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总论)模拟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391406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总论)模拟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总论)模拟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总论)模拟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总论)模拟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总论)模拟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总论)模拟试卷 2及答案解析(总分:4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我国目前现存最古老的方书是(分数:2.00)A.刘涓子鬼遗方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五十二病方D.普济方2.下列属于“八阵”内容的是(分数:2.00)A.寒热B.表里C.温凉D.补泻3.“君、臣、佐、使”组方基本理论,最早见于(分数:2.00)A.伤寒杂病论B.千金方C.五十二病方D.黄帝内经4.水肿,且腰以上肿甚者,宜选用的治法是(分数:2.00)A.汗法B.和法C.托法D.消法5.下列关于“八阵”内容的叙述,不确切的是(分数:2.00)A.寒方之制,

2、为除热也B.固方之制,固其泄也C.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D.用散者,散其实也6.慢性病不适合运用的剂型是(分数:2.00)A.茶剂B.丸剂C.汤剂D.膏剂7.伤寒明理论的作者是(分数:2.00)A.唐慎微B.王肯堂C.王焘D.成无己8.有“方书之祖”之称的是(分数:2.00)A.千金方B.五十二病方C.伤寒杂病论D.黄帝内经9.以下不属于“下法”的是(分数:2.00)A.逐水B.润下C.温下D.分消上下10.关于方剂配伍的目的,描述不恰当的是(分数:2.00)A.增强药力,产生协同作用B.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C.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D.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二、B1 型题(总题数:3

3、,分数:12.00)A五十二病方 B医方考 C伤寒杂病论 D刘涓子鬼遗方(分数:4.00)(1).第一部方论专著是(分数:2.00)A.B.C.D.(2).现存最古老的方书是(分数:2.00)A.B.C.D.A伤寒明理论 B景岳全书 C医学心悟 D医学入门(分数:4.00)(1).“八法”论述于(分数:2.00)A.B.C.D.(2).“八阵”论述于(分数:2.00)A.B.C.D.A反佐药 B臣药 C佐助药 D佐制药(分数:4.00)(1).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烈性的药物是(分数:2.00)A.B.C.D.(2).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并可防止药病格

4、拒的药物是(分数:2.00)A.B.C.D.三、X 型题(总题数:7,分数:14.00)11.下列著作属于“两汉时期”的是(分数:2.00)A.五十二病方B.黄帝内经C.肘后备急方D.伤寒杂病论12.属于清代方论性专著的是(分数:2.00)A.医方考B.古今名医方论C.删补名医方论D.绛雪园古方选注13.清代医家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的“八法”为(分数:2.00)A.汗、下B.消、吐C.清、温D.补、攻14.适用于和法的证型(分数:2.00)A.邪犯少阳B.肝脾不和C.肠胃寒热D.气血营卫失和15.下列各项中,属于“使药”功用范畴的是(分数:2.00)A.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B.消除或减低

5、君、臣药的毒性C.防止药病格拒D.调和方中诸药16.可以改变方剂的功用、主治的因素是(分数:2.00)A.药味(药物)B.配伍C.药量D.剂型17.对于“配伍的作用”描述恰当的是(分数:2.00)A.增加药味B.产生协同作用、增强药力C.控制药物毒副作用D.控制多功用单味药的作用发挥方向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总论)模拟试卷 2答案解析(总分:4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我国目前现存最古老的方书是(分数:2.00)A.刘涓子鬼遗方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C.五十二病方 D.普济方解析:解析:五十二病方是于 1973年在湖南省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先秦

6、时期的、我国目前现存最古老的方书。而刘涓子鬼遗方原为晋人刘涓子初辑,后经南齐龚庆宣整理而成,主要收录和论述金疮、痈疽、疥癣、汤火伤等外科方剂,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外科的用药成就,为我国目前现存最早的外科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由北宋政府组织编纂的、堪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明清时期的普济方是我同古代规模最大的方剂大全。2.下列属于“八阵”内容的是(分数:2.00)A.寒热 B.表里C.温凉D.补泻解析:解析:明代张景岳鉴于“古方之散列于诸家者,既多且杂,或互见于各门,或彼此之重复”,因而“类为八阵,曰,补、和、攻、散、寒、热、固、因。”3.“君、臣、佐、使”组方基本理论,最

7、早见于(分数:2.00)A.伤寒杂病论B.千金方C.五十二病方D.黄帝内经 解析:解析:素问至真要大论曰:“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这是关于“君、臣、佐、使”组方基本结构理等删补名医方论等。而医方考是我国第一部方论专著,着意于释方训义,是明代吴昆所著。浆剂、冲剂、片剂等论的最早论述。4.水肿,且腰以上肿甚者,宜选用的治法是(分数:2.00)A.汗法 B.和法C.托法D.消法解析:解析:汗法除了主要治疗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外,凡是腠理闭塞,营卫郁滞的寒热无汗,或腠理疏松,虽有汗但寒热不解的病证,皆可用汗法治疗。例如:麻疹初起,疹点隐而不透;水肿腰以上肿甚;疮疡初起而有恶寒发热;疟

8、疾、痢疾而有寒热表证等均可应用汗法治疗。5.下列关于“八阵”内容的叙述,不确切的是(分数:2.00)A.寒方之制,为除热也B.固方之制,固其泄也C.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D.用散者,散其实也 解析:解析: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引中说:“补方之制,补其虚也”;“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攻方之制,攻其实也”;“用散者,散表证也”;“寒方之制,为清火也,为除热也”;“热方之制。为除寒也”;“同方之制,固其泄也”;“凡病有相同者,皆按证而用之,是谓因方”。6.慢性病不适合运用的剂型是(分数:2.00)A.茶剂B.丸剂C.汤剂 D.膏剂解析:解析:汤剂的特点是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而且可以根据病情的变化随

9、证加减,能较全面。但是,汤剂的不足之处是服用量大,某些药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或易挥发散失,不适于大生产,亦不便于携带。而茶剂、丸剂和膏剂均便于携带、使用。7.伤寒明理论的作者是(分数:2.00)A.唐慎微B.王肯堂C.王焘D.成无己 解析:解析:金人成无己之伤寒明理论系统阐述了张仲景伤寒论常用方 20首的组方原理及方、药问的配伍关系,开方论之先河,拓展了方剂学的学术领域。而唐慎微的代表著作是证类本草,王肯堂的是证治准绳,王焘的是外台秘要。8.有“方书之祖”之称的是(分数:2.00)A.千金方B.五十二病方C.伤寒杂病论 D.黄帝内经解析:解析:张仲景以内经理论为基础,完成了当代最高水平的临床巨著

10、伤寒杂病论。此书经晋王叔和及宋林亿等先后整理编辑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使之得以广为流传。传世的伤寒论载方 113首,金匮要略载方 245首,不计两书并见的重复方,计有 323个方剂,伤寒杂病论历来被推崇为“方书之祖”。9.以下不属于“下法”的是(分数:2.00)A.逐水B.润下C.温下D.分消上下 解析:解析: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凡邪在肠胃而致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以及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症俱实之证,均可使用;由于病情有寒热,正气有虚实,病邪有兼夹,所以下法又有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

11、补兼施之别,并与其他治法结合运用。而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和法的应用范围较广,分类也多,其中主要有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分消上下、调和肠胃等。10.关于方剂配伍的目的,描述不恰当的是(分数:2.00)A.增强药力,产生协同作用B.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C.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D.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解析:解析:方剂配伍的目的: (1)“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2)增强药力; (3)产生协同作用; (4)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 (5)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二、B1 型题(总题数:3,

12、分数:12.00)A五十二病方 B医方考 C伤寒杂病论 D刘涓子鬼遗方(分数:4.00)(1).第一部方论专著是(分数:2.00)A.B. C.D.解析:(2).现存最古老的方书是(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五十二病方现存最古老的方书;医方考一一第一部方论专著;伤寒杂病论一“方书之祖”;刘涓子鬼遗方一一现存最早的外科方书是。A伤寒明理论 B景岳全书 C医学心悟 D医学入门(分数:4.00)(1).“八法”论述于(分数:2.00)A.B.C. D.解析:(2).“八阵”论述于(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伤寒明理论七方;医学心悟八法;景岳全书八阵。A反佐药

13、B臣药 C佐助药 D佐制药(分数:4.00)(1).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烈性的药物是(分数:2.00)A.B.C.D. 解析:(2).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并可防止药病格拒的药物是(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臣药有两种意义: (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 (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有三种意义: (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3)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

14、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使药有两种意义: (1)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2)调和药,即具有凋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三、X 型题(总题数:7,分数:14.00)11.下列著作属于“两汉时期”的是(分数:2.00)A.五十二病方B.黄帝内经 C.肘后备急方D.伤寒杂病论 解析:解析:五十二病方先秦时期;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两汉时期;肘后备急方、刘涓子鬼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12.属于清代方论性专著的是(分数:2.00)A.医方考B.古今名医方论 C.删补名医方论 D.绛雪园古方选注 解析:解析:清代出现了一批方论性专著,如罗美古今名医方论、王子

15、接绛雪园古方选注、费伯雄医方论、吴谦13.清代医家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的“八法”为(分数:2.00)A.汗、下 B.消、吐 C.清、温 D.补、攻解析:解析:清代医家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说:“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故,D 应为:补、和。14.适用于和法的证型(分数:2.00)A.邪犯少阳 B.肝脾不和 C.肠胃寒热 D.气血营卫失和 解析:解析: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和法是一种既能祛除病邪,又能调整脏腑功能的治法,无明显寒热补泻之偏,性质平和,全面兼顾,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肠

16、寒胃热、气血营卫失和等证,其应用范围主要有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分消上下、调和肠胃等。15.下列各项中,属于“使药”功用范畴的是(分数:2.00)A.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 B.消除或减低君、臣药的毒性C.防止药病格拒D.调和方中诸药 解析:解析:“使药”:有两种意义: (1)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而“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是“佐制药”;“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又可以防止药病格拒”的药物是“反佐药”。16.可以改变方剂的功用、主治的因素是(分数:2.

17、00)A.药味(药物) B.配伍 C.药量 D.剂型 解析:解析:药味加减的变化药物是决定方剂功用的主要因素;当方剂中的药物增加或减少时,必然要使方剂组成的配伍关系发生变化,并由此导致方剂功用的改变。药量增减的变化药物的用量直接决定药力的大小;某些方剂中用量比例的变化还会改变方剂的配伍关系,从而可能改变该方功用和主治证候的主要方面;药量的增加或减少,可以是单纯药力的改变,也可以随着组成配伍关系的改变而功用、主治发生改变。剂型更换的变化中药制剂种类较多,各有特点。由于剂型不同,在作用上也有区别。无论是药味的改变,还是药量、剂型的改变都有可能是通过改变配伍关系而改变了方剂的功用、主治。17.对于“

18、配伍的作用”描述恰当的是(分数:2.00)A.增加药味B.产生协同作用、增强药力 C.控制药物毒副作用 D.控制多功用单味药的作用发挥方向 解析:解析:配伍目的不外增效、减毒两个方面。一般来说,药物通过配伍,可以起到下述作用:增强药力功用相近的药物配伍,能增强治疗作用,这种配伍方法在组方运用中较为普遍。如荆芥、防风同用以疏风解表;产生协同作用药物之间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常相互需求而增强某种疗效,如麻黄和桂枝相配,通过“开腠”和“解肌”协同,比单用麻黄或桂枝方剂的发汗力量明显增强;附子和干姜相配,俗称“附子无姜不热”,体现了先后天脾肾阳气同温,“走而不守”和“守而不走”协同大大提高温阳祛寒作用;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