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南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名著阅读( 3分) 论语共 _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孔子,名丘,字_, _时期鲁国人,儒家的创始人。 答案:二十 仲尼 春秋 试题分析: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 考点:文学常识 点评:本题不难,有关论语的常识,学生还是熟悉的。阅读名著名篇,对一些常识性的知识信息要记忆,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一方面可作为写作的材料。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A 酝 酿黄 晕 B 贮 蓄 伫 立 C
2、炫 耀 目眩 D 笼 罩葱 茏 答案: D 试题分析: “炫 ” 读 xun,意为像火一样闪亮, “眩 ”读 xun,眼睛发花。 考点:汉字拼音辨识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常用汉字。在词语中判断汉的拼音,可借助词意来判断,但提前是平时学习里对词语中的汉字要音义同识同记,据意记字,据意识音。 下列词语中有错 别字的一项是 A滑稽飘缈碌碌终生 B征兆嘹亮海枯石烂 C崩塌迂回明察秋毫 D妥当弥漫绝处逢生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中 “飘 ”应为 “缥 ”,与 “缈 ”组成,意为 “隐隐约约 ”。 “生 ”与 “身 ”在本词中通用。 考点:错别字判断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很难判断 A项中的错误。错
3、别字,大多因偏旁不同而形似造成错误,也有是读音相同,意思相近造成错误,平时在学习中对汉字的掌握要音义形同时记忆。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菜贩对白菜喷洒甲醛保鲜,暴露的只是蔬菜保鲜剂滥用的冰山一角,更 骇人听闻 的是,部分菜贩为蔬菜保鲜,竟喷洒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剧毒农药 “敌敌畏 ”。 B优秀的演讲者,在他们遣词造句的时候,总是 苦心孤诣 ,字斟句酌,选用那些能够准确表现思想内容并蕴含着炽热情感的语言,来感动听众,引起共鸣。 C我以前一直不明白那些惊险电影镜头是怎么拍的。今天我参观了影视基地,了解了很多拍摄的秘密,这才 恍然大悟 ,原来电影是这么拍出来的呀。 D他在环境科学大会上
4、的发言引起广泛关注,对于他提出的观点,与会的很多科学家都 随声附和 ,一致认为他的发言为二十一世纪的环保问题敲响了警钟。 答案: D 试题分析: “随声附和 ”指形容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都跟着附和,带有贬义,不附合语境。 考点:成语辨识 点评:本题不难, D项成语的错误很容易判断。成语中汉语中最精美的语言,平时学习要多多积累成语,记成语要音义形同记,相互参照,才能记得清楚。 下面每项中的两句话句意不一致的一项是 A获得是一种满足,给予是一种快乐。 获得是一种满足,给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 B这个小区的建设规划没有可取之处。 这个小区的建设规划不无可取之处。 C由于物种更加丰富,所以生态更加平衡
5、。 生态因物种更加丰富而更加平衡。 D一时的错误不会毁掉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一个性格坚强的人不会被一时的错误毁掉。 答案: B 试题分析: B项第一句是单重否定句,表达的意思是 “否定 ”,第二句是双重否定句,表达的是意思是 “肯定 ”,两句意思完全不同。 考点:句意表达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稍有语感或仔细阅读句子即可判断。句式现在不太讲了,但语感还是重要的,多阅读,增强语感能力,对理解语言是很有帮助的。 “有一些做鲨鱼生意的人,经常潜入水中,在潜水者之间给鲨鱼喂食。 ”是从下面文段中抽出的,将它放回原文,位置恰当的是 【甲】鲨鱼并不是像人们所认为的 那样是一种吃人的海洋动物。 【乙】鲨鱼
6、极少主动向人进攻,进攻往往是因为它们把人类误认为是食物。 【丙】这可能传给鲨鱼一个很危险的信息:人类等于食物。 【丁】如果鲨鱼因期待食物而错误地接近毫无所知的潜水者或游泳者,就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试题分析:丙句中的 “这 ”的指代,根据本句中 “人类等于食物 ”来判断,所指的是例句的内容,即鲨鱼把人类当食物的原因是 “有人潜水给鲨鱼喂食 ”,前因后果的关系。 考点:句子逻辑关系判断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句子间逻辑关系的判断能力是比较差的,学生一般只能借助关联词来判断句子的逻辑关系,平时在学习中要多些这方面的训练。 现代文阅读 阅读风筝。完
7、成小题。(共 17分) 风筝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 惊异 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
8、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 ,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 。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
9、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 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 ,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 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竞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
10、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 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 “我可是毫不怪你啊。 ”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 “生 ”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 “我可是毫不怪你啊。 ”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有过这样的事吗? ”他 惊异 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
11、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 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小题 1】本文选自 _所著的 _。( 2分) 【小题 2】第 段中的 “惊异 ”和第 段中的 “惊异 ”分别指什么?( 4分) 【小题 3】第 段画线句子中的 “这些 ”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 “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 5分) 【小题 4】第 段中, “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 ”具体指什么?怎样理解 “精神的虐杀 ”?( 6分) 答案: 【小题
12、1】 鲁迅( 1分)野草( 1分) 【小题 2】 第 段中的 “惊异 ”指 “我 ”突然回忆起儿时风筝的故事。( 2分) 第 段中的 “惊异 ”指弟弟早已忘记那件事。( 2分) 【小题 3】 “这些 ”包括: 弟弟呆看着空中的风筝出神 为风筝惊呼 为风筝跳跃( 3分)因为 “我 ”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2分) 【小题 4】 “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 ”指 “我 ”毁坏了弟弟做的风筝。( 2分) “精神的虐杀 ”是说原本风筝是弟弟的天使,做风筝、放风筝是童年的弟弟最正当的行为, “我 ”的行为是对弟弟幼小心灵的伤害。( 4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野草是鲁迅的散文集,鲁迅另外一部散文
13、集是朝花夕拾,教材中鲁迅的散文大多出自朝花夕拾,而风筝出自野草。朝花夕拾中的作品多表现作者美好的回忆,而野草中的作品多有感叹生活的悲凉。 考点:文学常识了解 点 评:本题不难,是学生熟悉的知识。阅读名家的作品,要全方位的去了解作家与用品,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而且对理解文章也有所帮助。 【小题 2】 试题分析:从词语所在文段的内容中分析,作者表达的感受与所写的事件是有联系的,第一处是 “触景生情 ”,第二处是 “意料之处 ”。 考点:词语表达作用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抓住本段内容分析即可。名家的作品,用词是非常准确的,往往用一个词表达出丰富的内容,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作用。 【小题 3】
14、 试题分析:本段有二层内容,分别写了 “我 ”与 “小兄弟 ”对风筝的态度,第二层最后所说的 “这些 ”是指小兄弟的表现:呆看,惊呼,跳跃,而 “我 ”却瞧不起 “这些 ”,认为 “没出息 ”。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中指代明确。理解文章中的问题,首先要想到从作者所写的内容(文字)中去找根据,找到相关的文字,揣摩作用写作的意图,体会作用表达的情感。 【小题 4】 试题分析: “一幕 ”指事件,从作者所写的事中去找, “虐杀 ”是指精神心灵上的摧残,身心的伤害,从作者痛悔的语言中去体会。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问题虽然深刻,但学生容易作答,因为这是学习中老师重点讲解的问题,所以
15、平时课堂学习中,要注意听老师分析问题,听老师的讲解,自己也要加以体会,真正理解文章表达的内容。 阅读松坊溪的冬天(节选),完成小题。(共 13分) 松坊溪的冬天(节选) 郭风 我曾经在松坊村住过好些日子。这是南方的高山地带的一个小小山村。 四面是山,是树林,是岩石。有两条山涧从东西两面的山垅里流出来,在村前会合起来,又向南流。这便是松坊溪。 这是一条多么好的溪涧。溪上有一条石桥。溪中有好多大溪石。那溪石多么好看,有的像一群小牛在 饮水,有的像两只狮睡在岸边,有的像两只熊正准备走上岸来。 冬天一天比一天走近来了。山上的松树林,还是青翠的。山上的竹林子,还是碧绿的。天是蓝的。日光是金色的。松坊溪岸
16、边一丛一丛的蒲公英, 他们带着白绒毛的种子,在风中飘,在风中飞扬 。蒲公英在向秋天 告别 么? 冬天一天比一天走近来了。松坊溪岸边一丛一丛的雏菊,她们还在开放蓝色的花。而山上的枫树,在前些日子里,满树全是花般的红叶,全是火焰般在燃烧的红叶,忽地全都飘落了。 看啊,看啊,在高大的枫树上,在枫树的赤裸的高枝间,挂着好多带刺的褐色果实,在枫树和枫树的中间,看 啊,看啊,还有几棵高大的树,在赤裸的高枝间,挂着那么多的橙色果实,那么多小红灯般的果实,这是山上的野柿成熟了。我忽地想到,这是枫树、野柿树携带满枝的果实,在 迎接 冬的到来。 下雪了。 雪降落在松坊村了。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 雪降落下来了,像柳
17、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 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在风中飞 ,雪降落下来了。 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像芦花一般的雪,降落在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那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 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了,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到覆雪的溪岸上了。 雪降落在 松坊溪的石桥上了。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飞起来的种子般的雪,纷纷落在石桥上。桥上都覆盖着白雪了: 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远山披着白雪。石桥披着白雪。溪石披着白雪。从石桥上走过时,我停住了。我听见桥下的溪水,正在淙淙地流着。我看见溪中照耀着远山的雪影,照耀着石桥和溪石的雪影,我看见溪中有一个
18、水中的、发亮的白雪世界。 当我要从桥上走开时,我看见桥下溪中的白雪世界间,有一群彩色的溪鱼,接着又有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桥洞,正在游来游去。 忽地,我看见那成群游行的彩色溪鱼,一下子都散开了 ,向溪石的洞隙间游去,都看不见了。忽地,彩色的溪鱼又都游出来了,又集合起来,我又看见一群又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一个照耀在溪水中间的、明亮的白雪世界,向前游过去了。 【小题 1】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文中划线的 “告别 ”和 “迎接 ”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3分) 【小题 2】文中两次写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在风中飞,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4分) 【小题 3】 看到 “雪降落下来了,像柳絮一般的雪 ”
19、,你也许会想起东晋才女谢道韫咏雪的那句 “_”。( 2分) 【小题 4】 作者是怎样描绘雪中松 坊溪的溪石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 分) 答案: 【小题 1】 “告别 ”“迎接 ”使用拟人手法,( 1分)生动地表现了冬天临近时,蒲公英种子飞舞,枫树、野柿树果实挂满枝头的景象。( 2分) 【小题 2】 第一处写蒲公英飞扬,是写秋天真实的景象,形象地表现冬天一天比一天走近来了。( 2分) 第二处是把雪花比作飞舞的蒲公英,生动地表现了雪花缓缓降落的美妙景象。( 2分) 【小题 3】 未若柳絮因风起( 2分) 【小题 4】 作者把雪中松坊溪的溪石比作一群溪中饮水的白色小牛和几只正准备从溪中上岸的白
20、熊,( 2分)这样写把静态的溪石写出 动感,表现了雪中溪石的可爱形态。(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告别秋天 ”“迎接冬天 ”,说明其修辞手法,从语言的生动性和表达作者情感的角度来分析修辞手法的效果。 考点:品味语言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只要知道运用了似人化的手法,生动的表达了季节的变化即可。让学生对文章中的语言做些浅显的品浅是学习语言的好方法,对学生要求不要太高,能品析出一两点即好。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是实与虚的写法,实写,为了表现秋天的景象,虚写,把雪比拟成蒲公英,是表现冬天的景象,写法不同,描写的景物不同,但作者表达的情感是相通的。 考点:描写方法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
21、作者的描写用意十分清楚,易于分析理解。散文中对景物的描写,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因为如此,散文也尤其诱人,阅读散文要注意作者丰富的描写手法,学习运用。 【小题 3】 试题分析: “未若柳絮因风起 ”是东晋女诗人咏雪中的句子,将雪比作飘飞的柳絮。古诗文中这样比拟的写法比较多,比如岑参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 ”。 考点:文意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提到 “东晋才女谢道韫咏雪 ”,学生自然想到其中写雪的句子,学生学过此文。阅读散文作品,要善于联想,用联想来丰富自己对文章中形象的认识和理解。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句描写含有修辞手法,那就从修辞手法方面来考虑,说明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表现了景
22、物特点。 考点:描写方法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作者的描写方法比较明显,容易理解。散文类的作品,常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来表现事物的特点,比如,拟人比喻,阅读时要多加体会它们的作用。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共 10分)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 1】本文选自南朝时期 _编写的 _。( 2分)
23、 【小题 2】 与下面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元方入门不顾 A欢迎光 顾 B 顾 此失彼 C瞻前 顾 后 D奋不 顾 身 【小题 3】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2分) ( 1)去后 乃 至 乃: _ ( 2)下车 引 之 引: _ 【小题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小题 5】 文中的 “尊君 ”与 “家君 ”在使用上有何不同?( 2分) 答案: 【小题 1】 刘义庆世说新语( 2分) 【小题 2】 C( 2分) 【小题 3】( 1)乃:才。( 1分) ( 2)引:拉。( 1分) 【小题 4】 跟我相约同行,丢下我走了。(与别
24、人相约同行,丢下别人自己走了。)( 2分) 【小题 5】 “尊君 ”指别人的父亲( 1分) “家君 ”指自己的父亲(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笔记小说 ”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门下食客共同编撰。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依内容分有: “德行 ”、 “言语 ”、 “政事 ”、 “文学 ”等等。 考点:了解古籍 点评:本题不难,所学课文注释中有此文字信息,注意记忆即可。学习课文,要注意注释中有关文章背景的介绍,它往往是课文知识的延伸,要记忆这些知识。 【小题 2】 试题分析: “顾 ”是古今异义字词。例句中的 “顾 ”是 “回头看 ”的意思,选项 A中“顾
25、 ”意为 “到来 ”, BD两项中的 “顾 ”意为 “考 虑 ”, C项中的 “顾 ”,本义为 “回头看 ”,与例句相同。 考点:文言字词古今异义 点评:本题不难,句子意义明确,易于判断。汉语字词是比较复杂的,多义词很多,古文中尤其如此,学习时要将一个词的诸多意义归纳记忆,具体了解字词的含义。 【小题 3】 试题分析: “乃 ”在古文中意思较多,有 “才 ”“于是 ”“却 ”“你 ”“仍然 ”等意思,三句是是 “才 ”。 “引 ”在古文中有 “拉 ”(智子疑邻中 “引弦而战 ”),有 “延长 ”的意思,本句中为 “拉 ”。 考点:文言字词解释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浅显易懂。文言字词,平时学习中
26、学一个要记一个,不断 接解不断加深记忆不断积累,注意字词的本义与其它意义之间的变化。 【小题 4】 试题分析: “期 ”,指 “相约 ”, “委 ”,丢弃, “去 ”,离开。对这些关键字词要解释清楚,且不可遗漏。 考点:文言句子翻译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明确,没有难解字词。翻译古文句子,一要准确解释字词,注意字词意义的变化,二要完整的翻译句子的原意,三是句子的结构要符合现代语言的规范。 【小题 5】 试题分析: “尊 ”是对别人及有关亲人的敬语,如 “尊姓 ”“令尊 ”, “家 ”是自称家人,如 “家父 ”“家母 ”。 考点:了解语言文化 点评:本题不难,现在生活中也 常用此两种称呼。语文学习
27、,不仅是语言学习,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一些人情往来的习惯性语言,不仅要了解,还要善于使用。 默写 默写( 7分) 【小题 1】 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小题 2】几处早莺争暖树, 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小题 3】 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小题 4】 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小题 5】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_? _? _? ”(论语) 答案: 【小题 1】老骥伏枥 【小题 2】谁家新燕啄春泥 【小题 3】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题 4】枯藤老树昏鸦 【小题 5】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试题分析:不要写错别字,
28、“骥 ”不为 “冀 ”, “枥 ”不为 “沥 ”, “燕 ”不为 “雁 ”, “啄 ”不为 “琢 ”, “奈 ”不为 “耐 ”, “藤 ”不为 “滕 ”, “乎 ”不为 “呼 ”。 考点:古诗识记 点评:本题不难,填空写的诗句较少,且皆是学生所熟悉的内容。背诵古诗,要了解古诗的内容,对重点的句子要理解其含义,把每个字的字 形看清楚,以防写错字。 作文 作文( 40分) 请以 “乐在其中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答案:略 试题分析:本文有两种比较简单的写法,一是写自己,二是写别人。写自己,写自己在做件事或某些事过程中快乐无比,即 “乐在其中 ”,或写自己在一段生活中非
29、常快乐,这一段生活有哪些快乐的事情, “其 ”可指具体的事情,或场所,比如校园、社区、某处名胜,可泛指生活,比如小学生活,童年生活,在故乡的生活。不管写什么,一定要突出 “乐 ”字,在叙述事件要绘声绘色,描写出 “乐 ”于趣味,乐于幸福,乐于自由,乐于收获,挖掘 “乐 ”的意义:亲情友情的珍贵,生活的美好,社会的和谐,时代的进步,让文章的凡人琐事表现出更深远的意义。写别人,发挥联想 ,从历史人物方面选材:竹林七贤,乐在竹林间,与世无争;五柳先生,乐在南山下,与自然为伍;刘禹锡,乐在陋室里,无案牍劳形;欧阳修,乐在滁人游中,与民同乐 以这些历史来表现 “乐 ”的生活观,“乐 ”的人生意义:洁身自
30、好,不同流合污,归根结蒂,乐于自身高雅的情操,乐于自身高贵的人格,保持情操坚守人格,就是人生的大 “乐 ”,乐在人生之 “乐 ”中。这种写法,是求古仁人之心,抒写自己的生活态度。 考点:略 点评:本题不难,把 “其 ”选好写清楚,把 “乐 ”描写表达出来。写作文,思路一定要开阔,尤其是像本题这些没有具体要求的作文,可 以放开胆去想,只要扣住题旨。联想,是一种非常好的构思方法,将文题的意义无限的扩展开去,总有自己能写会写好写的东西,不必把文题的意义限制在自以为的一个小圈圈里,比如就是写事,就是写自己的事,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是不好的。可以说,思维的空间有多大,文题的意义就有多广,文章的容量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