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血液系统)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1407571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血液系统)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血液系统)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血液系统)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血液系统)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血液系统)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西医综合(血液系统)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及答案解析(总分:9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下列关于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2006 年)(分数:2.00)A.是电压依从性的B.激活和失活的速度都快C.可被河豚毒阻断D.除极化到一 40mV时被激活E.只有 Na + 可以通过2.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生理意义是( )(2004 年)(分数:2.00)A.使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B.使心肌“全或无”式收缩C.使心肌收缩更有力D.使心肌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E.使心肌同步收缩3.哪项变化可以在心电图中看到( )(2000 年)

2、(分数:2.00)A.窦房结去极化B.心房肌去极化C.房间束去极化D.房室结去极化E.希氏束去极化4.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 )(1994 年)(分数:2.00)A.静息电位仅为-70mVB.阈电位为-40mVC.0期去极速率快D.动作电位没有明显的平台期E.4期去极速率快5.心肌细胞中,传导速度最慢的是( )(1992 年)(分数:2.00)A.心房肌B.房室交界C.希氏束D.浦肯野纤维E.心室肌6.心房和心室收缩在时间上不重叠,后者必定落在前者完毕后的原因是( )(2009 年)(分数:2.00)A.窦房结到心房距离近,而到心室距离远B.心房肌传导速度快,心室肌传导速度慢C.

3、房室交界处传导速度慢而形成房一室延搁D.窦房结分别通过不同传导通路到达心房和心室7.动脉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 )(2002 年)(分数:2.00)A.每搏输出量的多少B.外周阻力的大小C.大动脉弹性的好坏D.心脏泵血功能的好坏E.血管充盈的程度8.心肌细胞不会发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2002 年)(分数:2.00)A.肌浆网 Ca 2+ 贮存少B.受自动节律性控制C.有效不应期特别长D.“全或无”式收缩E.传导的房室延搁9.心率减慢(其他形成血压的因素不变)时,将增加的是( )(2001 年)(分数:2.00)A.动脉舒张压B.动脉收缩压C.平均动脉压D.心输出量E.动脉脉搏压10.

4、心室肌前负荷增加时(2000 年,2001 年)(分数:2.00)A.心室肌舒张末期压力降低B.心室肌最大张力减小C.心室肌缩短初速度减慢D.心室肌达到最大张力所需的时间缩短E.心室肌收缩产生的张力增加11.每搏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不变时,心率降低可引起下列哪一项增加( )(2000 年)(分数:2.00)A.动脉收缩压B.动脉舒张压C.动脉平均压D.动脉脉搏压E.心输出量12.生理情况下,下列哪一项对收缩压的影响最大(1999 年,2012 年)(分数:2.00)A.心率的变化B.心输出量的变化C.外周阻力的变化D.循环血量的变化E.大动脉管壁弹性的变化13.心脏收缩力增强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5、这主要是因为( )(1999 年)(分数:2.00)A.动脉血压升高B.血流速度加快C.心输出量增加D.舒张期室内压低E.静脉压增高14.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将引起( )(2001 年)(分数:2.00)A.左室射血速度增快B.心输出量增加C.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D.左室射血时达到最高室压的时间缩短E.左室射血时的最高室压下降15.安静卧位时,下列哪一项前后两个部位的血压差最大( )(2000 年)(分数:2.00)A.升主动脉和桡动脉B.大隐静脉和右心房C.股动脉和股静脉D.肺动脉和左心房E.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和静脉端16.在微循环中,下列哪种结构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的调节( )(2005 年)

6、(分数:2.00)A.微动脉B.微静脉C.通血毛细血管D.毛细血管前括约肌E.真毛细血管17.决定微循环营养通路周期性开闭的主要因素是( )(2003 年)(分数:2.00)A.血管升压素B.肾上腺素C.去甲肾上腺素D.血管紧张素E.局部代谢产物18.成人每天的淋巴液流量大约为( )(2001 年)(分数:2.00)A.2040LB.24LC.200400mLD.2040mLE.24mL19.调节器官血流量的主要血管是( )(2001 年)(分数:2.00)A.毛细血管B.微动脉C.静脉D.动-静脉吻合支E.毛细血管后静脉20.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密集的血管是( )(2007 年)(分数:2.

7、00)A.皮肤血管B.骨骼肌血管C.内脏血管D.脑血管21.主动脉在维持舒张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由于主动脉( )(1991 年)(分数:2.00)A.口径大B.管壁厚C.管壁有可扩张性和弹性D.血流速度快E.对血流的摩擦阻力小22.肱动脉的( )(1988 年)(分数:2.00)A.脉搏波传播速度和血流速度相同B.脉压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小C.远心端被结所后,其近心端的血压可升高约 20D.血压在当手臂高举过头部时降低E.以上都不正确23.生理情况下,人的中心静脉压升高时见于( )(2011 年)(分数:2.00)A.心脏射血能力加强B.体位由直立变为平卧C.从卧位改为站立D.由吸气相改为呼气相

8、二、X 型题(总题数:6,分数:12.00)24.心交感神经效应的主要机制为( )(2007 年)(分数:2.00)A.增加心肌细胞膜上 Ca 2+ 通道的开放概率B.增强自律细胞 4期的内向电流C.减慢心肌复极相 K + 外流D.减慢肌质网钙泵对 Ca 2+ 的回收25.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可引起( )(2006 年)(分数:2.00)A.心率减慢B.胃肠运动减弱C.瞳孔缩小D.糖原分解增加26.乙酰胆碱对心肌生物电活动的作用是( )(2012 年)(分数:2.00)A.窦房结细胞最大复极电位超极化B.心房肌动作电位时程延长C.窦房结细胞 4期去极速度减慢D.减少内向 Ca 2+ 的流27.

9、下列关于心肌生物电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有( )(2004 年)(分数:2.00)A.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心房肌超极化B.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室肌超极化C.细胞外高钠可引起心肌细胞超极化D.细胞外高钾可引起心肌细胞去极化28.迷走神经( )(1991 年)(分数:2.00)A.当受到刺激时,对血管收缩的强度几乎没有直接的影响B.在神经干中含有传入和传出纤维C.对于长跑运动员来说,在安静时对心脏的紧张性作用较明显D.在神经干中含有副交感节后纤维29.刺激心交感神经( )(1991 年)(分数:2.00)A.使心脏起步点细胞的舒张期去极化速率增加B.使心功能曲线(纵坐标为心缩力或心室搏功,横坐标为心舒末期容

10、积)右移C.使心肌的 受体激活D.引起心缩力加强三、B1 型题(总题数:9,分数:36.00)A动作电位去极相有超射现象 B复极时间长于去极时间 C有复极 2期平台期 D有明显的 4期自动去极化 E动作电位的总时间长于骨骼肌 (1995 年)(分数:4.00)(1).心室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是(分数:2.00)A.B.C.D.E.(2).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是(分数:2.00)A.B.C.D.E.A只有传导性而无自律性、传导速度很慢 B只有自律性而无传导性 C既有自律性也有传导性、传导速度较慢 D既有自律性也有传导性、传导速度较快 E既有律性也有传导性、自律性较高 (1988 年)

11、(分数:4.00)(1).窦房结(分数:2.00)A.B.C.D.E.(2).房室交界结区(分数:2.00)A.B.C.D.E.A等容收缩期末 B等容舒张期末 C快速射血期末 D快速充盈期末 E心房收缩期末 (2003 年)(分数:4.00)(1).左心室内压最高的是(分数:2.00)A.B.C.D.E.(2).左心室内容积最小的是(分数:2.00)A.B.C.D.E.A每搏输出量 B每分输出量 C射血分数 D心指数 E心脏做功量 (2002 年)(分数:4.00)(1).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心泵功能,宜选用的评定指标是(分数:2.00)A.B.C.D.E.(2).心室扩大早期,泵血功能减退时,

12、宜选用的评定指标是(分数:2.00)A.B.C.D.E.A动脉血压降低 B心输出量减少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1999 年)(分数:4.00)(1).夹闭两侧颈总动脉可引起(分数:2.00)A.B.C.D.(2).电刺激右迷走神经外周端可引起(分数:2.00)A.B.C.D.A动脉血压下降 B心输出量减少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991 年)(分数:4.00)(1).电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外周端,可引起(分数:2.00)A.B.C.D.(2).颈动脉窦内压力升高时,可引起(分数:2.00)A.B.C.D.A压力感受性反射 B化学感受性反射 C心肺感受器反射 D脑缺血反应 (2008 年)(

13、分数:4.00)(1).能有效缓冲血压快速波动的心_血管反射是(分数:2.00)A.B.C.D.(2).能抑制下丘脑释放血管升压素,调节机体血容量的心血管反射是(分数:2.00)A.B.C.D.A对 受体作用强,对 1 受体作用较强,对 2 受体作用弱; B对 受体作用弱,对 1 受体作用较强,对 2 受体作用强; C对 、p 1 和 p 2 受体作用都很弱 D对 、 1 和 2 受体作用都很强 (2011 年)(分数:4.00)(1).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特点是(分数:2.00)A.B.C.D.(2).肾上腺素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特点是(分数:2.00)A.B.C.D.A压力

14、感受性反射 B化学感受性反射 C心肺感受器反射 D肾-体液控制机制 (2009 年)(分数:4.00)(1).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主要依靠(分数:2.00)A.B.C.D.(2).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主要依靠(分数:2.00)A.B.C.D.西医综合(血液系统)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答案解析(总分:9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下列关于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2006 年)(分数:2.00)A.是电压依从性的B.激活和失活的速度都快C.可被河豚毒阻断D.除极化到一 40mV时被激活 E.只有 Na + 可以通过解析:解析

15、:心室肌细胞 Na + 通道是电压门控通道,当外来刺激作用时,首先引起部分 Na + 通道开放和少量 Na + 内流,并引起细胞膜部分除极化。当除极化达到约一 70mY(阈电位)时,Na + 通道开放概率明显增加,出现再生性 Na + 内流,Na + 顺浓度差由膜外快速进入膜内,膜进一步除极化并达到电位反转。直至接近 Na + 平衡电位。由于此属于快钠通道,其激活和失活速度都很快。河豚毒为钠通道阻断剂,但心室肌细胞膜的 Na + 通道不如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膜上的 Na + 通道对河豚毒敏感。-40mV 为慢反应细胞的阈电位。2.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生理意义是( )(2004 年)(分数

16、:2.00)A.使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 B.使心肌“全或无”式收缩C.使心肌收缩更有力D.使心肌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E.使心肌同步收缩解析:解析: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数百毫秒),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在此期内,任何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发生兴奋和收缩,因而心肌不能像骨骼肌那样出现复合收缩现象,不能发生强直收缩,而保证收缩与舒张交替,实现其泵血功能。3.哪项变化可以在心电图中看到( )(2000 年)(分数:2.00)A.窦房结去极化B.心房肌去极化 C.房间束去极化D.房室结去极化E.希氏束去极化解析:解析:心电图反映心脏活动时心肌生物电活动的综合向量。五个选项中,只有心房肌去极化的综合

17、向量较大,在心电图中表现为 P波,正常时,其他选项的综合向量太小,在常规心电图中是看不到的。4.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 )(1994 年)(分数:2.00)A.静息电位仅为-70mVB.阈电位为-40mVC.0期去极速率快D.动作电位没有明显的平台期E.4期去极速率快 解析:解析: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部位,是心脏活动的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成为起搏点的原因是其自律性在心脏中是最高的。自律性高低与 4期自动去极速度有密切关系,因为去极速度快,达阈电位水平所需时间缩短,单位时间内发生兴奋的次数多,自律性高。5.心肌细胞中,传导速度最慢的是( )(1992 年)(分数:2.

18、00)A.心房肌B.房室交界 C.希氏束D.浦肯野纤维E.心室肌解析:解析:一般心房肌的传导速度较慢(约 04ms),心室肌的传导速度约为 1ms,而心室内传导组织的传导性却高得多,末梢浦氏纤维传导速度可达 4ms,但房室交界区细胞的传导性很低,其中又以结区最低,传导速度仅 002ms。6.心房和心室收缩在时间上不重叠,后者必定落在前者完毕后的原因是( )(2009 年)(分数:2.00)A.窦房结到心房距离近,而到心室距离远B.心房肌传导速度快,心室肌传导速度慢C.房室交界处传导速度慢而形成房一室延搁 D.窦房结分别通过不同传导通路到达心房和心室解析:解析:房室交界区细胞的传导速度很慢,其中

19、又以结区为最慢,且房室交界是兴奋由心房传向心室的唯一通道,因此兴奋由心房传至心室需经一个时间延搁,这一现象称为房一室延搁。这对心室的充盈和射血是十分重要的。7.动脉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 )(2002 年)(分数:2.00)A.每搏输出量的多少B.外周阻力的大小 C.大动脉弹性的好坏D.心脏泵血功能的好坏E.血管充盈的程度解析:解析:在一般情况下,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8.心肌细胞不会发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2002 年)(分数:2.00)A.肌浆网 Ca 2+ 贮存少B.受自动节律性控制C.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D.“全或无”式收缩E.传导的房室延搁解析:解析:肌细胞不会发

20、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9.心率减慢(其他形成血压的因素不变)时,将增加的是( )(2001 年)(分数:2.00)A.动脉舒张压B.动脉收缩压C.平均动脉压D.心输出量E.动脉脉搏压 解析:解析:心率减慢时心舒期延长,心舒期流至外周的血液增加,舒张期末存留于主动脉的血量减少,舒张压明显降低。在舒张压降低的基础上,心室收缩时收缩压也有所降低,但不如舒张压下降明显,所以脉压增大。10.心室肌前负荷增加时(2000 年,2001 年)(分数:2.00)A.心室肌舒张末期压力降低B.心室肌最大张力减小C.心室肌缩短初速度减慢D.心室肌达到最大张力所需的时间缩短E.心室肌收缩产生的张力

21、增加 解析:解析:在正常情况下,心肌前负荷增加时,即心肌初长增加(心室内血液充盈)时,心肌收缩产生的张力是增加的。11.每搏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不变时,心率降低可引起下列哪一项增加( )(2000 年)(分数:2.00)A.动脉收缩压B.动脉舒张压C.动脉平均压D.动脉脉搏压 E.心输出量解析:解析:心率的变化影响舒张压。当心率减慢时,虽然收缩压也降低,但不及舒张压下降明显,所以动脉脉搏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增加。12.生理情况下,下列哪一项对收缩压的影响最大(1999 年,2012 年)(分数:2.00)A.心率的变化B.心输出量的变化 C.外周阻力的变化D.循环血量的变化E.大动脉管壁弹性的

22、变化解析:解析:心率和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大动脉弹性降低对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影响相反;循环血量变化影响循环平均充盈压;心输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所以它对收缩压的影响最大。13.心脏收缩力增强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这主要是因为( )(1999 年)(分数:2.00)A.动脉血压升高B.血流速度加快C.心输出量增加D.舒张期室内压低 E.静脉压增高解析:解析:心肌收缩力增强,使心室排空较完全,心舒期室内压进一步下降,有利于静脉回流。14.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将引起( )(2001 年)(分数:2.00)A.左室射血速度增快B.心输出量增加C.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 D.左室射血时达到最高室压的时间缩

23、短E.左室射血时的最高室压下降解析:解析: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动脉血压。如果动脉压增高,射血期心室射血遇到的阻力增加,射血期缩短;同时由于心室肌缩短的程度和速度均减小,射血速度减慢,以至每搏输出量暂时减少,所以,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射血阻力的增加,使射血开始较晚,但不会使射血时的最高室压下降。15.安静卧位时,下列哪一项前后两个部位的血压差最大( )(2000 年)(分数:2.00)A.升主动脉和桡动脉B.大隐静脉和右心房C.股动脉和股静脉 D.肺动脉和左心房E.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和静脉端解析:解析:血液在循环系统中的流动方向是由压力差决定的,不论在体循环或肺循环中,动脉压毛细血管压静脉压。但肺

24、循环的血压比体循环的血压低得多,所以选项 C,即体循环中的股动脉与股静脉的压力差最大。16.在微循环中,下列哪种结构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的调节( )(2005 年)(分数:2.00)A.微动脉B.微静脉C.通血毛细血管D.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E.真毛细血管解析:解析: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一般没有神经支配,其舒缩活动主要受局部的体液因素调节。当代谢产物积聚和低氧时,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导致毛细血管开放,局部组织内积聚的代谢产物被血流清除,随后,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又因其本身的肌紧张和缩血管因素的作用而收缩,使毛细血管关闭。微动脉和微静脉主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真毛细血管管壁没有平滑肌,在功能上属于交换血

25、管,其开放和关闭取决于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状态;通血毛细血管是后微动脉的直接延伸,其管壁平滑肌逐渐稀少以至消失,经常处于开放状态,在某些组织中较为多见。17.决定微循环营养通路周期性开闭的主要因素是( )(2003 年)(分数:2.00)A.血管升压素B.肾上腺素C.去甲肾上腺素D.血管紧张素E.局部代谢产物 解析:解析: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不断发生每分钟 510 次的交替性收缩和舒张。当它们收缩时,其后的真毛细血管网关闭,舒张时开放。毛细血管关闭时该毛细血管周围组织中代谢产物聚集,氧分压降低。代谢产物和低氧都能导致局部的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发生舒张,于是毛细血管开放,局部组织内积聚

26、的代谢产物被血流清除,随后,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又收缩,使毛细血管关闭,如此周而复始。18.成人每天的淋巴液流量大约为( )(2001 年)(分数:2.00)A.2040LB.24L C.200400mLD.2040mLE.24mL解析:解析:正常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大约每小时有 120mL淋巴液进入血液循环,粗略计算,每天生成的淋巴液总量约为 24L。19.调节器官血流量的主要血管是( )(2001 年)(分数:2.00)A.毛细血管B.微动脉 C.静脉D.动-静脉吻合支E.毛细血管后静脉解析:解析:体内每一器官的血流量取决于主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之间的压力差,又取决于该器官阻力血管的舒缩

27、状态。前者对全身的影响是相同的,后者才是调节某器官血流量的因素。20.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密集的血管是( )(2007 年)(分数:2.00)A.皮肤血管 B.骨骼肌血管C.内脏血管D.脑血管解析:解析:考查对不同部位血管上自主神经纤维分布特点的掌握。支配血管平滑肌的神经纤维可分为缩血管神经纤维和舒血管神经纤维两大类。缩血管神经纤维都是交感神经纤维。体内几乎所有的血管都受交感缩血管纤维支配,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 受体结合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与卢受体结合导致血管平滑肌舒张,但以缩血管效应为主。不同部位的血管中缩血管神经纤维分布密度不同,皮肤密度最高,骨骼肌和内脏血管次之,冠状动脉和脑血管最

28、少。21.主动脉在维持舒张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由于主动脉( )(1991 年)(分数:2.00)A.口径大B.管壁厚C.管壁有可扩张性和弹性 D.血流速度快E.对血流的摩擦阻力小解析:解析:由于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具有较大的可扩张性,所以左心室一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在心缩期内只有约 13 流至外周,其余 23 被暂时贮存在主动脉和大动脉内,使主动脉和大动脉进一步扩张,主动脉压也随着升高。这样心室收缩时释放的能量中有一部分以势能的形式被贮存在弹性贮器血管的管壁中,心室舒张时,停止射血,被扩张的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发生弹性回缩,将在心缩期贮存的那部分能量重新释放出来,把贮存的那部分血液继续向外周方向

29、推动,并使主动脉压在心舒期仍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22.肱动脉的( )(1988 年)(分数:2.00)A.脉搏波传播速度和血流速度相同B.脉压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小C.远心端被结所后,其近心端的血压可升高约 20D.血压在当手臂高举过头部时降低E.以上都不正确 解析:解析:肱动脉的脉搏波传播速度和血流速度不一致,脉压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远心端被结所后,其近心端的血压无明显变化。23.生理情况下,人的中心静脉压升高时见于( )(2011 年)(分数:2.00)A.心脏射血能力加强B.体位由直立变为平卧 C.从卧位改为站立D.由吸气相改为呼气相解析:解析:凡能影响外周静脉压、中心静脉压以及静脉阻力的因

30、素,都能影响静脉回心血量。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当血量增加或容量血管收缩时,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因而静脉回心血量增多。反之,血量减少或容量血管舒张时,体循环平均充盈压降低,则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2)心脏收缩力量:心脏收缩时将血液射入动脉,舒张时则可从静脉抽吸血液。如果心脏收缩力量较强,射血分数较高,心舒期心室内压就较低,对心房和大静脉内血液的抽吸力量也就较大。右心衰竭时,射血能力显著减弱,心舒期右心室内压将增高,血液淤积在右心房和大静脉内,静脉回心血量明显减少。患者可出现颈外静脉怒张,肝充血肿大,下肢浮肿等体征。 (3)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人体在直立状态下,如果下肢进行肌肉活动,与没有肌

31、肉活动时的静脉回心血量不同。一方面,由于肌肉收缩时肌肉内和肌肉间的静脉受到挤压,使静脉血流加快,另一方面,因静脉内存在瓣膜,使静脉内的血液只能向心脏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骨骼肌和静脉瓣膜一起,对静脉回流起着“泵”的作用,这种“泵”称为“静脉泵”或“肌肉泵”。 (4)呼吸运动:由于胸膜腔内压为负压,胸腔内大静脉的跨壁压较大,经常处于充盈扩张状态。在吸气时,胸腔容积加大,胸膜腔负压值进一步增大,使胸腔内的大静脉和右心房更加扩张,压力进一步降低,因此有利于外周静脉内的血液回流至右心房。由于回心血量增加,心输出量也相应增加。 (5)体位改变:当人体从平卧位转为直立位时,身体低垂部分的静脉可因跨壁压增大而

32、充盈扩张,容量增大,故回心血量减少。因为当人处于直立位时,身体中大多数容量血管都处于心脏水平以下,如果站立不动,由于身体低垂部分的静脉充盈扩张,可比在卧位时多容纳 400600mL 血液,这部分血液主要来自胸腔内的血管。这样就造成体内各部分器官之间血量的重新分配,导致回心血量暂时减少,中心静脉压降低,搏出量减少和收缩压降低。如果人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站立不动,回心血量就会明显减少,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和脑部供血不足,可引起头晕甚至昏厥。二、X 型题(总题数:6,分数:12.00)24.心交感神经效应的主要机制为( )(2007 年)(分数:2.00)A.增加心肌细胞膜上 Ca 2+ 通道的开放概率

33、B.增强自律细胞 4期的内向电流 C.减慢心肌复极相 K + 外流D.减慢肌质网钙泵对 Ca 2+ 的回收解析:解析:考查对心交感神经影响心肌细胞活动的离子机制的理解。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NE),NE 与心肌细胞膜上的 受体结合,增加心肌细胞膜上钙通道开放概率,使动作电位 2期钙内流增加。细胞内肌质网释放钙也增加。还能促进肌质网钙泵对钙的回收(而不是减少)。对于自律细胞,NE能增加自律细胞 4期的内向电流,但甲肾上腺素对 K + 通道无明显作用。25.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可引起( )(2006 年)(分数:2.00)A.心率减慢 B.胃肠运动减弱C.瞳孔缩小 D.糖原分解增

34、加解析:解析: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通过其末梢释放递质与所支配器官的相应受体结合而发挥的。因此对受体的分布和类型及功能应该有较好的掌握,才能答好此题。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可兴奋心肌和窦房结(均为胆碱能 M受体)M 受体,传导减慢,表现为心率减慢。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递质作用于胃肠平滑肌上为 M型受体,使胃肠运动增强(而不是减弱)。瞳孔大小主要是虹膜环状肌控制,其上有 M受体,当乙酰胆碱与之结合后,引起瞳孔缩小反应。糖原分解增加主要表现在交感神经兴奋,而副交感神经兴奋作用相反。26.乙酰胆碱对心肌生物电活动的作用是( )(2012 年)(分数:2.00)A.窦房结细胞最大复极电位超极化 B.心房肌动作

35、电位时程延长C.窦房结细胞 4期去极速度减慢 D.减少内向 Ca 2+ 的流 解析:解析:注意别多选 B。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 M型胆碱能受体(简称 M受体)后可引起心率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心房肌收缩能力减弱,即产生负性变时、负性变传导和负性变力作用。心迷走神经的负性变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心房肌,对心室肌作用不大。这些负性作用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乙酰胆碱激活 M受体后,通过 G蛋白-AC 途径使细胞内 cAMP水平降低,PKA 活性降低,因而表现出与 B1受体激活后相反的效应。负性变时作用与窦房结 p细胞动作电位 4期的钙电流和 If电流被抑制有关。此外,M 受体

36、被激活后,还可通过 G蛋白直接激活一种称为乙酰胆碱依赖性钾通道(IKACh 通道),引起 K + 外流增加,使最大复极电位负值增大而远离阈电位水平(超极化),进一步降低了窦房结 P细胞的自律性。心房肌的负性变力作用是由于心房肌细胞钙通道被抑制,钙内流减少所致。此外,上述钾电流激活,使动作电位复极加快,平台期缩短(时程缩短),导致钙内流进一步减少。负性变传导作用则与房室结细胞 0期钙内流减弱、除极速度和幅度降低有关。27.下列关于心肌生物电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有( )(2004 年)(分数:2.00)A.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心房肌超极化 B.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室肌超极化C.细胞外高钠可引起心肌细胞超极

37、化D.细胞外高钾可引起心肌细胞去极化 解析:解析:交感神经节后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 受体结合后,可使心肌细胞膜上的钙通道开放概率增加,可使慢反应细胞 0期 Ca 2+ 内流增多,动作电位的上升幅度增大,去极加快,故答案 B是错误的;心迷走神经节后神经纤维对心房肌有支配,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 ACh与 M受体结合后,能激活细胞膜上的一种钾通道(IKACh 通道),K + 外流增加,于是膜电位变得更负(超极化),故答案A是正确的。安静时由于心肌细胞对 K + 有较高的通透性,按照 Nernst方程计算,细胞外高钾时,膜电位极化状态减弱(去极化),答案 D是正确的;但安静时细胞膜对

38、钠的通透性很低,细胞外高钠,对静息电位没有明显的影响,答案 C是错误的。28.迷走神经( )(1991 年)(分数:2.00)A.当受到刺激时,对血管收缩的强度几乎没有直接的影响 B.在神经干中含有传入和传出纤维 C.对于长跑运动员来说,在安静时对心脏的紧张性作用较明显 D.在神经干中含有副交感节后纤维解析:解析:迷走神经干中含有内脏传入和传出纤维,其传出纤维是副交感节前纤维;正常人在安静状态时,心迷走紧张的作用大于心交感紧张,在长跑运动员中,这一现象更突出;在心血管系统,迷走神经主要是使心率减慢,而对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几乎没有直接的影响。29.刺激心交感神经( )(1991 年)(分数:2.0

39、0)A.使心脏起步点细胞的舒张期去极化速率增加 B.使心功能曲线(纵坐标为心缩力或心室搏功,横坐标为心舒末期容积)右移C.使心肌的 受体激活 D.引起心缩力加强 解析:解析:AC 两项是刺激交感神经的后果,A 项引起心率加快,C 项导致 D的出现。心功能曲线受心缩力变化的影响,心缩力加强时是左上移而不是右移。三、B1 型题(总题数:9,分数:36.00)A动作电位去极相有超射现象 B复极时间长于去极时间 C有复极 2期平台期 D有明显的 4期自动去极化 E动作电位的总时间长于骨骼肌 (1995 年)(分数:4.00)(1).心室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是(分数:2.00)A.B.C. D.E.

40、解析:(2).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是(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动作电位去极相有超射现象以及复极时间长于去极时间,均是动作电位的普遍现象。窦房结细胞和心室肌纤维动作电位的总时间都长于骨骼肌,但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是有明显的 4期自动去极化,而心室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则是有复极 2期平台期。A只有传导性而无自律性、传导速度很慢 B只有自律性而无传导性 C既有自律性也有传导性、传导速度较慢 D既有自律性也有传导性、传导速度较快 E既有律性也有传导性、自律性较高 (1988 年)(分数:4.00)(1).窦房结(分数:2.00)A.B.C.D.E. 解析:

41、(2).房室交界结区(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窦房结既有律性也有传导性、自律性较高;房室交界结区既有自律性也有传导性、传导速度较慢。A等容收缩期末 B等容舒张期末 C快速射血期末 D快速充盈期末 E心房收缩期末 (2003 年)(分数:4.00)(1).左心室内压最高的是(分数:2.00)A.B.C. D.E.解析:(2).左心室内容积最小的是(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左心室收缩时,室内压升高,在等容收缩期压力上升最快,在快速射血期末达到最高,以后减慢射血期开始下降;心室收缩血液泵出心室时,心室的容积开始下降,在快速射血期和减慢射血期中容积减

42、小明显,直至最小,在紧接着的等容舒张期,心室的容积没有明显变化。A每搏输出量 B每分输出量 C射血分数 D心指数 E心脏做功量 (2002 年)(分数:4.00)(1).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心泵功能,宜选用的评定指标是(分数:2.00)A.B.C.D. E.解析:(2).心室扩大早期,泵血功能减退时,宜选用的评定指标是(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由于人体安静时的心输出量与体表面积成比例,不同个体的身高和体重不同,体表面积就不同,所以,在评定不同个体的心泵功能时应当采用心指数;射血分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心脏的收缩能力,所以,心室扩大早期,泵血功能减退时,宜选用射血分数作为

43、评定指标。A动脉血压降低 B心输出量减少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1999 年)(分数:4.00)(1).夹闭两侧颈总动脉可引起(分数:2.00)A.B.C.D. 解析:(2).电刺激右迷走神经外周端可引起(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电刺激右迷走神经外周端引起心率明显减慢,心输出量降低,血压降低;夹闭两侧颈总动脉后,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反射性心功能加强和动脉血压升高。此外,夹闭两侧颈动脉还引起脑缺血,这一结果也将导致反射性心功能加强和动脉血压升高。A动脉血压下降 B心输出量减少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991 年)(分数:4.00)(1).电刺激右侧迷走

44、神经外周端,可引起(分数:2.00)A.B.C. D.解析:(2).颈动脉窦内压力升高时,可引起(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颈动脉窦内压力升高时,可通过减压反射,引起心输出量减少和外周阻力降低,从而使动脉血压降低;电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外周端可引起心率明显减慢,导致心输出量减少,从而使动脉血压降低。A压力感受性反射 B化学感受性反射 C心肺感受器反射 D脑缺血反应 (2008 年)(分数:4.00)(1).能有效缓冲血压快速波动的心_血管反射是(分数:2.00)A. B.C.D.解析:(2).能抑制下丘脑释放血管升压素,调节机体血容量的心血管反射是(分数:2.00)A.B.C.

45、 D.解析:解析:主要的心血管反射有压力感受性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反射等。压力感受器主要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下,能感受血管壁的机械牵张,通过反射能有效缓冲血压的快速波动。化学感受器主要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能感受动脉血中的 CO 2 分压、氧分压和 H + 浓度的改变,但平时该反射主要调节呼吸运动,而对心血管活动和血压的调节并不明显,在低氧、窒息、动脉血压过低等情况下才参与心血管调节。心肺感受器分布在心房、心室和肺循环的大血管壁内,部分可感受心脏和血管壁的机械牵张,部分可感受某些化学物质。心肺感受器反射的传出途径除神经外,还有体液成分,其传入冲动可抑制下丘脑释放血管升压

46、素,导致肾脏排水增多,从而起到调节血容量的作用。脑缺血反应是指脑血流量减少时,通过心血管中枢的活动引起外周血管强烈收缩而引起的升压反应。A对 受体作用强,对 1 受体作用较强,对 2 受体作用弱; B对 受体作用弱,对 1 受体作用较强,对 2 受体作用强; C对 、p 1 和 p 2 受体作用都很弱 D对 、 1 和 2 受体作用都很强 (2011 年)(分数:4.00)(1).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特点是(分数:2.00)A. B.C.D.解析:(2).肾上腺素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特点是(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在心脏,肾上腺素与 1 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

47、,产生正性变时和变力作用,使心输出量增加。在血管,肾上腺素的作用取决于血管平滑肌上 和 肾上腺素能受体分布的情况。在皮肤、肾、胃肠、血管平滑肌上仅肾上腺素能受体在数量上占优势,肾上腺素的作用是使这些器官的血管收缩;在骨骼肌和肝的血管, 1 肾上腺素能受体占优势,小剂量的肾上腺素常以兴奋 2 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效应为主,引起血管舒张,大剂量时也兴奋 肾上腺素能受体,引起血管收缩。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与 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也可与心肌的 1 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但和血管平滑肌的 2 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的能力较弱。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全身血管广泛收缩,动脉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又使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加强,压力感受性反射对心脏的效应超过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直接效应,故心率减慢。A压力感受性反射 B化学感受性反射 C心肺感受器反射 D肾-体液控制机制 (2009 年)(分数:4.00)(1).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主要依靠(分数:2.00)A. B.C.D.解析:(2).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主要依靠(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动脉血压的急性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个部分,其中神经调节是最为重要的,在所有参与血压调节的神经反射中压力感受性反射最为重要。动脉血压的慢性调节主要是由肾脏调节血容量实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