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地理.docx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140487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8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 浙江 卷 ) 地理 选择题部分 (共 44 分 ) 一、 选择题部分 11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 4 种情形。读图完成第 1 题。 1.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 )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气温垂直分布对大气运动的影响。此题涉及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和逆温现象,图中横坐标表示气温,纵坐标表示高度,图 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图

2、中曲线的转折点以下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易产生雾霾天气,转折点向上部分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图 逆温范围更大,图 的逆温范围相对小些,此类逆温多见于锋面活动所产生的逆温现象。由此可见 BCD 都有逆温现象,只有 A 项符合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变规律,有利于雾霾 大气污染物扩散。 答案: A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 “ 用工荒 ” 局面。根据相关知识,完成 2、 3 题。 2.上 图是 4 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 “ 用工荒 ” 的是 ( ) A. B. C. D. 解析: “ 用工荒 ” 多为对劳动力需求量大的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此题考查导向型工业结

3、构类型,一般根据所占比重最大的要素来决定所属导向型,此题涉及三角坐标图的判读,三角坐标图是近几年地理高考试题中常常出现的一种地理统计图。一些考生由于没有掌握它的正确判读方法,很容易失分。其实,这类统计图的判读关键在于掌握以下阅读步骤: (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第 2 题图中的箭头红箭头 ABC。 (2)过图中标出的点 (如图中为 “” ),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 ABC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 abc。注意:在图中平行斜线应取 a,而不是取 b;因为斜线 b 的延伸方向与箭头 A 的横坐标不相交。 (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

4、上的坐标。在图中待求点 “” 的三个坐标是 (技术 40%,劳动力 17%,其他 43%)、 (技术 16%,劳动力 40%,其他 44%)、 (技术 70%,劳动力 20%,其他 10%)、 (技术 30%,劳动力 60%,其他 10%)。可见, 劳动力在区位因素中所占比重最大,故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故选 D 答案: D 3.“ 用工荒 ” 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 A.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 产业比重提高 B.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C.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 D.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 解析: 此题考查产业结构调整或产业转移对区域的影响。对转入区影响:

5、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难以避免有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出现。对转出地区的影响:缓解土地压力、人口、交通和环境等压力,为产业的升级提供发展的空间。 “ 用工荒 ” 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对 产业转移的转出区的影响,可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故 B 答案符合题意。 答案: B 4.我国钓鱼岛附近海域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其主要原因是 ( ) A.地处大陆架,生物光合作用强 B.有寒流经过 C.位于河流入海口,营养盐类丰富 D.盛行上升补偿流 解析: 此题考查属于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此题考查渔场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 (1)地处东海大陆架,生物光合作用强,养分充足; (2

6、)寒暖流交汇使水流搅动,养分上浮。 B、 D 为中低纬大陆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渔场,而钓鱼岛位于大陆东岸,故 B 项、 D 项不符题意;此外钓鱼岛也不位于河流入海口,故 C 项也不符题意。所以 A 项是正确答案。 答案: A 图 1 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 2 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 ( ) 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5 题。 5.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 ) A.甲 流速慢 沉积作用 仓储用地 B.乙 流速快 侵蚀作用 住宅用地 C.乙 流速慢 沉积作用 交通 (港口 )用地 D.甲 流速快 侵蚀作用 水利设施 (防洪堤 )用地 解析: 此题考查河流

7、地貌的发育,此题涉及曲流处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图 2 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由于流速 ,故 处以侵蚀为主, 处以沉积作用为主, 位于 曲流的凹岸 , 位于 曲流的凸岸 。而图 1 中 甲处位于曲流的凹岸,水流速度较快,流水侵蚀强烈,需建水利设施,如防洪堤等,由于甲河岸较陡,水深,宜作为港口建设用地。乙处位于曲流的凸岸,水流速度较慢,流水以沉积作用为主,可作为住宅用地或仓储用地。综合考虑, D 项符合题意。由于图 1 曲流向右弯曲,图中 的曲流向左弯曲,则图 1 中的甲乙与图 2 中的 恰好对应,而考生可能将图 1 中的甲对应到图 2 中的 ,乙对应到 ,从而出现误选。 答案

8、: D 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 4 种 (图 1),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 I、 II 两个阶段 (图 2)。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和开发阶段有关,其关系如下表。读图表完成第 6 题。 6.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 下 图 (图 3)中符合要求的地块是 ( ) A. B. C. D. 解析: 此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涉及商业区位的选择,考查学生对图表综合分析能力。据图1、图 3 可知甲区域分为 ,乙分为 ,丙分为 ,丁分为 ;据图 2、图 3 可知 属第 I 阶段, 属第 II 阶段;再结合图 3 和表格,可知第 I阶段甲中 、乙中的 、丁中的 均为低等地价,丙

9、中 为中等地价,第 II 阶段甲中的 、乙中的 和丁中的 均为中等地价,丙中的 属高等地价,而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符合要求的地块只有 ,故 B 项是正确答案。 答案: B 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 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 7 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 7、 8 题。 7.有关拉萨 7 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冻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解析: 此题考查热力环 流,涉及山、谷

10、风对河谷地区昼夜天气状况的影响。从图中可知拉萨白天降水少,夜里降水多,可借鉴 “ 巴中夜雨 ” 的成因。由于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白天河谷增温较慢,气温低,气流以下沉为主,水汽不易凝结,河谷形成高压,天气晴朗,故白天降水少。夜晚河谷降温慢,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故夜晚降水多。综合考虑, C 项符合题意。由于学生不易将考点迁移到热力环流方面,尤其是山谷风的分析方面,因此不易得出正确答案,从而提高了考查难度。 答案: C 8.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 ) 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 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 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

11、量 防治湿地退化 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 A. B. C. D. 解析: 此题考查旅游景区的规划和旅游与环境,此题涉及旅游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与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部分景点相对分散,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有助于提高景点的集群状况;利用河滩涂低地布局 文化建筑,一旦发生洪水,会造成文化建筑的损毁,故 不合题意;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有助于景区景点的保护,防止超过该景区的环境承载力,造成旅游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甚至景物的损毁。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位于河谷地区,湿地保护尤为重要,防治湿地退化势在必行。但拉萨文化生态保护区如果吸引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

12、俗会造成该地文化特色的改变和破坏,影响旅游者的游览欲望,所以 不合题意。综合考虑措施 较合理, B 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下图为 1950-2010 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 识,完成 9、 10 题。 9.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1950-2010 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 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50-201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解析: 此题考查人口增长,此题涉及四轴坐标图的判读 (统计图中有两个横轴和两个纵轴 ),从图中能够读出四个数值,

13、得出更多的信息,此题则不难解决,借此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图中世界人口变化过程曲线标得较清楚,从图中可知 1950-1970 年 人口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上升,故 A 项不符题意, D 项符合题意。在 1950-1910 年期间人口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 1950-1970 年期间下降幅度最大。 1950-201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小。故 B 项、 C 项均不符题意。因此 D 项是正确答案。 答案: D 10.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 ) A. B. C. D. 解析: 此题考查各大洲人口增长模式,涉及各大洲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与辨析。非洲人口出生率最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

14、率最高,故 为非洲人口变化过程;欧洲人口出生率最低,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接近零增长或负增长,故 为欧洲; 1950 年以后亚洲许多发展中国家政治上独立,政治上较稳定,出生率仅次于非洲,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死亡率减少,自然增长率仅次于非洲,故 为亚洲;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均为发达国家,其出生率较低,死亡率也低,自然增长率也低,故 为北美洲, C 为正确答案。 答案: C 11.晨昏圈上有 5 个 等分点,若其中一点地方时正好为 12 时,则不相邻两点之间的球面最短连线可能 ( ) A.同时出现日落 B.经过太阳直射点 C.是纬度固定的一段纬线 D.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 解析:

15、 此题考查 晨昏线 ,此题涉及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地理意义 。 因 5 个点为晨昏线上的等分点,故间距相等,由于其中一点地方时正好为 12 时,设该点为 A(如图 ),则位于 A 点左侧的两点 BC 同时处在晨线上,故理解为同时日出,右侧两点 DE 同处在昏线上,故理解为同时日落。由于 ABCDE 五点均在晨昏线上,晨昏线即地球上的大圆,在该圆上的任意两点间距离最短。题中指不相邻两点,故可理解为弧 AC 同时日出,弧 AD 同时日落,故 A 项符合题意。由于同一时刻太阳直射点一定经过 12 时所在经线,由于是五个点,所以除 A 点外不可能再有点经过直射经线,由于五个点均在晨昏线上,所以其不相邻两

16、点最短连线也不可能经过太阳直射点,故 B 项不符题意;由于是五个点,且其中一个点 P 为 12 时的地方时,即晨线与昏线交界 点上,因此不可能有点在赤道上,晨昏线上不相邻两点 之间的球面最短连线 应是一段圆弧,如 BD、 CE,均不是纬度固定的一段纬线,如果如弧 BE,则两者之间纬度间隔可以相对固定,但弧 BE 并非一段纬线,故 C 项不符题意。因为只有五个点,故其中不可能有一个点在 A 点正相对的 0 时经线上 (如图中点 P),那是否有不相邻两个点的最短连线恰好在180经线上或 180经线附近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上呢,因晨昏线上两点间的连线是一段圆弧,加上国际日期变更线有弯曲,故不可能存在日期

17、分界线的可能,故 BCD 项均不合题意,因此 A 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A 二、 非选择题部分 (共 56 分 ) 12.根据下列材料,完成 (1)-(3)题。 (30 分 ) 材料一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材料二 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甲 (3748N ) 乙 (3654N ) 1 月气温 ( ) 9.3 4.7 7 月气温 ( ) 17.1 25.7 (1)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和美国棉花带相比,两者相似的自然条件是 、 、 。与美国棉花带相比,制约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农业经济因素有 、 。 (10 分 )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的发展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考查

18、考生区域比较能力,比较中美两国棉花生长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强调相似性,经济因素突出制约要素而不是原因阐述。 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和美国棉花带 进行比较 , 突出 两者相似 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棉花生长有利的 自然条件 主要强调光照充足、地形平坦、生长期长等。 与美国棉花带相比, 强调影响对象是我国, 制约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农业 经济因素有 交通运输、技术装备等。 答案: 光照充足;地形平坦;生长期长等。交通运输;技术装备等。 (2)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10 分 )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地理事象分布图能力、地理事象分布的 描述 和阐释能力以及形成原

19、因的分析探究能力。本题要结合 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图来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西部年等降水量的分布大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主要由于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而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其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因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 以进入,降水稀少。 答案: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 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3)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10 分 ) 解析: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学生对不同区域气温的分

20、布和成因的比较分析能力,属区域比较类试题与成因探究题,从图中可知 甲、乙两城市 分别位于美国 30 40之间的大陆东西沿岸 , 从表中数据可知甲城比乙城冬季 (1 月 )气温高,夏季 (7 月 )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其形成原因冬夏季明显不同,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但受西风带影响明显,气温较高。美国东部为低缓山地,且呈南北向,使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 答案: 甲城比乙城冬季 (1 月 )气温高,夏季 (7 月 )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 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

21、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气温较高。美国东部为低缓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 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 12.2013 年 1 月 17 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根据下列材料,完成 (1) (3)题。 (26 分 ) 材料一:据环境保护部 2013 年 4 月 19 日发布的第一季度 74 各城市空气质量检测结果,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舟山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舟山还具有阳光、沙滩、海浪等海洋旅游元素。 材料二:图 1 为舟山群岛新区物流和旅游规划图。图

22、 2 为舟山市 2007 年和 2010 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 图 1 图 2 (1)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的主要原 是 、 。 舟山群岛新区可开发的特色旅游项目有 、 、 。(10 分 )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环境保护之大气污染问题。只是过去常考某地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本题反其道而行,考查空气质量 好的原因。空气质量主要从天气系统、污染物的来源等角度分析。 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的 主要 原因 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少;风力大,稀释自净能力强等 。 特色旅游项目要联系本地区特色进行分析, 舟山群岛新区可开发的特色旅游项目有 禅修、游艇、游泳、海钓、海钓、康体、沙晖、海鲜美食等。 答案: 大气污

23、染物排放量少;风力大,稀释自净能力强等。禅修、游艇、游泳、海钓、海钓、康体、沙晖、海鲜美食等。 (可任答三点 ) (2)分析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铁矿砂等大宗商品重要中转基地的主要原因。 (8 分 ) 解析: 考查中转基地即考查转运港口的建设问题,可借鉴上海港的建设,考查考生综合分析港口区位分析能力。 铁矿砂等大宗商品 运量大,时间不紧,一般要求运价越低越好,故多选海运; 舟山群岛新区 港口航道深、岸线长,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而长江中下游地区铁矿砂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大,多选择水运中转。故 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铁矿砂等大宗商品重要中转基地 。 答案: 舟山群岛新区港口航道深、岸线长,有利于大型船舶停

24、泊;长江中下游地区铁矿砂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大,多选择水运中转。 (3)说出 2007-2010 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 ,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8 分 )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涉及产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可借鉴珠江三角洲 20 世纪 7、 80 年代以来的产业结构变化特点,考查考生区域分析能力和图表解读能力。结合本题图 2 进行分析,可知 20072010 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答案: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 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