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1-1-2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1404608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1-1-2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1-1-2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1-1-2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1-1-2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21-1-2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综合练习试卷 21-1-2及答案解析(总分:3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6,分数:12.00)超我_2.意识流(分数:2.00)_3.言语理解(分数:2.00)_4.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分数:2.00)_5.意义识记(分数:2.00)_6.人本主义心理学(分数:2.00)_二、简答题(总题数:10,分数:20.00)7.神经细胞的信息是如何传递的?(分数:2.00)_8.简述心理的实质。(分数:2.00)_9.谈谈如何改善记忆?根据有关理论、概念加以说明。(分数:2.00)_10.人的长时记忆内容是否是事实的真实再现?为什么?(分数:2.00)_11.简述知觉的基

2、本特征。(分数:2.00)_12.试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因素影响问题的解决过程?(分数:2.00)_13.小燕正骑马在山间漫步,突然,她的马由于前方急速横过的一只兔子而跳了起来。请用几种情绪理论(如 CannonBard theoly,JamesLange theory,Schachters twofactor theory 和 Lazaruscognitive ap-praisal theory等)分析小燕的可能反应。(分数:2.00)_14.简述艾理斯(Albea Ellis)理性一情绪疗法(RET)要义。(分数:2.00)_15.简述 Sternberg的智力三因素理论。(分数:2.0

3、0)_16.简述关于脑功能的重要学说。(分数:2.00)_三、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17.述评当前关于注意认知研究较有影响的理论。(分数:2.00)_18.论述个性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分数:2.00)_综合练习试卷 21-1-2答案解析(总分:3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6,分数:12.00)超我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超我是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术语,它是人格结构中最为道德的部分,从从自我中分化、发展而来。其内容包含自我理想和良心,来自父母及其代理者传递的文化伦理规范,是幼儿发展期中父母的管教和社会化的结果。其基本功能有:观察、监视自我,奖赏、惩罚自我。

4、其中自我理想是衡量自我为善的尺度,指引自我应该做什么;良心是衡量自我为恶的尺度,指出自我不该做什么。为本能的满足设置禁令,并亲自执行或命令自我执行禁令。)解析:2.意识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意识流是指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的一种对心灵本质的阐释。他认为意识不是割裂的片段和静止的状态,而是整体的经验和川流不息的历程。意识的主要特点有:意识是属于私人的,每一思想总属于特定个体所有;意识是常变的。每一种意识状态仅出现一次,不能重返;意识是连续的。意识是一个经常变化而永不中断的过程;意识是有选择的,可能有效的刺激只有一小部分进入意识。意识流学说虽对实验心理学有负面的影响,但却对心

5、理学中元素主义进行了批判,也成为了现代文学和艺术创作的一种技巧。)解析:3.言语理解(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言语理解是指人们借助听觉或视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构意义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言语理解以正确感知语言为基础,但理解语言不是通过语音或字形把语义简单移植到头脑中。理解语言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建造意义的过程。语言接受者在头脑中想像语言所描述的情景、通过期待、推理的活动去揭示语言的意义。理解语言依赖于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人们的知识经验不同,对同一语言材料的理解也会有很大差异。言语理解可以分为三级水平:词汇理解和词汇识别、句子的理解、课文或语言的理解。正确辨别、分隔语音信息

6、对口头语言的理解至关重要。)解析:4.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阈限来衡量。绝对阈限的值越小,则绝对感受性越大;绝对阈限的值越大,则绝对感受性越小。用公式表示为:E=1R 其中,E 为绝对感受性,R 为绝对感觉阈限。不同感觉的绝对阈限是不同的,同一感觉的绝对阈限也会因刺激物的性质和有机体的状况而有所不同。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叫做差别阈限。差别感受性可以用差别阈限来衡量。差别阈限的值越小,则差别感受性越大;差别阈限的值越大,则差别感受性越小。)解析:5.意义识记(分数:2.0

7、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是依靠事物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来进行识记。理解是意义识记的关键。意义识记的重要性,不仅在识记效果方面,更重要的还在于意义识记所储存的知识最有用处。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全面、迅速、精确和牢固。意义识记的效果之所以优于机械识记,是因为识记材料的意义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解析:6.人本主义心理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的,罗杰斯也是代表人物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第三势力”,其理论反对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窄化,批评精神分析是伤残心理学、行为主义是幼稚心理学。他们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

8、良的。人有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正是这些意志和需要赋予了人无穷的潜力。认为心理学的任务不仅在于了解人性,而且应该改善环境,促进人性的充分发展,以期臻于自我实现的境界。)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10,分数:20.00)7.神经细胞的信息是如何传递的?(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神经元是接受和传递神经冲动来进行交往的。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方式有两种:电传导和化学传导。脑内神经的信息传递,依靠的是电脉冲和化学动力。 冲动性是神经和其他兴奋组织(如肌肉、腺体)的重要特性。当任何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当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测得的电位变化叫做静

9、息电位。当神经元受到刺激,细胞膜的通透性迅速发生变化,钠离子通道临时打开,带正电荷的钠离子被泵人细胞膜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高于膜外电位,这个变化过程叫做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与静息电位交替出现,形成了神经冲动的电传导。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是在同一细胞中传导,服从全或无法则。 一个神经元不能单独执行神经系统的机能。各个神经元必须互相联系,构成简单而复杂的神经通道,才能传递信息,所以出现了另外一种传递形式化学传导。信息从一个神经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神经细胞时,是采取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当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时,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引起电位变化,实现了神经兴奋的传递。这种以化学物质为媒介的突触传递是脑内神

10、经元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有许多种不同的化学物质参与神经间信息的传递,这些递质好似化学语言。除了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以外,还有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r-氨基丁酸、甘氨酸、牛磺酸等。)解析:8.简述心理的实质。(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对心理实质的认识有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主观反映。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从物种发生史来看,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物质的反映形式之一,是神经系统、脑的机能。高度发展了的人的心理是在高度发展了的神经系统和人脑这一物质基础上产生

11、的。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是与脑的发育完善紧密联系的。有关大脑研究的资料表明,随着人的大脑的发育完善,人的心理活动水平也从感知觉阶段发展到表象阶段,再从形象思维阶段发展到高级的抽象思维阶段,从受外部条件的控制发展到自我的内部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所看到的某些病人,枕叶受到损伤后其视觉会失常;额叶部位受到损伤后会导致病人不能很好地根据言语信号来调节自己的行动等。这些事实都说明了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活动和人脑的活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人脑是反映客观事物的器官,是人的心理活动产生的自然前提。如果没有客观现实,脑就没有反映的对象,人脑

12、自身是不会单独产生心理活动的。这说明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其形式是主观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总是在个体大脑中进行,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积累的经验、世界观以及个性不同,甚至当时的心理状态不同,都会使人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反映。可见,心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辨证统一。 (3)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并非是被动的、机械的,而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反映过程,即人不仅能主动地把外界事物转化为自己主观的东西,而且还能通过实践活动使主观见之于客观。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13、,人的心理活动日益丰富深化,从对客观事物的表面了解,发展到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认识,表现出克服困难、达到预定目标的意志行动,从而改造、丰富、发展了自己的心理活动,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心理。)解析:9.谈谈如何改善记忆?根据有关理论、概念加以说明。(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就是瞬时记忆,其中较多的是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感觉记忆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信息保持时间极短、记忆容量大、记忆痕迹容易衰退且传输与衰变取决于注意。 短时记忆就是工作记忆。是指保持时间在 1分钟之内的记忆。短时记忆具有保持时间很短、记忆容量一般在 5

14、9 个单位之间、信息可被意识到、信息通过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多数是言语听觉编码,容易遗忘。 长时记忆一般是指 1分钟以上的记忆。长时记忆具有记忆容量无限、保持时间长的特点。长时记忆一般是有意识、有意义的记忆,需要对识记材料进行加工编码,语义以一定的网络模型存储,可以提取,也出现遗忘。 改善记忆的方法主要有:(1)加大感觉刺激的容量,特别是在图像和声音生动性方面,使更多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 (2)加强有意注意和有意义记忆的训练; (3)记忆加工编码的策略的训练; (4)加强复述,使更多信息由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中; (5)利用知识的网络模型记忆; (6)及时复习,样式多样化,合理分配

15、复习时间,减少遗忘。)解析:10.人的长时记忆内容是否是事实的真实再现?为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人的长时记忆内容不是事实的真实再现。 (2)理由: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即再现以前的情境活动,有两种基本形式:再认和回忆。 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再认有感知和思维两种水平,并表现为压缩和展开两种形式。感知水平的再认往往以压缩的形式表现出来,它的发生是迅速而直接的。例如对歌曲的再认。思维水平的再认是以展开的形式进行的,它依赖于某些再认的线索,并包含了回忆、比较和推理等思维活动。再

16、认有时会出错,对熟悉的事物不能再认或认错对象。发生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接受的信息不准确、对相似的对象不能分化;有的错误则是由于情绪紧张或疾病等原因。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例如:考试的时候根据考题人们回忆书本上或者课堂中学习的知识。由于人们头脑中保存的知识经验是有联系的,所以在回忆的过程中会伴随一些联想。同时还会受到一些干扰因素的影响。回忆出来的内容只是接近以前的事实。 因此,人的长时记忆的内容往往并不是真实生活的重现,而是经过了一些变形加工过程。)解析:1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知觉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方

17、面: (1)知觉的相对性。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知觉的相对性还表现在知觉对比的特性上。 (2)知觉的选择性。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对象则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知觉的选择性。 (3)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叫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不是各部分的机械堆砌,对一个事物的

18、知觉取决于它的关键性的强的部分,非关键性的弱的部分一般被掩蔽。 (4)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们标示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就是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对知觉对象理解情况与知觉者的知识经验直接有关。 (5)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即知觉恒常性。常见的知觉恒常性有亮度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等。恒常性使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始终保

19、持对事物本来面貌的认识,保证了知觉的精确性。 (6)知觉适应。当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视觉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即知觉适应。)解析:12.试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因素影响问题的解决过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受多种心理过程的影响,有些因素对解决问题起促进作用,有些则起阻碍作用。 (1)问题情境。从信息加工观点出发,解决问题就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求通过搜索最后达到目标或目的,即解决问题。问题的最初情景称为初始状态,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的各种状态叫中间状态,目标就是目的状态。所谓问题空间,就包括上述三种状态以及有关三种状态的知识。

20、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还进一步分析被试解题的策略,循环子目标的策略。问题情境是指个人所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一般地说,刺激模式与个人认知结构越接近,问题越容易解决。(2)定势。定势是指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定势有时候有助于问题解决,有时候会妨碍问题的解决。积极影响表现在解决类似问题时,倾向采取习惯的方式解决,可以提高解题效率;消极的影响表现为它限制形成假设的范围,并使所尝试的问题解决方法固定化。 (3)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性称为功能固着,如盒子是装东西的,毛笔是写字的等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能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问题情境的

21、需要,即灵活运用功能变通,常常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4)背景知识。解决问题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经验,只有依据有关的知识才能为问题的解决确定方向、选择途径和方法。一般来说,知识经验越多,解决问题越容易,但知识经验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充分条件。 (5)个性特征。气质、性格等个性差异也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效率。富有理想、意志坚强、情绪稳定、刻苦勤奋等优良品质都会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保持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也有利于问题解决。 此外,智慧水平、动机强度、认知策略等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解析:13.小燕正骑马在山间漫步,突然,她的马由于前方急速横过的一只兔子而跳了起来。请用几种情绪理论(如 CannonBard t

22、heoly,JamesLange theory,Schachters twofactor theory 和 Lazaruscognitive ap-praisal theory等)分析小燕的可能反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根据几种主要的情绪理论分析小燕的可能反应。具体分析如下: (1)JamesLange theory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James)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Lange)分别于 1884年和 1885年提出了观点基本相似的理论。他们都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其中,詹姆士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在他看来,悲伤由哭泣引起,而愤怒由打斗而致。兰格

23、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两者的基本观点都是认为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詹姆士一兰格理论提出了情绪与机体生理变化与情绪发生的直接联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但是他们却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对情绪的调节和控制。 按照这个理论小燕可能先是产生身体变化,即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紧张,心跳加快等,由于对身体变化的知觉,然后产生恐惧的情绪。 (2)CannonBard theory 坎农(Cannon)于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了情绪的丘脑学说,他认为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

24、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到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他的学说得到了巴德的支持。 按照这个理论小燕可能由视觉感官引起的冲动,由视觉感官引起的冲动,经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处,在此更换神经元后,同时发出两种冲动,一是经体干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达到骨骼肌及内脏,引起生理应激状态。二是传至大脑,使小燕意识到兔子的出现。这时小燕的大脑中可能有两种意识活动:其一,认为兔子并不可怕,因此,大脑即将神经冲动传至丘脑,并转而控制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使应激状态受到压抑,恢复平衡;其二,认为兔子是可怕的,会伤害人,大脑对丘脑抑制解除,使植物性神经系统活跃起来,加强身体的应激生理反应

25、,并采取行动尽快逃避,于是产生了恐惧,随着逃跑时生理变化的加剧,恐惧的情绪体验也加强了。因此,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3)Amold theory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Amold)于 20世纪 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一兴奋学说”,她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产生最重要的条件。情绪产生的具体模式是: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上传至丘脑,进而传至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刺激情景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如恐惧及逃避或愤怒和攻击等),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并进

26、而将冲动下行传至血管和内脏组织,引起血管和内脏反应。血管和内脏的反应进一步反馈到大脑皮层,大脑皮层进行再次评估,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成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按照这个理论小燕可能迅速地对面临的情景进行评价分析,如果认为兔子是可怕的,引起紧张反应,应对面临的危险。如果认为兔子不可怕,就不会引起紧张。 (4)Schachters twofactor theory 20世纪 6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第一、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手出汗、胃收缩、呼吸急促等;第二、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唤醒。实验证明,情绪状态是由认

27、知过程(期望)、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环境中的刺激因素,通过感受器向大脑皮层输人外界信息;生理因素通过内部器官、骨骼肌的活动,向大脑输入生理状态的信息;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情景的评估,三方面信息在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才产生了情绪,这个转化过程称为情绪唤醒模型。 按照这个理论小燕可能会根据兔子及当时的环境,同时结合以往生活经验进行评估,可能不会太紧张。 (5)Lazaruscognitive appraisal theory 拉扎勒斯(Lazarus,1970)是情绪认知理论的另一位代表。他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

28、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也就是说,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了解环境中刺激事件的意义,才可能选择适当的、有价值的动作组合,即动作反应。按照拉扎勒斯的观点,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因此,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具体来讲,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 初评价(primary appraisal)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只要人们处在清醒的状态下,这种评价随时随地都会发生,这是人的生存适应的一个重要方面。 次评价(secondary appraisal)是指人

29、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它主要涉及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也就是一种控制判断。当人们要对刺激事件做出行为反应时,必须根据主观条件和客观社会规范来考虑行为的后果,从而选择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如,当人们受到侵犯、伤害时,是采取攻击行为还是防御行为,这取决于人们对刺激事件的控制判断。在这种评价过程中,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 再评价(teappraisal)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性行为。如果再评价结果表明行为是无效的或不适宜的,人们就会调整自己对刺激事件的次评,甚至初评,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按照这个理论小燕可能动用各个部分,包

30、括机体和大脑的协调活动,认识到这只是一只兔子,所以可能不会害怕,紧张,即使一瞬间有所紧张,经过认知系统的调解,也会很快消除不安情绪。)解析:14.简述艾理斯(Albea Ellis)理性一情绪疗法(RET)要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 RET)是艾理斯(Albea Ellis)在 20世纪 50年代后期创立的一种认知疗法。艾理斯认为,人的情绪障碍、行为问题是由于非理性信念、绝对性思考、错误的认知评价造成的。他提出了 ABCDE理论,A 指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cnts),B 指个体的信念系统(b

31、elief system),C 指由事件引起的情绪后果 consequence),D 指医生指导患者同错误的认知评价作斗争,用理性战胜非理性。E 指治疗效果(effect)。 此疗法的治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1)心理诊断阶段 这是治疗的最初阶段,首先治疗者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帮助病人建立自信心。其次摸清病人所关心的各种问题,将这些问题根据所属性质和病人对它们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分类,从其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人手。 (2)领悟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帮助病人认识到自己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表现或症状是什么,产生这些症状的原因是自己造成的,要寻找产生这些症状的思想或哲学根源,即找出它们的非理性信念

32、。 (3)修通阶段 这一阶段,治疗者主要采用辩论的方法动摇病人非理性信念。用夸张或挑战式的发问要病人回答他有什么证据或理论对 A事件持与众不同的看法等等。通过反复不断的辩论,病人理屈词穷,不能为其非理性信念自圆其说,使他真正认识到,他的非理性信念是不现实的,不合乎逻辑的,也是没有根据的。开始分清什幺是理性的信念,什幺是非理性的信念,并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4)再教育阶段 这一阶段是治疗的最后阶段,为了进一步帮助病人摆脱旧有思维方式和非理性信念,还要探索是否还存在与本症状无关的其他非理性信念,并与之辩论,使病人学习到并逐渐养成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的方法。用理性方式进行思维的习惯,这样就

33、达到建立新的情绪:如解决问题的训练、社会技能的训练,以巩固这一新的目标。 由于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是帮助病人的主要方法,并获得所设想的疗效,所以由 ABC理论所建立的本疗法可以“ABCDE”五个学头作为其整体模型。)解析:15.简述 Sternberg的智力三因素理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Sternberg 认为智力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发生的,不同文化条件下判断智力行为的标准不同,但相同的智力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则是相同的。智力不仅与一个人所处的外部社会文化条件有关,而且也与其内在的心理机制有关,个体的经验则是实现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的纽带。因此,他提出了智力三

34、因素理论。 (1)智力的情境亚理论 阐明的是智力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明确适合在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所理解和测量的智力行为所包括的内容。 Sternberg 从情境的角度把智力看作指向于有目的地适应、选择、塑造与人生活有关的现实世界环境的心理活动。适应、选择、塑造三过程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层级化的关系。通常情况下,人会努力适应其所处环境以达到和谐。当人不可能或不愿意适应环境时,就会考虑其他环境并尝试在有限的情况下选择他将会获得最大和谐的环境。当无法选择时,个体就会考虑重塑环境,以提高个体与环境间的和谐程度。 (2)智力的经验亚理论 阐释的是智力与个人经验的关系,主要论及个体对任务或情境的经验对于个

35、体理解智力在人与任务或情境交流中的作用。Sternberg认为,从经验角度看,当行为包括了对新异性的适应或操作自动化时,它就是智慧行为。因此智力测量的对象应为处理新任务和新情境的能力,以及信息加工自动化的能力。当个体初次遇到一项任务时,他需要处理新异性的能力,当个体对任务或情境的练习增加到一定量时,自动化就会发挥作用。 (3)智力的成分亚理论 揭示智力行为发生的内在心理成分,阐释的是完成智力行为的内在机制。Sternberg认为成分是对客体或符号的内部表征进行操作的基本信息加工过程。他将成分又分为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一获得成分。元成分是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过程。操作成分用于任务操作时执

36、行不同的策略。知识一获得成分则用于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综上所述,智力三因素论从情境、经验和成分的角度,认为智力作为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一获得成分的函数,是在包含对新异性的反应或信息加工自动化的经验连续体区域中产生适应情境行为的心理能力,据此,我们可根据行为参与智力定义各方面的程度确定某一行为是否为智力行为。)解析:16.简述关于脑功能的重要学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脑功能的重要学说主要包括: (1)定位说 脑功能的定位说开始于加尔赫斯柏兹姆提出的颅相学。真正的定位说开始于对失语症病人的临床研究。1825 年,波伊劳德提出语言定位于大脑额叶。由于人们都用右手书写、绘画,所

37、以波伊劳德认为,对这些行为的控制可能在左半球。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加拿大医生潘非尔德用电刺激法研究额叶发现,记忆可能定位在额叶。 (2)整体说 19 世纪,弗罗伦斯依据切除鸡和鸽子脑的部分的实验发现,认为不存在皮层功能的定位。功能的丧失与皮层切除的大小有关系,而与特定部位无关。实验中,如果所有皮层都被切除,那么各种智力活动都会丧失。如果有足够的组织被保留下来,所有的功能都会恢复。因此,他强调脑功能的整体性。20 世纪,拉什利采取脑毁损技术用白鼠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动物的习惯障碍与脑损伤的部位无关,与损伤的面积的大小有密切关系,由此引申了两条重要原理:均势原理和总体活动原理。按照均势原理,

38、大脑皮层的各个部位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按照总体活动原理,大脑是以总体发生作用的,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受伤面积的大小成反比,而与受损伤的部位无关。 (3)机能系统说 代表人物鲁利亚认为,脑的一定部位的损伤,往往不是导致某一孤立的心理机能的丧失,而是引起某种综合征,即一系列的障碍。鲁利亚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在机能系统的个别环节受到损伤时,高级心理机能确实会受到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是一种动态和系统的机能定位。她把脑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机能系统:第一机能系统是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叫动力系统。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

39、的系统。第三机能系统是编制行为顺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也叫调节系统。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个机能系统又起各自不同的作用。鲁利亚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脑功能的理论,引起了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的普遍重视。(4)机能模块说 机能模块说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组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机能模块说得到了认知神经科学许多新的研究成果的支持。)解析:三、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17.述评当前关于注意认知研究较有影响的理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当前关于注意的认知理论主要包括注意的选择理论和注意与认知资源分配理论。 (1)注意的选择理论 过滤器理论 该理论的提出者是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布罗德本特认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