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28885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 蹒 跚( pn)愧 怍 ( zu )吊 唁 ( yn) 罄 竹难书( qn) B嶙 峋 ( xn)两 栖 ( x) 契 约( qi )风雪 载 途( zi) C荒 谬 ( mi) 仄 歪( z)阻 遏 ( y)毛骨 悚 然( shn) D 尴 尬( n)潮 汐 ( x) 伧 俗( chn)在 劫 难逃( qu) 答案: A;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 B、 “两栖 ”( q)中的 “栖 ”是个多音字,作为 “鸟禽歇宿;居留,停留 ”的意思时,读 “q”,如

2、 “栖身 ”,作为其他意思时,读 “x”,如 “栖皇 ”。C、 “阻遏( ) ”中的 “遏 ”读 “”,不能与形似字 “谒( y)相混; “毛骨悚( sng)然 ”中的 “悚 ”读 “sng ”,不能读成 “shn”,注意 “s”与 “sh”的区别。 D、 “伧( cng)俗 ”中 “伧 ”读 “cng”,不能读成 “chn”,注意 “c”与 “ch”的区别; “在劫( ji)难逃 ”中的 “劫 ”读 “ji”,不能与形似字 “却( qu)相混。应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 汉字的认读能力。 点评:拼音不仅是我们学习汉字、学好普通话的工具,更是我们的一项语言技能。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

3、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分) A鞠躬遗骸锐不可挡张惶失措 B狼籍烦躁荡然无存消声匿迹 C轩榭藩篱惟妙惟肖因地制宜 D归咎喷嚏铸剑为梨穿流不息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中 “锐不可挡 ” 应为 “锐不可当 ”; “ 张惶失措 “应为 ”张皇失措 “。B项中 “狼籍 ”应为 “狼藉 ”; “ 消声匿迹 ”应为 “销声匿迹 ”。 D项中 “铸剑为梨 ”应为“铸剑为犁 ”; “ 穿流不息 ”应为 “川流不息 ”。应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对常见字字形的辨识能力。 点评: 汉字音形义是中考必

4、考点,要求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和现代汉语的字形,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的读音和字形,复习中应重点把握音形,能够准确辨别和识记。特别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的字形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 2分)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 锐不可当 的精神值得提倡。 B王小明同学 心直口快 ,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 天衣无缝 。 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 巧妙绝伦 ,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 ,不可抵挡。 B、心直口快:性情直爽,有话就说。 C、天衣无缝:比喻

5、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D、巧妙绝伦:灵巧高明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根据成语的意思和语境,只有 B项中的成语与语境相符。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常用成语以学生所学课文中出现的成语为准,新生成语则以当前流行 的一些热词为准,试题材料兼顾课内课外,以时事材料为主。解题时务须看清题目要求,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冷静答题。这里的关键,是要在积累上下工夫,掌握课后常用成语,同时也要了解当下流行的并经国家语委认可的一些新生成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2分) A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B 2003年 10月 16日,我们靠自己力量完成了我国首

6、次载人航天飞行,这是中国人永远值得纪念和骄傲的日子。 C我们要确保安全生产,防止万无一失。 D近段时期以来,小王电脑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句缺少主语,可将 “通过 ”和 “使 ”删去其一即可; C句用词不当,“确保 ”与 “防止 ”相矛盾,可将 “防止 ”改为 “做到 ”即可; D句中词语搭配不当,“水平 ”只能说 “提高 ”或 “下降 ”,不能说 “增强 ”,可将 “增强 ”改为 “提高 ”。经分析只能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修改病句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修改病句的能力。修改病句以改正确、改通顺为原则,不作语言修饰,不变句子原意,

7、正确地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 、结构混乱四个方面的语病。 下列句子使用修辞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排比)徜徉在故事的海洋里,陶渊明的悠然遐思,李太白的潇洒飘逸,杜子美的济世情怀,岑加州的边塞放歌,无不让人荡气回肠。 C(比喻)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 D(反问)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答案: C 试题分析:比喻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而 C项中 “她 ”与 “刘亦菲 ”属于同类之间的比较,不属于比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

8、修辞手法的能力。 点评:准确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必须要对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比如:比喻就是 “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比喻的种类 : 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 “像、似、仿佛、犹如 ”等相联结。 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 “是 ”“成了 ”“变成 ”等联结。 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9、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现代文阅读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 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

10、开花只比北京早 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 1,但是在大连, 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

11、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 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 1741到 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 1921到 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小题 1】选文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请问,以 “大自然的语言 ”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3分) _ 【小题 2】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

12、序说明的?( 4分) _ 【小题 3】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3分) _ 【小题 4】选文中加点的 “前者 ”、 “后者 ”各指文中的什么内容?( 2分) 【小题 5】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至少说出 2种)?并各举一列。( 3分) 答案: 【小题 1】 “大自然的语言 ”是物候现象形象化的说法,以此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或答: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物候现象比喻为 “大自然的语言 ”,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题 2】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

13、的因素。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小题 3】因为高下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或答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也对) 。 【小题 4】 “前者 ”指 “1741到 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后者 ”指 “1921到 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 【小题 5】略。 【小题 1】试题分析: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调节各项活动的重要工具。它本来是人类所独有的。但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发现,大自然中的许多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等,也能向人们传递某种消息,预报各种农事。如杏花开了,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应赶快种

14、谷子;布谷鸟叫了,该割麦插禾。这就好像是大自然也在用一种特殊的语言与人交流思想 一样,因此,本文的作者,就用了 “大自然的语言 ”来做这篇介绍物候学常识的文章标题。这个题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不但生动形象、贴切风趣,而且比起其他的 “简介物候学 ”一类的题目来,新颖别致,更富有吸引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能力。 点评: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要求分析标题含义的,文章的题目一定有其深层的意思,在分析中一定要分析全面,不要遗漏。语言的概括与表达能力要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提升。 【小题 2】试题分析:选文主要向我们介绍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决定物候现象的来临有四

15、个 因素。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理。纬度和经度在地球上位置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地点高下的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因素则是古今的差异。由三个空间方面的因素到一个时间方面的因素,这是一种条理,所以,选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说明对象及明确说明顺序的能力。 点评:把握说明对象可从两方面去思考: 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一文。 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本题就如此。说明顺序有三种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本选文是篇事理说明文,运用的是逻辑顺序。 【小题 3】

16、试题分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二句诗中所描述的现象是由于地理位置上的海拔差异所导致的,高度每增加 1000米,气温就降低大约 6 度,海拔越高的地方与平原地区气温差异越大,因此其气温回升较慢,相应的气候变化存在一种滞后现象。所以才会出现大部分地区的花儿早已开放完了,而山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的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诗句分析影响物候变化原因的能力。 点评:根据诗句分析物候现象,主要要掌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即 可。答题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小题 4】试题分析: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

17、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考点:本题考查形式分析指代性词语指代内容的能力。 点评:说明文的特点体现在科学性和准确性上,所以学会在原文中寻找答案:至关重要,学生应培养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来突破说明文考题。 【小题 5】试题分析:选文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如说纬度的差异对物候现象来临的影响时,举出 “在春 天,早春跟晚春也不同 ”,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时间只比北京早十天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辨析能力。 点评: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

18、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不断加强练习。 谁与我同行 严忠付 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补习课。家中离学校有三里来地,白天不觉怎样,三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怵然了。 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岭是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 铺着青石,是乡村独轮车行的路。 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 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丫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便如兜着一只小兔。 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发毛尽力往后梳,露出亮堂的额头来。母

19、亲说,年轻人额头有团火,能驱妖逐魔。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 “鬼 ”这东西,尽管谁也没见过。总之,晚上补习归来,见四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 “鬼 ”来。 父亲见我害怕,便说 :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 子汉。 一天晚上补习归来,刚上山岭,便见前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有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老人们说的 “鬼火 ”!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 想到了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鼓勇

20、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慢了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 ,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回到家中,我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 “世上根本就没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啥害怕的。 ”从这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 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

21、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 -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到的。 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 【小题 1】小说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分) 【小题 2】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 3分) 【小题 3】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小说塑造主人公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 B第二段的环境描写烘托出 我 夜行山路时极度恐惧的心情。 C对 我 的心理描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D小说对父亲的语言描 写简洁而有深意。 【小题 4】找出与第二段画线部分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

22、。( 2分) 【小题 5】假如你是文中的 “我 ”,听到母亲说打火把的是父亲时,你会想些什么 ( 3分) 答案: 【小题 1】例:为了帮助 我 克服不敢走夜路的胆怯心理,使 我 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父亲一边用语言鼓励 我 ,一边在夜间举着火把与 我 同行的故事。 【小题 2】用恰当的话语教导和默默的行动帮助,科学理智地教育关爱孩子的人。 【小题 3】 A 【小题 4】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 -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 【小题 5】 例:原来是父亲用他默默的行动和深沉的父爱在帮助我成长。我不会辜负父亲的期望,一定会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小题 1】试题

23、分析:读完全文,尤其是结尾段中 “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 ”就可以确定,本文的主题在于歌颂父亲对我的爱。这样概括的重点就应该是父亲,写出父亲是如何爱我的即可。示例:作者通过描写补习下课后走夜路时害怕的心理和前方那个总与 我 保持距离的火把,体现出了父亲对 我 的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概括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章内容,一般要呈现出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 物,事物的起因、 经过、结果,尤其是人物和事件必须写清楚。一般会概括成 “在什么情况下、有关谁、什么事、结果如何 ”。 【小题 2】试题分析: “我 ”因为害怕走夜路, “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

24、时想到你是男子汉 ” “ 想到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些勇气 ” ;后来, “我 ”走夜路时,前面总有一团火在移动,我以为那是鬼火, “ 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 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甚害怕的 ” 由此可见,父亲是一个 用恰当的话语教导和默默的行动帮助,科学理 智地教育关爱孩子的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点评:做人物形象分析类题目时,要结合人物具体的言行来分析其精神品质。平时在阅读文章时,要善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小题 3】试题分析: “小说塑造主人公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 ”说法错误,本文的主人公是父亲,

25、文中并没有正面描写父亲的活动,而是通过 “我 ”的活动来表现父亲对孩子的关爱,也就是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技巧的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 点评: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 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的表述。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多角度:条分缕析。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只一个,所起

26、的作用 (效果 )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的,而且高考题已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 一些。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 等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用术语: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

27、客观;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 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小题 4】试题分析:第二段画线部分的句子属于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从 “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 ”可以看出 “我 ”当时非常害怕(因为 “我 ”胆小,害怕走夜路);后来经过父亲用恰当的话语教导和默默的行动帮助, “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 -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到的 ”。同样的环境,不同的心境,前后对应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用科学理智地教育关爱孩子的父亲形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 提取信息和

28、概括的能力。 点评:审题后要确定答题范围,本题的答题范围很明确,题目要求中已提到是第二段,所以要精读第二段,从前向后找关键语段及关键语句,并将其中的信息加以概括。 【小题 5】试题分析:因为 “我 ”害怕走夜路,父亲知道后,有自己的特殊方式“默默地为我打火把 ”,陪我走过那段夜路,渐渐地我不再害怕走夜路了,而 “我 ”之前却一点也不知道一直是父亲在陪我走夜路。当我知道那是父亲为 “我 ”点的火把时, “我 ”在心里可能会想:谢谢您,我的父亲,你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不仅教我了人生的道理,让我在以后的路上学会勇往直前,你还 为我照亮了人生前行的路,让我走得顺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理

29、解。 点评:解答本题时,联系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文中叙述的事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文言文阅读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 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小题 1】 “三峡 ”指的是长江上游的 峡 , 峡 , 峡 。( 3

30、分) 【小题 2】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4分) ( 1)两岸连山,略无 阙 处: ( 2)林寒涧 肃 ( 3) 良 多趣味: ( 4)虽乘奔御风不以 疾 也。 【小题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 :_。 (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 :_ _。 【小题 4】作者最后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2分) 答案: 【小题 1】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小题 2】( 1)通 “缺 ”,空缺;( 2)寂静;( 3)真、实在;( 4)快; 【小题 3】( 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2)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

31、啊。 【小题 4】一方面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凉,渲染萧瑟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暗示三峡山高峡窄的特点,照应前文。(答对一点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这道填空题可以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来思考。填写时注意“瞿塘、巫、陵、峡 ”等字的正确写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中知识点识记能力。 点评:本题不难,课文注释中有此信息,所以,平时学习要关注注释,注释中往往有很多知识点,不仅能帮助理解课文,还能增加知识面,开阔眼界。 【小题 2】试题分析:( 1) “阙 ”,通 “缺 ”, “空缺 ”的意思。( 2)肃,今义,肃杀、严肃;古义,寂静。( 3) “良 ”在文言文中是个多义词,在这里是副词 “确实,的确 ”的

32、意思,在 “此皆良实 ”是形容词 “善良 ”的意思。( 4) “疾 ”,今义, 疾病;古义,快。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 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 1)句中的关键词有 “自(这里是如果的意思) ”,不能与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中的 “自(在) ”意思相混。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33、”“曦(这里指 太阳) ”;( 2)句中的关键词有 “虽(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 “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 “御风(驾着风) ”, “不以(不如) ”, “疾(快) ”等。另外, 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运用了互文,理解时要按照 “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 ”的结构理解。最后把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 “信 ”(准确无误)和 “达 ”(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 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

34、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 4】试题分析:这道题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思考。内容上:( 1)揭示三峡一带渔民的艰苦生活,对他们表示同情。( 2)写渔歌也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结构上:总结全文,升华中心。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手法的理解能力。 点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是重要的写作手法。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一般包括动静描写,虚实描写,色彩渲染描写,观察角度变化描写,点面结合描写五 种描写方法,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方面的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通过对周

35、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更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作者最后引用渔歌属于侧面描写。 诗歌鉴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小题 1】在诗中空缺处填入原诗句。( 1分) 【小题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分) 【小题 3】从本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分 ) 答案: 【小题 1】略 【小题 2】对偶、拟人 【小题 3】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 【小题 1】试题分析:春望是杜甫的名作之一,学生对这首诗耳熟能详,在诗中空缺处填入原诗句较简单,只要书写正确、工整即可。

36、填写时注意不能把 “抵 ”误写成 “低(底、砥)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句的能力。 点评:古诗文名句默写是考试常考的题型。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小题 2】试题分析: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 ,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作者当时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借用花的溅泪表现出来。另外,颔联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点评:正确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关键在于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

37、概念。比如: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拟人,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对偶,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 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法。 【小题 3】试题分析: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 点评:体会诗人的情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诗歌的内容,( 2)诗人的人生态度,( 3)诗歌的写作背景等,从这些

38、角度来分析诗人的情感,可以说是较为全面的。 语言表达 体会句式特点,在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2分) 倘若世界是一间小屋,爱心就是让小屋温暖的火炉;倘若世界是一 艘小船,爱心就是黑夜导航的明灯; , 。 答案:略 试题分析:注意例句的句式,总体为倘若世界是 ,爱心就是 ;倘若世界是 ,爱心就是 ,仿写时做到结构一致,修辞一致,字数相同即可如:倘若世界是一片森林,爱心就是甘霖雨露,倘若世界是一口井,爱心就是让井活灵活现的井水。或者:倘若心灵是一座花园,善良就是一朵朵鲜花,倘若生活是一本书籍,经历就是一篇篇章节。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仿例造句的能力。 点评: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

39、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 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 名著导读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 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是前苏联 (作者)的长篇小说 中的名言,小说的主人公是 。 答案: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 .柯察金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材料题 ,材料文字出自苏联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考查的知识点比 较简单。钢铁是怎样炼成

40、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 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 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保尔 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小说的主人公是保尔 .柯察金。题干中的这段文字是小说中学生耳熟能详的名段。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积累能力。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 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

41、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默写 根据要求默写。( 7分) 【小题 1】 ,带月荷锄归。 【小题 2】月下飞天镜, 。 【小题 3】夜阑卧听风吹雨, 。 【小题 4】晴空一鹤排云上 , 。 【小题 5】挥手自兹去, 。 【小题 6】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作者描写了边塞看到的奇特壮丽的风光,被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 答案:略 试题分析:默写时,除了要注意 “( 1)理、荒秽( 2)生、结( 3)冰河( 4)便、碧霄( 5)潇潇、斑、鸣( 6)漠、孤烟、圆 ”等易错字;( 6)句还要注意句中提示性的语言,同时要使整个默写句子保持准确性。 考点:本体考查学生背诵默写的能力。 点评:古诗文名句默写是考

42、试常考的题型。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书写 请将下列名言规范公整的书写在田字格中( 2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答案:略 ; 试题分析:书写时注意 “规范、公整、准确 ”即可。 “勤 ”不能写 成 “谨 ”或 “瑾 ”;“径 ”不能写成 “经 ”或 “劲 ”; “涯 ”不能写成 “崖 ”或 “”; “舟 ”不能写成 “丹 ”。 考点:本题考查书写汉字的能力。 点评:本题不难,这一句学生耳熟能详的名句。识读汉字,正确书写,是语文能力的基本功

43、,学习时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形似字,了解汉字形声结构的特点,辨别偏旁部首的区别,加强积累。平时写字要规范,书写姿势在端正。 作文 作文( 50分) 在生活中,值得我们喝彩的人和事很多很多,精彩的表演、崇高的品质、卓越的成就都令我们情不自禁地为之喝彩。请以 “为 _喝彩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补充完整作文题目。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班级、老师和本人的真实名字。 答案:略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首先我们要根据题目的核心词的内涵进行填空,这道题的核心词是 “喝彩 ”,落脚地是空白处要填的内容,就是到底为什么喝彩,比如 “为公

44、平喝彩 ”“为友谊喝彩 ”“为生活喝彩 ”等等。或者是为谁喝彩,比如 “为你喝彩 ”“为自己喝彩 ”“为他喝彩 ”“为别人喝彩 ”等等。一旦将空白处填完整时,你脑海里就应该对文中的题目的内涵就有了清晰的概念。其次对 “喝彩 ”本身 的理解要到位。从题目来看,我们选用的素材应该是积极向上的,给人鼓舞催人奋进的,是值得你学习,或者能够从中感悟人生哲理的。 思路点拨: “喝彩 ”是自己对某一件精彩的事或某一个感动你的人的情不自禁的情感表露,是自己对这件事情这个人抱有的积极态度。所以你可以根据在空白处所填的内容进行素材选择。 如果你是对某一件事进行的喝彩,那么就要对这件事情进行详细而生动的描绘,突出其

45、值得你喝彩的地方。比如目前 “H1N1”流感病毒肆虐,在美洲尤其厉害。这个时候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批示,要高度戒备,做好防范工作。全国上下积极行动起来 ,把流感控制在最小的范围里,而美洲的一些国家由于防范不得力,流感处于爆发状态。你为这事喝彩。喝彩的原因是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责任感,国家对人民生命安全的高度责任感。 如果你是对某个人的行为进行喝彩,那么你也要对这个人的事迹进行描绘,以突出你为之喝彩的原因。比如谭千秋在生死关头的瞬间张开双臂护卫了孩子,而献出自己的生命,这就值得你喝彩。你喝彩的是这种高尚的行为,你喝彩的目的是号召全社会人像这种高尚行为学习。这点一定要写。是深化文中主题的举措。 如果是散文写法,就要发挥你的想象与联想,比如为别人喝彩这篇习作。同 时要能够在叙述的过程中恰当地加入抒情议论,能很好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点评:这类提示语加作文题目的写作,一定要注意把两部分都要分析透彻,之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立主题,来完成构思与写作。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很关键,补出的题目显示了作文的选材、立意、情感态度及语言能力,同时也决定作文成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