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395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6,分数:26.00)1.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董仲舒日:“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分数:1.00)A.形而上学观点B.唯心论观点C.辩证法观点D.唯物论观点2.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引述列宁的思想,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在于(分数:1.00)A.分析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分析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C.分析内因和外因的关系D.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3.中国古人说“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明(分数:1.00
2、)A.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D.事物的本质是由现象展示的4.“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古人这句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分数:1.00)A.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B.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C.人可以得于长处,也可以失于长处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5.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分数:1.00)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6.明代哲学家方以智说:“人物灵蠢多殊,是日独性,而公性则一也。公性在独性中,遂缘习性。”这
3、段话讲的是(分数:1.00)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C.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的关系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7.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分数:1.00)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自身的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8.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因此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分数:1.00)A.普遍性和特殊性B.绝对性和相对性C.对抗性和非对抗性D.同一性和
4、斗争性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作为两种发展观,其对立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是否承认事物发展观点的对立,是否承认事物联系观点的对立,是否承认事物存在矛盾的对立,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是(分数:1.00)A.是否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B.是否承认事物的运动C.是否承认运动和静止不可分D.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10.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论述了矛盾的诸多问题,指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分数:1.00)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D.内因和外因的关系11.中国古代哲学家柳宗元说:“自动自休,自峙自流”,“吁炎吹冷,交错而动”。这是(分数:1.00)A.
5、唯心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12.“君子和而不同。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对“和”与“不同”理解正确的是(分数:1.00)A.和是指主要矛盾,不同是指次要矛盾B.和是指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是指矛盾的次要方面C.和是指矛盾的统一性,不同是指矛盾的斗争性D.和是指矛盾的对立统一,不同是指矛盾的特殊性13.唯物辩证法认为的矛盾是(分数:1.00)A.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B.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关系C.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关系D.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14.列宁在谈谈辩证法一文中
6、,讲到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时,举例说“伊万是人”,这个命题表明(分数:1.00)A.个别完全包含在一般之中B.任何个别都是一般C.一般不能存在于个别之中D.一般先于个别而存在15.在质量互变规律中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分数:1.00)A.是否显著激烈B.是否迅速明显C.是否超出度的界限D.是否引起事物变化16.唯物辩证法认为,“关节点”是引起事物质变的界限。在这种关节点以内事物保持相对稳定,保持一定的质。这种使事物保持特定质的量的界限就是“度”,度与关节点的关系是(分数:1.00)A.度就是事物质变的关节点B.关节点是度中任意一点C.关节点是度的两端D.关节点是度的最佳点17.传说有一个农人
7、,牵着驮着东西的驴赶路,当看见他的驴子驮着东西轻松愉快地行走时,他就开始继续一两一两地不断增加驴的负担,一直加到这驴子实在担负不起这重量而倒下了。这一故事说明(分数:1.00)A.量变一定引起质变B.量的增加就引起质变C.量变引起质变D.量一旦变化,该事物变为他事物18.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长期研究杀菌剂。1928 年,他不经意地发现,正常生长的葡萄球菌发生了变化,有的颜色变了,有的枯萎了。结果他发现,原来在这个菌落的附近出现了一个比葡萄球菌更具有杀伤力的青霉菌落。弗菜明对这种细菌进行深入研究,便导致了青霉菌药物及其他一系列抗菌素的发现。这一事实说明(分数:1.00)A.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起着重要
8、作用B.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起着决定作用C.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作用都不可忽视D.偶然性的作用可有可无19.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像是被折断了一样。对这一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1.00)A.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物真实的反映B.没有理性,眼睛并不是最好的证人C.感性只解决现象问题,理性才解决本质问题D.这是一种用歪曲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20.在红楼梦第 65 回里,作者借兴儿的口,对凤姐作了一个淋漓尽致的刻画:“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她都占全了。”正是凤姐身上有许多假象,“好妹妹”不离口,使尤二姐上了她的圈套,终于被逼自杀。但是,尤二姐一直到死,都没
9、有看出凤姐阴险毒辣的本性,这是因为错觉和假象有区别(分数:1.00)A.前者是客观范畴,后者是主观范畴B.前者是主观范畴,后者是客观范畴C.二者都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范畴D.前者是本质的规定,后者不是本质的规定21.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虎之所以犯这种错误,在于割裂了(分数:1.00)A.必然与偶然之间的关系B.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C.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D.可能与现实之间的关系22.高尔基说过:“人的天赋
10、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这说明(分数:1.00)A.原因引起结果B.偶然引起必然C.天赋的实现靠劳动D.可能引起现实2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一古训的哲学方法论意义是指(分数:1.00)A.正确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活动的决定性条件B.正确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同“神学目的”论划清界限C.正确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同唯心主义划清界限D.正确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可以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24.在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中,可能性有多种,其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尚不能实现的可能性称为(分数:1.00)A.不可能性B.现实
11、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D.微小的可能性25.恩格斯指出:“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这句话说明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分数:1.00)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26.作为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过程的起点是(分数:1.00)A.客观事物B.社会实践C.感性认识D.思维抽象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36.00)27.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表现在(分数:1.50)A.世界观就是方法论B.先有世界观后有方法论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12、28.哲学和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表现在(分数:1.50)A.哲学和世界观、方法论没有区别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了的世界观C.世界观是以自发的形式表达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哲学则是以自觉的理论形态表达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D.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9.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分数:1.50)A.机械性B.空想性C.形而上学性D.不彻底性30.唯物主义哲学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三种唯物主义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主张(分数:1.50)A.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物质世界是发展的D.物质第一性、
13、意识第二性31.辩证唯物主义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在于(分数:1.50)A.主张世界是运动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动的B.主张意识有能动作用,还是没有能动作用C.主张社会发展有客观规律,还是没有客观规律D.主张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还是没有同一性32.下列哪些观点没有正确地揭示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实质(分数:1.50)A.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B.相信人类理性的力量C.反对追求物质享受D.否认世界的运动变化33.在哲学史上对于哲学基本问题有不同的表述,在下列关系中具有哲学基本问题性质的有(分数:1.50)A.天人关系B.名实关系C.理气关系D.形神关系34.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分数
14、:1.50)A.世界统一于存在B.天命主宰人间世界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35.下列论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分数:1.50)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我思故我在C.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D.心外无物3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所包括的两个方面是(分数:1.50)A.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C.世界是怎样的问题D.世界的统一性问题3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这是因为(分数:1.50)A.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有了绝对真理的理论体系B.使得无产阶级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科学理论武器C.创立了唯物史观
15、,使得社会科学第一次成为科学,使得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D.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38.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作为一个大原理包括很多内容,主要包括的原理是(分数:1.50)A.物质的本质是意识B.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C.物质范畴体现了个性与共性、特殊和普遍、相对和绝对、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统一D.物质范畴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39.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分数:1.50)A.世界统一于存在B.世界是统一的C.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D.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40.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是(分数:1.50)A.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体
16、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B.坚持了世界的多样性物质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C.坚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D.结束了对物质及其结构的认识,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物质观41.下面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运动内容的有(分数:1.50)A.天体的演化B.人类的产生C.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D.人的生老病死42.坛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种观点是(分数:1.50)A.把物质与运动分离开来B.承认物质运动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否认物质运动43.牛顿认
17、为,空间,按其本质来说是均匀的和不动的,与任何外界状况无关;时间,按其本质来说是在均匀地流逝,与任何外界对象无关。牛顿把自己的这种时空观称为“绝对时空观”。这种绝对时空观的错误在于(分数:1.50)A.把时空与物质运动分离B.承认了时空观念的可变性C.否认时空的无限性D.否认时空具体特性的相对性44.经过科技人员艰辛探索,自 2005 年以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七号、八号、九号、十号载人航天飞船,这说明(分数:1.50)A.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把握的B.可以创造出符合人的需要的理想客体C.主体具有能动性D.价值实现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4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
18、践观认为(分数:1.50)A.实践是人们为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B.实践具有主观性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实践具有创造客体价值和优化主体的双重功能4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体现在(分数:1.50)A.实践的主体是客观的B.实践的中介是客观的C.实践的客体是客观的D.实践的过程和结果是客观的4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这是指(分数:1.50)A.通过实践活动人与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B.通过实践活动使客体主体化C.通过实践活动使主体客体化D.实践是主客体分化和统一的基础,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交错点”和桥梁48.
19、实践结果是人的目的在客观事物中的凝聚和体现,是实践过程中各种要素的融合。对实践结果进行的评价包括(分数:1.50)A.对实践效能的评价B.对实践目的的评价C.对实践效果的评价D.对实践效率的评价49.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这是因为(分数:1.50)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C.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D.实践使人从动物界提升出来50.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分数:1.50)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客体B.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C.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D.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三、分
20、析题(总题数:4,分数:38.00)阅读材料: 材料 1 2008 年 5 月 12 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灾难。面对这场灾难,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让我们看到了团结的力量。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迅速采取有力的救援行动,总书记、总理亲临一线指挥,让我们感受到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在救灾过程中,解放军、武警官兵以及广大医务工作者、两院院士舍身忘我、拼命抢救的动人场景,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同胞深情。 摘自光明日报2008 年 5 月 27 日“多难兴邦彰显民族希望”材料 2 大地震撕裂了大地的胸膛,毁灭了美好的家园,但也激起了全国人民众志成
21、城、抗震救灾的决心、爱心和信心全国上下,男女老少,都被一种义无反顾、顽强拼搏的精神感染着、鼓励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地政府部门以及各种救灾团体,每天收到的爱心表达和提供救助的请求难以胜数。有些热情的人们,更是自备物资,亲往灾区,直接参与救灾行动。他们的亲力亲为,是爱的奉献,鲜明地体现了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 摘自光明日报2008 年 5 月 25 日“处处都能献爱心作贡献”材料 3 在大震的威力面前,脆弱的只是砖瓦,而精神之树却从未折腰。无私无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正是凭着顽强的精神,受灾者才能在生命极限之后创下人间奇迹,救援者才能在极端恶劣条件之下带来希望的重生。不放弃,不抛弃只要精神家园
22、在,那些废墟之上迟早都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摘自光明日报2008 年 5 月 21 日“众志成城顽强拼搏”请回答:(分数:9.00)(1).依据材料 1,用矛盾学说分析说明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来的大爱精神。(分数:3.00)_(2).依据材料 2,用人的价值分析说明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来的奉献精神。(分数:3.00)_(3).依据材料 3,用意识能动性原理分析说明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分数:3.00)_“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
23、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根据材料请回答:(分数:9.00)(1).上述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什么原理?阐述这一原理的基本内容。(分数:4.50)_(2).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分数:4.50)_香港首富李嘉诚率“李嘉诚基金会西部教育计划”访问团一行在青海大学考察,当青海大学负责人谈到校园网络建设需要资金 800 万元时,这一超常规的数字使李嘉诚说:“要我马上拿一个亿,我面不改色,
24、但谁要在地上丢一元钱,我会马上拣起来。” 根据材料请回答:(分数:10.00)(1).李嘉诚这段话所蕴含的哲理是什么?简述相关原理。(分数:5.00)_(2).运用有关原理品评李嘉诚这段话,并指出给我们的启示。(分数:5.00)_下面是有关老子哲学的一些材料: 材料 1 老子提出了最高统一体“太极”。认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然后不断生出万事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二十五章)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其上不敫,其下不昧”,“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
25、”,“不见其首,不见其后”。(第二十一章,第十四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似万物之宗”。(第四十章,第四章) 材料 2 老子提出了“道”一统的整体宇宙观。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四十二章)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材料 3 老子提出了阴阳、有无、大小、前后、强弱、静躁、正反、生死、存亡、兴废、美丑、善恶、攻守、治乱、古今、难易、长短、智愚、刚柔、胜败、利害、吉凶、贵贱、祸福、荣辱等一系列的矛盾概念。他说:“反者道之动”,“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
26、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四十章,第二章,第五十八章) 材料 4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第六十四章,第六十三章) 材料 5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物壮则老”。“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第二十二章,第四十四章,第七十八章,第五十五章,第七十六章) 请回答:(分数:10.00)(1).依据材料 1,说明老子哲学的本体论性质及其辩证法思想。(分数:2.00)_(2).依据材料 2,说明老子哲学中包含什么辩证法思想?
27、(分数:2.00)_(3).依据材料 3,说明老子哲学中包含什么辩证法思想?(分数:2.00)_(4).依据材料 4,说明老子哲学中包含什么辩证法思想?(分数:2.00)_(5).依据材料 5,说明老子哲学中包含什么辩证法思想?(分数:2.00)_考研政治-395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6,分数:26.00)1.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董仲舒日:“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分数:1.00)A.形而上学观点 B.唯心论观点C.辩证法观点D.唯物论观点解析:解析 本题通过董仲舒的一段话考查考生对形而上学观点的确认。题中董仲舒
28、这段话意思是说事物是不动不变的,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观点,一般考生都能答对本题。实际上只要知道董仲舒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形而上学哲学家的代表,就能很容易地得出正确答案为 A。2.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引述列宁的思想,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在于(分数:1.00)A.分析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分析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C.分析内因和外因的关系D.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矛盾的共性和个性辩证关系的掌握情况。题干中引述列宁的思想,只要考生知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会很快选出正确答案 D 项。3.中国古人说“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
29、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明(分数:1.00)A.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D.事物的本质是由现象展示的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确认和理解。题干引用的是中国古人讲的包含丰富辩证法思想的一段话,意思是说如果战马铁蹄上的钉子丢了,铁蹄会脱落,战马会跌倒;战马跌倒了,战士会摔伤而不能作战,战争会失败;战争失败了,国家就会灭亡。这正好说明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只要考生读明白了题干中古人这段话的意思,就会轻松地选出正确答案 B。4.“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古人这句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分数:1.00)
30、A.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B.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C.人可以得于长处,也可以失于长处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矛盾转化思想的理解和掌握。题干仍然是中国古人讲的包含辩证法思想的一句话。其意思是说,往往最善于游泳的人被溺死,最善于骑马的人被摔死,越是最熟悉最擅长的东西,越容易被忽视而出现祸事。这正好体现了辩证法关于“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只要读懂了题意,考生也会轻松选出正确答案 A。如果考生审题不认真,没有注意题干中所强调的是“古人这句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而不是一般常识方面的启示,会误选 C 项。5.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
31、误在于割裂了(分数:1.00)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理解和把握。这是一道事实辨析选择题。题干是中国古代诡辩论的典型代表公孙龙的一句话。公孙龙证明说,白是颜色,马是形状,白马只有颜色而没有形状,所以白马不是马。很明显公孙龙这句话在哲学上的错误就在于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的联系。白马是个性,马是共性,马就是对各种不同马所具有的共同特点的抽象和概括。只要考生认真复习,回答本题不应当有难点。6.明代哲学家方以智说:“人物灵蠢多殊,是
32、日独性,而公性则一也。公性在独性中,遂缘习性。”这段话讲的是(分数:1.00)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C.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的关系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题干中的“公性”和“独性”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一切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共性和个性、个别和一般的辩证统一。D 选项正确。7.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分数:1.00)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
33、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自身的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的掌握和理解。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矛盾这一关键词,是指唯心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属于矛盾同一性问题),“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样在四个选项中进行分析选择,“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是讲矛盾斗争性的作用;“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和“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分别讲的是矛盾双方发展的相互促进和融合对事物发展的作用,而不是讲一方的“自身矛盾”对另一方的促进作用,ABD 项都与题意不合,需排除。所以
34、,只有 C 项是最符合题意的。一般考生解答本题有一定难度,如果没有理解题干中的关键词语,很容易误认为是指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矛盾双方的关系问题,这样就有可能在 A 或 B 项中选择其一。8.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因此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分数:1.00)A.普遍性和特殊性B.绝对性和相对性C.对抗性和非对抗性D.同一性和斗争性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矛盾学说中的地位的确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学说包括许多问题,比如矛盾的两重基本性质(属性),即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问题的精髓,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
35、和非主要方面等。本题题干要求选择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以此限定在四个选项中选择:A 项是矛盾问题的精髓;B 项是 A 项内容的特点;C 项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都与题意不符,需排除。因此正确答案为 D。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作为两种发展观,其对立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是否承认事物发展观点的对立,是否承认事物联系观点的对立,是否承认事物存在矛盾的对立,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是(分数:1.00)A.是否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B.是否承认事物的运动C.是否承认运动和静止不可分D.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分歧的确认。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作为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在许
36、多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比如,是否承认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是否承认矛盾的观点;是否承认全面的观点等。但把二者最后区别开来的关节点、焦点、根本分歧就是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最终动力和源泉。题中所给出的四个选项都可构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区别,但作为单项选择题,只有 D 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0.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论述了矛盾的诸多问题,指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分数:1.00)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内因和外因的关系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矛盾问题中的地位的确认和把握。矛盾学说包括: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3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它们各自在矛盾学说中的地位不同,其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所以 C 项是正确答案。选择本题必须熟悉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有关矛盾精髓原理的论述。11.中国古代哲学家柳宗元说:“自动自休,自峙自流”,“吁炎吹冷,交错而动”。这是(分数:1.00)A.唯心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辩证法观点的理解和确认。分析题干中柳宗元这两句话的意思:“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说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吁炎吹冷,变错而动”
38、是说事物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变动。这些观点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所以正确答案为 B 项。其实,只要知道柳宗元是中国古代的辩证法家,即使题干的内容读不明白,也会容易地作出正确选择。12.“君子和而不同。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对“和”与“不同”理解正确的是(分数:1.00)A.和是指主要矛盾,不同是指次要矛盾B.和是指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是指矛盾的次要方面C.和是指矛盾的统一性,不同是指矛盾的斗争性D.和是指矛盾的对立统一,不同是指矛盾的特殊性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
39、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即对立统一。“和”即同一,不是指无区别的完全一致,而恰恰是指以差别为前提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亦即矛盾的对立统一,“不同”就是指不一样,即矛盾的特殊性。题干中孔子的话显然不是指 A 项和 B 项的内容,更不是 C 项的内容,这样将 ABC 三个干扰项排除,D 项是对“和”与“不同”的正确理解,所以是正确选项。考生选做此题,最容易误选 C 项。做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关键是认真仔细地读原文,紧紧抓住“君子和而不同”这个关键的句子,理解它说的“和”是“不同”的“和”,是对立的统一,这样才能轻松地找出正确答案。13.唯物辩证法认为的矛盾是(分数:1.00)A.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
40、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关系C.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关系D.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矛盾概念的确认。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概念的含义是非常明确的。一般考生都应作出正确选择。14.列宁在谈谈辩证法一文中,讲到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时,举例说“伊万是人”,这个命题表明(分数:1.00)A.个别完全包含在一般之中B.任何个别都是一般 C.一般不能存在于个别之中D.一般先于个别而存在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41、的关系。二者的关系表现在:任何一般只包括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被包括在一般之中;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被包括在一般之中;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题干中列宁所说的“伊万是人”,正好体现了 B 项的关系,即“任何个别都是一般”。本题也有一定难度。但本题采用排除法选择,将 ACD 三个明显错误的选项一一排除,只剩下 B 项是正确答案。15.在质量互变规律中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分数:1.00)A.是否显著激烈B.是否迅速明显C.是否超出度的界限 D.是否引起事物变化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关于度的作用。事物的量变
42、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状态。在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断定事物是处在量变阶段还是质变阶段,其根本标志既不能看其变化“是否显著激烈”,也不能看其变化“是否迅速明显”,更不能看“是否引起事物变化”,因此 ABD 项都是干扰项,只有 C 项是正确的。16.唯物辩证法认为,“关节点”是引起事物质变的界限。在这种关节点以内事物保持相对稳定,保持一定的质。这种使事物保持特定质的量的界限就是“度”,度与关节点的关系是(分数:1.00)A.度就是事物质变的关节点B.关节点是度中任意一点C.关节点是度的两端 D.关节点是度的最佳点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度与关节点二者关系的确认和把握。哲学上的“度”和平时所说的事物
43、的“关节点”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哲学上的度,就是保持事物自身质的量的限度,是质和量的统一。度不等同于关节点。度是断定事物处在量变阶段还是质变阶段的标志,而不是“事物质变的关节点”;而关节点既不是度中任意一点,也不是度的什么最佳点,“关节点是度的两端”,所以 C 项是正确答案。这又是一道需要准确理解的题。人们通常将度与关节点等同起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像这种题型,如果不认真细致地复习,也是难以得分的。17.传说有一个农人,牵着驮着东西的驴赶路,当看见他的驴子驮着东西轻松愉快地行走时,他就开始继续一两一两地不断增加驴的负担,一直加到这驴子实在担负不起这重量而倒下了。这一故事说明(分数:1
44、.00)A.量变一定引起质变B.量的增加就引起质变C.量变引起质变 D.量一旦变化,该事物变为他事物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理解。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存在两种状态,即量变和质变。量的变化引起质的变化,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从量的变化开始的。由于量的变化,随后引起质的变化。题中农人赶驴的故事正是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黑格尔说:“一种量的变化之发生,最初好像是完全无关轻重似的,但后面都蕴藏着别的事物”。特别是当错误或坏事还处在量的积累的情况下,就要加以防止,不让事情发生根本的质的变化。本题也属于较难的题型,复习不细致不到位,基本原理掌握得不扎实,记
45、不准,也是难以得分的。再一次提示考生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应追根问底,争取把握与之相关的每个层次的问题。18.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长期研究杀菌剂。1928 年,他不经意地发现,正常生长的葡萄球菌发生了变化,有的颜色变了,有的枯萎了。结果他发现,原来在这个菌落的附近出现了一个比葡萄球菌更具有杀伤力的青霉菌落。弗菜明对这种细菌进行深入研究,便导致了青霉菌药物及其他一系列抗菌素的发现。这一事实说明(分数:1.00)A.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B.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起着决定作用C.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作用都不可忽视D.偶然性的作用可有可无解析:解析 该题是考查对偶然性作用的理解和掌握。唯物辩证法认为,必然
46、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所以必须从偶然性去把握、去发现必然性。青霉素的发现充分体现了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偶然性绝不是可有可无,它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是无论如何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不能起决定作用。作为单项选择题,选项“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作用都不可忽视”虽然正确,但不是题干所要求的,所以只有 A 项是符合题意的。19.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像是被折断了一样。对这一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1.00)A.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物真实的反映B.没有理性,眼睛并不是最好的证人C.感性只解决现象问题,理性才解决本质问题D.这是一种用歪曲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 解析:解析 本题是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