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育学原理-3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2,分数:100.00)1.把教育隐喻为“园艺”,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称教师为“园丁”。持这种观点的人在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_。(分数:2.50)A.遗传决定论B.成熟论C.环境决定论D.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反映的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是_。(分数:2.50)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活动D.个体因素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_。(分数:2.50)A.决定作用B.制约作用C.主导作用D.辅导作用4
2、.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_。(分数:2.50)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活动D.个体主观能动性5.“白板说”体现了个人身心发展的_。(分数:2.50)A.外铄论B.内发论C.各因素交互作用D.实践活动论6.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_。(分数:2.50)A.柏拉图B.洛克C.华生D.杜威7.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尊重权威,维护普遍的社会秩序的这种表现是道德发展到_。(分数:2.50)A.第三阶段B.第四阶段C.第五阶段D.第六阶段8.墨家“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说法,表现了_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分数:2.50)A.遗传B.环
3、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9.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之一是_。(分数:2.50)A.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B.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C.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D.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1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所包含的五个层次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是_。(分数:2.50)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B.生理需要、社交需要、安全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C.生理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D.生理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11.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具有_。(分数:2.50)A.强制性B.
4、自发性C.系统性D.计划性12.下面不属于对“学生主观能动性”描述的是_。(分数:2.50)A.学生具有自觉性B.学生具有独立性C.学生具有创造性D.学生具有可塑性13.不属于有关人的发展理论的是_。(分数:2.50)A.认知发展理论B.最近发展区理论C.道德发展阶段论D.学校消亡论14.关于学校教育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_。(分数:2.50)A.教育职能的专门性B.教育作用的主导性C.教育内容的全面性D.教育形式的变化性15.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_。(分数:2.50)A.格塞尔B.杜威C.华生D.霍尔16.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教育上的片面性的主要表现不包括_。(分数:2.50)A.身体锻炼B
5、.精神生活C.品德培养D.智力开发17.人在质的方面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称_。(分数:2.50)A.身体发展B.人的素质C.心理发展D.奠基工程18.教育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并不同步,这是教育的_。(分数:2.50)A.能动性B.可控性C.超前性D.相对独立性19.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可归结为_。(分数:2.50)A.遗传和环境B.环境和文化C.先天和后天D.社会和生物20.华生“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加以改变”反映了他的_。(分数:2.50)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行为决定论D.经济决定论21.社区教育是_在时间和空间上向社会的延伸和发展_。(分数:2.50
6、)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D.民俗教育22.社区的特点不包括_。(分数:2.50)A.开放性与群众性B.多样性与补偿性C.实用性与融合性D.组织性与计划性23.儿童的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出生后第 5 个月到第 11 个月之间,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_。(分数:2.50)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24.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这是因为人的身心发展具有_。(分数:2.50)A.顺序性B.阶段性C.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25.“揠苗助长”式的教育违反了人的身心发展的_。(分数:2.50)A.阶段性和顺序性B.稳定性和可变性C.不平衡性和差异性D.
7、整体性和稳定性26.“个人之间的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远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大;这些十分不同的、看来是使从事各种职业的成年人彼此有所区别的才赋,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这句话表明_。(分数:2.50)A.先天的遗传素质是人从事各种不同职业的根本原因B.遗传素质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是分工造成了人们之间才能的不同C.遗传素质具有差异性D.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不起作用27.“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从根本上说是关于_。(分数:2.50)A.教育目的的问题B.教育目标的问题C.培养目标的问题D.教学目标的问题28.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是_。(分数:2.50)A.教育目的
8、是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B.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指导原则C.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D.教育目的规定教育方针29.“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够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这一论断反映的教育目的论是_。(分数:2.50)A.教育准备生活说B.教育适应生活说C.教育超越生活说D.教育改造生活说30.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是对立的两种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它们的共同缺陷是_。(分数:2.50)A.都单纯把人当做工具B.都单纯把人当作目的C.都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D.都完全不具有合理性31.下列不属于教育目的确立的主要依据的是_。(分数:2.50)A.社会关系B.生产力发展水
9、平C.其他国家的经验D.人的身心发展规律32.既然教育目的是解决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那么从根本上决定教育目的的是_。(分数:2.50)A.社会关系和社会现实发展需要B.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C.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33.关于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_。(分数:2.50)A.德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B.智育是教育实施的认识基础C.劳动技术教育是实施教育的物质保证D.它们互为条件,相辅相成3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交的报告学会生存指出各国的教育目的存在一些共同倾向,其中包括“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
10、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以及_。(分数:2.50)A.“培养完人”B.“培养独立个性”C.“培养国际理解”D.“培养终身学习能力”35.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教育目的的主张体现的思想是_。(分数:2.50)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社会效益论D.教育无目的论36.在现代社会中,各个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制定其教育目的的首要依据是_。(分数:2.50)A.政治制度B.科技水平C.经济基础D.文化传统37.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工作总的要求的是_。(分数:2.50)A.教育途径B.教育内容C.教育目的D.教育方针38.教育的根本问题是_。(分数:2.50)A.发展生产力问题B.政治方向
11、问题C.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D.提高教育质量问题39.教育的根本目的是_。(分数:2.50)A.提高人的科学人文素养B.巩固社会制度C.促进人的身心发展D.发展生产力40.“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最根本的是指_。(分数:1.50)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B.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C.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D.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41.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_。(分数:0.50)A.教育大纲B.教育目标C.培养目标D.教育目的4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_。(分数:0.50)A.生产力水平低下B.新的剥削和压迫C.资本主义制度D.社会分工考研教育学专
12、业基础综合考试教育学原理-3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2,分数:100.00)1.把教育隐喻为“园艺”,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称教师为“园丁”。持这种观点的人在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_。(分数:2.50)A.遗传决定论B.成熟论C.环境决定论D.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通过分析具体事例,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有关理论和观点,特别是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也称二因素辐合决定论、双因素论、遗传环境决定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的发展既不单由遗传决定,也不单由环境
13、决定,而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人的发展不是遗传和环境之和,而是二者的乘积;另一种观点认为遗传从怀孕起就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出生后环境的影响无时无处不在。遗传和环境在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始终是交织在一起的,很难明确区分。本题将教育比喻为“园艺”,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既强调了园丁精心呵护、因势利导的作用,也强调了花朵先天因素与自我生长的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D。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反映的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是_。(分数:2.50)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 C.教育活动D.个体因素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的掌
14、握程度。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体现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因此,正确答案为 B。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_。(分数:2.50)A.决定作用B.制约作用C.主导作用 D.辅导作用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所起作用的掌握程度。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
15、能动性。其中,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A 是主要干扰项,认为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那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 C。4.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_。(分数:2.50)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活动D.个体主观能动性 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的掌握程度。遗传素质只为人的发展提供基础和条件。环境对人的影响是自发的,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以产生消极的影响。教育也不能最终
16、决定人的发展。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因,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取决于他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精力。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正确答案为 D。5.“白板说”体现了个人身心发展的_。(分数:2.50)A.外铄论 B.内发论C.各因素交互作用D.实践活动论解析:解析 “白板说”体现了个人身心发展的外铄论,属于经验主义的看法。6.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_。(分数:2.50)A.柏拉图B.洛克C.华生D.杜
17、威 解析:解析 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杜威,提倡以“儿童为中心”。7.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尊重权威,维护普遍的社会秩序的这种表现是道德发展到_。(分数:2.50)A.第三阶段B.第四阶段 C.第五阶段D.第六阶段解析:解析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分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又分六个阶段。习俗水平的三、四阶段:第三阶段是相互性的人际期望、人际关系、人际协调阶段,第四阶段是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8.墨家“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说法,表现了_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分数:2.50)A.遗传B.环境 C.教
18、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解析:解析 墨家的思想集中体现了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9.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之一是_。(分数:2.50)A.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B.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C.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D.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解析:解析 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某些功能丧失反而另外一些功能会强一些,这就是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1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所包含的五个层次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是_。(分数:2.50)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B.生理需要、社交需要、安全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C.生理需要
19、、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D.生理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解析:解析 识记性知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所包含的五个层次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11.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具有_。(分数:2.50)A.强制性B.自发性 C.系统性D.计划性解析:解析 环境只是一种可能性,自发起作用。12.下面不属于对“学生主观能动性”描述的是_。(分数:2.50)A.学生具有自觉性B.学生具有独立性C.学生具有创造性D.学生具有可塑性 解析:解析 D 项体现学生的受动性。13.不属于有关人的发展理论的是_。(分数
20、:2.50)A.认知发展理论B.最近发展区理论C.道德发展阶段论D.学校消亡论 解析:解析 很明显 D 项内容不属于人的发展理论。14.关于学校教育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_。(分数:2.50)A.教育职能的专门性B.教育作用的主导性C.教育内容的全面性D.教育形式的变化性 解析:解析 学校教育的教育形式相对稳定,如班级授课制。15.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_。(分数:2.50)A.格塞尔B.杜威C.华生 D.霍尔解析:解析 格塞尔提出的自然成熟理论,他应该是内发论的代表;华生是行为主义派的创始人,注意环境的影响带来的强化。16.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教育上的片面性的主要表现不包括_。(分数:2.50
21、)A.身体锻炼B.精神生活C.品德培养D.智力开发 解析:解析 家长们重视智力开发,而忽视其他。17.人在质的方面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称_。(分数:2.50)A.身体发展B.人的素质 C.心理发展D.奠基工程解析:解析 人在质的方面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称人的素质。18.教育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并不同步,这是教育的_。(分数:2.50)A.能动性B.可控性C.超前性D.相对独立性 解析:解析 考查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9.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可归结为_。(分数:2.50)A.遗传和环境B.环境和文化C.先天和后天D.社会和生物 解析:解析 最终分为两类:社会的和生物的。20.华生“
22、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加以改变”反映了他的_。(分数:2.50)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 C.行为决定论D.经济决定论解析:解析 这是华生的原话,说明他极端强调环境的作用。华生认为人的发展是 S 与 R 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有 S 必然会有 R,所以 B 正确。21.社区教育是_在时间和空间上向社会的延伸和发展_。(分数:2.50)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D.民俗教育解析:解析 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向社会的延伸和发展。22.社区的特点不包括_。(分数:2.50)A.开放性与群众性B.多样性与补偿性C.实用性与融合性D.组织性与计划性 解析:解析 组
23、织性与计划性属于学校教育的特点。23.儿童的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出生后第 5 个月到第 11 个月之间,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_。(分数:2.50)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的理解程度。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比如身体的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的顺序;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识记到意义识记,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等。阶段性是指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身心发展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差异
24、性是指同一年龄阶段的人,在发展上存在许多个别差异,例如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在体重、身高、智力、想象力、记忆力等都存在差异。不平衡性是指发展的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在不同方面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儿童的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出生后第5 个月到第 11 个月之间,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因此,正确答案为 C。24.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这是因为人的身心发展具有_。(分数:2.50)A.顺序性B.阶段性C.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解析:解析 之所以要“因材施教”,是因为人的发展存在个别差异性,教育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因此,正确答案
25、为 D。25.“揠苗助长”式的教育违反了人的身心发展的_。(分数:2.50)A.阶段性和顺序性 B.稳定性和可变性C.不平衡性和差异性D.整体性和稳定性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阶段性是指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揠苗助长”超越了人的发展的阶段,试图提前和加速人的发展,违反了人的发展的阶段性和顺序性。因此,正确答案为 A。26.“个人之间的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远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大;这些十分不同的、看来是使从事各种职业的成年人彼此有所区别的才赋,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这句话表
26、明_。(分数:2.50)A.先天的遗传素质是人从事各种不同职业的根本原因B.遗传素质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是分工造成了人们之间才能的不同 C.遗传素质具有差异性D.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不起作用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本题这句话是亚当斯密的著名论断,旨在说明人的先天的遗传差别并不大,是后天,即分工造成了人们的才能的差别。因此,正确答案为 B。27.“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从根本上说是关于_。(分数:2.50)A.教育目的的问题 B.教育目标的问题C.培养目标的问题D.教学
27、目标的问题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概念及相关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目的是指教育工作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集中体现为培养人的质量标准。从根本上说,教育目的回答的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选项 B,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某一阶段所要达到的要求或标准。选项 C,是不同类型、层次的学校或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选项 D,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变化的结果,即某门课程的某一阶段所要达到的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制定都要以教育目的为根据。因此,正确答案为 A。28.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
28、关系是_。(分数:2.50)A.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 B.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指导原则C.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D.教育目的规定教育方针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这一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定,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目的的确立及其内容必须符合教育方针的规定。选项 B、C、D 都颠倒了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 A。29.“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够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这一论断反映的教育目的论是_。(分数:2.50)A.教育准备生活说B.教
29、育适应生活说 C.教育超越生活说D.教育改造生活说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不同理论观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教育准备生活说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未来的完满生活做准备;教育适应生活说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将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教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即培养能完全适应眼前社会生活的人;教育超越生活说认为,教育应超越当前的现实社会,基于现实社会的发展趋势或可能,致力于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改造生活说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社会,推动社会的变化。而着眼于个人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的学习目的正是教育适应社会说的核心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 B。30.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是对立的
30、两种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它们的共同缺陷是_。(分数:2.50)A.都单纯把人当做工具B.都单纯把人当作目的C.都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D.都完全不具有合理性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不同理论观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其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
31、会本位论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个人本位论重视教育的个人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个人出发,满足个人的需要,两种理论虽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都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本位论容易导致教育目中无人,单纯把人当做工具;而个人本位论容易单纯把人当做目的,容易导致个人主义倾向。因此。正确答案为 C。31.下列不属于教育目的确立的主要依据的是_。(分数:2.50)A.社会关系B.生产力发展水平C.其他国家的经验 D.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包括社会依据和人的依据,其中,社会依据包
32、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因此,正确答案为 C。32.既然教育目的是解决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那么从根本上决定教育目的的是_。(分数:2.50)A.社会关系和社会现实发展需要 B.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C.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教育目的的确立主要有社会依据和人的依据。由于教育是有阶级性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都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因此,从根本上决定教育目的的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现实发展需要。因此,正确答案为 A。33.关于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33、表述不正确的是_。(分数:2.50)A.德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B.智育是教育实施的认识基础C.劳动技术教育是实施教育的物质保证 D.它们互为条件,相辅相成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五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各育既不能或缺,也不能相互代替。体育是各育实施的物质前提,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智育是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智力支持;德育则是各育实施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源泉;美育协调各育的发展;劳动技术教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劳动技术教育只是向学生传授现代生产劳动知识和
34、生产技能,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不能为教育提供物质保证。因此,正确答案为 C。3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交的报告学会生存指出各国的教育目的存在一些共同倾向,其中包括“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以及_。(分数:2.50)A.“培养完人” B.“培养独立个性”C.“培养国际理解”D.“培养终身学习能力”解析: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重要教育文献以及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是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各会员国在制定教育策略时参考的一份报告。这个报告系统总结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教育的现状
35、,指出各国的教育目的存在着一些共同倾向,包括“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以及“培养完人”,对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正确答案为 A。35.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教育目的的主张体现的思想是_。(分数:2.50)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C.社会效益论D.教育无目的论解析:解析 凯兴斯泰纳主张个人应服从国家,教育应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其国民教育思想是典型的社会本位论思想。36.在现代社会中,各个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制定其教育目的的首要依据是_。(分数:2.50)A.政治制度 B.科技水平C.经济基础D.文化传统解析:解析 一国教育的
36、性质是由政治制度直接决定的,其教育目的首先适应的也是它的政治制度。37.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工作总的要求的是_。(分数:2.50)A.教育途径B.教育内容C.教育目的D.教育方针 解析:解析 注意区分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政策的区别。38.教育的根本问题是_。(分数:2.50)A.发展生产力问题B.政治方向问题C.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D.提高教育质量问题解析:解析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所以教育的根本问题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39.教育的根本目的是_。(分数:2.50)A.提高人的科学人文素养B.巩固社会制度C.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D.发展生产力解析:解析 教育是培养人的
37、活动,所以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40.“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最根本的是指_。(分数:1.50)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B.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C.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D.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 解析: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上是指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即人的体力与智力都得到发展。41.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_。(分数:0.50)A.教育大纲B.教育目标C.培养目标D.教育目的 解析:解析 教育方针由三部分组成,其中教育目的是其核心内容。4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_。(分数:0.50)A.生产力水平低下B.新的剥削和压迫C.资本主义制度D.社会分工 解析:解析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条件下机器大工业迅速发展,人被限制在非常狭窄的专业劳动之中,这种非常细化的社会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尤其是被剥削的劳动人民即工人的片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