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山东肥城市石横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下期末测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28965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山东肥城市石横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下期末测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届山东肥城市石横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下期末测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届山东肥城市石横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下期末测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届山东肥城市石横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下期末测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届山东肥城市石横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下期末测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山东肥城市石横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下期末测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颀 长 ( q) 踉 跄( ning) 精神 矍 铄( ju)踌 躇 ( ch) B 龟 裂 ( gn) 星 宿 ( xi)丢三 落 四( l) 和 面( hu) C 嗤 笑 ( ch) 伛 偻 ( l)锐不可 当 ( dng) 恻 隐( c) D 淑 女 ( sh) 痉 挛( jng)步履 蹒 跚 ( pn)温 馨 ( xn)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踉 跄( ling)。 B 龟 裂 ( jn)。 D 淑 女 ( s)。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 点评

2、:字音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于课本上出现的常用字的字音一定要读准,要注意形近字的读音和多音字的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生在世,是追求纸醉金迷的物质享受?还是追求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 B歌曲 “最炫民族风 ”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C “我本来是没有计划使用林书豪的,但这家伙每天都在努力。 ”纽约尼克斯主教练说: “是他站出来抓住了机会。 ” D说什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我却道 “山不在名,有泉则灵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人生在世,是追求纸醉金迷的物质享受,还是追

3、求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 B歌曲最炫民族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C “我本来是没有计划使用林书豪的,但这家伙每天都在努力。 ”纽约尼克斯主教练说, “是他站出来抓住了机会。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点评: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故乡从百草园

4、到三味书屋都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前者是小说,选自呐喊;后者是散文,选自朝花夕拾。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 305篇,又称 “诗三百 ”,按体制分 “风 ”“雅 ”“颂 ”三类,常用 “赋 ”“比 ”“兴 ”三种表现手法。 C战国时的孟子在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中采取层层推理论证的方法,通过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结尾概括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结论。 D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形象,他的悲剧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答案: B 试题分析: B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

5、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 11世纪至前 6世纪)。又称 “诗三百 ”,按体制分 “风 ”“雅 ”“颂 ”三类,常用 “赋 ”“比 ”“兴 ”三种表现手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 累情况。 点评:理解课文内容要理解课文的作者、体裁、中心、写作主要内容、写作手法等。 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男篮以大比分输给西班牙队后,姚明怨声载道,指责队员缺乏战斗力。 B但历史依然对命途坎坷的人儿不弃不离,似乎对这份伤感乐此不疲。 C据中国商报 9月 21日报道,各地交通厅长接二连三地出事,已经让人们觉得习以为常了。 D在这首长调词中,对秋天的礼赞更是达到了如火如荼的

6、地步。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怨声载道: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 B、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C、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D、如火如荼: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经分析,答案: B的用法是正确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 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 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 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 注意区分同义成语。 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每一个有志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 设有贡

7、献的人。 B为了提高这次大型舞会的档次和规模,举办方特邀中国人民解放军乐团现场演奏。 C关于这件事情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 D这部作品结构完整,笔法细腻,语言优美生动,在我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史上达到了艺术高峰。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语序颠倒,每一个有志青年都希望将来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B、搭配不当, “档次 ”不能与 “规模 ”搭配。 C、词语重复,去掉“具体 ”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病句类型的主要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

8、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今 /子欲以子 /之梁国 /而吓我邪? B我孰与 /城北徐公 /美? C窈窕 /淑女,君子 /好逑。 D所谓 /伊人,在 /水一方。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今 /子欲以子之梁国 /而吓我邪? B.我孰与 /城北徐公美? D.所谓 /伊人,在水 /一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 点评:给文言句子划分节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题型,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中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一是理解文

9、意。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正确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 “意义单位 ”, “单位 ”与 “单位 ”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二是分析语法结构。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找宾语或补语,再考虑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 正确的一项是( ) A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子:相当于您。) B委而去之(委:委派。) 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增加。) D王之蔽甚矣(蔽:隐藏。) 答案: A 试题分析: B.委而去之(委:放弃。) 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好处。) D.王之蔽

10、甚矣(蔽:受蒙蔽。)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多重复句的层次、关系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 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 就可以固定下来。 A / 假设 并列 B / 并列 条件 C / 并列 条件 D / 并列 因果 答案: B 试题分析:第 2句与第 3句之间存在条件关系;第 2句与第 3句又与第 1句存在并列关系。按照这样的分析,答

11、案: B是正确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认知能力。 点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淡化了语法知识,不要求学生掌握以往一些深邃、晦涩的语法知识,但并没有说语法知识可以不学了。相反,在人教版语文书的补白处和附录都安排了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的材料供学生进行阅读和学习,可以看出初中生还是应该掌握一些必备的语法知识。掌握这些基本的语法知识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也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下列一段话所用的修辞手法列举正确的一项是( ) 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 海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得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者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天风吹拂的时候,不

12、要摇头摆脑,发出簌簌的声音。要是你能够叫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 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它更硬呢? A比喻排比反问 B比喻拟人设问 C排比拟人反问 D比喻排比设问 答案: A 试题分析: “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海滩上 ”这句话运用的是 “比喻 ”的修辞手法; “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它更硬呢 ”这句话运用的是 “反问 ”的修辞手法; “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得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者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天风吹拂的时候,不要摇头摆脑,发出簌簌的声音 ”这句话运用的是 “排比 ”的修辞手法。经分析,答案: A是正确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13、点评:课标与教材对修辞手法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在阅读过 程中能判断常用修辞方法的种类并理解其表达作用;在交流和写作实践中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判断修辞方法运用的正误。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顶真。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同 “德 ”) , B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同“无 ”)

14、D万钟则不辩 礼义而受之(辩 同 “辨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通假字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 A班长带同学们参观了新建的汽车站后,对站长说: “真不好意思,我们的光临给您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 B我相信你读了我的文章后,一定会受益匪浅。 C晚上十二点,宿舍里还有几个开灯看书的同学,黄兰不满地说: “大学生们,谁看坏了眼睛,请到我处拿眼药水。 ” D老师叫同学们互改作文,张扬对李

15、明抄袭的作文写下一句评语:似曾相识燕归来。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光临 ”是属于自己对对方,谢谢别人的光临。 B、错误同 A,应该是读了别人的文章后,自己受益匪浅。 C、 “不满 ”应该改为 “委婉 ”。 考点:本体考查学生正确规范用语的能力。 点评:在平时学习的时候,就要注意积累并加以运用。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滥竽充数 随波而逝 明察秋毫 宫阙 B余音绕梁 俯首贴耳 秋风箫瑟 精采 C抑扬顿挫 声色俱厉 关关雎鸠 嶙峋 D腐草为萤 锲而不舍 静影沉璧 珠帘 答案: B 试题分析: B、秋风萧瑟,精彩。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词语的能力。 点评:做字形题,

16、要积累词语,注意书写。特别是同音异形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扎实。 现代文阅读 阅读 “嗯! 不错, ” 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嗽着,动了动眉毛。 “不错。 这是谁家的狗?这种事我不能放过不管。我要拿点颜色出来叫那些放出狗来闯祸的人看看!现在也该管管不愿意遵守法令的老爷们了! “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 伊凡尼奇吗? ”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 ” “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 可我还不知道呢!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 把它带走吧。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

17、 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 呜呜 这坏蛋生气了 好一条小狗 ” “我早晚要收拾你! ”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小题 1】这几段文字描写了奥楚蔑洛夫的( )等方面。 A语言、动作、神情 B语言、动作、心理 C语言、动作、外貌 D外貌、心理、动作 【小题 2】 “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与前面文章中描写奥楚蔑洛夫神情的语句 “拧起眉头 ”形成对比,这一对比有什么表现作用。( ) A两副截然不同的嘴脸,不仅看出奥楚蔑洛夫媚上到无耻的地步,更可以看出他 “变色龙 ”的本质。 B可以看出奥楚蔑洛夫作为警官很为难 C说明奥楚蔑洛夫跟将军的哥哥很熟 D说明奥楚蔑

18、洛夫因将军的哥哥而恐慌害怕。 【小题 3】文中奥楚蔑洛夫两次说 “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 ”表现了他 ( ) A故作惊讶,向上级讨好、献媚。 B听到将军哥哥的到来,感到惊奇。 C听说狗的主人是将军的哥哥而恐慌害怕。 D自责自己粗心,不知道将奥楚蔑洛夫军哥哥的到来。 【小题 4】奥楚蔑洛夫夸赞小狗及与狗说的一番话,联系全文看,表现了他 ( ) A对小狗的喜爱。 B对上阿谀奉迎的卑劣无耻的丑态。 C变色龙的本质。 D媚上欺下以及变色龙的本质。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小题 3】 A 【小题 4】 D 试题分析: 【小题 1】这几段文字主要采用 “语言、动作、神情 ”等方法来

19、描写奥楚蔑洛夫,形象的刻画出其媚上欺下以及变色龙的本质。 【小题 2】本文为了突出奥楚蔑洛夫媚上到无耻的本性,主要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通过其前后的态度变化来揭示其本质特点。 【小题 3】文中奥楚蔑洛夫两次说 “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 ”,这句话其实是来掩盖其恐慌的心理。 【小题 4】文中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在这不停地变化中,熬出蔑洛夫的变色龙的本质特点也 得以体现。 考点:本体考查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目,一定要理解所写的内容,理解时要注意看本段写了什么,下文又写了什么,本段与下文有什么联系,在反映主题上有什么作用等。揣摩人物心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

20、子,有的还要结合上下文以及全文内容,看人物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有什么样的表情、反应等。根据这些揣摩出人物的情感有哪些方面,最后用通顺的语句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题目的含义一般从表面义和深层 的意思相两方面去回答。回答时,一定要结合与题目相关的文章内容,并联系全文主旨做具体分析,这样回答才会准确、全面感悟要根据语段内容、主题、人物的言行、人物在文中的地位作用来整体感知的。整体感知的时候,理解语段内容,抓住感悟的触发点是很重要的。 文言文阅读 阅读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

21、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

22、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 1】 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 B所欲有甚(非常)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 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小题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得之则生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B舍生而取义 任重而道远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二者不可得兼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小题 3】指出翻译有误的一项( ) A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你给你吃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C乡为

23、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 “礼义 ”)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贤者能勿丧耳:(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小题 4】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二者不可得兼 ”。 B首段用 “舍鱼而取熊掌 ”的常情来比喻 “舍生而取义 ”的道理。 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辟。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4】 C 试题分析: 【小题 1】 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 【小题 2】 A、代词 助词。 B、表并列 表顺承。 C、两个都是 “做

24、”的意思。 D、代词 无意义。经分析,应该选 C项。 【小题 3】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 【小题 4】 C.第二段主要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这一观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 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阅读下面文段 于

25、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 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于是入朝见威王 (拜见 )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没有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全面的

26、 ) 虽欲言,无可进者 (进谏 ) 能谤讥于市朝 (毁谤讥讽 ) A B C D 【小题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于是入朝见威王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齐地方千里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 B C D 【小题 3】对这两段文字所表述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两段文字表现出邹忌是个头脑敏锐、善于分析事理、具有实事求是精神的政治。 B这两段文字也表现出齐王是个能够接受臣下意见,关心民众疾苦的统治者。 C作者要表达的主张是:要 “战胜于朝廷 ”。 D作者还表达了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的主题。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27、】 B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 句 “莫 ”意为 “没有准 ”; 句 “面 ”意为 “当面 ”。 【小题 2】 B、 句 “于是 ”表因果关系,意为 “因此 ”; 句 “地方 ”意为 “土地方圆 ”。 【小题 3】 B、 “关心民众疾苦 ”一点在文中没有体现。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

28、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小题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释义。 (4分 ) 啖粥而读 义: 辄以水沃面 义: 食不给 义: 乃至被谗受贬 义: 【小题 2】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小题 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

29、示? (4分 ) 答案: 【小题 1】 吃。 往往,总是。 供应。 说别人坏话。 【小题 2】 有时候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 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小题 3】略 试题分析: 【小题 1】( 1) “啖 ”的古今义一样,都是 “吃 ”的意思;( 2) “辄 ” 的古今义一样,都是 “总是 ”的意思;( 3) “给 ”在此句中的意思为 “供应 ”,不能理解为 “给予 ”等意思;( 4) “谗 ” 在此句中要理解动词,都是 “说别人坏话 ”的意思。 【小题 2】( 1) “或 ”是 “有时候 ”的意思, “怠 ”是 “疲倦 ”的意思, “辄 ”是 “就 ”的意思, “以 ”是 “

30、用 ”的意思, “沃 ”是 “浇水洗 ”的意思;( 2) “妻子 ”是 “妻子和子女 ”的意思, “而已 ”是 “罢了 ”的意思。翻译这两句话时,除了这几个关键的字以外,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翻译的准确与流畅。 【小题 3】从范仲淹从小就有大的志向这点来看,我们应该从小就立下志向;从范仲淹勤奋苦读最终有所成就来看,我们应该勤奋好学,长大后才能有所作为;从范仲淹的生活情况来看,我们应该生活简朴。分析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我们应该多角度的去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

31、、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作文 写作 当你伸出自己的手,托起了落水的孩童,救助了失学的少年,你拥有博爱的胸怀;当你伸出自己的手,谅解了犯错的伙伴,与朋友摒弃前嫌,你展示了优雅的风度;当你伸出自己的手,挽起同伴的臂膀,唤起合作的热情,你获得了成功 的力量;当你伸出自己的手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伸出自己的手。 请以 “伸出自己的手 ”为题 ,写一篇文章。 答案:略 试题分析:写这篇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一、确

32、定写作主题。根据提示,文章应以歌颂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为主题。人与人之间有许多美好的情感,材料提示到的就有 “爱 ”理解 信任 ”几种,你还可以明确其他具体的美好情感作为文章主题对象。二、明确写作重点。材料不仅提到了 “伸出自己的手 ”(托起、救助、谅解等,即付出 ),还提到了 “伸出自己的手 ”的收获或意义 (拥有了博爱的胸怀、展示了优雅的风度等 )。所以,这篇 作文写作重点不应停留在单纯地叙述事件上,还应写到 “伸出自己的手 ”即付出后的收获或意义,从这一点上歌颂、体现人间真情的美好、珍贵。三、灵活演绎题目。在写作中,对 “伸出自己的手 ”这个题目的演绎可实可虚。根据问题需要,灵活掌握。如

33、果是记叙文、小说,你可以实写一件自己或他人伸手助人、原谅人的具体事例,借以体现主题。如果是散文,你可以把 “伸出自己的手 ”虚化,不一定要实写伸手助人的动作、事例等,只用伸手的象征意义即: “I付出美好情感 ”来体现主题即可。写作思路:1以你或他人伸手助人的具体事例,写出 “伸出自己的手 ”给他人 带来的温暖。2以伸手援助、原谅仇敌 (朋友 )的具体事例,写出以德报怨、谅解的作用和意义。 3通过阐释付出真情与收获美好情感的关系,写一篇优美的散文。 4结合社会集体相助的事例,揭示人人 “伸出自己的手 ”的社会意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点评:从题型上来说,这道作文题属命题作文。设题者的立意和目的是让学生“抒写生活平凡小事,歌颂人间美好情感 ”。题目设定的写作范围和主题适合中学生的写作特点和能力,不偏僻晦涩,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设题比较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