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67 (1)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16.00)1.毛泽东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的会议是(分数:1.00)A.瓦窑堡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2.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以管道方式从境外进口原油的石油管道是(分数:1.00)A.中国一吉尔吉斯坦石油管道B.中国一塔吉克斯坦石油管道C.中国一俄罗斯石油管道D.中国一哈萨克斯坦石油管道3.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标志着(分数:1.00)A.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B.我国社会主义政
2、治文明的进步C.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D.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升华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分数:1.00)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5.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分数:1.00)A.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B.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公有制经济占主体C.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D.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6.2005 年 12 月 5 日,中国和日本在东京签署中日长期贸易协议。这是中日两国自 1978
3、 年首次签订中日长期贸易协议以来,第六次签署类似协议。这次长期贸易协议的核心内容是(分数:1.00)A.中日两国要在节能技术和设备以及环保技术和设备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B.中日两国要在东海油气开发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C.中日两国要在防治空气污染技术和设备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D.中日两国要在技术交流和投资贸易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7.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分数:1.00)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规范C.文学艺术D.经验论的观点8.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分数:1.00)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B.固定资本和劳动力的比例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D.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4、9.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相交换的比例是(分数:1.00)A.由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B.由政府部门规定的C.由生产者之间的协商决定的D.在商品生产者背后,有社会自发地确定的10.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分数:1.00)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和源泉是主观的D.意识的内容和源泉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11.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分数:1.00)A.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性B.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5、C.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性D.解放思想的重要性12.中共中央印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规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为基本内容,重点是(分数:1.00)A.业务知识培训B.政治理论培训C.政策法规培训D.文化素养培训13.第一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表述的文件是(分数:1.00)A.党的七大党章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十五大报告D.党的十五大党章14.“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也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是(分数:1.00)A.先验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
6、.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D.哲学思想的观点15.价格改革是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我国价格机制改革的目标是(分数:1.00)A.建立由计划价格,浮动价格和自由价格结合的价格形成机制B.建立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的价格形成机制C.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D.建立反映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价格形成机制16.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的原因是(分数:1.00)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7.邓小平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依据是(分数:2.00)
7、A.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原理B.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原理C.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原理D.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的原理18.独立自主原则的基本内涵包括(分数:2.00)A.把一切工作与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立足于本国B.以自力更生为基础C.以争取外援为辅D.坚持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19.我国所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其基本特征有(分数:2.00)A.产权清晰B.权责明确C.股份制度D.政企分开20.中国传统哲学主张有差别的矛盾的统一,更重视“和合”和统一,其表现是(分数:2.00)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B.“万物莫不有
8、对”C.“礼之用,和为贵”D.“过犹不及”21.把认识过程区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的依据是(分数:2.00)A.认识主体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的区分B.认识客体是原因和结果的对立统一C.认识客体是形式和内容的对立统一D.认识客体是现象和本质的对立统一22.资本流通形式与商品流通形式的区别在于(分数:2.00)A.前者以商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B.前者是先买后卖,后者是先卖后买,且流通的起点与终点不同C.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D.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23.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基本政策是(分数:2.00)A.完善人民币
9、汇率形成机制B.有效防范风险C.有选择、分步骤地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D.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24.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的重要文献是(分数:2.00)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B.论十大关系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25.借贷资本作为转化为资本的货币,其双重的使用价值是(分数:2.00)A.商品的使用价值B.货币的使用价值C.资本的使用价值D.产业资本的使用价值26.下列关于实践主客体相互作用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限定和超越B.限定中的超越C.双向对象化D.创造与被创造
10、27.我国政府在扩大就业方面的基本职能是(分数:2.00)A.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B.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C.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D.加强就业培训28.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分数:2.00)A.市场竞争B.资源的有效配置C.价格波动D.供求关系的变化29.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的出发点或理论依据是(分数:2.00)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C.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化的思想D.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学说30.温家宝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着两大矛盾是(分数:2.00)A.经济快速发
11、展与能源供应不足的矛盾B.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C.不发达的经济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D.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矛盾31.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分数:2.00)A.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B.必须以坚持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C.是社会主义最终的目标和最大优越性所在D.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32.2006 年 6 月 1 日,在维也纳就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方案达成共识的国家包括(分数:2.00)A.美国B.欧盟C.中国D.德国33.我国的改革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但不属于社会革命的范畴,因为(分数:2.00)A.改革是自觉调节社会主
12、义的基本矛盾B.改革不触及生产关系C.改革只在上层建筑领域中进行D.改革不是变革现有的根本经济政治制度三、分析题(总题数:5,分数:50.00)34.(2)材料 2 和材料 3 的主要分歧是什么?并加以评述。(分数:10.00)_35.(2) 当前为了防止收入分配差别过分拉大,实现收入均等化和共同富裕目标,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分数:10.00)_36.(4) 根据材料 4 说明毛泽东提出的革命新道路。(分数:10.00)_37.(4) 为什么说“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分数:10.00)_38.(2) 试论述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十一五”时期大力发展循环经
13、济的必要性。(分数:10.00)_考研政治-67 (1)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16.00)1.毛泽东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的会议是(分数:1.00)A.瓦窑堡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解析:2.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以管道方式从境外进口原油的石油管道是(分数:1.00)A.中国一吉尔吉斯坦石油管道B.中国一塔吉克斯坦石油管道C.中国一俄罗斯石油管道D.中国一哈萨克斯坦石油管道 解析:3.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标志着(分数:1.00)
14、A.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C.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D.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升华解析: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分数:1.00)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解析:5.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分数:1.00)A.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B.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公有制经济占主体C.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D.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解析:6.2005 年 12 月
15、 5 日,中国和日本在东京签署中日长期贸易协议。这是中日两国自 1978 年首次签订中日长期贸易协议以来,第六次签署类似协议。这次长期贸易协议的核心内容是(分数:1.00)A.中日两国要在节能技术和设备以及环保技术和设备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B.中日两国要在东海油气开发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C.中日两国要在防治空气污染技术和设备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D.中日两国要在技术交流和投资贸易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解析:7.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分数:1.00)A.政治法律思想 B.道德规范C.文学艺术D.经验论的观点解析:8.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分数:1.00)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
16、本的比例B.固定资本和劳动力的比例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D.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解析:9.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相交换的比例是(分数:1.00)A.由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B.由政府部门规定的C.由生产者之间的协商决定的D.在商品生产者背后,有社会自发地确定的 解析:10.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分数:1.00)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和源泉是主观的D.意识的内容和源泉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 解析:11.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
17、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分数:1.00)A.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性B.改革开放的重要性C.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性D.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解析:12.中共中央印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规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为基本内容,重点是(分数:1.00)A.业务知识培训B.政治理论培训 C.政策法规培训D.文化素养培训解析:13.第一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表述的文件是(分数:1.00)A.党的七大党章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十五大报告D.党的十五大党章解析:14.“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
18、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也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是(分数:1.00)A.先验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 D.哲学思想的观点解析:15.价格改革是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我国价格机制改革的目标是(分数:1.00)A.建立由计划价格,浮动价格和自由价格结合的价格形成机制B.建立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的价格形成机制C.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D.建立反映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价格形成机制解析:16.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的原因是(分数:1.00)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19、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7.邓小平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依据是(分数:2.00)A.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原理B.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原理 C.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原理 D.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的原理 解析:18.独立自主原则的基本内涵包括(分数:2.00)A.把一切工作与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立足于本国 B.以自力更生为基础 C.以争取外援为辅 D.坚持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解析:19.我国所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其基本特征有(分数:2.0
20、0)A.产权清晰 B.权责明确 C.股份制度D.政企分开 解析:20.中国传统哲学主张有差别的矛盾的统一,更重视“和合”和统一,其表现是(分数:2.00)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B.“万物莫不有对” C.“礼之用,和为贵” D.“过犹不及”解析:21.把认识过程区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的依据是(分数:2.00)A.认识主体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的区分 B.认识客体是原因和结果的对立统一C.认识客体是形式和内容的对立统一D.认识客体是现象和本质的对立统一 解析:22.资本流通形式与商品流通形式的区别在于(分数:2.00)A.前者以商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 B.前者是先买后卖,后者是
21、先卖后买,且流通的起点与终点不同 C.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D.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 解析:23.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基本政策是(分数:2.00)A.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B.有效防范风险C.有选择、分步骤地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D.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解析:24.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的重要文献是(分数:2.00)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B.论十大关系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 解析:25.借贷资本作为转化为资
22、本的货币,其双重的使用价值是(分数:2.00)A.商品的使用价值B.货币的使用价值 C.资本的使用价值 D.产业资本的使用价值解析:26.下列关于实践主客体相互作用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限定和超越 B.限定中的超越 C.双向对象化 D.创造与被创造解析:27.我国政府在扩大就业方面的基本职能是(分数:2.00)A.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B.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C.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 D.加强就业培训解析:28.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分数:2.00)A.市场竞争 B.资源的有效配置C.价格波动 D.供求关系的变化 解析:29.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建
23、设道路的出发点或理论依据是(分数:2.00)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 C.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化的思想D.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学说 解析:30.温家宝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着两大矛盾是(分数:2.00)A.经济快速发展与能源供应不足的矛盾B.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C.不发达的经济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 D.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矛盾 解析:31.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分数:2.00)A.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B.必须以坚持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4、为基础 C.是社会主义最终的目标和最大优越性所在 D.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解析:32.2006 年 6 月 1 日,在维也纳就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方案达成共识的国家包括(分数:2.00)A.美国 B.欧盟C.中国 D.德国 解析:33.我国的改革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但不属于社会革命的范畴,因为(分数:2.00)A.改革是自觉调节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B.改革不触及生产关系C.改革只在上层建筑领域中进行D.改革不是变革现有的根本经济政治制度 解析:三、分析题(总题数:5,分数:50.00)34.(2)材料 2 和材料 3 的主要分歧是什么?并加以评述。(分数:10.00)_正确答案:(1)材
25、料 1 和材料 2 都承认事物是运动发展变化的。但是材料 1 认为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自身具有的,世界发生变化,事物就要变化,事物变了,各种规律办法、功能也就会发生变化。材料 2 惠能的观点则不是从事物自身来谈变化,而是认为人的心理、人的思想、意志是变化发展的源泉、动力,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运动观,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2)材料 2 和材料 3 的主要分歧在于是否认为事物因内在的矛盾引起运动变化。材料 3 强调事物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在的对立统一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而材料 2 否认事物自身存在运动变化的源泉,而把运动变化看作是由精神因素,特别是由人的主观因素作用的结果,这样就否认了事物运动变化
26、的客观性,因而不能正确地把握运动,不能科学地说明运动变化。)解析:35.(2) 当前为了防止收入分配差别过分拉大,实现收入均等化和共同富裕目标,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分数:10.00)_正确答案:(1) 从资料看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的差距却不断扩大,导致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合理因素,又有不合理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实施。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会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实行按要素分配的政策,使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能得到更多的收入;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27、把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会使收入差距拉大。第二,我国地域差别、行业差别、城乡差别的存在。第三,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使人们的收入差距在更大的领域里拉大。第四,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还不够完善。第五,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当前为了防止收入分配判别过份拉大,实现收入均等化和共同富裕目标的措施主要有:第一,继续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最张解决好收人分配问题,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和完善分配体制。第三,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
28、长期的战略和政策,帮助社会成员特别是下岗和失业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就业,使他们拥有参与市场主导的分配机会。第四,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保障最低收入。第五,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低收入人群的生存发展需要。)解析:36.(4) 根据材料 4 说明毛泽东提出的革命新道路。(分数:10.00)_正确答案:(1) 这段话表明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对中国农村根据地和红军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认为红军的任务是流动游击,幻想到全国革命高潮到来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配合城市暴动来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这种思想是城市中心论的翻版,其原因在于
29、没有看清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不知道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因而低估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2) 当时中央领导人多次非常严厉地指名批评和指责毛泽东,他们坚持的是城市中心论的错误道路。他们的指责从反面进一步表明毛泽东等人这时已初步确立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开始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设想。(3) 毛泽东这时已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把农村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和促进全国革命高潮、夺取全国胜利联系起来,强调根据地的存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农民革命的最高形式,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毛泽东提出了一条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和红色政权的正确路线,
30、其实质就是坚持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三位一体原则。只有逐步扩大和巩固根据地,才能创造真正的红军,使之成为将来大革命的工具,达到动摇反动统治基础,最后夺取革命胜利的目的。(4) 在这里毛泽东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非常明确地把中国革命的道路与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相比较,指出中国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经过长期的革命战争,逐步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从农村包围城市,到最后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全国胜利。)解析:37.(4) 为什么说“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分数:10.00)_正
31、确答案:(1) 我国现代化实行“三步走”战略,是一个从温饱到小康,再到中等发达水平的过程。这一发展战略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这个战略既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二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三是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四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 十五大报告指出,“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 21 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3) 我国进入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根据
32、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的科学判断和决策。尽管人民生活上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系统和科学,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符合人民愿望,意义十分重大。(4) 一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经济建设和改
33、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我们党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体现;二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三是,这是客观经济规律决定的,经济发展只有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根本出发点,才能获得持久的增长动力和良好的效益。)解析:38.(2) 试论述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十一五”时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分数:10.00)_正确答案:(选做题(1)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有权威、最广泛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的作用在某些方面得到了加强,但也遭遇重大挑战。在美国推行的单边主义
34、全球战略中,对联合国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顺从时就用之,不顺时就抛弃之。联合国的权威和作用受到重大挑战。此外,联合国自身也存在效率不高,财政困难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联合国作用的发挥。但是,当今世界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联合国,因为国际社会所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是相互关联和没有国界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不管它有多么强大,都无法单独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只有在联合国框架内,坚持多边主义、采取集体行动,才能有效应对威胁和挑战。作为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联合国作用只能加强,联合国权威必须维护。通过改革加强联合国作用已成为广大会员国的共同愿望和要求,符合联合国的长远利益。(2) 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联合国目前所
35、推进的改革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提高联合国的办事效率和应对各种新威胁和新挑战的能力,在国际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使联合国成为更加公正、更加主持正义的国际组织,包括使发展中国家的呼声在联合国得到更多的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联合国得到更好的尊重;三是成为多边合作的典范,坚决反对单边主义的国际行为。联合国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有利于推动多边主义,提高联合国的权威和效率,以及应对新威胁和挑战的能力。二、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特别是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加强国际合作等。三、改革是全方位、多领域的,在安全和发展两方面均应有所建树。四、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会员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
36、要求和关切。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有助于维护和增进联合国会员国的团结。选做题(1)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和生态损耗强度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有效保护、改善环境为内容,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一,经济发展的方式要由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发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导向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第二,不能脱离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消费,引导建立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第三,通过多种手段,宣传和营造崇尚环
37、境文化与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逐步将环境文化与生态文明变成公民自觉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建立长效机制,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有效的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发展循环经济是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传统经济的生产模式是“资源产品废物”,经济发展速度越快,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就越大,最终将丧失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另外,发展循
38、环经济除了可以做到资源、环境、经济“共赢”外,还能解决就业问题。(2) 循环经济的内涵。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在现实操作中,循环经济需遵循减量化原则、再利用原则和资源化原则。第一,减量化原则,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在经济活动的源头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在生产中,减量化原则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产量质量轻型化。此外,也要求产品的包装简化以及产品功能的增大化,以达到减少废弃物排放量的目的。第二,再利用原则,要求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尽可能重新变成可以重复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有害
39、的垃圾。第三,资源化原则,要求产品和包装器具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和反复使用,而不是一次性消费,使用完毕就丢弃。同时要求系列产品和相关产品零部件及包装物兼容配套,产品更新换代零部件及包装物不淘汰,可为新一代产品和相关产品再次使用。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目前,我国在发展经济时,面对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问题,必须探索新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方法。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成为越来越必要的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需要。在 20 世纪末,我国政府就已经确定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循环经济要求对污染进行全程控制,在工业生产中实行清洁生产,倡导生态工业,提高全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等等,循环
40、经济的这些特点符合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有可持续性、和谐性、需求性和高效性。发展循环经济是防治污染、扭转防治思路的重要途径。我国长期以来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所引发的环境问题愈来愈不容忽视,再加上经济、科技和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当前我国所面临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生态压力,遏止环境恶化,加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刻不容缓,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循环经济所倡导的新理念正符合结构调整的原则。根据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和能源的少投入,而社会产品产量不减甚至增加。循环经济不
41、仅仅是在传统经济基础上增加废弃物回收、资源化和再利用环节,更是要带动整个环保产业的发展,或者说发展环境产业。环保产业是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产业的不断发展也是国民经济和就业岗位新的强劲增长点。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应对人世挑战,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客观要求。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必须遵守国际上各式各样严格的法规和标准。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的一个主要阻力是贸易壁垒。近几年,资源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绿色壁垒”成为我国扩大出口面临最多也是最难突破的问题,因为绿色消费主义者的影响,一些国家的进口商不敢进口不符合国际环境标准的商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国家必然采用 ISO14000 系列标准来构筑贸易壁垒。一方面,企业必须实施 ISO9000 质量标准,以使企业保持竞争力,树立质量形象;另一方面,企业必须实施 ISO14000 并通过认证,以此来树立自身的环保形象。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在资源和能源消耗相对较少的基础上增强企业竞争力,在突破“绿色壁垒”和实施“走出去”战略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