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1322.85-2019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85部分:地热矿泉水企业.pdf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1476327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DF 页数:59 大小:1.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 T 1322.85-2019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85部分:地热矿泉水企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DB11 T 1322.85-2019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85部分:地热矿泉水企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DB11 T 1322.85-2019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85部分:地热矿泉水企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DB11 T 1322.85-2019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85部分:地热矿泉水企业.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DB11 T 1322.85-2019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85部分:地热矿泉水企业.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13.100 C 65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322.852019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85部分:地热矿泉水企业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ade assessment of work safety Part 85: Geothermal and mineral water enterprise 2019 - 09 - 26发布 2020 - 04 - 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 1322.85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评定内容 . 1

2、3.1 基础管理要求 . 1 3.2 场所环境 . 1 3.3 生产设备设施 . 2 3.4 特种设备 . 2 3.5 公用辅助用房及设备设施 . 3 3.6 用电 . 3 3.7 消防 . 3 3.8 危险化学品 . 3 3.9 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 . 3 3.10 劳动防护用品使用 . 3 3.11 操作人员行为规范 . 3 4 评定细则 . 4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一级否决条款 . 5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基础管理要求指标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 . 6 附录C(规范性附录) 场所环境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 . 18 附录D(规范性附录) 生产设备设施要素的安全生

3、产等级评定细则 . 21 附录E(规范性附录) 特种设备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 . 23 附录F(规范性附录) 公用辅助用房及设备设施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 . 26 附录G(规范性附录) 用电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 . 28 附录H(规范性附录) 消防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 . 44 附录I(规范性附录) 危险化学品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 . 51 附录J(规范性附录) 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 . 52 附录K(规范性附录) 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 . 53 附录L(规范性附录) 操作人员行为规范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 .

4、55 DB11/T 1132.852019 II 前 言 DB11/T 1322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分为若干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安全生产通用要求; 第3部分:加油站; 第85部分:地热矿泉水企业; 本部分为DB11/T 1322的第8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北京市应急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中安益生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北京市劳动防护科学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栾兴华、叶宏宇、杨晓敏、李公海、姚卫华、谢鹏、汤仁锋、谢昱姝、张蓓、 宋冰雪。 DB11/T 1132.85201

5、9 1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85部分:地热矿泉水企业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地热、矿泉水企业安全生产等级评定内容和评定细则。 本部分适用于地热、矿泉水企业安全生产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 GB/T 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 16330 饮用天然矿泉水厂卫生规范 GB/T 29510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基本要求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1 锅炉房设

6、计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A 1131 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 DB11/T 1322.1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 DB11/T 1322.2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2部分:安全生产通用要求 3 评定内容 3.1 基础管理要求 基础管理要求应符合DB11/T 1322.2的规定。 3.2 场所环境 3.2.1 厂区布置 厂区建筑物、车间及仓库环境应符合GB 50016、GB 50057、GA 1131和GB 16330的规定。 3.2.2 作业区域 3.2.2.1 对可能存在烫伤、有毒、爆炸等危害介质(如水、蒸汽、硫化氢、可燃气体等)的作业区域,

7、 应根据地热资源勘查与评价内容结合实地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3.2.2.2 矿泉水的包装、贮存应符合GB 8537和GB 16330的规定。存货区域的货物应定置、整齐、平 稳摆放,现场宜设置摆放范围标识线,且摆放高度不应超过2 m。 3.2.2.3 机动车停放应设置停车标识线,且在标识线内停放。非机动车应集中停放。 3.2.2.4 操作区域的地面与路面应平坦,无积油、无积水和绊脚物。 DB11/T 1132.852019 2 3.3 生产设备设施 3.3.1 一般要求 3.3.1.1 不应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3.3.1.2 设备设施的适当位置或附近应悬挂

8、安全操作规程。 3.3.1.3 应对设备设施进行投用前检查与确认。 3.3.1.4 应对设备设施的运行进行监控,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3.3.1.5 设备设施应满足其所在区域安装布局要求。 3.3.1.6 设备设施的危险部位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外文标注的安全警示标志应翻译成中文,且中外 文对照。 3.3.1.7 设备设施的防护装置不应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确因检维修拆除的,应采取临时安全 措施,检修完毕后立即复原。 3.3.1.8 以作业人员的操作位置为基准,凡高度在2 m以下的所有传动带、转轴、传动链、联轴节、 带轮、齿轮、飞轮、链轮等外露危险零部件及危险部位,应设安全防护装置。 3.3.

9、1.9 需要经常打开、移动的防护罩,应设置电气联锁装置,与危险运动联锁。 3.3.1.10 在操作、调整和经常维修部位,应设易于触及的急停装置。 3.3.1.11 带轮子的机器,轮子应安装锁紧装置。 3.3.1.12 设备设施的电源控制开关应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3.3.1.13 机器内配备的激光设备应设安全防护装置。 3.3.1.14 产生静电的设备设施应设静电接地装置,定期检测并保存记录。 3.3.1.15 吸附塔顶的工作面四周应设置安全护栏。 3.3.1.16 吸附塔顶部应安装压力表,压力应符合设计及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 3.3.1.17 过滤器应安装压力表和排气阀,自动化系统应可查

10、看压力变化。 3.3.1.18 管道、阀门应安装保护装置,坑、沟、池、槽应安装盖板。 3.3.2 矿泉水设备、工器具和管道 3.3.2.1 凡接触灌装用矿泉水的设备、工器具和管道,应采用无毒、无异味、耐腐蚀、易清洗和不改 变原天然矿泉水水质的材料制作,表面应光滑、无吸附性、无凹坑、无剥脱、无缝隙。 3.3.2.2 与灌装用矿泉水接触的设备、管道应边角圆滑,无死角,无盲端,不易积垢,不渗漏,便于 拆卸、清洗和消毒。 3.3.2.3 灌装用矿泉水输送管道应设排污阀或排污口。 3.3.2.4 灌装用矿泉水与其他生产用水的输送管道和设备应分开设置,无交叉接触。不同用途的供水 管道应涂以不同的颜色。 3

11、.3.3 地热水处理设备 3.3.3.1 地热水中硫化氢含量达到处理要求时,应加装除硫化氢设备及硫化氢监测、报警装置;设备 机房应加装通风设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空气质量达标。 3.3.3.2 现场应有温度显示装置及防烫伤措施。 3.4 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应符合DB11/T 1322.2的规定。 3.5 公用辅助用房及设备设施 DB11/T 1132.852019 3 3.5.1 锅炉房 锅炉房应符合GB 50016和GB 50041的规定。 3.5.2 空调系统 空调系统日常运行中,设备、阀门和管道表面应保持整洁,无明显锈蚀,绝热层无脱落和破损,无 跑、冒、滴、漏、堵现象。设备、管道及附件的

12、绝热外表面不应结露、腐蚀和虫蛀。 3.6 用电 用电应符合DB11/T 1322.2的规定。 3.7 消防 消防应符合DB11/T 1322.2的规定。 3.8 危险化学品 3.8.1 危险化学品采购和储存应符合DB11/T 1322.2的规定。 3.8.2 危险化学品不应进入地热、矿泉水开采、生产及运输环节。 3.9 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 3.9.1 不应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 3.9.2 应对职业病防护设备设施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 于正常状态,不应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3.10 劳动防护用品使用 3.10.1 作业

13、人员应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应符合GB/T 11651和GB/T 29510的规定。 3.10.2 应定期对劳动防护用品的有效性进行确认,当确认失效后,应及时报废并更换。 3.11 操作人员行为规范 3.11.1 应对各岗位的所有作业活动进行风险识别,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安全措施。 3.11.2 涉及重大风险的作业,应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落实风险管控措施。 3.11.3 作业活动不应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 3.11.4 应教育和督促作业人员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3.11.5 作业人员应掌握本岗位安全职责、安全操作规程、危险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控制措施、自救互救 及应急

14、处置方法,不违规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有权拒绝违章指挥。 3.11.6 设备设施保养、维修、检修时,应锁闭所有风险的动力源。 3.11.7 作业人员不应将杂物放在设备上。 3.11.8 应定期对防尘防毒设施进行检查维护,防止堵塞;应定期检查尘毒收集、处理装置的工作状况, 防止跑、冒、滴、漏。 3.11.9 作业前应确认工作条件符合下列要求: a) 应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旋转设备作业人员不应戴手套;工作服袖口和衣襟部位的纽扣扣实; b) 电气控制箱、机身外壳应关闭; c) 应检查防护罩、急停按钮、限位装置、联锁装置、声光报警等安全装置,确认完好有效; d) 设备工具应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应有破

15、损、裂纹; e) 启动设备若对作业人员安全产生影响,应通过授权并现场确认后再操作; DB11/T 1132.852019 4 f) 员工应清楚操作及工作步骤、工作风险并落实相应的预防措施。 3.11.10 作业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不应打开运转中机身的外壳或防护罩或触碰旋转部位; b) 正常情况下不应以打开安全防护装置的方式停车; c) 当机器运转时,不应擦试设备,不应隔着设备扔、递物品。身体任何部位不应接触运转部件; d) 机器运行时,不应踩踏、攀爬、倚靠机器; e) 当发现机器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停机; f) 在使用设备或工具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控制闲杂人员进入工作区,作业

16、活动不应影响到周围他 人安全。 3.11.11 作业完成后及临时的撤场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应整理工具,擦试设备、清理现场卫生并确认工作彻底结束后方可解除能量锁闭; b) 应将现场物品摆放整齐。 3.11.12 遇到紧急情况时,应按应急预案处理。 4 评定细则 4.1 安全生产等级划分应符合DB11/T 1322.1的规定。 4.2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一级否决条款见附录A。 4.3 基础管理要求指标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见附录B。 4.4 场所环境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见附录C。 4.5 生产设备设施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见附录D。 4.6 特种设备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见附录E。

17、 4.7 公用辅助用房及设备设施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见附录F。 4.8 用电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见附录G。 4.9 消防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见附录H。 4.10 危险化学品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见附录I。 4.11 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要素的评定细则见附录J。 4.12 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见附录J。 4.13 操作人员行为规范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见附录K。 DB11/T 1322.852019 5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一级否决条款 表A.1给出了安全生产等级评定一级否决条款。 表A.1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一级否决条款 序

18、号 评定内容 评分标准 对应条款编号 1 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未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即为否决。 3.1 2 从业人员超过100人的,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的,应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未按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即为否决。 3.1 3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使用取得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 不符合要求,即为否决。 3.4 4 不应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不符合要求,即为否决。 3.8.1 DB11/T 1322.852019 6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基础管理要求指标的安全生产

19、等级评定细则 表B.1给出了基础管理要求指标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总分为365分。 表B.1 基础管理要求指标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 序号 评定内容 评定要素分值 评定细项分值 评定条款分值 评分标准 评定得分 扣分说明 对应条款 编 1 基础管理要求 3.1 1.1 安全生产责任制 40 3.1 1.1.1 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a)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各岗位从业人员的安 全生产职责; b)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 c)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及奖惩。 15 1)责任制内容或要素不全的,扣3分; 2)责任制未覆盖所有人员或岗位,缺一个部门或岗

20、位的责任制,扣3分; 3)职责描述不清或与实际不符的,扣2分。 3.1 1.1.2 应制定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并逐级签订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 10 1)未指定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的,不得分; 2)安全生产目标未按照部门和岗位逐级分解的,扣 2分; 3)每缺一个部门或岗位的责任书,扣2分; 4)责任书内容不全的,扣1分; 5)责任书未亲自签字的,扣1分。 3.1 1.1.3 安全生产职责应每年审核,适时更新,并保存记录。 5 1)未定期进行审核,不得分; 2)未根据实际情况更新的,不得分;未见记录视同 未开展。 3.1 1.1.4 应每年考核安全生产职责的履行情况。 10 1)未对责任制履职情况进行考

21、核的,不得分; 2)考核记录不全的,每缺一个部门或岗位扣1分。 3.1 DB11/T 1322.852019 7 表B.1 基础管理要求指标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续) 序号 评定内容 评定要素分值 评定细项分值 评定条款分值 评分标准 评定得分 扣分说明 对应条款 编 1.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0 3.1 1.2.1 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包括下 列内容: a)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规定组织实施的部门及职责分工, 培训目的、计划、形式、内容、学时及培训档案等要求; b)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组织实施的部门及职责分工, 排查范围、内容、方法和周期,事故隐患的排查、登记、

22、报 告、监控、治理、验收各环节过程管理及档案等要求; c)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规定组织实施的部门及职责 分工,劳动防护用品选择、采购、发放、使用、维护、更换、 报废及台账记录等要求; d)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规定组织实施的部门及职责分工, 考核方法、内容及奖惩档案等要求; e)事件事故管理:规定组织实施部门及职责分工,事件事 故报告程序、时限、内容,调查处理流程及档案等要求; f)具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 管理:规定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危险源范围、防范措施及 人员行为等要求; g)危险作业管理:规定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审批程序、 防范措施及记录等要求; h)特种作业

23、人员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管理:规定责任部门 及职责分工,培训、取证、复审、证书保管及档案等要求; i)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购销、 出入库登记、专用储存场所(专用仓库、专用储存室、气瓶 间或专柜等)存储和使用现场管理、应急措施及记录等要求; j)消防设施和器材管理:规定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消防 设施和器材配备、日常维护保养及档案等要求; 10 1)每缺一项规章制度(企业不涉及,可不制定相应 的规章制度),扣5分; 2)每有一项制度内容不全的,扣2分; 3)每有一项制度与法律法规或实际不符,扣2分。 3.1 DB11/T 1322.852019 8 表B.1 基础管理要求指标

24、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续) 序号 评定内容 评定要素分值 评定细项分值 评定条款分值 评分标准 评定得分 扣分说明 对应条款 编 k)职业卫生管理:规定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职业病危害 告知、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 维修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维护、检修、检测,职业 健康监护及档案等要求; l)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规定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设备设 施验收、检查检测、维护保养、报废及台账档案等要求; m)相关方(供应商和承包商)安全管理:规定责任部门及 职责分工,准入条件、监督指导、评价考核等要求; n)安全投入保障:规定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经费提取标 准、用途、使用状况审

25、查及档案等要求; o)应急管理:规定应急管理的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救援 队伍建设,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和演练,应急设施、装备、 物资的配置和使用等要求; p)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1.2.2 应及时跟踪并获取适用于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生产法律 法规、标准规范,定期更新,确保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符合现 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 6 1)未定期识别的,不得分; 2)每有一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与现行法律法规、标 准规范要求不相符合的,扣2分。 3.1 1.2.3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经批准实施,现行有效版本应发放至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 5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未经批准实施的,不得分; 2)现行有效

26、的规章制度未发放的,扣3分; 3)员工未掌握相关内容,扣2分。 3.1 1.2.4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每年审核,适时更新,并保存记录。 5 1)未进行年度审核的,不得分; 2)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不得分;未见记录视 同未开展。 3.1 1.2.5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有执行记录,相关资料应归档且至少保存3年。 4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记录未存档,不得分; 2)制度涉及的档案记录不全的,扣2分; 3)制度涉及的档案未保存3年的,扣2分。 3.1 1.3 安全操作规程 30 3.1 1.3.1 应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基础上,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5 1)无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不得分,并追

27、加扣 5 分; 2)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未全覆盖,每缺一种扣2分。 3.1 DB11/T 1322.852019 9 表B.1 基础管理要求指标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续) 序号 评定内容 评定要素分值 评定细项分值 评定条款分值 评分标准 评定得分 扣分说明 对应条款 编 1.3.2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下列内容: a)岗位存在的主要危险源及控制要求; b)设备使用方法或作业程序; c)个体防护要求; d)禁忌事项; e)紧急情况现场处置措施。 5 1)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内容不全,每缺一种扣2分; 2)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不适用、不具可操作性的,每 缺一种扣2分。 3.1 1.3.3 岗位安全操作规

28、程应经批准实施,现行有效版本应发放至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 5 1)安全操作规程未经批准实施的,不得分; 2)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未发放至相关岗位的,每缺一 种扣2分; 3)员工未掌握相关内容的,扣2分。 3.1 1.3.4 工艺、设备发生变化后应及时修订或更新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保存相关记录。 5 1)未及时修订或更新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不得分; 2)无相关记录资料的,扣2分。 3.1 1.4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与人员 10 3.1 1.4.1 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设置应符 合下列要求: a)从业人员100人以下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 按照不低于从业人员4%的比

29、例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从业人员200人以上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按照不 低于从业人员1%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6 1)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或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未取证或证书过期的,扣5分; 2)其他不符合要求的,每人次扣2分。 3.1 1.4.2 企业应建立涵盖各层级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4 未建立涵盖各层级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的,不得分。 3.1 1.5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70 3.1 1.5.1 企业应制订年度安全生产培训计划。 10 1)未制订年度培训计划,不得分; 2)培训计划内容不完善,扣3分。 3.1 1.5.2 企业应按照培训计划实施培训,培训内容应包

30、括:安全生产相 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 操作规程、应急预案,本行业危险有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 安全设备设施、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疏散和现场紧急 情况的处理应对措施,典型事故案例等。 8 1)未执行年度培训计划的,不得分; 2)各层级人员培训内容相同,无针对性的,扣3分; 3)培训内容不全,每缺一项扣3分。 3.1 DB11/T 1322.852019 10 表B.1 基础管理要求指标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续) 序号 评定内容 评定要素分值 评定细项分值 评定条款分值 评分标准 评定得分 扣分说明 对应条款 编 1.5.3 安全生产培训学时应符合下列要

31、求: a)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应 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应少于16学时; b)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应进行“企业(厂)、部门(车间)、 基层(班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岗前安全培训时间不应 少于7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应少于20学时; c)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 因素的企业,其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初次职业卫 生培训不应少于16学时,每年继续教育不应少于8学时; d)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 因素的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从业人员初次职业卫生培训 不应少于8学时,每年继续教育不应少于4学时。 8 1)主要负责人

32、、安全管理人员或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未取证或证书过期的,扣4分; 2)其他不符合要求,每发现一项扣2分。 3.1 1.5.4 从事特种作业、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和其他特殊岗位人员应 按照有关规定,经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后, 方可上岗作业,并按期参加复训和复审。 8 应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的人员,未取得相应资格或资格过期的,每发现一人次扣3分。 3.1 1.5.5 从业人员在本企业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6个月以上重新上岗时,应重新接受部门(车间)和基层(班组)的安全培训。 8 相关培训不符合要求,每发现一项扣2分。 3.1 1.5.6 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或者转岗导致从

33、业 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变化时,应对有关从业人员重 新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职业卫生培训。 8 相关培训不符合要求,每发现一项扣2分。 3.1 1.5.7 应对相关方作业人员(短期临时作业人员、实习学生、学习参观人员及其他外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8 相关培训不符合要求,每发现一项扣2分。 3.1 1.5.8 应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档案,档案应包括培训记录表、培训签到表、培训试卷等有关书面材料和图片资料。 12 1)无教育培训档案或伪造培训档案,视同未开展,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评定要素不得分; 2)培训资料不全的,扣3分。 3.1 1.6 应急救援 60 3.1 1.6.1 应急

34、救援组织或人员 15 3.1 1.6.1.2 应按规定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邻近专职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 15 未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未与邻近专职救援队签订救援协议的,不得分。 3.1 DB11/T 1322.852019 11 表B.1 基础管理要求指标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续) 序号 评定内容 评定要素分值 评定细项分值 评定条款分值 评分标准 评定得分 扣分说明 对应条款 编 1.6.2 应急预案 30 3.1 1.6.2.1 应在编制应急预案前进行事故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 5 编制应急预案前未进行事故风险评估或应急资源调查的,不得分。 3.1 1.6.2.2 应根

35、据本企业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危险源的性质以 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确定应急预案体系。编制应急预案体 系应符合下列要求: a)综合应急预案包括生产经营企业的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 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 b)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构及 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 c)现场处置方案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工作职责、 应急处置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应根据风险评估、岗位操作规 程以及危险性控制措施,组织本企业现场作业人员及安全管 理等专业人员共同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5 1)未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应急救援”评定要素

36、的,不得分; 2)应急预案不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或未涵盖本企业 存在的危险因素的,不得分; 3)应急预案基本要素不完整的,扣4分; 4)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与现场处置方案不 能相互衔接的,扣3分。 3.1 1.6.2.3 重点岗位应设置岗位应急处置卡,并张贴在附近显著部位。 4 重点岗位无应急处置卡的,不得分;未张贴视同未建立。 3.1 1.6.2.4 应急预案应经评审或论证,并经批准实施,现行有效版本应发放至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 4 1)未进行评审或论证的,不得分,未形成书面纪要 或论证记录的视同未开展; 2)未经批准实施的,扣3分; 3)未发放至本企业有关部门、岗位或相关应急救援 队伍

37、的,扣3分; 4)员工未掌握相关内容的,扣2分。 3.1 1.6.2.5 根据本企业的事故预防重点,每年至少组织1次综合应急预 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1次现场处 置方案演练。每三年应实现对本企业所有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的全覆盖。应急演练内容应包括预警与报告、指挥与协调、 应急通讯、事故监测、警戒与管制、疏散与安置、医疗卫生、 现场处置、社会沟通、后期处置和其他应急功能。 4 1)未按要求开展演练的,不得分,无演练记录视同 未开展; 2)演练记录不全的,扣2分; 3)未实现每三年对本企业所有专项预案演练全覆盖 的,扣2分。 3.1 DB11/T 1322.852019 12 表

38、B.1 基础管理要求指标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续) 序号 评定内容 评定要素分值 评定细项分值 评定条款分值 评分标准 评定得分 扣分说明 对应条款 编 1.6.2.6 应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4 1)预案演练未评估的,不得分; 2)评估报告内容不全的,扣2分。 3.1 1.6.2.7 应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评估,并对应急预案是否需要修订作出结论。 4 1)预案未定期评估的,不得分; 2)评估报告内容不全的,扣2分。 3.1 1.6.3 应急设施、装备、物资 10 3.1 1.6.3.1 应根据实际需求,配备应急设施和装备,储

39、备应急物资,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并建立使用状况台账,定期检测和维护。 10 1)无应急物资档案或台帐的,扣2分; 2)配备不全的,扣4分; 3)无专人负责或维护保养记录的,扣4分。 3.1 1.6.4 应急响应 5 3.1 1.6.4.1 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积极开展事故救援。 5 未按要求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的,不得分。 3.1 1.7 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 60 3.1 1.7.1 危险源辨识 15 3.1 1.7.1.1 应组织从业人员针对所从事的作业进行危险源辨识,建立危 险源清单;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应建立重大危险 源档案。 10 1)未建立本企业危险源清单的,不得分

40、; 2)危险源辨识不全的,每缺一项扣5分; 3)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但未建立重大危险源 档案的,不得分。 3.1 1.7.1.2 应定期进行危险源辨识,对其控制措施进行评审和更新,并保存记录。 5 1)未定期进行危险源辨识的,不得分,未见记录视 同未开展; 2)未对控制措施进行评审和更新的,不得分,未见 记录视同未开展。 3.1 1.7.2 事故隐患排查 20 3.1 1.7.2.1 应结合本企业危险源情况,制定各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清 单。事故隐患排查应覆盖其所有的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 员和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 6 1)未提供隐患排查清单的,不得分; 2)隐患排查清单覆盖不全的,扣3分。

41、 3.1 1.7.2.2 应采用综合排查、专业排查、定期排查(含季节性排查、节 假日排查)、日常排查等方式,按照事故隐患排查清单逐项 检查,并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台账。 6 1)未开展隐患排查工作的,不得分,并追加扣 5 分; 2)未建立隐患排查台帐的,不得分。 3.1 DB11/T 1322.852019 13 表B.1 基础管理要求指标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续) 序号 评定内容 评定要素分值 评定细项分值 评定条款分值 评分标准 评定得分 扣分说明 对应条款 编 1.7.2.3 事故隐患排查的形式和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a)综合排查应由相应级别的负责人组织,以落实岗位安全 责任制为重点,各专

42、业共同参与。企业综合排查每半年不少 于1次,部门级综合排查每季度不少于1次; b)专业排查分别由各专业部门的负责人组织,主要是对设 备设施、重点场所、危险化学品、电气装置、职业病防护设 施、特种设备等进行专业排查。专业排查每半年不少于1次; c)定期排查由各业务部门的负责人组织,根据季节特点对 防火防爆、防雨防汛、防雷电、防暑降温、防风及防冻保暖 工作等进行预防性季节排查;对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安全、 消防等方面进行排查; d)日常排查分为岗位操作人员排查和管理人员日常排查。 设备操作者、班组长、车间安全员及其他人员每日应对本岗 位设备设施、作业行为、作业环境等进行排查;各级管理人 员应在各自的

43、业务范围内进行排查。 4 1)隐患排查时间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2)隐患排查内容不完善,不得分。 3.1 1.7.2.4 当发生下列情形,企业应及时更新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并开展 排查工作: a)颁布实施有关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原有适用法律 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 b)组织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调整; c)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变更; d)发生事故或对事故、事件有新的认识。 4 未按要求及时更新隐患排查清单并开展排查的,不得分,未见记录视同未开展。 3.1 1.7.3 事故隐患治理 20 3.1 1.7.3.1 应建立事故隐患治理台账。针对不能立即整改的事故隐患, 应制定治理方案,方案应包括安全技术措

44、施、安全管理措施, 以及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期限。 10 1)未建立隐患治理台帐的,不得分,并追加扣 5 分; 2)对不能立即整改的隐患,未制定治理方案的,不 得分; 3)治理方案内容不全的,扣4分。 3.1 DB11/T 1322.852019 14 表B.1 基础管理要求指标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续) 序号 评定内容 评定要素分值 评定细项分值 评定条款分值 评分标准 评定得分 扣分说明 对应条款 编 1.7.3.2 应对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核查,事故隐 患治理工作应按计划和规定的要求在限定期限内完成。在事 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5 未对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并提供相应记录的,不得分。 3.1 1.7.3.3 应对事故隐患治理情况进行登记和效果评估。 5 1)未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登记,不得分; 2)未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效果评估的,不得分; 3)隐患治理情况登记有遗漏,或治理效果不可靠的, 扣2分。 3.1 1.7.4 事故隐患公示及过程管理 5 3.1 1.7.4.1 应每月向从业人员通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重大事故隐 患消除前,企业应向从业人员公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