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65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1388775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65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65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65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65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65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65 及答案解析(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下列选项在孔子的教师思想体系中属于教人的前提条件的是(分数:2.00)A.学而不厌B.诲人不倦C.温故知新D.以身作则3.孟子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思想,反映的是孟子的思想为(分数:2.00)A.教育目的B.教育过程C.教学思想D.人性论思想4.孟子的“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的思想反映的是(分数:2.00)A.“四心”思想B.“人伦”思想

2、C.“大丈夫”思想D.“深造自得”教学思想5.“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反映的是孟子的(分数:2.00)A.深造自得B.盈科而进C.教亦多术D.专心致志6.荀子曾建议秦国“力术止,义术行”,“节威反文”。这一主张体现了荀子的思想是(分数:2.00)A.礼法并重思想B.性恶论思想C.“大儒”的教育目标D.闻见知行的思想7.荀子又将儒者加以分类,其中能使“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的是(分数:2.00)A.俗儒B.雅儒C.大儒D.硕儒8.“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说明荀子的学习过程思想体系中的最高阶段是(分数:2.00)A.闻见B.知C.

3、行D.解蔽9.提出“虚壹而静”这一思想的是(分数:2.00)A.论语B.墨子C.孟子D.荀子10.提出了“师云亦云”的思想的是(分数:2.00)A.论语B.墨子C.孟子D.荀子11.“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思想出自(分数:2.00)A.论语B.墨子C.孟子D.荀子12.提出“博乎道术”“辩乎言谈”“厚乎德行”的人才培养标准。这一标准的人才培养类型是(分数:2.00)A.仕B.兼士、贤士C.硕儒D.鸿儒13.提出“察类明故”的思维和论辩法的思想家是(分数:2.00)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14.在教育方法上提出“虽不扣必鸣”的思想的是(分数:2.00)A.孔子B.孟

4、子C.荀子D.墨子15.“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思想强调的是(分数:2.00)A.主动B.创造C.实践D.量力16.墨子提出“合其志功而观焉”强调的是(分数:2.00)A.主动B.创造C.实践D.量力17.墨子提出“夫知者必量亓力所能至而从事焉”的思想强调的是(分数:2.00)A.主动B.创造C.实践D.量力18.提倡“贵师”“道观”“用反”“虚静”等充满了辩证法思想的教育教学原则的是(分数:2.00)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19.“禁私学”“禁诗书”的思想主张属于(分数:2.00)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2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体现了(

5、分数:2.00)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人的关系21.“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反映的教学原则是(分数:2.00)A.预防性原则B.启发诱导原则C.及时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22.“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反映的教学原则是(分数:2.00)A.启发诱导原则B.长善就失原则C.及时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23.“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的思想来自于(分数:2.00)A.大学B.中庸C.学记D.乐记24.阐述

6、乐和礼的区别是:“乐也者,动于内者;礼也者,动于外者也”的典籍是(分数:2.00)A.大学B.中庸C.学记D.乐记25.二者是互为表里的著作,其中学记侧重讨论大学的教学法,而侧重讨论古代大学之道的典籍是(分数:2.00)A.大学B.中庸C.学记D.乐记26.“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出自的典籍是(分数:2.00)A.大学B.中庸C.学记D.乐记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65 答案解析(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单项选

7、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下列选项在孔子的教师思想体系中属于教人的前提条件的是(分数:2.00)A.学而不厌 B.诲人不倦C.温故知新D.以身作则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师的思想体系。“学而不厌”是教人的前提条件。孔子自称好学,达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境界。他终生好学乐学,创造了终生为师的条件。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3.孟子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思想,反映的是孟子的思想为(分数:2.00)A.教育目的B.教育过程 C.教学思想D.人性论思想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孟子的教育过程思想。孟子将

8、学习、受教育的过程概括为“求放心”。“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放”是放任、失落。“求其放心”乃是寻求失落、放任的心灵。“良知良能”并将其“扩而充之”,发扬光大。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4.孟子的“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的思想反映的是(分数:2.00)A.“四心”思想B.“人伦”思想 C.“大丈夫”思想D.“深造自得”教学思想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孟子的“人伦”思想。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明人伦”,这五种道德规范,后世称为“五伦”。“五伦”在封建社会是重要的伦理概念。孟子重孝悌,尤其重孝,主张君主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正因为孟子把政治关系建立在血缘、宗法关系的基础之上

9、,所以,孟子认为“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5.“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反映的是孟子的(分数:2.00)A.深造自得B.盈科而进C.教亦多术 D.专心致志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孟子的教学思想。孟子强调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甚至“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也是一种教诲。因此,教亦多术,一切因人而异。故教亦多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因材施教。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6.荀子曾建议秦国“力术止,

10、义术行”,“节威反文”。这一主张体现了荀子的思想是(分数:2.00)A.礼法并重思想 B.性恶论思想C.“大儒”的教育目标D.闻见知行的思想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荀子的政治思想。在政治思想上,荀子标榜儒家“礼治”,强调要“礼”“法”并重,其学生韩非、李斯,后来成为法家的代表人物和秦代法治政治的实践者。荀子在游学秦国时看到了“秦国民风朴实、法令严明、政府工作效率高”的优点;也看到了“秦恃武功轻德教、不能服人心、难以久安”的缺点,故建议秦国“力术止,义术行”“节威反文”。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A。7.荀子又将儒者加以分类,其中能使“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的是(分数:2.00)A.俗儒B.雅

11、儒 C.大儒D.硕儒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荀子的“大儒”的教育目标。荀子将儒者分成三等:俗儒、雅儒、大儒。俗儒徒有儒者的外表,宽衣博带,对儒家经典仅仅是记诵,不知其用,且善于谄谀当权者,人格低下;雅儒能基本理解儒学的精神,言行合乎法度,讲原则,虽不能知类通达,但决不自欺欺人,能使“千乘之国安”;大儒知类通达,“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从已知推测未知,能自如地处理新问题,能自如地治理好国家,是最理想的人才。在荀子看来,教育应当以培养大儒作为理想目标,因为大儒治国即使只凭借“百里之地”“久而后三年,天下为一。”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8.“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说明荀子的学习过程思想体系中

12、的最高阶段是(分数:2.00)A.闻见B.知C.行 D.解蔽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荀子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思想。荀子认为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行动的过程,其基本路线是:闻见一知一行。“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说明学习过程的最高阶段是“行”。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9.提出“虚壹而静”这一思想的是(分数:2.00)A.论语B.墨子C.孟子D.荀子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荀子的“闻见一知一行”的思想。其中知包括:第一,“兼陈万物而中悬衡”。第二,苟子还提出了一种理想的学习心理状态“虚壹而静”。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D。10.提出了“师云亦云”的思想的是(分数:2.00)A.论语B.

13、墨子C.孟子D.荀子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荀子的教师思想。荀子的教师思想包括“师法”和尊师。其中尊师包括:一是从强调教育的作用出发强调尊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二是从维护学术思想统一性的角度强调尊师,提出“师云亦云”。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11.“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思想出自(分数:2.00)A.论语B.墨子 C.孟子D.荀子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墨子的人性论。墨子提出了“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的比喻。这一比喻实际提出了人性如素丝的观点,即“人性素丝说”

14、,这一观点在先秦“人性论”中独树一帜,是墨子对中国古代人性论的一个贡献。总结来说,“人性素丝说”的主张有:第一,人性不是天生的,人性在出生之时如待染的素丝。第二,下什么颜色的染缸,就成什么颜色的丝。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12.提出“博乎道术”“辩乎言谈”“厚乎德行”的人才培养标准。这一标准的人才培养类型是(分数:2.00)A.仕B.兼士、贤士 C.硕儒D.鸿儒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墨子的有关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思想。墨子的理想社会是“兼相爱”“交相利”。在这一理想下,墨子主张以“兼士”“贤士”为培养目标。“兼士”“贤士”的标准是:“博乎道术”“辩平言谈”“厚乎德行”,即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思维论

15、辩方面的要求和道德方面的要求。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13.提出“察类明故”的思维和论辩法的思想家是(分数:2.00)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墨子的教育内容。墨子的教育内容包括政治和道德教育、科学技术教育、文史教育、培养思维的教育四个方面。在培养思维能力方面,墨子提出了三表论和察类明故的思维和论辩法,其中“察类明故”是我国古代逻辑学史上首次提出的概念。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14.在教育方法上提出“虽不扣必鸣”的思想的是(分数:2.00)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墨子的教育方法思想。墨子不满儒家“拱己以待”的教育方法,认为正确的

16、教育方法应该是“虽不扣必呜”,即主动。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15.“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思想强调的是(分数:2.00)A.主动B.创造 C.实践D.量力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墨子的教育方法思想。墨子批评儒家的“述而不作”,墨子的观点是“述且作”。“述且作”既反映了墨子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也表现了他的学习与教育方法重创造。墨子学于儒而能自成一家,墨家在科学和逻辑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创造的结果。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B。16.墨子提出“合其志功而观焉”强调的是(分数:2.00)A.主动B.创造C.实践 D.量力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墨子的教育方法思想。孔子重行,要

17、求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对人则是“听其言而观其行”。但墨子则提出“合其志功而观焉”。志就是动机,功就是效果,主张以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去评价人的行为,而实际上墨家更着眼于“功”或效果,讲效果也就是讲实践。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C。17.墨子提出“夫知者必量亓力所能至而从事焉”的思想强调的是(分数:2.00)A.主动B.创造C.实践D.量力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墨子的教育方法思想。墨子是中国教育史上首次明确提出“量力”原则的。量力具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就学生的精力而言,人不能同时进行几方面的学习。如墨子的几个学生在学习正业外,要求学射。墨子说“不可!夫知者必量亓力所能至而从事焉”。二是就学生的知

18、识水平而言,应当量其力而教。他要求对学生“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深者深求,浅者浅求,该增者增,该减者减。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D。18.提倡“贵师”“道观”“用反”“虚静”等充满了辩证法思想的教育教学原则的是(分数:2.00)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道家的教育方法思想。从方法论上,道家非常讲究辩证法,提倡“贵师”“道观”“用反”“虚静”等充满了辩证法思想的教育教学原则。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19.“禁私学”“禁诗书”的思想主张属于(分数:2.00)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家的教育思想。“禁私学”“禁诗书”一向是

19、法家的主张。商鞅、韩非都有类似的主张,并最终发展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并进而成为法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2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体现了(分数:2.00)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人的关系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记的教育思想。学记中既提出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即“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又论述了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即“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把教育的过程比喻成一种对人性进行加工、雕饰的过程。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21.“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反映的教学原则是(分

20、数:2.00)A.预防性原则 B.启发诱导原则C.及时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记中的教学原则思想。学记提出的教学原则有:预防性原则,启发诱导原则,及时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相观而善、长善就失原则,藏息相辅原则,教学相长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这条原则强调防患于未然。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22.“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反映的教学原则是(分数:2.00)A.启发诱导原则B.长善就失原则 C.及时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

21、记中的教学原则思想。题目中的这段话指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着四种不良的心理倾向:多:贪多务得;寡:求精而所习太少;易:过分自信而把学习看得过分容易;止:自信不强,畏难而止。教师应该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倾向,帮助学生克服缺点。难能可贵的是,学记辩证地看待这四种心理倾向,认为这其中也蕴含着积极的因素。“教也者,长善而求其失者也。”即要努力发扬学生品格特征中的积极方面,克服其消极方面。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23.“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的思想来自于(分数:2.00)A.大学B.中庸C.学记D.乐记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乐记的思想。乐记认为乐通伦理,

22、与政通。如“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因此,乐的目的是教育人,是为社会伦理、政治服务。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24.阐述乐和礼的区别是:“乐也者,动于内者;礼也者,动于外者也”的典籍是(分数:2.00)A.大学B.中庸C.学记D.乐记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乐记的思想。在乐记中,阐发了“乐”的作用主要有五种,其中乐和礼的区别是其中一种。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25.二者是互为表里的著作,其中学记侧重讨论大学的教学法,而侧重讨论古代大学之道的典籍是(分数:2.00)A.大学 B.中庸C.学记D.乐记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大学的思想,大学的核心思

23、想是“三纲领”“八条目”。大学侧重讨论大学之道,而学记侧重讨论大学的教学法,二者是互为表里的著作。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26.“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出自的典籍是(分数:2.00)A.大学B.中庸 C.学记D.乐记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庸的思想。中庸,是道德的最高原则。这一思想始见于孔子。如孔子主张“中庸之德也,其至矣乎。”中庸强调“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