形式是( )(分数:1.00)A.故事B.科条C.廷行事D.决事比 解析:5.唐朝时京城长安某人犯有三种罪,三种罪的处刑分别为徒一年、徒二年和徒三年,依据唐律的规定,该罪
13、犯最终将被处以(分数:1.00)A.徒二年B.徒三年 C.徒六年D.徒三年以上六年以下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二罪以上俱发”的刑法适用原则。唐律规定了合并论罪原则。即一人犯数罪,基本上采取“重罪吸收轻罪”、刑不累加的原则。如一人犯数罪且被同时发现,判决“以重者论”;数罪相等者,以一罪处罚。如果一罪先被发现而且已经判决执行,后又发现余罪的,余罪轻或相等者,不再追加刑事责任;余罪重则改判,以重罪为准,但减去已经执行的刑期。不过该原则不适用于赃罪。该原则是比较宽缓适中的,它体现了封建盛世时期的刑罚轻缓与中典治国的精神。6.最早系统规定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是(分数:1.00)A.1787 年美国宪
14、法B.1919 年魏玛宪法C.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解析: 这是我国现行宪法的特点之一,其他宪法中没有明确地提到精神文明的问题。7.我国乡级人大的任期由 3 年修改为 5 年的时间是( )(分数:1.00)A.1988 年B.1993 年C.1999 年D.2004 年 解析:8.我国最高人民法院要向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其表现是(分数:1.00)A.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 B.最高人民法院必要时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法律 C.接受全国人大及常委会的质询 D.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未决个案的监督解析: 立法法第 43 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向全国
15、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第 30 条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第 22 条、第 25 条对报告工作和质询作了规定。所以只有第 4 项是错误的。9.在我国,矿藏、水流的所有权属于(分数:1.00)A.社会B.集体C.国家和集体D.国家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国家的专有权,宪法第 9 条规定,除矿藏和水流外,其他也可属于集体所有。10.下列说法能成立的是( )(分数:1.00)A.强制性是法律固有的特性,其他社会规范不具有强制性B.法律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可以合理地约束司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减少司法腐败 C.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具有逻辑上的联系,追究法律责任都要通过法律制
16、裁D.法律解释的主体只能是有权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解析:11.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政策是( )(分数:1.00)A.引导、监督和管 NB.引导、监督和帮助C.鼓励、支持和引导 D.鼓励、支持和监督解析:12.据左传?昭公六年载:“周有乱政,而作( )。”(分数:1.00)A.禹刑B.汤刑C.九刑 D.吕刑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周朝的立法状况。西周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包括制定周礼和编定刑书。其中刑书主要包括“九刑”和吕刑。九刑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周朝初年制定的刑书。左传?昭公六年载:“周有乱政,而作九刑。”逸周书中说“太史箧刑书九篇”,或指九刑,其具体内容已不可考。二是指西周的刑罚,即
17、墨、劓、剕(刖)、富、大辟五刑加上赎、鞭、扑、流等刑罚,合起来称“九刑”。其主要立法精神在于严厉打击危害国家统治与社会秩序的刑事犯罪。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C。13.关于法律起源一般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由无强制性规范的调整发展为有强制性规范的调整B.由个别调整逐渐发展为规范性调整 C.由以原始社会的习惯发展为习惯法再发展为判例法D.由公法为主发展为公法和私法并重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起源的一般规律。尽管世界各国的历史条件不同,但是法的产生都有一般规律可循。概括而言,法产生的一般规律有如下几个方面:法的产生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法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长期渐进的发展过
18、程;法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长期发展过程;法的产生经历了与道德、宗教等社会规范从融合到分离的过程。14.我国的公司法规定,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公司股票可以到境外上市,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作出特别规定。该规范属于( )(分数:1.00)A.义务性规范B.准用性规范C.确定性规范D.委任性规范 解析: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规则构成要素的是(分数:1.00)A.假定B.行为模式C.法律后果D.概念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本题主要在于区别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和法的构成要素。本题主要考查对法的三要素和法律规则三要素的掌握情况。法的要素是指构成法的基本元素。法的要素包括:法
19、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术语。法律规则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其逻辑结构分为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及法律后果三要素。A、B、C 三项均属于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而不是法的构成要素。16.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法律关系是产生法律规范的前提B.法律关系是一切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C.法律关系只能是人与人之间合法的社会关系 D.法律关系就是法律规范调整或保护的社会关系本身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关系的定义、内涵和特征。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法律关系属于社会关系,但
20、是并非所有的社会关系都是法律关系;法律关系不同于法律规范所保护或调整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的性质主要有:(1)意志性。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现,因此它像法律规范一样,首先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具有国家意志性。同时,法律关系更是现实的法律主体所参与的具体的社会关系,在许多情况下也反映了法律关系参加者的个人意志。(2)客观性。社会经济生活、社会存在本身是客观的。法律是对现实关系的调整,法律关系是客观的。(3)合法性。法律关系指的是与法律规范规定相一致的关系。无论法律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法律关系一旦建立,法律主体间的行为就具有合法的意义。法律关系不仅仅具有法律意义而且
21、具有合法的性质。(4)权利义务性。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17.南京国民政府较长期实行的司法审判制度是(分数:1.00)A.四级三审制B.三级三审制 C.三级二审制D.二级二审制解析: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在普通司法机构上基本上沿用北洋政府的司法体制,实行四级三审制度。1930 年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二百三十一次会议议决法院组织法的立法原则,仿效德国和法国的司法体系,改四级三审制为三级三审制,取消了初级法院的建制。依据该原则 1931 年公布实施民事诉讼法和 1932 年实施的法院组织法正式确立三级三审制。普通法院分为地方法院、高等法院和最高法院三级。县市设地方法院,对于
22、民刑第一审案件以及非诉讼事件实施管辖。省设高等法院,其管辖范围为:内乱、外患、妨害国交罪的第一审案件,不服地方法院第一审判决而上诉的民刑事案件,不服地方法院裁定而抗告的案件。首都设最高法院,名为第三审实为法律审,其管辖范围为:不服高等法院第一审判决,上诉的刑事案件,不服高等法院第二审判决民刑事案件,不服高等法院裁定而抗告的案件、非常上诉案件。18.唐律疏议指的是(分数:1.00)A.武德律B.贞观律C.永徽律 D.开元律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的立法概况。唐律疏议系永徽律及其注解全书。唐高宗时,以武德律、贞观律为蓝本,修订了永徽律十二篇,于永徽二年(651)颁行全国。为了适用科举考试
23、明法科的需要,唐高宗又命长孙无忌等人对永徽律进行注释。长孙无忌等人因而对律典的立法原则进行了阐明,并对律文逐条逐句进行注解,附在律文之后,称作“疏议”,于永徵四年完成经高宗批准后颁行全国,具有与律文同等效力。律与疏共称为“永徽律疏”,到元代被称之为“唐律疏议”。这是我国保存至今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法典。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8.00)19.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 )(分数:1.00)A.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B.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C.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 D.秘密投票原则 解析:20.宪法规范的重要特点有( )(分数:1.00)A.根本性 B.最高权威性 C.相对稳定
24、性 D.纲领性 解析:21.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的组成人员有 -|_|-(分数:1.00)A.委员长 B.副委员长C.秘书长D.各专门委员会主任解析:22.法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平衡性,法形式多样的特征不能完全用经济的因素去解释。下列情形中体现了这种不平衡性的是( )(分数:1.00)A.英美法系实行对抗制诉讼模式,大陆法系实行职权主义诉讼模式 B.中国在还没有发生一家国营企业破产的事例时就制定了适用于国营企业的破产法 C.美国宪法规定的一些公民的权利,直到颁布后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真正兑现 D.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出现的农村包产到户、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私营经济、劳动
25、合同制等,均产生于宪法和法律“解禁”之前 解析:23.需要向全国人大提出工作报告的有( )(分数:1.00)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 D.中央军事委员会解析:24.汉律定罪量刑的原则包括( )(分数:1.00)A.亲亲得相首匿 B.贵族官僚有罪先请 C.尊老怜幼 D.恤刑 解析:25.下列选项可以成立的有(分数:1.00)A.张某参加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的行为属于守法行为 B.李某阅报时针对某影星的偷税行为,对邻居张大爷说该影星将被判 5 年有期徒刑,这体现了法律的评价作用C.人民检察院根据群众检举对王局长的受贿行为进行侦查的行为属于国家法律监督 D.
26、方律师在为一件产品致人伤害案代理时指出,一年前该法院在审理一起类似案件时没有判予精神损害赔偿,所以本案也不应该给予精神损害赔偿。方律师的这一思维方式属于演绎推理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守法、法律规范作用、法律监督、法律推理等综合知识。守法包括三层含义,不违法是守法的低层次要求,按照法律的规定实施行为是中层要求,而积极主动行使法律权利、实施法律是守法的高层次要求。法的规范作用是法本身的作用或是指法的专门作用。法的规范作用包括:(1)指引作用。指法律规范对本人行为的导向作用。(2)评价作用。法律作为人们对他人行为的评价标准所起的作用。(3)预测作用。人们可以根据法律预先估计相互间将怎样行为以及行
27、为的后果等,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4)强制作用。法律可以用来制裁、强制、约束违法犯罪行为。(5)教育作用。指通过法律的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国家监督的体系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属于司法监督,属于国家法律监督的范畴。法律推理是指以法律和事实两个已知的条件为前提,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规则,为法律适用结论提供正当理由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形式逻辑又称分析推理,就是运用形式逻辑进行推理。它包括演绎、归纳、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就是著名的三段论推理即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大前提是可以适用的法律规则和原则;小前提是经过认定的案件事实;结论即判决或裁
28、定(具有法律效力的针对个别行为的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法律规则和原则是围绕法律概念展开的;案件事实是经过调查,符合概念的行为或事件;结论是法官将两者结合作出的判断;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当法官处理案件时,手边没有合适的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供适用,但是从一系列早期的判例中可以总结出可适用的规则和原则,法官就按照先例的规则处理了此案。26.晋武帝时为晋律做注的律学家是( )(分数:1.00)A.张斐 B.孔融C.杜预 D.董仲舒解析:三、简析题(总题数:2,分数:1.00)27.简述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的司法体制与审级。(分数:0.50)_正确答案:(答案要点: (1)普通司法体制。南京国民政
29、府的普通法院系统分为地方法院、高等法院、最高法院三级,实行三级三审制;(2 分)实行公开审判制度和审检合署制。(2 分) (2)特种刑事法庭。始设于 1927 年,是受理特种刑事审判程序案件的法庭。分中央特种刑事法庭和地方高等特种刑事法庭,对其作出的裁判不得上诉或抗告。(2 分)为屠杀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提供了组织及程序保障。(2 分) )解析:28.简述法对经济的影响与作用。(分数:0.50)_正确答案:(答案要点: (1)经济的核心内涵是以物质生活资料为表现形式的利益问题,具体包括物质资料生产的技术水平(生产力),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关系(生产关系),人们具体进行物质资料的生
30、产、交换、分配的制度体系(经济体制),以及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的具体组织、具体行为和实际收益。(2 分) 法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它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一方面,法只能在它的经济基础所蕴含的可能性范围内选择,另一方面,法虽然根源于经济基础,但作为一种超经济的力量,它又超越于经济基础,对经济基础既具有依赖性,又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和相对独立性。(2 分) (2)从法律与经济基础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关系来看,法律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包括下列四个方面:首先,法律对经济基础具有选择和确认作用。在一个社会多样的生产关系中,哪一个能够居于统治地位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与法律的选择与
31、确认具有一定的关系。通过法律的这种选择和确认,特定生产关系在社会中获得合法性和神圣性。(1 分) 其次,法对经济基础具有加速或延缓其发展的作用。同时得承认法不能改变社会生产关系运动的总的方向和趋势。(1 分) 再次,法对经济基础具有保障和促进作用,对于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需求的生产关系,法律通过把具体的生产关系制度化,通过权利义务的配置,通过奖励和制裁的实施,起到促进和保障作用。(1 分) 最后,法对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具有否定、阻碍或限制作用。在旧的社会制度灭亡、新的社会制度诞生之际,法的这种作用非常明显。(1 分) )解析:四、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3.00)运用法理学理论和知识分析下列材
32、料,并回答问题: 2005 年 11 月 7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发布了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该办法第十九条规定:“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第三十条规定:“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两千元以下罚款。” 问题: (分数:1.00)(1).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属于我国哪一类法律渊源?(分数:0.25)_正确答案:(国务院所属各部、各委员会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发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为行政规章中的部门规章。因此,商务部发布的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应属于部门规章或行政规章。)解析:
33、(2).运用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理论和知识,分析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分数:0.25)_正确答案:(法律规则主要由假定、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假定是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则的条件和范围部分,行为模式是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如何具体行为的方式或范型的部分,即作为或不作为的具体行为模式,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则中对遵守规则或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评价的部分。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十九条中规定的“酒类经营者”为假定;“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为法律规则中的“行为模式”。第三十条的规定“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和“处两千元以下罚款”是法律规则中的“法律后果
34、”。(也可以运用假定、处理和制裁三要素论进行正确分析)解析:(3).从行为模式角度分析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的种类。(分数:0.25)_正确答案:(从“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这一行为模式角度而言,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属于“禁止性法律规则”;从“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这一行为模式角度而言,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属于“命令性法律规则”;因为禁止性法律规则和命令性法律规则可以合称为“义务性法律规则”,因此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总体上属于“义务性法律规则”。)解析:(4).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所确定的法律责任属于哪一种类(分数:0.25)_正确答案:(因违反行政法规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属于行政责任,酒类流
35、通管理办法是行政法,因此,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所确定的法律责任属于行政责任。)解析:29.唐律疏议?名例中说:“诸八议者,犯死罪者,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诸犯私罪者,以官当徒者,五品以上,一官当徒二年;九品以上,一官当徒一年。若犯公罪者。各加一年当”。 请就此予以分析。 (分数:1.00)_正确答案:(唐初统治者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作为立法指导思想,最终完成了礼、法融合的历史进程。在对待职官问题上,一方面强调“三纲五常”的伦理精神,要求官吏道德自律,一方面强调依法惩治官吏的渎职以及贪赃不法的行为。但在具体执行上,除十
36、恶重罪外,又对官僚贵族有所优待,特别对高级官僚贵族有所优待。 题中律条规定的是有关贵族、官僚等特权阶层犯罪后的减免原则,主要涉及八议、官当等制度。律条的意思是:(1)八种高等特权人物犯死罪,该管官吏不得直接审判,而只能将其罪状和身份情况上报中央,由皇帝召集朝臣共同议定,决定如何处罚;犯流罪以下,该管审判官吏可以径行减一等处断。(2)允许官僚贵族以官职爵位折抵徒刑。如因私事犯罪应判徒刑,五品以上,每一官职抵折徒刑两年,九品以上,每一官职抵折徒刑一年。若因公事 犯罪判徒刑,各加一年折抵。 “八议”是指: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是高级官员犯罪须经过特别审议并享受减免刑罚优待的
37、规定。它渊源于西周时期的“八辟”,秦自商鞅变法后废止。汉末、三国时期,以士族豪门为代表的大地主势力急剧发展,他们要求把自己的利益反映至法律上,则出现了特权法的发展,代表他们利益的曹魏政权在制定新律时,将其载入国家大典,形成了“八议”之制。“八议”制度写入国家大典,使高级官僚地主贵族取得了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的司法特权,充分体现了法律适用方面的贵贱尊卑等级秩序。此制以后各代相承,直到清朝末年才正式废止。 官当是指中国封建社会享受“八议”特权以外的官僚贵族犯罪后,允许以其官职或爵位折抵徒刑的特权制度。它正式规定在北魏律和南陈律中。南陈的官当制度相对系统完备,陈律规定:凡以官折抵徒刑,同赎刑结合使用,
38、如官员犯罪应判四年至五年徒刑,准许以官职当徒两年,剩余年限仍服劳役;如判三年,准以官抵徒刑两年,另余一年可以用钱赎罪。官当制度是典型的官僚贵族特权法,集中反映了当时大地主势力所掌控的政权以法律形式维护自身特殊利益的要求和主张。不过由于它与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及其对吏治的干预控制存在矛盾,因而被元、明、清三代法律所淡化。 题中所涉及的“八议”、“官当”的刑罚原则源于儒家“刑不上大夫”的等级差别思想,是儒家伦理在法律中的重要体现。唐律中大量的这种相关法律规定,全面且完美地将儒家法律思想法律化,将法律制度儒家化,使法律制度与儒家思想水乳交融般地合二为一,从而标志自汉代开始迈向儒家化发展道路的中国古代法律
39、,经过数百年的努力,到此终于完成。“一准乎礼”成为它最具代表性的特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唐律疏议中的等级特权法律制度。30.某法学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指出:“在我国现代法律制度中,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广义的法律和狭义的法律仅有范围大小之别,无内容和效力之差异。” 运用所学的法理学知识,对该讲授内容进行分析。 (分数:1.00)_正确答案:(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中,法律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上的法律是指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狭义上的法律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及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显而易见,狭义的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
40、委会制定的法律)包括在广义的法律之中,二者属于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其在范围上有大小之别,这一点首先应予肯定。二者的范围大小不同,那么其涉及内容和效力自然也会不同。从内容上看,一则广义和狭义的法律概念本身所包括的规范性文件数量不一样;二则法律调整对象社会关系也大相径庭,广义的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非常广泛,数量繁多,狭义的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相应地要少。从效力上看,广义的法律所包括的效力既有宪法效力、一般(狭义)法律效力、又包括行政法规效力和地方性法规效力,有多种层次的法律效力;而狭义法律的效力仅指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的效力。总而言之,相比较广义的法律和狭义的法律,不仅在范围上有大小之别,而
41、且在内容与效力上也都有不同。)解析: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00)31.试论述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 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 (分数:1.00)_正确答案:(答案要点: 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人或组织对法律规定含义的说明。法律解释既是人们日常法律 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法律实施的一个重要前提。(2 分) 法律解释体制是指国家法律解释权限划分的制度。法律解释不是纯粹的方法、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关于法律解释权的分配、运用和效力的制度,包括哪些主体享有法律解释权、享有多大范围的法律解释权,以及解释的法律效力问题。我国建立了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权为核心和主体的
42、各机关分工配合的法律解释体制。相应地,法律解释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三种形式。(3 分) 立法解释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立法解释即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法律的解释,具有最高权威。(2 分) 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立法解释的主要任务是:第一,阐明法律实施中产生的疑义:第二,适应社会发展,赋予法律规定以新的含义;第三,解决法条冲突以及司法解释之间的冲突。(2 分) 行政解释指由国家行政机关对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的具体应用问题,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规进行的解释。此外,国家军事机关的法律解释、若干国家行政机关联合进行的解释和国家行政机关与非国家机关联合进
43、行的解释,也可归入行政解释。(2 分) 司法解释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对司法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司法解释分为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检察解释和这两个机关联合作出的我国的法律解释以全国人大常委会为核心和主体、由各国家机关分工配合,但这并不意味着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法律解释具体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在我国,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性质和工作方式来看,它无法承担主要的法律解释工作。在实践中,法律解释多由行政机关和最高司法机关来承担,行政解释和司法解释的数量最多。(2 分) )解析:32.宪法是宪政的前提,但有宪法却不一定有宪政。(分数:-1.00)A.正确 B.错误解析: 只有通过宪法这
44、种最高国家法律形式,才能使民主宪政制度具有全国一体遵守的法律权威。宪法必须体现民主宪政精神,承认多数人的统治,尊重少数人的权利,违背这些精神,宪法就成了恶法,就不可能有宪政。所以有宪法却不一定有宪政。33.法律作用的对象是人的行为与法的作用的对象是社会关系这两种说法的含义是一样的。(分数:-1.00)A.正确B.错误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行为关系是法律的调整对象。行为关系或社会关系是法律的调整对象。法律直接的调整对象是行为关系,最终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不是社会关系。法律是通过对行为而不是对思想的作用来调整社会关系的。是人的行为才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以建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