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解析).pdf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1519345 上传时间:2021-08-2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2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年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年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年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年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012 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运用( 20 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狭 隘 ( i) 蕴 ( yn)藻 一 筹 ( chu)莫展 屏气 凝 ( nng)神 B、 秕 ( b)谷 旌 ( jng)旗 栩 栩 ( x)如生 漠 ( m)不关心 C、忖 度 ( du) 谛 ( d)听 赏心 悦 ( yu)目 返 朴 ( p)归真 D、沟 壑 ( h) 果 埔 ( f) 钟灵 毓 ( y)秀 筋 疲 ( p)力尽 2、按要求默写。( 4 分) 百啭千声随意移, _ 。(欧阳修画眉鸟) _ ,山色有无中。 (王维汉江临眺)

2、陶渊明饮酒(其五)一诗中,不仅道出了此诗的主旨,也道出了诗人一生追 求的立身宗旨的诗句是: _ , _ 。 李白在宣州谢朓 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表达了“愁”之绵长,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用“ _ , _ 。 ” 说尽了“愁”之沉重。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鲁迅、朱自清、老舍都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优秀文学作 品传承着中华民族美好的憧憬和崇高的理想。 B、启事首行正中写启事的名称,如“征文启事”、“寻物启事”等。日期要写在署 名的下面,靠右写。 C、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违”,好久 不

3、见用“久仰”,请人帮忙用“拜托”,麻烦别人用“劳驾”。 D、我国第 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是水经注。 4、下列语句括号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来源 :学科网 A、难道我们不去?还不能让他们去吗?(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 iou, uei, uen 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 iu, ui, un。例如 niu,(牛)(这个 说 法是正确的) C、汉字中形声字是最多的,如:“证”字就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这个分析是错 误的) D、“通过这次大规模的教育整治活动,我们学校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个句子 的主语是“我们”) 5、下 列语句括号中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4、 )( 2 分) A、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把“改进”换为 “提高”) B、秋天的咸宁是美丽的季节。(把“秋天的咸宁”改为“咸宁的秋天”) C、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把“否”字去掉) D、关于这件事的具 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把“关于”去掉) 6、同学们,你知道吗?今年中考结束后的第二天就是我国传统节日 端午节,请按 要求完成题。 ( 3 分) 有位同学为纪念活动写了一幅对联,请把下 联所缺词语补充完整。( 1 分) 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 赛龙舟 传四海 有同学不喜欢过端午、中秋节,而热衷于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为此,班级专 门召开一次“弘扬

5、民族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为主持人设计 2 3 句运用比喻修辞手 法揭示主旨的开场白。( 2 分) 7、阅读下面一则短讯,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信息( 25 字以内)。( 3 分) 为了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 日前,省教育厅召开“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动员大会,要求全省 70 万中小学 教 师全员参与。活动要求,我省中小学教师,通过说课、讲课展示最基本的教学技能。此外, 教师们要全员定期家访,覆盖全部学生家庭,主要了解学生家庭基本状况和生活习惯等,向 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表现,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要根据每个学生情况,建立跟踪 回访制度

6、。 8、下面是一则小幽默,若你是小明,你认为怎样回答既幽默,又符合情景?( 2 分) 某小学二( 1)班举行数学单 元测试(满分是 5 分),小明考试回来,爸爸问他, “这次考试得了多少分? ”“ 3 分。 ”话音刚落,“啪!啪!啪! ”小明的 屁股上挨了爸 爸的 三鞋板子。爸爸又问:“下次再考,得多少分? ”小明回答: _ 。 二、阅读理解( 50 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9-14 题。 ( 14 分) 走远了再关门 QQ 里,好友颇多。那日与一聊友闲谈,忽然 收到一好友的信息:夜已深,我先 下了。我正欲对她说声“晚安”,却发现她的头像已经变成了灰色。我的双手停在键盘上, 只得删除那句

7、已经打出来,却没有来得及发出去的问候。 真的这么急吗?连给我说声“再见”的时间都没有,抑或是我过于矫情? 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 。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令我佩服的是老人的那 份平易近人,那种超脱淡然。攀谈一番后,我起身告辞,老人把我送到门口,握手告别之后, 我便向楼下走去。下到一楼时,我忽然想起自己的车钥匙落在他的客厅了,便又“咚咚”往 上跑。当我又回到他的门前时,老人才刚准备关 门回屋。看我又上来,就问何事。我说明 原因,老人走进客厅又折回来,将钥匙递到我的手上。 来源 :学科网 又是一阵告别。我下了几层台阶,一转身,发现老人正看着我。我既客气又好奇 地说:“外面太热,赶紧回屋吧。 ”

8、老人微笑着说:“我身体不好,不能送你下楼,那 就等 你走远了再关门。 ” 等你走远了再关门!多么温暖的一句话。 去年有一天,我急于外出办事。出门前,孩子拿着刚做完的作业让我检查签字。 我大致瞟了一眼,其中有道题是这样的:下课了,同学们纷纷 教室。上面儿子歪歪扭扭地 填的词是“跑进”。我立刻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道:“下课了,你跑进教室,你上的什么课? 啊! ”为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特意把“下课”和“跑进”两个词说得很重。儿子 刚想辩解,我一把将他的作业扔在茶几上,然后,摔门而去。事情过了大半年,我早已把那 件事忘得一干二净。有一天收拾屋子,无 意间看到了儿子的日记: “ 2008 年 12

9、月 22 日,天气阴。今天我让妈妈检查作业,其中有一道题目我并 没有做错,上体育课的时候,下课铃一响,我们的确是往教室跑啊。可是妈妈为什么不给几 秒钟让我解释呢?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整整一下午。 ” 儿子的话像一道闪电穿过我的五脏六腑,让我浑身顿时有一种触 电的感觉。那 一刻,我 真的感到自己好狭隘。 客人走远了再关门,是一种善;留下几秒,听对方把话说完,是一种善;在骄阳 的炙烤下耐心等待红灯而不抢行,是一种善;等对方先挂电话,是一种善;路面积 水,司机 把车速降下来,是一种善。有些善很小很小,并就那么短短几秒钟。然而,正是那么短短的 几秒钟,却能在心中氤氲( ynyn 烟云弥漫)起一份真

10、情的感动。 9、 按照示例,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及句意。 ( 2 分) 示例: 抑或 是我过于矫情 来源 :Z*xx*k.Com 【分析】词意:多心,猜疑 来源 :学科网 ZXXK 句意:太过于求全责备。 我真的感到自己好 狭隘 。 【分析】词意: _ 句意: _ 10、第自然段中,“等你走远了再关门”让“我”感到温暖的原因是什么?( 2 分) 11、文章一共写了三件事,请用四个字概括最后一件事: QQ 聊天拜访前辈 。这 三件事之间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请你用一个字予以概括: ( 3 分) 12、对文章的主旨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来源 :Zxxk.Com A、学会尊重他人,善

11、待他人。 B、于细微处见 精神。 C、注重细节,真情无价。 D、学会理解,学会做人。 来源 :学 +科 +网 13、同学们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对自然段讨论 较多,认为这两则材料与文题关联不 够紧密,有的说可以删去另选材料,有的说内容与材料的安排上谈谈你的理解 。 ( 3 分) 来源 :学科网 ZXXK 14、请你再列举一个学校生活中“善”的具体事例,来印证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2 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5-19 题。 ( 12 分)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 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资源短缺

12、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 人口的增长。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 100 亿的人口。然而,一 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 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 大米、小麦和玉米等, 而是广义的粮食 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 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 15 倍。如果把 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 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其实,

13、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 食需要调整。请从内容与材料的安排上谈谈你的理解。 ( 3 分) 14、请你再列举一个学校生活中“善”的具体事例,来印证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2 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5-19 题。 ( 12 分 )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 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 ,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 100 亿的人口。然而,一 些乐观的人士反

14、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 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 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 大米、小麦和玉米等, 而是广义的粮食 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 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 15 倍。如果把 这些藻类 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 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 绿藻类的石莼、浒苔

15、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其中仅海带一种, 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 2000 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 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 1 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可获得 20 吨蛋 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 40 公顷 土地生产的大豆所 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 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 300 亿人的需要。 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 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

16、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 50 亿吨, 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 1 亿 1 5 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 出 1 倍以上。何况, 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 力是不言而喻 的。 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也不夸张。 15、第自然段划线句子中的“这样”指代什么?这句话在本段起何作用?( 2 分) 16、下面划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在完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还可以改成 哪种书面形式表示?( 2 分)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 17、第自然段使用了分类别等多种说明方法来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其中有一个句子 使

17、用了三种说明方法,这个句子是 ,其作用是 _ _( 3 分) 18、第自然段划线句子,结合第自然段“可见增产潜力是多 么巨大! ”的意思, 似乎需要增加一个词,其表意更准确些,这个词应该是 _( 2 分) 1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的 自然段,具体地说明了未来粮仓的粮食 海藻、浮游生物及鱼 虾等。 B、这是一篇浅显的事理说明文,阐释了海洋能成为未来粮仓的主要原因及结果。 C、文章的语言浅显明白,通俗易懂,适合于初中生阅读理解,这也是文章的语言 特色之一。 D、文章的标题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形象生动,便于理解。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20-24 题。 ( 12 分

18、) 幸福没有榜样 有时,我们总是感到自己的生活不够幸福,不如人家的日子过得那样滋润甜美, 还常常拿别人家的幸福作榜样,去寻找自己的幸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是,到头来, 我们会发现,唯独这人追人寻、人见人爱的幸福,没有榜样,常常是求而不得,甚至徒 生 烦恼。 幸福是什么 ?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答案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但 是,同样的“境遇和生活”,不同人却有不同的感觉。乞丐得到一顿饱饭,心情会很舒畅, 感到幸福的降临;不说一顿饱饭 ,就是一桌 山珍海味,在大款大腕那里,大概也激不起一 点快乐的心情吧。作家史铁生的境遇,很让我们同情,他不幸患有尿毒症,但他说:“生病 的经验是一步步

19、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并说:“终于醒悟,其 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我们身体还算健康的人,能体验到不发烧也是一种幸福吗 ? 会把幸福的底线放得这样低吗 ? 其实,词典给出的幸福答案是不大准确的。即使同一境遇,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 是千差万别的。生活在大体相似的环境里,一百个人眼中的幸福观,或许还不止一百呢,有 时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期就有不同的幸福观 。幸福观的模糊,对幸福理解 的个性化,这大 概也告诉我们:幸福,没有模式;幸福,没有榜样。 幸福,没有榜样。梁实秋也这样说, “幸福与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一位远房的侄女,日子本来过得很 快活。一次同

20、学聚会,看一位当处长的同学,居有豪宅,出有宝马,很是羡慕人家的幸福生 活,抱怨自己的男人只会教书,不会捞钱。原有的快乐也因寻找幸福的榜样,而逃之夭夭。 还有,我们眼中的别人的幸福,有时并不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常常喜欢用世 俗 的眼光看别人的幸福,常常认为有权势,有财富,有显赫的名声,有骄人的业 绩,就会有幸 福,有舒心的日子。其实,幸福有时恰恰与权势、与财富离得很远,与名声、与业绩也并不 怎么亲近。侄女那个同学,近日,婚外恋闹得沸沸扬扬,幸福显然并不在她家。孟德斯鸠好 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仅仅希冀幸福,这不难做到;但期望像别人那样幸福,这总是难 以做到,因为我们认为别人会比实际更幸福。“幸福

21、的家庭都是一样的”,然而,每个人对幸 福的感悟又各有各的不同。这大概与人们的不同追求有关。勇敢的人,追求刺激,冒着生命 危险或是攀登高山,或是漂游湍流,感到是种幸福;沉静的人,喜欢安闲,甘愿生活寂寞, 或是一部庄子, 或是一首古曲,也会心中溢满快乐。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把人生的追求 归结为:“我是谁 ?我要干什么 ?我能干什么 ?我如何去干 ?”幸福大概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 能行风行风,能行雨行雨;能运筹帷幄,可当经理;有一身力气,蹬起三轮车也有歌声相伴。 幸福,其实只是一种感觉,自己做了自己能做的事,感到活着是多么有意思,人生是多么美 好,你感觉到了,你便拥有幸福,这和他人的评论毫不相干。

22、幸福,完全在于自己。自己有个真实的人生,对自己的人生尽力了、负责了,对 得起社会、对得起家人,就是充实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心存快乐,就是幸 福。 幸福,在自己的心中;幸福,没有榜样,也无需榜样。 20、文章告诉我们,幸福没有榜样,其中“榜样”的意思是 _( 2 分) 21、“幸福”的对立面就是“不幸”,根据你平时的积累,请你为“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 的”这句话写出相对的下一句。( 2 分) 幸 福 的 家 庭 都 是 一 样的, _ 。 22、文中所说的“幸福观不一致”的原因有哪些?( 2 分) 23、文章第自然段主要运用的是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_ 。请 从文中再找 一例予以说明( 4 分) 2

23、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2 分) A、幸福没有榜样 来源 :学科网 B、幸福是一种感觉体会 C、幸福是模糊的 D、幸福属于自己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25 29 题。 ( 12 分)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 激石,泠 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 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5、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

24、含义。 ( 2 分) 任意 东西( ) 从流 飘荡( ) 天山 共色 ( ) 争高 直指 ( ) 26、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一百许里 / 杂然相许 B、猿则百叫无绝 / 天下独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见余,大喜曰 D、在 昼犹昏 /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27、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_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 28、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富春江山“奇”水“异”的特点。( 2 分) 山“奇”水 “异” _ 29、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 明。

25、 B、通过写景,作 者表达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厌恶的情感。 C、本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鲜明、强烈。 D、该文与答谢中书书,可谓一去一往,一唱一和,都是书札中的精品,亦是 写景文的佳作,共同表达出与知音共赏美景,传情达意的高雅志趣。 三、写作表达( 50 分) 3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的人和事给予过我们深 刻的影响:有关心和帮助,有鞭策和鼓励,让我们倍感温暖;当然也有过挫折,甚至是伤害, 但同样让我们学会宽容和成熟。 那些点点滴滴让我们无法忘记,也不会忘记,因为它们已 经刻在我们心灵的深处。同学们,在

26、你的成长过程中,肯定也有过一些类似的经历和这样 的记忆吧,怎么也抹不掉!请以“那一抹心痕”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写出真情实 感。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不少于 600 字。 不得出 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不得抄袭和套作。 2012 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20 分) 1、( 2 分) A( B 项“秕” b,“漠” m; C 项 “朴”应是 “璞”; D 项“埔”应是 “脯”) 2、( 4 分,每小题 1 分,错、添或漏一字均不给分)山花红紫树高低江流天地外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 2 分) C( “久违”与“久仰”误用)

27、 4、( 2 分) B( A 项问号误用; C 项分析是正确的; D 项主语是“面貌”) 5、( 2 分) D( D 项“具体详情”重复罗嗦) 6、( 3 分)号子声声(鼓声阵阵)( 1 分)示例:我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 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但在对待民俗文化的问题上,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 为此, 特举办本次主题班会,下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2 分,比喻句 1 分,其他句 1 分) 7、( 3 分)全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参加“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 “对象”、 “全员”、“内容”各 1 分) 来源 :Zxxk.Com 8、( 2 分)“(下次)我一分也不要得了”( “零分”)

28、 二、阅读理解( 50 分)(一)( 14 分) 9、( 2 分)词意:糊涂(不冷静)。句意:对儿子的愧疚(感到自己那时多么糊涂)(词 意 1 分,句意 1 分) 10、( 2 分)老人对“我”的尊重与关心 (“尊重”与“关心”各 1 分) 11、( 3 分)作业签字(检查作业);善 (第一空 2 分,第二空 1 分) 12、( 2 分) A 13、( 3 分)乍一看,似乎都有其道理,但细读则不然。( 1 分)从内容上看,三 件事,( QQ 聊天,拜访前辈,作业签字)一个共同特点是:联系紧密,都是平常看来微不 足道的小事,但都从不同角度恰好地表现了“善”的主旨( 1 分);从材料的安排上看,这

29、 三件事是按“反 正 反”(不善 善 不善)的顺序安排的,有序且严谨。( 1 分) 14、( 2 分)示例:上下楼梯靠右行;就餐要排队;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等 等(不是学校 生活的不给分)(二)( 12 分) 15、( 2 分)“这样”指代:“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 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资源短缺)( 1 分)作用:引出人们对生存危机的看法。 ( 1 分) 16、( 2 分)(每问 1 分) 补充说明,使文章表达更严密。将句子用小括号括起来 或(在不破坏生态平 衡的前提下)。 17、( 3 分)“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 2000 多倍

30、, 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 ”( 1 分)作用是:使说明的内容具体,准确,鲜 明。( 2 分) 来源 :Z,xx,k.Com 18、( 2 分)也(更) 19、( 3 分) B(三) ( 12 分) 20、( 2 分)模式(自己心中的期望值 与别人攀比幸福的标准) 21、( 2 分)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22、( 2 分)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人有不同的感受不同时 期也有不同幸福观(答对两点给满分) 23、( 4 分)举例论证( 1 分)使文章表达具体充分,增强说服力。( 1 分) 示例:第自然段用“远房侄女”的事例,具体有力的论证了 “幸福就在心里”的 观点 。 ( 2 分

31、) 24、( 2 分) A(四)( 12 分) 25、( 2 分,每题 0.5 分) 任凭,听凭;随着(跟随);同样,一样;向上 26、( 2 分) C 27、( 4 分,每小题 2 分) (那些山)凭依(高峻的)地势竞相向上,(好像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 处延伸( “轩邈” -“高处,远处” 1 分;句意 1 分) (那些)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经 纶” -“治理” 1 分;句意 1 分) 28、( 2 分,每字 0.5 分)高、险(峻);清、急 29、( 2 分) D 三、写作表达( 50 分) 30、(一)评分标准类别:一类分数: 45-50

32、 分评分标准: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中心明确;语言生动得体,简洁流畅;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详略得当。类别:二类分数: 40-44 分评分标准: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中心明确;语言较生动得体,语句通顺; 结 构完整,条理较清楚,有一定详略。类别:三类分数: 35-39 分评分标准:内容较具体,有 一定真情实感,中心较明确;语言较得体,语句较通顺;结构较完整, 条理较清楚,详略不 够得当。类别:四类分数: 30-34 分评分标准:内容较具体,缺少真情实感,中心不够明确; 语言较得体,语句较通顺;结构不够完整,条理不够清楚。类别:五类分数: 29 分以下评 分标准:内容不具体,没有真情实感,中心不明确;语言不得体,语句不通顺;结构不完整, 条理不清楚。 (二)评分说明 1、凡中心较明确,语句通顺的文章一律归入二类卷评分,并以此作为参照标准, 确定其他作文档次。 2、提倡给有创意的作文和文采突出的作文满分,力求满分卷达到千分之五。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的,加 2-3 分,反之,扣 2-3 分;暴露了真实人名、校名、 地名的扣 2 分。 4、五类卷一般最低不低于 15 分。 5、凡有特殊问题的答卷,应提请阅卷领导小组裁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