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43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1392226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43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43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43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43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43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43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50,分数:100.00)1.马克思指出:“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挥,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以下正确反映自由与必然、自由王国与必然王国关系的选项是 A.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 B.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C.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 D.自由是必然的根据和限度(分数:2.00)A.B.C.D.2.“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

2、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说明 A.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B.自由是摆脱必然的制约 C.自由是利用规律对世界的改造 D.人的自由是具体的、历史的(分数:2.00)A.B.C.D.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体现这种一致性的公式有 A.个别一般个别 B.实践认识实践 C.群众领导群众 D.团结批评团结(分数:2.00)A.B.C.D.4.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D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分数:2.00)A.B.C

3、.D.5.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其内容包括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 C.人口 D.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分数:2.00)A.B.C.D.6.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 A.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C.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全部社会生活 D.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及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分数:2.00)A.B.C.D.7.以下对社会生产方式表述正确的是 A.生产方式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

4、式 B.生产方式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C.生产方式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D.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分数:2.00)A.B.C.D.8.面临环境被污染,人类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这是因为 A.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 B.地理环境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 C.地理环境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D.地理环境通过物质生产制约社会发展(分数:2.00)A.B.C.D.9.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以下选项内容正确的是 A.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 B.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 C.社会意识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 D.在阶级社会中,占统

5、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本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意识形态(分数:2.00)A.B.C.D.10.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本质 D.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分数:2.00)A.B.C.D.1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依赖性,返是因为 A.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 B.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C.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其根源深深地埋藏于经济的事实之中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分数:2.00)A.B.C.D.1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

6、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摹写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 C.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分数:2.00)A.B.C.D.13.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可以落后于社会存在 B.可以超越社会存在 C.“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 D.历史继承性(分数:2.00)A.B.C.D.14.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 A.具有客观现实性 B.具有社会历史性 C.表示人和社会的关系 D.是生产的

7、社会形式(分数:2.00)A.B.C.D.1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着的。生产关系 A.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B.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C.是物质生产过程中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D.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分数:2.00)A.B.C.D.16.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 A.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B.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C.它决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D.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分数:2.00)A.B.C.D.1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正确反映两者关

8、系的是 A.生产力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B.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物质内容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分数:2.00)A.B.C.D.18.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因为 A.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C.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物质内容 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分数:2.00)A.B.C.D.19.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主要表现有 A.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物质内容 B.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C.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D.生产力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分数:2.00)

9、A.B.C.D.20.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既包括“骨骼系统”,又包括“血肉系统”,两者不可缺少。社会的“血肉系统”是指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分数:2.00)A.B.C.D.21.经济基础 A.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其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 C.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D.其性质由国家性质决定(分数:2.00)A.B.C.D.22.上层建筑

10、A.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B.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C.其性质由经济基础决定 D.观念上层建筑在整个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分数:2.00)A.B.C.D.23.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政治法律制度 C.国家政权 D.社会风俗习惯(分数:2.00)A.B.C.D.24.以下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是 A.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 B.语言 C.道德、艺术 D.法庭、监狱(分数:2.00)A.B.C.D.25.以下选项中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是 A.政治法律思想 B.道德 C.艺术 D.政党(分数:2.00)A.B.C.

11、D.26.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表现在 A.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B.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 D.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分数:2.00)A.B.C.D.2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 A.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 B.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 C.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 D.可以脱离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分数:2.00)A.B.C.D.28.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的关系是 A.政治上层建筑决定观念上层建筑 B.观念上层

12、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 C.政治上层建筑在一定观念上层建筑指导下建立起来 D.政治上层建筑影响和制约观念上层建筑(分数:2.00)A.B.C.D.29.2003年 6月 23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于 8月 1日正式实施。1982 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被废止。这一变化体现了 A.政治文明的进步 B.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 C.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 D.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分数:2.00)A.B.C.D.30.社会形态是 A.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的经

13、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分数:2.00)A.B.C.D.31.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自然历史过程”的主要含义是 A.人类社会本质上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B.生产力对社会发展具有最终的决定意义 C.社会发展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 D.社会发展规律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分数:2.00)A.B.C.D.32.社会形态更替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的意思是 A.社会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创造性活动 B.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一个合目

14、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C.多数人的意愿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制度 D.历史的选择、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归根结底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选择表现出来(分数:2.00)A.B.C.D.33.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 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分数:2.00)A.B.C.D.34.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挫折和反复,这表明 A.新生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

15、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螺旋式的 C.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不是不可以改变的 D.历史有时会向后作巨大的跳跃(分数:2.00)A.B.C.D.35.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 A.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B.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制度并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C.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启示 D.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分数:2.00)A.B.C.D.36.社会基本结构主要包括 A.经济结构 B.阶级结构 C.观念结构 D.政治结构(分数:2.00)A.B.C.D.37.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6、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B.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C.社会基本矛盾都可以通过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加以解决以推动礼会发展 D.社会基本矛盾的不同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分数:2.00)A.B.C.D.38.阶级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以下关于阶级的选项内容正确的是 A.阶级是历史范畴 B.阶级是经济范畴 C.阶级首先是一个政治实体 D.划分阶级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分数:2.00)A.B.

17、C.D.39.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下正确表达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是 A.革命是社会形态的质变,改革是同一社会形态内的部分质变 B.改革是革命的前提和准备 C.革命是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改革是同一社会制度的自我调整 D.革命和改革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分数:2.00)A.B.C.D.40.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这是因为科学技术革命 A.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B.对解决社会基本制度产生直接影响 C.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D.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分数:2.00)A.B.C.D.41.“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

18、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段话表明科学技术是 A.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B.历史变革中的唯一决定性力量 C.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 D.一切社会变革中的自主性力量(分数:2.00)A.B.C.D.42.“全球问题”深刻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其警示意义在于 A.人类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B.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来自于不当的人类实践方式 C.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 D.人类依附于自然是摆脱自身困境的根本出路(分数:2.00)A.B.C.D.43.2008年 10月 8日上午胡锦涛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在改造客观世

19、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不断认识自然,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自然,在同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发展自己,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永恒主题”,这段话揭示的哲理是 A.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与客观规律相背离 B.开发、利用自然首先要认识自然、顺应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 C.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过程 D.人类不能创造但可以改变自然规律(分数:2.00)A.B.C.D.44.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A.人人创造历史 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分数:2.00)A.B.C.D.45.否认社会规律同人的活动的统一会导致 A

20、.宿命论 B.唯意志论 C.英雄史观 D.庸俗唯物主义(分数:2.00)A.B.C.D.46.英雄史观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根源,主要包括 A.认识根源 B.社会历史根源 C.阶级根源 D.民族根源(分数:2.00)A.B.C.D.47.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 A.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B.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C.人的本质是自由 D.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分数:2.00)A.B.C.D.48.唯物史观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只有把人看作是现实的人,才能正确把握人及其活动的本质,把握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现实的人是指 A.基

21、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人 B.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 C.具有能动性的人 D.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分数:2.00)A.B.C.D.49.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 A.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分数:2.00)A.B.C.D.50.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承认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以下正确反映唯物史观的选项是 A.英雄造时势 B.历史人物的出现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C.普通个人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总和构成了

2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 D.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英雄人物是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剧中人(分数:2.00)A.B.C.D.考研政治-43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50,分数:100.00)1.马克思指出:“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挥,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以下正确反映自由与必然、自由王国与必然王国关系的选项是 A.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 B.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C.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 D.自

23、由是必然的根据和限度(分数:2.00)A. B. C. D.解析:解析 马克思主义用实践的观点看待自由和必然的关系,指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由必然到自由表现为人类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A、B、C 正确。必然既是自由的根据,也是自由的限度,D 错误。2.“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说明 A.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B.自由是摆脱必然的制约 C.自由是利用规律对世界的改造 D.人的

24、自由是具体的、历史的(分数:2.00)A. B.C. D. 解析:解析 这是恩格斯的名言,深刻地闸述了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自由和必然是对立统一的。自由是建立在必然性的基础上的,必然既是自由的限度,也是自由的根据,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是对必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由分为意志自由和行动自由。人的自由程度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的认识能力和人对自己社会关系的把握程度,因此,人的自由是具体的、历史的。自由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状态,人的自由的真正实现就是人类的解放。A、C、D 正确。真正的自由是建立在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绝不会摆脱必然的制约,B 错误。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在本质上是

25、一致的,体现这种一致性的公式有 A.个别一般个别 B.实践认识实践 C.群众领导群众 D.团结批评团结(分数:2.00)A. B. C. D.解析: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B、C。A 项“个别一般个别”,属于辩证法的内容。B 项“实践认识实践”,属于认识论的内容。C 项“群众领导群众”,属于历史观的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基础。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正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认识从实践中来,主要是从群众的实践中来;认识回到实践中去,也主要是回到群众的实践中去。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

26、中的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三个公式体现了这种一致性。D 项说的是政治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不符合题意。4.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D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分数:2.00)A. B. C.D. 解析:解析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关系中的物质实体、物质力量和物质关系的统一体,是一种物质存在,构成人类社会物质性的特殊标志,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物质生活的主体人口,核心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即物质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因此选项 A、B、D

27、 正确。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中发生的“物质的社会关系”,属于社会存在范畴,但不是各种社会关系都是社会存在,C 项错误。5.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其内容包括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 C.人口 D.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分数:2.00)A. B. C. D.解析:解析 A、B、C 正确,D 项属于上层建筑。6.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 A.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C.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

28、着人们的全部社会生活 D.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及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分数:2.00)A. B. C. D. 解析:解析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A、B、C、D都是正确选项。7.以下对社会生产方式表述正确的是 A.生产方式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 B.生产

29、方式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C.生产方式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D.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分数:2.00)A. B.C. D. 解析:解析 A、C、D 正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社会形态,不是生产方式,B 项错误。8.面临环境被污染,人类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这是因为 A.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 B.地理环境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 C.地理环境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D.地理环境通过物质生产制约社会发展(分数:2.00)A. B.C.D. 解析:解析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它还作为劳动对象不断进入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地理环

30、境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发生作用,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A、D 正确。9.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以下选项内容正确的是 A.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 B.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 C.社会意识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 D.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本质上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意识形态(分数:2.00)A. B. C.D. 解析:解析 A、B、D 正确。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并不都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如风俗习惯等就不具有阶级属性,而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C 项错误。10.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

31、的,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本质 D.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分数:2.00)A. B. C.D. 解析:解析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是社会存在的本质。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C 项错误。1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依赖性,返是因为 A.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 B.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C.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其根源深深地埋藏于经济的事实之中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分数:2.00)A. B. C. D.解析:解析 A、B、C 正确。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是社会意识

32、对社会存在具有依赖性的原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D 项错误。1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摹写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 C.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分数:2.00)A.B. C. D. 解析:解析 A 项不符合题意,B、C、D 正确。13.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可以落后于社会存在 B.可以超越社会存在 C.“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 D.历

33、史继承性(分数:2.00)A. B. C. D. 解析:解析 A、B、C、D 全对。C 项的话引自恩格斯 1890年 10月 27日给施米特的信:“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18 世纪的法国对英国来说是如此(法国人是以英国哲学为依据的),后来的德国对英法两国来说也是如此。”恩格斯是要说明,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之间在发展上存在着不平衡性。例如,19 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德国却产生了黑格尔哲学。恩格斯在信中指出,一方面,“不论在法国或是在德国,哲学和那个时代的普遍的学术繁荣

34、一样,也是经济高涨的结果”;另一方面,“经济在这里并不重新创造出任何东西,但是它决定着现有思想材料的改变和进一步发展的方式,而且多半也是间接决定的,因为对哲学发生最大的直接影响的,是政治的、法律的和道德的反映”。也就是说,这种不平衡现象的出现是有其客观原因的。一是社会意识中的重要部分如哲学思想等属于上层建筑,它并不直接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要经过生产关系的中介作用,才能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因而经济发展状况不能直接决定社会意识水平。二是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够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出现,仍然要以经济发展一定水平为前提。同时还和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背景、阶级斗争形势、民族传统等的影响分不开。14

35、.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 A.具有客观现实性 B.具有社会历史性 C.表示人和社会的关系 D.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分数:2.00)A. B. C.D.解析:解析 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A、B 正确,C 项错误。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D 项错误。1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着的。生产关系 A.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B.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C.是物质生产过程中物与物之间

36、的关系 D.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分数:2.00)A. B. C.D. 解析:解析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生产关系“总是同物结合着,并且作为物出现”,但生产关系不是物,而是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分析生产关系必须透过“物”看到“物”后面

37、的人与人的关系。A、B、D 正确,C 错误。16.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 A.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B.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C.它决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D.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分数:2.00)A. B. C.D. 解析:解析 C 项颠倒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与生产力水平的关系,而且与题干要求不符,是错误项。A、B、D 正确。1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正确反映两者关系的是 A.生产力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B.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物质内容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分数:

38、2.00)A.B.C. D. 解析:解析 C、D 正确。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18.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因为 A.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C.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物质内容 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分数:2.00)A. B.C.D. 解析:解析 A、D 正确。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19.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主要表现有 A.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物质内容 B.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C.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D.生产

39、力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分数:2.00)A.B. C. D.解析:解析 B、C 正确。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20.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既包括“骨骼系统”,又包括“血肉系统”,两者不可缺少。社会的“血肉系统”是指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分数:2.00)A.B.C. D. 解析:解析 经济基础是社会的“骨骼系统”,上层建筑是社会的“血肉系统”。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与此

40、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C、D 正确。21.经济基础 A.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其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 C.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D.其性质由国家性质决定(分数:2.00)A. B. C. D.解析:解析 A、B、C 正确。经济基础的性质由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性质决定,D 项错误。22.上层建筑 A.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B.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C.其性质由经济基础决定 D.观念上层建筑在整个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分数:2.00)A. B. C. D.解析:解

41、析 A、B、C 正确。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D 项错误。23.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政治法律制度 C.国家政权 D.社会风俗习惯(分数:2.00)A.B. C. D.解析:解析 B、C 正确。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属于经济基础。社会风俗习惯不具有阶级性,不是社会意识形态,不属于上层建筑。24.以下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是 A.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 B.语言 C.道德、艺术 D.法庭、监狱(分数:2.00)A. B.C. D. 解析:解析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上层建筑由意

42、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A、C、D 正确。语言不是社会意识形态,不属于观念上层建筑,更不属于政治上层建筑,B 错误。25.以下选项中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是 A.政治法律思想 B.道德 C.艺术 D.政党(分数:2.00)A. B. C. D.解析:解析 A、B、C 正确。政党属于政治上层建筑,不属于观念上层建筑,D 错误。26.经济基础决定上

43、层建筑,表现在 A.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B.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 D.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分数:2.00)A. B. C.D. 解析:解析 A、B、D 正确。经济基础不能决定上层建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因为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何种作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当上层建筑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当它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反动力量,C 错误。2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

44、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 A.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 B.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 C.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 D.可以脱离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分数:2.00)A. B. C. D.解析:解析 A、B、C 正确。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和水平。D 项错误。28.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的关系是 A.政治上层建筑决定观念上层建筑 B.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 C.政治上层建筑在一定观念上层建筑指导下建立起来 D.政治上层建筑影响和制约观念上层建筑

45、(分数:2.00)A.B.C. D. 解析:解析 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作为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者之间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A、B 错误。C、D 正确。29.2003年 6月 23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于 8月 1日正式实施。1982 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被废止。这一变化体现了 A.政治文明的进步 B.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 C.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 D.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分数:2.00)A. B. C. D.解析:解析 新的“救助管理办法”的颁布,旧的“遣送办法”的废止,属于社会政治法律制度、

46、国家组织管理方式的变化,是上层建筑的不断变革完善,是政治文明的进步,也是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但它不属于生产关系方面的变化,所以,A、B、C 正确,D 项错误。30.社会形态是 A.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分数:2.00)A. B. C. D.解析:解析 A、B、C 三项正确,D 项错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是生产方式。31.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自然历史过程”的主要含义是 A.人类社会本质上和自然

47、界一样,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B.生产力对社会发展具有最终的决定意义 C.社会发展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 D.社会发展规律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分数:2.00)A. B. C. D.解析:解析 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题干中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意思,就是讲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也就是社会与自然一样,其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即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之所以是必然的过程,在于社会发展是“历史合力”运动的结果,归根到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其中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最终的决定意义。A、B、C 正确。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不是独立于人之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