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阜宁县沟墩中学八年级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289060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阜宁县沟墩中学八年级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江苏阜宁县沟墩中学八年级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江苏阜宁县沟墩中学八年级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江苏阜宁县沟墩中学八年级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2013学年江苏阜宁县沟墩中学八年级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阜宁县沟墩中学八年级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4分)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 A黄皮肤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的部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黄皮肤的部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的部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观察几个选项文字上的区别,从历史发展演变时间角度来理解此题,自然环境(黄

2、土地)是先形成的,人类(黄皮肤的部落)是后出现的,有了人类才会有文化(黄河古文化)。 考点:语句连贯 点评:本题不难,句子短小,易于阅读理解,对选项内容学生稍有历史常识了解三个短语之间的关系即可作答。解答此类题,需要有一定的语感能力和分析的技巧,平时多阅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莺 布封 阴霾弥漫的冬天是毫无生气的季节,是自然界的休 眠和沉睡时期:昆虫停止了生命,游蛇停止了运动,植物终止了生长失去了绿色,所有的空中居民都被抛弃流放,水族生命被关在冰冻的牢狱中,大部分陆地动物被囚禁在山洞、岩洞、地洞内,这一切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幅萧条冷漠的景象。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第一个信息,

3、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唤醒了沉睡的大自然,焕发了新的活力与生命,树木披上了新装,引来了新主人在此嬉笑打闹,唱歌传情,到处生机勃勃。 在森林的主人当中,莺科小鸟最多,也最惹人喜爱:它们活跃、灵巧、轻盈、好动,所有的动作看上去都富有感情,叫声中透出喜悦,玩耍中隐藏爱情。树木长叶 开花时,这些小鸟来到了我们身边:有些住进我们的花园,有些更喜欢林阴大道和树丛,不少钻进了大树林,另有一些藏进了芦苇荡。莺雀布满大地各个角落。到处能听见它们欢畅的歌声,看到它们飞来飞去的欢快身影。 我们不仅喜欢它们无忧无虑,还希望它们漂亮美丽;但大自然似乎只赋予了它们可爱的性情,却忽视了装扮它们。莺雀的羽毛暗淡而缺少光彩:除两三种

4、身上稍有斑点略能点缀,其余的浑身都是暗淡的灰白色或褐色。 它们居住在花园里,树丛中,或是种植蚕豆青豆等的菜园里,一般在蔬菜架子上栖息;它们在这里玩耍、搭窝,不停地出入,直到收获季 节。这时,它们迁徙的日期临近,该离开这块乐土,离开爱的家园了。观看它们叽叽喳喳相互追逐好似看一场节目,它们的打闹并不过火,争斗也是天真无邪,结果总是以几只歌结束。莺是轻浮爱情的象征,如同斑鸠是忠贞爱情的象征一样。莺总是快乐无忧,充满活力,它们实际上并非缺乏爱情,也不缺少对爱情的忠诚。雌莺孵卵时,雄莺在旁边千呵万护,与它共同迎接小生命的降生,直至长大后也不分离。 莺生性胆小,在与它同样弱小的鸟类面前都常常躲避,尤其害怕

5、遇到最危险的敌人 伯劳。然而危险一旦过去,一切便抛至脑后,用不了一会儿,它又变得欢乐愉快 ,又唱又跳。它只在树林中最茂密处唱歌,这时总把自己隐藏起来,尤其是在炎热的中午,只偶尔才在树丛边上露面,但很快便又回到密林中去。早晨可以看见它采集露水,在夏季短暂的雨后,它常来到湿润的树叶上,摇晃树枝洗淋浴。 在莺类中,黑头莺叫得最好听,声音最流畅,有些像夜莺。我们可以长时间地享受它美妙的歌声,甚至在春天的唱诗班销声匿迹之后,仍可以听到树林里黑头莺的歌。它们的歌喉轻快纯洁,尽管音域不太宽广,但十分美妙动听,婉转而富有层次,这歌声仿佛涵养了树林的清新,描绘了恬静的生活,表达了幸福的感受,听到了这些大自然的幸

6、 福鸟歌唱,谁能不为之动情呢? 【小题 1】本文说明对象是莺,为什么还要写冬景?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 3分) _ 【小题 2】唐诗中就有 “千里莺啼绿映红 ”“自在娇莺恰恰啼 ”的诗句。那么,作者笔下的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 2分) _ 【小题 3】说说下面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3分) 它 只在 树林中 最茂密处 唱歌,这时 总把 自己隐藏起来, 尤其 是在炎热的中午,只偶尔才在树丛边上 露面, 但很快 便又回到密林中去。 _ 【小题 4】领会 “听到了这些大自然的幸福鸟歌唱,谁能不为之动情呢? ”这一结语在文中的内涵。( 3分) _ 答案: 【小题 1】 写冬景是为

7、了把莺置于具体季节的背景之下,像舞台人物的出场一样,先有一个造声势的过程。(意思对即可)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冬景。 【小题 2】喜爱唱歌活泼好动生性胆小无忧无虑 【小题 3】划线的词语非常准确地写出了莺的活动区域、谨慎小心的神情,将莺的胆小也写得十分有情趣。 【小题 4】这一结语是作者无限感慨的自然流露。汲汲奔忙于这个 俗世,为争名逐利而苦费心计的人们,面对这样的幸福鸟的歌唱,面对这样美妙的文字,是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试题分析: 【小题 1】仔细阅读第一段,尤其是 “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第一个信息 ”这一句,理解作者用冬景来引出莺所生活的环境 “初春 ”的描写。 “停止 停止

8、终止 ” 是排比, “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唤醒了沉睡的大自然 引来了新主人在此嬉笑打闹,唱歌传情,到处生机勃勃 ”是拟人。 【小题 2】抓住第二段 “它们活跃、灵巧、轻盈、好动 ”一句和第五段开头句中“生性胆小 ”来概括即可。 【小题 3】从语言描写表现莺的形象上去理解,说 明语言的特点是什么,描绘了莺什么样的可爱的形象。要用评价语,比如 “形象生动 ”“贴切 ”“准确 ”, 【小题 4】此题作答可深可浅,从 “热爱自然,欣赏自然 ”角度简单地谈,也可以从除去世俗杂念追求健康自由生活方面来谈,根据作者身份和作品特点,以第一种回答为主。 考点:写作方法了解、形象概括、品析语言、发表感想。 点评:本文

9、语言生动,是一篇绝佳的生动说明文,拟题者很好的抓住了这一特点,着重考查了学生对此类说明文语言的理解,启发学生学会运用。 现代文阅读 宁静是一种生产力( 9分)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 “能闲世人 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这句话颇有意味,意思是指大家都在忙碌的事情,你能够悠闲地对待它,才会有时间、有心思去满足自己的闲情逸趣。 别人忙碌追逐的,你不追赶,别人置之不理的,你用心去体会。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发现什么呢?发现一种生活方式,发现生命的质量。菜根谭里说: “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平气和者百福自集。 ”讲的是同样的道理。 宁静有时也是一种生产力。一个人能够平心静气,就能够获得一种智慧

10、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 我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位木匠把手表掉在半人高的刨花里,让众多徒弟去找,大 家乱哄哄地找,怎么也找不着。后来他的儿子独自在夜里静静地听手表走动的响声,终于找到那块手表。事情很简单,道理却很深刻。想想看,宁静难道不是一种生产力吗? 庄子中说: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天地万物是可以映照在我们心中的,前提是心要安静。喧嚣的小溪把碎沫拍打在山崖上的时候,澎湃的大海把浪花摔打在沙滩上的时候,它能照见世界吗?它什么也看不见。 一个人的心里有太多欲望,过分在意他人的赞誉和诽谤之语,这颗心就会像喧嚣的小溪碎沫和澎湃的大海浪花,鼓动着,躁

11、动着,这样的人能 静下来吗?如果不能拥有一份宁静,不能拥有一种闲适,我们能看见生命的本真吗? 安静下来,在中国人本来的生命规律中去发现悠然的欢喜,对今天这个时代而言,也许不仅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说它是雪中送炭也不为过。 (选自趣品人生,有删改 ) 【小题 1】阅读 两段,注意出现的两个论据,完成表格内容( 3分) 论据 证明观点 论证方法 论据特点 论证作用 菜根谭名言 心平气和能发现生命的质量 A 具有权威性 B 木匠儿子找手表 一个人平心静气能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 举例论证 确凿,可信度高 【小题 2】第 段中, “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 ”与 “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 ”能

12、否对调?为什么?( 2分) 【小题 3】第 段把加点的词 “太多 ”、 “过分 ”删去行不行?请说明理由( 2分) 【小题 4】你身边也有一些人不够 “宁静 ”,请举例说明,并为他们提出建议。( 2分) 答案: 【小题 1】 A引用论证 B以确凿的资料和具体的事例论证了中心论点宁静是一种生产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题 2】不能。因为只有先获得,然后才能提高,两者有承接及递进的关系。 【小题 3】不行 “太多 ”“过分 ”用来表示程度的,起修饰限制的作用,如果删去,就导致说法绝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破坏了语言的严密性、逻辑性。 【小题 4】答案:要具体,即身边的人不宁静的表现;建议也要有可操

13、作性。示例:自习课时东张西望,说笑聊天,找不到事做。建议:看看周围认真做事的同学,想想老师布置了什么任务,然后定下这节课的任务。 试题分析: 【小题 1】在议论文中,用书籍记载的材料,用名人的名言来证明观点,都属于引用论证(注意不能只写 “引用 ”,要写 “引用证论 ”),用具体的事例证明论点叫举例论证。 【小题 2】细心理解 “获得 ”“提高 “的意思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小题 3】从语言的准确性方面来分析。个人的心里有欲望,在意他人的赞誉和诽谤之语,并不没有错,作者是要说明一种不正确的思想,所以要用修饰性词语,所以这些修饰性词语不能删,删去了就违背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要用评价语,如突出了

14、 “严密性 ”“逻辑性 ”。 【小题 4】理解 “不够宁静 ”的含义:不能静心做事做学问,身心浮躁。可从学校生活中举例说明,一些学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因为静不下心来。提的建议要针对举的例子,要具体有可操作性。 考点:了解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理解文意,发表观点。 点 评:本阅读很值得一读,对学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阅读着重于对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考查,拟题恰当,尤其是第四题。阅读,读进去以后,往往要 “读出来 ”,即从文章里理解到道理,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生活中社会中的问题,将阅读深化,训练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阅读最后的阳光,完成文后题目。( 18分) 最后的阳光 邹扶澜 1923年春天的

15、一个午后,一位中年男子神情疲惫地走在柏林的一条大街上,他患有严重的肺痨,生命对他来说已经所剩不多。 一个小女孩坐在地上,哭泣声引起了他的注意。小女孩丢失了心爱的洋娃娃,那个洋娃娃是她 用积攒了一年的零花钱买的。 男子摸了摸口袋,他居然连一分钱也没有带,只好哄她说洋娃娃没有丢,可能是到别的地方玩去了。小女孩不听,仍旧哭。 男子皱着眉。突然眼睛一亮,说: “洋娃娃要是过几天还没回来,她就会给你写信的。 ” “给我写信? ”小女孩止住了哭,好奇地看着他。 “是的。 ”男子笑着点头。小女孩露出了笑脸。 几天后,小女孩果然收到了一封信。信里,洋娃娃详细地向她描述了自己在哪里玩,沿途都有什么美丽的风景。她

16、读着,觉得真是神奇极了。 以后,每隔一周,小女孩都会收到一封信,这些信在她的眼前展开了一个神奇的梦幻般的世 界。 可是,两个月后, “洋娃娃 ”再也没有来信,好像突然消失了。小女孩收不到洋娃娃的 信,整天哭哭啼啼,饭也吃不进去。 一天,一个中年女子来到小女孩家,拿出一封信。信仍是 “洋娃娃 ”写的 熟悉的笔迹,调皮的口吻。小女孩捧着信,感到惊奇万分。 女子是男子的遗孀,她在整理丈夫的遗物时发现了这封未及寄出的书信,所以就按照信封上的地址找了来。 小女孩的妈妈抱过小女孩说: “孩子,你知道给你写信的人是谁吗?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卡夫卡啊! ”小女孩可不管这些,她知道自己受了欺骗,洋娃娃再也回不来

17、了时,又伤心地哭了。 几年后, 小女孩长大了,从课本里,第一次看见卡夫卡这个名字。带着好奇,带着一点点激动和困惑,她开始慢慢走进他的文字世界。那里是如此的广博和深奥,她读不懂,可她已经朦胧地感知到那是一个让她钦敬的人了。 20 岁时,女孩已经读完了卡夫卡的所有著作,再后来,她开始研究他,揣摩他,写了很多关于卡夫卡作品的论述。她在报纸上开设专栏、出版专著,她演讲、游说,为卡夫卡作品的推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40岁时,已为大学副教授的她接受了一家报社采访,当被问及为什么对卡夫卡的作品情有独钟时,她谈起了 30多年前那个午后,谈起了那个洋娃娃的故 事。 她说: “伟大的心灵产生伟大的作品,当我能慢

18、慢品味出那个善意的 欺骗 背后蕴藏的大爱和无私时,我就知道,我的生命从此再也无法和一个人的名字分开了。那与其说是一些书信,不如说是一个濒临死亡的人给予一个孩子的最好礼物,给予这个世界的最后阳光和温暖。 ” 【小题 1】做人应讲求诚信,为什么卡夫卡要欺骗小女孩?( 3分) 【小题 2】读下面这句话,说说人物表情的变化意味着什么。( 4分) 男子皱着眉。突然眼睛一亮,说: “洋娃娃要是过几天还没回来,她就会给你写信的。 ” 【小题 3】文题最后的阳光有什么深刻含义?( 3分) 【小题 4】指出最后一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 3分) 【小题 5】小女孩的成长、成名离不开卡夫卡的引导和影响,有时侯,爱的

19、阳光可以照亮心灵,温暖世界。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人和事,请概述其中的一件,与大家分享。( 5分) 答案: 【小题 1】这是善意的谎言,可以帮助小女孩忘记烦恼,收获希望。 【小题 2】从 “皱着眉 ”说明他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小女孩, “一亮 ”写出了男子突然想到了好办法。 【小题 3】卡夫卡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善意的谎言帮助小女孩,使她感受到爱的温暖。(或一个濒临死亡的人给予这个世界的最后阳光和温暖。) 【小题 4】篇末回扣题目,点明、深化主旨。( 3分) 【小题 5】郭明义某当 “傻子 ”,发扬雷锋精神,关心他人,做好事,甘为他人服务。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前文所写小女孩子与卡夫

20、卡的邂逅尤其是当时小女孩子的处境来理解卡夫的所谓的 “欺骗 ”,从 “关爱 ”的角度理解真正的 “善良 ”。 【小题 2】根据卡夫卡的神情变化,来揣摩其心理变化,先是为自己无法安慰小女孩而苦恼,后是为有了安慰小女孩的办法而喜悦。 【小题 3】根据文后成年后的小女孩所说的 “不如说是一个濒临死亡的人给予一个孩子的最好礼物,给予这个世界的最后阳光和温暖。 ”一句即可理解, “最后 ”即是一个生活即将结束, “阳光 ”即是对别人的关爱。解答时要解释含义,要有评述,说明此句赞美了卡夫卡伟大的人格,突出了卡夫卡伟大的形象。 【小题 4】根据第三题的解答,说明其在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上点明题旨的作用即可。

21、 【小题 5】举一个比较有名的雷锋式的先进人物,简要叙述他的事件,作一评述。 考点:文意理解、语言含义、人物描写、结构特点、主旨了解。 点评:本文故事简单,易于阅读,题 目的设置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很好的考查了学生阅读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下面题目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 双趺 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 :【 f】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 张无垢 谪 横浦 ( ) 每日昧爽辄 执 书立窗下( ) 就 明 而读 ( ) 如 是 者十四年( ) 【小题 2】翻译

22、划线的句子。( 2分) 【小题 3】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2分) A.自 是 指物作诗立就 如 是 者十四年 B.其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 寝室有短窗 【小题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 “天才出自勤奋 ”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 2分) 答案: 【小题 1】 降职远调贬官 拿着 光,光亮 这 【小题 2】译文: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小题 3】( A ) 【小题 4】李密挂角、程门立雪,头悬梁椎刺股。 试题分析: 【小题 1】大致了解短文的意思,在语境中理解字词义。注意词义的变化,如“

23、明 ”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光亮 ”的意思。 【小题 2】把关键词解释准确,再梳通句子。 “趺 ”:脚; “迹 ”:踏出的痕迹。 【小题 3】 A项两句 “是 ”都是 “这 ”,而 B项中的 “其 ”一为加强语气,一为代词“他 “。 【小题 4】所选之例一定要围绕 “勤奋 ”这个主题,简单叙述。 考点: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知识联想。 点评:本阅读简单易答,基本上考查了学生阅读古文必须掌握的几个知识点,第四题稍微在提高一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而不是简单的陈述则更好,同时考查学生的知识联想和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 央视青歌赛的综合知识考核一直倍受关注。有些歌手给出的错误答案:堪称 “经

24、典 ”。 问: “杯水车薪 ”这一成语是什么意思? 答:用一杯水作为给车夫的工钱。 问: “焚书坑儒 ”是什么朝代的事? 答:宋朝的铁木真。 问: “满城尽带黄金甲 ”是何朝代的哪位农民起义领袖写的诗? 答:秦朝,李世民。 问:人类历史上的 “两河文明 ”是指哪两河? 答:黄河、长江。 【小题 1】探究一下,这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问题?( 2分) 【小题 2】对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有人说,歌手亟需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也有人说术业有专攻,没必 要用这些 综合知识 “为难歌手。你怎么看?( 2分) 答案: 【小题 1】有些歌手的文化素养堪忧。( 2分) 【小题 2】开放性答题

25、,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一:歌手应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质。因为歌手也可算是 “公众人物 ”,理应具备起码的文化素养。示例二:对歌手进行综合素质测试是必要的,但所测试的 “综合素质 ”不宜便难,因为顾名思义, “歌手 ”就是擅长唱歌的人,评价歌手的主要标准自然就是歌唱得好不好。( 2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分析对答的内容(历史文化文化的问题),从回答者的身份和常识错误来说明歌手做为文化人士在文化素养方面存 在的严重问题。(原因不必分析) 【小题 2】根据第一题的解答,从文化素养对一个人的形象以及在其所从事的文化事业上的作用方面来谈。 考点:分析材料,发表感想。 点评:本题不难,材料的中心话题突出

26、,易于发表感想,且学生表达的自由度大。本题拟题很好,在考查学生语文能力同时,让学生懂得观察生活,关注社会,体现了考试的教育功能。 默写 名句默写。 【小题 1】夜久语声绝, _。(杜甫石壕吏) 【小题 2】白头搔更短, _。(杜甫春望) 【小 题 3】晴川历历汉阳树, _。(崔颢黄鹤楼) 【小题 4】大道之行也, _, _,讲信修睦。(礼记。 ) 【小题 5】杜甫在望岳中想象自己登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句_, _(杜甫望岳) 【小题 6】爱莲说最能概括莲高尚品质的句子 _。 【小题 7】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林 之奇,奇在 “_, _”;刘禹锡的 “陋室 ”环境之雅,雅在 “_, _”。 答案

27、: 【小题 1】如闻泣幽咽 【小题 2】浑欲不胜簪 【小题 3】芳草萋萋鹦鹉洲 【小题 4】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小题 5】会当凌绝项,一览从山小 【小题 6】莲,花之君子者也 【小题 7】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试题分析:注意易错字,把字写正确:泣、幽、咽、浑、簪、萋萋、鹦鹉、洲、凌、览、苔。 考点:古诗识记 点评:本题做全对不容易,小题较多,易错字不少。填空写古诗写错字,原因是学生在背诵古诗是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书写 下列句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把这句话抄写在方格内。 (2 分) 失志不喻地追

28、求;不屈不饶地奋斗。 答案:喻 渝;饶 挠 试题分析:注意语句中有同音字和形似字的汉字,这类汉字易出错。根据语境结合形声字的特点判断字形,找出错别字。 考点:错别字判断 点评:本题不难,句子短小,学校容易判断。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 点,平时多加注意,仔细辨识,加强记忆,注重积累。 作文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请将题目 “毕业了,真 _”(好、留恋、后悔、感动 )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答案:略 试题分析:先审题,本题肯要要围绕 “毕业 ”这中心话题写的, “真 ”显然是暗示要写心里的感受,写对往日生活的留恋,对亲友情感上依恋。比如以 “毕业了,真不忍说

29、再见 ”为题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写分别的环境,叙述分别的事情,描写分别的场面,然后由此回想往日美好的生活,可以回忆一两件事,可以星星点点的回忆众多的生活场景,来表现彼此之间密切的关系,深厚的情感。建议运用排比段的形式,写起来容易些: “真不忍说再见,还记得我们在教室里一起学习、一起参加辩论赛,一起出黑板报 ”“ 真不忍说再见,还记得我们一起在校园里打闹,一起在运动场 上奔跑,一起在校门口卖零食 ”“ 真不忍说再见,还记得我们一起去郊外野炊,一起去孤儿院慰问,一起在你家我家过生日 ” ,如此把过去生活的点点滴滴如花瓣一样拾起来,文章的结尾可以强调的一下:真的不忍说再见,但我们必须要分别,为了我们的

30、前途,为了我们的理想。本文虽然是写分别之情的,但也不必要写得凄凄切切,学生的生活还是快乐的,所以可以在文章结尾里引用古诗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海内存知已经,天涯若比邻 ”勉励,表达期盼。 考点:写作 点评:本题不难,三年中学生有丰富的生活,材料很多。学生写作文在表达情感时会出 现两个毛病,一是生硬的表达,直接用语言说明,而不善于细致的描写,将情感蕴含于文字间,二是把感情理解为 “悲情 ”,受一些通俗歌曲的影响,以为多写写 “愁绪 ”“忧患 ”“感伤 ”“惆怅 ”就是抒情,文章就有了感情色彩,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学生的生活总体来说还是快乐的,学生在这个年龄还是难以深刻地体会什么是悲欢离

31、合的,所以写情感,尤其是写伤情,要适度,要符合生活的真实性,不真实,便虚假,该天真就天真,该浪漫就浪漫,写出真实的自我。 文题二:在人的一生中,总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尽管结果会令我们受伤,但无论如何,生活仍在 继续,唯有勇敢地面对和接受现实,才能沐浴风雨后的阳光。 请以 “面对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 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 4)字数在 600字左右。 答案:略 试题分析:学生拿到这个话题,首先都会想到 “面对困难 ”“面对挫折 ”之类,然后编 “故事 ”,自己是怎么战胜困难的。

32、这样写当然可以写,只是易流于形式,“故事 ”容易编得不切合实际。不妨写成议论文,以名人成功人士遇到种种问题是如果 “面对 ”如何 “淡定 ”为论据,谈及自己的感受 。且很多古文人的事迹,古文古文都说到 “洁身自好 ”的思想,这就是古人 “面对世俗 ”“面对名利 ”的态度,一生坎坷,几经沉浮,就是靠淡定情怀才没有被打垮,而且活得很潇洒,这些很值得议一议。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举例来说理,面对名利诱惑不为所动,得之淡然,失之泰然;而对胜败利钝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 “竹林七贤 ”、陶渊明、李白、苏试、文天祥,太多太多这样的事例。叙述事例做论据时不要太繁琐,点到即止,多议论,谈谈事例中所表现的道理。文章最后要联系现实生活,有的要面对名利地位是什么态度?时下,戾气太重,使 人总处于紧张之中,幸福指数大打折扣。所以,面对名利,要有了淡定情怀,大家才能心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人生在世,时风时雨,直面灾害和困难,做到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考点:写作 点评:本题要注意, “话题 ”不是文题,要根据话题的中心意思,拟一个文题,如果文章内容是单一的或多方面的,文题所填要与相符,不能出现题不盖文的现象,比如文章谈到面对名利面对困难面对生死,而文题是 “面对困难 ”,就不适合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