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认识论)-试卷 2 及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句话说明( )(分数:2.00)A.有些真理无法通过实践来检验B.实践标准的形式具有多样性C.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D.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3.马克思指出:“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的东西都能
2、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这说明( )(分数:2.00)A.纯粹的理论必然会导致神秘主义B.任何理论认识都是人的实践的结果C.社会生活实践是产生神秘主义理论的唯一根源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必然标准4.列宁指出:“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那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非瞎说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一论断说明( )(分数:2.00)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C.人们只需通过认识“一切科学的抽象”就可以认识自然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5.“人们对真理的认
3、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分数:2.00)A.它揭示了真理的客观性B.它揭示了真理的发展过程C.它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D.它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6.“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这主要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 )(分数:2.00)A.仅仅反映了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B.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扩展的真理C.不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真理性认识D.只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片面性认识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区别在于( )(分数:2.00)A.前者是事物的现象,后者反映事物的本质B.前者是
4、认识的低级阶段,后者是认识的高级阶段C.前者的源泉是实践,后者的源泉是书本知识D.前者是自己亲身实践得到的认识,后者是从他人那里(包括从书本中)得到的知识8.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这一著名论断表明( )(分数:2.00)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B.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C.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D.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9.恩格斯说:“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
5、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这表明( )(分数:2.00)A.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B.任何真理都只是对永恒的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是对相对性的否定和超越C.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有原则的界限D.真理包含绝对性,是不可被超越的10.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根据在于( )(分数:2.00)A.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抽象B.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实在的C.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D.真理是事物多方面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11.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
6、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这表明( )(分数:2.00)A.人只能认识自己周边的具体事物B.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C.人们无法达到对自然界最终的真理性的认识D.人的认识能力无法达到对绝对真理的把握12.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思想僵化,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种现成的公式,到处生搬硬套,从真理观的角度看是( )(分数:2.00)A.形式主义的表现B.相对主义的表现C.绝对主义的表现D.经验主义的表现13.“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
7、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这表明( )(分数:2.00)A.人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绝对性真理走向相对性真理的过程B.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真理问题上的相对主义观点C.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观点D.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14.列宁说:“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得过火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际适用的范围之外,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形下,甚至必然会变成荒谬绝伦的东西。”这里,列宁深刻地揭示了真理的( )(分数:2.00)A.绝对性B.无条件性C.具体性D.荒谬性15.列宁
8、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分数:2.00)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16.“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分数:2.00)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17.所谓客观真理,主要是指( )(分数:2
9、.00)A.人的正确认识中所含有的客观内容B.认识的客体C.主观对客观的反映D.客观存在18.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 )(分数:2.00)A.必然和偶然的统一B.抽象的不变的统一C.本质和现象的统一D.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9.“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分数:2.00)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C.实践是认识的动力D.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20.“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实,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这说明( )(分数:2
10、.00)A.社会发展是自发的B.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C.社会发展具有有客观规律D.社会规律同自然过程的规律是相通的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21.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2.马克思主义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规律问题,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其根本原因在于( )(分数:2.00)A.把实践观点引入了认识论B.把意识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C.把人本的观点运用于反映论D.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23.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它的
11、两个严重缺陷是( )(分数:2.00)A.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B.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否认了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C.否认了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的观点D.否认了世界的可知性24.在认识论中,经验论的主要特点有( )(分数:2.00)A.夸大了感性认识的地位和作用B.否认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C.主张反映论的基本观点D.认为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25.“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表明( )(分数:2.00)A.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B.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C.客观实践是具体的、
12、历史的,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D.脱离了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特点,就容易犯冒进的错误26.以下论断正确反映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作用的有( )(分数:2.00)A.生活中需要想象发挥作用B.幻想是极可贵的品质C.灵感会诞生新的创意D.在科学道路上,只有不畏劳苦坚持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27.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统一。对这一命题的正确理解有( )(分数:2.00)A.从无限发展的世界来讲人们最终能达到对世界的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因而认识能力有至上性B.在每一个具体时代,人们的认识能力总是相对的,具有非至上性C.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而不能把握事物
13、的真正本质,因而具有非至上性D.人的认识能力是不断从非至上性向至上性的发展过程28.有几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盲人摸象故事表明( )(分数:2.00)A.人的认识结果由主体的观念意志决定的B.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具有能动的作用C.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D.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2
14、9.“只要迈进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进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这一观点说明( )(分数:2.00)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真理具有相对性C.在一定条件下真理会向谬误转化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30.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正确的观点有( )(分数:2.00)A.熟知未必是真知B.熟知未必不能是真知C.真知可以源于熟知D.真知必定首先是熟知31.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主要表现为( )(分数:2.00)A.直接改变意识形态B.直接改变生产方式C.直接改变生活方式D.直接改变政治结构3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主体是( )(分数:2.00)A.一般的抽象的人B.从事
15、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一定的集团和社会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考研政治(认识论)-试卷 2 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句话说明( )(分数:2.00)A.有些真理无法通过实践来检验B.实践标准的形式具有多样性C.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D.实践标准是确定
16、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就是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无条件性。它强调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确定不移的,凡是在实践中被证明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凡是被实践推翻的见解就是谬误。尽管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具有相对性,尽管今天的实践还不能完全证实一切认识,但是相对真理中包含有绝对真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就是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条件性,它强调的是辩证的理解实践标准,不能把它绝对化。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完全证实或推翻现存的一切思想和理论;因为客观世界是变动发展的,实践也在随之不断发展,因而实践的
17、检验不是一次性的,即使是那些已经被过去的实践所检验对化的错误,与一切形而上学划清界限。总之,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 选项。3.马克思指出:“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这说明( )(分数:2.00)A.纯粹的理论必然会导致神秘主义B.任何理论认识都是人的实践的结果C.社会生活实践是产生神秘主义理论的唯一根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必然标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对理论认识的作用”。 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检
18、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马克思的这一观点立足于实践、依靠实践来解决一切理论上的问题。实践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具有目的和要求的主观因素,又具有客观的物质因素,是主观和客观的“交错点”,它能够使主观客观化、现实化,因而是认识客观性的基础和准绳。理论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正确的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反之,凡是把理论引导神秘主义方面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并从社会实践中找到它们产生的根源。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和实践关系的正确观点,表明马克思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和出发点来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的,从而科学地把握了社会的本质。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选项。
19、4.列宁指出:“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那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非瞎说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一论断说明( )(分数:2.00)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 C.人们只需通过认识“一切科学的抽象”就可以认识自然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这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既是它的
20、可靠性所在,也是它的局限性所在。感性认识的局限性是只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而认识的任务却要求把握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这是认识过程中首先遇到的一个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形式。理性认识的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理性认识在形式上超脱了客观事物,而在内容上则更深刻、更正确、更完整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列宁所说的“一切科学抽象”实际上就是指理性认识,这句话也正反映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5.“人们
21、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分数:2.00)A.它揭示了真理的客观性B.它揭示了真理的发展过程 C.它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D.它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发展过程”。 真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真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同时也是具体历史的统一。真理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并以科学知识为根据,而客观事实和科学知识都是永恒地运动变化发展着的,这就决定了人对它的把握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都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的过程中,这种运动变化是无限的,永远不
22、会表现为某种一成不变的最终形式。与其相对应的是,各种科学知识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这就决定了人类把握真理不可能一次完成。任何一门科学知识,都包含着真理,这些科学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表现为:真理性的认识是在实践的推动下,在同谬误作斗争,通过不断排除谬误而向前发展的。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构成人类认识运动中的自身的矛盾,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人类认识能力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认识是思维对客体永无止境的接近,任何一个具体真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6.“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这主要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
23、 )(分数:2.00)A.仅仅反映了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B.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扩展的真理 C.不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真理性认识D.只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片面性认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作为对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认识,它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性的一面。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仍然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
24、中丰富它、发展它。既坚持又发展,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区别在于( )(分数:2.00)A.前者是事物的现象,后者反映事物的本质B.前者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后者是认识的高级阶段C.前者的源泉是实践,后者的源泉是书本知识D.前者是自己亲身实践得到的认识,后者是从他人那里(包括从书本中)得到的知识 解析:解析:直接经验是自己亲身实践得到的认识,间接经验是从他人那里(包括从书本中)得到的知识。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 D。8.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
25、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这一著名论断表明( )(分数:2.00)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B.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C.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D.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解析:解析:马克思在这里强调的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 D。9.恩格斯说:“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这表明( )(分数:2.00)A.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B
26、.任何真理都只是对永恒的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是对相对性的否定和超越C.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有原则的界限D.真理包含绝对性,是不可被超越的解析:解析: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但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承认绝对性并不否定相对性,选项 B、C、D 的说法均否定真理具有相对性,因而是错误的说法。10.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根据在于( )(分数:2.00)A.
27、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抽象B.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实在的C.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D.真理是事物多方面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 解析:解析:真理是多方面规定的统一;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特定的对象、范围和条件;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的具体的存在是主观向客观无止境的接近过程,而不是一经达到便永远不变的静止状态。A 项:只有经过理性认识才能达到真理;B 项: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C 项:题干句子的意思只在说明真理认识的具体性,没有牵涉到真理与具体利益的关系。11.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
28、近于这一点。”这表明( )(分数:2.00)A.人只能认识自己周边的具体事物B.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 C.人们无法达到对自然界最终的真理性的认识D.人的认识能力无法达到对绝对真理的把握解析:解析:列宁在这里论述的是真理的相对性,揭示了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但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
29、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亦即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选项 A、C、D 的说法均否定真理具有绝对性,因而是错误的说法。12.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思想僵化,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种现成的公式,到处生搬硬套,从真理观的角度看是( )(分数:2.00)A.形式主义的表现B.相对主义的表现C.绝对主义的表现 D.经验主义的表现解析:解析: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反对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思想僵化,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种现成的公式,到处
30、生搬硬套,就是绝对主义的表现。13.“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这表明( )(分数:2.00)A.人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绝对性真理走向相对性真理的过程B.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真理问题上的相对主义观点C.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观点D.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解析:解析: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人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
31、程,是从相对性真理走向绝对性真理、接近绝对性真理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正确答案是选项 D。14.列宁说:“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得过火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际适用的范围之外,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形下,甚至必然会变成荒谬绝伦的东西。”这里,列宁深刻地揭示了真理的( )(分数:2.00)A.绝对性B.无条件性C.具体性 D.荒谬性解析:解析: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失去了特定条件,它就会变成谬误。这就是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15.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32、 )(分数:2.00)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解析:解析:实践是理论的来源,理论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先导,“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体现了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ABC 选项的表述都是错误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D。16.“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分数:2.00)A.实践是认识的来
33、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解析:解析:实践决定认识,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需要实践标准的检验。A 选项的表述正确,但与题干不符。CD 选项表述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B。17.所谓客观真理,主要是指( )(分数:2.00)A.人的正确认识中所含有的客观内容 B.认识的客体C.主观对客观的反映D.客观存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含义与特征”。 所谓客观真理指的是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人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客观性指的是人的正确认识中的客观内
34、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18.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 )(分数:2.00)A.必然和偶然的统一B.抽象的不变的统一C.本质和现象的统一D.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认识和实践统一的特点的认定”。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的过程中,当然有必然和偶然、本质和现象的问题,但不能仅仅归结为这些问题,符合题意的应该是选项 D。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D。19.“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分数:2.00)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C.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D.人的认识具
35、有主观能动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的理解”。 本题四个命题的表述都是正确的,但题干的材料主要是讲的人的认识的发展方面。命题 C 比较确切地表达了这句话的含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C。20.“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实,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这说明( )(分数:2.00)A.社会发展是自发的B.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C.社会发展具有有客观规律 D.社会规律同自然过程的规律是相通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的理解
36、”。 题干的材料是恩格斯的一段话。选项 AD,是错误观点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选项 B 不是题干的这句话所要表达的内容。选项 D 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C。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21.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22.马克思主义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规律问题,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其根本原因在于( )(分数:2.00)A.把实践观点引入了认识论 B.把意识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C.把人本的观点运用于反映论D.把辩证法运用
37、于反映论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论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不但揭示了客观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在批判继承前人认识论成果的基础上,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规律问题,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23.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它的两个严重缺陷是( )(分数:2.00)A.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B.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否认了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C.否认了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的观点D.否认了世界的可知性
38、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机械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它有两个严重的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但它没有否定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以及世界的可知性。两个严重缺陷是选项 AB。24.在认识论中,经验论的主要特点有( )(分数:2.00)A.夸大了感性认识的地位和作用 B.否认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C.主张反映论的基本观点D.认为感性认识有待于
39、上升到理性认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验论”。 经验论是指夸大感性认识,贬低理性认识的认识论。既有唯物主义的经验论,也有唯心主义的经验论。前者主张反映论,后者否定反映论,不是所有经验论都主张反映论;所有的经验论都否定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必要性。答案是选项 AB。25.“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表明( )(分数:2.00)A.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B.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C.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 D.脱离了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特点,就容易犯冒进的错误 解析:解析:本题考
40、查的知识点是“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表明,这个统一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由于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所以,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当事物的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移,转变到另一个具体过程的时候,主观认识就应当随之而转变。如果主观认识仍然停留在原来的阶段上,这就脱离了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特点,思想落后于实际,就容易犯保守的错误。如果人们硬要把将来可能做的事情勉强拿到现在来做,企图超越阶段,这同样是脱离了客观实践的具体
41、的、历史的特点,就容易犯冒进的错误。所以本题答案是选项ABCD。26.以下论断正确反映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作用的有( )(分数:2.00)A.生活中需要想象发挥作用 B.幻想是极可贵的品质 C.灵感会诞生新的创意 D.在科学道路上,只有不畏劳苦坚持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本题考查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非理性因素包括意志和信念、直觉与灵感、动机和欲望、猜测与顿悟、习惯与本能、幻想与想象等。所以,答案是 ABCD。27.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统一。对这一命题的正确理解有( )(分数:2.00)A.从无限发展
42、的世界来讲人们最终能达到对世界的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因而认识能力有至上性 B.在每一个具体时代,人们的认识能力总是相对的,具有非至上性 C.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而不能把握事物的真正本质,因而具有非至上性D.人的认识能力是不断从非至上性向至上性的发展过程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 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能力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就是思维的至上性,亦即思维的无限性和绝对性。但是,每一个乃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到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显露程度,社会历史(生产状况、科学技术状况、阶级斗争状况)的实践水平,主观的条件(个人的经历、受教育的程
43、度、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又是非至上的,亦即有限的和相对的。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是至上和非至上、无限和有限的对立统一,作为认识、思维成果的真理,也是绝对和相对的对立统一。选项 C 是不可知论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选项 ABD。28.有几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盲人摸象故事表明( )(分数:2.00)A.人的认识结
44、果由主体的观念意志决定的B.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具有能动的作用 C.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 D.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本质”。 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就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发挥人的信息选择机制和信息重构机制的作用,这是主体能动性的重要表现。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也会有不同的认识,这就是认识活动中主体认识差异性的重要表现。因此,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全面、准确地把握认识的本质,正确理解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因此,人的认识及
45、其结果受主体影响,但不是由主体单方面决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CD 选项。29.“只要迈进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进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这一观点说明( )(分数:2.00)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真理具有相对性 C.在一定条件下真理会向谬误转化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关于真理问题的正确理解”。 题干是列宁同志的一段话,它揭示出真理具有条件性、相对性、具体性,在一定条件下真理会向谬误转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BC。30.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正确的观点有( )(分数:2.00)A.熟知未必是真知 B.熟知未必不
46、能是真知 C.真知可以源于熟知 D.真知必定首先是熟知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认识的理解”。 “熟知”即对事物的熟悉、了解,但并不意味着对其本质的正确把握。“真知”即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相当于理性认识阶段。A、B、C 项都是可能的。D 项不恰当。真知不一定首先是熟知。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ABC。31.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主要表现为( )(分数:2.00)A.直接改变意识形态B.直接改变生产方式 C.直接改变生活方式 D.直接改变政治结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前进的进步力量,科学技术可以直接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
47、式,但是科学技术并不能直接改变社会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BC。3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主体是( )(分数:2.00)A.一般的抽象的人B.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一定的集团和社会 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主体”。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具有社会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相对于主体而言,认识的客体则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和社会历史性。认识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以某种方式从事社会实践和进行认识活动的人,包括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和人类主体。个人主体是认识主体的细胞形式。集团主体是任何时代、任何地域都普遍存在的一种主体形式,它指的是以一定的集团、团体、群体形式进行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形成的主体。社会主体指的是一定地域的人所组成的社会整体,是在一定意义和程度上以社会总体的形式进行活动的认识的主体。在阶级社会中,社会主体的活动形式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人类主体是认识主体的最高形式,它指的是人类以统一的整体作为主体进行实践和认识活动。迄今为止,自觉的人类主体还没有完全形成,这既有自然原因,更重要的还有阶级的、社会的原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CD 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