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硕士中医基础理论-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0,分数:0.00)二、A 型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熏于肓膜”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清气(分数:1.00)A.B.C.D.E.2.“阴在内,阳之守也”可用阴阳的哪种关系说明:A阴阳交感B阴阳对立C阴阳互根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分数:1.00)A.B.C.D.E.3.主升清是哪个脏的功能:A肝B心C脾D肺E肾(分数:1.00)A.B.C.D.E.4.“结、聚、散、络”于筋肉的是:A经B奇经C经别D经筋E别络(分数:1.00)A.B.C.D.E.5.中医学关于“证”的
2、概念是:A对疾病所表现症状的综合认识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C对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E对阴阳失调的概括(分数:1.00)A.B.C.D.E.6.“阴在内,阳之守也”可用阴阳的哪种关系说明:A阴阳交感B阴阳对立C阴阳互根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分数:1.00)A.B.C.D.E.7.“水火既济”的关系是指:A心与肾关系B肝和肾关系C脾与肾关系D肺与肾关系E脾与肺关系(分数:1.00)A.B.C.D.E.8.清气和水谷精气结合而生成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分数:1.00)A.B.C.D.E.9.木是金的:A母行B子行C所胜之行D所不胜之行E以上均非(
3、分数:1.00)A.B.C.D.E.10.与呼吸功能有关的是:A心肺关系B肺脾关系C肺肝关系D肺肾关系E心肾关系(分数:1.00)A.B.C.D.11.停于肠间的是:A痰饮B悬饮C溢饮D支饮E积饮(分数:1.00)A.B.C.D.12.引起虚热证的病理变化是:A阳偏胜B阳偏衰C阴偏胜D阴偏衰E阴阳两虚(分数:1.00)A.B.C.D.13.能使血液不逸出于脉外的气的作用是: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分数:1.00)A.B.C.D.E.14.虚人感冒应采用的治疗方法为:A实则泻之B汗而发之C急则治标D标本兼治E益气固本(分数:1.00)A.B.C.D.E.15.瘀血崩漏
4、应采用的治疗方法为:A虚则补之B通因通用C塞因塞用D寒因寒用E热因热用(分数:1.00)A.B.C.D.E.16.“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是哪条经脉的气血衰竭:A太阳经B阳明经C少阳经D太阴经E少阴经(分数:1.00)A.B.C.D.17.“气之主”指的是:A肝B心C脾D肺E肾(分数:1.00)A.B.C.D.E.18.手少阳经分布在A上肢内侧前缘B上肢内侧中线C上肢内侧后缘D上肢外侧中线E上肢外侧后缘(分数:1.00)A.B.C.D.19.倡“火热论”,主张用寒凉药物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东垣D朱震亨E张元素(分数:1.00)A.B.C.D.20.中医
5、学关于“证”的概念是:A对疾病所表现症状的综合认识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C对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E对阴阳失调的概括(分数:1.00)A.B.C.D.E.三、词语解释(总题数:5,分数:10.00)21.内生五邪(分数:2.00)_22.十二皮部(分数:2.00)_23.六合(分数:2.00)_24.水火既济(分数:2.00)_25.奇恒之府(分数:2.00)_四、问答题(总题数:4,分数:40.00)26.何谓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其病因及病机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分数:10.00)_27.十二经脉在四肢、躯干、头面部位的分布规律如何?(分数:10.0
6、0)_28.十二经别的生理功能是什么?(分数:10.00)_29.何谓扶正与祛邪?扶正与祛邪各适用于何种病证?临床中应如何具体运用?(分数:10.00)_五、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30.00)30.试述标本缓急的运用原则。(分数:15.00)_31.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分数:15.00)_中医硕士中医基础理论-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0,分数:0.00)二、A 型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熏于肓膜”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清气(分数:1.00)A.B.C.D. E.解析:2.“阴在内,阳之守也”可用阴阳
7、的哪种关系说明:A阴阳交感B阴阳对立C阴阳互根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分数:1.00)A.B.C. D.E.解析:3.主升清是哪个脏的功能:A肝B心C脾D肺E肾(分数:1.00)A.B.C. D.E.解析:4.“结、聚、散、络”于筋肉的是:A经B奇经C经别D经筋E别络(分数:1.00)A.B.C.D. E.解析:5.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A对疾病所表现症状的综合认识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C对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E对阴阳失调的概括(分数:1.00)A.B.C. D.E.解析:6.“阴在内,阳之守也”可用阴阳的哪种关系说明:A阴阳交感B阴阳对立C阴阳互根D阴阳
8、消长E阴阳转化(分数:1.00)A.B.C. D.E.解析:7.“水火既济”的关系是指:A心与肾关系B肝和肾关系C脾与肾关系D肺与肾关系E脾与肺关系(分数:1.00)A. B.C.D.E.解析:8.清气和水谷精气结合而生成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分数:1.00)A.B. C.D.E.解析:9.木是金的:A母行B子行C所胜之行D所不胜之行E以上均非(分数:1.00)A.B.C. D.E.解析:10.与呼吸功能有关的是:A心肺关系B肺脾关系C肺肝关系D肺肾关系E心肾关系(分数:1.00)A.B.C.D. 解析:11.停于肠间的是:A痰饮B悬饮C溢饮D支饮E积饮(分数:1.00)A.
9、 B.C.D.解析:12.引起虚热证的病理变化是:A阳偏胜B阳偏衰C阴偏胜D阴偏衰E阴阳两虚(分数:1.00)A.B.C.D. 解析:13.能使血液不逸出于脉外的气的作用是: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作用(分数:1.00)A.B.C.D. E.解析:14.虚人感冒应采用的治疗方法为:A实则泻之B汗而发之C急则治标D标本兼治E益气固本(分数:1.00)A.B.C.D. E.解析:15.瘀血崩漏应采用的治疗方法为:A虚则补之B通因通用C塞因塞用D寒因寒用E热因热用(分数:1.00)A.B. C.D.E.解析:16.“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是哪条经
10、脉的气血衰竭:A太阳经B阳明经C少阳经D太阴经E少阴经(分数:1.00)A.B. C.D.解析:17.“气之主”指的是:A肝B心C脾D肺E肾(分数:1.00)A.B.C.D. E.解析:18.手少阳经分布在A上肢内侧前缘B上肢内侧中线C上肢内侧后缘D上肢外侧中线E上肢外侧后缘(分数:1.00)A.B.C.D. 解析:19.倡“火热论”,主张用寒凉药物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东垣D朱震亨E张元素(分数:1.00)A. B.C.D.解析:20.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A对疾病所表现症状的综合认识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C对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E对阴阳失调的
11、概括(分数:1.00)A.B.C. D.E.解析:三、词语解释(总题数:5,分数:10.00)21.内生五邪(分数:2.00)_正确答案:(指脏腑功能障碍,气血失常,津液代谢紊乱,引起的类似于风、寒、湿、燥、火等外邪致病的病理变化,由于病生于内,故称“内生五邪”。)解析:22.十二皮部(分数:2.00)_正确答案:(指体表的皮肤按十二经脉的分区。)解析:23.六合(分数:2.00)_正确答案:(每一对相为表里的经别组成一“合”,十二经别共组成“六合”。)解析:24.水火既济(分数:2.00)_正确答案:(即心肾相交。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而属阴。心肾阴阳水火,上下
12、相互交通,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以助肾阳温化肾水,使肾水不寒;肾阴必须上济心阴,帮助心阴制约心阳,使心火不亢。心肾之间的相互联系,称为心肾相交,也称水火既济。)解析:25.奇恒之府(分数:2.00)_正确答案:(指形态中空与六腑相同,功能藏蓄阴精与五脏相似的内脏。因形态中空为府,而功能与六腑不同,故称奇恒之府。)解析:四、问答题(总题数:4,分数:40.00)26.何谓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其病因及病机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分数:10.00)_正确答案:(气滞,即气机郁滞,指气的运行不畅,停留阻滞于局部引起的病理变化。多因情志内伤,饮食不调,外邪犯肺所致。病机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气滞于局
13、部,引起胀痛:气机阻滞,不通则痛,故在气机阻滞的局部,可出现胀满、疼痛。血瘀和水停。气能行血,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能行津,气行则津化,气滞则水停。故气滞可导致血瘀或水停,形成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气滞多影响肺、脾胃、肝等脏腑,使之功能失调。气逆,是指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逆行于上的病理变化。多为情志所伤,或饮食寒温不适,或因外邪犯肺、痰浊阻肺等因素所致。病机特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气逆多见于肺、肝、胃等脏腑。如外邪犯肺或痰浊阻肺,肺失肃降,则肺气上逆则发为咳喘:饮食寒温不调,失节伤胃,胃失和降,胃气逆于上,则恶心、呕吐;情志刺激,郁怒伤肝,疏泄太过,肝气逆于上,则头胀头痛,面红目赤,甚则
14、血随气逆,呕血咯血。气逆一般多属实证,但也有因虚致逆者,如胃气虚之胃气上逆,肾气不足之肾不纳气等。气陷,是指气虚无力升举,上升不及引起的病理变化。多因气虚和素体脾胃虚弱所致。病机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清气不升。脾胃为后天之本,主升清。如脾虚气陷,清气不升,可见气短乏力,食少纳呆,食后腹胀,大便溏泄等。内脏下垂。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依赖着脾气的升清作用。气陷则主升的作用减退,可引起内脏下垂。出现胃下垂、肾下垂等。脏腑功能减退。气陷为气虚的一种变化,气虚推动无力,则脏腑功能减退。气闭,是指气的出入受阻,突然昏厥的病理变化。多因邪浊外阻,或因气郁之极所致。气闭的病机特点,主要是气的出入受阻,气机闭
15、塞于内,蒙蔽神明,可见突然昏厥,不省人事。气脱,是指气不内守而外脱所引起的病理变化。多因正不胜邪,或正气持续衰弱,或大出血等原因所致。气脱的病机特点,主要是气的各种功能衰竭,可见大汗淋漓,二便失禁,身凉肢冷,精神萎靡,脉微欲绝等症。)解析:27.十二经脉在四肢、躯干、头面部位的分布规律如何?(分数:10.00)_正确答案:(1)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分布:阳经分布于肢体的外侧面,阴经分布于肢体的内侧面。上肢分布手三阴、手三阳经,下肢分布足三阴、足三阳经。具体分布如下:上肢内侧:前缘是手太阴肺经,中线是手厥阴心包经,后缘是手少阴心经。上肢外侧:前缘是手阳明大肠经,中线是手少阳三焦经,后缘是手太阳小肠
16、经。下肢内侧:前缘是足太阴脾经,中线是足厥阴肝经,后缘是足少阴肾经。下肢外侧:前缘是足阳明胃经,中线是足少阳胆经,后缘是足太阳膀胱经。(2)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是:阳明经循行于额、面部,少阳经循行于头的两侧部,太阳经循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部。(3)十二经脉在躯干的分布是:手三阳经循行于肩胛部,足三阳经中的阳明经,循行于人体的胸腹面,足少阳经循行于人体的侧面,足太阳经循行于人体的后背部,足三阴经循行于腹面。循行于腹面的十二经脉由内向外的排列顺序为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解析:28.十二经别的生理功能是什么?(分数:10.00)_正确答案:(经别,是指从十二经脉中别行分
17、出的经脉。因其是从十二经脉分出的,故称经别。十二经别在其循行上的特点,可用“离、入、出、合”概括。经别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十二经别都是认十二经脉的四肢部位别出,进入体内后又都是向心性地循行,从而加强了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部的向心性联系。十二经别均上行于头,因而,加强了十二经脉与头面部的联系。十二经别的循行部位到达十二经脉循行所不及之处,从而弥补了十二经脉在循行分布上的不足,扩大了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足三阴、足三阳经别上行经过腹、胸,都与心相联系,加强了足三阴、足三阳经与心的联系。)解析:29.何谓扶正与祛邪?扶正与祛邪各适用于何种病
18、证?临床中应如何具体运用?(分数:10.00)_正确答案:(扶正,是运用补益的方法,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扶正,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邪气已不太盛的各种虚损病证,如精、气、血等虚衰不足的病证。祛邪,是运用泻实的方法,祛除病邪。祛邪,适用于邪气实为主要矛盾,正气来虚的各种实证。如外感表证、食滞、瘀血等实性病证。扶正与祛邪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但两者相互为用、相反相成。扶正是通过增强机体的机能活动,提高抗病能力,从而能起到战胜病邪,祛邪外出的作用,“正复邪自祛”。祛邪是为了扶正,通过直接消除致病因素,达到保护人体的正气,促进机体及早恢复健康的作用,“邪去正自安”。因此说扶
19、正即可祛邪,祛邪即可扶正。临床中,为了使扶正与祛邪两种治疗方法运用准确,灵活,则首先要认真分清正邪双方的消长盛衰变化,依据正邪双方矛盾斗争中所处的位置,确定扶正与祛邪治疗的主次先后。一般来说,以正气不足为主,邪气不盛的病证。则采用扶正之法,使正胜而邪祛;以邪气实为主,而正气未虚的病证,则采用祛邪之法,使邪祛正安;对于邪实正虚,正虚已不耐攻伐的病证,则采用先扶正后祛邪之法;对于邪实正虚,但正气尚耐攻伐的病证,则采甩先祛邪后扶正之法;对于正虚邪恋,而不能单纯扶正或单纯祛邪的病证,往往采用扶正与祛邪同时并用的方法治疗。)解析:五、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30.00)30.试述标本缓急的运用原则。(
20、分数:15.00)_正确答案:(标与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包含有多种的涵义,可用之说明疾病过程中各种矛盾双方的主次关系。从正邪双方来说,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从病因与症状来分,病因是本,症状是标;从病变所在部位来分,脏腑是本,体表是标;从疾病先后来说,先病为本,后病为标。总的来说,本代表疾病的本质,是主要矛盾;标代表疾病的现象,是次要矛盾。在复杂多变的病证中,由于有标本主次的不同变化,所以在治疗时就常有先后缓急的区别。一般规律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并重即标本兼治。急则治其标,是指在标病甚急,病情危重,影响及生命或影响本病治疗时,必须采取应急措施,先治其标,后治其本。例如;大出血的病人,无论
21、其原因如何,都应急当止血以治标。待血止后,再求治其本。缓则治其本,是对慢性病或急性病恢复期的治疗指导原则。如肺肾阴虚咳嗽病人,肺肾阴虚为本,咳嗽症状为标。治疗应以滋养肺肾之阴为主,而不应用止咳之法。因为只有滋补肺肾之阴,才能根除咳嗽症状。标本兼治,是指在标本并重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种治疗原则。对于标本并重的病证,单治其标,影响其本,而单治其本,又影响其标,难以两全,故必须标本兼治。如虚人外感,素体气虚,又感外邪,治疗当用益气解表之法,益气以治其本,解表以治其标。)解析:31.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分数:15.00)_正确答案:(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具体体现在人体组织结构、生理、病理、诊
22、断和治疗的各个方面。组织结构方面: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等复杂的组织结构,在经络系统“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的联络作用下,构成了一个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宰的内外相互联系协调统一的复杂巨系统。生理方面:五脏代表人体的五个系统,人体以五脏为中心,在心的统领下,各脏腑的生理活动协调平衡,完成机体的统一的机能活动。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可举五脏之间在生理上的联系进行说明。病理方面:人体是一个内外相互联系协调统一的整体。脏腑病变既可以相互影响,又可反映于体表,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应密切相关。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可举五脏之间在病理上的影响进行说明。诊断方面:诊断疾病,察其外以知其内,通过五官、形体、色脉等外在变化,了解和判断内在脏腑的病变,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这是整一体观念在诊断上的具体体现。例如,察舌诊脉可以推论内在脏腑的病变。可从舌诊原理进行说明。治疗方面:治疗局部病变,可从调整整体出发,使阴阳恢复协调平衡。如治疗口舌生疮,可以采用清心泻小肠火的方法,调整内脏功能,治疗局部病变。而在局部采用一定的治疗方法,也可起到调整内脏功能的作用。如针刺内关,可调整心的功能,针刺足三里,可调整胃肠功能等。)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