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山东青岛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含答案).docx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140177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山东青岛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年山东青岛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年山东青岛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年山东青岛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年山东青岛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二一三年山东省青岛市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 一、积累及运用【本题满分 22 分】 (一)汉字书写及注音【本题满分 4 分】 1.依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在括号内给相应的汉字注音。( 4 分) 答案:潜注 馈( 3 分。每字 1 分,出现错别字该字不得分,书写不规范、基本功不好酌情扣分) kung( 1 分。拼写错误、书写不规范该项不得分) 【解析】此题考查 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 A。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二)诗文默写【本题

2、满分 10 分】 2.必做题:请将下面两首诗歌补充完整。( 4 分) 滁州西涧 登 楼 韦应物 杜甫 独怜幽草涧边生, 花近高楼伤客心 , 万方 多 难此 登 临。 。 , 。 , 北极朝廷终不改 , 西山 寇 盗莫 相 侵。 野渡无人舟自横。 可怜后主还祠庙 , 日暮 聊 为 梁 甫吟 。 答案: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每句 1 分,每句中有 1 个错别字,此句不得分) 【解析】此题考查 学生对课内古诗文的识记和默写能力。要求学生必须牢记课内诗歌的内容及熟练默写。 3.选做题:请任意选取 6 道小题作答,多做不得分;若多做,阅卷时只阅所答的前 6

3、 道小题。( 6 分) 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唐代诗人崔颢中黄鹤楼一诗中抒发飘零之感,思乡之愁的诗句是: ? 。 曾子曰:“ ,任重而 道远。”( 十则)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 。(武陵春李清照) ,老木沧波无限悲。(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以中有足乐者,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陆游中卜算子 咏梅中描写梅花即使被碾压成泥,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芬芳的诗句是: , 。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选做题: 答案:浅草才能没马蹄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士不可以不弘毅 白头吊古风霜里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零落成泥碾作尘,

4、只有香如故 天上的明星现了 ,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6 分。任选 6 道小题作答,每小题 1 分,多做不多得分;若多做,阅卷时只阅所答的前 6 道小题,有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课内古诗文和现代诗的识记和默写能力。此题可以根据要求,选择 6 道小题作答,选择时,一定要选择最有把握的题目。默写题 答题 的 基本要求 是 :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 不倒、一字不错。 和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根据平日对黄鹤楼和卜算子 咏梅的背诵和理解,筛选合适的 语句来填写。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如“蹄”“乡”“是”“毅”“奉”“零”“尘”等字不要写错。 (三)语言运用与名著阅读【本题满分 8分】

5、4.下面画线的语句在表达上存在问题,请加以改正。( 2 分) 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天本市将有台风来袭。个相关部门已做好准备,严阵以待。 下午四点左右,台风正式登陆,呼啸的狂风和密集的雨点一起落了下来。 傍晚时分,南郊部分乡镇出现受灾现象。日前各项救灾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改后的句子: 。 答案示例:下午四点左右,台风正式登陆,呼啸的狂风刮了起来,密集的雨点落了下来。( 2 分,修改正确即可得分) 【解析】此题考查 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病句修改。注意词语的搭配。 5.根据理解,回答问题。( 6 分)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

6、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 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这段文字出自傅雷家书,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给予儿子悉心的关怀与指导,他建议儿子面对痛苦应该持有 的态度。“克里斯多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这两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 方法。“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一句中“惟有 才 ”所联接的分句之

7、间是 关系,“彻底感悟”的短语结构类型 。 答案: 坦然接受(勇于面对或正视现实);客观分析(用理智分析);引以为戒(彻底感悟)( 3 分,每个要点 1 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反问( 1 分)条件( 1 分)偏正短语( 1 分) 【解析】此题考查 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段,把握关键词语,然后根据要求分析修辞、关系、类型。“惟有 才 ”所联接的分句之间是 关系,“彻底感悟”的短语结构类型 。有些超纲,“新标准”没有要求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 二、阅读【本题满分 48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 7 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8、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 然不动; 俶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斗折蛇行”中的“蛇”用法 不 同的一项是( )( 2 分) A.一狼径去,其一 犬 坐于前 狼 B.然则 北 通巫峡,南极潇湘 岳阳楼记 C.而不知太守之 乐 其乐也 醉

9、翁亭记 D.群臣吏能 面 刺寡人之过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案: C( 2 分) 【解析】此题考查 学生对文言词的特殊用法的掌握。“斗折蛇行”中的“蛇”用法是名 词作状语,只有 C 项中的“乐”不是名词作状语。故选 C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 分) 潭中鱼 可 百许头( ) 至于夏水襄陵,沿 溯 阻绝( ) 答案: 大约逆流而上(共 2 分,每小题 1 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有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解析】此题考查 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 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 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 书 读百遍,其义自现。 注意“可”字的释义,常考。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

10、句子。( 3 分)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案: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乘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也不认为快)。(共 3 分,每小题 1.5 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 理解和翻译 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 “ 观 ”“ 备 ”“ 乘奔 ”“ 疾 ” 的翻译。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 8 分】 戴 逵 戴逵,字安道,谯郡 铚 也。 幼有巧慧,聪悟博学。善鼓琴,工书画。为童儿时,以白瓦屑、鸡

11、卵汁和溲作小碑子,为郑玄 碑,时称词美书精,器度巧绝。其画古人山水极妙。十余岁时,于瓦棺寺中画。王长史见之云: “ 此儿非独能画,终享大名 , 吾恨不得见其盛时。 ” 逵 曾 就范宣 学, 宣 见逵画,以为亡用之事,不宜虚劳心思。逵乃与宣画南都赋。 宣 观毕嗟叹,甚 以为有益,乃亦学画。 逵既巧思,又善铸佛像及雕刻。曾造无量寿木像,高丈六,并菩萨。逵以古制朴拙,至于开敬 ,不足动心 , 乃潜坐帷中,密听众论。所听褒贬,辄加详研,积思三年,刻像乃成。 (选自历代名画记) 【注释】 谯、铚:古地名;郡:古代行政区域。郑玄:人名。范宣:人名。至于开敬:到了开放敬神的时候。动心:打动人心。 9.解释下

12、列句中加点的词。( 2 分) 宣 见逵画,以为 亡 用之事 ( ) 又 善 铸佛像及雕刻 ( ) 答案: 通“无”,没有。擅长或善于(共 2 分,每小题 1 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有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解析】 此题考查 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 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 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 书 读百遍,其义自现。 注意“ 善 ”字的释义和 “亡”的特殊用法,常考。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此儿非独能画,终享大名 , 吾恨不得见其盛时。 宣 观毕嗟叹, 甚 以为有益,乃亦学画。 答案: 这小孩子不只能画画,最终能取得大成就,遗憾的是我不能见到他鼎

13、盛的时候。范宣看完赞叹不已,认为(作画)很有好处,于是也学画画。(共 4 分,每小题 2 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 理解和翻译 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 “ 享 ”“ 盛 ”“ 毕 ”“ 乃 ” 的翻译。 11.通读全文,说说戴逵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原因。( 2 分) 答案: 巧慧(聪悟)、博学( 1 分);虚心好学、精益求精( 1 分,答出其中任意一条即可得分)(共 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 理解赏析 能力,要求学生 细读课文, 从文中找出描写其好学的词语即可。 (三)课内文言

14、文阅读【本题满分 15 分】 “零高度”飞行 从上海浦东龙阳路往国标机场方向,一条白色的“游龙”飞驰而过,三十多公里的路程仅用了短短的六七分钟时间,风驰电掣般的速度令人折服、赞叹。这就是创造了吉尼斯纪录,目前世界上最快的陆上交通工具 磁悬浮列车。更让人惊讶的是,这种列车竟然是在地面上“零高度”飞行。 众所周知,超音速飞机要在几千米的高度飞行,直升飞机也至少要有十几米的高度才能飞行,磁悬浮列车是怎样创造近乎“零高度”飞行的奇迹的呢? 要使磁悬浮列车“飞行”起来,首先要将列车腾空。 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常导磁吸型”磁悬浮列车。这种磁悬浮列车利用磁 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在列车两侧转向架上

15、安装悬浮电磁铁,在轨道上铺设磁铁,利用磁铁的吸引力,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腾空在距离轨道约 1 厘米处悬浮运行。 为了保证这种悬浮的可靠性和列车运行的平稳度,必须精确地控制电磁铁中的电流,保证磁场稳定的强度和悬浮力,使列车与轨道之间始终保持约 1 厘米的间隙。这个间隙是使用气隙传感器来控制的。 要使磁悬浮列车“飞行”起来,除了将列车腾空,还得让它前进。 磁悬浮列车的驱动和同步直线电动机的原理一模一样。通俗地讲,在位于轨道两侧的线圈里流动的交流电能将线圈变为电磁体 ,它与列车上的电磁体相互作用,就能使列车启动。列车前进是因为列车头部的电磁体 N极被安装在靠前一点的轨道上的电磁体 S极吸引,同时又被

16、安装在轨道上稍后一点的 N极排斥。当列车前进时,在线圈里流动的电流方向就反转过来了,即原来的 S 极变成 N 极, N 极变成 S 极。这样循环交替,列车就可以持续向前奔驰了。 为了控制列车前进的方向,列车侧面安装了一组专门用于导向的电磁铁。当车辆发生左右偏移时,列车上的导向电磁铁与导向轨的侧面相互作用,产生一种排斥力,使车辆恢复到正常的位置。列车和导向轨侧面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当车辆的运行状态发 生变化,例如运行在曲线或者坡道上时,控制系统通过对导向磁铁中的电流进行控制,来保持这一侧向间隙,从而到达控制列车运行方向的目的。 上海磁悬浮列车的“飞行”速度为每小时 430 公里,比普通货车要快好几

17、倍。那么,如此高速行驶的列车是如何做到行驶稳妥、安全可靠的呢? 列车高速行驶,危险因素之一是转弯半径问题 转弯半径不能过小。 上海的整条磁悬浮线路上需要转弯的地方也有几处,其中最大转弯曲线半径达到 8000 米,肉眼观察几乎是一条直线,因此在转弯时乘客不会有丝毫不适;而最小的半径也达到 1300 米,即使是高速行驶中的 转弯,乘客也同样感觉平稳舒适。 列车与轨道没有接触,安全制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磁悬浮列车的制动方式有三种:电磁制动、涡流制动、滑撬制动。当列车遇到紧急情况时,运行控制系统通过快速判断,对三种制动方式进行最优化选择,使列车停在合适的位置。 由于 磁悬浮轨道“平躺”在“光天化

18、日”之下。万一轨道上出现障碍物对高速行驶的列车构成威胁怎么办?据介绍,磁悬浮轨道全线两边 50 米范围内装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隔离装置,人为在轨道上制造障碍几无可能。 总之, 磁悬浮列车的运行 ,真正实现了陆上交通工具的“零高度”飞行,是人 类在交通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本文有删改) 12.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解释“零高度飞行”的含义。( 2 分) 答案: 指磁悬浮列车能够在距离轨道仅约 1 厘米的地方悬浮运行,且速度极快。( 2 分,每个要点 1 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解析】此题考查 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联系下文“ 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常导磁吸型”磁悬浮列车。这种磁悬浮列

19、车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在列车两侧转向架上安装悬浮电磁铁,在轨道上铺设磁铁,利用磁铁的吸引力,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腾空在距离轨道约 1 厘米处悬浮运行。 ” 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即可。 13.本文围绕磁悬浮列车的“零高度飞行”主要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况。( 3 分) 答案: 磁悬浮列车如何腾空磁悬浮列车怎样行进磁悬浮列车如何保障行驶安全( 3 分,每方面 1 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解析】此题 考查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细读文章,根据其每段的内容总结写出即可。 1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是如何做到行驶稳妥,安全可靠的。( 3 分) 答

20、案: 转弯半径足够大;通过运行控制系统实现安全制动;轨道全线两边 50 米范围内装有先进的隔离装置,防止人为在轨道上制造障碍、( 3 分,每个要点 1 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解析】此题考查 概括分析能力,从文中找出其安全优点,答出即可,注意要全面。 15.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4 分) 答案: 举例子、列数据 用具体的例子和准确的数据,说明了磁悬浮列车最大和最小转弯半径的长度,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磁悬浮列车的转弯半径要足够大。( 4 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 此类型的题目考查说明方法。常考的说明方法有:

21、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等,其作用分别是:(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 以便读者理解, 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 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 地加以 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析。 ( 3)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 具体。然后 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6.文章第 自然段的说明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请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3 分) 答案: 答案示例: 准确严密:“目前”限制时间,说明磁悬浮列车的隔离装置在当前这

22、段时间内是最先进的,表达准确严密。 生动形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轨道平躺在光天化日之下”,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轨道平铺在地面上、毫无遮拦的样子。( 3 分,任选一个方面分析,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解析】此题考查 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注意从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 修辞:拟人等修辞方法两方面考虑。 (四)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 18 分】 如果 龙应台 他一上来我就注意到了,老伯伯,留着平头,头发灰白,神色茫然,有点像个走失的孩子 。他裹着一件浅褐色的夹克,一个皮包挂在颈间,手里拄着拐杖,步履艰难地走进机舱。其他乘客拖着转轮行李箱,昂首疾步往前,他显得有点慌张,低头看自己的登记证,抬

23、头找座位号码。不耐烦的人从他身边用力挤过去,把他压得身体往前倾。他终于在我左前方坐下来,怀里紧抱着皮包,里头可能是他所有的身份证明。拐杖有点长,他弯腰想把它塞进前方座椅下面,一阵忙乱,服务员来了,把它抽出来,拿到前面去搁置。老伯伯伸出手臂,用很浓的甘陕乡音向着小姐的背影说:“要记得还给我啊。” 我低头读报。 台北往香港的飞机,一般都是满的,但是并非所有 的人都去香港的。他们的手,紧紧握着台胞证,在香港机场下机、上机,下楼,上楼,再飞。到了彼岸,就消失在大江南北的版图上,像一小滴水无声无 息地落入茫茫大漠里。老伯伯孤单一人, 步履蹒跚 行走千里,在门与门之间颠簸,在关与关之间折腾,不必问他为了什

24、么。我太知道他的身世。 他曾经是个眼睛清亮,被母亲疼爱的少年,心里怀着莺飞草长的轻快欢欣,期盼自己长大,幻想人生大开大合的种种方式。唯一他没想到的方式,却来临了,战争像突来的飓风把他连根拔起,然后恶意弃置于陌生的荒地。在那里,他成为时代的孤儿,堕入社会底层,从此一生流离, 半生坎坷。 当 他垂垂老时,他可以回乡了,山河仍在,春天依旧,只是父母的坟,在太深的草里,老年僵硬的膝盖,无法跪拜。乡里,已无故人。 我不敢看他,因为即使是眼角余光瞥见他颓然的背影,我都无法遏止地想起自己的父亲。 父亲离开三年了,我在想,如果,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仅仅是一次机会,让我再度陪他返乡 我会做什么? 我会陪着他坐飞

25、机,一路牵着他瘦弱的手。 我会一路听他说话,不厌烦。我会固执地请他把他当年做宪兵队长的事迹讲完,会敲问每一个细节 哪年?驻扎在镇江还是无锡还是杭州?我会问清每一个环节,我会拿出我 的笔记本,用一种认真到不能再认真的态度,仿佛我在访问一个超强大国的国家元首,聚精会神地听他每一句话。对每一个听不懂的地名、弄不清的时间,坚持请他“再说一遍,你再说一遍,三点水的“淞”?“江水”的“水”?“羊坝头”怎么写?怎么来台湾的?坐什么船?船叫什么名字?几吨的船? 我会陪他吃难吃的机舱饭。我会把面包撕成一条一条,跟空中小姐要一杯热牛奶,然后把一条一条面包浸泡牛奶,让他慢慢咀嚼。他颤抖的手打翻了牛奶,我会再叫一杯,

26、但是他的衣服不会太湿,因为我会在之前就把雪白的餐巾打开铺在他的胸口。 下机转机的时候,我会牵着他的手,慢慢地走。任何人从我们身边挤过而且露出不耐烦的神色故意给我们看,我会很大声地对他说:“你有教养没有!” 长长的队伍排起来,等着过关,上楼,重新搭机。我会牵着他的手,走到队伍最前端。我会把他的包放在行李检查转轮上,扶着他穿过电检拱门。如果检查人员说:“请你退回去,他必须一个人穿过。”我会坚持说:“不行,他跌倒怎么办?我会不管三七二十一,牵着他的手,穿过。 当飞机“砰”一声触到长沙的土地,当飞机还在滑行,我会转过身来,亲吻他的额头 连他的额头都布满了老人黑斑,我会亲吻他的额头,用我此生最温柔的声音

27、,附在他耳边,跟他说:“爸爸,你到家了。” “砰”的一声,飞机真的着陆了,这是香港机场。我的报纸,在降落的倾斜中散落一地。机舱仍在滑行,左前方那位老伯伯突然颤巍巍站了起来,我听见空服员急促的声音:“飞机还没停稳,请不要离开座位!” (本文有删改) 17.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2 分) 老伯伯孤单一人, 步履蹒跚 行走千里,在门与门之间颠簸,在关与关之间折腾,不 必问他为了什么,我太知道他的身世。 步履蹒跚: 答案: 步履蹒跚:走路缓慢不稳的样子(脚步缓慢不稳的样子)。( 2 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解析】此题考查 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 A。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注意读

28、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牢记其含义。 18.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 分) 答案: 答案示例:承上启下(过渡);由上文对独自返乡的老伯伯的描述,引出下文对想象中陪父亲返乡的情景的描述。( 2 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解析】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 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开头相照应。 结

29、合具体语段分析即可。 19.作者与老伯伯素不相识,却说“我太知道他的身世”,这是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3 分) 答案示例:作者虽然与老伯伯素不相识,但从老伯伯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他与父亲有相似的经历、共同的命运。基于对父亲的了解,作者完全能够推知老伯伯的身世经历。( 3 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 要求学生细读文章即可。 20. 文章前半部分用大量笔墨来写一位陌生的老伯伯,其用意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3 分) 答案示例:因为作者的父亲和老伯伯有着相似的人生境遇,写老伯伯的年老体弱、孤单无助、辛苦辗转、身世坎坷也是再现父亲当年的境遇,为后文写作者特别

30、渴望在又一次机会陪父亲返乡做铺垫,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思念、愧疚之情。( 3 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解析】此题考查 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文章结构分析,可以看出,这是在 为下文 做铺垫 。然后具体分析其用意。 21. 第段画线句子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请从修辞方法和用词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4 分) 答案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战争比作飓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战争的突然和猛烈。“连根拔起”“弃置”“陌生的荒地”等词语,生动地写出了“他”因战争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境况,表现了战争的残酷,突出“他”的不幸遭遇,饱含着作者深切的同情。( 4 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解析】 考试中考的

31、较多的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 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22.作者把想象中陪父亲返乡,一路照顾父亲的每个细节都写得极其细致,这样写是否过于繁琐?请结合其中一处细节,谈谈你的看法。( 4 分) 答案示例一:不繁琐。如第段,作者不厌其烦地把想象中非常认真地陪父亲说话的情形写得极其细致,特别突出“我”对父亲的耐心和体贴,表达对父亲的无限思念及以往对待父亲不够耐心体贴的遗憾、愧疚。

32、 答案示例二:不繁琐。如第段,作者细致描述了想象中陪父亲过海关时如何耐心、体贴地照料父亲的情形,表达对父亲的无限思念及以往对待父亲不够耐心体贴的遗憾、愧疚。( 4 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解析】此题 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答案从两方面回答皆可,但要言之成理,言之成文。 四、写作【本题满分 50 分】 23.请从以下两题中任 选一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题目:找回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题目补充完整,自选角度,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与人名。 自命题作文。 “告别”意味着离别、分手。告别粗心,我们变得严谨;告别懦弱,我们走向坚强;

33、告别青葱岁月,我们日趋成熟;告别昔日师友,我们开启新的征程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告别”为内容,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解 析】 本题属于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补全题目。 这个世上我们 需要找回 的东西太多太多,亲情、友情、爱情值得我们 找回 ; 美丽的 山川、湖泊、大海值得我们 找回 但透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出 “ 找回 ” 自己 “最应该找回的” 才是我们行文的关键 。 此次作文属 话题 作文。下笔之前,考虑清楚三个问题: 1.写什么?(立意 ,要求:新颖、与时俱进 ) 2. 为什么写?(思想感情 ,要求:万绿从中一点红 ) 3.怎样写?(表达方式的问题 ,要求:形式多样 )。 根据 话题“告别” , 行文的关键是“告别什么”,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 选取一个角度,对他人有借鉴作用的, 含有正能量的都可以写。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 自拟醒目的题目 。 2. 角度一定要新颖 3. 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一定要合理运用。 4. 符合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