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辽宁大石桥市水源二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28921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辽宁大石桥市水源二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辽宁大石桥市水源二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辽宁大石桥市水源二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辽宁大石桥市水源二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辽宁大石桥市水源二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辽宁大石桥市水源二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请对下列病句提出修改意见。( 3分) 昆虫参加自然选择的作用,造成各种不同的植物,也造成各种不同的花色。 修改意见: _ 良好的环境是人类发展与生存的基础。 修改意见: _ 答案: “参加 ”改为 “参与 ”。 把 “发展 ”与 “生存 ”互换 试题分析:第一小题两语意义非常相近,但有也是有区别的。 “参与 ”指的是以第二或第三方的身份加入、融入某件事之中, “参加 ”没限制 人人都可以加入某种组织或活动。昆虫是 “融入 ”到自然选择之中,是自然选择整体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以第二第三者的身份 “加入

2、”自然选择。第二小题,应该是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类 “生存 ”在前, “发展 ”在后, “生存 ”是 “发展 ”的前提,人类只有先“生存 ”,才能 “发展 ”。 考点:此题是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及对病句的判断能力。第一小题较难,因为 “参与 ”“参加 ”两词非常接近,第二小题不难,学生细心些 就能判断出来。 点评:做此类题目,不仅要对汉语常用词词义熟悉,还要具备一定的语感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加强阅读,积累汉语词汇方面的知识,多辨析近义词,培养语感。 选择题 下面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谛 听( d)晶 莹 ( yng)眸 子( mu) B 瞬 息( sh

3、n) 魅 力( mn) 眩 目( xn) C深 湛 ( zhn)肃 穆 ( m)唱 喏 ( nu) D 娴 熟 (xin)恬 雅 (tin)摇 曳 ( y)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中 “谛 ”为 d,同时要与 “啼 t”相区别; B项中 “眩 ”为 xun; C项中 “喏 ”为 r,此字别一个读音为 nu,叹词,提示别人注意,读 r,(古礼)对人作揖同时表示敬意的呼喊。此题有一定难度, C和 D不好选, “喏 ”易读成“诺 ”音,学生不知有另一读音。 考点:汉字字音是必考的考点。 点评:学习时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关注课文注释中生字的注音。做题时用排除法,将明显不可选的答

4、项先行排除,减小辨识的范围,在两可的情况下,应选最有把握的一项。 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3分) A一群鹅脖子伸得长长的,跑出来迎接。 B贾里头一次感觉到,爸爸像一颗老树,风吹雨打全部一一经历,所以泰然处之。 C当然,他这种优等生,到哪儿都是抢手货。 D银色的公路像一条哈达,逶迤地伸向遥远的地方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是 “拟人 ”, “跑出来迎接 ”是人的行为,这里用来表达 “鹅 ”可爱的形象;其他三项是 “比喻 ”, B项中把 “爸爸 ”比喻成 “老树 ”, B项中把 “优等生 ”比喻成 “抢手货 ”, D项中把 “公路 ”比喻成 “哈达 ”。 考点:

5、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辨析 “拟人 ”与 “比喻 ”的区别。 点评:此题不难,四项的修辞手法容易判别。此类题目判别方法是,一旦发现有两项相同的,首先排除掉,像 B和 D,都有比喻词 “像 ” ,再看其他。修辞手法是要很好掌握的,与阅读与写作都有关系。学习时要透彻的了解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以及它们区别所在。比如 “拟人 ”与 “比喻 ”,前者主要是把物写成动态的人,有人的动作行为或表情或心理,后者主要是突出相喻两物在静态上的相似点。当然,有的句子,这两种修辞手法都具备。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A眼前的老人,古铜色的脸上布满绉纹,一看就知道是个 饱经风霜

6、的老人。 B敌人被打跑了,但战士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一定会 重整旗鼓 的。 C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发展变化更加 飞黄腾达 ,可以作为艺术反映的题材 更加丰富多彩。 D用心观察,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能为我们提供 巧夺天工 的作文素材。 答案: A 试题分析:饱经风霜,饱:充分;经:经历;风霜:比喻艰难困苦, A项中形容老人,是恰当的。 B项中 “重整旗鼓 ”比喻失败之后,整顿力量,准备再干 ”,是褒义的,不能形容敌人; C项中 “飞黄腾达 ”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是贬义的,不能形容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变化; D项中 “巧夺天工 ”意为 “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7、”,据其义不能形容 “作文素材 ”,素材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人工创造的。 考点:此题是考查学生对成语的意义和情感色彩的掌握,是常考的考点,中考高都是要考到的。 点评:成语,是汉语的精华,平时学习要多加关注成语的意思、写法和用法,特别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成语,不仅要从义形上识别,还要注意感情色彩的特点。做题时判断成语对错,首先要把句子的意思看懂,注意成语的语言环境,再判断成语本身。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矜持安谧虚无缥缈分到扬镳 B兀自逶迤阴谋诡计咄咄逼人 C招徕喧器破旧不堪茅塞顿开 D潸然肆虐脍炙人口拈轻怕重 答案: A 试题分析: “分到扬镳 ”应为 “分道扬镳 ”,

8、 道:道路;镳:马嚼子;扬镳:驱马向前,分路而行,比喻志趣不同,各走各的道路。特别提醒: A项中 “缥缈 ”不为 “漂渺 ”; B项中 “诡 ”不为 “鬼 ”, “咄 ”不为 “拙 ”; C项中 “徕 ”不为 “来 ”, “茅 ”不为 “矛 ”; D 项中 “潸 ”不为 “彬 ”, “脍 ”不为 “烩 ”, “拈 ”不为 “粘 ”,这些都是易错的。 考点:与辨识汉字字音一样,辨识汉字字形,正确的认识成语的写法也是重要的考点,考查学生对形似 字、同音字辨别的能力。 点评:此题不难, “分道扬镳 ”是常用成语,好判断。平时要注意词语尤其成语中每个字的意思,据字意判断字形,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形意同

9、记。做题时,注意词语中易错的形似、同音字,首先判断,仔细辨识。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16分) 我们为什么活着 卫平 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袭来,美国一家电器制造公司倒闭,公司总裁卡莱尔来到多伦斯湖准备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当他的身子快沉到湖底里,已被医生下了 “死亡判决书 ”的老朋友比尔的话突然响彻耳畔: “不!你仍然活着,至少还拥有生命,你没有 权利轻易放弃! ”比尔几乎用尽生命的全部力量发出的叫喊拯救了卡莱尔。卡莱尔回到公司,重新点燃了生命的激情,一切从头开始,像骄傲的雄鹰搏击于金融风暴的长空。 卡莱尔的新生,让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我们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困

10、扰人类几千年的问题。有的人活着是为了物质的享受,有的人则更看重生命本身的美好;有的人追求名誉地位,有的人则寻求生命更深广的意义 我们为什么活着?活着就是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珍惜生命。正如比尔所说,只要我们仍然在人世间活着,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就得对生命 本身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谁也没有权利轻易地结束生命,哪怕这生命属于你自己。同时,活着也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听风,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活着能观看潮涌大江的壮阔,能欣赏鱼翔浅底的怡然,能领悟山月对话的静谧,能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 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呢?这也是我们活着应该思考的另一个严肃的问题。

11、我们活着,就要坦然地面对人生,积极美好地生活,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沐浴着生命的阳光春雨,体验生命的幸福欢乐。 当然,如果只满足于物质需求,一味沉湎享乐,对酒当歌,游戏人生,不惜青春赌明天,这样的活着,就只是一种猪栏理想了,这无异于使蓬勃的生命在污泥浊水中一点点朽烂,会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味。因此,我们活着,就要点燃生命的激情,调动心灵的力量,激发人生的智慧,尽其所能,做些对自己对他人有积极意义的事。正如西方一位哲人说: “假如人仅仅为活着本身而活着,那就是纯粹的动物需求。 ” 我们活着,就要认认真真地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我们活着,就要脚踏实地去做自己想做而又有积极意义的事。胡适曾说: “生命本

12、身没有什么意义,你要能给它什 么意义,它就会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 活着,就要使快乐的阳光洒满生命的每个清晨;活着,就要让幸福的泉水滋润生命的每个时刻;活着,就要让向上的姿势昂扬在生命的整个历程。 【小题 1】对 “我们为什么活着 ”的问题,第 段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请简要回答( 4分) 【小题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划线的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 1)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 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问题 。 ( 2)这样的活着,就只是一种猪栏理想了,这无异于使蓬勃的生命在 污泥浊水中一点点朽烂,会散发 出一股刺鼻的霉味。 【小题 3】文章结尾段

13、的排比句有哪些作用?( 3分) 活着,就要使快乐的阳光洒满生命的每个清晨;活着,就要让幸福的泉水滋润生命的每个时刻;活着,就要让向上的姿势昂扬在生命的整个历程。 【小题 4】具体说说第 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 2分) 【小题 5】作者认为,人要 “珍惜生命 ”“谁也没有权利轻易地放弃 ”生命,请结合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3分) 答案: 【小题 1】 活着是对生命本身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 活着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 【小题 1】( 1)指活着的意义(答成 “不少人不懂 得活着的意义 ”或 “不少人不懂得人为什么活着,该怎样活着 ”也可)( 2)指沉湎于物质享乐、游戏人生

14、的腐朽生活。(或答成 “只满足于物质需求,一味沉湎享乐,对酒当歌,游戏人生,不惜青春赌明天 ”亦可) 【小题 1】总结全文,增强气势(答成 “增强语气 ”不扣分),深化文章中心。 【小题 1】承上启下(答成 “开启下文 ”不扣分)( 1分),由谈活着的意义转入对活着态度的论述(或 “由谈我们为什么活着转入对我们应该怎样活着的论述 ”。 【小题 1】围绕材料,结合文本,意合即可。示例一:人应该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不能因个人的一点挫折而舍弃生 命;但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也不能苟且偷生。示例二:人应该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不能因个人的一点挫折而舍弃生命;但为了国家民族大义而牺牲个人的生命,本身就是对生

15、命的珍惜。 【小题 1】试题分析:第三段开头就用设问的形式点明了第一个方面 “活着是对生命本身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 ”,然后在文中用 “同时 ”提领,提出第二个方面“活着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 ”。虽然在文中答案:很明显,但是题目的问法给学生造成了难度:哪些方面,学生以为有很多方面,要自己概括,结果弃易就难了。 考点:考查学生对文章层次的分析能力和对多层次论 述方法的掌握。 点评:此类题目在论说文阅读考试中是很重要的。平时阅读论说文要注意文章的层次关系,训练分析能力,考试做题时注意文段中 “中心句 ”“设问句 ”“过渡词 ”等提示性的文字,有现在的句子可引作答案:,没有就自己概括,语言

16、要简练。 【小题 1】试题分析: (1)抓住文中 “我们为什么活着? ”一问的作用可得出答案:,但直接写这个问句,不行,因为题目问的是 “在句中的意思 ”,而不是 “哪个问题 ”, “意思 ”,就要明确回答出来,答 “人们懂得活着的意义 ”也不行,偏离了 “困扰 ”。( 2)这个词的比喻义还是明显的,直接从前面的句子引 来就行,用自己的话概括不离文意也行。 考点: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关键词含义的理解,也就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点评:理解文章中的句子和词语的意义及作用,是阅读理解文章的基本能力,答好这类题目,平时就要阅读时读得细,深究词句。考试做题时,注意这些句词前后的文字内容,如题目要求中所

17、说 “结合上下文 ”。 【小题 1】试题分析:此句在此论说文的煞尾处,语言的形式和所处的位置不难判断其作用。论说文的结尾一般都要对全文加以总结,作结论。 考点: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作用的了解。 点评:此题不难。平时教师在讲授修辞手法时,基本上 都要归纳其在文章在的作用,学习时要注意记忆老师归纳概括性的语言,注意答题常用语和术语的运用,比如 “总结 ”“深化 ”“升华 ”和 “主题 ”“全文 ”等。 【小题 1】试题分析:此题不难。此句明显是承上启下,句子短小, “也是 ”“另一个 ”提示的作用很明确。关键是要 “具体说说 ”,即要把上下文的论述问题分别作一概括,有 “由 到 ” 联接。 考点:考

18、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知识(过渡句过渡段的作用)的了解。 点评:文章上下文的过渡句过渡段的作用,是文章结构中的问题,考此类知识,是提醒学生平时阅读注意文章结构上的特点,以读促写,指导自己 的写作,写作时运用这些方法。 【小题 1】试题分析:此题很新颖,但不难,认真思考可以准确解答。材料一是某女明星不珍惜生命的例子,材料二是学生熟知的名言,宣扬生命真正的价值,一正一反,都说明了答案:所说的内容。 考点: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比较阅读思考问题的能力。 点评:此类开放题,一般要求学生将阅读文段与所提供的材料比较阅读,找了共同的问题(话题、中心),然后表达自己的看法。做此类题,仔细阅读文段和材料是第一步,关联文段

19、和材料找出相似中心问题是第二步,准确的表达观点是第三步,步步为营。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19分) 捡到金子之后 在一片峡谷中,住着一个牧童和他的妈妈。为了生存,牧童每天都要上山砍柴、放羊,日子很苦。牧童真希望自己能得到一块金子 ,哪怕很小。 这天,牧童又上山了。 望着人迹罕见的山脊,荒凉而贫瘠的土地,颤巍巍地矗立在山坡上的可怜的小木屋,他不禁叹了口气,一屁股坐在地上。 “哎哟! ”牧童突然跳了起来。地上隐约有一束金光射来 金子!牧童瞪大了眼睛,一捋袖子,使劲地挖起来。好大的一块!牧童兴奋地抱起金子,飞一般下山去了。 “我挖到金子了! ”牧童喊着,跑进屋,双手把金子捧到妈妈面前。 妈妈注视

20、着牧童的一举一动,没有说一句话,轻轻将牧童拉到身边 牧童不解地望着妈妈。 妈妈感叹道: “那不属于你的金子,它没有什么价值。相反,它也许会给你带来厄运。 ” “不,它能使我们富裕。 ”牧童争辩着。妈妈摇了摇头。 牧童感到失望而愤怒,他抱紧金子,说: “我要证明给你看。 ”然后他跨出了家门。牧童来到一个小镇。他将金子背在背上,手里攥着敲下的一小块,走到一家首饰店。老板将这一块金子举到眼前,用狐疑的眼光瞟了牧童两眼,说: “你从哪儿弄来的? ” “山上捡的。 ”牧童随口说了句便赶紧闭了嘴,抢过金子,快步走出了店铺。 他走进酒店,走进衣店,走过大街小巷,处处都有人投来狐疑的目光。牧童渐渐害怕起来。

21、傍晚,牧童心惊胆战地走在无人的街上,心中涌起不祥的预感。 “把你的包放下。 ”突然,一个可怕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牧童猛地一回头。那人伸手抢包。牧童赶紧护住。几个回合,牧童有些不支。就在此时,只见一位道士一闪而出,弹指一击,那人立即倒地。牧童目瞪口呆,赶紧屈膝相谢。道士却已渐渐远去。只给他留下一句话: “只有自己创造的东西才属于你。 ” 猛然间,牧童想起妈妈的话,懊悔万分。 当晚,牧童离开了小镇。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将金子埋进深深的地 下,它不愿再让这金子迷惑他人。 牧童终于又回到了山沟里。他不再乞求金子,而是开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植树种草,开荒种田,放羊养牛,还养花种果树,凡是能做到的,他都

22、尽力去做。 秋天,牧童爬上高高的山顶,遥望洒满自己汗水的山谷。多美啊!生机盎然的山林,处处是鸟语花香;绿茵茵的草地上,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美丽的果林散发着浓浓的芳香;当年山坡上的木屋如今变成了 “美丽的空中楼阁 ”;盛开的花圃把山坡装点得格外迷人 一切都变了。 “我的金子 。 ”牧童自豪地说。 【小题 1】作者围绕 金子 这一线索精心安排了文章 的思路 .请再读文章 ,理解作者的思路 ,在括号中填写相关情节。( 2分) 希望得到金子 -( )-金子带来的厄运 -( ) 【小题 2】写出文中开头和结尾两处加点的 “金子 ”的含义。( 4分) 处: 处: 【小题 3】首饰店老板接到了牧童的金子

23、后 ,作者运用了 举 狐疑 和 瞟 等词语描写他 .这些词语写出了首饰店老板怎样的心理 ( 3分) 【小题 4】道士留下的一句话 只有自己创造的东西才属于你 与前文相应 .请将前文中与之照应的话摘抄在下面横线上: _。( 3分) 【小题 5】牧童从开始 抱 这金子到后来将金子深 埋 在地下 ,他先后不同的举动表明了什么 ( 2分) 【小题 6】文章结尾处 我的金子 .牧童自豪地说 .这里的金子指什么 (2分 ) 【小题 7】这篇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3分) 答案: 【小题 1】突然得到金子 劳动创造金子 【小题 1】贵重的金属 用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创造的硕果 【小题 1】突出描写了首饰店

24、老板对牧童的怀疑、惊奇、警惕、高度谨慎的心理,认为牧童原本不会拥有金子,不大相信金子是真的。 【小题 1】照应前文其母亲的话。妈妈感叹道 : “那不属于你的金子,它没有什么价值。相反,它也许会给你带来厄运。 ” 【小题 1】一个 “抱 ”字,表现了牧童捡到金子以后无比激动兴奋的心情;一个“埋 ”字,写出了牧童在经历了厄运之后,他的美好品性已经回归了,决心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 【小题 1】这里的金子指的是牧童经过自己的辛勤耕耘、劳动,创造出来的丰硕成果,再是自食其力、勤劳致富的精神。 【小题 1】必须抛弃不劳而获的思想,只有付出辛勤劳动才能得到真正的富裕,真正的幸福。 【小题 1】试题分析:文

25、章一开头就写到 “牧童真希望自己能得到一块金子,哪怕很小 ”,随后又描写 了牧童 “期盼得到金子 ”的神态,所以与此相关的情节是“突然得到金子 ”;牧童不劳而获得金子,得意忘形,结果被人 “狐疑 ”遭人抢夺。不劳而获,得来容易,不加珍惜,声张于人前,遭到 “厄运 ”,文章是用 “金子带来厄运 ”这一事例从反面说明 “劳动创造金子,即财富,才是真正的金子 ”的道理。 考点:考查学生通过梳理文本信息了解记叙文情节安排以及作者写作思路的能力。 点评:此题较难,学生必须仔细阅读深入思考才能解答。做此类题,阅读文段时,首先将故事情节几个片断大致地划分出来,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可以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

26、结束情节 的四个组成部分来划分,然后再据题目要求回答,注意题目中与文段中相关的词句之间的联系。 【小题 1】试题分析:从文章开头 “牧童真希望自己能得到一块金子,哪怕很小 ”和 “地上隐约有一束金光射来 金子! ”可以判断文章开头所说的 “金子 ”指的是的物, “贵重的金属 ”;从文中情节铺垫处妈妈的话 “那不属于你的金子,它没有什么价值 ”和文尾最后二段所述牧童辛勤劳作 “他不再乞求金子,而是开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植树种草,开荒种田,放羊养牛,还养花种果树,凡是能做到的,他都尽力去做。 ”以及劳作所创造的成果 “生机盎然的山林,处处是鸟 语花香;绿茵茵的草地上,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美

27、丽的果林散发着浓浓的芳香;当年山坡上的木屋如今变成了 “美丽的空中楼阁 ”;盛开的花圃把山坡装点得格外迷人 ”能够判断出文章结尾所说的 “金子 ”指的是 “用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创造的硕果 ”。 考点:考查学生读懂文章,深刻理解文章含义,分析总结文章主题思想的能力 点评:此类题是阅读考题中经典题,叙述文的阅读考试经常考到。学习时注意广泛阅读,增强理解能力,准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对一些文章中带有象征意义的 “物 ”要思考其多重意义,注意文章各处尤其是结尾处作者对此 “物 ”富有含义 的表达的句子,深入理解。 【小题 1】试题分析:做为首饰店老板,深知金子贵重稀有,一般人难以得到,而一个牧童有一块

28、金子,不得不使他 “惊奇 ”,不得不使他产生怀疑:金子是不是牧童从别人那里 “偷窃 ”来的,首饰店老板自然担心自己店里的金饰,所以有“惊奇、警惕、高度谨慎的心理,认为牧童原本不会拥有金子,不大相信金子是真的 ”。 考点:查考学生对叙述文体写作方法(细节描写)的了解以及对人物描写之作用的理解能力。 点评:此类题是叙述文阅读考试中常考的,其目的是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同时借以提高写作水平。平时阅读文章,不能只看 “热闹 吸引人的情节 ”,还要看 “门道 写作方法及作用 ”,关注情节时,不忘观察细节,思其义,晓其道,读思结合,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提高理解能力,做此类题就会有备而无患。 【小题 1】试

29、题分析:道士的话与母亲的话异曲同工,两人都是针对特意不劳而获得金子而说,话语中都有 “属于 ”一词,显然两句说的是一个意思(同工),前后照应。只不过,道士是用肯定的方式 “只有 才属于 ”说明道理,母亲是用否定的方式 “那不 属于 ”说明道理(异曲)。注意题目要求中的 “摘抄 ”两字,不可用自己的话填写。 考点:查考学生阅读叙述类文章正确理解文章结构特点的能力。 点评:此题不难,但要细心,答案:就在文中细微处。平时阅读文章学习时,不仅要注意文章的情节和思想内容,还有稍加注意作者在文章结构上的运用的一些小技巧,比如,铺垫、伏笔、前后照应等,这对自己的写作也有好处。做题时通读文段后,对前后内容要有

30、基本的印象,大致了解作者各段落笔所写,这样可以缩小 “搜寻 ”的范围,做到事半功倍。 【小题 1】试题分析: “抱 ”字,是牧童如愿以偿终于得到了金子激情 动作,心动行动,行动情动,所谓思之切,得之贪。 “埋 ”字,表示彻底放弃,牧童自己不再贪图,也不让别人挖得遭到自己同样的厄运,不要妄想用金子换得很多可享受的东西,这表明了牧童检讨自己决心改正和关心他人的纯正善良的意愿,所以说牧童 “理 ”的行为是 “美好品性已经回归了,决心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 ”。 考点:查考学生对叙述类文章塑造人物方法(人物描写)的了解。 点评:写人叙事的文章,主要就是通过塑造人物来表达文章思想的,所以对人物塑造方法的了

31、解非常重要,对写作也有指导意义。学习时要注意分析文章中对人物的多种描写方法,要了 解 “写什么 ”“怎么写 ”“为什么写 ”三个问题。解答此类题,要充分了解文章所定内容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只有在这 “环境 ”中,才能准确的理解描写人物的作用及意义。 【小题 1】试题分析:此题与 17题拟题意义重复,可能是为了强化学生对文章“金子 ”一物含义的认识。文尾最后二段所述牧童辛勤劳作 “他不再乞求金子,而是开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植树种草,开荒种田,放羊养牛,还养花种果树,凡是能做到的,他都尽力去做。 ”以及劳作所创造的成果 “生机盎然的山林,处处是鸟语花香;绿茵茵的草地上,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

32、;美丽的果林散发着 浓浓的芳香;当年山坡上的木屋如今变成了 “美丽的空中楼阁 ”;盛开的花圃把山坡装点得格外迷人 ”能够判断出文章结尾所说的 “金子 ”指的是 “牧童经过自己的辛勤耕耘、劳动,创造出来的丰硕成果,再是自食其力、勤劳致富的精神。 ”。 考点:考查学生读懂文章,深刻理解文章含义,分析总结文章主题思想的能力 点评:此类题是阅读考题中经典题,叙述文的阅读考试经常考到。学习时注意广泛阅读,增强理解能力,准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对一些文章中带有象征意义的 “物 ”要思考其多重意义,注意文章各处尤其是结尾处作者对此 “物 ”富有含义的表达的句子, 深入理解。 【小题 1】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全

33、文,联系文中 “妈妈 ”和 “道士 ”说的话和 “金子带给牧童带来厄运 ”的情节,思考 “金子 ”的含义,便能清楚地了解这篇文章所讲的道理。此题意思对即可。 考点: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正确理解归纳主题的能力。 点评:此题是开放题,但不难,学生基本都写出一些自己的观点来,但要表述清楚也不容易,既要观点见解不离文意,又要组织好语言。学习时要注意阅读后善于总结归纳,考查文意,深思文理,多阅读,多思考,多训练,就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9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

34、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_, _,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 1】按照原文将横线上所缺的句子填上。( 2分) _ , _ 。 【小题 2】解释下列划 线词语的意思。( 3分) 管夷吾 举 于士 举: _ 人 恒 过,然后能改:恒 _ 征 于色,发于声 征: _ 【小题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小题 4】短文先论述 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 事例

35、后,从理论上归纳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 2分) 答案: 【小题 1】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小题 1】( 1)被起用 ( 2) 常常 ( 3) 征验表现 【小题 1】( 1)傅说从筑墙的工匠之中被起用。( 2)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韧,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小题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 1】试题分析:此句是文中一组句式工整句子中的两句,注意不要将两短句写颠倒, “体肤 ”不要错写成 “肌肤 ”, “乏 ”虽然笔画简单,但容易遗忘, “身 ”不要写成 “生 ”。 考点:考查学生对必背古文的背诵默记,必考的考点。 点评:对于古文中此类骈句(多个句式相

36、同的连贯排列工整的句子),要注意记忆,加强诵读,熟读记忆。解答此类题,可凭借熟读的印象用前后连贯法疏通句子,帮助自己搜寻记忆来解答。 【小题 1】试题分析:此题不难,是课内古诗阅读,考的是常用词。特别注意 (1)答案:中 “被 ”字不能少,这是被动句, “被重用 ”也对,但被 “被器重 ”“被推举 ”为错,关键在 “用 ”, “器重 ”也可以是态度上的重视, “推举 ”有 “推荐 ”的意思,不一定是 “用 ”。( 2)的答案: “常常 ”“经常 ”都为对,但 “时时 ”为错, “时时 ”局限于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短, “常常 ”指 事件的发生的次数多,频率高。古文字词讲究字义微小的差别。( 3)

37、答案:中 “征验表现 ”,只写 “征验 ”也为对,但只写“表现 ”为错,因为 “表现 ”没有具体表达出 “征验 ”的意思。写 “征兆 ”更是错的,意思差别很大。 考点:考查学生对古文常用实词的掌握。 点评:古文名篇中字词的解释与句子的翻译,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常见词的用法,尤其是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所要提醒的是,古文中有的字词在单独解释和翻译句子里意思略有差别,翻 译句子要求句子通顺连贯,而字词解释则要求解释本义。 【小题 1】试题分析:此两小题的翻译有点难度,难在句式和词类的活用上,要倍

38、加注意。 (1)句翻译一要注意将 “于 之间 ”译成 “从 中 ”的短语结构,二要注意 “被动 ”句式,三要解释准确 “版筑 ”的意思, “版筑 ”本义是用夹板灌泥筑墙,这里借指替代干这种活的 “工匠 ”,属于动词名用。( 2)句翻译较难,“动心忍性 ”是使动用法,要译成 “使 ” ,忍,通 “韧 ”,曾,通 “增 ”。 “所以 ”意为 “用 来 ”。 考点: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包括句式)的理解能力。古文阅读中必考的考点。 点 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

39、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为此,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小题 1】试题分析:第一段举例中的六个人,都是地位低下处境艰难而最终被发现才干被重用的,第二段是说理,艰难困苦锻炼人才,举例说理与论点 “生于忧患 ”方向性是一致的。所以文章开始是正面论证逆境对人才成长的重要性 。而第三段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句从辅政和御外患两个角度在与文意 “人才重要 ”反方向 “国家缺乏人才必然灭亡 ”上论说的。 考点: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对论说文论证技巧的了解。 点评:此题不难,是课内阅读,学

40、习时教师有确实的讲授。做此类古文阅读题,首先要理解好文意和结构上层次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地概括出论点,对一些概念比如 “正反论证 ”有清楚的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6分)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对曰: 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小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2分) 其母 方 织 方: _ 其母引刀 裂 其织 裂: _ 【小题 2】翻译下列句子。( 2分)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小题 3】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 理?(

41、 2分) 答案: 【小题 1】 正在 割断 【小题 1】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小题 1】孟母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否则 会半途而废(第二问意思对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 “方 ”在古文中有 “方形 ”“才 ”“刚刚 ”“正在 ”等意思。文中第一句意思是孟子读书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所以 “方 ”为 “正在 ”意; “裂 ” 有 “分离,分开 ”“断 ”的意思,而据 “刀 ”意, “裂 ”在句中意为 “割断 ”。 考点:查考学生对常用文言实词的掌握能力,古文阅读必考考点。 点评:此题不难,因为短文很浅显。学习古文,要

42、多加注意常用词语的意义,古文中很多词语都是一词多义的,所以学习时对 “多义 ”我识别记忆。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以注意的是, 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小题 1】试题分析:此题中 “是 ”和 “喧 ”是关键字, “是 ”为 “此 ”意,指 “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这件事, “喧 ”是 “繁杂、嘈杂 ”的意思,这里是指孟子内心“嘈杂 ”,意为 “分心 ”。文中说到孟子背诵时开始因分心不断遗忘书中内容,而在母亲的 “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后,不再 “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 考点:查考学生对文言句子阅读理解和据文意

43、和语境判断文言字词意义的能力。 点评:此题不难,因为短文很浅显。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 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如 “喧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为此,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小题 1】试题分析:孟母没有说大道理,而是对实际行支 “引刀裂其织 ”来 “以此戒之 ”,这不同与一般的母亲,是孟母教子的独到之处。从孟母亲具体的行为“引刀裂其织 ”和 “以此戒之 ”的目的 “戒 ”来看,孟母是以自己的织布的 “半途而废 ”从反面向孟子说明做任何事

44、情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否则会半途而废的道理。 考点:查考学生对文言文内容中思想意义的理解以及总结问题发表见解的思维与表达能力。这是古文阅读必考的考点。 点评:此题不难,因为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很容易理解它讲的道理。平时多阅读,多积累这类故事的材料,阅读时勤于思考,养成好习惯,考试时解答此类题目就会游刃有余。主观题的解答,陈述的观点要明确,句子要简练。 语言表达 根据语境并依照画线的句子仿写( 2分) 阅读名著会让我们受益无穷。 阅读名著既可以积累知识,又能提升素养 ;阅读名著 _, _; 阅读名著_, _。 答案:既可以丰富情感,又能陶冶情操;既可以拓展视野,又能提高能力 试题分析:

45、此题有点难度。根据语境 “阅读名著的作用 ”和例句中前后相响应的“积累知识 ”“提升素养 ”词语可以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丰富情感 ”“陶冶情操 ”“拓展视野 ”“提高能力 ”都是阅读名著能达到的效果。 考点:仿句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汉语句子结构的了解以及运用语言的能力。 点评:仿句是训练运用语言写作方法之 一。仿句题,虽然学生能写出来,但学生往往忽略是仿句的要求:不能离开语境,要符合例句的结构特点,比如本题句子的排比短语的对偶比较严整。严格来说,还要注意所填短语的结构形式(本题例句中和所填短语都是 “动宾式 ”)。做好此类题目,要求平时阅读时要多关注此类句子结构形式,多训练。 名著导读

46、名著阅读填空( 3分) 林冲是 _写的小说 _中的人物,绰号 “豹子头 ”,他武艺 高强,安分守己,但懦弱,逆来顺受,遭到高太尉陷害,被一步步逼上梁山。 与他有关的故事情节: _。 答案:施耐庵 水浒传 林冲雪夜上梁山 误入白虎堂 试题分析:此题很容易,考的是学生熟知的名著和人物。林冲是水浒传中重要人物,关于他的情节很多,答案:中所提到的就是以林冲为主要人物的故事情节,也是该小说中的精彩情节。注意,不要写 “大闹野猪林 ”,此故事是说鲁智深救林冲的,林冲不是主要人物,但写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不为错,主要人物是林冲。写 “逼上梁山 ”为错,因为 “逼上梁山 ”不止林冲一人,太笼统,不具体。与

47、林冲有关的故事情节还有 “梁山泊林冲落草 ”“林冲水寨大并火 ”“豹子头惨烹高衙内 ”等。在水浒 中,很多人物有相似的性格和情节,比如林冲和武松,考试时要注意分辨。另外,题目文字的表述很好,不仅是为了考试,而同时给学生传递更多的知识信息:林冲的性格特点,让学生边考边学,用意甚佳。 考点: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点评:学生要多读名著,掌握丰富的语汇,提高写作水平,陶冶情操,丰富生活。阅读时要做到有心阅读,要有思考有记忆,掌握常识性知识。解答此类题时,要细心,按要求回答,不要写错字。 默写 古诗文默写填空( 10分) 【小题 1】 _, _,参差披拂。 【小题 2】庭下如积水空明, _, _。 【小题 3】 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小题 4】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诗中,展现农村优美风光的诗句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