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隋唐五代练习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490147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隋唐五代练习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隋唐五代练习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隋唐五代练习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隋唐五代练习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隋唐五代练习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隋唐五代练习试卷 3及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少数民族首领的封号有误的是 ( )。 ( A)靺鞨 大祚荣 震国王 ( B)南诏 皮逻阁 云南王 ( C)靺鞨 大祚荣 渤海郡王 ( D)回纥 骨力裴罗 怀仁可汗 2 开元十四年,唐政府在黑水靺鞨设立了 ( )。 ( A)黑水都督府 ( B)安西都护府 ( C)北庭都护府 ( D)西域都护府 3 8世纪中期,控制东自黑龙江 ,西到阿尔泰山广大地区的民族是 ( )。 ( A)蒙古 ( B)契丹 ( C)突厥 ( D)回纥 4 以下不属于柳宗元

2、哲学思想的是 ( )。 ( A)否定神秘的天 ( B)天人不相予说 ( C)批判鬼神迷信 ( D)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 5 以下关于韩愈思想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 )。 天命论 道统说 性情说 否定神秘的天 ( A) ( B) ( C) ( D) 6 禅宗是南印度僧人菩提达摩于北魏时期创立的一个佛教宗派,武则天时 期分为南北两宗,南宗的创立者是 ( )。 ( A)玄奘 ( B)慧能 ( C)弘忍 ( D)神秀 7 宣扬中国古代有一个自尧、舜、禹、汤,中间经历文王、周公、孔子、孟子代代相传,直至其本人的 “道统 ”的唐代著名思想家是 ( )。 ( A)刘知几 ( B)刘禹锡 ( C)柳宗元 ( D

3、)韩愈 8 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著作是 ( )。 ( A)通典 ( B)史通 ( C)文史通议 ( D)文心雕龙 9 我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专史是 ( )。 ( A)史通 ( B)通志 ( C)文献通考 ( D)通典 10 “初唐四杰 ”指的是 ( )。 王勃 王维 卢照邻 杨炯 骆宾王 ( A) ( B) ( C) ( D) 11 唐朝出现传奇小说的根本原因是 ( )。 (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 B)文学表达形式的多样化 ( C) “瓦肆 ”的出现 ( D)宫廷腐朽生活的需要 12 以下作品属于 “画圣 ”吴道子的是 ( )。 ( A)清明上河图 ( B)步辇图 ( C)送子天王

4、图 ( D)游春图 13 在唐代有 “塑圣 ”之称的是 ( )。 ( A)杨惠之 ( B)虞世南 ( C)欧阳询 ( D)吴道子 14 最早测量子午线的长度,并主持修订了当时最先进历法大衍历的是僧人( )。 ( A)玄奘 ( B)一行 ( C)鉴真 ( D)空海 15 茶经是我国第一部研究茶道的著作,其作者为 “茶圣 ”( )。 ( A)王祯 ( B)孙思邈 ( C)贾思勰 ( D)陆羽 16 下列关于唐代涉外机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 将 作监 鸿胪寺 互市监 市舶司 ( A) ( B) ( C) ( D) 17 下列关于新罗对唐朝政治、文化的学习接受,论述有误的一项是 ( )。 ( A

5、)采用均田制 ( B)采用唐朝历法 ( C)仿效唐朝政治制度改建行政组织 ( D)采纳科举制 18 李白哭晁卿衡诗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色愁云满苍梧。 ”该诗中的 “晁卿 ”指的是 ( )。 ( A)橘逸势 ( B)空海 ( C)吉备真备 ( D)阿倍仲麻吕 19 唐朝时期,中国僧人不断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沟通两国文化,其中贡献最大的是 ( )。 ( A)空海 ( B)义净 ( C)玄奘 ( D)鉴真 20 下列关于唐代与中国交往密切的南部国家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林邑 真腊 骠国 波斯 ( A) ( B) ( C) ( D) 21 撰写大唐西域记,成

6、为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印度半岛等国的历史、地理和中西交通的宝贵资料的僧人是 ( ) ( A)义净 ( B)玄奘 ( C)法显 ( D)鉴真 22 撰写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书,记录了南亚许多国家的社会、文化和宗教状况,成为研究 7世纪印度、巴基斯坦和南洋各国历史、地理可靠资料的是 ( )。 ( A)义净 ( B)法显 ( C)鉴真 ( D)玄奘 23 玄奘、义净西游和鉴真东渡,体现出唐文化的什么特征 ?( ) ( A)探求开放 ( B)泽被东西 ( C)博大精深 ( D)宗教色彩 24 五代当中唯一不在开封建都的王朝是 ( )。 ( A)后晋 ( B)后汉 ( C)后梁 ( D)后

7、唐 25 十国当中唯一在北方的是 ( )。 ( A)南唐 ( B)北汉 ( C)吴 ( D)南平 26 “五代十国 ”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其中五代不包括 ( )。 ( A)后蜀 ( B)后唐 ( C)后汉 ( D)后周 27 五代时期有名的 “儿皇帝 ”是 ( )。 ( A)石重贵 ( B)石敬瑭 ( C)刘知远 ( D)李克用 28 五代十国时期的统治者获取政权的最典型途径是 ( )。 ( A)通过所控制的藩镇武装 ( B)通过北方少数民族的武力支持 ( C)领导发动农民起义 ( D)通过控制朝政发动政变 二、名词解释 21-28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80分。 29 三省六部制度

8、 30 上考课 31 府兵制 32 输籍法 33 开皇之治 34 玄武门之变 35 贞观之治 36 封驳、涂归、画敕 37 唐律疏议 38 折冲府 39 番上 40 六学二馆 41 常举、制举 42 诠试 43 南选 44 政事堂 45 输庸代役 三、简答题 31-34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120分。 46 分析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及 其影响。 47 试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 48 评述两税法实行的原因、内容及意义。 49 试述唐后期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及危害。 隋唐五代练习试卷 3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

9、题目要求的。 1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2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3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4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5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6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7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8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9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10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11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12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13 【正确答案】 A 【知

10、识模块】 隋唐五代 14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15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16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17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18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19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20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21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22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隋唐 五代 23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24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25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2

11、6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27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28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二、名词解释 21-28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80分。 29 【正确答案】 隋唐时期中央政权的主要机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 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是中央最高政务机构;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分别负责官吏任免考核、户口赋税、礼仪、军政、刑法、工程营造等各方面事务。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当然的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它将相权一分为三,对加强中央集权起到了积

12、极的作用。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30 【正确答案】 地方官员每年年终到中央汇报工作称为 “上考课 ”,又称为 “朝集 ”。隋朝的地方大小之官,都由吏部任命。而且县佐须用别郡人,使地方豪强不得把持本地政务。地 方官每年年终都要到中央 “上考课 ”。中央也经常派遣使者巡察地方政绩。这些措施有利于整顿吏治和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31 【正确答案】 府兵制创始于西魏、北周时期。当时的府兵是职业兵,兵士皆人军籍,不属州县地方管辖,家属亦随营居以编为军户,不属民户。开皇十年(590),隋文帝改革府兵制,令军人除原有军籍隶属军府外,又与家属都属州县,编入民籍,与一般民户同样依均田

13、令分得田地。军人有较稳定的家庭生活,平时生产,每年轮番应征宿卫。这样就使府兵制与均田制相结合,形成了兵农合一的新制度。 唐太宗时期,府兵制发展到极盛期,于全国各地设置折冲府。统军改称折冲都尉,别将为果毅都尉,府兵平时耕种,战时出征,这样就减少了国家的军费开支,又防止了将帅手握重兵、专权跋扈的弊病。唐玄宗时期,府兵制遭到破坏,代之而起的是募兵制。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32 【正确答案】 又称 “输籍定样 ”,是隋朝制定户等和纳税标准的办法。隋文帝于开皇五年 (585)采纳高频的建议,实行输籍法。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从轻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簿。由于所定税额比世家大族对其佃客的剥削为

14、轻,因此吸引佃客脱离世家大族 的荫庇,成为国家编户,从而使政府掌握的纳税户口大为增加,加强了政府的经济实力,削弱了豪强地主的力量,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33 【正确答案】 隋文帝杨坚所统治的开皇年间,史称 “开皇之治 ”。隋文帝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开国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完成了统一大业,并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巩固了统一,强化了中央集权,开创了一个繁荣安定的社会局面。他总结了历代帝王 “未有奢华而得长久者 ”的教训,倡导并力行节俭,使得节俭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34 【正确答案】 玄武门之变是唐初李世民兄弟争夺皇位

15、继承权的政变。唐高祖李渊称帝后,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封秦王。但在建立唐朝的过程中,李世民战功卓越,大大威胁了李建成的地位。太子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拉拢四弟李元吉共同对付李世民。双方结党营私,斗争愈演愈烈。武德九年 (626)六月四日,李世民先发制人,设伏于宫城北门玄武门,将一同参加早朝的李建成、李元吉射杀,并挟持了唐高祖,发动政变夺权,史称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之后,李渊被迫交出实权,李世民正式即位,是为唐 太宗。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35 【正确答案】 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大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的辅佐下,以隋亡为鉴戒,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军

16、事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治国措施,使得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思想文化繁荣、国力日益强大、民族关系缓和、中外友好往来增多。史称 “贞观之治 ”。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36 【正确答案】 三省六部制在运作过程中的一些具体规定。中书省拟好诏令后,转门下省。门下省若发现中书省所拟诏令有违失,可以驳正,封还中书省重拟。即所谓 “封驳 ”。门下省属官给事中甚至有权在中书省所拟的诏令上进行涂改,驳归中书省重写,此称 “涂归 ”。中书省所拟诏令经门下省审议合格后,由侍中向皇帝进呈“画敕 ”,表示认可。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37 【正确答案】 唐朝刑律及其注疏的合编。高宗时,命

17、长孙无忌等人以武德律、贞观律为蓝本,修成永徽律,永徽三年 (652),又对永徽律做了具体解释,撰成疏议 30卷,永徽四年,疏议附于律文之后正式颁行,形成流传至今的唐律疏议。唐律共 12篇, 502条,贯穿着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基本精神。 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对后世及周边国家封建法律的修订都具有重大影响。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38 【正确答案】 折冲府又称兵府、军府,是唐朝府兵的基本单位。折冲府由折冲都尉和果毅都尉统领,折冲府下有团,每团 200人,设有校尉;团下有旅,每旅100人,设有旅正;旅下有队,每队 50人,设有队正;队下有火,每火 10人,设有火长。折冲府有上、中

18、、下三等之分,上府六团,中府五团,下府四团。开元时全国设置的折冲府达到 634个,总兵力 68万人。折冲府在设置上贯彻 “内重外轻 ”的指导思想。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39 【正确答案】 府兵制建立在均田制之上,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府兵由均田制下的农民充任,府兵的经常性任务是轮番到京城宿卫,叫做 “番上 ”。每番皆为一个月, “番上 ”的次数按距离京师的远近而不同。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40 【正确答案】 唐朝的官学系统。六学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隶属于国子监,置博士、助教以教授生徒。二馆指弘文馆和崇文馆,弘文馆隶属于门下省,崇文馆隶属东宫,各置学士以教授生徒。

19、【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41 【正确答 案】 唐代科举考试的两种形式。常举是每年定期举行的考试,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道举、童子举等八科,其中以明经、进士两科最为重要。常举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736)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 制举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制举科目多临时设置,较重要的有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科等。平民百姓和官吏均可应试。制举不常举行,取人极少,在科举中不占重要地位。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42 【正确答案】 诠试是在科举考试通过后,正式人仕之前吏部举行的一次考试。内容有:身,指体貌丰伟;言,指言辞辩证

20、;书,指书法遒美;判,指文理优长。四事皆可,则先以德行取,德行相同,则先取才能。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43 【正确答案】 南选是唐朝在江淮以南地区设置的一种特殊诠选制度,始于高宗朝,由武则天开创。唐朝时,因桂、广、黔等地可选任士人为官,但有时所选不当,于是朝廷就派郎官御史为选补使去选取适当人才。南选制度使得岭南、福建等边远地区的人才,得到了科举人仕的机会。 【知识模块】 隋 唐五代 44 【正确答案】 政事堂是唐初宰相 (三省长官 )议事之所。始设于门下省,后又迁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十一年 (723),又改政事堂之名为 “中书门下 ”,作为宰相的办事机构,这时, “中书门下 ”不仅有决策权

21、,还对尚书六部进行对口领导,掌握了一部分行政权力。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45 【正确答案】 以绢、布折役的方法称为 “输庸代役 ”。唐朝实行租庸调制,规定: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是为正役,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徭役,则每丁可按照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足二十天的数额以代役,这称 作庸,也叫 “输庸代役 ”。这种制度的推行,使得农民能有较多的时间进行生产,多少改善了农民的处境,对唐前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三、简答题 31-34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120分。 46 【正确答案】 安史之乱的发生原因有多个方面,它是各种社会

22、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等等。 第一,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 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均田制被破坏,均田农民失去上地成为流民。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从开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第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导致安史之乱发生的直接原因。唐玄宗后期,奸佞人物李林甫出任宰相达十九年之久。他在职期间排斥异己,培植党羽,继他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只

23、顾徇私误国,他公行贿赂,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 安禄山之间的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此外,西北派军阀哥舒翰与东北派军阀安禄山之间,也素有裂隙。内外交错,使唐玄宗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君与臣、文臣与武将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第三,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隋唐以来,河北北部幽州一带杂居着许多契丹人、奚人,唐太宗打败突厥以后,又迁徙了许多突厥人在这一带居住。他们的习尚与汉人不同,互相歧视,安禄山正是利用这点拉拢当时的少数民族上层作为反唐的亲信。 第四,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则是促成安史之乱爆发的最为重

24、要的因素。由于唐后期均田制和府兵制的破坏,从唐玄宗时起便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这些招募来的职业军人受地方军阀的收买笼络,和将领形成一种特殊的盘根错节、牢不可分的关系。加之,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而中央军则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太差,平时毫无作战准备,打起仗来不堪一击。地方军阀的日益强大,与中央政权矛盾日深,到天宝末年,终于爆发成为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的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具体地说,是唐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斗争。安史之乱的首领们 虽曾利用了人民对唐王朝的反抗情绪以及民族矛盾等因素,然而这并不能影响这次叛乱的根本性质

25、。另一方面,在战乱中,由于安史叛军对人民的残暴行径,曾引起了常山 (今河北正定 )太守颜呆卿、平原 (今山东德州 )太守颜真卿以及张巡、许远等的反抗斗争,这些局部地区的反暴政斗争虽是正义的,但同样也丝毫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安史之乱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其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点: 第一,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全国的户数急剧减少,特别是北方黄河流域所受破坏最重,一片荒凉,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 北方的经济衰落了,而江淮地区未直接受到安史兵祸。所以,从此之后,南方经济的发展日益超过北方,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了。 第二,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此后,实际上统一

26、的中央王朝已经无力再控制地方。安史余党在北方形成藩镇割据,各自为政,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力量。后来,这种状况遍及全国,安史乱起,唐王朝分崩离析。 第三,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最后迫使农民不得不举兵起义,形成唐中叶农民起义的高潮。在方镇统治下的人民,也遭受着 “暴刑暴赋 ”, 生活十分悲惨。 第四,安史之乱也使唐王朝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安禄山乱兵一起,唐王朝将陇右、河西、朔方一带重兵皆调遣人内地,造成边防空虚,西边吐蕃乘机而入,尽得陇右、河西走廊,安西四镇随之全部丧失。此后,吐蕃进一步深入,唐政权连长安城也保不稳了。唐王朝从此内忧外

27、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总而言之,安史之乱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乱后,统一、繁荣、强盛的统治局面成为过去,唐王朝开始走上下坡路。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47 【正确答案】 白天宝元年 (742)到元和十五年 (820)的 ?9年间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变时期。这期间爆发了安史之乱,形成了藩镇割据;宦官势力滋长,并干预朝政。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唐玄宗后期政治的腐败。唐玄宗后期深居宫中,怠于政事,只图安逸享乐,朝政非常腐败。他任奸弃贤,相继以奸邪佞人李林甫和杨国忠为宰相,掌握实权。李林甫妒贤嫉能,擅权跋扈,而杨国忠凭借外戚之势,更加专权骄横,朝政在他们的把

28、持下变得十分黑暗。玄宗还任用韦坚等聚敛能手大肆搜刮,征收高额的租税。苛政暴敛加剧了广大人民的苦难,社会矛盾逐步激化。 第二, 安史之乱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力量。天宝十四年 (755)十一月,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与平卢兵马使史思明,率 15万众,号称 20万,反叛于范阳 (今河北涿县 ),至广德元年 (763),史思明之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方被平定。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唐朝的中央集权大大削弱,唐王朝分崩离析。 第三,藩镇割据威胁到了唐中央政府的统治。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为求得暂时苟安,唐代宗措置失当,任命地方节度使,保存了相当大的离心势力。

29、在平叛过程中,朝廷还对内地掌握兵权的刺史多 加节度使称号,造成了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严重局面。多数藩镇在其割据地区实行暴虐统治,与中央相抗衡。藩镇割据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连续不断的战争,严重地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第四,宦官专权造成了朝政的腐败。唐朝初年,宦官只管宫廷内部事务,唐太宗时有宦官不干预政事的规定。玄宗后期怠于政事,宦官逐步参政。肃宗以宦官李甫国专掌禁军。代宗时宦官担任内枢密使一职,执掌机要。德宗时以宦官统率禁军。宦官掌握了中央禁军军权后,地位愈加巩固,权势愈加膨胀,连皇帝的废立生杀也操纵在他们手中。宦官专权的局面最终形成。宦官 专权威胁到了皇权,也引起了朝臣的反对。皇帝和朝臣

30、不甘心受宦官支配,常常爆发反宦官的斗争。顺宗时发生了“二王八司马 ”事件,结果以反宦官专权的失败而告终。宦官专权造成了朝政的腐败,使唐朝的统治力量进一步被削弱。 第五,朋党之争更加加剧了唐朝后期政治的腐败,其中斗争最为激烈的是发生在宪宗元和三年 (808)的牛李党争。牛李党争是历史上士族地主与庶族地主之间斗争的继续。唐朝后期,一部分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已发生质的变化,他们已掌握了大权,早已压倒处在没落之中的士族地主,并已转化成社会上的腐朽势力。由于没落的士族地 主和掌权的部分庶族地主都是当时的腐朽势力,所以无论谁掌握政权,都不可能较大地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两党在勾心斗角中,都勾结宦官作为后台,与

31、宦官同流合污,致使唐后期的政治更加腐败。 第六,均田制的破坏与田庄经济的发展,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使这一时期国家的经济实力大为削弱。唐代均田制对贵族官僚授田的规定不仅更加详备,而且数额很高,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也进一步放松,这就给土地兼并的进行提供了方便,使得地主土地所有制迅速发展,并最终破坏了均田制。到玄宗时,各类田庄蓬勃发展,造成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并且由于田庄主 对庄客、雇农进行残酷的剥削压迫,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此外,唐玄宗时期废除了府兵制,实行募兵制。京师宿卫兵士都由招募而得,初期能够注重军事训练,有一定的战斗力。但到天宝年间多招募一些市井无赖充当,使得中央军队很快地堕落腐化。边

32、镇的戍兵也实行招募制,他们由边地将帅长期统率,逐步形成了将帅专兵的局面。由于玄宗穷兵黩武,喜立边功,使得边防重镇的军事实力迅速增强,威胁到唐中央的统治。 综上,唐政府白天宝年间开始走向下坡路,在这期间,虽有无数伟大的人来挽救,但专制日甚,朋党日兴,士族日衰,藩镇日盛,民族 活力日失,逐渐地走向衰亡。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48 【正确答案】 原因:唐中后期,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大量逃亡,使得唐政府系之于丁身的租庸调制无法维持了。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唐政府先后出台了许多新的税收项目,使赋税制度越来越混乱。为了整顿赋税制度的这种混乱局面,保障中央政府获取足够的税收以应付安史之乱后的新形势,唐德宗

33、建中元年 (780),在宰相杨炎的建议和推动下,唐王朝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重大调整 在继承先前地税和户税征收精神的前提下,废止已陷入困境中的租庸调制,改行统一按每户的实有田亩和资 产征税,每年分夏秋两次缴纳,是为 “两税法 ”。 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有: 取消租庸调及各项杂税的征收,保留户税和地税。 “量出以制人 ”,政府先预算开支以确定赋税总额。实际上,唐王朝以大历十四年(779)各项税收所得钱谷数,作为户税、地税的征收总额分摊于各州;各州则以大历年间某年所收最多钱谷总数,作为征收总额分摊于各地。因此,两税征收在全国没有统一的标准。 户税依据每户资产的多寡分九等征钱,户等高的征钱多,户等低的征钱少

34、。不过,户税在征收时大部分钱要折算成绢帛,征钱仅是很少的一部分。 地税按田亩征收谷物。纳税 的田亩以大历十四年 (779)的垦田数为准。 对不定居的行商按三十分之一征税 (后改为十分之一 ),使其数额与定居的人负担大致均等。 无论户税和地税,均按夏秋两季征收,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限十一月纳毕。因为夏秋两征,故名两税法。 意义:两税法的实施是一项有着重要意义的改革。首先,租庸调制 “以丁身为本 ”,政府对租调的征敛,主要依据是丁身;两税法则主要依据土地多少而征税。两税中的地税按田亩交纳,户税虽说依据资产多寡分等交纳,但田亩是资产中的重要内容,所以,户税实际上也主要是依据土地交纳的。这种变化的主要

35、原因是均 田制被破坏之后,土地占有情况愈来愈不均,于是舍人税地就成为税制发展的必然趋势。舍人税地也意味着唐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减弱。其次,租庸调制之下,不管是田连阡陌的权要富室之家,还是仅占有少量土地的均田农户,他们向政府的交税都按丁交纳,每丁的负担完全一样,这是极不合理的。两税法推行后,资产少者纳税少,资产多者纳税多。没有土地而租种他人土地的人,就只交户税,不交地税。这样,就多少改变了贫富负担不均的现象。再次,租庸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流亡客户因为不在当地受田,所以既不编人户籍,也不纳税。两税法规定无论主户、客户 ,均按田亩资产多寡交税,而且贵族官僚、富商地主也得交纳,从而极大地扩大了纳税

36、面,即使政府不增加税率,也会大大增加收入。 但是,两税法也存在着许多弊端: 两税法实行后,土地兼并由于不再受任何限制而发展得越发严重; 由于政府长期不调查资产,不检查户口等,造成负担不均; 两税法规定 “量出制入 ”,致使税额不断增加,且后来除两税之外,又增加了许多苛捐杂税; 两税法规定户税钱要折合成绢帛缴纳,后来,由于货币不足,出现了 “钱重物轻 ”的现象,致使纳税者的实际负担增加。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49 【正确答 案】 唐后期,特别是安史之乱之后,中央集权大大削弱,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其原因有: 第一,唐睿宗时期,朝廷为了加强对边地的统治,防范吐蕃、回纥的进扰,开始派节度使领兵

37、屯边。这些节度使及其军队,称为 “方镇 ”或 “藩镇 ”。玄宗以后,府兵制废弛,藩镇军十改为招募,长期戍边,不再更代。在节度使的统领下,边兵们一面戍防,一面屯田生产,他们的家属也随军迁到边镇落户。这样一来,原来只管军事的节度使,逐渐把辖区内的军事、财政、民政大权集于一身,成为独霸一方的封建军阀。 第二,唐朝中央的政治自玄宗后期开始每况愈 下。玄宗时,李林甫和杨国忠相继当宰相,两人执政二十多年,胡作非为,搞得朝政腐败不堪。当时,各地藩镇的总兵力已膨胀到四十多万人,中央禁军却只有十二万人,还多是雇来凑数的商贩、游民,根本不能打仗。在这种内轻外重的畸形局面之下,藩镇割据已是不可避免了。 第三,安史之

38、乱平定之后,唐朝无力彻底消灭 “安史 ”余部,只得任命 “安史 ”降将为节度使。在平叛过程中,内地掌兵的刺史也被加以节度使的称号,从而增设了大批节度使。其中,尤以卢龙节度使李怀仙、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承德节度使李宝臣势力最强,史称 “河北三镇 ”或 “河朔三镇 ”。以后,在山东、河南、江淮、关中等地都设有节度使,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危害: (1)藩镇割据时期,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由于藩镇和唐中央以及藩镇之间,都存在着矛盾,所以他们之间的斗争不断。如德宗朝的 “四镇之乱 ”、宪宗朝的“淮西之乱 ”,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阻碍了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2)由于藩镇势力的强大,形成与中央相抗衡的力量,严重威胁到中央政府的统治,为了削弱藩镇势力,唐朝廷也在缩小了的地盘内变本加厉地掠夺人民。 9世纪初年,江南只有一百四十万民户,却要负担唐朝八 十多万军队的粮饷,历史上称之为 “两户养一兵 ”。 (3)各镇军阀在辖区内横征暴敛,搜刮百姓,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藩镇割据的局面延续了一百五十多年。唐朝灭亡以后,割据局面又进而演为五代十国的分裂和混战。 【知识模块】 隋唐五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