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隋唐五代(三)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1407896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隋唐五代(三)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隋唐五代(三)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隋唐五代(三)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隋唐五代(三)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隋唐五代(三)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隋唐五代(三)及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唐后期,商业水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农村,( )、野市等继续发展。(分数:2.00)A.市、坊B.草市、虚市C.草市、勾栏D.勾栏、虚市2.“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毋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这段话描述的是( )专权。(分数:2.00)A.李辅国B.李林甫C.高力士D.杨国忠3.开元十四年,唐政府在黑水棘韬设立了( )。武则天时期,为管辖天山以北、西至中亚咸海的广阔游牧地带而设立的都护府是( )。(分数:2.00)A.黑水都督府,北庭都

2、护府B.黑水都督府,安西都护府C.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D.西域都护府,安北都护府4.以下不属于柳宗元哲学思想的是( )。(分数:2.00)A.否定神秘的天B.天人不相予说C.批判鬼神迷信D.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5.下列关于唐中期刘晏改革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分数:2.00)A.改革盐法B.推行常平法C.整顿漕运D.实行农田水利法6.下列说法中,全都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唐朝时期,有“海东盛国”美誉的是日本东突厥灭亡,其首领颉利可汗被俘发生在唐太宗时期8 世纪中期,控制东自黑龙江,西到阿尔泰山广大地区的民族是回纥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著作是刘禹锡的史通我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专史是

3、通典(分数:2.00)A.B.C.D.7.下列少数民族首领的封号有误的是( )。(分数:2.00)A.棘辐大祚荣震国王B.南诏皮逻阁云南王C.棘韬大祚荣渤海郡王D.回纥骨力裴罗怀仁可汗8.唐中期以后,租庸调制难以维持,代之而起的是( )。(分数:2.00)A.两税法B.一条鞭法C.摊丁入亩D.方田均税法9.在唐代有“塑圣”之称的是( )。最早测量子午线的长度,并主持修订了当时最先进历法大衍历的是( )。茶经是我国第一部研究茶道的著作,其作者为“茶圣”( )。(分数:2.00)A.玄奘,孙思邈,陆逊B.虞世南,鉴真,陆绩C.欧阳询,空海,陆机D.杨惠之,一行,陆羽10.以下关于韩愈思想的论述全都

4、正确的一项是( )。天命论道统说性情说否定神秘的天著名的无神论者(分数:2.00)A.B.C.D.11.下列关于唐代涉外机构,全部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将作监鸿胪寺互市监市舶司 都护府(分数:2.00)A.B.C.D.12.唐顺宗时,以王叔文、王怀为首的朝臣与宦官之间发生的冲突,称为( )。(分数:2.00)A.南衙北司之争B.党锢之祸C.甘露之变D.二王八司马事件13.我国产生最早的汇兑是( )。唐朝后期,由于城市和工商业的发展,在一些大城市里出现了专门代客商保管财务,并凭帖或信物,替存钱者支付款项,以收柜租的( )。(分数:2.00)A.店肆,柜坊B.客栈,会子C.飞钱,柜坊D.邸店,交

5、子14.结合历史史实,下列说法全部正确的是( )。唐朝时期,中国僧人不断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沟通两国文化,其中贡献最大的是鉴真唐代时,林邑、真腊、骠国都是与中国交往密切的南部国家撰写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印度半岛等国的历史、地理和中西交通的宝贵资料的僧人是法显撰写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书,记录了南亚许多国家的社会、文化和宗教状况,成为研究 7 世纪印度、巴基斯坦和南洋各国历史、地理可靠资料的是义净玄奘、义净西游和鉴真东渡,体现出唐文化的探求开放法显西游在玄奘之后不久,而且比玄奘走的更远,还到过狮子国,从海路回来(分数:2.00)A.B.C.D.15.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

6、,全部不正确的是( )。五代当中在开封建都的王朝是后晋、后汉、后梁、后唐十国当中在南方的是南唐、北汉、吴、南平五代时期有名的“儿皇帝”是石敬瑭、李克用、李煜五代十国时期的统治者获取政权的最典型途径是通过北方少数民族的武力支持五代十国是一个习惯性称呼,特指一段历史时期,而不是某个朝代。(分数:2.00)A.B.C.D.16.唐朝城市中的工商业区是( )。陆龟蒙秘色越瓷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 )。(分数:2.00)A.坊,黑陶B.肆,唐三彩C.勾栏,白瓷D.市,青瓷17.下列说法中,全部不正确的是( )。禅宗是南印度僧人菩提达摩于北魏时期创立的一个佛教宗派,武则天时期分为

7、南北两宗,南宗的创立者是神秀唐代宣扬中国古代有一个自尧、舜、禹、汤,中间经历文王、周公、孔子、孟子代代相传,直至其本人的“道统”的思想家是刘禹锡“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陈子昂唐朝出现传奇小说的根本原因是“瓦肆”的出现送子天王图、步辇图、游春图都是“画圣”吴道子的作品(分数:2.00)A.B.C.D.18.唐朝初年,“控弦数十万,霸有西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分数:2.00)A.匈奴B.回鹘C.西突厥D.东突厥19.唐太宗时期的“安西四镇”指的是( )。龟兹焉耆乐浪于阗疏勒安息(分数:2.00)A.B.C.D.20.下列关于新罗对唐朝政治、文化的学习接受,论述有误的一项是(

8、)。(分数:2.00)A.采用均田制B.采用唐朝历法C.仿效唐朝政治制度改建行政组织D.采纳科举制二、名词解释(总题数:8,分数:80.00)21.常平法,输籍法,输庸代役(分数:10.00)_22.常科、制举(分数:10.00)_23.姓氏录(分数:10.00)_24.南选,南诏(分数:10.00)_25.北庭都护府(分数:10.00)_26.薛延陀(分数:10.00)_27.柜房、飞钱,和籴、和市(分数:10.00)_28.禅宗,华严宗,法相宗,天台宗(分数:10.00)_三、史料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60.0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投降之将而升授节钺,固益启割据之野心;杀其主将而即予

9、留后,更昭示威信之扫地。顾唐廷处置方镇,一若舍此而外别无良法者,故其祸愈演而愈烈。岑仲勉隋唐史材料二: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乱人承之,遂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廷。效战国肱髀相依,以土地传子孙,胁百姓,加锯其颈,利怵逆汗,遂使其人自视犹羌狄然。一寇死,一贼生,讫唐亡百余年,卒不为王土。当其盛时,蔡附齐连,内裂河南地为合从,以抗天子。新唐书藩镇魏博列传序材料三:河北社会通常情态,其尚攻战而不崇文教,质言之,即渐染胡化深而汉化浅也。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材料四:五胡乱华之际,胡酋尚受中国教育,尚知爱中国文化,尚想造出一个像样的政府,自己做一个像

10、样的帝王。彼等尚能用一辈中国留在北方的故家大族,相与合作。唐代的藩镇,其出身全多是行伍小卒,本无教育,亦无野心,并不懂如何创建像样的政治规模,只是割据自雄。因其辖地之小,故不感觉要政治人材,更不感觉要文化势力。如是,则大河北岸从急性的反抗中央病,变而为慢性的抵御文化病。从此以下的北方中国,遂急激倒退,直退到在中国史上变成一个不关重要的地位。这全是一百五十年武人与胡人兵权统治之所赐。钱穆国史大纲请回答:(分数:30.00)(1).材料一、二说的是什么史实?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混乱局面?(分数:10.00)_(2).陈寅恪所说的是什么文化?(分数:10.00)_(3).钱穆提到的五胡乱华是哪个时期的事

11、件?前因后果是什么?(分数:10.00)_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初赋敛之法日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杨)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人。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三十税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

12、徭悉省。资治通鉴卷 226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材料二: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论两税之弊须有厘革材料三:两税之法,乃取暂时法外之法,收入于法之中。王夫之读通鉴论卷 24材料四:两税法(一)化繁为简,(二)引偏于均,(三)防杜逃户,(四)征及行商,从经济政策观之,总比租庸调为更进一步。所惜当日定制未尽周密,估资产后既以钱、物定税,而临时又折征杂物,色目颇殊,是则更启吏胥高下其手之弊矣。若复正供以外,复巧立名目,违法滥征此非杨炎之过也。两税五利:1税制简单。2合于租税依负担能力之原则。3合于租税普及

13、之原则。4用货币纳税为税法之进化。5因出制入符合财政学理。斯皆持平之论。岑仲勉隋唐史回答问题:(分数:30.00)(1).以上材料提及的唐代赋税制度是什么?简述这些制度的背景、内容。(分数:15.00)_(2).请列举隋唐时期其他重要政治、经济制度。(分数:15.00)_四、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120.00)29.论述文景之治、开皇之治、贞观之治中,措施和效果有哪些异同点。(分数:40.00)_30.试比较汉朝、唐朝、清朝开国初期,在加强中央集权和缓和内外民族矛盾上的做法。(分数:40.00)_31.请说明宦官专权、安史之乱、靖康之耻分别对汉代、唐代、宋代政权的影响。(分数:40.00)

14、_隋唐五代(三)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唐后期,商业水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农村,( )、野市等继续发展。(分数:2.00)A.市、坊B.草市、虚市 C.草市、勾栏D.勾栏、虚市解析:2.“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毋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这段话描述的是( )专权。(分数:2.00)A.李辅国B.李林甫 C.高力士D.杨国忠解析:3.开元十四年,唐政府在黑水棘韬设立了( )。武则天时期,为管辖天山以北、西至中亚咸海的广阔游牧地带而设立的都护府是( )。(分数:2.00)A.黑

15、水都督府,北庭都护府 B.黑水都督府,安西都护府C.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D.西域都护府,安北都护府解析:4.以下不属于柳宗元哲学思想的是( )。(分数:2.00)A.否定神秘的天B.天人不相予说C.批判鬼神迷信D.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 解析:5.下列关于唐中期刘晏改革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分数:2.00)A.改革盐法B.推行常平法C.整顿漕运D.实行农田水利法 解析:6.下列说法中,全都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唐朝时期,有“海东盛国”美誉的是日本东突厥灭亡,其首领颉利可汗被俘发生在唐太宗时期8 世纪中期,控制东自黑龙江,西到阿尔泰山广大地区的民族是回纥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著作是刘

16、禹锡的史通我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专史是通典(分数:2.00)A.B. C.D.解析:7.下列少数民族首领的封号有误的是( )。(分数:2.00)A.棘辐大祚荣震国王 B.南诏皮逻阁云南王C.棘韬大祚荣渤海郡王D.回纥骨力裴罗怀仁可汗解析:8.唐中期以后,租庸调制难以维持,代之而起的是( )。(分数:2.00)A.两税法 B.一条鞭法C.摊丁入亩D.方田均税法解析:9.在唐代有“塑圣”之称的是( )。最早测量子午线的长度,并主持修订了当时最先进历法大衍历的是( )。茶经是我国第一部研究茶道的著作,其作者为“茶圣”( )。(分数:2.00)A.玄奘,孙思邈,陆逊B.虞世南,鉴真,陆绩C.欧阳询,

17、空海,陆机D.杨惠之,一行,陆羽 解析:10.以下关于韩愈思想的论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天命论道统说性情说否定神秘的天著名的无神论者(分数:2.00)A.B. C.D.解析:11.下列关于唐代涉外机构,全部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将作监鸿胪寺互市监市舶司 都护府(分数:2.00)A. B.C.D.解析:12.唐顺宗时,以王叔文、王怀为首的朝臣与宦官之间发生的冲突,称为( )。(分数:2.00)A.南衙北司之争B.党锢之祸C.甘露之变D.二王八司马事件 解析:13.我国产生最早的汇兑是( )。唐朝后期,由于城市和工商业的发展,在一些大城市里出现了专门代客商保管财务,并凭帖或信物,替存钱者支付

18、款项,以收柜租的( )。(分数:2.00)A.店肆,柜坊B.客栈,会子C.飞钱,柜坊 D.邸店,交子解析:14.结合历史史实,下列说法全部正确的是( )。唐朝时期,中国僧人不断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沟通两国文化,其中贡献最大的是鉴真唐代时,林邑、真腊、骠国都是与中国交往密切的南部国家撰写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印度半岛等国的历史、地理和中西交通的宝贵资料的僧人是法显撰写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书,记录了南亚许多国家的社会、文化和宗教状况,成为研究 7 世纪印度、巴基斯坦和南洋各国历史、地理可靠资料的是义净玄奘、义净西游和鉴真东渡,体现出唐文化的探求开放法显西游在玄奘之后不久

19、,而且比玄奘走的更远,还到过狮子国,从海路回来(分数:2.00)A.B.C.D. 解析:15.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全部不正确的是( )。五代当中在开封建都的王朝是后晋、后汉、后梁、后唐十国当中在南方的是南唐、北汉、吴、南平五代时期有名的“儿皇帝”是石敬瑭、李克用、李煜五代十国时期的统治者获取政权的最典型途径是通过北方少数民族的武力支持五代十国是一个习惯性称呼,特指一段历史时期,而不是某个朝代。(分数:2.00)A.B.C. D.解析:16.唐朝城市中的工商业区是( )。陆龟蒙秘色越瓷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 )。(分数:2.00)A.坊,黑陶B.肆,唐三彩C.勾栏,白瓷

20、D.市,青瓷 解析:17.下列说法中,全部不正确的是( )。禅宗是南印度僧人菩提达摩于北魏时期创立的一个佛教宗派,武则天时期分为南北两宗,南宗的创立者是神秀唐代宣扬中国古代有一个自尧、舜、禹、汤,中间经历文王、周公、孔子、孟子代代相传,直至其本人的“道统”的思想家是刘禹锡“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陈子昂唐朝出现传奇小说的根本原因是“瓦肆”的出现送子天王图、步辇图、游春图都是“画圣”吴道子的作品(分数:2.00)A.B.C. D.解析:18.唐朝初年,“控弦数十万,霸有西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分数:2.00)A.匈奴B.回鹘C.西突厥 D.东突厥解析:19.唐太宗时期的“安西

21、四镇”指的是( )。龟兹焉耆乐浪于阗疏勒安息(分数:2.00)A.B. C.D.解析:20.下列关于新罗对唐朝政治、文化的学习接受,论述有误的一项是( )。(分数:2.00)A.采用均田制 B.采用唐朝历法C.仿效唐朝政治制度改建行政组织D.采纳科举制解析:二、名词解释(总题数:8,分数:80.00)21.常平法,输籍法,输庸代役(分数:10.00)_正确答案:(常平法是刘晏的理财措施之一。见前一模拟的刘晏 词条。输籍法又称“输籍定样”,是隋朝制定户等和纳税标准的办法。隋文帝于开皇五年(585 年)采纳高频的建议,实行输籍法。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从轻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簿。由于所定

22、税额比世家大族对其佃客的剥削为轻,因此吸引佃客脱离世家大族的荫庇,成为国家编户,从而使政府掌握的纳税户口大为增加,加强了政府的经济实力,削弱了豪强地主的力量,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唐朝实行租庸调制,规定: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是为正役,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徭役,则每丁可按照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足二十天的数额以代役,这以绢、布折役的方法称作庸,也叫“输庸代役”。这种制度的推行,使得农民能有较多的时间进行生产,多少改善了农民的处境,对唐前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解析:22.常科、制举(分数:10.00)_正确答案:(唐代科举考试的两种形式。常科是每年

23、定期举行的考试,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道举、童子举等八科,其中以明经、进士两科最为重要。常举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 年)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制举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制举科目多临时设置,较重要的有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博学宏词科。平民百姓和官吏均可应试。制举不常举行,取人极少,在科举中不占重要地位。)解析:23.姓氏录(分数:10.00)_正确答案:(武则天为打击士族势力,于显庆四年(659 年),通过高宗下诏改修氏族志为姓氏录。新修的姓氏录把武氏家族列为第一等,下面按官职高低共分九等,无论祖上有无功德,门第是高是低,只要通过科考或军功升至五品

24、以上的官吏均可升高家族等级。这就进一步打破了士族与庶族的界限,对门阀制度的破坏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解析:24.南选,南诏(分数:10.00)_正确答案:(南选:是唐朝在江淮以南地区设置的一种特殊诠选制度,始于高宗朝,由武则天开创。唐朝时,因桂、广、黔等地可选任士人为官,但有时所选不当,于是朝廷就派郎官御史为选补使去选取适当人才。南选制度使得岭南、福建等边远地区的人才,得到了科举人仕的机会。南诏是中国古代乌蛮族在今云南地区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隋末唐初,乌蛮部落不断向洱海地区迁移,征服了白蛮,建立起六个奴隶制政权,互不统属,由于其首领称为诏,史称“六诏”。其中,蒙舍诏在最南边,故又称南诏。

25、唐朝大力扶持南诏,支持南诏进行统一战争。到南诏王皮逻阁时,渐次消灭其他各诏,建立了统一的南诏国,都太和城(今大理市南)。开元二十六年(738 年),唐玄宗册封皮逻阁为云南王,南诏进入全盛时期,大致据有今云南及四川、贵州的一部分,成为西南少数民族所建立的一个强大的地方政权。)解析:25.北庭都护府(分数:10.00)_正确答案:(长安二年(702 年),武则天在天山以北设置,是唐朝设在西域的最高统治机构。管辖天山以北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游牧地区。北庭都护府的设置,在较长时间内保证了西域的统一,为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与内地的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确保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对促进中西文化

26、交流和友好往来起了重要作用。)解析:26.薛延陀(分数:10.00)_正确答案:(薛延陀是铁勒的一支,是由薛、延陀两个部落联合而成的。突厥分裂后,铁勒诸族也大多一分为二,因此在东、西突厥汗国境内都有薛延陀部众。贞观二年(628 年),西突厥统叶护可汗死,国内大乱,薛延陀首领夷男率部落 7 万余家往附东突厥。为了拉拢夷男共同对付东突厥,贞观三年(629 年),唐太宗遣使册封他为真珠毗伽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后,薛延陀汗国迅速壮大,发展为漠北的一大势力。贞观十九年(645 年),夷男死,其子多弥可汗立,暴虐无道,部众不服,遂至骚乱。贞观二十年,回纥酋长吐迷度攻杀多弥可汗及其宗族,唐军乘机进兵,消灭了

27、薛延陀的残余力量。)解析:27.柜房、飞钱,和籴、和市(分数:10.00)_正确答案:(由于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在一些大城市中出现了柜房和飞钱。柜房,又称“僦柜”,经营的业务是代客商保管财物,并凭帖或信物,替存钱者支付款项,以此收取柜租。柜房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飞钱,又称“便换”,是我国产生的最早的汇兑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于唐宪宗时期,办法是:商人在京城把钱交给地方某道设在长安的进奏院,或者交给某军府、某使节、某富家,凭文券再到指定地方取现钱,这样就解决了长途搬运大量铜钱的困难。柜房和飞钱,都是商业发展、交易繁荣的产物。它们的产生,减少了支付钱币的麻烦,避免了携带重金走远路的危险,促进了商品经

28、济的发展。和籴、和市是唐政府剥削人民的手段,指政府以它制定的价格购买人民手中的粮食或布绢等物。唐后期,政府制定的价格往往低于市场物价,也多采取强买手段,剥削于人。和籴、和市的东西,政府多不给钱,或只给很少的钱,这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解析:28.禅宗,华严宗,法相宗,天台宗(分数:10.00)_正确答案:(禅宗:禅的意思是静坐沉思,称为“坐禅”或“禅定”,禅宗之名即因此而得。相传禅宗由南印度僧人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于北魏时期。到武则天时,禅宗内部发生分化,分为慧能的南宗与神秀的北宗。神秀主张通过长期苦修,排除杂念,然后才能渐悟成佛。慧能主张人们要想成佛,不必去习诵烦琐的佛经,也不必长期修行,只

29、要向自己心中寻求就可以了,只要在一刹那问领悟到净土就在自己心中,即可顿悟成佛。南宗的主张简单速成,最后战胜了北宗,慧能取得了禅宗法嗣六祖的地位,南宗成为禅宗正宗,到唐末五代时,慧能的禅宗几乎取代了佛教其他各派,垄断了佛坛。华严宗:创立人是武则天时期的法藏,以崇奉华严宗而得名,主要是通过论证所谓“尘是心缘,心为尘因。因缘和合,幻相方生”,以及“法界缘起法”,宣称客观世界是依赖于主观世界而存在的。法相宗:由玄奘创立于贞观年间。它的主要内容是“穷究万法之性相”,故名“法相宗”。以论证“万法唯识”、“心外无法”为宗旨,又称“唯识宗”。它崇奉的主要佛经是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和唯识二十论,主张宇宙万物皆由

30、“识”(精神本体)幻化而成。天台宗:创立人是陈隋间的智颤。它崇奉的主要佛经是法华经,故又名“法华宗”。此宗宣传一切“皆由心生”,世界本性是空无的,故亦名“空宗”。它的基本理论为止观论、三谛圆融论和无情有性说。)解析:三、史料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60.0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投降之将而升授节钺,固益启割据之野心;杀其主将而即予留后,更昭示威信之扫地。顾唐廷处置方镇,一若舍此而外别无良法者,故其祸愈演而愈烈。岑仲勉隋唐史材料二: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乱人承之,遂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廷。效战国肱髀相依,以土地传子孙,胁百姓,加锯其颈,

31、利怵逆汗,遂使其人自视犹羌狄然。一寇死,一贼生,讫唐亡百余年,卒不为王土。当其盛时,蔡附齐连,内裂河南地为合从,以抗天子。新唐书藩镇魏博列传序材料三:河北社会通常情态,其尚攻战而不崇文教,质言之,即渐染胡化深而汉化浅也。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材料四:五胡乱华之际,胡酋尚受中国教育,尚知爱中国文化,尚想造出一个像样的政府,自己做一个像样的帝王。彼等尚能用一辈中国留在北方的故家大族,相与合作。唐代的藩镇,其出身全多是行伍小卒,本无教育,亦无野心,并不懂如何创建像样的政治规模,只是割据自雄。因其辖地之小,故不感觉要政治人材,更不感觉要文化势力。如是,则大河北岸从急性的反抗中央病,变而为慢性的抵御文化

32、病。从此以下的北方中国,遂急激倒退,直退到在中国史上变成一个不关重要的地位。这全是一百五十年武人与胡人兵权统治之所赐。钱穆国史大纲请回答:(分数:30.00)(1).材料一、二说的是什么史实?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混乱局面?(分数:10.00)_正确答案:(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禄山、史思明与郭子仪等唐军、颜真卿等地方武装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武装争斗。)解析:(2).陈寅恪所说的是什么文化?(分数:10.00)_正确答案:(河北受胡人影响很大,胡化痕迹明显。)解析:(3).钱穆提到的五胡乱华是哪个时期的事件?前因后果是什么?(分数:10.00)_正确答案:(五胡乱华。五胡是南北朝永嘉之乱后,

33、五个北方少数民族长期掠夺、侵犯中原地区,对中原地区形成了巨大威胁。)解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初赋敛之法日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杨)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人。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三十税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

34、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资治通鉴卷 226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材料二: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论两税之弊须有厘革材料三:两税之法,乃取暂时法外之法,收入于法之中。王夫之读通鉴论卷 24材料四:两税法(一)化繁为简,(二)引偏于均,(三)防杜逃户,(四)征及行商,从经济政策观之,总比租庸调为更进一步。所惜当日定制未尽周密,估资产后既以钱、物定税,而临时又折征杂物,色目颇殊,是则更启吏胥高下其手之弊矣。若复正供以外,复巧立名目,违法滥征此非杨炎之过也。两税五利:1税制简单。2合于租税

35、依负担能力之原则。3合于租税普及之原则。4用货币纳税为税法之进化。5因出制入符合财政学理。斯皆持平之论。岑仲勉隋唐史回答问题:(分数:30.00)(1).以上材料提及的唐代赋税制度是什么?简述这些制度的背景、内容。(分数:15.00)_正确答案:(唐代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唐中后期,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大量逃亡,使得唐政府系之于丁身的租庸调制无法维持了。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唐政府先后出台了许多新的税收项目,使赋税制度越来越混乱。为了整顿赋税制度的这种混乱局面,保障中央政府获取足够的税收以应付安史之乱后的新形势,唐德宗建中元年(780 年),在宰相杨炎的建议和推动下,唐王朝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重大调

36、整在继承先前地税和户税征收精神的前提下,废止已陷入困境中的租庸调制,改行统一按每户的实有田亩和资产征税,每年分夏秋两次缴纳,是为“两税法”。主要内容:取消租庸调及各项杂税的征收,保留户税和地税。“量出以制人”,政府先预算开支以确定赋税总额。实际上,唐王朝以大历十四年(779 年)各项税收所得钱谷数,作为户税、地税的征收总额分摊于各州;各州则以大历年间某年所收最多钱谷总数,作为征收总额分摊于各地。因此,两税征收在全国没有统一的标准。户税依据每户资产的多寡分九等征钱,户等高的征钱多,户等低的征钱少。不过,户税在征收时大部分钱要折算成绢帛,征钱仅是很少的一部分。地税按田亩征收谷物。纳税的田亩以大历十

37、四年的垦田数为准。对不定居的行商按三十分之一征税(后改为十分之一),使其数额与定居的人负担大致均等。无论户税和地税,均按夏秋两季征收,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限十一月纳毕。因为夏秋两征,故名两税法。)解析:(2).请列举隋唐时期其他重要政治、经济制度。(分数:15.00)_正确答案:(隋唐时期的其他重要制度有: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征兵制,三省六部制,科举、铨选与考课,律令格式等。)解析:四、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120.00)29.论述文景之治、开皇之治、贞观之治中,措施和效果有哪些异同点。(分数:40.00)_正确答案:(文景之治:西汉初年,为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汉

38、文帝、汉景帝先后执行“休养生息”政策,为以后国力强盛,反击匈奴等做了准备。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所统治的开皇年间,史称“开皇之治”。隋文帝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开国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完成了统一大业,并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巩固了统一,强化了中央集权,开创了一个繁荣安定的社会局面。他总结了历代帝王“未有奢华而得长久者”的教训,倡导并力行节俭,使得节俭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贞观之治: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大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的辅佐下,以隋亡为鉴戒,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治国措施,使得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思想文化繁荣、国力日益强大、民族关系缓和、中外友好往来增多。史称“贞观之治”。请考生自己总结。)解析:30.试比较汉朝、唐朝、清朝开国初期,在加强中央集权和缓和内外民族矛盾上的做法。(分数:40.00)_正确答案:(汉朝的中央集权和休养生息,唐代的租庸调制和吐蕃和亲,清朝的以汉治汉、文字狱和屠城等。请考生自己总结。)解析:31.请说明宦官专权、安史之乱、靖康之耻分别对汉代、唐代、宋代政权的影响。(分数:40.00)_正确答案:(宦官专权导致了西汉衰败,王莽篡权和绿林、赤眉起义,导致了东汉腐败、朝廷卖官,民不聊生,黄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