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33.040 M 10 DB37 山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645 2019 公共场所 WiFi 系统建设及服务规范 2019 - 08 - 06 发布 2019 - 09 - 06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3645 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2 4.1 统一业务名称 . 2 4.2 无线接入服务 . 2 4.3 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 . 2 5 建设要求 . 2 5.1 技术要求 . 2 5.2 认证方式 . 3 5.3 服务质量指标 . 3 6
2、测试要求 . 3 6.1 测试项目 . 3 6.2 测试比例 . 3 7 服务要求 . 3 7.1 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 3 7.2 覆盖范围标识 . 3 7.3 沟通制度 . 3 8 服务质量评价 . 3 8.1 总则 . 3 8.2 评价内容 . 4 8.3 评价方法 . 4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服务质量评价要求 . 5 DB37/T 3645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的规则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归口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电子信息产品检验院(中国赛宝(山东)实验室)、济南誉彩信息科技有 限公司、泰安市人民防
3、空办公室、山东赛宝电子信息产品监督检测研究院、济南市考古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秀芳、王可、刘冠伟、贺佃宏、王磊、韩聿彪、许峰、王田田、柳明军、肖 雷、郑翠杰、杨阳。 DB37/T 3645 2019 1 公共场所 WiFi 系统建设及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共场所提供 WiFi服务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建设要求、测试要求、服务要求和服务 质量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场所 WiFi建设、测试、运营及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4、件。 GB/T 32420 无线局域网测试规范 YD/T 5117 宽带 IP城域网工程设计规范 YD 5214 2015 无线局域网工程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无线 WiFi技术 基于 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技术。 3.2 公共场所 WiFi 在政府机关办事大厅、重点交通枢纽、会展中心、旅游景点、公益文体场所、购物商场、餐饮娱乐、 宾馆酒店、商务写字楼等公共区域提供 WiFi上网服务。 3.3 运营单位 对公共场所 WiFi系统进行建设、管理、运维的机关、企事业单位。 3.4 第三方评价机构 受运营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对公共场所 W
5、iFi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的第三方机构。 3.5 热点 DB37/T 3645 2019 2 能够提供 WiFi接入服务的公共区域。 3.6 无线控制器( AC ) 提供对无线接入点的集中控制管理,包括版本下发、配置下发、射频 管理和用户流量管理等。 3.7 无线访问接入点( AP) 为通过无线方式接入网络的终端提供服务的设备。 3.8 移动应用程序 (APP) 可在移动设备上使用,满足用户咨询、购物、社交、娱乐、办公等需求的应用程序。 3.9 Portal Portal是 Web门户系统,遵循 JSR( Java Specification Request) -168规范的 Web应用平台。 4
6、 基本要求 4.1 统一业务名称 公共场所宜采用统一标识提供 WiFi服务。 APP及 Portal主界面设计应使用统一标识,以提高品牌认 知和操作便捷性。公共场所为公众提供 WiFi服 务前,运营单位应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按照附录 A的要 求进行现场验收测试,测试不合格的,不得使用统一标识。 4.2 无线接入服务 通过规定流程取得合法接入账号的用户,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 4.3 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 4.3.1 运营单位应建立完善各类规范制度,防范各类安全风险,从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好 WiFi 网络和 信息安全保障,对重要和敏感区域应优先考虑兼容我国自主可控的技术标准。
7、4.3.2 运营单位应当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落实网络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对提供的网络安全负 责,对认证的用户行为负责。 4.3.3 对用户上网行为数据的处理应保 障个人隐私安全、企业信息安全、国家安全,应符合中华人 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 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对用户登录、信息发布等行为进行安全审计,应符 合公安部门网络安全监管的有关要求。 4.3.4 运营单位应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定期对 WiFi 的安全性进行检查。 5 建设要求 5.1 技术要求 DB37/T 3645 2019 3 5.1.1 应结合设备
8、能力、用户分布、流量预测和频率干扰等因素建设 WiFi 网络,宜建设集中式网管系 统。 5.1.2 设备数量应满足热点内并发用户数量和吞吐量等业务需求。 5.1.3 应采取安装网络 安全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落实上网实名认证、上网行为审计和日志留存等安 全保护技术措施,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 5.2 认证方式 WiFi用户认证系统应符合国家有关实名制认证的规定,宜建设集中的认证系统,认证方式可采用短 信认证、 APP认证、微信公众号认证等多种认证方式中的一种,并提供密码找回功能。 认证系统应预留接口,以便接入统一认证平台。 5.3 服务质量指标 5.3.1 按照 YD 5214 2015 要
9、求,在 95 %覆盖范围内,信道信号强度 -75 dBm。 5.3.2 按照 YD 5214 2015 要求,在 AP 接入点附近( 5 米),信噪比 25 dB。 5.3.3 按照 YD 5214 2015 要求,目标覆盖区域内以 64 字节数据包对 AP 网关进行 Ping 测试,平均时 延不宜大于 50 ms,丢包率不宜大于 3 %。 5.3.4 网络侧其它 IP 网络性能宜符合 YD/T 5117 中有关网络性能的规定。 6 测试要求 6.1 测试项目 根据 GB/T 32420要求,对关联测试、切换测试、信号强度测试、信噪比、网络联通性测试、传输速 率、吞吐量、丢包率、往返时延、接入
10、认证、非法接入测试等指标进行测试。 6.2 测试比例 抽样测试 AP的比例应不低于 10 %,被抽测 AP的数量应不小于 10个。如果总的 AP数量小于 10个,应全 部测试。 7 服务要求 7.1 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运营单位应建立健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向公众提供无线上网服务。 7.2 覆盖范围标识 运营单位应发布其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并进行统一标识。 7.3 沟通制度 运营单位应建立与用户沟通的渠道和制度,听取用户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改善服务工作。 8 服务质量评价 8.1 总则 DB37/T 3645 2019 4 应定期由第三方评价机构对 WiFi进行网络质量监测评价。同时,运营单位应在内部
11、建立服务质量自 我检查制度,定期对无线网络服务质量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理。 8.2 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分为三个指标,网络覆盖率、网络质量、用户 指标: a) 网络覆盖率是针对无线网络覆盖情况进行评价; b) 网络质量是对 WiFi 服务质量情况进行评价; c) 用户指标是用户对 WiFi 网络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包括用户数、用户使用时长、用户满意度等。 详细评价内容见附录 A。 8.3 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采用上报数据、现场抽查和用户调查三种方式进行。其中,第三方评价机构根据上报数据, 结合现场抽查和用户调查,进行结果统计分析,对网络质量、网络覆盖率和用户指标做出客观评价。 DB
12、37/T 3645 2019 5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服务质量评价要求 服务质量评价要求见表 A.1。 表 A.1 服务质量评价要求 序号 服务类别 服务指标 服 务内容 服务要求 1 网络覆盖率 热点覆盖率 (WiFi 有效覆盖的热点数 / 热点总个数)100 % 根据实际监测结果 2 网络质量 AP 退服率 AP 退服时长 /AP 总数统计时长 1 % 无线网络接入成功率 无线终端发起数据连接建立请求并成功 建立 连接的次数 /无线终端发起数据连接建立请求 总次数(每小时) 95 % 无线接入中断率 互联网接入连接中断的次数与用户使用 互联网业务总次数之比 5 % 3 用户指标 上下行速率 每个 AP 上下行速率(每小时峰值和平均值) 依据实际监测数据 流量统计 每个 AP 每小时上下行流量 依据实际监测数据 用户数 无线终端发起数据连接请求并成功建立连接的总次数 依据实际监测数据 用户使用总时长 用户使用互联网业务的总时长 依据实际监测数据 用户满意度 通过用户满意度问卷调查 依据调查结果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