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识的建构)-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1389154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识的建构)-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识的建构)-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识的建构)-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识的建构)-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识的建构)-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识的建构)-试卷 2 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其实质是客观事物的( )。(分数:2.00)A.主观表征B.客观表征C.本质属性D.主观表象3.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的知识称为( )。(分数:2.00)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感性知识D.理性知识4.用来回答“怎么办”等问题的知识称为( )。(分数:2.00)A.陈述性知识B.

2、程序性知识C.感性知识D.理性知识5.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称为( )。(分数:2.00)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感性知识D.理性知识6.“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命题所表达的观念,在知识的分类体系中属于( )。(分数:2.00)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策略性知识7.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的知识属于( )。(分数:2.00)A.描述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条件性知识8.在概念学习中,引发认知冲突及其解决的过程实质是为了实现( )。(分数:2.00)A.概念转变B.概念形成C.概念同化D

3、.概念整合9.学生一旦在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经验之间建立了逻辑联系,就可以利用相关的背景知识对新信息做出进一步的推理和预测,从而“超越给定的信息”,生成更丰富的理解。这一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是( )。(分数:2.00)A.同化B.顺应C.平衡D.重组10.两种知识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如汉语拼音学习干扰英语音标学习,称为( )。(分数:2.00)A.正迁移B.负迁移C.水平迁移D.具体迁移11.学生因“凹透镜”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凸透镜”知识的学习。这种迁移现象是( )。(分数:2.00)A.纵向迁移B.横向迁移C.一般迁移D.普通迁移12.适当过度学习能促进知识保持,研究表明,最佳效果的过度学

4、习是学习熟练程度达到( )。(分数:2.00)A.130B.140C.150%D.100%13.儿童在学会了写“木”字后,有助于学习写“森”,这是( )。(分数:2.00)A.负迁移B.一般迁移C.具体迁移D.纵向迁移14.儿童在家庭中养成了爱劳动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也会在学校中表现出来,这是( )。(分数:2.00)A.行为规范的迁移B.知识迁移C.技能迁移D.学习经验的迁移15.将原有认知经验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这种方式称为( )。(分数:2.00)A.顺应性迁移B.同化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一般性迁移16.掌握了“四边形”的概念

5、,再学习“平行四边形”,“四边形”概念对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影响属于( )。(分数:2.00)A.特殊迁移B.水平迁移C.逆向迁移D.顺应性迁移17.我们常说:“学生不但要掌握知识,而且要获得技能。”此处的“知识”概念大致相对应于信息加工心理学中的( )。(分数:2.00)A.书本知识B.陈述性知识C.言语知识D.程序性知识18.在学习重力场知识后学习电力场知识,用重力场知识同化电力场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分数:2.00)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派生学习19.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属于( )。(分数:2.00)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发现学习

6、20.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表明,在确定知识类型时要考虑( )。(分数:2.00)A.学习的内容B.学科特点C.测量的条件D.学习所处的阶段21.在日常经验中感到,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牢固,这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分数:2.00)A.双重编码理论B.加工深度说C.图式理论D.知识分类学习论二、辨析题(总题数:5,分数:10.00)22.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23.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是同化和顺应。(分数:2.00)_24.概念和图式是一回事。(分数:2.00)_25.概念转变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过程。(分数:2.00)_26.在概念教学中,实物直

7、观总是优于模像直观和语言直观。(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27.什么是知识?知识有哪些类型?(分数:2.00)_28.如何理解知识的建构过程?(分数:2.00)_29.简述知识理解的类型、过程以及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分数:2.00)_30.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分数:2.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31.必答题(分数:2.00)_32.试述错误概念的转变过程、影响因素以及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分数:2.00)_33.试述影响知识迁移的因素以及促进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原则。(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识

8、的建构)-试卷 2 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其实质是客观事物的( )。(分数:2.00)A.主观表征 B.客观表征C.本质属性D.主观表象解析:3.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的知识称为( )。(分数:2.00)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C.感性知识D.理性知识解析:4.用来回答“怎么办”等问题的知识称为( )。(分数:2.00)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

9、识 C.感性知识D.理性知识解析:5.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称为( )。(分数:2.00)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D.理性知识解析:6.“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命题所表达的观念,在知识的分类体系中属于( )。(分数:2.00)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策略性知识解析:7.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的知识属于( )。(分数:2.00)A.描述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 D.条件性知识解析:8.在概念学习中,引发认知冲突及其解决的过程实质是为了实现( )。(分数:2.00)A.概念转变

10、B.概念形成C.概念同化D.概念整合解析:9.学生一旦在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经验之间建立了逻辑联系,就可以利用相关的背景知识对新信息做出进一步的推理和预测,从而“超越给定的信息”,生成更丰富的理解。这一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是( )。(分数:2.00)A.同化 B.顺应C.平衡D.重组解析:10.两种知识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如汉语拼音学习干扰英语音标学习,称为( )。(分数:2.00)A.正迁移B.负迁移 C.水平迁移D.具体迁移解析:11.学生因“凹透镜”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凸透镜”知识的学习。这种迁移现象是( )。(分数:2.00)A.纵向迁移B.横向迁移 C.一般迁移D.普通迁移解析:12

11、.适当过度学习能促进知识保持,研究表明,最佳效果的过度学习是学习熟练程度达到( )。(分数:2.00)A.130B.140C.150% D.100%解析:13.儿童在学会了写“木”字后,有助于学习写“森”,这是( )。(分数:2.00)A.负迁移B.一般迁移C.具体迁移 D.纵向迁移解析:14.儿童在家庭中养成了爱劳动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也会在学校中表现出来,这是( )。(分数:2.00)A.行为规范的迁移 B.知识迁移C.技能迁移D.学习经验的迁移解析:15.将原有认知经验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这种方式称为( )。(分数:2.00)A.

12、顺应性迁移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D.一般性迁移解析:16.掌握了“四边形”的概念,再学习“平行四边形”,“四边形”概念对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影响属于( )。(分数:2.00)A.特殊迁移B.水平迁移C.逆向迁移D.顺应性迁移 解析:17.我们常说:“学生不但要掌握知识,而且要获得技能。”此处的“知识”概念大致相对应于信息加工心理学中的( )。(分数:2.00)A.书本知识B.陈述性知识 C.言语知识D.程序性知识解析:18.在学习重力场知识后学习电力场知识,用重力场知识同化电力场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分数:2.00)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 D.派生学习解析:19.在

13、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属于( )。(分数:2.00)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D.发现学习解析:20.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表明,在确定知识类型时要考虑( )。(分数:2.00)A.学习的内容B.学科特点C.测量的条件D.学习所处的阶段 解析:21.在日常经验中感到,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牢固,这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分数:2.00)A.双重编码理论 B.加工深度说C.图式理论D.知识分类学习论解析:二、辨析题(总题数:5,分数:10.00)22.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解析:23.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是同化和顺应。(分数:2.0

14、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而实现的。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来同化新知识。与此同时,随着新知识的同化,原有的知识会因为新知识的加入而发生一定的调整或改组,这就是知识的顺应。)解析:24.概念和图式是一回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概念只包括本质特征,图式中也包括非本质的特征,如鸟的图式中可包括会飞的特征,但鸟的概念中只有有羽毛这一特征。)解析:25.概念转变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过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错误概念是指学习者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学习中形成的与科学理论相违背的观

15、念,它植根于一个与科学理论不相容的概念认知体系。 错误概念的转变是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影响和改造。概念转变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过程。认知冲突指人在原有观念与新经验之间出现对立性矛盾时而感到疑惑、紧张和不适的状态。为了解除认知冲突的压力,人会努力解决认知冲突以建立新的平衡。)解析:26.在概念教学中,实物直观总是优于模像直观和语言直观。(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一般而言,模像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因此,教学中要优先用模像直观,并结合实物直观和言语直观进行教学。)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27.什么是知识?知识有哪

16、些类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知识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使用,一是指人类知识,该类知识经常以书籍、计算机或其他载体来储存,构成人类所具有的信息总和。二是个体知识,是某个体的头脑中所具有的信息总和。两种知识实质上都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产生的,都是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对于这一定义,可以从知识的产生基础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来理解。 知识的种类众多,但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安德森根据知识的状态和表现形式把知识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原理等的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 我国教育

17、心理学家马忠良认为,知识往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将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也包含其中泛指人们所获得的经验。狭义的知识仅指个体获得的各种主观表征,不包括技能和策略等调控经验。至于狭义的知识,依据知识的不同反映深度,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根据知识的不同抽象程度,可以分为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依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在各种知识分类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布卢姆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提出的知识分类。他把知识分为三个大的类别:具体的知识、处理具体事物的方式方法的知识以及学科领域中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解析:28.如何理解知识的建构过程?(分数:2.00)_正

18、确答案:(正确答案: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而实现的。首先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来同化新知识。与此同时,随着新知识的同化,原有的知识会因为新知识的加入而发生一定的调整或改组,这就是知识的顺应。当新旧观念融洽相处时,新观念可以丰富、充实原有的知识,当新旧观念对立时,学习者需要改变原有的错误观念,原有的观念会发生更为明显的顺应。同化意味着学习者联系利用原有知识来获取新的概念,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连续性和积累性;顺应则意味着新旧知识之间的磨合和协调,体现了知识学习的改造性和对立性。总之,同化和顺应的有机统一是知识建构的具体机制。只有二者的统一,知识才能真正的建

19、构起来。)解析:29.简述知识理解的类型、过程以及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知识的理解主要指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知识去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逐步深人的思维活动。它是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中心环节。 (2)知识理解的类型有:对言语的理解;对事物意义的理解;对事物类属性质的理解;对因果关系的理解;对逻辑关系的理解;对事物内部构成、组织的理解。 (3)知识理解的过程 知识理解的过程就是知识理解的同化过程。“同化”一词 19 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首先使用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将其发展为一门系统的理论,用来解释知识理解

20、的过程,主要借助三种形式: 下位学习:指在学习中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又称类属学习,又有两类具体形式:其一,派生下位学习:当新的学习材料只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概念或命题的特例或例证时,便产生派生下位学习;其二,相关下位学习:当新的学习材料隶属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概括性较高的观念中,原有的观念得到扩展,精确化,限制或修饰时所产生的学习。 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学习者在认知结构中具备一些具体观念的基础上,学习包容程度、概括程度更好的观念时产生的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当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特殊观念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没产生综括关系时,则可能产

21、生联合意义,这种学习又称组合学习。 另外,一般认为知识的理解包括领会、巩固、应用三阶段,领会、巩固、应用是知识掌握、理解中的三个基本环节,而其中的直观、概括、具体化等认知动作和识记、保持等记忆动作是实现这三个环节的核心。 (4)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丰富有关的经验和感性材料 为了促进学生概念的形成,帮助其理解,必须丰富学生的有关经验和感性材料。有人发现概念的形成与有关经验的丰富程度是相关的。 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理解是以旧知识、旧经验为基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去认识和理解目的的事物。新旧知识的有机联系,能帮助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思维是由问

22、题开始的,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的思考来寻求了解,发现要点,获得知识。知识的掌握是要通过一系列的认识活动来实现的,因此,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知识理解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扩大关键特征 实验研究和教学经验证明,概念的关键特征越明显,学习越容易;无关特征越多、越明显,学习越难。因此,在溉念教学中,可以采用扩大有关特征(定义的特征)的方法,促进概念的学习。扩大关键特征可采用实物直观、模象直观、挂图、电影、幻灯等手段,使关键特征明显化,从而使获得的概念精确化。)解析:30.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联系:

23、概念和规则既是陈述性知识的核心成分,也是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的核心成分。以命题网络的形式诸存且能被人陈述或提取出来就是陈述性知识,以产生式方式储存且支配了人的行为就是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程序性知识获得后也为获取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区别:第一,从测量学的观点看,前者可以通过“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后者只能通过观察人的行为间接测量。第二,从心理表征看,前者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后者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第三,从激活和提取来看,前者激活速度慢,其提取往往是一个有意识的搜寻过程,后者激活速度快,能相互激活。第四,从输入和输出看,前者

24、是相对静止的,其输入和输出是相同的,后者是相对运动的,其输入和输出是不同的。第五,从学习与遗忘速度看,前者习得速度快,遗忘速度快,后者习得速度慢,遗忘速度慢。)解析: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31.必答题(分数:2.00)_解析:32.试述错误概念的转变过程、影响因素以及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错误概念的转变是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影响和改造。概念转变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过程。 第一,引发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指人的原有图式与新感受到的事件或客体之间的对立性矛盾。面对认知冲突,学习者需要对新信息或原有

25、图式做调整,以解决冲突,这正是认知改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引发认知冲突在概念转变过程中具有关键意义,因为只有体验到认知冲突,个体才能感受到原有概念的不足,认识到替换或调整原有概念的必要性。但是,只是引发了认知冲突还不足以使概念发生改变,这取决于学习者解决认知冲突的具体方式和途径。 第二,认知冲突的解决与概念转变 解决认知冲突有多种可能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这几种: (1)径直地或经过认真分析之后拒绝新概念; (2)通过三种可能的方式纳入新概念:机械记忆;概念更换;概念获取。为了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可以是通过实验、演示等让学生看到与原有理解相反的事实

26、(反例),或者直接提出与学生原有理解相对立的新观念,从而引发认知冲突。 (二)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 1982 年,波斯纳等提出著名的概念转变模型。他认为一个人原来的概念要发生顺应需要满足四个条件: (1)对原有观念的不满 只有感到某个概念失去了作用,人才可能改变原概念。个体面对原来概念所无法解释的事实(反例),引发认知冲突,可以有效导致对原有概念的不满。 (2)新观念的可理解性 学习者需懂得新概念的真正含义,而不仅仅是字面理解,需要把各片段联系起来,建立整体一致的表征。 (3)新观念的合理性 个体需要看到新概念是合理的,这需要新概念与个体所接受的其他概念、信念相互一致,不是相互冲突,它们可以一起

27、被重新整合。这种一致包括:与自己的认识论信念一致;与自己其他理论或知识一致;与自己的经验一致;与自己的直觉一致。个体看到新概念的合理性,意味着他相信新概念是真实的。 (4)新观念的有效性 个体应看到新概念对自己的价值,它能解决其他途径难以解决的问题,能向个体展示新的可能和方向,具有启发意义。有效性意味着个体把它看作解释某问题更好的途径。 概念的可理解性、合理性、有效性之间密切相关,其严格程度逐级上升,人对概念有一定的理解是看到概念的合理性的前提,而看到概念的合理性又是意识到其有效性的前提。概念的上述三种状态不是概念实际上如何,而是个体所看到、所意识到的可理解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是个体对新、旧信

28、息整合过程的元认知监控。 (三)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 为了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教学一般要包括三个环节:第一,揭示、洞察学生原有的观念;第二,引发认知冲突;第三,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调整原来的看法,或形成新观念。 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开放的、相互接纳的课堂气氛;(2)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世界;(3)引发认知冲突;(4)鼓励学生交流讨论。 概念转变研究从原有概念的转变来考察学习过程,它更关注学习中的顺应的一面,将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原有概念及方法论发生转变的过程。学习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且要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概念教学不仅是通过熟悉的词语,清楚地把学科的内容

29、呈现出来,不仅是呈现科学家对某现象的完好的解释,也不仅是用仪器来简单演示某内容,教学还意味着探明学生对某现象的前科学概念,并采用一定的策略促进概念转变。 概念转变研究充分说明,科学教学不只是要把现成的、外在的科学知识装进学生的记忆库中,而是要充分切入学生真实的经验世界,促进知识的“生长”,促进深层理解的生成。为促进错误概念转变,教学将更需要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更需要有开放、互动的教学环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可以通过实验、演示等让学生看到反例,或者直接提出与学生原有理解相对立的新观念。这对科学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解析:33.试述影响知识迁移的因素以及促进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原则。(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影响迁移的条件:学习任务情境的相似性、原有知识经验的深度和概括水平,以及主动联系的倾向和认知活动。 (2)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依据迁移要求,精选教材内容,合理地编排教材内容,合现处理教学程序,促进学习在现实情境中的广泛迁移。)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