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8 T 56—2020 普洱茶生态茶园(Ⅰ类)建设及管理规范.pdf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1497793 上传时间:2020-12-16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4.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308 T 56—2020 普洱茶生态茶园(Ⅰ类)建设及管理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DB5308 T 56—2020 普洱茶生态茶园(Ⅰ类)建设及管理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DB5308 T 56—2020 普洱茶生态茶园(Ⅰ类)建设及管理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DB5308 T 56—2020 普洱茶生态茶园(Ⅰ类)建设及管理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DB5308 T 56—2020 普洱茶生态茶园(Ⅰ类)建设及管理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20 B 05 DB5308 普 洱 市 地 方 标 准 普洱茶生态茶园( 类)建设及管理规范 2020-01-10 发布 2020-02-10 实施 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08/ T 56 2020 DB5308/T 56-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给出的规则起草 。 本标准 起草单位: 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 。 本标准协作单位: 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 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滇西应用技术 大 学普洱茶学院、普洱学院、普洱茶研究院,普洱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普洱市土壤肥料工

2、作站、普洱 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普洱市孟连娜允红珍茶业有限公司 、普洱茶协会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罗朝光、蒋勋、罗亚昆、赵远艳、王兴华、崔廷宏、张军、郑文忠、胡艳萍、 陶 仕 科、 严亮 、 丁建平、 冯彦波、杨开运 。 DB5308/T 56-2020 普洱茶生态茶园( 类)建设及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普洱茶生态茶园(类)建设的产地环境 条件、茶园建设、茶园管理、病虫草害防治、 鲜叶采摘和盛装运输、常规茶园转换普洱茶生态茶园(类)、农事档案记录等。 本标准适用于普洱市普洱茶生态茶园(类)的建设和 管理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

3、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1767-2003 茶树种苗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试行 ) GB/T 19630 有机产品 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 GB/T 22111 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 NY/T 225 机械化采茶技术规程 NY 5199 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 GH/T 1245 生态茶园建设规范 DB53/T 527 云南大叶种茶树无性系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

4、/T 22111 和 GH/T 1245-2019 界定的以及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常规茶园 按常规方式栽培管理的茶园。 3.2 生态茶园 以茶树作为生态系统中主要物种,按照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要求,以生态学和经济学原 理为指导,结合茶树生长规律,因地制宜的在园区合理配置不同物种,配备完善相关设施,科学施肥, 绿色防控,建设而成的生态系统稳定、可持续利用的茶园。 GH/T 1245-2019,定义 3.1 3.3 普洱茶生态茶园(类) 按有机方式种植,栽培品种适制普洱茶;与自然和生态法则相协调,采用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和 可持续性的生产技术;不使用化肥、化学合成农药,

5、并经有机认证机构颁证的生态茶园。 DB5308/T 56-2020 4 产地 环境 条件 4.1 气候 应符合 GB/T 22111的规定 。 4.2 空气 应符合 GB 3095-2012中 的 二级标准和 NY 5199的规定 。 4.3 土壤 应符合 GB 15618 的规 定 。 4.4 灌溉水 应符合 GB 5084 的 规定 。 4.5 地理 条件 4.5.1 位置 离城镇 、 工厂 、 交通干线较远,附近没有污染源 。 4.5.2 隔离带 隔离带可是山岭、河流、湖泊或植被,栽培作物应按有机生产方式管理。 4.5.3 地形 坡度 25 ,坡地需建 梯 地,山顶、山脊、台地间需保留自

6、然植被。根据需要可种植特定的树木或 草皮,保持水土。 4.6 品种选择 发展新茶园或换种改植时,选择适应当地气候、 土壤等环境条件, 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 、 适制 普洱茶的 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 , 如 勐库大叶种、勐海大叶种、 凤庆大叶种, 云抗 10 号、矮丰、云瑰、 普茶 1 号(雪芽 100 号)、普茶 2 号(短节白毫)等。 5 茶园建设 5.1 园地开垦 5.1.1 开垦时间 宜选择旱季(1 月 4 月)。 5.1.2 开垦建园 土层厚度 80 cm 不予开垦建园。 土壤全面开垦,开垦深度 40 cm。坡度 15的缓坡地沿等高 开垦,坡宽 2.0 m 设 1 行,不建梯(台)面,

7、按茶行开挖。坡度 15 按等高线由下至上逐级开梯 ,坡 度在 15 20,坡宽 2.5 m 设 1 行;坡度在 20 25,坡宽 3.0 m 设 1 行;梯(台)面宽 1.5 m。 DB5308/T 56-2020 3 单行种植沟沟 底宽 50 cm、沟深 60 cm、沟面宽 70 cm,双行种植沟沟底宽 60 cm、沟深 70 cm、沟面宽 80 cm。开挖后沟底施有机肥作底肥,再将表土回填。坡度25 以上的陡坡地不开垦。 5.2 道路和水利设施 5.2.1 道路 茶园面积 33.3 h m2设 置 宽 6 m 8 m 主干道和宽 3 m 4 m 支干道;每隔 60 m 设一宽 1 m 1.

8、5 m 的步道;茶园四周建 1.5 m 宽的环园道 , 道道相连。 5.2.2 水利设施 根据茶园的地形地貌,建立完善的排水灌溉系统。主干道和支干道两侧建宽 40 cm 50 cm, 深 60 cm 80 cm 的水沟。纵横沟相通,排灌两用。每 2.0 hm2 2.7 hm2茶园建 30 m3 40 m3的蓄水池。 5.3 定植 5.3.1 苗木质量 苗木质量应符合 GB 11767 2003 中 5.2 规定的 1 级、 2 级标准。 5.3.2 定 植 时间 雨季进行( 6 月至 8 月),以 6 月中旬至 7 月中旬为最适期。 5.3.3 株行距 双行单株:小行距 30 cm 40 cm

9、, 株距 30 cm 35 cm;单行单株:株距 25 cm30 cm。 5.3.4 定植方法 容器苗定植时除去容器,按容器高度开小沟将苗木放入,覆土压实,培土高度略高于苗木土痕迹 2 cm。地苗宜随土移栽,定植时舒展根系,扶正茶苗,分层压实,培土高度略高于苗木 泥门 2 cm。苗木 定植后可及时铺草或地膜覆盖,搭遮荫棚。 5.3.5 补苗 定植后约 30 d 和次年 5 月份检查茶苗成活情况,发现缺苗,及时补植。 5.4 茶园生态环境建设 5.4.1 隔离带 茶园如无天然隔离带或缓冲区,需种植以常绿深根乔木树为主的经济林、或自然生长的茶树作为隔 离带或缓冲区,栽培作物应按有机生产方式管理。

10、5.4.2 林地设置 土层厚度 80 cm,不宜种植茶树的区域保留自然植 被。对于面积较大且集中连片的园地,每隔 一 定面积保留或设置一些林地。 5.4.3 覆荫树 树种以常绿深根乔木树为主,树林 郁闭度 0.3 0.4。 茶园四周及道路两旁间隔 5 m 6 m 种 1 株, DB5308/T 56-2020 以 90 株/hm 2 120 株 /hm2为宜 ,林木的分枝高度 2 m。 种植 林木按 有机生产 方式管理。 6 茶园管理 6.1 幼龄茶园 6.1.1 根际覆盖 茶苗定植后用无污染的山茅草、蕨草、枯叶、杂草(不带有成熟草籽)、稻草、麦秆、蔗渣、谷壳、 锯末等进行茶苗根际覆盖,厚度

11、10 cm 15 cm。 6.1.2 地膜覆 盖 采用符合有机生产标准的地膜,在茶苗定植经过 2 次 3 次雨水浸润后进行。盖膜前培土起垄,使 茶苗根际部位稍低,呈浅沟状,地膜拉紧、压实、盖严。 2 月 5 月高温干旱期,用细土压膜。翌年雨 季来临 撤膜 ,并回收处理。 6.1.3 搭遮阳棚 移栽苗木 后搭 40 cm 50 cm 高的遮阳棚遮阳 ,遮光率 70 % 80 %。 6.1.4 间作绿肥 定值后 1 年 3 年内茶行间种植大叶千斤拔、黄豆,花生、蚕豆、豌豆、木豆、猪屎豆、苕子、肥 田萝卜等绿肥作物。间作物按 有机生产 方式栽培,在盛花期及时刈割翻埋。 6.1.5 留草种草 护坎 除

12、保留茶园梯壁上原有的草丛外,在裸露的茶园梯壁上种植平托花生、黑麦草、爬地兰等 护坎 。 6.1.6 定型修剪 茶树应经 3 次 4 次定型修剪 , 以培养采摘面 ,修剪方法参照 DB53/T 527 要求执行 。修剪需遵照 “ 剪高留低、剪中留边、芽口向外,剪口平滑 ” 的要求。不以采代剪,枝条未木质化不剪。 6.1.7 施肥 用无害化处理过的畜禽粪尿液施根,或施用浓度为 1.0 % 1.5 %的 有机 肥液灌根。定植当年施 3 次 4 次, 翌年 3 月 4 月施 1 次 2 次。种植后的第 2 年至投产前,每年结合冬耕,施厩肥、堆肥等 有机肥 15 000 kg/ hm2 22 500 k

13、g/ hm2,或饼肥 1 500 kg/ hm2 2 250 kg/ hm2, 或商品 有机肥 1 500 kg/ hm2 2 250 kg/ hm2。 6.1.8 除草 人工或机械除草,禁用化学除草剂。 6.2 成龄 茶园 6.2.1 土壤管理 6.2.1.1 土壤检测 每隔 1 年检测 1 次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及土 壤测土配方施肥措施。土壤肥力符合表 1 规定。 DB5308/T 56-2020 5 表 1 普洱茶生态茶园( 类) 土壤肥力参考指标 有机质( g/kg) 全氮( mg/kg) 有效磷( mg/kg) 有效钾( mg/kg) 质

14、地 20 80 19 100 轻壤,中壤 6.2.1.2 地面覆盖 用无病虫害的茶树修剪枝叶、无污染的作物秸秆和杂草等进行地面覆盖。 6.2.1.3 土壤耕作 5 月 6 月 结合施追肥 进行一次 10 cm 15 cm 浅耕, 11 月 12 月 结合施基肥 进行一次 20 cm 30 cm 的深耕。 6.2.1.4 间作绿肥 行距较宽或台刈改造的茶园,间作豆科绿肥,以肥培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绿肥种类和间作方法同 本标准 6.1.4。 6.2.1.5 调节 pH 值 根据酸度情况,用白云石粉调节 pH 值至 4.5 6.5。 6.2.2 施肥 6.2.2.1 禁用肥料 严禁施用人工合成的化肥

15、,受污染的有机肥,未腐熟的畜、禽粪便,工厂废弃物及城市垃圾、污水 污泥和其他不符合 有机生产方式要求的物料。土壤肥培过程中允许和限制使用的物质应符合 附录 A 的 要求。 6.2.2.2 可施 肥料 以施有机肥料为主,如豆科绿肥,经过渥堆的山草、水草、园草;未施用过化学农药和除草剂的各 种农作物秸秆;非工厂化生产,经过堆腐和无害化处理的畜、家禽粪便、水产品下脚料;菜籽饼、桐枯、 咖啡壳等。商品有机肥、有机复混肥、活性生物有机肥、有机叶面肥、微生物制剂肥料等通过有机认证 或经认证机构许可的方可使用。 6.2.2.3 微量元素肥料 因施肥不足出现缺素症的茶园,喷施经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硫酸锌、硫酸铜

16、、硫酸锰、硫酸镁、钼 酸铵、硼酸、硼砂等微量元素肥料。 6.2.2.4 基肥 施用经无害化处理的厩肥、堆肥等有机肥 15 000 kg/ hm2 30 000 kg/ hm2或腐熟羊粪加饼肥(油 枯) 4 500 kg/ hm2 6 000 kg/ hm2, 11 月下旬12 月上旬 结合深耕开 20 cm 30 cm 深的沟施 入。 6.2.2.5 追肥 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或无害化处理过的畜禽粪尿液根部浇施;亦可每亩用商品有机肥 3 000 kg/ hm2 4 500 kg/ hm2, 5 月下旬 6 月上旬 结合 浅 耕 开 10 cm 15 cm 深的沟施入。 6.3 茶园修剪 DB530

17、8/T 56-2020 6.3.1 轻修剪 投产茶园于每年茶季结束后,视茶树树势,对树冠蓬面进行 1 次整型修剪,剪去 2 cm 5 cm。 6.3.2 深修剪 以剪除树冠蓬面的 “ 刷把枝 ”“ 鸡爪枝” 为主,修剪深度在 15 cm 20 cm。根据茶树长势每隔 3 年 4 年剪 1 次。 6.3.3 整边修剪 树冠蓬面大的平地茶园需进行茶行边缘修剪,茶行保持 20 cm 的间距。 6.3.4 重修剪 茶树经多年采摘,树势衰退,产量明显下降,在春茶后夏茶前剪去树的 1/3 1/2。修剪后加强肥 培管理, 重新培养树冠 ,恢复树势。 6.3.5 台刈 用于树势衰退或未老先衰茶树,春茶后离地

18、10 cm 15 cm 锯(剪)去枝干。锯口要平滑。台刈后 加强肥培管理, 重新培养树冠 , 恢复树势。 7 病 、虫 、 草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 孳生而有利于天敌繁衍的条件,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参见附录 B。 7.2 农业防治 7.2.1 采摘抑制虫害 及时分批多次采摘, 抑制茶小绿叶蝉 、茶 蓟马 、茶蚜、咖啡小爪螨等虫害。 7.2.2 修剪控制虫害 通过修剪,减轻茶黑毒蛾、黑刺粉虱、茶长白蚧等害虫的危害,抑制害虫的越冬基数。 7.2.3 冬 季清园 冬季结合施基肥,进行

19、茶园深耕,将杂草、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 减少土壤中越冬害虫的虫 源基数。 7.3 物理防治 7.3.1 人工捕杀 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黑毒蛾、茶蚕等害虫的危害。 7.3.2 灯光诱杀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第一代、第二代成虫羽化较整齐时,用黑光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减少一代 幼虫发生量。 7.3.3 嗜色诱杀 DB5308/T 56-2020 7 利用害虫对不同颜色的偏嗜性进行诱杀,如茶尺蠖初孵幼虫对黄色,茶蚜对黄绿色,茶小绿叶蝉成 虫对琥珀色的趋色性,将诱虫板插入茶园,引诱害虫至粘板死亡。 7.3.4 性诱剂诱杀 成虫发生期,在茶园内投放性诱捕器,诱杀雄虫,减少继发性。 7.4 生

20、物防治 7.4.1 利 用 和保护 天敌 保护和利用茶园中的 大草蛉、七星瓢虫、 蜘蛛等天敌,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7.4.2 生物源农药防治 使用苦参碱、除虫菊素、印楝素、苦楝、烟叶水等防治(见附录 C)。 7.4.3 微生物源农药防治 使用多抗霉素、春雷霉素、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多角体病毒等防治(见 附录 C)。 7.5 杂草防治 人工或机械铲除杂草,全年适时进行。 7.6 农药使用准则 7.6.1 普洱茶生态茶园( 类) 禁止施用一切化学合成的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必要时 可用微生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植物源农 药和矿物源农药等防治 。 病虫害防治允许和限量使用的

21、物质 应符合附录 C 的要求。 7.6.2 提倡采用病毒、真菌、性信息素等生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生物农药须经有机认证 机构认可。 7.6.3 植物源农药对益虫有杀伤作用,只在病虫害大量发生时不得已采用。矿物源农药严格控制在冬 季非采茶季节使用。 8 鲜叶采摘 和盛装运输 8.1 幼龄茶园采摘 在茶苗定型修剪期间禁止采摘,待树高幅达到 70 cm 时打顶轻采。新梢长到一芽四至五叶时,采一 芽二叶留二至三叶。 8.2 成龄 茶园采摘 8.2.1 采摘方法 及时分批多次采摘,不同等级鲜叶不相混;手采应保持鲜叶芽叶的完整、新鲜、匀净,要提手采, 不得捋采和抓采;鲜叶中不夹带蒂头、茶果和老枝叶等夹杂物。

22、 机械采摘应符合 NY/T 225 要求,保证鲜叶质量,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叶、茶树和土壤。 8.2.2 采摘标准 应按照鲜叶的分级要求进行采摘,鲜叶分级 标准见表 2。 DB5308/T 56-2020 表 2 鲜叶分级标准 级别指标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正常芽叶比例 单芽 100 % 一芽一叶 100 % 一芽一叶一芽二叶 初展 95 % 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占 45 % 55 % 一芽三叶一芽 四叶占 30 % 单 片对夹叶比例 无单片对夹叶 无单片对夹叶 同等嫩度单片对夹 叶占 5 % 同等嫩度单片对夹叶占 39 % 49 % 同等嫩度单片对夹叶占 60 % 不合格叶梗 无 无

23、无 6 % 10 % 8.3 鲜叶盛装 采用清洁、透气良好的竹编网眼茶篓(筐)盛装鲜叶,禁用 布袋、塑料袋、塑料编织袋装鲜叶。 8.4 采摘记录 采摘的鲜叶及时附上标签,注明品种、地块、采摘时间等。 8.5 鲜叶运输 鲜叶及时运至工厂(场)。运输时要轻放、禁压,避免日晒雨淋,不得与其他物品混装。 9 常规 茶 园转换普洱茶生态茶园( 类) 9.1 常规茶园成为 普洱茶生态茶园( 类) 需要经过转换。生产者在转换期间 应 完全按本生产技术规 范的要求进行管理和操作。 9.2 茶园的转换期为一般为 3 年。但某些已 在按本生产技术规范管理或种植的茶园,或荒芜的茶园如 能提供真 实的书面证明材料和生

24、产技术档案,则可 缩短甚至免除转换期。 9.3 普洱茶生态茶园( 类) 一旦改为常规生产方式,则需要经过转换才有可能重新 成为 普洱茶生态 茶园( 类) 。 9.4 转换期结束后 经有机认证机构颁证 后,可 确定为 普洱茶生态茶园( 类) 。 10 农事档案记录 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记载生产过程中施肥、耕作、病虫草害防治、采摘等管理过程。记录宜 保存 5 年以上,内容准确、完整、清晰。 确保 产品可追溯。 A 推荐种植的覆 DB5308/T 56-2020 9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普洱茶生态茶园(类)允许和限制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 普洱茶生态茶园(类)允许和限制使用的土壤培肥和

25、改良物质见表 A.1。 表 A.1 普洱茶生态茶园(类) 允许和限制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 类 别 名 称 使用条件 普洱茶生态茶园 (类) 体系生 产的物质 农家肥 允许使用 茶树修剪枝叶 允许使用 绿肥 允许使用 非 普洱茶生态茶 园(类) 体系 生产的物质 茶树修剪枝叶、绿肥和作物秸秆 限制使用 农家肥 (包括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家畜 粪尿等 ) 限制使用 饼肥 (包括菜籽饼、豆籽饼、棉籽饼、芝麻饼、 花生饼等 ) 未经化学方法加工的允许使用 充分腐熟的 畜禽 粪尿 只能用于浇施茶树根部,不能用作叶面肥 未经化学处理木材产生的木料、树皮、锯屑、 刨花、木灰和木炭等 限制使用 海草

26、及其用物理方法生产的产品 限制使用 未掺杂防腐剂的动物血、肉、骨头和皮毛 限制使用 不含合成添加剂的食品工业副产品 限制使用 鱼粉、骨粉 限制使用 不含合成添加剂的泥炭、褐炭、风化煤等含腐 殖酸类的物质 粉碎通过 100 目才允许使用 经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茶专用肥 允许使用 矿物质 白云石粉、石灰石和白垩 用于严重酸化的土壤 碱性炉渣 限制使用,只能用于严重酸化的土壤 低氯钾矿粉 未经化学方法浓缩的允许使用 微量元素 限制使用,只作叶面肥使用 天然硫磺粉 允许使用 镁矿粉 允许使用 氯化钙、石膏 允许使用 窑灰 限制使用,只能用于严重酸化的土壤 磷矿粉 镉含量不大于 90 mg/kg 的允

27、许使 用 泻盐类(含水硫酸岩) 允许使用 硼酸岩 允许使用 其他物质 非基因工程生产的微生物肥料 (固氮菌、根瘤 菌、磷细菌和硅酸盐细菌肥料等 ) 允许使用 经农业部登记和有机认证的叶面肥 允许使用 未污染的植物制品及其提取物 允许使用 DB5308/T 56-2020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普洱茶生态茶园(类) 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普洱茶生态茶园(类)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见表 B.1。 表 B.1 普洱茶生态茶园(类)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病虫害名称 防 治 时 期 防 治 措 施 茶小绿叶蝉 5 月 6 月 , 8 月 9 月,百叶虫口数:夏 茶 达 5 头 6 头,秋茶 10 头时施药

28、防治。 1.分批多次及时勤采,加强茶园管理及时除草; 2.利用茶小绿叶蝉黄色和蓝色的偏嗜色进行诱杀,黄色或蓝色粘 虫板 用量为( 450 675) 张 / hm2。 3.药剂防治:百僵菌、印楝素 。 茶蓟马 一年 10 代 11 代,干旱季节为害更重,虫 梢率 40 %,每百梢虫口数量 达 100 头 时 施药防治。 1.及时分批采摘; 2.利用蓟马对蓝色的偏嗜色进行诱杀,蓝色粘虫板 用量为 450 张 / hm2; 3.药剂防治:白僵菌、苏云金杆菌。 咖啡小爪螨 5 月中下旬, 8 月 9 月发现个别叶片为害 状时 进行 防治。 1.加强植物检疫,严防有虫苗木侵入、传出; 2.及时分批采摘,

29、可抑制其咖啡小爪螨大量发生; 3.药剂防治:苦参碱 、 印楝素 。 茶黑毒蛾 一年发生 5 代 6 代, 其中 1 代 2 代发生 比较严重。第 1 代平均每米茶行 达 4 头 5 头,第 2 代平均每米茶行 达 7 头 8 头虫时 开始防治。 1.可利用幼虫假死性振落捕杀,灯光诱杀成虫; 2.结合中耕、除草、施肥减少虫蛹; 3.幼龄幼虫期喷施苏云金杆菌 、 核型多角体病毒。 茶毛虫 一年 2 代, 3 月 6 月、 8 月 9 月, 于 幼 虫 3 龄前施药。 1.利用幼虫假 死性振落捕杀,灯光诱杀成虫; 2.幼龄幼虫期喷施苏云金杆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苦参碱。 茶 蚜 一年发生 25

30、代以上,世代重叠,会孤雌生 殖,繁殖能力强。当有蚜芽梢率达 4 % 5 %, 芽下第 2 叶平均虫口 达 20 头,为防治适期。 1.天敌防治:七星瓢虫 、草蛉、食蚜蝇 、蚜茧蜂。 2.及时采摘对其种群有一定抑制作用; 3.药剂防治:印楝素。 茶尺蠖 一年发生 6代 7代, 应于 3龄前喷药防治。 1.灯光诱杀成虫; 2.药剂防治:苏云金杆菌、 苦参碱 ; 3.结合冬耕施基肥,深埋虫蛹。 茶长白蚧 一年发生 3 代, 应 于 1 龄 2 龄若虫期进行 防治。田间嫩成叶百叶若虫量 150 头进行 防治。 1.加强植物检疫,规范苗木调运检疫,防止人为扩散; 2.加强茶园管理,清蔸亮脚,促进茶园通风

31、透光, 及时剪除 发生 严重的茶树枝条; 3.药剂防治:印楝素 ; 年 末 茶季结束,喷施石硫合剂封园。 黑刺粉虱 一年发生 5 代,一龄若虫 达( 4 7) 头 /叶 时进行防治 。 1.及时疏枝清园,中耕除草,使茶园通风透光; 2.成虫羽化盛期用黄板诱杀, 黄板 用量为 ( 300 375) 张 / hm2; 3.药剂防治:粉虱真菌制剂 ; 年 末 茶季结束,喷施石硫合剂封园。 茶饼病 春 、秋季发病期,降雨量 2.5 mm 5 mm,芽梢发病率 35 %时进行防治。 1.年 末 茶季结束结合深耕施肥,将根际枯枝叶深埋土中; 2.喷施石硫合剂封园。 DB5308/T 56-2020 11

32、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普洱茶生态茶园(类)病虫害防治允许和限量使用的物质 普洱茶生态茶园(类)病虫害防治允许和限量使用的物质见表 C.1。 表 C.1 普洱茶生态茶园(类) 病虫害防治允许和限量 使用的物质 种 类 名 称 使 用 条 件 生物源 农药 微生物源农药 多抗霉素(多氧霉素) 限量使用 浏阳霉素 限量使用 华光霉素 限量使用 春雷霉素 限量使用 白僵菌 限量使用 绿僵菌 限量使用 苏云金杆菌 限量使用 核型多角体病毒 限量使用 颗粒体病毒 限量使用 动物源农药 性信息素 限量使用 利它素 限量使用 寄生性天敌动物,如赤眼蜂、昆虫病原线虫 限量使用 捕食性天敌动物,如瓢虫、捕食螨

33、、天敌蜘蛛 限量使用 植物源农药 苦参碱 限量使用 鱼藤酮 限量使用 除虫菊素 限量使用 印楝素 限量使用 苦楝 限量使用 川楝素 限量使 用 植物油 限量使用 烟叶水 只限于非采茶季节 矿物源农药 石硫合剂 非生产季节使用 硫悬浮剂 非生产季节使用 可湿性硫 非生产季节使用 硫酸铜 非生产季节使用 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 非生产季节使用 石油乳油 非生产季节使用 其它物质和方法 二氧化碳 允许使用 明胶 允许使用 糖醋 允许使用 卵磷脂 允许使用 蚁酸 允许使用 DB5308/T 56-2020 表 C.1(续) 种 类 名 称 使 用 条 件 其它物质和方法 软皂 允许使用 热法消毒 允许使用 机械诱捕 允许使用 灯光诱捕 允许使用 色板诱杀 允许使用 漂白粉 限制使用 生石灰 限制使用 硅藻土 限制使用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