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职攻读硕士联考心理学-27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0,分数:20.00)1.操作能力 (分数:2.00)_2.社交能力 (分数:2.00)_3.成分性智力 (分数:2.00)_4.经验性智力 (分数:2.00)_5.情境性智力 (分数:2.00)_6.比率智商 (分数:2.00)_7.信度 (分数:2.00)_8.效度 (分数:2.00)_9.常模 (分数:2.00)_10.测验的标准化 (分数:2.00)_二、简答题(总题数:18,分数:63.00)11.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 (分数:3.50)_12.简述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
2、 (分数:3.50)_13.简述技能与习惯的区别。 (分数:3.50)_14.简述高原现象及其成因。 (分数:3.50)_15.简述技能形成的条件。 (分数:3.50)_16.简述智力技能及其特征。 (分数:3.50)_17.简述促进智力技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分数:3.50)_18.简述液态能力和晶态能力。 (分数:3.50)_19.简述斯皮尔曼的能力二因素说。 (分数:3.50)_20.简述塞斯顿的能力群因素说。 (分数:3.50)_21.简述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分数:3.50)_22.简述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 (分数:3.50)_23.简述斯腾柏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分数:
3、3.50)_24.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分数:3.50)_25.简述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 (分数:3.50)_26.能力的概念及其个别差异的表现。 (分数:3.50)_27.简述能力测验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分数:3.50)_28.判断能力测验质量的主要指标是什么? (分数:3.50)_三、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17.00)29.根据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分析“高分低能”现象。 (分数:8.50)_30.联系实际分析影响学生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分数:8.50)_在职攻读硕士联考心理学-27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0,
4、分数:20.00)1.操作能力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纵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种活动的能力。2.社交能力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社交能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3.成分性智力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成分性智力:指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处理的能力。包括三种基本的智力成分:元成分、执行成分、知识获得成分。4.经验性智力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经验性智力:指个体运用或改造自己的经验从而实现目标的能力。5.情境性智力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情境性智力:指个体在现
5、实生活中,有效地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并从中获得有用资源的能力。它包括三种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改造环境的能力和选择能力。6.比率智商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比率智商:用智龄和实足年龄的比率来代表的智商。7.信度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信度:是指测验多次测得结果的一致程度,也称为可靠度。8.效度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效度:是指测验所得的结果是不是所要测量的东西。9.常模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常模:就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它是依据测验适用对象总体的平均成绩来确定的。10.测验的标准化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
6、析:测验的标准化:为了减少误差,就要控制无关因素对测验目的的影响,这个控制过程就叫标准化。二、简答题(总题数:18,分数:63.00)11.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1)语言是由词汇(包括形、音、义)按一定的语法所构成的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也就是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过程。 (2)语言是指某语言集团所共有的抽象的语言材料和规则;言语是指个体根据其所掌握的语言知识产生和理解言语的行为。 (3)语言是社会现象,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言语是心理现象,具有个别性和多变性。
7、(4)语言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言语则是对这种工具的运用。 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言语不能离开语言而进行,离开了语言,人就不能通过言语进行交际或思维;语言也不能离开言语,离开人的言语活动,语言就不能发挥任何功用。12.简述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乔姆斯基首先区分了语言有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语言的深层结构是认识的内容;语言的表层结构则是对认识内容的表述。同样的深层结构可以用不同的表层结构来表述。另外,不同的深层结构,有时也可以用相同的表层结构来表述。 其次,乔姆斯基认为由表层结构向深层结构的转化不是通过学习,而是人先天就具备这种转化的本领。其证据是: 第一,不
8、同民族的人,其认识常有共同之处,即语言的深层结构是一样的,但各民族表达的方式则明显不同,即语言的表层结构不同。 第二,不同民族的儿童,生活的语言环境不同,但他们掌握发音、句法结构的次序都是相同的,时间也大致一样。 第三,语言发展的阶段和动作发展的阶段基本一致,动作发展到什么水平,语言也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哪个民族都是一样的,即语言和动作发展是平行的。动作的发展是天生的,语言也是如此。 第四,儿童学习说话,有个关键期,过了关键期,学习语言很困难。这一事实不能用学习来解释。因为就其他学习而言,学习能力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的,不会因年龄增长,学习能力反而下降。13.简述技能与习惯的区别。 (分数:3
9、.50)_正确答案:()解析:(1)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 (2)技能是越来越向一定的标准动作体系提高,而习惯则越来越保持原来的动作组织情况。这就是说,习惯是保守的,技能则不断向一个标准趋近。 (3)习惯没有水平高低之分,但有好坏之别。比如一个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人,不会随地吐痰,而没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人,往往随地吐痰。技能有水平高低之分。比如计算机操作水平可以通过比赛而分辨出来。 (4)技能是既和一定的情境又和一定的任务联系;习惯则只是和一定情境而不和一定任务相联系。技能是
10、由一定任务所始动,所以它是主动的,需要时就出现,不需要时就不出现;习惯则只由一定的情境而始动,所以习惯是被动的。比如吹口哨,对演员来说,它是技能,只有在需要时才吹;而对有些人来说,是一种坏习惯,到一定场合就吹。 (5)技能要与一定的客观标准作对照;而习惯则不是,它只和先前的动觉作对照,拿这一次动作的动觉和前一次动作的动觉作比较。给技能作对照的一定是客观标准,或者是别人的示范,或者是动作的产品,或者是需求的指标;给习惯作对照的,则只是上次的动作。这就是说,技能形成中除自己的动觉反馈外,还需要别的反馈;习惯则不是这样,它只需要动作本身的动觉反馈。14.简述高原现象及其成因。 (分数:3.50)_正
11、确答案:()解析:高原现象是指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 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感觉机能和中枢机能对动作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减弱; (2)提高练习成绩的新的活动结构和方法尚未形成; (3)练习方法不当,一时无法突破困难; (4)产生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疲劳; (5)动机强度减弱,兴趣降低,甚至产生厌倦等消极情绪; (6)意志品质差,缺乏继续提高的勇气和信心; (7)自满情绪; (8)可能正在进行潜在学习,其成绩尚未显现出来等。15.简述技能形成的条件。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1)动作概念的掌握。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从动作概念到动作表象再到具
12、体动作这样三个阶段。动作概念就是能够说出自己应该去怎样进行动作;动作表象就是能够在自己头脑中想象出应该如何去动作;具体动作则是自己能够根据动作表象去实际进行动作。 (2)示范。技能学习一般要通过示范,而范例往往由视觉通道提供。 (3)反馈。有反馈才能有进步,没有反馈就没有进步。因为,只有通过反馈,才能知道自己的动作是否合乎要求,不通过反馈,动作就失去受到强化的机会,只有使合乎要求的动作受到强化,不合乎要求的动作受不到强化,自己才能辨别哪个动作正确,哪个动作不正确。但当技能已经熟练掌握,反馈就不一定必要。(4)练习中的时间分配。练习要有间歇,有间歇的练习效率比没有间歇的练习效率高。16.简述智力
13、技能及其特征。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智力技能又称心智技能,是指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的心智操作方式系统。 智力技能的特征有: (1)观念性。就智力技能的对象而言,其直接对象不是具有一定物质形式的客体,而是这种客体在头脑中的印象。可见,智力技能是一种观念性的活动。 (2)内潜性。就智力技能进行的方式而言,它是在头脑中借助内部言语默默进行的,从外部很难觉察到头脑中加工改造的思维过程。可见,智力技能是一种非外显的活动。 (3)简缩性。就智力技能的结构而言,它已从完整的变为压缩、简化的。由于它是高度省略、高度压缩的,所以往往难以使人察觉到其活动的全部过程。智力技能是一种非
14、扩展性的自动化的过程。17.简述促进智力技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学生智力技能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要促进学生智力技能的发展,使它达到灵活掌握水平,需要创设运用这种技能去解决问题的机会与条件。以数学演算技能为例,要求学生应考虑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识别课题类型。在解答课题时,学生若能识别课题属于哪一种类型,就能运用相应的智力技能去进行解答。由于问题的性质不同,解题的智力技能也各不相同。 第二,把握住全部情况。要洞察课题的本质关系,不能只抓住个别因素,而要整个地把握全部情况。学生要想形成解决课题的基本技能,必须养成全面观察事物的习惯,设法找出其内在的关系
15、与规律性,并力求迅速、简便地去进行解答。 第三,摆脱旧经验的影响。借已有的经验去把握课题的本质或关系,一般说来对当前课题的了解会起一定的促进作用,会产生正迁移的效果。但是由于经验具有定势作用,也常常会妨碍人们去揭示课题的本质或关系。18.简述液态能力和晶态能力。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1)液态能力是指受神经系统成熟影响较大,受后天文化和知识影响较小的能力。 (2)晶态能力是指受后天经验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的知识或解决问题上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并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 (3)液态能力和晶态能力有不同的发展规律。个体早期,液态能力有比较明显的发
16、展,进入成年期后,液态能力有所衰退;晶态能力则伴随个体终生发展,到 25 岁后发展速度才趋于平缓。19.简述斯皮尔曼的能力二因素说。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该观点认为,能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种是普通能力或普通因素(G 因素),它是人的基本心理潜能,是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另一种是特殊能力或特殊因素(S 因素),它是保证人们完成某些特定作业所必需的。活动中包含的 G 因素越多,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高,包含的 S 因素越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低。该学说对我们理解能力的结构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20.简述塞斯顿的能力群因素说。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塞斯顿
17、通过因素分析,提出了构成能力的七种因素,它们是:词的理解力、言语流畅性、数字计算能力、空间知觉能力、记忆能力、知觉速度、推理能力。与二因素说不同之处是塞斯顿认为,能力只有有限的几种基本因素。21.简述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一种智力结构设想。他认为,智力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内容、操作和产品。这三个维度构成一个立方体,内容有五种,操作有五种,产品有六种,由此就构成了总数为一百五十种的不同组合。每一种组合代表一种能力。22.简述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英国心理学家弗侬继承和发展了斯皮尔曼的二
18、因素说,提出了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他认为,能力的结构是按层次排列的。智力的最高层次是一般因素;第二层次分两大群,即言语和教育方面的因素、操作和机械方面的因素;第三层次是五个小因素群,包括言语、数量、机械信息、空间信息、手工操作等;第四层次为特殊因素,即各种各样的特殊能力。23.简述斯腾柏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三元智力理论是芙国耶鲁大学教授斯腾柏格提出的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也叫三元智力理论。三元智力理论是在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影响下形成的。该理论试图以认知过程的观点,解释认知活动中所需要的能力。根据这种理论,个体之所以有智力高低之分,主要是由于个体对信息加
19、工方式的不同决定的。因此,设法测量个体在认知情境中信息加工的方式,就可以鉴别个体智力的高低。该理论设想:人的智力是由相互连接的三边关系组合而成的智力统一体。智力统一体的三边可视为智力的三种成分,各边之长度因人而异,由此造成了个体的智力差异。 智力统一体的三种成分分别是: (1)成分性智力。指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处理的能力。 (2)经验性智力。指个体运用或改造自己的经验从而实现目标的能力。 (3)情境性智力。指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有效地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并从中获得有用资源的能力。它包括三种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改造环境的能力和选择能力。24.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分数:3
20、.50)_正确答案:()解析:加德纳认为,人类具有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内省智力和人际智力七种智力。他认为,通常人们并非一种而是几种智力在相互作用。在七种智力中,他将语言智力列为第一种智力。他认为,每个人在现代社会中都能摸索到各自成功的道路,简单地说一个人是否聪明其实没有意义,关键是明白自己的才能在哪一方面。他强调人的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和探索自我、把握自己命运的重要性。25.简述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人的能力在一生中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能力的发展变化既有一般趋势,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人在一生中的不同时期,能力变化的一
21、般趋势也有所不同。 (1)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从 34 岁至 1213 岁,智力与特殊能力的发展几乎是等速的。随后智力发展呈负加速度增长。 (2)人的智力在 1825 岁之间就达到了顶峰。但是,智力的不同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知觉推理能力接近成人水平的时间较早,言语理解和语词流畅性达到成人水平则较迟一些。 (3)根据对人的智力毕生发展的研究,人的液态智力在中年之后有下降趋势,而人的晶态智力在人的一生中却是稳定上升的。 (4)成年人是各种能力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富有创造性的活动也常常在这个时期出现。 (5)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别差异。高能力者不仅能力发展快,
22、而且达到顶峰的时间较晚;而低能力者不仅能力发展慢,且达到高峰的时间也相对较早。26.能力的概念及其个别差异的表现。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发展存在个别差异,并且有其规律性,如能力在量上的差异遵循正态分布;在质上的差异表现为结构不同。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同一年龄层次中,能力的发展水平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2)表现早晚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上个体差异也十分明显,某些人少年早慧,某些人则大器晚成。 (3)结构的差异。能力是多种心理特性的组合,且组合方式有所不同,由此就构成能
23、力结构的差异。这也是个体能力差异的一个主要方面。27.简述能力测验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为了减少测验结果的误差,就要控制无关因素的影响,这个过程就叫测验的标准化。 (1)内容标准化。 (2)施测过程标准化。 (3)评分标准化。 (4)解释的标准化。28.判断能力测验质量的主要指标是什么? (分数:3.50)_正确答案:()解析:(1)能力测验的优劣,主要是以信度和效度两项指标来衡量的。 (2)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也称为可靠度。具体指标有再测信度、折半信度等。 (3)效度是指所测验的结果是不是所要测量的东西。具体指标有构想效度、内容效度和预测效度。三
24、、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17.00)29.根据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分析“高分低能”现象。 (分数:8.50)_正确答案:()解析:能力与知识、技能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第一,所属的范畴不同。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技能是在活动中由于练习而巩固,并在活动中应用的基本动作方式;而能力则是指人的个性心理特征。 第二,生理机制不同。知识、技能赖以获得的神经机制,是形成暂时神经联系和动力定型;而能力的神经基础是中枢神经系统在暂时神经联系形成和巩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特性。 第三,概括化的内容与结果不同。知识是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中对相应经验的概括化结
25、果,技能是在行为方式的练习巩固过程中对相应行为方式的概括化结果,而能力则是调节行为活动的相应心理过程的概括化结果。 第四,迁移的范围不同。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范围都比较狭窄,它们只能在类似的活动行为或情境中发生迁移;能力则有相当广的迁移范围,可以在很多场合发生作用。 第五,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较之能力的发展,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快一些,能力也不是永远随知识、技能的增加而成正比地发展。 (2)能力与知识、技能又是紧密相联的。一方面,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必要前提,能力的大小,会影响到知识掌握的深浅、难易和技能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能力又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掌握系
26、统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则更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高分低能”的人,他们具有比较高的知识,但在生活实践中不能把知识灵活应用。这主要是因为在发展知识的同时没有注重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而更重要的是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向能力迁移,同时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30.联系实际分析影响学生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分数:8.50)_正确答案:()解析: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先天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实践的经验以及个人主观的努力等因素,都会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发生性质不同的作用。 (1)先天素质
27、。 人的各种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禀赋所具有的,只有一定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其中,高级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特点有着尤其重要的意义,它们是能力发展的直接物质基础。在心理学上,把这些造成人们之间天生差异的解剖、生理特点,称为素质。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决定着能力发展的潜力。正如一个色盲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 (2)环境和教育。 环境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学前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等,都会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尤其是早期环境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有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都证明了这一判断的正确性。 学校教育对能力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系统性的。学生通过系统地接受教育,不仅
28、掌握了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力也不断得到发展。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发展能力是与系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分不开的。 (3)实践活动的影响。 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虽然,掌握知识对于能力发展是重要的,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识到,个人直接经验的积累在人的能力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在多大范围内和多深程度上经历和掌握事物,也就在多大范围内和多深程度上形成应对事物的能力,人的最终能力的不同,归根结底是由于实践的性质、广度与深度不同造成的。这正如一个推销员的销售能力往往比一个农民更强,而一个农民的农业生产能力又比一个推销员更强。 (4)主观能动性。 个人自身是能力的载体。一个人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他的主观努力。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远大,付出的努力越多,经历的范围越广、程度越深,他的能力也就相应地获得越大、越多、越广和越深的发展。一个把夺取冠军作为跑步目标的人,其赛跑能力一定比仅仅把跑步作为其健身目的的人有更大的发展;而一个刻苦训练的人也一定比不参加训练的人有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