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1389191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卷 7及答案解析(总分:11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6,分数:9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分数:2.00)A.教育问题B.教育现象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3.决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分数:2.00)A.教育问题B.教育规律C.教育价值D.教育现象4.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分数:2.00)A.论语B.学记C.理想国D.大教学论5.筛选假设理论将教育水平看成是反映个人能力或未来生产率高低的

2、有效信号。这一理论的不足在于( )(分数:2.00)A.忽视了教育的其他社会功能B.有教育万能论的倾向C.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D.片面强调教育的信息筛选作用6.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等逐步发展,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分数:2.00)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均衡性7.提出“白板说”的是( )(分数:2.00)A.华生B.洛克C.卢梭D.格塞尔8.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分数:2.00)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9.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教育受社会的制约,教育目的应当由政治家和其他社会人士制定。这体现了

3、( )(分数:2.00)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内在目的论D.外在目的论10.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 )(分数:2.00)A.客观性B.强制性C.价值性D.教育性11.( )确立了 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两基”、“两全”、“两重”。(分数:2.00)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2.“教育成本分摊机制”提出于( )(分数:2.00)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

4、制改革的决定B.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2001年同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3.为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开设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是( )(分数:2.00)A.综合课程B.选修课程C.学科课程D.活动课程14.以杜威为代表的课程理论认为,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不足取,课程的组织应该考虑到心理发展的次序以利用儿童现有的经验和能力,也就是课程的组织应( )(分数:2.00)A.心理学化B.知识化C.综合化D.分科化15.认为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而不是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形成或

5、行为习惯的加强或改变,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的教育理论体系属于( )(分数:2.00)A.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B.行为主义教学取向C.认知教学取向D.情感教学取向16.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对象是( )(分数:2.00)A.教学系统的性质B.教学系统的没计方法C.教学规律D.教育现象17.相对教学理论而言,教学模式更便于理解、把握和运用,因为它有安排具体教学活动的指南以及限定这些活动的要求和准则。这说明教学模式具有( )的特点。(分数:2.00)A.针对性B.简略性C.可操作性D.发展性18.20世纪 30年代苏联改革和发展国民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是( )(分数:2.00)A.关于中

6、小学结构的决定B.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C.关于中小学教学大纲和教学制度的决定D.关于中小学教科书的决定19.对英国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第一次从国家角度阐明使中等教育成为面向全体儿童的教育的思想的法案是( )(分数:2.00)A.哈多报告B.斯宾斯报告C.罗宾斯原则D.雷沃休姆报告20.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教育改革计划所体现的教育观念的是( )(分数:2.00)A.教育实施的终身化B.建立旧家教育制度C.确立国民教育义务、免费、世俗化原则D.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实施民主管理21.表明日本的教育开始把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与日本的民族意识培养结合起来的法案是( )(分数:2.00)A.日本民族

7、实体的基本原则B.臣民之道C.教育敕语D.大学令22.1923年,在实施综合教学大纲的同时,苏联的学校相应地改变了教学方法,开始采用( )(分数:2.00)A.劳动教学法B.讨论法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23.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指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经历的四个阶段是( )(分数:2.00)A.注意、期待、相关、集中B.注意、期待、要求、行动C.明了、联合、系统、方法D.D明了、联合、提示、巩固24.商代已经有了比较正规的教育场所。作为商代特有的大学,并在其中学习礼乐的教育机构是( )(分数:2.00)A.瞽宗B.序C.校D.庠25.私学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早产生

8、于( )(分数:2.00)A.夏商B.西周C.春秋D.战国26.“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 )(分数:2.00)A.孔子B.墨子C.孟子D.荀子27.“化性起伪”,代表了先秦的一种教育作用观。其提出者是( )(分数:2.00)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28.战国后期出现了一批集中论述教育问题的理论专著。其中,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的论著是( )(分数:2.00)A.大学B.乐记C.中庸D.学记29.“独尊儒术”作为文教政策,其最早形成于( )(分数:2.00)A.战国B.西汉C.东汉D.三国30.汉代察举中侧重特殊才能的科目是( )(分数:2.00)A.明经B

9、.孝廉C.秀才D.贤良方正31.下面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范畴的是( )(分数:2.00)A.学习心理B.学生心理C.教学心理D.学生心理健康32.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皮亚杰的基本观点是( )(分数:2.00)A.教学适应发展B.教学与发展并行C.教学促进发展D.教学等同于发展33.在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三元论中,用来解释分析能力的亚理论是( )(分数:2.00)A.成分亚理论B.经验亚理论C.情境亚理论D.逻辑亚理论34.提出并深入研究条件反射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2.00)A.桑代克B.斯金纳C.巴甫洛夫D.华生35.能够解释“程序教学”的心理学理论是( )(分数:2.00)A.强化原理

10、B.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分类理论C.有意义学习理论D.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理论36.学生通过学习“O 和正整数”掌握“数”的概念,后来又学习了“负数”的概念,重新认识了 “数”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分数:2.00)A.派生类属学习B.相关类属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总括学习37.宋钦宗赵恒曾赋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奠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首诗中没有涉及的学习动机是( )(分数:2.00)A.内在动机B.远景动机C.外部动机D.成就动机38.“技能可以促进知识的掌握

11、”这一命题所表达的观念,在知识的分类体系中属于( )(分数:2.00)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策略性知识39.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分数:2.00)A.讲解B.观察C.示范D.练习40.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其任务不同,教育研究可以分为( )(分数:2.00)A.教育价值研究与教育事实研究B.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C.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D.实验研究与调查研究41.研究者根据一定的假设,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主动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验证假设,探讨事物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分数:2.00)A.理论方法B.实证方法C.实验研究方法D.历史研究方法4

12、2.科学研究方法处于以分析为主的发展时期,开始成为教育科学方法论理论基础的是( )(分数:2.00)A.自然科学B.心理学C.社会学D.大教学论43.下列抽样中,最适合用系统抽样法的是( )(分数:2.00)A.某市的 4区共有 2000名学生,且 4个区的学生人数是 3:2:8:2,从中抽取 200个样B.从某厂生产的 2000个电子元件中随机抽取 5个样C.从某厂生产的 2000个电子元件中随机抽取 200个样D.从某厂生产的 20个电子元件中随机抽取 5个样44.阅读二次文献可能的时机是( )(分数:2.00)A.关于你的研究问题没有原创性研究的时候B.你想从获得研究成果的人的角度了解研

13、究成果的意义的时候C.权威性的评论者总结了与你的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的时候D.以上各项45.下列关于观察基本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有明确的观察目的B.对观察的对象不加任何干涉C.有翔实的观察记录D.对观察对象可以适当加以干预控制46.访谈的实施阶段不包括的环节是( )(分数:2.00)A.初步接触B.进行提问C.注意记录D.召开调查会二、辨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47.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4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互为主导的关系。(分数:2.00)_49.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是一项短视的政策

14、。(分数:2.00)_50.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决定了其成就的高低。(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51.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分数:2.00)_5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分数:2.00)_53.简述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思想。(分数:2.00)_54.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一般特征。(分数:2.00)_55.用经典实验说明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及其教育意义。(分数:2.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5,分数:8.00)56.必答题_57.结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谈谈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分数:2.00)_58.论述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分数:2

15、.00)_59.选答题_本题为必选题,请在以下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只按第 1题的成绩计入总分。(分数:4.00)(1).什么是一般迁移?什么是特殊迁移?分别阐述一种与之相关的学习迁移理论。(分数:2.00)_(2).“一旦我不从表面意义来看待专业职业这个概念,而是着重探讨产生这个概念所必需的聚类工作与符号强加过程,一旦我把它看成一个场域,即一个具有结构并充斥着各种社会力量和争斗的空间在这个场域里,你怎么去抽取样本?如果你按照方法论教科书所规定的教条,做一个随机抽样,就会支解了你想要去建构的对象。比如说,在研究司法场域时,你漏掉了萨特,或者在研究美国学术界时,你忽略了普林斯顿大

16、学。但只要这些人物类型或制度机构还在独当一面,占据着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你的场域就是个残缺不全的场域。某种场域或许有不少位置,但它却允许一个位置的占据者控制整个结构。”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卷 7答案解析(总分:11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6,分数:9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分数:2.00)A.教育问题 B.教育现象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解析:解析:目前在教育学界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并没有形成统一的

17、认识,但一个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3.决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分数:2.00)A.教育问题B.教育规律 C.教育价值D.教育现象解析:解析:推动教育学发展的是教育问题,但教育规律却决定着教育的发展。4.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分数:2.00)A.论语B.学记 C.理想国D.大教学论解析:解析:论语和理想国从时间上都早于学记,但他们的教育思想是散记在他们的关于政治、哲学方面的叙述中,不是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学记大约出现在我国战国末期,而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公元 1632年出版的。故选 B。5.筛选假设理论将教育水平看成是

18、反映个人能力或未来生产率高低的有效信号。这一理论的不足在于( )(分数:2.00)A.忽视了教育的其他社会功能B.有教育万能论的倾向C.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D.片面强调教育的信息筛选作用 解析:解析:筛选理论描述和解释了 70年代以来困扰许多国家的教育文凭膨胀问题,但该理论片面强调教育的信息筛选作用,进而否认教育提高人的认知技能,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6.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等逐步发展,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分数:2.00)A.顺序性 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均衡性解析:解析:体现了人的身体发展的顺序性,是其在

19、心理方面的表现。7.提出“白板说”的是( )(分数:2.00)A.华生B.洛克 C.卢梭D.格塞尔解析:解析:洛克提出了“白板说”。8.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分数:2.00)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 解析:解析: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9.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教育受社会的制约,教育目的应当由政治家和其他社会人士制定。这体现了( )(分数:2.00)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内在目的论D.外在目的论 解析:解析:外在目的论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教育受社会的制约。职业的、社会方面的教育是首要目的。教育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目的应当由政治家和其他社会人士

20、制定。教育工作应当致力于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10.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 )(分数:2.00)A.客观性 B.强制性C.价值性D.教育性解析:解析:教育制度具有客观性、强制性和历史性。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必须依循一定的规律,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客观性。11.( )确立了 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两基”、“两全”、“两重”。(分数:2.00)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1995年中

21、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解析:解析:1993 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确定了 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肓;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简称为“两基”、“两全”、“两重”。12.“教育成本分摊机制”提出于( )(分数:2.00)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2001年同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解析:解析:1999 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

22、提出了教育成本分摊机制,即政府的教育拨款主要用于保证普及义务教育和承担普通高等教育的大部分经费,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要适当增加学费在培养成本中的比例,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财政教育拨款政策和成本分担体制。13.为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开设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是( )(分数:2.00)A.综合课程B.选修课程 C.学科课程D.活动课程解析:解析:选修课程是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开设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14.以杜威为代表的课程理论认为,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不足取,课程的组织应该考虑到心理发展的次序以利用儿童现有的经验和能力,也就是课程的

23、组织应( )(分数:2.00)A.心理学化 B.知识化C.综合化D.分科化解析:解析:以杜威为代表的课程理论认为,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不足取,课程的组织应考虑到心理发展的次序以利用儿童现有的经验和能力,也就是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15.认为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而不是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或改变,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的教育理论体系属于( )(分数:2.00)A.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B.行为主义教学取向C.认知教学取向 D.情感教学取向解析:解析:认知教学取向认为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而不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或行为习

24、惯的加强或改变,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的教学理论体系。16.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对象是( )(分数:2.00)A.教学系统的性质B.教学系统的没计方法 C.教学规律D.教育现象解析:解析: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对象不是教学系统的性质,而是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法。教学系统的性质和教学规律是教学论的研究对象。17.相对教学理论而言,教学模式更便于理解、把握和运用,因为它有安排具体教学活动的指南以及限定这些活动的要求和准则。这说明教学模式具有( )的特点。(分数:2.00)A.针对性B.简略性C.可操作性 D.发展性解析:解析:相对教学理论而言,教学模式更便于理解、把握和运用,因为它有安排

25、具体教学活动的指南以及限定这些活动的要求和准则。这说明教学模式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18.20世纪 30年代苏联改革和发展国民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是( )(分数:2.00)A.关于中小学结构的决定B.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C.关于中小学教学大纲和教学制度的决定D.关于中小学教科书的决定解析:解析:1931 年苏联政府颁布了一项有关教育改革的重要决定,即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这个决定可以说是 30年代苏联教育改革和发展国民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该决定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学校的基本任务、教学方法、干部、中小学的物质基础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改进措施。为贯彻执行决定,苏联政府义陆续发布了一系

26、列其他有关教育问题的决定,例如,关于中小学教学大纲和教学制度的决定(1932 年)、关于中小学教科书的决定 (1933 年)、关于苏联中小学结构的决定(1934 年)。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19.对英国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第一次从国家角度阐明使中等教育成为面向全体儿童的教育的思想的法案是( )(分数:2.00)A.哈多报告 B.斯宾斯报告C.罗宾斯原则D.雷沃休姆报告解析:解析:哈多报告强调教育为连续的过程,可分为小学和中学两个阶段,11 岁是个关键期,儿童通过 11岁考试分别进入不同学校。该报告第一次从国家角度阐明了使中等教育成为面向全体儿童的教育的思想,其主张实质上是通过一次性考试,把

27、中等教育分为两部分,即文法学校和现代中学,反映了英国教育传统对改革的影响。1938 年斯宾斯报告把哈多报告中的双轨的教育方案扩展为三轨,即文法中学、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使技术中学成为中等教育的组成部分。1963 年罗宾斯高等教育报告建议应为所有在能力和成绩方面合格的,并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他的这个建议被称为“罗宾斯原则”,成为 60年代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政策依据。雷沃休姆报告是英国高等教育研究会于 19811983年发表的调查报告,内容涉及扩大高等院校的入学途径,加快培养各种专门人才等。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20.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教育改革计划所体现的教育观念的是

28、( )(分数:2.00)A.教育实施的终身化B.建立旧家教育制度 C.确立国民教育义务、免费、世俗化原则D.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实施民主管理解析:解析: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各派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计划,这些教育计划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资产阶级各派的共同愿望,其教育主张主要包括: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倡导人人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要求实现教育内容的世俗化、科学化等。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21.表明日本的教育开始把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与日本的民族意识培养结合起来的法案是( )(分数:2.00)A.日本民族实体的基本原则B.臣民之道C.教育敕语 D.大学令解析:解析:为寻找一条继续日本传统文化、

29、抵御西方文化影响的途径,1890 年日本制定了教育敕语,其主要内容是重申忠孝为日本国体之精华,日本教育之渊源。教育敕语的颁布表明日本的教育开始把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与日本的民族意识培养结合起来,从此,日本教育的发展转向民族主义和加强国家对各类教育的控制。日本民族实体的基本原则于 1937年印制。该书的主要目的是追溯日本民族和帝国的本源,证明其绝对的优越性,并为体现日本精神的道德和军国主义行为提供权威的规范。臣民之道是文部省于 1941年发布的,主要目的是强凋为国家效力是首要的道德原则。人学令于 1918年颁布,主要内容包括火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大学可以由几个学部组成,也可设立单科大学

30、等。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22.1923年,在实施综合教学大纲的同时,苏联的学校相应地改变了教学方法,开始采用( )(分数:2.00)A.劳动教学法 B.讨论法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解析:解析:为从根本上改革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9211925 年苏联公布了国家学术委员会教学大纲,通称综合教学大纲或单元教学大纲,该大纲完全取消学科界限,将学生学习的全部知识按自然、劳动和社会三个方面的综合形式来排列,以劳动为中心。同时,相应地改变了教学方法,开始采用所谓“劳动教学法”,即在自然环境中,在劳动和其他活动中进行教学。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23.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指出任何教学活

31、动都必须经历的四个阶段是( )(分数:2.00)A.注意、期待、相关、集中B.注意、期待、要求、行动C.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D.D明了、联合、提示、巩固解析:解析:赫尔巴特认为,兴趣活动可以划分为注意、期待、要求和行动四个阶段,而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都会经历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阶段。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24.商代已经有了比较正规的教育场所。作为商代特有的大学,并在其中学习礼乐的教育机构是( )(分数:2.00)A.瞽宗 B.序C.校D.庠解析:解析:夏、商、周都有序、校、庠这些教育机构,而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25.私学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

32、重要组成部分。它最早产生于( )(分数:2.00)A.夏商B.西周C.春秋 D.战国解析:解析:夏商西周时期,“学在官府”,私学还没有产生。春秋时期,“学术下移”,士阶层崛起,私学开始产生。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26.“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 )(分数:2.00)A.孔子B.墨子C.孟子 D.荀子解析:解析:孟子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27.“化性起伪”,代表了先秦的一种教育作用观。其提出者是( )(分数:2.00)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 解析:解析:荀子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33、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就是通过教育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本性,使人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道德智能。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28.战国后期出现了一批集中论述教育问题的理论专著。其中,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的论著是( )(分数:2.00)A.大学B.乐记C.中庸D.学记 解析:解析:大学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教育的篇章。乐记是先秦儒家专门论述乐教的专著。中庸主要论述先秦儒家人生哲学和修养问题。学记对教育的诸多问题均有论述,是教育史上最早较为系统地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29.“独尊儒术”作为文教政策,其最早形成于( )(分数:2.00)A.战国B.西汉 C.东汉

34、D.三国解析:解析: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独尊儒术”的政策,由此确立了儒家学说作为治国主导思想的地位。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30.汉代察举中侧重特殊才能的科目是( )(分数:2.00)A.明经B.孝廉C.秀才 D.贤良方正解析:解析:明经重经术,孝廉重德行,贤良方正重视德与才,秀才重视特殊才能。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31.下面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范畴的是( )(分数:2.00)A.学习心理B.学生心理C.教学心理D.学生心理健康 解析: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心理学规律,探究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相瓦作用,学生心理健康不是教育心理学关注的主题,它属于学校心理学关注的主题。32

35、.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皮亚杰的基本观点是( )(分数:2.00)A.教学适应发展 B.教学与发展并行C.教学促进发展D.教学等同于发展解析:解析:皮亚杰强调教学要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与此形成对比的观点是教学促进发展,维果茨基持有此种观点。33.在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三元论中,用来解释分析能力的亚理论是( )(分数:2.00)A.成分亚理论 B.经验亚理论C.情境亚理论D.逻辑亚理论解析:解析:斯腾伯格用成分亚理论解释分析能力,用经验亚理论解释创造能力,用情境亚理论解释实践能力。34.提出并深入研究条件反射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2.00)A.桑代克B.斯金纳C.巴甫洛夫 D.华生解析:解析:

36、桑代克提出学习的联结主义观点。斯金纳提出的是操作条件反射的观点。巴甫洛夫提出并详细研究了条件反射。华生是明确提出行为主义的心理学家。35.能够解释“程序教学”的心理学理论是( )(分数:2.00)A.强化原理 B.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分类理论C.有意义学习理论D.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理论解析:解析:程序教学是斯金纳强化原理在教学中的系统运用。注意不要将“程序学习”中的“程序”与“程序性知识”中的“程序”混淆。36.学生通过学习“O 和正整数”掌握“数”的概念,后来又学习了“负数”的概念,重新认识了 “数”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分数:2.00)A.派生类属学习B.相关类属学习 C.并列结

37、合学习D.总括学习解析:解析:学生开始学习 0和正整数,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数的概念,后来又学习负数,负数虽然是数的下位概念,但是它却改变了学生对于数的看法,这种学习是相关类属学习。37.宋钦宗赵恒曾赋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奠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首诗中没有涉及的学习动机是( )(分数:2.00)A.内在动机 B.远景动机C.外部动机D.成就动机解析:解析:宋钦宗以此诗激励天下读书人刻苦读书、博取功名。读书之目的不是当下的快乐,而是未来的生活富足、社会地位,因此涉及远景动机

38、、外部动机和成就动机。38.“技能可以促进知识的掌握”这一命题所表达的观念,在知识的分类体系中属于( )(分数:2.00)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策略性知识解析:解析: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是命题及命题网络。39.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分数:2.00)A.讲解B.观察C.示范D.练习 解析:解析:技能形成需要讲解、观察、示范等教学方法,但练习是其基本途径。其他条件可以缺失,但练习这一条件是必要条件。40.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其任务不同,教育研究可以分为( )(分数:2.00)A.教育价值研究与教育事实研究 B.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C.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D.实验研究与调查

39、研究解析:解析:教育研究的分类有很多种方法,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是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及其任务不同来区分的。事实研究是一种“实然”的研究,主要揭示“是什么”的问题。价值研究是一种“应然”的研究,主要揭示“为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41.研究者根据一定的假设,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主动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验证假设,探讨事物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分数:2.00)A.理论方法B.实证方法C.实验研究方法 D.历史研究方法解析:解析:实验研究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假设为指导,有目的地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

40、观察教育措施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42.科学研究方法处于以分析为主的发展时期,开始成为教育科学方法论理论基础的是( )(分数:2.00)A.自然科学B.心理学 C.社会学D.大教学论解析:解析:从教育整个历史发展看,两千多年来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这一时期,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无论是裴斯泰洛奇还是赫尔巴特,都是企图寻找心理根源来发现通过自然法则本身决定人类发展的形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43.下列抽样中,最适合用系统抽样法的是( )(分数:2

41、.00)A.某市的 4区共有 2000名学生,且 4个区的学生人数是 3:2:8:2,从中抽取 200个样B.从某厂生产的 2000个电子元件中随机抽取 5个样C.从某厂生产的 2000个电子元件中随机抽取 200个样 D.从某厂生产的 20个电子元件中随机抽取 5个样解析:解析:A 项总体有明显层次,不适宜用系统抽样。B 项样容量很小,适宜用随机。D 项总体容量很小,适宜用抽签法。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44.阅读二次文献可能的时机是( )(分数:2.00)A.关于你的研究问题没有原创性研究的时候B.你想从获得研究成果的人的角度了解研究成果的意义的时候C.权威性的评论者总结了与你的研究问题相

42、关的文献的时候 D.以上各项解析:解析:从最开始进行文献检索有一些不利的因素。最大的问题就是进行彻底的文献检索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尤其是当你想就某个紧迫的问题寻找直接的答案,就更麻烦了。如果一份已发表的二次文献的作者对该所研究的领域非常熟悉,并且经验丰富,这样的专门知识会让你获益匪浅。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45.下列关于观察基本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有明确的观察目的B.对观察的对象不加任何干涉C.有翔实的观察记录D.对观察对象可以适当加以干预控制 解析:解析:教育观察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是在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相比,教育研究中的观

43、察具有较系统的记录。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46.访谈的实施阶段不包括的环节是( )(分数:2.00)A.初步接触B.进行提问C.注意记录D.召开调查会 解析:解析:正式访谈即访谈的实施阶段,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初步接触、进行提问、注意记录和结束访谈。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D。二、辨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47.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解析:4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互为主导的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主导作用,教师决定了教学的方向、方法、内容和形式。学生作为培养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间接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开展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解析:解析:本题出自“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第(三)条“教学过程”之第 2点“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几种关系”。本题旨在考查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重点考查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地位与关系。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